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在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告幫助人們了解特定問題或情況,并提供解決方案或建議。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報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一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今年以來,**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引領行動”,建立星級化考評辦法,突出“三星聯創”,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提質增效。
一、實施“書記項目”,以“爭星”促擔當。一是科學論證立項目。按照“切口適中、難度適宜、示范性強”的原則,在鄉村兩級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書記項目”,圍繞重點任務清單,建立“自行報題、組織審題、研究定題”機制,分級分類建立“書記項目庫”,共確定鄉鎮“書記項目”11個、村級“書記項目”147個,有效保證了項目方向的正確性、內容的可行性、措施的可操作性、成果的易推廣性。二是掛帥出征抓項目。堅持“書記項目”書記抓,明確規定黨組織書記為項目第一責任人。對建檔入庫的“書記項目”,由書記親自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方法步驟和時間節點,優化路徑、精準施策,確保項目推進有章可循。堅持“書記項目”定期拉練觀摩制度,組織部門干部、鄉鎮組織委員、村支部書記“全員參與、全程紀實”,以真招實舉推動“書記項目”落實落地。三是從嚴從實考項目。建立“書記項目”目標考評機制,每季度分片區開展“擂臺比武”和走村觀摩,實地查看,量化打分,考評驗收。建立“月調研、季觀摩、年定級”星級化考評制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作為選拔任用、績效獎勵、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每年評選一批示范鄉鎮、示范村和優秀黨組織書記。
二、升級“紅色地標”,以“添星”提效能。一是落實掛牌“準入制”。嚴格落實湘西州《關于進一步規范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掛牌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村級活動場所掛牌審批準入制度,對照村(社區)服務中心標識標牌基本目錄,全面開展掛牌整治,著力抓規范抓統籌,目前,全縣147個村(社區)基本完成清牌減負工作,無用標牌530多個、過期展板260余塊,有力推動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提質升級。二是實行服務“清單制”。整合資金350萬元,對服務陣地水、電、路、網等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推動黨務、政務、村務服務全覆蓋。深化“放管服”改革,對鄉鎮103項、村級48項政務服務事項,建立“二維碼”標識掛圖,并分類設置黨務、政務、村務、社會服務窗口牌,全面推行“一站式”辦理和“碼上”服務,去年以來,全縣鄉-村“一門式”公共服務累計辦件7萬余件,便民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三是建立內務“評比制”。出臺《**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對功能布局、內務整理、環境衛生等進行全面整治。建立“紅色陣地”星級評比制度,明確內務評比標準,并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湘西等工作重要內容,以鄉鎮為單位,按月督查評比,頒發星級流動紅旗,全縣共評比星級陣地34個。
三、提質“全域黨建”,以“亮星”顯實績。一是重點任務“臺賬化”。對照“六大行動”目標要求,細化實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四張重點任務清單”,量化指標、明確措施,建立工作臺賬,實行一月一預案、一月一調度、一季一小結、一年一盤點。縣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難題,確保重點任務按時序穩步高效推進。二是管理落實“可視化”。依托紅星云、湘西“e路通”等智慧黨建平臺,建立基層黨建工作“可視化”管理辦法,對“三會一課”、鄉村振興培訓、駐村工作等實施“紅黃綠”三色預警管理機制,推動全域黨建抓規范、促提質、樹標桿,2021年排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4個,創建黨建示范點34個,“兩新”標桿黨組織5個,全縣支部“五化”建設100%達標。三是工作實績“星級化”。建立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星級黨組織”考評辦法,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制定可操作評分定星標準,結合平時調研、季度比武、年度述職,以實績評星級、以星級定獎懲,實行授星掛牌。對示范點創建工作抓得好、成效明顯的鄉鎮,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給予一定經費支持。2021年**村獲評全國法治示范村,**村獲評全省同心美麗鄉村。全年全縣5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全覆蓋,10萬元以上達47個。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二
大家上午好!今年x月x日—x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的關鍵時期,________親臨x視察指導,強調要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這充分體現了____對x未來的殷切期望,也為我們下一步工作開展作出了明確指示。近年來,x村能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這個關鍵,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深入推進基層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步合拍、同向共進,x村黨支部組織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尤其是支部書記x同志在線上直播,為吊瓜代言,向全國推介x鎮的特色農副產品,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切實做到了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下面,按照活動安排,我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為大家作個輔導,也是一次微黨課,更是與x村的各位黨員同志共同交流。
一、強基固本,提升村級組織“組織力”“給錢給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開展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關鍵是落實在基層組織建設上。要堅持黨建引領,使基層組織“強”起來。村黨組織書記選的好不好、班子配的強不強,決定了我們這個村能不能發展的好。大家都知道,年底我們即將啟動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這次換屆首次與縣鄉黨委換屆銜接進行,并且“兩委”班子的任期也改為x年,時間緊、任務重、難度也大。作為現任的班子,一定要注重從黨員致富帶頭人、選調生、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優秀群體中培育村黨組織書記人選。要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的原則,把政治上靠得住、與群眾貼得近、工作中過得硬的最優秀的黨員群眾選拔為村“兩委”干部人選或者作為村級后備人才持續培養。對于換屆后備人選,我們村上要抓緊摸底培養,做到心中有數、眼中有人,為“用”而“備”。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迫切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主動作為,希望大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各類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堅強保證。
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上門“送學習送關懷”。同時,還要開展農村產業帶頭人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農業實用技術線上培訓“三個行動”,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三、產業帶動,鑄造鄉村振興“驅動力”實施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重點,產業引領是出路。針對農村組織化程度低、傳統生產模式落后等現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農村改革發展的作用,加強統籌規劃,大力扶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育和壯大農業產業化合作社,支持農民創業就業,用黨建融合資源、用活資源,讓農村資源要素充分活起來,凝聚起農村改革發展的強大力量。近些年,x村積極探索,用心推進,有效利用本村環境優美、村居整潔、城郊毗鄰、產業豐富、文化底蘊濃厚等優勢,整合x村農耕文化園、文化大院、廣場舞隊及完善的基礎設施等有利資源,探索實施了“公益助學+親子互動+文化體驗+觀光采摘+休閑飲食”一條龍式的新型產業模式,并通過支部、合作社及社會企業的共同參與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同志們一定不能驕傲,要在前一階段基礎上繼續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認真審核把關、揚長避短,發揮比較優勢,算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項目資金安全和保值增值。還要積極對接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以農業強促進鄉村美、帶動農民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四、鄉風引領,激發基層治理“原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開上好車子”,還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滿足精神需求。特別是在鄉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經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經不成問題的現階段,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就顯得更為重要,也更為迫切。要大力開展“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脫貧示范戶”等評選活動,在全村上下推行孝老愛親、團結鄰里、抵制高額彩禮、簡辦宴席和紅白事、脫貧致富、講究衛生的良好村風。要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結合起來,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積極倡導勤儉節約的價值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基層群眾轉變觀念,自覺摒棄陳規陋習,以實際行動推動移風易俗,營造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民俗鄉風。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希望x村的黨員干部們始終秉承“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理念,統籌謀劃全面振興的總體布局,為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和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三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近年來,**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以打造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縣為目標,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黨建+”九大行動。2021年,**縣榮獲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幫扶先進縣。
一、突出創新引領,釋放鄉村振興“新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把機制創新作為抓實標準化、提升組織力的有效舉措,大力實施“黨建+機制創新”行動。一是抓體制創新。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合二為一,合署辦公,一體推進“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43名縣級領導聯鄉包村實現全覆蓋,做到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完善,鄉村振興“一線指揮部”“一線作戰部”功能更強、結構更優。二是抓制度創新。率先出臺《**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爭創示范縣發展規劃(2021—2025)》,制定激勵干部隊伍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十二條措施,搭建干部規范任用的“四梁八柱”。2021年,281名鄉村振興等一線優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晉升職級,干部任用工作“一報告兩評議”三項數據好評率均為100%。三是抓服務創新。深化“互助五興”,鞏固“五個到戶”,全面推行派出所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警務改革,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推行“黨建+1331+n”工作模式,開展信訪示范鄉鎮、示范村(社區)創建,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全州排名第一。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保障長效機制被國家推薦為范本,黃金村、和平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落梯村入選中組部2022年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
二、突出產業引領,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舉措,大力實施“黨建+產業興農”行動。一是聚焦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黃金茶、油茶、柑橘等“兩茶一果”特色優勢產業,“兩茶一果”總面積達40萬畝以上,農業總產值達30余億元。打造了“**黃金茶”“酉酉橙”“黃金橙”等一批政府公共品牌,培育了韻萊農業、鑫洋等一批國家、省州級龍頭企業。2021年**被列入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縣、全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縣。二是聚焦鏈條發展。實行產業鏈“鏈長制”,明確**黃金茶、酒業、綠色礦業及新材料等6條優勢產業鏈建設,實行“一鏈一案、一企一策、專班推進”。加強與省農科院合作,掛牌成立**黃金茶產業研究院,創新“一茶三院士”產業推進機制。在全國首開先河啟動**黃金茶種質基因庫建設,對**黃金茶古茶樹資源保護立法,開通“**黃金茶號”高鐵專列,全鏈條擦亮“**黃金茶·中國茶黃金”金字招牌。**黃金茶總面積達14萬畝,綜合總產值達20億元。三是聚焦合作共贏。深化與**市、中茶集團、酒鬼酒公司等合作,引進健坤教育集團、**宿集營造社等知名企業,以建設**黃金茶特色小鎮為抓手,著力建成一批最美生態茶園,培育一批高標準民宿,打造一批最具原滋味的特色苗寨,積極融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旅游片區發展圈。深挖“土家探源”“神秘苗鄉”旅游資源,建立“旅游+非遺”“旅游+茶葉”等新業態,帶動農民人均增收同比增長31%,村級集體增收同比增長52%。
三、突出人才引領,凝聚鄉村振興“新力量”。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大力實施“黨建+人才強縣”行動。一是注重外部引才。創建酉水人才專家工作站、全州首個縣外人才工作聯絡站,探索“院縣合作”新模式,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中南林科大等專家9名,首次引進“雙一流”人才9名,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能成長。二是注重內部育才。組織54名黨政領導干部赴浙江大學培訓,開設“院士專家講壇”,全面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行動”和“一戶一大、一家一技”培養計劃,評選出100名首屆“鄉村創客”,培育“土專家”“田秀才”2萬余人,與縣職業中專學校合作,實行訂單式專技人才培養,不斷培育農村實用性人才。三是注重機制用才。實施“酉水人才強縣”行動計劃,開展首屆“酉水人才”評選活動,建立高層次人才“1+2”培養模式,實行高校培訓、一線墩苗、“導師幫帶”等機制,建好“人才公寓”,設立500萬元人才專項基金,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
四、突出示范引領,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過程,大力實施“黨建+星火領航”行動。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以縣委1號文件制發了《**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五年行動方案》,構建“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集體經濟的工作格局,打造了“北部酉水河流域集體經濟示范帶、中部209國道沿線集體經濟提質片和南部呂洞山集體經濟示范圈”的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二是強化發展路徑。創新推行勞務經濟型、產業培育型、資源經濟型等“六型”發展模式,選派退居二線干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集體經濟組織任職,鼓勵科技特派員帶技術和項目入股集體經濟組織,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納入鄉村振興、五個文明建設績效、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等督查考核重要內容。三是強化內生動力。全面推行村黨組織領辦村級勞務公司工作,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持股90%,承建單個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下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項目。建立“村評、鄉提、縣審”的三級項目風險防控機制,設立縣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開展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比武打擂”活動,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全縣集體資產總額18.06余億元,所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千帆一道帶風輕,奮楫逐浪正當時。”**縣這幅壯美的新時代鄉村振興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未來,**將以更謙遜的姿態、務實的狀態、感恩的心態,踔厲奮發、奮楫爭先,不斷擦亮“雙先進”振興名片。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四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
?
近年來,**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以打造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范縣為目標,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黨建+”九大行動。2021年,**縣榮獲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幫扶先進縣。
一、突出創新引領,釋放鄉村振興“新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把機制創新作為抓實標準化、提升組織力的有效舉措,大力實施“黨建+機制創新”行動。一是抓體制創新。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合二為一,合署辦公,一體推進“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43名縣級領導聯鄉包村實現全覆蓋,做到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完善,鄉村振興“一線指揮部”“一線作戰部”功能更強、結構更優。二是抓制度創新。率先出臺《**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爭創示范縣發展規劃(2021—2025)》,制定激勵干部隊伍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十二條措施,搭建干部規范任用的“四梁八柱”。2021年,281名鄉村振興等一線優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晉升職級,干部任用工作“一報告兩評議”三項數據好評率均為100%。三是抓服務創新。深化“互助五興”,鞏固“五個到戶”,全面推行派出所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警務改革,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獲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推行“黨建+1331+n”工作模式,開展信訪示范鄉鎮、示范村(社區)創建,公眾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全州排名第一。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保障長效機制被國家推薦為范本,黃金村、和平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落梯村入選中組部2022年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
二、突出產業引領,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舉措,大力實施“黨建+產業興農”行動。一是聚焦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黃金茶、油茶、柑橘等“兩茶一果”特色優勢產業,“兩茶一果”總面積達40萬畝以上,農業總產值達30余億元。打造了“**黃金茶”“酉酉橙”“黃金橙”等一批政府公共品牌,培育了韻萊農業、鑫洋等一批國家、省州級龍頭企業。2021年**被列入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縣、全省“一縣一特”優秀農產品縣。二是聚焦鏈條發展。實行產業鏈“鏈長制”,明確**黃金茶、酒業、綠色礦業及新材料等6條優勢產業鏈建設,實行“一鏈一案、一企一策、專班推進”。加強與省農科院合作,掛牌成立**黃金茶產業研究院,創新“一茶三院士”產業推進機制。在全國首開先河啟動**黃金茶種質基因庫建設,對**黃金茶古茶樹資源保護立法,開通“**黃金茶號”高鐵專列,全鏈條擦亮“**黃金茶·中國茶黃金”金字招牌。**黃金茶總面積達14萬畝,綜合總產值達20億元。三是聚焦合作共贏。深化與**市、中茶集團、酒鬼酒公司等合作,引進健坤教育集團、**宿集營造社等知名企業,以建設**黃金茶特色小鎮為抓手,著力建成一批最美生態茶園,培育一批高標準民宿,打造一批最具原滋味的特色苗寨,積極融入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旅游片區發展圈。深挖“土家探源”“神秘苗鄉”旅游資源,建立“旅游+非遺”“旅游+茶葉”等新業態,帶動農民人均增收同比增長31%,村級集體增收同比增長52%。
三、突出人才引領,凝聚鄉村振興“新力量”。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大力實施“黨建+人才強縣”行動。一是注重外部引才。創建酉水人才專家工作站、全州首個縣外人才工作聯絡站,探索“院縣合作”新模式,柔性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中南林科大等專家9名,首次引進“雙一流”人才9名,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能成長。二是注重內部育才。組織54名黨政領導干部赴浙江大學培訓,開設“院士專家講壇”,全面啟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認定行動”和“一戶一大、一家一技”培養計劃,評選出100名首屆“鄉村創客”,培育“土專家”“田秀才”2萬余人,與縣職業中專學校合作,實行訂單式專技人才培養,不斷培育農村實用性人才。三是注重機制用才。實施“酉水人才強縣”行動計劃,開展首屆“酉水人才”評選活動,建立高層次人才“1+2”培養模式,實行高校培訓、一線墩苗、“導師幫帶”等機制,建好“人才公寓”,設立500萬元人才專項基金,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
四、突出示范引領,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過程,大力實施“黨建+星火領航”行動。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以縣委1號文件制發了《**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五年行動方案》,構建“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集體經濟的工作格局,打造了“北部酉水河流域集體經濟示范帶、中部209國道沿線集體經濟提質片和南部呂洞山集體經濟示范圈”的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二是強化發展路徑。創新推行勞務經濟型、產業培育型、資源經濟型等“六型”發展模式,選派退居二線干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到集體經濟組織任職,鼓勵科技特派員帶技術和項目入股集體經濟組織,將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納入鄉村振興、五個文明建設績效、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等督查考核重要內容。三是強化內生動力。全面推行村黨組織領辦村級勞務公司工作,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持股90%,承建單個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下的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項目。建立“村評、鄉提、縣審”的三級項目風險防控機制,設立縣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開展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比武打擂”活動,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全縣集體資產總額18.06余億元,所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千帆一道帶風輕,奮楫逐浪正當時。”**縣這幅壯美的新時代鄉村振興幸福畫卷正徐徐展開,未來,**將以更謙遜的姿態、務實的狀態、感恩的心態,踔厲奮發、奮楫爭先,不斷擦亮“雙先進”振興名片。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五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今年以來,xx縣精準把握“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這個關口,把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總結運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有效做法和經驗,成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指揮部,建立“組織領導、縱向推進、橫向督導、考核評價”四大工作機制,積極探索一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xx特色之路。
堅持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出臺《關于建立黨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機制的實施意 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查看見》,成立由縣委書記任指揮長的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揮部,縣委書記每月召開一次指揮部會議,調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研究解決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明確任務分解、推動責任落實。縣委副書記、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每月召開不少于兩次專題調度會。縣委農辦由一名縣委常委兼任第一主任,抽調縣委農辦、縣農水局、縣鄉村振興局及相關縣直部門集中辦公,作為指揮部辦公室。成立各鄉鎮鄉村振興工作臨時黨委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組,村(社區)比照成立臨時黨組織和工作隊,實行縣鄉村三級捆綁履責,推動干部在一結集結、力量在一線集聚、工作在一線落實。
指揮部下設縱向推進組,出臺《xx縣鄉村振興“五百工程”實施意見(2021-2025年)》及五年行動計劃,縣鄉村振興指揮部、縣“五百工程”專項行動小組每月分別抓好調度。其中:“百億現代農業產業培育工程”,力爭現代農業一二三產業產值達xx億元以上;“百個景區村莊創建工程”,按照星級標準打造xx個生態宜居景區村莊;“百村家風家訓引領工程”,立足文化底蘊深厚,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站所,持續開展家風家訓“出祠堂”“掛廳堂”“進學堂”“入心堂”活動;“百村善治示范工程”,以黨建引領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百名能人帶動增收工程”,每年評選出xx名有一定影響力的鄉村能人,帶強產業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帶好群眾致富。
指揮部下設橫向督導組,包括“一辦四組”,均由縣委常委兼任主任(組長),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位工作、基礎性工作,確保機制不變、靶心不偏、力度不減、標準不降。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日常推進。問題摸排組,統籌整合縣、鄉、村三級工作力量,重點摸排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等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形成問題摸排責任閉環,實現問題摸排“起底清零”。整改推進組,建立“問題交辦、分級調度、分級約談、責任追究”的問題整改推進機制,構建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整改閉環,促進整改責任落實。鎮村對現場排查反饋問題實行即知即改、邊查邊改;鄉鎮臨時黨委對鄉鎮存在問題舉一反三調度整改;整改推進組對重點難點問題、共性問題實行每周調度,查找問題根源,建立長效機制。督查督導組,由縣紀委監委、組織等部門人員組成,對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持續跟蹤問效,緊盯整改推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開展監督檢查,確保整改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宣傳信息組,大力宣傳展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建立健全輿情跟蹤監測、預警評估和會商處置機制,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強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以黨建責任落實推動鄉村責任落地。圍繞鄉村振興“20”字總要求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目標任務,以及省對縣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全縣鄉村振興戰略考核評分體系,擬定年度考核細則;圍繞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成果鞏固4個方面10項指標,擬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有效銜接考核細則。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成效作為績效考核和識別干部的重要依據,堅持在一線中發現、培養、使用干部。各鄉鎮擇優推薦鄉村振興工作實績突出的村級黨組織書記,按程序掛任鄉鎮黨委委員,享受鄉鎮領導班子副職待遇。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鄉鎮黨委政府和縣直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