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練習普通話的好機會,特別要注意字正腔圓,斷句、斷詞要準確,還要注意整篇講來有抑有揚,要有快有慢,有張有弛。那么演講稿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在學校里,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為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不止在學校里,在飯店里、大酒店里,我也看到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為。在飯店里,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可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么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這些行為習慣都是不好的,如果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的話,那還要這么多糧食來做什么呢?那農民伯伯這么起早摸黑的勞作又有何意義呢?既然你盛了這么多菜那你就應該對它們,對農民伯伯負責。在飯店里,那剩下的一桌子菜,我想,你應該有權利不把他們打包帶回家吧。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著饑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二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
說起節約這個詞,我總覺得沉甸甸的,特別是和我們這些生活在物質豐富的都市里,過著衣食無憂的孩子們談這個話題,我覺得多少有點無從開口。
今天,我首先從兩則現實中的事情談起。
事情一,我們國家自去年開始在西部省區部分試點學校啟動“營養午餐計劃”。“營養午餐計劃”就是由國家按每人每天3元錢給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做免費午餐。這是因為部分西部地區的孩子們每天上學要步行2個多小時的山路,中午只能帶冷飯到學校吃。大部分孩子的午餐是冰涼的紅薯和土豆,有的人則沒有午餐。一頓3元錢的午餐,對于我們來說,也許不屑一顧,但是在常年餓著肚皮上課的貧困山區兒童眼中,卻是夢中佳肴。
事情二,國人出國旅游、就餐被歧視的案例仍不時出現,在就餐的時候,當外國餐廳所有人都在低聲細語的就餐時,我們的部分同胞卻高談闊論,迎來的只能是別人的側目和唏噓。其實,我們的國家富強了,國人在外高消費,理所當然的贏得了世界的歡迎。然而,我們要想真正地贏得別人的尊敬,還需要每個國民檢視自己的行為。
同學們,請你盡可能的吃干凈你碗里的每一粒飯菜吧,請想想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每天跋山涉水、忍著饑餓在讀書。也請想想這營養的大米和青菜凝聚了多少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如果你同意,請你盡可能的吃完吧,不要再被零食和垃圾食品所誘惑。你選擇了日常普通的飯菜,你就選擇了食品安全和健康。你懂得了節約,你就形成了人生的第一筆好習慣,你就做到了以美為德。
同學們,當你進餐打飯請按順序排隊;當你吃飯時候盡可能的輕聲,不高談闊論;吃飯后及時主動地清理干凈自己的桌面;將飯盒的飯菜殘渣輕輕倒進回收桶里;輕聲地把你用過的餐具放進回收處。你做到了優雅,你就贏得了尊敬,你選擇了優雅的行為,就選擇了靈魂的高尚。剛剛過去的大閱兵,讓我們心潮澎湃,讓我們有無限的自豪感。但是中國的強大不應該只是經濟與軍事的強大,更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身修養的強大,那才是真正無敵于天下!
老師們,同學們,最后我呼吁: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你——能做到嗎?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我是xxx,來自xx班,今天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里演講,在正式演講之前,我向大家拋出一個問題,“大家今天浪費食物了嗎?”,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節約糧食是時刻在進行的事情,所以這就是我今天的演講題目《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1、培養自身節約糧食的意識。
2、尊重每一份食物,根據自己的需求,吃多少買多少。
3、向擁有好習慣的同學學習,堅決反對浪費。
同學們,節約糧食并不是一件難事,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手可以做到的事情,“勿以善小而不為”,每一件小事情都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不浪費食物,那么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一定是令人震撼的,而這節省出來的糧食,又可以養活多少人,所以我們一定不要不在意,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要相信,奇跡的創造是我們每一個人努力的結果,我們作為地球村中的一員,一定要盡到自己的責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
最后,我想對大家說,美好品德,從日常中培養,讓你我攜手,共創美好家園!謝謝大家!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說起節約這個詞,我總覺得沉甸甸的,特別是和我們這些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大都市里,過著富足生活的孩子們談這個話題,我覺得多少有點無從開口。
今天,我首先從兩則現實中的事情開始。
事情一,我國啟動的“營養午餐計劃”,何為“營養午餐計劃”就是由國家按每人每天_元錢給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做免費午餐。這是因為:部分西部地區的孩子們每天上學要步行_個多小時的山路,求學十分艱苦,中午只能帶冷飯到學校吃,他們大部分孩子的午餐是冰涼的紅薯和土豆,有的則沒有午餐。一頓_元錢的午餐,對于我們來說,也許不屑一顧;但是在常年餓著肚皮上課的貧困山區兒童眼中,卻是夢中佳肴。
同學們,聽完這個故事,請你盡可能的吃干凈你碗里的每一粒飯菜吧,請想想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小朋友每天跋山涉水、忍著饑餓在讀書?也請想想這營養的大米和青菜凝聚了多少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如果你同意,請你盡可能的吃完吧。不要再被零食和垃圾食品所誘惑,你選擇了日常普通的飯菜,你就選擇了食品安全和健康。你懂得了節約,你就形成了人生的第一筆好習慣,你就做到了以美為德。
事情二,國人出國旅游、就餐被歧視的案例仍不時出現,在就餐的時候,當外國餐廳所有人都在低聲細語的就餐時,我們的部分同胞卻高談闊論、迎來的只能是別人的側面和唏噓。其實,我們的國家富強了,國人在外高消費,理所當然的贏得了世界的歡迎。然而,我們要想真正地贏得別人的尊敬,還需要每個國民檢視自己的行為。
同學們,當你加餐打飯請按順序排隊;當你吃飯時候盡可能的輕聲,不高談闊論;吃飯后及時主動地清理干凈自己的桌面;將飯盒的飯菜殘渣輕輕倒進回收桶里;最后,切記不要忘了,輕聲地把你用過的飯盒和筷子放進回收處。你做到了優雅,你就贏得了尊敬,你選擇了優雅的行為,就選擇了靈魂的高尚。
同學們,最后我呼吁:節約糧食、文明用餐、你最美!以美為德、以雅為魂,你最棒!
你——能做到嗎?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一定要珍惜糧食啊!
毛澤東這位偉人大家一定不默生,他就是我們的榜樣: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毛澤東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毛澤東吃飯時,掉在飯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撿起來吃掉,飯碗里從來沒剩過一粒米。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
再舉一個例子吧:毛澤東的女兒上學時,吃窩窩頭時只把里面的棗掏了,其余的都仍掉。要知道,當時有不少人連飯都吃不上。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主席,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她女兒。從此,她再也不浪費食物了。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但是有些同學中午在學校吃飯時只吃一點點,甚至一口也不吃就倒掉了。你知道嗎,我們浪費的不僅是糧食,浪費的是農民伯伯的心血,農民伯伯的汗水,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
所以我送給大家幾句珍惜糧食珍惜糧食的名言警句: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謝謝大家!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也許饑餓這個詞對我們來說有點遙遠。吃得好,吃得好,已經成為一件平常的'事情。還有誰關心食物的來源,還有誰關心被丟棄的食物?但現實令人擔憂:一方面,世界人口日益增加,糧食供應日趨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現象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不可珍惜。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吃”在普通人心中有多重要。只是近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現了很多不珍惜食物的現象。在學校,學生吃飯時,饅頭飛得到處都是,雪白的米飯撒得到處都是.不知道是應該把它當成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還是應該想象成一個沒有嚴寒的雪原。
有些人可能會對這些言論嗤之以鼻,認為是危言聳聽。他們只是浪費了一些食物,為什么要受到嚴厲的批評?好吧,讓我們做會計。據估計,每公斤大米大約有4萬粒大米,中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全國每天可節約大米3.25萬公斤,每年可節約大米1200萬公斤,可養活3.5萬人。平均畝產1000公斤,等于每年開發1.2萬畝無形良田!一米一粟來之不易,愛惜糧食是每個人的責任。
袁隆平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袁隆平更感動了中國和世界。要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運用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更要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浸透著農民叔叔們揮汗如雨的辛勤勞動!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并不是說你的生活很好,如果你負擔得起,你可以浪費它。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過冬的糧食演講稿篇七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食于大地糧,應人人為節》。
明天,是10月16日,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明天是世界糧食日。
我們常常會在食堂里看見這樣的景象,學生們手持盤子,排著長隊,將未吃完的食物倒入桶中;也常常會聽見這樣的聲音,鐵質的盤子用力地敲擊在桌上,隨后“哐當”一聲丟入餐盤箱里。食堂阿姨費力地推走裝滿了的泔水桶,又推著另一只空桶進來。
中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事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個驚人的數字相信每位同學都聽過,“光盤行動”,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當我們用“窮到吃土”來開玩笑時,大海的另一邊,卻真的有很多人,因為土地的限制無法種植糧食,而以土餅充饑。
我們是幸運的,從未體會過缺少糧食的感受。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更應該珍惜當下的美好,而不是成為我們浪費的理由。
有那么一位老人,一直在為解決全球人民的糧食問題不斷努力。88歲仍下田搞科研,他用畢生精力提高糧食產量,這位老人便是袁隆平。“超級稻”“海水稻”,袁隆平取得的成就不可估量。科研人員辛辛苦苦鉆研提高水稻產量,每畝提高5斤或10斤都很困難。正是這樣,我們更應當盡自己的一份力。每一粒糧食,都要經過辛苦栽培和風雨洗禮,方能孕育成美味。所謂“你浪費的,正是別人渴求的。”一粒米,一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從一日三餐做起,從我們自身做起,節約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或許我們體會不到那種饑餓,但是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感激大自然的饋贈。要知道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也曾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節約是我們的責任,更應該成為我們的習慣。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按照自己的需求取多少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動,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都可以堅持,取得的成果一定是巨大的。這樣既是不辜負科研人員的苦心,也是為節約獻出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從平時的一點一滴,為節約糧食作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