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一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年級下冊最后一篇課文,是篇脫離拼音的的看圖學文,是一篇搞笑的童話故事,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忙媽媽一齊捉害蟲,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
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課文以對話為主,我以朗讀為主。本課文沒有注音,學生朗讀有必須難度,我以教師范讀形式初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資料。設計問題:小蝌蚪有什么特征它們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小蝌蚪找媽媽分別遇到了誰它們的媽媽是誰有什么特征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蝌蚪發生了哪些變化讓學生圍繞問題圖文對照展開多種形式朗讀。如:自由讀、指名分段讀、男女生讀、小組內分主角朗讀等。并要求學生拿起手中的筆找找、劃劃做記號,養成讀書留下記號的好習慣。學生在讀中了解資料梗概,獲得整體感知,提高了讀的質量。課文第二、三小節寫的是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我先指名讀這兩小節,讓學生思考小蝌蚪先碰到了誰,又碰到了誰,在這個過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變化,理清了文章脈絡。然后指導學生朗讀,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烏龜之間的對話,體會小蝌蚪找媽媽時的心急。最后,我讓學生分主角朗讀并表演,進一步體會。朗讀不僅僅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資料的理解,也使學生的情感在讀中得到升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透過朗讀自主學習,同桌或小組內共同完成老師設計的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二
本課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六幅圖分別與第1—6自然段對應。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本課有三幅圖,與五段話中的三個重點段落相對應:第一、二幅圖畫的是沒有長腿和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在詢問鯉魚媽媽。第三幅圖畫的是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錯將烏龜認做媽媽。第四、五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找到了青蛙媽媽。課文對每幅圖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文字描述。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了解青蛙生長特點,懂得要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二、教學目標分析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塘、群、灰、捕、迎、龜、裳、碧、鼓”這9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河、姐”等6個字。
2、能聯系課文內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
3、理解課文中描寫青蛙樣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動詞如“披”“露”“鼓”。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同時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2、通過生字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課上通過字詞訓練、朗讀訓練及打寫訓練等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在課外,可讓學生到池塘邊細致觀察小蝌蚪、青蛙的樣子,了解它們是怎樣發生變化的,也可將小蝌蚪帶進課堂,甚至可用錄像進行直觀教學。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難點:
1、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2、理解小青蛙在尋找媽媽過程中的心情,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四、學生特征分析
本課的學習者具有好奇心、善表現、思維活躍的特點。能借助課件自主學習,對趣味性、生活化、直觀形象的圖文的教學資源非常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五、教學策略的選用
1、以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同時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研討突破教學難點。
2、通過運用教學媒體為突破重、難點服務。
六、教學資源和工具
1、本節課是在學生人手一機的教室內實施的。
2、跨越式教學資源、共翔課件
3、教師ppt
4、課文相關掛圖、生字卡、文中動物的頭飾。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謎語:圓圓腦袋黑黝黝,長長尾巴水中游,長大是莊稼的好朋友。(蝌蚪)你們看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怎樣長大的?(學生猜謎,開展討論)
2、課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內容,認識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3、板書、齊讀課題:34.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三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以小蝌蚪找媽媽為線索介紹了青蛙的生長過程。我用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以識字為主,我想低年級孩子掌握的字有限,要他們學懂課文內容很難,于是,先學會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然后再學習課文也許要容易些。識字是關鍵,學文是重點。
我重點講講我是怎樣指導孩子們學習課文的:開學時我就布置了學生養幾只小蝌蚪,注意觀察它們地變化情況,并記錄下來。這為學習本課做了鋪墊。
在學習本課時,我具體用了如下方法:
1、從課題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圖片讓孩子們說說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再結合課文內容知道小蝌蚪的樣子。在學文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通過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的幫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媽媽的特征,并讓學生一步步地說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我注意了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的事實,我在引導孩子們學習了第一二自然段后,引導他們小結出學習方法,然后讓他們自主學習,學習中,讓他們小組合作完成,這樣又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能力。
3、上課前,我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大青蛙。通過學生看圖引導學生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我在課堂上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這樣學生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松自如,毫不吃力。為了加深印象,我拿出己打亂順序的青蛙各個生活階段的照片、卡片或圖片依次排列,小聲說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的,讓他們排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正確變化順序。
4、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等三個詞語及所處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我課前準備了幾種動物的頭像,我讓孩子們戴上頭像來表演“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
5、學文填空,加深印象
由于我的教學水平有限在課堂上留下了很多遺憾,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四
小蝌蚪整天都待在池塘跟媽媽在一起。可是有一天,一只小蝌蚪和媽媽走散了,它在池塘里轉了一天,都沒有找到它的媽媽。
于是小蝌蚪找到了正在喝水的大象,著急地問:“大象伯伯,你知道我的媽媽長什么樣子嗎?”大象說:“小蝌蚪,你的媽媽有著白白的'肚皮。”小蝌蚪高興地趕緊說了聲:“謝謝你。”說完就游走了。
小蝌蚪找啊找,找了擁有白肚皮的小魚,連忙大聲喊:“媽媽!媽媽!”小魚笑著說:“小蝌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的媽媽有著四條腿。”
于是,小蝌蚪找到了擁有四條腿的烏龜,小蝌蚪開心地叫道:“媽媽,媽媽!”烏龜說:“我不是你的媽媽,我知道你的媽媽在哪里。”小烏龜帶著小蝌蚪游啊游,游到了小河邊,小烏龜往上一指,看著小蝌蚪說:“瞧!你的媽媽在那呢!”小蝌蚪眨巴著大眼睛,媽媽溫柔地說:“寶貝,快跳上來吧!”蝌蚪嘟著小嘴說:“可是我只會游不會跳。”媽媽說:“沒事,你跳上來吧!”小蝌蚪用力一蹬,沒想到輕而易舉地跳了上去,小蝌蚪驚奇地發現自己也變得和媽媽一模一樣了。
媽媽笑著說:“你已經長大了,需要去田野里了。”于是小蝌蚪每天都跟著媽媽去田野里捉蟲子。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五
《小蝌蚪找媽媽》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最后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沒有漢語拼音,課文長,里面有沒學過的字,而且學生第二次接觸不帶拼音的課文,讀起來難度大。這次展示課我準備的是第一課時,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1、正確認讀并讀懂“黑灰色、阿姨、迎上去、追上去、頭頂、披著、鼓著”這些詞語,正確認識“灰、阿、姨、迎、追、頂、披、鼓”這8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讀懂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和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教學重點是在文中讀懂字詞。開始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是:一、導入。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不經過預習直接讀。三、再讀課文,讀懂課文。通過讀懂“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頭頂”這幾個詞來讀懂課文。四、梳理課文內容。試講了一下,第二環節完成后大約用了半節課,繼續往下進行,第四環節沒講完,而且用大約半節課的時間讀課文,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掃清生字障礙,不只是生字障礙,有的是數字,但是忘了,這樣往下進行就沒多大意義。再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去完成讀通課文這個目的,那就要30分鐘,甚至時間更長,展示活動課只完成讀通課文這一目標,不是太合適。所以我把第二環節改為預習,是老師領著學生去預習,老師把沒學過的字寫在黑板上,告訴學生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問老師,讓學生充分地去讀。上課的第一環節就改成了檢查預習,這樣就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這堂課上完,我覺得可以這樣改進一下:
一、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我太注重隨文識字了,隨文識字確實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肯定,沒設計看圖學文的內容,我覺得雖然重點是隨文識字,但看圖也要設計,梳理課文內容時可以課件出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圖。學“迎上去”和“追上去”也可以先看圖怎么迎,怎么追,然后再表演。
三、陳老師建議我在這堂課上對重點的一兩個字進行指導,小蝌蚪的生長變化是課文的主線之一,這堂課重點指導學生書寫“變”挺好的。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六
在幼兒的心中,媽媽是最最重要的人,而小蝌蚪卻不在媽媽身邊。它們游啊游,到處去找自己的媽媽。很多幼兒都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也都很喜歡這個故事。語言交流《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會按順序講故事,能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動物特征,培養幼兒理解、想象、記憶和表達潛力。
這一課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重在理解動物間的對話和故事情節,學會動物間的對話,個性是描述青蛙特征的詞句。我先安排幼兒聽故事磁帶,然后教師逐幅出示教學掛圖,幫忙幼兒回憶故事資料。然后教師先逐幅完整地講述故事,并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動物間的對話。老師講完,再請幼兒嘗試自己講,個性要說出青蛙特征的話。這一課時,為下一課時幼兒表演打下了基礎。
在第二課時,先結合教學掛圖,一齊回憶故事資料。再請幼兒傾聽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說出動物間的對話。最后才讓幼兒戴上頭飾表演。由于前面有了充足的準備,所以幼兒才有話可說,動作表演自如,進行得很流暢。從這次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幼兒的主角表演是否能流暢,主要在于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對語言的學習,這樣語言交流課才能扎實地訓練幼兒語言。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七
一天早晨,六條小蝌蚪看見了鴨媽媽帶著小鴨,小蝌蚪也想媽媽了,小蝌蚪說:“我們的媽媽長什么樣的?”
鴨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大眼睛!”說完,小蝌蚪就游走了,小蝌蚪看到了金魚,喊道:“媽媽!”
金魚說:“你的媽媽有四條腿的!”
說完,小蝌蚪就游走了,小蝌蚪看到烏龜,齊聲喊道:“媽媽!”
烏龜說:“你們的媽媽唱起歌來呱呱叫的!”
說完,小蝌蚪就游走了,它們看見了青蛙說:“你是我們的媽媽嗎?”
“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呀!”
小蝌蚪問:“我們為什么和你長的不一樣呢?”“等你們長大也會像媽媽一樣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八
池塘里有一群可愛的小蝌蚪,圓圓的腦袋,烏黑色的'身體,帶動著粗而長的尾巴,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我們的媽媽長什么樣?”鴨媽媽說:“你們的媽媽頭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就這樣,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一條金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了,上去喊:“媽媽,媽媽!”金魚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白肚皮。你們去前面找吧。”
聽完金魚媽媽的話后,小蝌蚪向前游去。一條小鱷魚從它們身邊經過,小蝌蚪連忙叫著:“媽媽!媽媽!”小鱷魚說:“你們的媽媽披著綠衣裳還會呱呱地叫,你們再往前找找吧。”
于是,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它們游到了荷花邊,聽見呱呱的叫聲,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瞪著一對大眼睛。小蝌蚪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說:“乖孩子,你們終于靠自己的努力找到媽媽了!”
不知什么時候,小蝌蚪也已經變成小青蛙了。它們天天跟著青蛙媽媽一起去捉害蟲。
小蝌蚪找媽媽讀后感篇九
有一個小池塘,那里的水清清的,清的連里邊的水草都能看得見。柔軟是水草輕盈地搖擺著身子,跳著歡快的舞蹈。夏天到了,荷花開了,花瓣粉嫩粉嫩的,像仙女穿著好看的裙子站在水面上。圓圓的`荷葉碧綠碧綠的,像一把把大傘,給水里的魚兒們遮著太陽。池塘里還住著一群可愛的小蝌蚪。它們長著圓圓的大腦袋,兩只鼓鼓的眼睛,一條長長的尾巴,穿著一身黑灰色的衣服,每天都在小池塘里開心地游來游去。在水草中間賽跑,在荷葉下面藏貓貓……有一天,它們湊在一起提出了一個疑問:我們的媽媽是誰呀?媽媽長什么樣子呢?媽媽在哪里啊?小蝌蚪們誰也不知道答案。有一只小蝌蚪提議說:“我們一起去找媽媽吧!”
小蝌蚪們出發了。它們瞪著大眼睛,搖著大尾巴,游啊游,四處尋找。找了一會兒,它們遇到了漂亮的大白鵝,立刻游過去,圍著大鵝喊媽媽。大白鵝伸著長脖子,搖了搖腦袋說:“小家伙們,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看,我只有兩條腿,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我穿的是白衣服,你們的媽媽穿的是綠衣服。”小蝌蚪們聽完,點點頭說:“知道啦,知道啦。”它們謝謝大白鵝,又往前游去。
小蝌蚪們繼續游啊游,找啊找,在一叢水草旁邊,遇到了一只烏龜。小蝌蚪們一瞧:四條腿,綠衣服。這不就是我們的媽媽嘛。它們游到烏龜身邊一起叫:“媽媽!媽媽!”烏龜一聽笑了,搖搖頭說:“我是烏龜,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會‘呱呱’叫,你們的媽媽還會跳,比我的本領可大多了。”小蝌蚪們有點兒灰心了:又不是。這可到哪里去找媽媽呀。烏龜對它們說:“你們到有荷花的地方去找找看。”
小蝌蚪們又打起精神,繼續游啊游,找啊找。快到荷花叢的時候,它們聽到了“呱呱”的叫聲,趕緊游過去,看到一只大青蛙“噌”的一下從水里跳出來,蹦到了大荷葉上。大青蛙蹲在荷葉上,鼓起腮和白肚皮“呱呱”地叫個不停。小蝌蚪們圍過去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大青蛙看著小蝌蚪,笑著說:“是啊,孩子們,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眨著眼睛看著青蛙:“可是,你為什么和我們長得不一樣呢?”青蛙笑著說:“不要急,孩子們,等你們長大了就跟媽媽一樣了。”
過了一些日子,小蝌蚪們長出了兩條后腿;又過了一些日子,小蝌蚪們又長出了兩條前腿;慢慢地,它們的尾巴變短了;后來,它們又脫掉了黑衣服,換上了綠衣服,變得跟媽媽一樣了。小蝌蚪們跟著媽媽在小池塘幸福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