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游兵馬俑有感實用篇一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不朽偉作。而我,作為一民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終于有機會,去親眼目睹這些偉大的藝術杰作。
經過了幾小時的時間,輾轉到了秦俑博物館的收費處。沒想到一個人就要收100元,這才搭上車,開始了新的旅途。
說句實在話,我以前也看過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參觀時,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對其只用一個字來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頭,遠處的秦俑縮成了一枚枚灰點。
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來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沒有區別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莊嚴肅穆,似乎不僅僅是個陶土人,而是敢沖、敢殺、敢于嗜血的強大軍隊!他們身上的塵土也為它們增添了無盡悲壯的滄桑之美。
生則張良錐荊軻刀,
死則黃巢掘項羽燒。
居然一懷在臨潼郊,
隆然黃土浮而高。
在這個坑內,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更帶著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
該是回程之時,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詩: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雄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歸。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這個周六,爸爸帶我和爺爺去臨潼參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看完了一、二、三號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時用的東西: 陶壺、陶缽、陶拍、帶蓋陶盒、銅鼎、陶燈等。還有一些工具:手鋸、鐵鏨、鐵鍬、鐵鏵、鐵缽等。那時的武器有:金鉤、鏃形器、青銅長劍、銅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種,分別是:車士、御手俑、騎兵俑、鎧甲武士俑、鎧甲軍吏俑、高級軍吏俑。而銅車馬又稱“立車”,車馬通長225米,高15米,總重量1061公斤,由3046個配件組成。
出了大門,爺爺問我:“你知道焚書坑儒的故事嗎?”我搖了搖頭。爺爺就說:“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大會群臣及眾儒生,宴會上,以王維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張實行過去的“分封制”,以李斯為代表的則主張實行“郡縣制”;兩派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后李斯勝出!于是一場“焚書”運動開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不僅讓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壞;連春秋戰國以來的思想領域及理論探索者們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第二年,又發生了一場“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邊疆?,F在懂了嗎,李亞琦?”我點了點頭 。
今天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初一年級的學生,去參觀秦始皇陵兵馬俑。天空中,小雨飄飄灑灑,車廂內,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不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秦始皇陵兵馬俑。
下了汽車,我們首先走進了一號坑。這一刻,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威嚴征服了我的內心世界,使我震驚,我呆呆地望著坑內,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因為它們在土里埋藏了兩千多年,出土后被氧化,所以原來身上的彩釉都脫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渾厚的古銅色。它們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后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后衛。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
離開一號坑,我們來到了二號坑。這里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車。兵俑們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里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隊處于整裝待發之勢。
不知不覺地,我們又進入了三號坑。這里保存著出土最完整的兵俑以及青銅兵器。兵俑有長了胡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觾瘸鐾恋那嚆~兵器有劍、矛、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它們雖然埋在埋土里兩千多年,依然刃鋒銳利,閃閃發光。
這批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不但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軍威,而且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秦始皇雖然只活了短短的50年,但他在歷史上卻有著非凡的意義,給后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統一文字使人歌頌他,萬里長城將他的名字永遠刻上,而兵馬俑則令人驚嘆其高超的手工藝術 。
兵馬俑果然名不虛傳。每一個士兵雕刻得都是那樣的`栩栩如生,而兵馬俑更是金碧輝煌,生動異常。遠遠望去,銅車馬好似太陽神阿波羅所乘坐的金馬車。它靜靜地停放在展臺上,在燈光的照耀下,它仿佛具有了神秘的色彩,默默地訴說著秦始皇當年南征北戰,統一六國的傳奇故事。一個又一個神秘的故事。秦始皇大興土木,舉國之力修建他那豪華墓地的景象迅速在我眼前閃過。
銅車馬處處都有科學的存在,處處都有藝術的展現,處處都有華麗的表現。銅車馬的每一處都會讓人不由自主的發出內心的驚嘆。每一個參觀過銅車馬的人都會對幾千年以前人們高超的手工技藝驚嘆不已。銅車馬打造的是那樣栩栩如生。單是馬車夫,便可征服所有前來觀賞的游客。他正視前方,眼神中透出他宏偉的理想。看著他的眼神,我想到了嬴政,從即位開始就想征服天下的嬴政。統一六國,征服天下,修筑長城,建造兵馬俑的嬴政,目光從眼睛轉到了他手里急速抽打的鞭子,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戰火紛飛的年代,秦始皇率領他的百萬雄鷹所向披靡,橫掃千軍破六國大軍的景象。
驚喜接連不斷,隨著目光的轉移,銅馬車的代表性物品被我發現了,那是馬夫身邊的一個篷帳。這個篷帳可以隨著太陽的移動而移動,從而可以在任何時間遮擋太陽和雨水。它不僅僅是一個篷帳,在危急時刻還可以拔下來當長矛和盾牌,但據說把矛牌轉變成長矛的裝置,如今已無力仿造。銅馬車是那樣的精致,如今任何人都無法做到那樣的巧妙。
雄偉、壯觀的兵馬俑,你讓華夏兒女感到驕傲、自豪,你是中華古國永遠的象征。
游兵馬俑有感實用篇二
坐在教室里,在昏暗的燈光下,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世界遺產在中國》之秦始皇陵,其實在這之前我就知道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然而當我看到紀錄片上浩浩蕩蕩的兵馬俑,看到秦始皇為自己打造的地下王國軍隊,我還是深深的震撼了。
考古學家首先挖掘出的是兵馬俑,在坑中有眾多的兵俑,它們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所有陶俑面目無一雷同。而且仔細觀察還會發現陶俑不但仔細塑造出發紋、指甲,甚至連不為人們注意的鞋底的針腳、鎧甲的編綴方式、掌面上的生命線都一一刻劃出來。這不得不讓人們贊嘆兩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不得不對他們油然而生敬意。
兵馬俑的出土讓現代的人們看到了秦始皇當年是憑借一支怎樣的軍隊征服了其他六國,而且讓人們窺測到了秦始皇正是利用怎樣一支所向披靡的大軍和劃時代的軍事戰略、戰術思想血蕩中原、席卷天下、統一了中國。
那試問一個沒有勞力的家庭,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那整個社會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可想而知。整個社會是民不聊生的狀態,人們生活極具困難,也正應為這樣才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
秦始皇陵是人類的精神寶庫,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比起這個,當時人民所遭受苦難或許是人們更加銘記于心的東西,更加割舍不掉的悲傷和同情。
游兵馬俑有感實用篇三
我看過一篇課文《秦兵馬俑》,它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的歷史文物。也是我國最自豪的大型雕塑。
秦兵馬俑寬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四十多個學校那么大,坑內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兵馬俑近八千個,多么令人震驚的數目啊!光一號坑就有六千多個!
兵馬俑不但宏大,而且兵馬俑的神態端莊,栩栩如生。只見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披鎧甲,有的手握寶劍,有的我手持長矛,還有的手拿長刀……他們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久經風沙,重任再肩。
再看那武士俑,體格健壯,體型勻稱,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戰靴,手持各種鋒利的的武器,整裝待發。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微妙微翹的模擬軍真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兵雄兵百萬。戰車前生的雄偉氣勢,形象的展現了中華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