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2022年輕干部不躺平深度剖析總結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xx-2025年)》要求,牢牢把握新形勢下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新要求、新趨勢、新任務,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全方位提高年輕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精神上有追求,能力上有提升,業績上有突破”的年輕干部隊伍,為我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具有較好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工作作風踏實,具有開拓精神,年齡在35周歲以下在編在崗的的年輕干部,干部名單依據年齡、培養、管理、考核情況,實施動態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年輕干部打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提升黨性修養和為民服務意識。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培訓。把提升理論素養貫穿到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全過程,深入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總要求,強化群眾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二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年輕干部自覺按照職業道德規范辦事,時時處處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正確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同事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協作。
三是加強愛崗敬業教育。根據各部門工作實際,教育年輕干部充分認識自己所處崗位職責的重要性,培養珍惜所處崗位的意識,認識到社會競爭的壓力,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培養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自覺性。
(二)專業技能培訓
把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訓擺在重要位置,注重開展與本職崗位所需技能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促進年輕干部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崗位需要。
一是教育年輕干部正確擺正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的關系,珍惜集中學習機會,善于利用自學時間,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認真鉆研本職崗位所需本領,盡快熟悉服務技能和崗位要求。支持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
二是加強學習現代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鼓勵考取各類職業技能證書,以考促學,努力培養年輕干部按照職業需求和個人興趣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三是創新教育培訓機制,通過聘請專家學者為青年干部進行領導科學、政治、經濟等高層次講座,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有計劃地選派基礎較好、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干部進行脫產學習深造;組織青年干部“走出去”,學習經驗、更新觀念、開拓視野。
四是要積極組織年輕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撰寫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信息、理論文章,抓好學習成果的轉化運用。
(三)工作實踐鍛煉
著重加強工作實踐鍛煉,促進年輕干部積累基層經驗,豐富工作閱歷,提高綜合素質。
一是實施雙向掛職。采取“上派下掛”工作措施,對考錄的新入職年輕干部安排至基層所鍛煉不低于1年,安排年輕干部到服務窗口、國土所等一線崗位鍛煉,擇優推薦年輕干部到上級掛職鍛煉,達到“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發揮才能”的目標。
二是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吸納年輕干部參與到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中來,有目的地安排他們參與疑難復雜工作,提高他們攻堅克難的能力。
三是積極組織外派學習。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進行短期專項培訓,或上派跟班學習,對優秀年輕干部采取工作交流的方式加強培訓,促使他們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綜合業務素質。
四是要抓好學習教育,增強理論素養。要求青年基層干部重點關注黨報黨刊,關注國家政策方針,每天讀書看報一小時,每季度向青年基層干部推薦一本好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會,編撰讀后感,通過讀書計劃,讓青年基層干部養成愛讀書看報好習慣的同時,切實培養青年基層干部關注大事、善于思考、理論積累的能力和意識。
五是利用各類傳統節日與活動,根據青年干部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發揮特長,挖掘潛力,增強青年干部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引導青年干部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關注社會發展問題,結合自身能力與實際,投身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加交通、環保等志愿者活動,開展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活動,在提升國土形象、提高公眾對國土機關認同感的同時,切實增強青年干部的社會責任感。
四、培養方式
(一)建立教育培訓機制
注重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各類教育培訓,針對年輕干部年齡特點,經常性開展讀書會、交流會、研討會、演講賽等活動,以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指導工作實踐。建立局團支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注重加強對年輕干部的革命傳統教育,提高黨性修養,同時深化個人修養和文明禮儀的學習與素質拓展,充分發揮年輕干部的個性特點。組織開展“年輕干部大講堂”等活動,有計劃地開展法律法規、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定期為優秀年輕干部定制學習必修課“菜單”,推薦年輕干部必讀書目。要求每個年輕干部制定和落實學習計劃,寫好心得,做好調研,參加交流,開展學習筆記、調研文章評展活動,對優秀文章進行匯編、展示。
(二)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
構建年輕干部培養“多幫一、師帶徒”幫帶機制,縮短年輕干部的適應期,助推年輕干部盡快成長成熟。局副科級干部與若干名年輕干部雙向選擇,通過談心交流、點評文章、關心生活等形式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和培養年輕同志盡快成長。安排部門負責人或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老干部“一對一”負責結對事宜,通過工作示范、口頭傳教、實踐指導等方式,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定期召開“幫帶小組”會議,加強幫帶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年輕干部要經常向結對領導和老干部匯報思想和工作,促進幫帶導師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學習、工作情況,做到政治上關心、思想上教育、工作上指導。
(三)建立實踐鍛煉機制
把實踐鍛煉作為培養與識別年輕干部的重要途徑,結合全局的階段性中心工作,有意識地安排年輕干部參與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協助處理各類復雜的工作,強化實踐鍛煉。通過上掛下派鍛煉年輕干部,積極為他們爭取上派跟班學習機會,促使其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工作,培養年輕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工作協調能力,為年輕干部熟悉一線情況、獨立開展工作、鍛煉成長搭建平臺。定期梳理熱點、發展難點及群眾關注的焦點,篩選確定一批重點課題,根據部門性質及干部能力特長,分專題組織相關年輕干部開展蹲點調研、理論研討和對策分析,培養年輕干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跟蹤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跟蹤管理機制,全方位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境界、政治素質、工作實績、組織協調能力、群眾公認度和發展潛力等,確保培養工作取得實效。采取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日常考核以日常考勤與各類活動參與、完成工作情況為依據進行量化記分。年終考核采取組織機關干部、國土所干部等對培養對象進行民主測評和座談,對考核結果備案,為評先評優、后備干部評選提供依據。建立年輕干部成長檔案,將年輕干部簡要情況、考察材料及培養方案、民主推薦情況、民主評議情況、年度考核情況、培養和獎懲情況等統一納入人才管理。
(五)建立激勵培養機制
建立量化考核指標制度(總分100分),主要從工作業績、創新能力、業務學習、文體志愿活動、信息宣傳等方面對青年干部進行定量考核。在此基礎上,縣局每年組織青年崗位能手的評選,選出若干名優秀干部,在提拔任用上優先考慮并適當上調其年終目標考核獎獎金。同時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60分)的同志進行通報批評并下調其年終目標考核獎獎金。
1、工作業績(50分)
指青年干部完成本職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情況。根據各單位年初的工作安排,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青年干部完成的工作數量、質量、效率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分為四個等次:優秀(46分以上);良好(39-45分);合格(34-38分);不合格(34分以下)。對在年度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的,另加2分。對于工作優異獲得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表彰的,一次分別加1、2、3、5分。本項最高得分50分。
2、創新與業務學習能力(30分)
指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撰寫業務論文、經驗材料、調研報告以及局內外學習、培訓、考試等情況。青年干部承擔縣局調研課題的,完成得5分,若取得明顯成果并獲獎的,得10分,結合崗位實際每年至少撰寫一篇論文,未完成扣5分。論文或1000字以上經驗交流文章在縣級及以上國土資源類刊物發表的,依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分別加3、5、10、15分,同一論文就高加分,多部門多人合作完成的,加平均分。政務信息被錄用的,每篇按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分別加0.5、1、2、3分,同一信息就高加分。
鼓勵青年干部要積極參加縣局和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等級考試、資格考試、業務能手競賽等。具體加分如下:土地、礦產、測繪等相關的國家認可的中級以上資格證書每個加8分;國土資源相關專業學歷晉升每個加10分;參加縣局、市局和省廳組織的各類競賽或系統外各級各類競賽,取得縣級一、二、三等獎及鼓勵獎分別加4、3、2、1分;上一級別的加分在下一級別對應的基礎上加2分。累計最高加10分。培訓、考試、競賽參加率應達到100%,不經批準無故缺考的,每少參加一次,扣2分。本項最高得分40分。
3、文體、志愿活動(20分)
指青年干部參加各級機關組織的文體、志愿等活動。青年干部在局內外參加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的,每參加一次得2分。本項最高得分20分。
年終考核評比時,第1項內容由各部門、各所(分局)提供,第2-3項內容由干部個人申報后由人事科審核,最后由領導小組審定。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局成立“青年干部培養計劃”領導小組,由禹會成任組長,馬兆棟任副組長,局機關各部門、各所(分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邱菊任辦公室主任,局黨總支配合,苗廣亮、徐上、侍曉磊、孫謙讓為成員。辦公室負責統籌安排“青年干部培養計劃”的組織指導、綜合協調和監察督促,引導青年干部隊伍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設綜合考核事務組、教育活動實踐組、文化寫作宣傳組。
監察考核評比組,由徐上兼任組長,邱菊、沈向陽為成員,綜合考評各青年干部的各項指標得分,依據跟蹤管理機制,將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期匯總排名一次,督促激發競爭意識與拼搏精神。
綜合事務服務組由孫謙讓兼任組長,周斌、尹璐為成員,負責干部培養計劃相關綜合事務,后勤配備等工作,保障干部培養計劃順利進行。
教育活動實踐組,由侍曉磊兼任組長,吳春亞、馬媛媛為成員,負責利用各類傳統節日與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積極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同時在活動和實踐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培養青年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青年干部強烈的干事創業熱情。
文化寫作宣傳組,由苗廣亮兼任組長,張海濱、孫縝謀為成員,引導全體年輕干部關注黨報黨刊,關注國家政策方針,重點閱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業務方面的書籍和報刊,同時強化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水平,讀寫相結合。
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局實施人才戰略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事關大局,事關長遠。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增強政治責任感,高度重視,不斷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年輕干部參加各類培訓和實踐鍛煉,同時對本單位管理的年輕干部制定有效的培養教育計劃和措施。
(二)健全制度。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是一個動態、持續、漸進的過程,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建立完善年輕干部培養目標責任制,建立個人培養檔案,把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目標明晰化、責任具體化;要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把年輕干部的學習培訓和必要的實踐鍛煉經歷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把各單位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成效作為爭優評先的重要標準。
(三)強化責任。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切實增強加快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個年輕干部要珍惜培養機會,妥善處理好培訓與工作、生活的關系,端正態度,積極參與,務求實效。
(四)資金保障。對年終考核優秀的年青干部要授予榮譽稱號,積極支持年青干部開展的各類志愿活動和文體活動等,對年度刊發的各類論文、政務信息和獲得的各類獎勵,依據上級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2022年輕干部不躺平深度剖析總結二
為進一步培養年輕干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促進和推動年輕干部快速、健康成長,努力打造一支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充滿朝氣的生力軍,現就加強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制定青年干部培養計劃,具體方案如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xx-2025年)》要求,牢牢把握新形勢下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新要求、新趨勢、新任務,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全方位提高年輕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精神上有追求,能力上有提升,業績上有突破”的年輕干部隊伍,為我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具有較好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工作作風踏實,具有開拓精神,年齡在35周歲以下在編在崗的的年輕干部,干部名單依據年齡、培養、管理、考核情況,實施動態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年輕干部打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提升黨性修養和為民服務意識。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培訓。把提升理論素養貫穿到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全過程,深入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總要求,強化群眾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二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年輕干部自覺按照職業道德規范辦事,時時處處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正確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同事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協作。
三是加強愛崗敬業教育。根據各部門工作實際,教育年輕干部充分認識自己所處崗位職責的重要性,培養珍惜所處崗位的意識,認識到社會競爭的壓力,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培養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自覺性。
(二)專業技能培訓
把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訓擺在重要位置,注重開展與本職崗位所需技能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促進年輕干部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崗位需要。
一是教育年輕干部正確擺正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的關系,珍惜集中學習機會,善于利用自學時間,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認真鉆研本職崗位所需本領,盡快熟悉服務技能和崗位要求。支持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
二是加強學習現代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鼓勵考取各類職業技能證書,以考促學,努力培養年輕干部按照職業需求和個人興趣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三是創新教育培訓機制,通過聘請專家學者為青年干部進行領導科學、政治、經濟等高層次講座,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有計劃地選派基礎較好、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干部進行脫產學習深造;組織青年干部“走出去”,學習經驗、更新觀念、開拓視野。
四是要積極組織年輕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撰寫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信息、理論文章,抓好學習成果的轉化運用。
(三)工作實踐鍛煉
著重加強工作實踐鍛煉,促進年輕干部積累基層經驗,豐富工作閱歷,提高綜合素質。
一是實施雙向掛職。采取“上派下掛”工作措施,對考錄的新入職年輕干部安排至基層所鍛煉不低于1年,安排年輕干部到服務窗口、國土所等一線崗位鍛煉,擇優推薦年輕干部到上級掛職鍛煉,達到“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發揮才能”的目標。
二是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吸納年輕干部參與到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中來,有目的地安排他們參與疑難復雜工作,提高他們攻堅克難的能力。
三是積極組織外派學習。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進行短期專項培訓,或上派跟班學習,對優秀年輕干部采取工作交流的方式加強培訓,促使他們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綜合業務素質。
四是要抓好學習教育,增強理論素養。要求青年基層干部重點關注黨報黨刊,關注國家政策方針,每天讀書看報一小時,每季度向青年基層干部推薦一本好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會,編撰讀后感,通過讀書計劃,讓青年基層干部養成愛讀書看報好習慣的同時,切實培養青年基層干部關注大事、善于思考、理論積累的能力和意識。
五是利用各類傳統節日與活動,根據青年干部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發揮特長,挖掘潛力,增強青年干部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引導青年干部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關注社會發展問題,結合自身能力與實際,投身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加交通、環保等志愿者活動,開展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活動,在提升國土形象、提高公眾對國土機關認同感的同時,切實增強青年干部的社會責任感。
四、培養方式
(一)建立教育培訓機制
注重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各類教育培訓,針對年輕干部年齡特點,經常性開展讀書會、交流會、研討會、演講賽等活動,以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指導工作實踐。建立局團支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注重加強對年輕干部的革命傳統教育,提高黨性修養,同時深化個人修養和文明禮儀的學習與素質拓展,充分發揮年輕干部的個性特點。組織開展“年輕干部大講堂”等活動,有計劃地開展法律法規、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定期為優秀年輕干部定制學習必修課“菜單”,推薦年輕干部必讀書目。要求每個年輕干部制定和落實學習計劃,寫好心得,做好調研,參加交流,開展學習筆記、調研文章評展活動,對優秀文章進行匯編、展示。
(二)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
構建年輕干部培養“多幫一、師帶徒”幫帶機制,縮短年輕干部的適應期,助推年輕干部盡快成長成熟。局副科級干部與若干名年輕干部雙向選擇,通過談心交流、點評文章、關心生活等形式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和培養年輕同志盡快成長。安排部門負責人或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老干部“一對一”負責結對事宜,通過工作示范、口頭傳教、實踐指導等方式,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定期召開“幫帶小組”會議,加強幫帶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年輕干部要經常向結對領導和老干部匯報思想和工作,促進幫帶導師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學習、工作情況,做到政治上關心、思想上教育、工作上指導。
(三)建立實踐鍛煉機制
把實踐鍛煉作為培養與識別年輕干部的重要途徑,結合全局的階段性中心工作,有意識地安排年輕干部參與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協助處理各類復雜的工作,強化實踐鍛煉。通過上掛下派鍛煉年輕干部,積極為他們爭取上派跟班學習機會,促使其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工作,培養年輕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工作協調能力,為年輕干部熟悉一線情況、獨立開展工作、鍛煉成長搭建平臺。定期梳理熱點、發展難點及群眾關注的焦點,篩選確定一批重點課題,根據部門性質及干部能力特長,分專題組織相關年輕干部開展蹲點調研、理論研討和對策分析,培養年輕干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跟蹤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跟蹤管理機制,全方位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境界、政治素質、工作實績、組織協調能力、群眾公認度和發展潛力等,確保培養工作取得實效。采取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日常考核以日常考勤與各類活動參與、完成工作情況為依據進行量化記分。年終考核采取組織機關干部、國土所干部等對培養對象進行民主測評和座談,對考核結果備案,為評先評優、后備干部評選提供依據。建立年輕干部成長檔案,將年輕干部簡要情況、考察材料及培養方案、民主推薦情況、民主評議情況、年度考核情況、培養和獎懲情況等統一納入人才管理。
(五)建立激勵培養機制
建立量化考核指標制度(總分100分),主要從工作業績、創新能力、業務學習、文體志愿活動、信息宣傳等方面對青年干部進行定量考核。在此基礎上,縣局每年組織青年崗位能手的評選,選出若干名優秀干部,在提拔任用上優先考慮并適當上調其年終目標考核獎獎金。同時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60分)的同志進行通報批評并下調其年終目標考核獎獎金。
1、工作業績(50分)
指青年干部完成本職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情況。根據各單位年初的工作安排,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青年干部完成的工作數量、質量、效率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分為四個等次:優秀(46分以上);良好(39-45分);合格(34-38分);不合格(34分以下)。對在年度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的,另加2分。對于工作優異獲得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表彰的,一次分別加1、2、3、5分。本項最高得分50分。
2、創新與業務學習能力(30分)
指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撰寫業務論文、經驗材料、調研報告以及局內外學習、培訓、考試等情況。青年干部承擔縣局調研課題的,完成得5分,若取得明顯成果并獲獎的,得10分,結合崗位實際每年至少撰寫一篇論文,未完成扣5分。論文或1000字以上經驗交流文章在縣級及以上國土資源類刊物發表的,依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分別加3、5、10、15分,同一論文就高加分,多部門多人合作完成的,加平均分。政務信息被錄用的,每篇按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分別加0.5、1、2、3分,同一信息就高加分。
鼓勵青年干部要積極參加縣局和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等級考試、資格考試、業務能手競賽等。具體加分如下:土地、礦產、測繪等相關的國家認可的中級以上資格證書每個加8分;國土資源相關專業學歷晉升每個加10分;參加縣局、市局和省廳組織的各類競賽或系統外各級各類競賽,取得縣級一、二、三等獎及鼓勵獎分別加4、3、2、1分;上一級別的加分在下一級別對應的基礎上加2分。累計最高加10分。培訓、考試、競賽參加率應達到100%,不經批準無故缺考的,每少參加一次,扣2分。本項最高得分40分。
3、文體、志愿活動(20分)
指青年干部參加各級機關組織的文體、志愿等活動。青年干部在局內外參加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的,每參加一次得2分。本項最高得分20分。
年終考核評比時,第1項內容由各部門、各所(分局)提供,第2-3項內容由干部個人申報后由人事科審核,最后由領導小組審定。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局成立“青年干部培養計劃”領導小組,由禹會成任組長,馬兆棟任副組長,局機關各部門、各所(分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邱菊任辦公室主任,局黨總支配合,苗廣亮、徐上、侍曉磊、孫謙讓為成員。辦公室負責統籌安排“青年干部培養計劃”的組織指導、綜合協調和監察督促,引導青年干部隊伍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設綜合考核事務組、教育活動實踐組、文化寫作宣傳組。
監察考核評比組,由徐上兼任組長,邱菊、沈向陽為成員,綜合考評各青年干部的各項指標得分,依據跟蹤管理機制,將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期匯總排名一次,督促激發競爭意識與拼搏精神。
綜合事務服務組由孫謙讓兼任組長,周斌、尹璐為成員,負責干部培養計劃相關綜合事務,后勤配備等工作,保障干部培養計劃順利進行。
教育活動實踐組,由侍曉磊兼任組長,吳春亞、馬媛媛為成員,負責利用各類傳統節日與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積極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同時在活動和實踐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培養青年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青年干部強烈的干事創業熱情。
文化寫作宣傳組,由苗廣亮兼任組長,張海濱、孫縝謀為成員,引導全體年輕干部關注黨報黨刊,關注國家政策方針,重點閱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業務方面的書籍和報刊,同時強化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水平,讀寫相結合。
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局實施人才戰略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事關大局,事關長遠。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增強政治責任感,高度重視,不斷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年輕干部參加各類培訓和實踐鍛煉,同時對本單位管理的年輕干部制定有效的培養教育計劃和措施。
(二)健全制度。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是一個動態、持續、漸進的過程,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建立完善年輕干部培養目標責任制,建立個人培養檔案,把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目標明晰化、責任具體化;要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把年輕干部的學習培訓和必要的實踐鍛煉經歷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把各單位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成效作為爭優評先的重要標準。
(三)強化責任。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切實增強加快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個年輕干部要珍惜培養機會,妥善處理好培訓與工作、生活的關系,端正態度,積極參與,務求實效。
(四)資金保障。對年終考核優秀的年青干部要授予榮譽稱號,積極支持年青干部開展的各類志愿活動和文體活動等,對年度刊發的各類論文、政務信息和獲得的各類獎勵,依據上級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2022年輕干部不躺平深度剖析總結三
同志們:
剛才,8名“90后”年輕干部及近兩年入職干部結合本職工作,逐一匯報了近階段工作情況,分享了成長感悟。下面,我結合自己工作經驗,給大家提三點建議。
一要有志向。年輕干部一定要明確志向,擁有長遠的眼光,提高站位,制定目標,高標準要求自己,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一是先立鴻鵠志,做逐夢希望的奮斗者。“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蘭考貧瘠的鹽堿地里,有位年輕干部伴著風沙長眠于此,正由于他心懷大志、干字當頭,才有了“十里焦桐今猶在,不見當年植桐人”的佳話。年輕干部走出學校這座象牙塔后,到基層鍛煉磨礪,鄰里瑣事、濃濃方言,難免產生“水土不服”等不良反應,衍生出懈怠逃避、迷茫懶散、缺乏動力等消極心理。此時,就要勇于嘗試,讓自己跳出繁雜忙碌的工作圈,學會仰望星空,學做“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讓腦中的志向始終在前方閃閃發光,讓心中的希望始終照亮前行的路途,才不會消極困惑、陷入迷途。二是敢吃基層苦,做永葆進取的開拓者。“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到基層工作已一年有余,疲憊、迷茫或許會成為一時標簽,但更多時候,吃苦、苦干才是基層工作的代名詞。年輕干部在基層這個大熔爐里,要有不畏艱難困苦的準備,有讓“天塹變通途”的豪邁,有永葆開拓進取的精神,勇于自我加壓、自我磨煉,多去陌生的地方,多見陌生的人,干自己最不想干的事、做自己最不敢做的活。只有這樣,把握機會、創造條件讓自己在基層天地里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磨煉磨煉意志,錘煉錘煉本領,才能日漸爐火純青、百煉成金。三是心系魚水情,做胸懷大愛的奉獻者。“心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總書記的這句肺腑之言,至今縈繞耳畔。疫情防控中,許多90后白衣戰士披上戰甲,馳援武漢,“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穿上了一身衣服”,一句簡單的話卻蘊含沉甸甸的分量。年輕有年輕的資本,年輕也要有年輕的擔當。干部干字當頭,年輕干部要率先動起來,心里裝著群眾、辦事想著群眾,要學會說方言、拉家常,學會串家門、坐炕頭,為群眾紓憂解難,為群眾服務排憂。
二要敢作為。有為才有位,年輕干部不能安于現狀,要積極主動參與工作,以目的和結果為導向,提出問題建議,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和實踐積累,擔起工作責任,不負新時代,展現新作為。一是靠前一步,展現年輕干部的“精氣神”。“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年輕干部要志存高遠,懷有“少年心事當拏云”的闖勁兒,自覺把個人理想與家國理想、民族復興的神圣使命結合起來,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爭做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中的“弄潮兒”,拿出“奮力一搏”的勁頭、“破釜沉舟”的勇氣、“無路可退”的決心起而行之、踏實肯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努力踐行為國為民的青春誓言。二是靠前一步,展現年輕干部的“鐵肩膀”。“方今天下,舍我其誰?”當前我國正處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時期,年輕干部不僅要練就“寬肩膀”,還要練就“鐵肩膀”,做勇挑重擔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敢于挑起為人民服務的“硬擔子”,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一心撲在事業上,不斷化解難題,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兢兢業業地跑好屬于自己的“那一棒”。三是靠前一步,展現年輕干部的“真內功”。“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無論是起而行之還是攻堅克難,不僅需要勇氣過人,還需要本領過硬,年輕干部要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常補精神之鈣,常開精神之源,在事中淬煉本領,在干中提升能力,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坐得了冷板凳,扛得住浮躁與喧囂,多修潛功,多做潛績,架好“能力弓”,打通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最后一公里”。
三要強服務。做好基層工作,要切實服務群眾,工作要求在不斷提高,工作方式也要隨之改變,這需要我們把握好正確的努力方向,秉持吃苦耐勞的精神,更好的做好基層服務工作。一是帶好精氣神,當好主人公。基層年輕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實事求是地為老百姓辦好事、干實事。當前基層干部工作千頭萬緒,基層黨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人口普查、項目建設、亂占耕地建房調查等,縱橫交錯,需要搶抓每一個時間節點。每項工作都是時間緊、任務重,“白加黑”“五加二”早已是家常便飯,這就要求基層年輕干部要重視理論與實踐學習,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力投身群眾工作當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年輕一代要學會學習,作為一位來自外地的新人,進入基層工作的第一件事是學好“方言”,才能避免鬧出“雞同鴨講”的笑話,讓溝通不受阻是做好基層工作的一大步。新一代基層年輕干部,要順應時代新要求,堅定理想信念,堅持自我革新,打心底為群眾辦實事,以身作則,當好新時代基層發展主人公。二是穿好運動鞋,走穩基層路。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基層工作就是走村入戶、田間地頭地向村民了解民情、收集民意,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開展工作,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各種問題。雖然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但是農村里面很大部分還是泥土飛揚的鄉村小路或崎嶇不平的田埂泥路。因此,需要每一位基層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收起各種昂貴、漂亮的高跟鞋、名牌鞋,穿好運動鞋,用清揚飛快的步伐踏上鄉村小道,用腳板丈量民情,用腳印記錄民意,讓年輕干部在農村工作中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讓運動鞋穩步走出基層年輕干部成長的每一步。俯下身子才能聞到泥土的芳香,年輕基層干部身上要多一些“泥土味兒”,通過走村入戶成為村民眼中的“自來熟”干部。三是備好筆記本,記準百姓賬。基層工作并非一時一日之功,要做先鋒者、開拓者,不能只做“二傳手”,干事業就要有干事業的態度,基層工作絕不允許做樣子、甩臉子、擺譜子。基層百姓的“小賬本”牽動著國家發展的“大賬本”,每個村莊有各自獨特的村情村貌、發展特點,每戶家庭有自己特有的家庭特點、發展難題,每位村民有自身不同的困難,無論是駐村干部、扶貧幫扶人或者產業扶持人,通過與村民嘮嘮家常談談心,不僅能傾聽到老百姓內心訴求,也能聽到很多有趣的人文、發展故事。基層干部可通過用筆記本記下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發展中的好方法、好點子,回到辦公室整理歸納,逐項解決。一本筆記本,記錄下群眾的喜與愁,更記錄下自身基層工作的獲與得,繪就出一張七彩“工作地圖”。四是配好大喇叭,建設發展圖。基層就是老百姓的天地,是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基層干部就是黨的理論方針、國家發展政策通向百姓內心最直接有力的宣傳員、服務員。基層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竭盡所學搭好架子、站上臺子,及時將各種精準脫貧、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發展政策用接地氣的語言傳遞給每一位群眾,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與好處。“善歌者,使人繼其聲;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針對獨居高齡老人,多宣傳民政補貼政策;
針對身患重病家庭,多宣傳大病救助政策;
針對發展難問題,多宣傳小額貸款、產業發展補貼等政策;
針對家庭婦女就業難問題,多宣傳公益性崗位、就近就業政策……用舉例子、擺事實的方式贏得老百姓對政策的理解和認同,主動加入鄉村振興建設中去。
同志們,新時代、新征程,要有新擔當、新作為,希望全鎮年輕干部要始終保持昂揚奮斗的姿態,做建設“強富美高”x的排頭兵、急先鋒,勤奮工作、韶華傾負,善于在不可能中尋找可能,殺出一條血路,趟出一條新路。工作不求“過得去”,要求“過得硬”,不能“隨大流”,要去“爭一流”,在困難面前不畏難,在絕境面前不退縮,在失敗面前不低頭,通過我們的汗水與拼搏,來書寫我們無悔的青春華章。
2022年輕干部不躺平深度剖析總結四
為進一步培養年輕干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促進和推動年輕干部快速、健康成長,努力打造一支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充滿朝氣的生力軍,現就加強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制定青年干部培養計劃,具體方案如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xx-2025年)》要求,牢牢把握新形勢下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新要求、新趨勢、新任務,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全方位提高年輕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精神上有追求,能力上有提升,業績上有突破”的年輕干部隊伍,為我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具有較好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工作作風踏實,具有開拓精神,年齡在35周歲以下在編在崗的的年輕干部,干部名單依據年齡、培養、管理、考核情況,實施動態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年輕干部打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提升黨性修養和為民服務意識。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培訓。把提升理論素養貫穿到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全過程,深入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總要求,強化群眾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二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年輕干部自覺按照職業道德規范辦事,時時處處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正確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同事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協作。
三是加強愛崗敬業教育。根據各部門工作實際,教育年輕干部充分認識自己所處崗位職責的重要性,培養珍惜所處崗位的意識,認識到社會競爭的壓力,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培養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自覺性。
(二)專業技能培訓
把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訓擺在重要位置,注重開展與本職崗位所需技能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促進年輕干部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崗位需要。
一是教育年輕干部正確擺正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的關系,珍惜集中學習機會,善于利用自學時間,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認真鉆研本職崗位所需本領,盡快熟悉服務技能和崗位要求。支持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
二是加強學習現代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鼓勵考取各類職業技能證書,以考促學,努力培養年輕干部按照職業需求和個人興趣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三是創新教育培訓機制,通過聘請專家學者為青年干部進行領導科學、政治、經濟等高層次講座,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有計劃地選派基礎較好、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干部進行脫產學習深造;組織青年干部“走出去”,學習經驗、更新觀念、開拓視野。
四是要積極組織年輕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撰寫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信息、理論文章,抓好學習成果的轉化運用。
(三)工作實踐鍛煉
著重加強工作實踐鍛煉,促進年輕干部積累基層經驗,豐富工作閱歷,提高綜合素質。
一是實施雙向掛職。采取“上派下掛”工作措施,對考錄的新入職年輕干部安排至基層所鍛煉不低于1年,安排年輕干部到服務窗口、國土所等一線崗位鍛煉,擇優推薦年輕干部到上級掛職鍛煉,達到“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發揮才能”的目標。
二是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吸納年輕干部參與到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中來,有目的地安排他們參與疑難復雜工作,提高他們攻堅克難的能力。
三是積極組織外派學習。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進行短期專項培訓,或上派跟班學習,對優秀年輕干部采取工作交流的方式加強培訓,促使他們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綜合業務素質。
四是要抓好學習教育,增強理論素養。要求青年基層干部重點關注黨報黨刊,關注國家政策方針,每天讀書看報一小時,每季度向青年基層干部推薦一本好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會,編撰讀后感,通過讀書計劃,讓青年基層干部養成愛讀書看報好習慣的同時,切實培養青年基層干部關注大事、善于思考、理論積累的能力和意識。
五是利用各類傳統節日與活動,根據青年干部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發揮特長,挖掘潛力,增強青年干部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引導青年干部了解黨的方針政策,關注社會發展問題,結合自身能力與實際,投身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積極參加交通、環保等志愿者活動,開展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活動,在提升國土形象、提高公眾對國土機關認同感的同時,切實增強青年干部的社會責任感。
四、培養方式
(一)建立教育培訓機制
注重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各類教育培訓,針對年輕干部年齡特點,經常性開展讀書會、交流會、研討會、演講賽等活動,以理論知識水平的提高,指導工作實踐。建立局團支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注重加強對年輕干部的革命傳統教育,提高黨性修養,同時深化個人修養和文明禮儀的學習與素質拓展,充分發揮年輕干部的個性特點。組織開展“年輕干部大講堂”等活動,有計劃地開展法律法規、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定期為優秀年輕干部定制學習必修課“菜單”,推薦年輕干部必讀書目。要求每個年輕干部制定和落實學習計劃,寫好心得,做好調研,參加交流,開展學習筆記、調研文章評展活動,對優秀文章進行匯編、展示。
(二)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
構建年輕干部培養“多幫一、師帶徒”幫帶機制,縮短年輕干部的適應期,助推年輕干部盡快成長成熟。局副科級干部與若干名年輕干部雙向選擇,通過談心交流、點評文章、關心生活等形式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和培養年輕同志盡快成長。安排部門負責人或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突出的老干部“一對一”負責結對事宜,通過工作示范、口頭傳教、實踐指導等方式,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定期召開“幫帶小組”會議,加強幫帶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年輕干部要經常向結對領導和老干部匯報思想和工作,促進幫帶導師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學習、工作情況,做到政治上關心、思想上教育、工作上指導。
(三)建立實踐鍛煉機制
把實踐鍛煉作為培養與識別年輕干部的重要途徑,結合全局的階段性中心工作,有意識地安排年輕干部參與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協助處理各類復雜的工作,強化實踐鍛煉。通過上掛下派鍛煉年輕干部,積極為他們爭取上派跟班學習機會,促使其解放思想、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工作,培養年輕干部的服務意識和工作協調能力,為年輕干部熟悉一線情況、獨立開展工作、鍛煉成長搭建平臺。定期梳理熱點、發展難點及群眾關注的焦點,篩選確定一批重點課題,根據部門性質及干部能力特長,分專題組織相關年輕干部開展蹲點調研、理論研討和對策分析,培養年輕干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建立跟蹤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跟蹤管理機制,全方位了解年輕干部思想境界、政治素質、工作實績、組織協調能力、群眾公認度和發展潛力等,確保培養工作取得實效。采取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日常考核以日常考勤與各類活動參與、完成工作情況為依據進行量化記分。年終考核采取組織機關干部、國土所干部等對培養對象進行民主測評和座談,對考核結果備案,為評先評優、后備干部評選提供依據。建立年輕干部成長檔案,將年輕干部簡要情況、考察材料及培養方案、民主推薦情況、民主評議情況、年度考核情況、培養和獎懲情況等統一納入人才管理。
(五)建立激勵培養機制
建立量化考核指標制度(總分100分),主要從工作業績、創新能力、業務學習、文體志愿活動、信息宣傳等方面對青年干部進行定量考核。在此基礎上,縣局每年組織青年崗位能手的評選,選出若干名優秀干部,在提拔任用上優先考慮并適當上調其年終目標考核獎獎金。同時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60分)的同志進行通報批評并下調其年終目標考核獎獎金。
1、工作業績(50分)
指青年干部完成本職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情況。根據各單位年初的工作安排,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青年干部完成的工作數量、質量、效率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分為四個等次:優秀(46分以上);良好(39-45分);合格(34-38分);不合格(34分以下)。對在年度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的,另加2分。對于工作優異獲得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表彰的,一次分別加1、2、3、5分。本項最高得分50分。
2、創新與業務學習能力(30分)
指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撰寫業務論文、經驗材料、調研報告以及局內外學習、培訓、考試等情況。青年干部承擔縣局調研課題的,完成得5分,若取得明顯成果并獲獎的,得10分,結合崗位實際每年至少撰寫一篇論文,未完成扣5分。論文或1000字以上經驗交流文章在縣級及以上國土資源類刊物發表的,依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分別加3、5、10、15分,同一論文就高加分,多部門多人合作完成的,加平均分。政務信息被錄用的,每篇按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分別加0.5、1、2、3分,同一信息就高加分。
鼓勵青年干部要積極參加縣局和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培訓、等級考試、資格考試、業務能手競賽等。具體加分如下:土地、礦產、測繪等相關的國家認可的中級以上資格證書每個加8分;國土資源相關專業學歷晉升每個加10分;參加縣局、市局和省廳組織的各類競賽或系統外各級各類競賽,取得縣級一、二、三等獎及鼓勵獎分別加4、3、2、1分;上一級別的加分在下一級別對應的基礎上加2分。累計最高加10分。培訓、考試、競賽參加率應達到100%,不經批準無故缺考的,每少參加一次,扣2分。本項最高得分40分。
3、文體、志愿活動(20分)
指青年干部參加各級機關組織的文體、志愿等活動。青年干部在局內外參加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的,每參加一次得2分。本項最高得分20分。
年終考核評比時,第1項內容由各部門、各所(分局)提供,第2-3項內容由干部個人申報后由人事科審核,最后由領導小組審定。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局成立“青年干部培養計劃”領導小組,由禹會成任組長,馬兆棟任副組長,局機關各部門、各所(分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邱菊任辦公室主任,局黨總支配合,苗廣亮、徐上、侍曉磊、孫謙讓為成員。辦公室負責統籌安排“青年干部培養計劃”的組織指導、綜合協調和監察督促,引導青年干部隊伍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設綜合考核事務組、教育活動實踐組、文化寫作宣傳組。
監察考核評比組,由徐上兼任組長,邱菊、沈向陽為成員,綜合考評各青年干部的各項指標得分,依據跟蹤管理機制,將日常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期匯總排名一次,督促激發競爭意識與拼搏精神。
綜合事務服務組由孫謙讓兼任組長,周斌、尹璐為成員,負責干部培養計劃相關綜合事務,后勤配備等工作,保障干部培養計劃順利進行。
教育活動實踐組,由侍曉磊兼任組長,吳春亞、馬媛媛為成員,負責利用各類傳統節日與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積極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同時在活動和實踐開展過程中要注重培養青年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青年干部強烈的干事創業熱情。
文化寫作宣傳組,由苗廣亮兼任組長,張海濱、孫縝謀為成員,引導全體年輕干部關注黨報黨刊,關注國家政策方針,重點閱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業務方面的書籍和報刊,同時強化他們的寫作能力和水平,讀寫相結合。
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局實施人才戰略的一項重要基礎工程,事關大局,事關長遠。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增強政治責任感,高度重視,不斷創造條件,支持和鼓勵年輕干部參加各類培訓和實踐鍛煉,同時對本單位管理的年輕干部制定有效的培養教育計劃和措施。
(二)健全制度。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是一個動態、持續、漸進的過程,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建立完善年輕干部培養目標責任制,建立個人培養檔案,把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目標明晰化、責任具體化;要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把年輕干部的學習培訓和必要的實踐鍛煉經歷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把各單位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成效作為爭優評先的重要標準。
(三)強化責任。各部門、各國土所(分局)要切實增強加快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每個年輕干部要珍惜培養機會,妥善處理好培訓與工作、生活的關系,端正態度,積極參與,務求實效。
(四)資金保障。對年終考核優秀的年青干部要授予榮譽稱號,積極支持年青干部開展的各類志愿活動和文體活動等,對年度刊發的各類論文、政務信息和獲得的各類獎勵,依據上級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2022年輕干部不躺平深度剖析總結五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對照自己的工作崗位,我想從初心、恒心和戒心的角度,匯報一下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
???第一,守一生一世之念,牢記入黨的初心。人們常說,組織入黨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當我寫下入黨申請書的時候,當我填寫入黨志愿書的時候,當我每次重溫入黨誓詞的時候,我知道,共產黨員這個名稱,不僅是一個光榮的稱號,更是沉甸甸的責任,這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是承諾,需要我一生一世去踐行。
???第二,積一點一滴之功,保持干事的恒心。在日常工作中,我努力從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勤學習,二是善思考,三是有擔當。對于年輕干部來講,我想擔當既體現在能不能以高的政治站位、高的政治標準要求自己上,更體現在能不能完成好領導布置的工作任務上,比如開展好一次調研、組織好一次會議、撰寫好一篇報告,等等。
???第三,察一言一行之細,常存律己的戒心。嚴于律己是年輕干部不出事、干成事的基礎。我們經常講,要為組織增光添彩,這其中就包括堅決不做對不起組織的事。紀律的紅線堅決不能踩,法律的紅線堅決不能碰。
???總之,初心、恒心、戒心,歸根到底是責任心,每個人的職務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但不同的人肩負了不同使命,責任無大小之分、高低之別,落腳點都是把事情做好。讓我們珍惜組織的栽培教育,珍惜個人的工作崗位,珍惜家人的囑托期盼,不忘初心,履行使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組織部門的“第一等工作”添磚加瓦。
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感到,“組織部的年輕人”要有比較好的成長,關鍵還是要老老實實改造主觀世界,先從思想認識上正本清源,堅守初心使命,筑牢思想基礎,有四點體會:
一是在個性中增強黨性。組工干部都是經過組織精心挑選的,負有光榮的使命和神圣的職責,是黨的忠誠衛士,必須把講政治擺在首要位置,無條件服從組織安排,聽從組織召喚,不能把自己看成社會中的普通一份子,更不能任性。如果進了組織部只圖虛榮和個人發展,這種思想和崗位職責是格格不入的,根本不配做一名組工干部。
二是在職業中發展事業。年輕組工干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黨的事業中明方向、找定位,全身心投入到黨的事業,一刻不停加強學習,提高履職本領,以最講認真的態度努力爭創“第一等的工作”。
三是在改變中堅守不變。組織部門“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人進來有人離開,變的是人員,不變的是精神,尤其是組工文化的核心要素不能變,組工干部的精氣神不能變。
四是在自我中追求無我。追求無我的過程,就是不斷把自己看小、把工作看大,把個人需求看輕、把崗位責任看重,本質是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奉獻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以身許黨許國。這種精神就在我們身邊,每天都在感動著我們,很多同志長期處于“996”“997”的狀態,有的同志身體亮著紅燈仍堅持在崗沒有半分懈怠。我們要感動更要見行動,向前面的人看齊,一步步成為后面的人學習的標桿,在延續傳承中推動組工事業薪火相傳。
2022年輕干部不躺平深度剖析總結六
為進一步培養年輕干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促進和推動年輕干部快速、健康成長,努力打造一支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充滿朝氣的生力軍,現就加強年輕干部培養鍛煉制定青年干部培養計劃,具體方案如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xx-2025年)》要求,牢牢把握新形勢下年輕干部培養工作的新要求、新趨勢、新任務,按照“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加大年輕干部培養力度,全方位提高年輕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精神上有追求,能力上有提升,業績上有突破”的年輕干部隊伍,為我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具有較好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工作作風踏實,具有開拓精神,年齡在35周歲以下在編在崗的的年輕干部,干部名單依據年齡、培養、管理、考核情況,實施動態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
引導年輕干部打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提升黨性修養和為民服務意識。
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培訓。把提升理論素養貫穿到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養全過程,深入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總要求,強化群眾意識,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二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年輕干部自覺按照職業道德規范辦事,時時處處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正確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同事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協作。
三是加強愛崗敬業教育。根據各部門工作實際,教育年輕干部充分認識自己所處崗位職責的重要性,培養珍惜所處崗位的意識,認識到社會競爭的壓力,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培養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自覺性。
(二)專業技能培訓
把年輕干部能力素質培訓擺在重要位置,注重開展與本職崗位所需技能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促進年輕干部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盡快進入工作角色、適應崗位需要。
一是教育年輕干部正確擺正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的關系,珍惜集中學習機會,善于利用自學時間,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認真鉆研本職崗位所需本領,盡快熟悉服務技能和崗位要求。支持鼓勵青年干部參加等級考試、崗位練兵、業務競賽等活動。
二是加強學習現代經濟、科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鼓勵考取各類職業技能證書,以考促學,努力培養年輕干部按照職業需求和個人興趣成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三是創新教育培訓機制,通過聘請專家學者為青年干部進行領導科學、政治、經濟等高層次講座,努力提高青年干部的綜合素質;有計劃地選派基礎較好、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干部進行脫產學習深造;組織青年干部“走出去”,學習經驗、更新觀念、開拓視野。
四是要積極組織年輕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撰寫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信息、理論文章,抓好學習成果的轉化運用。
(三)工作實踐鍛煉
著重加強工作實踐鍛煉,促進年輕干部積累基層經驗,豐富工作閱歷,提高綜合素質。
一是實施雙向掛職。采取“上派下掛”工作措施,對考錄的新入職年輕干部安排至基層所鍛煉不低于1年,安排年輕干部到服務窗口、國土所等一線崗位鍛煉,擇優推薦年輕干部到上級掛職鍛煉,達到“交流經驗、取長補短、發揮才能”的目標。
二是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吸納年輕干部參與到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中來,有目的地安排他們參與疑難復雜工作,提高他們攻堅克難的能力。
三是積極組織外派學習。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進行短期專項培訓,或上派跟班學習,對優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