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繞護士奉獻精神寫演講稿篇一
人的一生,職業也好,前途也好,你都有嘗試和轉變的可能,而生命僅有一次,不可逆轉,在生與死面前我們只能讓自我更有定力。
一個不到6歲的小女孩,因嘔血住院,當被診斷為先天性門靜脈海綿體變性的時候,大家都沉默了,醫生說她需要手術,可是完全治愈的可能幾乎為零,小女孩的媽媽整天以淚洗面,20歲的兒子得了精神病,本想抱養這個小女孩,能有個依靠,能在自我年邁時不孤獨,可是上天卻把這個坎坷又艱辛的母親最終一絲期望也毀滅了,貧窮的家庭做手術的費用從何而來,醫院決定免去手術費,到手術中需要的材料費要四五萬元,可他們僅有三四千塊錢,這么可愛聰明的小女孩,上天卻給了她如此殘酷的考驗,她的笑容那么刺眼,讓人心痛,一這一個天真爛漫無邪的小人卻要經歷疾病的折磨,生命還未綻放,就被宣判著凋零。我感慨她的人生本應如她畫中那樣精彩、完美。因無錢治病離開的那一天,她母親含淚說:“我也只能給她一個完美的童年。”看著教員們給她錢,為她買書包、兒童書、畫板、玩具、發卡,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世間有那么一群人,理解并試圖去體諒別人的辛苦與不易,然后彼此溫馨和諧的相處著,這才是白衣天使的驕傲,她們是善良的化身,是愛心的追隨者。應對患者,應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我們得失無悔,奉獻更無悔。
一位23歲大學剛畢業的女孩得知自我是肺癌之后仍能勇敢堅強的應對生活,每一天的化療對病人來說是很痛苦的,可是,在我為她做完治療離開病房時她總少不了閑著說聲多謝!夸我打針的技術好,一點不疼。那個時候,我覺得自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疾病不再讓她擁有漂亮的長發,她索性就剃個光頭,我看見了她在頑強的與病魔做斗爭,雖然生命在疾病面前顯得那么脆弱不堪一擊,可是她卻讓我為之震撼,在病床上她還堅持看《生命的重建》以及癌癥治療方面的書籍,她告訴我:“你不到絕處逢生,你體會不到生命的意義,在我健康的時候,我體會不到健康的價值,也體會不到病人的痛苦,僅有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看著窗外的鳥在飛花在開,小孩在歌唱的時候,你才明白你失去的是什么。”
對于剛進入臨床工作的我,這些真實的事例激勵著我,感動著我,并震撼了我,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自我的摯愛幫忙病人與死神抗爭,職業沒有貴賤高低,平凡與不平凡的差別是在于它們的目的是否高尚。盡管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僅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然而,我們義無反顧,作為一名白衣天使,應對肩負的神圣職責,我們兢兢業業。愛與奉獻是白衣天使永恒不變的主題,愛與奉獻是白衣天使無悔的選擇。
我驕傲因為我是一名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我榮幸因為我身屬團結奮進的團隊
我自豪因為在我的身邊有無數甘于在平凡的崗位創造不平凡業績的人,你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圍繞護士奉獻精神寫演講稿篇二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的崗位。我慶幸我是一名白衣天使,用職責與奉獻踐行著整形醫院的宗旨,我們起始于辛勞,收結于平淡,我們雖然清貧,我們卻用雙手卻托舉著患者康復的期望。我們用心靈去溝通心靈,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自我的摯愛幫忙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務和治療。
要把自我的夢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的奉獻給這莊嚴的選擇,就像魚兒離不開大海一樣。怎樣才能體現這份愛呢?我們會義無返顧的選擇敬業,將敬業作為一種習慣。有句口號說的好:不愛崗就下崗,不敬業就失業!愛崗敬業就是要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接待好每一位患者,解答好每一位家屬的提問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檢查好每一個癥狀,記錄好每一次診斷,用愛接納患者,用心溫暖病情,把一份份白衣天使的情意散發。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此刻做起,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大到整個社會,小到我們的醫院,我們科室,都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默默的奉獻著。夢想在現實中熠熠閃光。把微笑寫在臉上,把辛酸埋在心底,把燕尾頂在發梢,把圣潔永掛胸間。我們戴的燕尾帽啊,雖然沒有皇冠的高貴典雅,也沒有博士帽的瀟灑榮光,但它不也同樣閃耀著圣潔的風采嗎!我們不是演員,但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展示出了最優美的白衣神韻;我們不是模特兒,但我們卻穿出了心中最美的衣衫!有人說用自我的左手溫暖自我的右手是一種自憐,而用自我的雙手去溫暖別人的雙手,卻是人間一種最原始、最真誠的——奉獻。
應對渴求的目光,我們義無反顧;應對一慣的平凡,我們從容不迫;應對神圣的職責,我們兢兢業業;應對時代的召喚,我們一往無前。我們的雙臂撐起的是期望的藍天,我們的雙手,詮釋是勝利的誓言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
今日我們用無私、愛心、執著,奉獻,忍耐,奮斗,進取……讓患者看到了陽光燦爛!漫漫人生路,悠悠天使情,我們是生命的捍衛者,我們是健康的守護神。讓我們駕起探索的飛舟,揚起搏擊的風帆,滿懷豪情,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為建設和諧社會,為演繹我院完美明天,去奉獻人生絢麗的青春吧!多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圍繞護士奉獻精神寫演講稿篇三
但是我們無怨無悔!一名真正的好護士不僅是技術上的`頂尖人才,而且是最有愛心、最有耐心的。這愛心和耐心是上帝賜給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帶給病人的禮物。
奉上愛心一片,獻出真情滿懷,患者痊愈后的笑臉和真誠的感謝,是對我們最好的褒獎。青春在病床邊悄悄逝去,理想在現實中熠熠閃光。把微笑寫在臉上把辛酸埋在心底把燕尾頂在發梢把圣潔掛在胸襟。我們戴的燕尾帽啊,雖然沒有皇冠的高貴典雅,也沒有博士帽的瀟灑榮光,卻閃耀她圣潔的風采。
在我們科室經常都會遇到術后病人,因絕對臥床、進食不多和運動減少,幾天也未解大便,口服通便藥及開塞露塞肛處理也仍然無效,只有為病人灌腸了,甚至有時連灌腸也沒效,這時也會馬上戴上手套,用手一點一點,為病人摳出干結的大便,減輕病人的痛苦。面對病人及家屬的感謝,我們卻說沒什么,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雙手是辛苦的、忙碌的,甚至有時還會留下傷痕,但這雙手卻體現著人間最美好的真情。
面對渴求的目光,我們義無反顧;面對一慣的平凡,我們從容不迫;面對神圣的職責,我們兢兢業業;面對時代的召喚,我們一往無前。我們的雙臂撐起的是希望的藍天,我們的雙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陽。
若有人問我:“世界上誰最美”?我會自信地回答:“是我們護士”。護理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輝煌,卻寫滿了簡單而又平凡的愛,打針、發藥、鋪床、輸液,我們在苦中呵護著生命;交班、接班、白天、黑夜,我們在累中把握著生命的輪回。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很鮮明的指出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護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關系到病人的健康。
南丁格爾說過,“護理工作是一門藝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塑造新形象的護士,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以病人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是我們的宗旨。
我們是生命的捍衛者,我們是健康的守護神。我們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愛心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為他們支撐起無力的生命。
圍繞護士奉獻精神寫演講稿篇四
伴隨著夏天的腳步,5.12國際護士節來到了我們身邊。護士節是我們護士最美麗的日子,今日,我們歡聚在燦爛的陽光里,團聚在自我的節日里,我用樸素的情懷,感慨的文字為大家獻上我真誠的心愿。
我們的職業被人們尊稱為“白衣天使”,還在我剛剛受到醫學的啟蒙教育時,我的教師曾說,你選擇了這一行,就選擇了奉獻。畢業后,便成了“白衣天使”中的一員,可那種對護理事業完美的憧憬和向往,隨著那單調而乏味的工作已變得虛幻而飄渺,每一天周而復始的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反而覺得自我更象只陀螺旋轉不停,便開始迷惘“提燈女神”的那份美麗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
從第一次進病房起,我才明白這“白衣天使”稱號背后的要求是嚴格而近乎苛刻的。只要工作開始,什么都得置身度外。僅有親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護理工作的艱難。一個盡職的護士僅巡視和處理病人,一天就要走上十幾公里甚至更長的路程。遇上搶救病人更是眼觀耳聽,手腳并用,全力以赴與死神抗爭,忘卻了時間和空間,忘卻了自我,那緊張,那忙碌,那繁重,那瑣碎。——打針、發藥、鋪床、輸液,喂飯,擦身抹背,倒屎倒尿……我們似乎都有理由抱怨工作的苦和累,身心的疲憊甚至厭倦更甚至麻木,可是是誰在迎之后生命的誕生,又是誰護送生命的回歸,輕叩患者的心扉,更是誰在你身邊解除疾病痛苦讓你體會到人間真情,是誰沒有假日天天地守候在這個沒有硝煙的陣地上啊!有把從死神手中奪回病人的生命更讓我們驚天動地的嗎有把健康還給病人更讓我們開心的嗎在苦中感受著呵護生命的歡樂;在累中把握著生命輪回的航舵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
病人在住院過程中接觸最多,感受最真切的是護士,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病情和醫院的聲譽。正是這種艱辛平凡的工作與護士默默奉獻的精神給病患者帶來了生命的春天。
每當來到病房,為病人做晨間護理或巡視病房時,我們總是微笑的問聲:“您好!今日感覺怎樣樣晚上睡得好嗎”一句輕聲的問候,為病人送去第一縷清風和陽光;每當患者因為疾病折磨得疼痛難忍時,我會靜靜的守在病人的身旁,輕輕的握著病人的手,悉心照顧,精心護理,為病人減輕病痛;每當患者應對疾病感到疑惑無助時,我們會耐心詳細地為病人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與病人全面的交流,以贏得病人及家屬的共同配合,為病人的康復供給健康指導。
鍵盤上留下了他們熟練敲擊鍵盤的聲音,而多媒體演示廳里有他們qc發表會上自信的英姿。他們深知時代在提高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護士,他們將在自我平凡的崗位上扮演著更多為病人服務的主角,努力、開拓、進取,與世界接軌是他們的對自我事業的態度。創優無止境,服務無窮期。無影燈下的背影所以而絢麗多姿。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是取得優勝劣汰勝利的有效途經,我深深地意識到,“生物—心理—社會”完整系統的醫學護理模式,要求我們護士除了要滿足病人疾病方面的需要,還要多與病人溝通、交流,及時地發現病人心理的變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到達有效的、系統的整體護理。只靠微笑服務與任勞任怨已不能適應當前患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必須利用業余時間,加強理論學習并善于總結,不斷更新,跟上飛躍發展的先進醫療技術的配合要求。我們查找資料、閱讀書籍,與大家共同探討,不僅僅要拓展視野,豐富知識,還要將新吸收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為其著想,堅持從點滴做起。“友善、微笑待病人;細心、信心獻病人;真心真意為病人。”冰心老人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杖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那么,就讓真誠做伴,用我們的愛心為病人撐起一片期望的藍天吧!
今日,應對又一輪全新的醫療護理改革,需要我們每一個醫務工作者堅持良好的精神態,展示嶄新的精神面貌;需要我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發揚以院為家的高尚情懷,需要我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緊跟時代勇于創新,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去裝扮醫院,把追求的信念放在醫院,把滿腔的活力奉獻給醫院,把愛心播撒到每一位患者的心里,努力弘揚南丁格爾精神,護理不倦護士無私奉獻演講稿,奉獻不已,讓生命之樹永遠青翠!我將繼續與病人的生命同行,執著于生命的守候!
圍繞護士奉獻精神寫演講稿篇五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日,當我走向著神圣的講演臺的時候,心境十分激動,也十分慚愧。我明白,應對默默奉獻了和奉獻著自我青春年華的我的前輩和同事,我自慚形穢,我是踏著他們的肩膀走上來的。也正是他們那無私的奉獻和無悔的愛,給我以鼓舞,給我以力量,這也正是我今日要匯報的主題——無私的奉獻,無悔的愛。
無悔的選擇
1988年夏天,我告別了濰坊醫學院,帶著對大學生活的無限眷念,帶著對未來生活的完美憧憬,來到了中心醫院。醫院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從事傳染病專業。當時我想,只要不脫離了自我大學5年為之奮斗的醫學專業,只要不臨床專業,只要能為病人解除痛苦,干什么專業知識分工不一樣,何況當時傳染病專業正缺年輕醫生,便愉快的答應了。可日后接連發生的一些事情卻是自我終生難忘的。
傳染病科的條件的卻令人難以置信:病人與醫護人員一同出入,沒有清潔區,沒有澡堂,沒有廁所,甚至沒有起碼的隔離衣褲,但病人較多,工作量較大。工作條件再差,我們能夠堅持,工作量再大我們能夠承受,但當一部分人對我們工作性質不理解,甚至談傳染色變、望而卻步的時候,當我們成為中心醫院“三等公民”的時候,我也曾苦惱過、彷徨過。
一天晚上,我與護士長值夜班,巡視病房時發現一位患者有“肝昏迷”情景,便下醫囑輸“祛氨藥”。當實習醫師與實習護士一同前去輸液時,卻被“罵”了出來,我便與護士長一同前往病房,只見患者煩躁不安、大喊大叫,罵聲陣陣,不堪入耳。護士長靠近并準備為其輸液時,他竟脫口而出,“你真漂亮,來,上床吧”。我上前詢問病情,得知他神智尚清,便好言相勸,他卻說道:“別看你是四眼子,也沒什么了不起”。大家明白,肝性腦病患者的有效治療就是祛氨藥物,而不能鎮靜。當時,甲型肝炎流行,病房不夠,便在院子里臨時搭建了板房,這個病人就住在板房里,圍觀的病人及家屬擠滿了病房門口,兩病房后面的窗戶上都有人在觀看。我們實在委屈極了,但還是陪著笑臉做說服工作,并在其他病員家屬協助下完成了輸液,病人安靜了下來,第2天神智完全清醒。而當日及之后,患者家屬從未提及此事,也從來沒有對我們說聲“對不起”。是的,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我們無權對病人提出指責,因為他處于病態,但對于家屬的無動于衷實在不解。我們是為病人治病的,不是挨罵受氣的,因為我們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啊!但無論怎樣說,經過一晚上的努力,當病人神志清醒并轉危為安時,我們還是很欣慰的。
傳染科重病人多,職業風險大。科里很多人都挨過患者的拳打腳踢,很多同志臉上被昏迷病人的分泌物濺上過,我們照常跟肝炎病人,甚至是狂犬病患者打交道。我們分享了患者失去親人的痛苦及死而復生的欣慰,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但我們不能忍受常人甚至是醫務人員對我們的冷眼與鄙視。參加工作不久,一些熱心人便張羅著給自我介紹女朋友。一次,一位同事介紹了一位女同志,她得知自我在中心醫院工作,十分高興。而進一步明白自我在傳染科上班時,便反復追問平時都接觸什么病人,會不會傳染,能不能調換科室。雖然自我不厭其詳地告訴她,只要平時注意是不會被傳染上的,我們科室里那么多老同志都沒有得傳染病,醫院工作有分工,傳染病專業總得有人干,調整專業一時較困難,但她還是晴轉多云,多云轉陰,最終不辭而別;90年夏天,正值乙腦流行時,因晚上加班搶救病人誤了一次約會,一位同事給介紹的“女朋友”告吹,之后托人解釋也無濟于事。所有這些,我從來沒有后悔過。因為不理解醫院工作的人不值得我去愛,不熱愛傳染病專業的人,我不能理解她的愛!
一切為了患者的利益
大家明白,傳染病的特點之一是流行性、季節性,由于預防工作的實施,在我國北方,一般傳染病多為散發,但每年夏天卻都有乙腦流行,且每四、五年就有一次大的流行,這炎熱的夏天就成了我們工作最緊張的季節。
90年7月下旬的一個晚上,我剛接夜班不久,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中年男子抱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女孩闖進護士辦公室,經初步診斷為流行性乙型腦炎(乙腦)。當時患兒高熱、抽風,腦水腫明顯,出現嚴重痰阻、呼吸衰竭,在科主任的指導下我迅速為患兒做了處理,并及時做了氣管切開,挽救了患兒的生命。從此又一個難忘的夏季來臨了。
器械,在接到傳染科請求的當天總務科派人送到;只要一個電話,病員食堂便將熱騰騰的夜班飯送到科里……。科室內部迅速采取應急措施,本科一名年輕醫生、一名護士包兩個病房,實行一條龍負責制;老同志帶領其他科來協助的同志負責走廊及醫生辦公室病人,病人病情危重時隨時協調往病房里搬;科主任、護士長負總責,做到忙而不亂。我們僅有一個愿望,寧肯犧牲個人利益,也要盡努力挽救每一個患者的生命,以無愧于“白衣天使”這一崇高的稱號,無愧于救死扶傷這一神圣的使命。
工作是緊張的,但我們同時也分想了患者轉危為安的成功的喜悅。記得住在搶救間的一位患者,因發熱、頭痛3天,神志不清1天入院,入院后病情迅速惡化,呈中度昏迷狀態,混活性呼吸衰竭,有時躁動,腦水腫明顯,肺部感染嚴重,隨時都有腦疝及窒息的可能。征得科主任同意后,立即采取加大脫水劑用量,甘露醇、速尿每兩小時交替應用,莨菪類藥物及呼吸興奮劑的應用,抗感染及鎮靜劑的應用等綜合治療。經過一晚上徹夜不眠的努力,第二天患者奇跡般醒來。望著“死而復生”的兒子,患者年逾七旬的老父親撲通一聲跪倒在科主任和我的面前,老淚縱橫。之后,病人出院后,這位讀過私塾的老人寄來了熱情洋溢的感激信,稱我們是“華佗再世”。而我們深知,我們不是再世華佗,我們只可是是普普通通的醫務工作者,只是做了我們應當做的事,盡了我們應盡的職責。
當我們對90年的情景還記憶猶新的時候,今年的夏天,乙腦又一次像魔鬼一樣席卷而來。患者有在痛苦、在呻吟、在掙扎,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神圣的使命又一次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再一次投入緊張激烈的戰斗!
無私的奉獻,無悔的愛
五年過去了,雖然我們早就預料倒今年乙腦會大流行,雖然我們早就重新制定了今年乙腦流行的防治方案,雖然我們科大多數醫生都經歷了90年那驚心動魄的夏季,但事過境遷,五年前組織搶救乙腦的科主任、護士長已先后退休和調離,科內醫生嚴重缺編(我科編制醫生9名,實際在編5名),從護士長到護士無一人連續在傳染科連續工作超過3年,且近一半是新來的“臨時工”,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病房又一次住滿了患者,走廊上又一次住滿了患者,病人還在增加。在這極其困難的時刻,從科主任到醫生,從護士長到護士都沒有被困難嚇倒。人員不夠我們加班加點,業務不熟從頭學起,為了共同的利益,為了全力搶救每一位患者,我們有一次調動全部力量投入了這場戰斗。
無需泛泛地講述我們是多么緊張忙碌,還是講述一下自我工作的普通一天吧。
一天晚上,勞累了一天后剛剛進入夢鄉,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我驚醒,原先是科里一病人需立即做氣管切開,值班醫生把電話打到科主任家中,科主任要自我同他去一同去搶救病人。跟家屬談話、準備手術、氣管切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傳染科病房的條件大家是清楚的,夏天夜晚的病房內同樣是炎熱的,手術過程中汗水順著我的背部、面部躺了下來,濕透了手術衣,手術出血濺在自我的口罩上、眼鏡上、帽子上,正在手術中的我又怎能顧得上這些呢?手術很順利,病人挽救了,當做完手術回家時已是深夜十二點多了。
第二天七點多鐘來到病房,緊張的一天又開始了。這一天自我值夜班。上午查房、處理醫囑、討論病例,做完這些常規工作已是十一點了,這時又有一名病人因呼吸衰竭、昏迷、痰阻,必須立即氣管切開。這時如果自我回家吃飯,讓其他醫生做氣管切開也理所當然,但自我是主治醫師,且對氣管切開較為熟悉,還是義無反顧的留下來,為病人做了氣管切開,手術完成已是十二點了,自我還要值午班,中午飯就沒能有吃。中午值班時收住院病人3名,并為其中的一人做了腰穿,處理完病人下半時已是午時四點。晚上值夜班,接近凌晨三點向值班護士做了必要的交代后去值班室躺下,四點多鐘又有一位患者病情變化需要處理,一個小時后處理完畢,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東方已經泛白。這時又有患者不斷出現病情變化,自我也就不可能在休息了。第二天參加課內危重病例討論、處理分管病員,下半時已是中午11點多了。而當天午時、晚上,又兩次陪同科主任去科里搶救病人。
這僅僅是普通第一天,乙腦流行以來,這樣的日子太多了,每個醫生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景,每個人都這樣默默的做了。
由于經常不能按時上下班,且下班后又經常去科室加班加點、沒白沒黑地搶救病人,一向容忍、支持自我的妻子最終沉不住氣了:“你們整天沒白沒黑地干,到底掙了多少錢,不是連獎金都沒有嗎?”我又怎樣向妻子講呢?是的,我科上一季度也較忙,但獎金卻少得可憐(就是這一季度也不會比其他科室多)。但應對痛苦、呻吟、昏迷,隨時都有可能離我們而去的患者,我們又怎能僅僅研究金錢呢?實際上傳染科獎金歷來就很低,這種價值體現的懸殊也時時撞擊著自我的心扉,也明白這種狀況不會得到改變,但不給獎金我們就值患者的利益于不顧嗎?不可能,從來就不可能!
自我結婚較晚,孩子尚小,由于科室工作忙,沒法照顧,便將不足八個月的兒子送到岳母家,請老人幫著照看。岳母家離醫院不足三里路,起初自我還能在下班時間或上下夜班的空里去看望一下兒子,之后一是時間較緊張,二是不必須什么時間又要去科里搶救病人,有時三五天不能見到兒子一面。一天下夜班后去岳母家,剛進大門便聽到兒子的哭聲,打開房門,兒子在嗷嗷直哭,年邁的岳母也在流淚。此情此景,我不禁蔌然淚下:可親可敬的岳母啊,您的女婿對不起您,為了支持我的工作,您老人家受累了;淘氣可愛的兒子啊,爸爸對不起你,為了更多的孩子,爸爸讓幼小的你沒有享受到更多的父愛!可是為了工作,為了所有的母親與兒子有一個完整而溫馨的家,我又怎能不義無反顧呢!
我的匯報就要結束了。我明白,如果沒有醫院領導的關懷,沒有兄弟科室的大力協助,沒有全科同志的齊心協力,后果是不堪設想的。我只是這個戰斗團體的普通一員,我所講的也只是我們工作的某些片段。就在深夜我組織這篇匯報材料的時候,我的眼前還不斷涌現白天那忙碌的景象,同時也呈現著深深地憂慮:一個月過去了,傳染科沒有一人休班,總是加班加點,就像一條擰緊的法條,但慣性的運轉及彈性的限度是必須的,科主任劉建國病了,邊輸液邊上班;副主任段林生病了,發燒、咳膿性痰,不得不輸液;副護士長董玉華的父親外傷來醫院看病,看到女兒較忙,不愿給女兒添麻煩,輸了兩天液便回家,之后傷口嚴重感染;年過半百的副主任醫師陳文英同小伙子一樣分管病人、上夜班;夏德全科長感冒發燒、腹瀉,也照常上班,完成醫務科工作的同時來科里指導工作;就連我這一向不知疲倦的人,每一天下班后都是一點力氣也沒有,兩腿發軟……。
應對患者,我們奉獻了所有的愛,應對金錢,我們顯得格外冷靜。有一位經我們全力搶救脫離危險的患者家屬,不知怎樣打聽到我的家,簡短寒暄并詢問病情后,從口袋里掏出200元錢說,“一點小意思,請收下我問的心意”。被我拒絕后,他再次把手伸向口袋(可能覺得我認為少了)。我對他說,若僅僅是為了錢,我們是不會這么沒白沒黑地拼命地,我們的確很窮,很需要錢,但比金錢更珍貴的是相互間的理解與信任,是一顆誠摯而善良的心。因為我們的社會里,更需要無私的奉獻,無悔的愛!
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