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動物教案反思篇一
這是一節一年級美術課程,本課重點在于認識各種動物的形象,學習塑造出動物的特點,又要表現出母子之間的親情,是具有一定造型難度的創作,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必須通過小組合作、小組之間的競賽來促進學生的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造型藝術的樂趣,在競賽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動物的親情與人類的親情,表現喜歡的動物。難點是關于動物親情的細節表達。在多次試講與修改中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
整節課以情貫穿,主要讓小朋友在動作的活動中體驗動物之間的感情。欣賞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從蝌蚪的生長變化到其他小動物和媽媽的親密動作,聯系實際生活。
在欣賞小動物和媽媽的圖片時插入動物的聲音背景,使畫面更生動有趣,情景交融。可以給每張畫配個溫馨的名字,突出了畫面的主題,但我在這節課沒有做到。
利用學生對于動物的好奇和喜愛,用動作來模仿動物,為下步繪畫小動物的.動作做準備。但是在實踐中,學生的表演并沒有充分展示出動物的特點,這在教學過程中是個遺憾,也是要研究的問題。
繪畫課上的示范不一定要畫給學生看,課前準備教具在展示板上演示,也能起到作用。并能有適時發揮的余地,靈活運用小動物和媽媽的動作及大小的變化,使畫面豐富生動。
最后幾點不足:在布置作業上應該說明只畫一種小動物和它的媽媽,并且要畫的飽滿些。這樣能避免很多學生沒畫完。結束語應該以更簡單直接的方式與生活聯系起來或者和環保聯系起來,小朋友能更好的理解。
在抽學生表演小動物和媽媽這個環節里,讓學生上講臺表演給其他同學看,這樣既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又更直觀地展示給其他同學,讓其他同學更好的觀察和體驗小動物和媽媽的表情、神態……可能時間安排和組織上好可以改進得更好一些。
在學生作業時間把握上有些不足,作業時間少了一點,學生作品也沒有都展示出來。
總之,在經歷了一次次公開課后,我對教材和教法都有所認識和改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以后要多多學習和完善。也希望各位老師們能多多給予建議幫助!有了你們的建議我才會更快的提高,謝謝大家!
動物教案反思篇二
《動物說話》是新蘇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唱歌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用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動物說話》。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1,創設通話色彩的教學環境
在課上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這樣導入,即促進了師生關系,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設計可愛的動物動畫形象
對低年級而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他人活動,他們十分樂意,我設計了動物動畫卡通形象,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動中抒發自己的快樂,尤其在聆聽音樂時,讓學生通過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和形象,并且進行小組合作,這樣無意中體會了音樂形象,也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3,注重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唱歌曲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充分而完整的聆聽歌曲,然后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用動物名稱引入歌曲節奏的學習,并用鼓來敲擊節奏,讓學生通過聽音來敲擊節奏。
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學生們對歌曲中沒有演唱的地方(也就是間奏)掌握的不好,容易連著唱,不知道這個地方要停頓,特別是在跟著節奏的時候,學生們還聽不出來哪里是前奏,哪里是間奏,不知道哪里開始該他們唱,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才第一次接觸有間奏的歌曲,經過老師長期的引導,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掌握的很好。這就提出了在我們音樂課上,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進行一些音樂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們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動物教案反思篇三
《青蛙看海》是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說明了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夠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設計這一節課的時候我想創設的就是一個輕松,愉快的童話氛圍。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通課文,讀出感情,還能在讀中領會課文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和表演。并能從青蛙、松鼠、蒼鷹身上學會一些可貴的品質。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上采用串講的形式,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能感受到青蛙所面臨的困境也能體會出青蛙為了看見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青蛙想看大海這個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艱難。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迫切的失望變成了失望的情緒。在教這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和觀察理解到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心愿。為后來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一個部分里青蛙遇見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實踐者。是它帶領青蛙最終登上山頂,也可以說沒有松鼠的鼓勵和幫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松鼠的四次說話內容,反復閱讀感悟松鼠的語言,從而讓松鼠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慢慢根植。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孩子們在朗讀中對松鼠如何激發青蛙的自信,如何言傳身教地引導、如何保護青蛙登山的熱情,有了深刻的體驗。并緊扣課文在最后提問“小松鼠”“你為什么覺得青蛙一定能看見大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到青蛙登上山頂的艱難,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跟著我一起學小青蛙一級一級條臺階的環節。在跳的過程中讓“小青蛙”體會到累和艱辛,堅定他們絕不放棄的信心。當他們最后看到大海的時候,通過讀和看讓孩子們體會到實現理想的快樂并能對大海說幾句贊美的話。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比如:讓孩子學小青蛙跳的時候,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但是孩子并沒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艱難,而只停留在了單純的跳的層面上。應該在跳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再讓孩子感受一下山的高,體會一到腳下的一小步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跳過一座大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體會到小青蛙堅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就是個別的細節和提問的方式上還需要更加完善,一個問題換一個問問題的方式,找一個合適的契機來問都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學完這一課更應該讓孩子懂的就是要學會青蛙的這種不怕困難的品質。而我們老師不正如帶領青蛙登上山頂的這只松鼠嗎?只有通過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才會實現理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動物教案反思篇四
1、小班幼兒是語言表達初期,教師通過形象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強烈的表達欲望,使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知道了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叫聲,鍛煉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
2、幼兒在活動中大都能參與進來,甚至能自主地創編一些動作,使整個活動氣氛更加熱烈。
3、在活動中,我親自示范演示,對個別不能理解要求的幼兒降低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進行活動、朗讀、創編,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4、整節課幼兒參與度較高,但對于一些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來說,可能相對簡單,因此熱情持久度不高,今后,要多考慮這一方面,使所有的幼兒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
5、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在課堂上我會采用多種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努力讓每個孩子興趣持續時間更長,在玩中學到新知。
動物教案反思篇五
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了解藝術家的作品怎樣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認識中國畫表現的特殊效果。
應會:能用國畫的表現方法,大膽地對動物的臉部特征進行創作;能較熟練地掌握用筆方法,控制墨色;能將動物的臉進行夸張、再現;能夠自主探索繪畫創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形成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平等發展的意識。
通過欣賞畫家的作品,了解國畫藝術表現的方法及魅力。學習用國畫形式大膽地對動物的臉部進行表現。
在創作中如何抓住動物臉部特征以及對繪畫方法的探索。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個考驗,比一比大家的觀察力,欣賞一段短片。(課件:迅速的出示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的臉)
2、師:同學們,你們記住短片里都有什么了嗎?讓我們再來比比快速動手能力,請你選擇剛剛短片里給你印象最深的一種動物,在兩分鐘內把這種動物的臉畫出來(畫完后要將作品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我們共同來檢驗“眼疾手快”的比賽結果,看那組同學在兩分鐘內體現的動物多、樣子形象。
學生作畫
3、學生將作品貼在小組欄中,并選擇幾張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中講評。
1)比較哪組的作品動物種類多、樣子形象
2)再比較為什么同樣的動物,有的象有的不象?(課件——出示所有圖片對照)
學生總結:抓住動物臉部特征的同學體現的形象
出示課題——《動物的臉》
二、新授
(課件:畫家體現的各種國畫作品其中有黃永玉的貓頭鷹)
生:國畫作品體現的墨色變化多
能體現出以前學過的用墨(焦、濃、重、淡、清)的方法
2、同學們來欣賞一下這張《貓頭鷹》,這是我國著名畫家黃永玉的作品(思考)
1)這只貓頭鷹體現得怎么樣?——生:夸張、形象
2)、貓頭鷹臉上的哪部分最突出、最能體現貓頭鷹的特點?——生:眼睛、眉毛
師:看來畫家之所以畫的作品形象、生動,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能夠抓住動物的特征。
3、師:下面老師也要來畫一種動物,請你仔細觀察,看看老師是怎樣來體現動物的臉的。
——教師作畫(邊畫邊講,講動物特征和繪畫技法),屏幕顯示動物圖片,學生說出特征,教師繪畫表現。
課件——作品欣賞
三、學生作業:
請你結合你最想體現的那種動物的面部特征,創作合適的方法去體現動物的臉。
四、評價:
1、學生評價(那你認為哪張作品都用的方法與的臉部特征結合好,體現的動物形象)
2、教師評價:從同學們的作品中老師看到大家將動物的臉部特征與繪畫方法結合的很巧妙,體現的很生動,而且從一張張生動、形象的動物的臉中看到了動物們也有喜怒哀樂。(看這只怒吼的獅子正在警告人們,我們家族成員的數量越來越少,大家應該共同保護我們,讓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五、延伸:
同學們,今天我們用國畫方式體現了的動物的臉,其實對于動物的臉還有很多體現形式,體現出的作品也是千姿百態,下面就讓我們去看看用其他方式體現的動物的臉,如果你認識這種體現方式可以大聲說出這種體現方式的名稱。
課件——不同方式體現的動物的臉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嘗試用不同方式體現動物的臉,同時老師希望下次再來到我們班級時能看到更精美的美術作品。
教學反思
在整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盡可能的體現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學習并進行創作愉悅性的繪畫練習,以夸張、生動、多種墨色變化的效果與手法,創作動物的臉;并在最后大膽展示和自我評價自己的作品,從中感悟國畫繪畫的表現魅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平等發展的意識。在本節課中尤其要注意指導學生作業練習,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到勾染法、中鋒破筆法、破筆點染法、勾線點染法、絲毛法,并且能讓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畫出有趣的動物臉部特征。
動物教案反思篇六
1、 培養學生能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2、 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聆聽和學唱歌曲《動物說話》,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3、 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和表現力。
二、教學重點
1、 學習聆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中的藝術形象。
2、 唱歌曲《動物說話》,準確演唱有間奏穿插的歌曲。
3、 啟發學生創編歌詞,表現自己喜愛的小動物。
三、教學準備
1、 教材選自第一冊第四課《可愛的動物》
2、 電子琴、圖片、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創設情景
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的心情真好啊!老師決定帶領你們到大森林去玩,你們想去嗎?在出發以前,老師先給你們介紹一下美麗的大森林。(課件上出示美麗的大森林的畫面,老師再邊畫邊介紹美麗的大森林)。
二、初步感受音樂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走進大森林,就來了三位動物小伙伴,它們告訴我,一年級一班的小朋友真可愛,它們想跟你們交朋友,你們看,它們分別是哪三位動物小伙伴呢?(出示:小雞、小鴨、青蛙圖片)讓學生學著動物的聲音給老師問好。
嘰、嘰、嘰老師好!
嘎、嘎、嘎老師好!
呱、呱、呱老師好!
(初聽音樂《動物說話》引導學生想象)
三、探索思考,學唱歌曲
談話:動物小伙伴邀請我們參加它們一年一度的動物狂歡節,我們是不是應該準備一個節目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動物說話》吧!
1、 用琴教唱
2、 講解間奏并做節奏游戲(學生到公園玩)引出節奏:x x xx x
3、 引導學生間奏處拍節奏,用腳跺節奏,晃頭表示節奏。
4、 邊唱邊用各種方式練習間奏處的節奏。
5、 引導學生用動作表演三種小動物,并合音樂進行邊唱邊表演和邊拍節奏練習。
五、創編活動
1、 老師和學生討論,如何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請進我們的歌曲中,并討論怎樣用動作表現它們。
2、 將小狗、小貓分別請進第四、第五段歌曲中并完整演唱歌曲。
3、 表演展示:學生隨音樂盡情展現自我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動物)
六、總結
教師: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同時也要愛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好,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動物狂歡節吧!音樂:《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