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糧食生產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于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的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1】
當前,我市小麥即將成熟收獲。5月28日,市農業農村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視,扎實做好小麥搶收和烘干晾曬各項準備工作,全力奪取夏糧豐產豐收。
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此次天氣過程,部分降水較大的鄉鎮,容易造成田間積水,加之先降雨后刮風,可能導致小麥倒伏。要密切關注降雨和大風影響,組織農民和農技人員加強巡查排查,對低洼積水地塊,組織動員人力物力,調集各類機械,及時清溝理渠,排除田間積水,最大限度防止小麥發芽霉變。因風雨疊加造成小麥倒伏地塊,要指導農民避免盲目扶直,防止出現二次傷害。
科學組織機械搶收。由于降雨原因,今年小麥成熟期相對集中,要根據小麥成熟度和機收進度,進一步摸排農機分布、余缺情況,抓緊聯系外出機手盡快返鄉,督促引進車輛盡快到位,逐地塊開展服務對接,確保不落一個農戶、不漏一塊麥田。要建立應急作業服務隊,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對已成熟麥田雨后機械能夠下地的,搶時收獲。對倒伏麥田,要指導機手壓低割臺、降低車速、逆向收割,盡量減少損失。
抓好小麥烘干晾曬。各地要充分發動國有糧庫、糧食收儲企業、供銷系統、糧食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主體,利用各類糧食烘干機械,為農戶提供烘干服務。要克服一切困難,解決好烘干機械所需熱源問題,最大限度滿足烘干需要。要組織動員農民,利用文化廣場、學校操場、閑置廠房、平房屋頂、房前屋后等各類場所,將收獲小麥攤薄晾曬;確實難以滿足需要的,也要指導農民通過在田間地頭鋪設防水布,進行晾曬,防止直接堆積造成發熱霉變。
全面排查小麥繁種田。要加強小麥繁種田排查處置,做到小麥收獲不結束、排查處置不停止。對發現查實萌動和穗發芽的小麥繁種田,要登記品種、登記面積、登記農戶,督促繁種企業收獲轉商。對拒不落實相關措施的種業企業,要建立整改臺賬,督促企業整改,確保種子質量安全。對銷售不符合種用標準種子的企業,要依法嚴肅查處,堅決防止不合格種子流入市場,給秋播小麥生產造成安全隱患。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2】
眼下,高臺縣種植的5.24萬畝小麥進入生長關鍵期,廣袤原野鋪滿麥綠,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走進宣化鎮千畝小麥綠色高效示范基地,綠油油的麥苗均勻健壯,新結的麥穗隨風擺動。整個麥田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麥浪一波接著一波。今年,九熙農業專業合作在宣化鎮宣化村種植2000畝小麥,全部采用了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驚蟄前一星期我們就開始下的種子,施肥灌溉我們都比較及時,除草今年我們用的無人機打藥,效果也基本可以,大體來說長勢還是可以。”九熙農業專業合作社宣化村小麥基地管理員范宏軍說。
正值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為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縣鎮農技部門針對小麥病蟲害制定防治技術方案,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全程技術跟蹤服務指導,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進村、入戶、到田,切實提高小麥病蟲害群防群控能力。“指導農戶按照技術規程、操作流程走,做好科學管理,為糧食的豐產豐收打好堅實的基礎。”駱駝城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干部陳合江說道。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高臺縣在春小麥播種過程中,提前將糧食播種計劃任務分解落實到村,指導農戶做好春耕、春播工作,穩產、高產、抗病品種占主導地位,測土配方、加壓滴灌等實用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給小麥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全縣5.24萬畝春小麥長勢普遍良好,為今年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3】
“前幾天一直下雨,看天氣預報接下來幾天還會有小雨,趁這兩天天晴,趕緊動員群眾搶收搶種。”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古井鎮門莊村黨委第一書記楊帆說。
門莊村共種植小麥5000多畝,為盡快收割播種,選派干部和選調生積極參與宣傳動員并幫助搶收搶種。6月2日,幾臺收割機正在門莊村麥田里緊張地工作著,一些不成規模的小塊地,農戶們也在緊鑼密鼓地用鐮刀收割著。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楊帆帶領選派干部幫助農戶搶收搶種,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聯系外地收割機與本地收割機兩臺,四名機手“兩班倒”,收割機、播種機24小時不停歇,通宵搶收。
下一步,門莊村黨委將全力以赴做好搶收搶種及后續工作,大力宣傳秸稈禁燒規定;適當開放新村廣場等公共場所,為群眾提供晾曬場地;積極聯系鎮內有烘干能力的小麥收購點,加班加點收購群眾小麥并及時烘干,保證門莊村小麥顆粒歸倉。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4】
“你好,我是一名收割機手,現在在邢崗村割麥子,但是機器出故障了,能幫忙聯系一下修理店嗎?”6月2日,接到收割機手求助后,東和店鎮副鎮長李晉立即聯系維修人員趕赴現場。
為確保小麥盡快收割,做到夏糧顆粒歸倉。在收割機械力量不足的現實情況下,東和店鎮成立后勤保障隊伍,把服務收割機械和收割機手關口前移,助力小麥收割、推動夏糧歸倉。
在收割機進入東和店鎮轄區后,后勤保障隊伍就主動聯系機手,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并安排專人進行對接解決。同時,為加快收割進度,東和店鎮應急保障隊伍做到送飯到地、送水到地、送油到地,做到人停機不停,保障小麥盡快收割。
經過全鎮上下共同努力,至目前,東和店鎮7.7萬畝小麥已收割完畢,真正做到了夏糧顆粒歸倉。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5】
農諺有:“小滿小滿,麥粒飽滿”之說。眼下,進入麥收時節。位于江淮分水嶺脊背地區的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廣大種植戶組織收割機械,搶收小麥,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收“會戰”。
走進崗集鎮桃山村一處田塊,多臺收割機穿梭在套種的麥田,開足馬力,搶收小麥。來自亳州利辛的農機手沈詢詢與幾位同伴,結伴來到當地,“馳援”小麥搶收。機手沈詢詢表示,早上一般情況下,6點左右就干,一直干到夜里 像現在這兩天有時候都成夜干。正常的話,一天收割120畝地。“我們第一天收割20畝,第二天收割680畝,第三天連天加夜都要把小麥收上來。我們一定趕在雨前要把小麥搶收掉。”崗集鎮桃山村種糧大戶胡家忠說道。
這幾天,種糧大戶胡家忠一刻不停,“指揮”收割機搶收小麥,趕在雨天來臨前,把成熟的小麥收割結束。雖然辛苦,但他喜在心頭。據崗集鎮桃山村種糧大戶胡家忠介紹,“今年小麥長勢還好,比往年都好,產量也還可以,預計畝產達到900斤左右,總產量預計在120萬斤。”
2014年,胡家忠從當地流轉1500畝地,種植剝殼山核桃。為增加經濟效益,這幾年,他采取林下套種、“以短養長”的種植模式,發展林下作物。
同樣,在崗集鎮四十埠村,也是一片機聲隆隆。在種糧大戶汪軍峰的麥地里,兩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奮力搶收小麥。“我們從蒙城那邊調過來兩臺收割機和兩輛貨車。小麥割過之后裝上車就拉走。產量相比往年的話,畝產能達上800斤。”崗集鎮四十埠村種糧大戶汪軍峰介紹說。
汪軍峰今年種植了360畝小麥,這兩天,他組織機械收割,把成熟的小麥搶收入庫。“這兩天,我們也在搶收,趕在雨水到來之前搶收結束,確保成熟小麥顆粒歸倉,把‘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在手’。”崗集鎮四十埠村種糧大戶汪軍峰信心滿滿地說道。
崗集鎮共有夏季小麥3.7萬畝。經過日夜奮戰,截至目前,全鎮小麥搶收大頭落地。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6】
機器隆隆,麥浪滾滾。眼下,我市夏糧迎來豐收季,在六合,一臺臺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處處呈現一片豐收景象。
常言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糧食生產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我市全面貫徹落實__,通過壓實糧食安全責任,及早組織夏收工作,落實秋糧生產布局,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全力保障糧食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小麥長勢喜人,夏糧豐收在望
“一車糧到庫”“收到收到”……在六合金牛湖街道,南京天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全面投入夏糧搶收工作。該公司種植部主任湯明法是這6000畝麥地裡的“總指揮”,他通過田間監控系統和對講機,指揮著一輛輛拖拉機將糧食從麥地運到烘干房。“現在糧食生產跟以往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全程機械化。”湯明法用8個字總結道,“邊收邊烘干邊入庫。”
隨著全市夏糧收獲進程過半,夏糧生產呈現出“兩增一減”趨勢,即單產增、總產增、面積減。
2019—2020年度全市輪作休耕面積比上年增加近13萬畝,使得今年夏糧種植面積比上年減少2.2%,給大地以喘息。因為輪作休耕,今年小麥單產、總產都得到了增加。市農業農村局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在田小麥長勢較好,病蟲害較輕,畝穗數好于上年,千粒重與去年相當,這一個個關鍵指標夯實了今年夏糧豐收的基礎。預計夏糧單產340公斤/畝,較去年同期增加3.2%,預計夏糧總產達22.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0.1%。
穩定全年糧食生產,關鍵在秋糧
穩定糧食生產,種植面積是關鍵。今年早些時候,我市下發《關于進一步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糧食穩產增效的通知》,根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不得少于上年”的目標要求,確保今年我市糧食種植面積超過201萬畝、糧食產量超過18.9億斤,其中水稻種植面積大于120萬畝。
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夏糧面積已基本確定,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秋糧是大頭,水稻是重點。
在位于六合區竹鎮的立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搶抓有利農時,合作社一邊組織夏收,一邊組織夏種。記者在現場看到,收割機、植保機、插秧機3種類型農機齊發動,開展聯合作業。
作為我市較具規模的農機合作社,立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共流轉了3200畝土地,因為實施輪作休耕,去年隻種了1000畝小麥。“今年3200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水稻。那邊小麥剛收割,這邊就有人耕地,準備插秧。”合作社董事長張立友說,要利用晴好天氣,確保顆粒歸倉,成熟一塊搶收一塊,收獲一塊耕翻一塊,全面做好水稻栽種。
“發展旱雜糧有很大潛力。”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確保完成水稻面積的基礎上,引導農民利用崗坡地、拾邊隙地,種植玉米、薯類、豆類等雜糧,力爭雜糧種植面積達15.4萬畝以上。
我市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也極大穩定了水稻生產,包括繼續落實《南京市生態保護補償辦法》,對鎮街實際種植水稻的區域,市、區給予120元/畝的補償,同時,為進一步提高部、省級稻谷補貼使用精準度,還對種植水稻20畝以上的生產主體,按照補貼標準不低于100元/畝給予支持。
多措并舉保障糧食穩定供應
喜看稻菽千重浪。歷史悠久的農事活動,悄然發生著變化,新主體的進入、新技術的應用、新模式的推廣,提升著我市糧食生產能力,夯實了穩產增效根基。
立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已經實現了全產業鏈全程機械化,烈日炎炎,無人駕駛插秧機依然在工作。“這是六合首臺無人駕駛插秧機,隻需要一個人提前把秧苗排好,插秧機就能立刻工作。”張立友告訴記者,無人駕駛插秧機工作效率很高,10分鐘插一畝地,而且成活率也高。除了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我市還通過實施耕地地力提升工程、開展農田建設、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等,來提升糧食科技與裝備支撐水平。
為了確保糧食穩產增效,我市還積極培育壯大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糧食生產新型主體,糧食規模經營率達到70%??粗鴿L滾麥浪,天緯公司副總經理呂青告訴記者,除了這自有的6000畝小麥,還有3.9萬畝小麥由周邊種糧大戶負責,今年大豐收,預計總產量能達到1.8萬多噸。
天緯公司糧食豐收背后的秘訣是訂單化種植。“塬先農民的糧食是賣給經紀人,經紀人再賣給上游企業,而訂單化生產省去了中間人,我們直接與上游企業對接,讓農民獲得更高收益。”呂青說,傳統農業是先生產后銷售,而訂單農業的出現,不僅助力了鄉村振興,還激活了經濟活力,引領村民致富增收,“我們為農戶提供優質麥種,全程控制小麥品質,小麥收購價今年達1.14元/斤。”
不光是訂單種植,我市還通過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育代插、烘干冷藏、質量可追溯等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提升糧食生產管理水平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確保完成今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7】
蠶老一時,麥熟一晌。6月2日,梁園區近50萬畝小麥已趨成熟,平原街道辦事處、水池鋪鎮等地同時開鐮收割,其他鄉鎮田間地頭大型收割機嚴陣以待,“三夏”大忙生產正在爭分奪秒進行中。
壓實責任,全員上陣搶收搶種
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梁園區成立了“三夏”生產指揮部和“三夏”農機化生產服務工作專班,結合梁園區實際,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三夏”生產應急預案。
加強組織協調,搞好機車調配。根據當地與外地小麥成熟的時間差,組織全區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互結對子,相互支援,協調作業機具在本區內有序流動,確保全區機收工作不誤農時,高效推進。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作業服務。根據小麥成熟時間、天氣狀況和麥收進度,充分利用手機信息、微信群發布小麥機收動態、機具供求信息和氣象信息、作業安全預警信息、道路狀況、機收價格信息,科學引導機具作業。加強與周邊農機管理部門協調聯系,制訂周密的引機派機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引機履約率,防止部分鄉鎮在麥收高峰時期出現“機荒”和機具分布不均的現象。
同時,加強人員培訓,以小麥機收減損、規范技術操作為重點,采取送教下鄉、以會代訓、以老幫新、線上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農機技術培訓,重點培訓新機手和農機維修從業人員,力爭做到應訓盡訓,切實提高農機行業各類技術人員的操作水平和服務能力。組建送油小分隊,對位置偏僻的機收現場,提供送油上門服務,解決農機手加油難題。
保障到位,奮力實現顆粒歸倉
梁園區全面落實河南省“三夏”生產助農惠農十項措施,按照全市麥收調度會議精神,結合梁園區小麥成熟情況,科學謀劃夏糧搶收工作,搶抓近期天氣晴好時機,黨員領導干部下沉一線,志愿服務走進麥田,全力服務保障“三夏”生產。
“三夏”生產是奪取全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是實現糧食安全“黃金時段”。梁園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提高政治站位,提前謀劃,奮戰搶收搶種。為確??鐓^收割機車輛司乘人員順利開展作業,梁園區設置收割機跨區作業服務點,針對有需求的人員無償提供礦泉水、方便面、雨傘、創可貼等物品。為確保收割機加油方便,梁園區商務局牽頭聯系石油公司開通農機加油綠色通道,實現農機優先用油。為確保安全作業,組織專家加強機手作業指導服務,提醒機手做好高溫防范工作,努力解決農機轉運、機手作業、零配件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為打贏“三夏”生產攻堅戰,目前,梁園區組織大中型拖拉機3374臺、小型拖拉機17635臺、聯合收割機1543臺、播種機8100臺、秸稈打捆機39臺、秸稈粉碎還田機1577臺、烘干機10臺,以滿足全區麥收需求。
部門聯動,合力保障道路暢通
梁園區組織公安、交通等部門執法人員不間斷開展道路巡查,對國、省干線上存在的擺攤設點、亂放雜物等妨礙收割機通行的障礙物快速清理,全力保障農業機械用車順利通行。公安交警、交通執法部門聯動,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設立綠色通道,確保農業機械暢通無阻。在作業機具來往頻繁的重要路口設立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負責對過往機手提供信息咨詢、機具維修和作業引導等便民接待服務。同時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開通值班電話,隨時為農民、作業機手提供信息咨詢,協助解決有關問題。
各鄉鎮和涉農街道辦事處充分發揮網格員作用,實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發揮監控機制作用,利用科技與人防相結合,做到出現問題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處置。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帶領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搶收搶種。
公安交警為收割機鳴笛開道引路進田,交通部門開展志愿服務為農機手送茶送飯……農民在田間收割,農機在麥田里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小麥成熟收獲夏糧豐產豐收工作總結【篇8】
眼下正是收麥的好時機。我市認真落實省、市“三夏”工作專題視頻調度會部署,采取多種措施,組織農機搶收小麥,全力以赴打好打贏夏收工作攻堅戰,千方百計保障群眾收益,確保顆粒歸倉。昨日,記者兵分多路,奔赴我市小麥主產地,蹲守田間地頭,記錄下一個個熱火朝天的收麥場景。
盡力為農機收割提供便利
刁家鄉作為中牟縣最南端的鄉鎮之一,屬沙土土質,全縣麥子成熟也由“南鄉”到“北鄉”過渡。
5月31日一大早,刁家鄉韓家村南麥田里已是機器轟鳴,21臺聯合收割機正在收麥,開啟了中牟夏糧收割“第一鐮”。
韓家村支部書記韓國軍告訴記者:“村里今年種植小麥2600余畝,村‘兩委’按照鄉里安排,積極協調收割機,做足物資保障,晝夜搶收小麥,確保顆粒歸倉。”
據了解,今年刁家鄉小麥播種面積達3.1萬畝,是中牟縣小麥主產區。為搶奪農時,鄉黨委、政府將夏糧搶收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積極聯系協調衡水、邢臺、封丘等地聯合收割機80余臺。
據介紹,全鄉160名包村領導干部、包村站所全員下沉至28個行政村,配合村組干部做足服務保障,將午飯和礦泉水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機手手中,最大限度為農機手和群眾提供便利。同時利用微信群和對講機隨時調度麥收推進情況,確保農機及時到位,讓群眾少等待,全力以赴做好小麥搶收工作。
“我們依托農機公司組建了2個流動維修服務隊,設立了4個維修點,備足備好田間作業常用工具、零配件、易損零配件及油料等,一個電話求助,第一時間趕到,免費機修。”中牟縣農委主任白鋼林說。
據悉,中牟縣小麥種植面積達21.53萬畝,若天氣晴好,全部收割完畢需要10天。
搶抓時機確保能收盡收
昨日,在滎陽市劉河鎮窩張村,收割機開進麥田收割成熟小麥。“感謝鎮政府和村委對俺的幫助,這幾天壓在俺心口的這塊大石頭終于放下了。”窩張村村民張建國收拾著從收割機上卸下來的小麥高興地說。
“麥收以來,我們提前聯系農機,確保有機可收;并克服地塊濕、小的不利條件,搶抓時機,從嶺和坡上開始,確保能收盡收;抓好統籌和服務,每日不間斷進行動態巡邏,科學調配農機,同時為農機手搞好服務,確保機不離鎮;并結合‘五星’支部創建,組織動員各村黨員志愿服務隊,為缺勞動力戶提供支援服務,確保顆粒歸倉,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劉河鎮黨委委員、政法委員、副鎮長張海霞說道。
滎陽市農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馬曉瑞告訴記者,今年滎陽全市小麥播種面積28.1萬畝,5月30 日小麥收割正式啟動,截至5月31日下午,已收割小麥1.117萬畝。麥收以來,滎陽市多措并舉、采取多種措施搶收小麥。連日來,緊急從駐馬店、南陽、新鄉、焦作等地協調調配收割機100臺左右,其中,履帶式收割機20臺,正陸續抵達,完全能滿足滎陽小麥收割需求。各鄉鎮辦也充分發揮轄區內農機合作社的力量和與外來收割機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組織好機收準備。
大面積啟動“三夏”小麥機收
收割機在麥浪中穿梭往返,農民們在緊張地篩揀裝車。5月31日上午,登封市大金店鎮雷村一處麥田里,伴隨著機聲隆隆,一片忙碌景象——登封市“三夏”小麥搶收工作拉開序幕。
“莊稼有收成不容易,我和俺兄弟就商量著趕緊把自家這10畝地收了,咱就放心了。”村民王占松邊忙碌邊告訴記者。為了幫助王占松家,鎮政府緊急聯系農機合作社,調撥收割機來幫忙。眼下,登封市各級農業部門及各鄉鎮街道正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搶抓晴時,加快機收作業進度,全力進行“三夏”搶收,力爭小麥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今年登封市小麥種植面積37.5萬畝,按照小麥的成熟時間,麥收工作即日起自東向西開始,預計6月15日前后麥收結束。為確保夏糧顆粒歸倉,農機部門早部署、早安排,提前聯系調配跨區作業機械參與全市機收,并在幾個主要高速下站口設立服務站,免費為外來農機手提供后勤、信息、安全等服務。
“為了應對今年的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我們成立了工作專班,協調‘三夏’機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成立了7個應急搶收服務隊,千方百計保障夏收工作順利完成。”登封市農機服務中心主任陳君峰說。
據統計,目前,登封市大金店鎮、大冶鎮、告成鎮、宣化鎮、盧店街道等6個鄉鎮已經大面積開展“三夏”小麥機收工作。截至5月31日下午4時,搶收第一天已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46臺,收割小麥1.15萬畝。“三夏”期間,登封市已準備小麥聯合收割機710臺,拖拉機1.14萬臺,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夏”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力以赴進行小麥搶收。
確保農機必經之路安全暢通
“昨天一放晴,全村150多名黨員和40多名民兵,就全員上陣搶收小麥,預計周五前全村小麥就能收割完畢。”新密市城關鎮甘寨村村支書胡進財告訴記者。
走進中康瑞豐(河南)食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座十幾米高的移動式循環谷物烘干機正在對小麥烘干處理,據公司負責人邵曉光介紹:“公司抽調40多名工人,24小時分三班輪流為村民免費提小麥烘干服務,并且抽調車輛幫助村民運輸,截至昨日下午,已處理烘干小麥24萬余斤。”
據了解,今年新密全市小麥種植面積37.93萬畝,大部分集中在曲梁鎮、劉寨鎮、城關鄉等鄉鎮。此次連續陰雨降水過程給小麥實時收割帶來了影響,為保證夏糧顆粒歸倉,新密市政府召開“三夏”生產專題工作會議,及時成立了“三夏”工作指揮部,市直各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服務全市“三夏”生產。農委成立“三夏”生產應急服務隊和農業技術專班,組織技術人員加強技術指導和巡查排查,對低洼積水的地塊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組織動員農民利用文化廣場、學校操場、閑置廠房、平房屋頂等進行晾曬。同時加強值班值守,落實好“三夏”生產日調度和信息上報。成立農機服務專班、設立服務站,為機手提供后勤服務保障。同時還成立了農技服務小分隊,農技人員分包下沉鄉鎮,加強技術指導和巡查排查。
新密市農委積極協調中國石化新密分公司,為“三夏”機收提供貼心油料保障服務。提供送油派送服務,對位置偏僻的麥收現場,適時送油到田間地頭,對農機合作社提供送油上門服務。提供加油價格優惠,并免費為機手提供“三夏”愛心大禮包。
新密市交通局抽調精干力量,對全市高速下站口進行巡查,保證農機作業車輛快速通行。新密市公安局強化路面管控,做好農機通行秩序保障。提前公布轄區事故多發點和易擁堵路段信息及時發布繞行路線,確保農機必經之路安全暢通。糧食與物資儲備中心積極布設夏糧收購網點,明確市場化夏糧收購便民服務網點,引導各類儲備、加工、貿易企業開展市場化收購。新密市生態環境局對全市糧食收貯、加工等企業的烘干設備進行排查,保證正常運行。新密市供銷社積極做好“三夏”物資儲備和供應工作。新密市氣象局重點關注降水、高溫、大風等精細化預報,開展“三夏”農用天氣預報服務。
最大限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昨日,在鞏義小關鎮杜溝村13組麥田里,轟隆隆的機器聲不絕于耳,收獲著農民的希望。隨著收割機后方煙塵揚起,秸稈被粉成碎末,均勻灑落在地上。20分鐘左右,4畝小麥全部顆粒歸倉。
麥收啟幕,鞏義市農委組織38名農業科學技術人員兵分多路,深入田間地頭和種糧大戶種糧基地,針對低洼地勢幫助指導疏浚積水。
在小關鎮段河村,記者了解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麥子成熟度不一樣,該村先緊嶺上和成熟的收割,搶時間、爭速度,做好各種預案,全力聯系履帶式收割機,為機械搶收創造條件,確保及時高效收獲,及時烘干晾曬,最大限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此次麥收使用的履帶式收割機,與常見的輪式收割機不同,行走時鏈軌像席子一樣鋪開,在較為粘濕的麥地里行駛和收割相對自如。該市農機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小麥臨近收割前,已組織本地300多臺收割機待命。
據悉,鞏義市今年小麥種植面積27.3萬畝,截至5月31日小麥收獲面積1.81萬畝。該市農機中心投入聯合收割機231臺,備戰“三夏”生產,確保小麥質量、確保顆粒歸倉、確保農民收益。
堅持搶收搶種搶管防災一體化
“收割機只要能下地,就過去收。”5月31日上午,新鄭市梨河鎮雙樓村,一片麥田的田埂上,村支部書記趙俊衛正在組織搶收。
梨河鎮是新鄭市農業鎮,降雨過后,西南部高崗地具備收割條件,鎮上農機部門連夜安排收割機械,一大早就開始收割作業。
此前,新鄭市出臺2023年“三夏”農機化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三夏”指揮部和工作專班,狠抓工作落實。
“俺家一共兩畝地,一個小時就能收完。”趙海坤手拿鐮刀,正忙著收拾地邊被收割機漏下的麥穗。他說,中午之前就開始晾曬,如果陽光充足,一天就能曬干。
雙樓村種植小麥800畝,村里組織了4臺收割機。“趁天好兩天就能割完。”趙俊衛說,村里組織的農機手,都是常年合作的“老把式”,對村莊麥田地形地況了如指掌。
新鄭市建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站5個,為機手提供機收動態、油料供應、配件維修等服務,并組建農機維修服務隊,公布全天服務值守電話。協調域內中石化、中石油、正星石化等加油站,做好油料供應,配備加油大禮包,落實有關優惠政策。
不遠處的劉樓村,一大片麥田平坦開闊,一臺收割機正在低頭作業。“這樣平整大塊,凝聚著多少代人的平整勞作。”正在察看麥收情況的梨河鎮鄉村建設辦主任寧紅霞說,5月30日下午,梨河鎮就有部分地塊開始收割,大范圍麥收在6月初展開。
從田間走過,不時看到正在晾曬的小麥。新鄭市農委有關負責人說,為了解決小麥烘干問題,新鄭市緊急組織了4家糧食烘干企業,日烘干能力近1000噸。目前設備正在調試,6月1日開始運行。
當前,新鄭市正在開展“三夏”生產“雙搶”日報告制度,牢牢把握“三夏”生產動向和進程,及時掌握各鄉鎮機收工作動態,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左右聯通堅持搶收、搶種、搶管、防災一體化,堅決打贏“三夏”生產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