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環境寫職業生涯規劃篇一
我有一個人人羨慕的家,由奶奶、母親、父親、我組成。我現在就向大家介紹我的家庭成員。
我的父親具有大多數中年男人都有的特點——胖,而且他還特別愛吃小孩吃的零食(我懷疑他童心未泯)。有一次我買了兩包薯片和一包牛肉干,準備等弟弟來了一起吃。可弟弟還沒來,我發現牛肉干不見了。等弟弟來了,我去柜子里找薯片,可只剩下半包了。當我發現是父親吃掉的時候,我就找父親評理,可他還理直氣壯地說:“小孩子吃這東西太多不好,我是在幫你們呢!”攤上這樣的老爸,算我倒霉。
我的母親哪兒都好,就是有些健忘,她總是出門忘這忘那。有一次,母親給我送學籍表,卻把一個舊藥方給了我。最有趣的是前幾天,老媽在房子里東翻西找,找她那條白褲子,還讓我幫她找。找了半天也沒個結果,我看了看母親,馬上笑了起來,母親很奇怪,問:“笑什么呢?”我指指她的腿。哈哈,母親已經把白褲子穿在身上了。
我的奶奶是個京劇迷,平時每天早上都跑到沒人的地方去練上幾嗓子。只要電視上一播京劇,她就馬上去看,不管有多忙的事兒在手邊。有一次,她正做飯,電視里開始播京劇,奶奶馬上跑到客廳,坐在沙發上,全神貫注地看著。京劇一連播了半個多小時,奶奶看完了,才想起菜還在鍋上呢。于是,馬上趕回廚房,結果,冬瓜湯熬干了,成了煎冬瓜。
我是個書蟲,看書速度極快,592頁的《紅巖》只用了三個小時就“啃”完了。我最大的缺點就是一看起書來什么都忘了。為此,我時常挨批。有一次,母親讓我去洗澡,可我一看書,把那事忘了,母親都洗好了,叫我去洗。我才回過神,趕緊放下書,洗澡去了。
我的家庭———一個充滿歡笑的四口之家。
家庭環境寫職業生涯規劃篇二
---記“最美教子有方家庭”李會芳一家
家庭是孩子生活、成長的第一環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長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李會芳夫婦以身作則,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
李會芳夫婦是朱王堡鎮下湯村普通的農民家庭。兒子趙彥超考上山東煙臺航空學院、女兒趙藝萱考入南京農業大學。他們的教育方式也為村民們教育子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李會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兩夫妻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們做好榜樣,使他們都能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也有人曾勸他們,農村娃認識幾個字就行了,將來成了家,再學點賺錢的本事就夠了,你們倆還是早點給自己打算,留點養老的錢吧。聽了這些話,夫妻倆總是憨憨的一笑而過,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里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
伴著父母的囑托走進了學校。
李會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一味的呵護疼愛,他很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在他認為,孩子就像是地里新長的小樹苗,只有讓他自己經受風雨,才能夠更扎實的抓牢土地茁壯成長,否則,這棵小樹永遠也站不穩,抓不牢,長不大。
記得女兒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后,風雪交加,地面又濕又滑,回家的路變得異常難走。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都由爸爸背著,自己卻要自己走路,女兒故意拖著步子不情愿地走,看著女兒耍小脾氣,李會芳沒有急著催促,她對女兒說:不是爸爸不疼你,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爸爸媽媽總有老的一天,背不動你的那一天,可是這路永遠都沒有盡頭,沒有爸爸媽媽背你,你也要自己走。他以實際行動讓孩子明白,人生不是總是一帆風順的,當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要勇敢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就這樣,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自立、自強的品格,凡是都不讓爸媽操心,個個兒都很勤奮,墻上的獎狀越貼越多,看著墻上的獎狀,李會芳夫婦心里比誰都高興,他們知道孩子們一定會有出息的。
家小孩,都要豎起大拇指夸一夸。
雖然李會芳夫婦沒有多少文化,卻特別懂得尊重孩子。他們從不會強迫孩子做不喜歡做的事情,面對孩子偶爾成績的起伏不定,他們像別的家長那樣大聲訓斥,而是選擇不斷鼓勵孩子,他知道父母的夸贊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也可以感覺到每當自己夸贊他們時,他似乎看到孩子臉上的那種自信又重新煥發出來了一樣。他也常常告訴妻子,孩子們慢慢長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不要老是去翻他們的書包,那樣會讓他們更反感,正是因為這樣,兩個孩子都愿意和他們分享學校里面的事情,家庭氛圍總是很輕松活潑。
李會芳之始終記得電視里有人曾說過一句話“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做得不對,那肯定是家長出了問題,因為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什么樣的家長就會塑造什么樣的孩子。”所以他很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給孩子們做好榜樣,教給孩子們正確的方向,就像給小樹苗修理枝條一樣,兩個孩子也在他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姐弟倆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點大學。哥哥趙彥超在大學期間表現優異,擔任學校學生會主席,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妹妹趙藝萱在大學期間兩次拿到國家勵志獎學金并保研到南京農業大學上研究生。提起自己的父母,趙藝萱總是很自豪的說“父母是我的最好的老師,是他們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怎樣面對挫折,平凡不可怕,怕的是平庸。困難不可怕,怕的是退縮。這個在書本上是永遠都學不到的,這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家庭環境寫職業生涯規劃篇三
家庭環境影響是多層次、多側面的,主要是:良好的家庭情緒氛圍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緒氛圍是指家庭中占優勢的一般態度和感受,它是通過語言和人際氛圍構成的。這種氛圍直接影響著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尤其對兒童個性品格的形成特別有意義。如有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融洽,盡管有時發生意見,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這樣在總占優勢的合作、諒解和氛圍下,不但使兒童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和作、諒解,使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諧發展,而且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而在另一種家庭中,成員之間如同陌路人,爭吵不休,處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猶如精神監獄———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遷移到別人身上發泄以求心理平衡。這樣的孩子容易犯罪鬧事,難于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是兒童良好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互相關系,形成良好規范。如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樣教人,要相處和睦,尊老愛幼,語言文明,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才有助于兒童心理素質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
第一類是專橫的遵循封建舊規的家庭。這類家庭常常強調輩份,強調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持過分嚴厲的教養態度下,因此稍有不聽從就以懲罰。在這類父母的教養態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權,要看父母臉色做人,這就可能形成膽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獨立性,或者另一方面會形成暴戾、橫蠻、撒謊、逆反心理強,并往往會在捉弄別人,尋找報復中得到心理上的補償和平衡。
第二類是過分嬌龐,有求必應,家長只想為兒童提供無所不到的幫助和保護。由于父母過分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就會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發脾氣、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類是放任自流,不過問的教養態度。這種忽略型家庭中兒童就會因為得不到關心得不到父愛與母愛而產生孤獨感,逐漸會形成富于攻擊、冷酷、自我顯示甚至放蕩的不良品質,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復無常,容易觸怒,對周圍的事物漠不關心的心態。
第四類是以民主、平常的態度對待教育兒童,這類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隨和諒解、互相愛護、關心,父母能多給子女鼓勵和誘導,而對子女的缺點、錯誤能恰如其分地批評指正,提高子女的認識,改正缺點。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對別人坦誠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熱情、能接受批評,經受壓力,關心他人,有獨立處事的能力。
可見,不同類型的家庭的不同教養態度對兒童個性品格,心理素質的形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年輕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頂梁柱,是孩子言行舉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導者,孩子成長的責任人,因此有責任去構建良好的家庭環境,掌握正確的教養態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現———民主、和諧、平等的融洽氣氛,才能培養孩子講責任,講民主、講勤奮、講進步,不驕不寵,自尊自強的好品格。
家庭環境寫職業生涯規劃篇四
我有著一個完美的家庭:母親、父親、爺爺、奶奶。我的母親有時脾氣暴躁,有時性情溫和,是個典型的“雙面派”。我的父親是個“智多星”,最愛干的是就是看書,本身就是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大全。爺爺是個什么都會的“萬能修理工”。奶奶什么菜都會做,是我們家的“頂級神廚”。
記得那是我五年級暑假的時候。天氣晴朗、春光明媚。淘氣的陽光一大早就迫不及待的跳進我的屋子。父親決定帶我們一家去游玩。“嘟—嘟—”伴隨著汽車聲,我們來到了cbd如意湖景區。
隨后,我們在湖邊享受難得時光和清新的空氣。時間過得飛快,到了傍晚,我們一家才依依不舍的告別了如意湖。
這,就是我的家庭!怎么樣?
家庭環境寫職業生涯規劃篇五
有人問:家是什么?我說,家是愛,家是溫暖,家是港灣,家更是一種責任。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活中的`每一天才會陽光燦爛。
我是一名教師,丈夫是一名醫生。工作30多年來,我們各自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在工作中,我虛心好學,不斷提升。本著對教育的那份赤誠,讓我從師范生,到專科,再到本科,從一名普通教師到縣師德標兵、竹海名師,從市教育先進個人、市骨干教師,再到省骨干教師、省教學名師。學生送走了一屆又一屆,每屆成績均名列前茅。看著學生一步步成長,一天天成才,一個個成功,那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丈夫作為一名功能科醫生,不僅承擔著繁重的工作,還肩負著培養年輕醫生的責任。科室里的年輕人,他悉心指導,全縣各鄉鎮醫院的心電圖醫生,大多數都是他的徒弟。他不僅僅是工作忙,更是對職業的熱愛,使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了工作中。
母親是家里的后勤部長,她勤儉、善良。因為父親去世的早,我工作以后,母親就和我一起生活。結婚生子后,她承包了做家務和帶孩子的全部重擔。老公對我媽比親兒子還孝順,噓寒問暖,稍有不適,比我還緊張,常給母親買吃的、穿的,幫著分擔家務。假期里,我和兒子便陪著外婆出去玩,貴州、云南、廣西、北京、上海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兒子十分孝順,他讀小學時,外婆腰椎骨折,躺在床上三個月不能動彈,兒子端茶、送水、喂飯,接大小便,幫外婆洗腳。前段時間聽說外婆做手術,立馬請假回來,日夜陪伴在外婆床前照顧,醫生護士都夸他。讀大學六年來,每周都要給外婆打電話。兒子很細心,每逢生日節假日,我們總能收到兒子的祝福和禮物。我姐妹家的兩個孩子,讀書一直在我家吃住,老公家的侄子讀書,也住在我家幫他輔導。雖然很辛苦,一大家子倒也其樂融融。
人們常說,不吵不鬧不是夫妻。生活中難免磕磕絆絆。我們在結婚時就立下了一個規矩,吵架時就事論事,只說眼前,不提過往。這條規矩陪伴著我們愉快度過了二十六年的婚姻生活。為了給家庭營造和諧的氛圍,我們從不當著老人和孩子的面吵架。我的個性好強,老公總是讓著我,可遇到激烈的問題,老公火氣一上來,我立馬退讓。我們家從來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孩子小時,我們陪著孩子晨練,孩子大了出去讀書,我們也按時起床。我們堅持了14年的冬泳,周末和騎行隊員騎自行車跑遍了的長寧的鄉村公路,還有周邊縣的大小景點,我們一起去打中老年排球。一位球友對我說,最羨慕你有一個配合支持你的老公。我去林天勇校長那兒學書法,拜師周學漁學指畫,老公不但支持我,還有空就接送加外行點評。我和老公也總會在生日的時候收到對方的驚喜。
一個心懷善良的人總是幸福的,一個樂于助人的人總是快樂的。騎游隊里有一個小隊員曾珠,父母親靠做饅頭為生,父親突發主動脈夾層急重癥,經濟困難。老公得知,睡不著覺,連夜起草捐款倡議書發到群里,短短兩天,就為患者募捐了三萬多元。一次騎車途中,有位騎友剎車失控撞向護欄,當時滿面鮮血,昏迷不醒。我們都嚇壞了,老公畢竟是醫生,一邊叫我們打120,一邊把傷者翻過身來,呼喚傷者無反應,未見呼吸,摸摸頸動脈,立刻做心肺復蘇,按了幾十下,才見傷者眼睛動了兩下,終于醒過來了,為救護車的到來爭取了最佳的救人時間。
我校一位學生得尿毒癥急需籌錢,聽我說捐了兩百,馬上掏出兩百給對方老師,說表示點愛心。他聯系的貧困戶,送去衣物、棉被、糧油,有空就打電話關心。因為一年四季都在淯江河游泳,老公碰到過許多險情,他總是奮不顧身的跳下水去救人,先后救起過大學生、農民工、小學生、公務員。為此,他被縣政府、市政府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我們學校有位過世老師的遺孀,八十八歲高齡,獨自住在竹都公園旁的簡易房里,兒女都在外打工。自從她老伴去世后,我就一直負責每個月去銀行幫她取生活補貼,逢時過節前往看望,送去慰問品。兒子高中同學家庭困難,打球骨折不敢跟家人說,兒子讓老公聯系醫生手術治療,還幫忙付了部分醫藥費。一個農村同學,家里缺乏勞力,暑假里,兒子就約上其他同學幫忙打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