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外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一
今天下午,我讀了《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里面講的是五六十萬年前的世界上就有了原始人類的出現,科學家了解最多的是北京猿人。北京猿人又稱為“中國猿人”簡稱為“北京人”。北京人的個子不高,男性大約身高一百五十六厘米左右,女性大約身高一百四十四厘米左右。一九三零年,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洞穴,里面的骨骼和器物大約是兩萬年前的人類,這一批發掘出來的人類是“山頂洞人”?!吧巾敹慈恕币恢钡綈勖?,也比北京人聰明?!氨本┤恕焙汀吧巾敹慈恕倍荚谥袊耐恋厣匣顒?,所以,我們可以把“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當作中國人故事的開始。
中外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二
在寒假里,我看了《中國歷史故事》,其中使我受益最深的是《大禹治水》這篇文章,它發生在上古時代,講了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他艱苦奮斗,三過家門而不入,經歷13個年頭,改變了自己的父親鯀只用筑堤堵水,不開渠引水的錯誤方法,最后終于制服了洪水。他還教大家利用水土資源,指導群眾種莊稼,收到了大家的好評和愛戴,人們都叫他“大禹”。
在上古時代,人們憑借一些簡陋的工具,就能戰勝強大的洪水,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想: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例子在社會上有很多,多少科研人員在實驗室晝夜苦干著,忘記自己的小家庭;多少人民教師為孩子們徹夜批著作業和試卷,顧不得自己的孩子;多少家庭為了國家,送兒女去邊疆參加現代化建設。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不值得學習嗎?大禹第一次過家門的時候,正逢小兒子出生,難道她的心不是肉長的?難道他就沒有一點父子之情?不!他為百姓早日免受洪水災難,把自己放在第二位。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大禹的精神,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中外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三
暑假的時候,表姐幫我賣了這本《中國歷史故事》,我愛不釋手。之后,我就利用空閑的時間去閱讀。
《中國歷史故事》主要講的是: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戰爭、思想、品德的一些小故事,從這些小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關于做人、關于學習、關于生活等方面的道理。
在《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就像故事中的老婆婆一樣。
讀了《中國歷史故事》讓我懂得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
記得在去年的暑假,我到鄉下大姨去玩,那時剛好是西瓜成熟的時候。有一天中午,我吃完午飯,過了一會兒,大姨端來了一盤西瓜,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大姨問我:“千,吃完西瓜要不要跟我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太好了,大姨我們來比賽,看誰摘的西瓜最多!”我高興地說,“好啊,我是不會手下留情的!”大姨笑瞇瞇地說。我便快速地把西瓜給吃完。過了一會兒,我就背著個大竹籃跟大姨一起到瓜地里去摘西瓜。到了瓜地,太陽毫不留情地烤著地里的西瓜,還沒有開始摘西瓜,我就汗流挾背了,“千,快來摘西瓜呀,我們還要比賽呢!”大姨在瓜地里喊著,“哦,來了!”說完,我就跑了過去。開始摘西瓜了,我雙手抱著西瓜,用力地拔,西瓜好像跟我作對,我怎么拔也拔不動,這時,大姨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千,不是這樣拔西瓜的,是……知道了吧!”“哦,原來是這樣!”我點了點頭,接著像大姨教我的那樣,很快就摘了兩三個西瓜。第一次頂著火辣辣的太陽摘西瓜,真有些不習慣,我想:又熱又累,真不想干了,我還是到樹底下休息一下吧!然后我就跑到瓜地旁的大樹底下休息,突然,我想起了《中國歷史故事》這本書,說:“不行,不能就這樣放棄,我還要和大姨比賽呢!”我站起來,跑向瓜地,又開始摘西瓜了。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的竹籃已經被西瓜裝滿了,雖然我摘的西瓜沒有大姨那么多,但是看著我辛苦勞動的成果,我開心地笑了。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在學習,在生活的時候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的事,但是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獲,我們不能半途而廢。
《中國歷史故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中外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四
歷史是一面鏡子,不同的人,在這面鏡子里會看到不同的景象。歷史到底是什么呢?
歷史是神奇的,一個女子,不但統治了中國四十多年,還當上了皇帝,是一個有史以來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歷史是感人的大禹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在第一次時,他的妻子涂山氏剛剛生下一個男孩,嬰兒在屋子里哭著他很想進去看看,一想到洪水沒有治理好,狠心走了。第二次孩子已經能叫爸爸了,妻子看見大禹的衣服、鞋子,已經很破了,讓他體息幾天大禹急勿勿的說“我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呢!”他只在外面看了幾眼就走了。第三次孩子已經十多歲了,他再三要求爸爸陪他玩一會兒,可大禹慈祥地說“等到洪水治好了我再來陪你玩。”大禹忘我奮進,大公無私的品德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讓我在感動的同時知道了凡事要以集體利益為重,一切個人得失在國家,民族利益面前顯得那么微不足道。
歷史是正義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故事是《強項令董宣》。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東漢末年,出了一個“強項令”他是誰呢?讓我給你講訴一下吧!
他就是董宣。董宣,字少平,陳留人。他學識淵博,精明能干,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因此受到當時人們及后世的稱頌。光武帝發現董宣很有才干,于是就把他掉到了洛陽當了洛陽令。不久,董宣接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因為牽涉到了湖陽公主――光武帝的姐姐。這位公主仗著自己和皇帝是姐弟的關系,在京城里做為非作福,并養了許多家奴。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把一位路人打死了。光武帝偏袒姐姐及家奴,罰董宣低頭認錯,董宣正義凜然,義憤填膺。至死不低頭,這就是“強項令”的由來。我覺得董宣是一個敢作敢為,正義無私的人。如果在清王朝后期多出現一些像董宣這樣的朝廷命官,對八國列強不屈膝獻媚,寧可殺頭也不賣國求榮。那么清王朝也不會衰落的那么快,也不會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也不會喪失約13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做一個勇敢、正義的人。從他身上映射出了中華優秀人物的品質,是每一個小學生學習的楷模。
《中國歷史故事》一書中有叱咤風云的豪杰、吟風弄月的詩人、深沉睿智的哲人、愛國豪邁的詞人。都在華夏這片熱土上留下了他們的光輝足跡。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歷史人物成敗的原因,明白了王朝帝國興衰的規律,了解祖國豐富多彩、燦爛輝煌的過去!
家長講評:
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也是藝術。它可以借鑒,也可以欣賞。
孩子從不同的歷史故事中詮釋出了不同的含義和道理,做人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不論是睿智、還是勇敢、是雄才大略、還是文韜武略?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有民族氣節的人。史可法血戰揚州、鄭成功收復臺灣、李定國大西南抗清、林則徐虎門銷煙,無一不被后人所傳唱。懷才不遇的屈原、勵精圖治的康熙大帝、支持變法的珍妃、追求真理的秋瑾無一不被后人所贊頌。學史使人明智。
一個個豐富生動的故事,一幕幕混亂的轉型,讓我們研究歷史的興衰,是探尋中華民族走向共和的國制革命的因由與契機。君制王朝禁錮了王宗羲早在清初就提出的“民主”思想,可它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孩子,希望你從小擁有遠大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一個大仁大愛的人。
仁者,無不愛。凡愛人愛物。皆愛也。故其所愛甚深,所及甚廣。
牛亦飛媽媽
.2.21
中外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五
在寒假里,爸爸給我買了本書,名叫《中國歷史故事》,爸爸對我說:“這是一本中國孩子必讀的書,也是一本很棒的書?!弊x了這本書,就可以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了基本的了解。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晏子使楚,說的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用他的機智,巧妙回擊了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書圣王羲之從小喜歡寫字,連走路的時候也用手指比劃著練字,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了書法家,寫出了代表中華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蘭亭集序》,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十分喜愛文學,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特別是作詞方面,寫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好詞,這兩個人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希望能成為像他們那樣有才華的人,書中我最崇敬的是寧死不屈的文天祥,一首《正氣歌》千古流芳,爸爸說這樣的人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這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讓我認識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璀璨,中華民族崛起所遇到的艱難困苦,明白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珍貴,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