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我當上小隊長的日記篇一
你是游戲中的小白鼠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著名心理行為學家斯金納發現人的行為在一系列獎賞和刺激下可以被控制和引導。他做了一個老鼠實驗,讓老鼠通過觸發某個機關獲取食物(獎勵),從而改變行為模式。游戲設計者們也利用了動物的這種行為心理特性來刺激你的大腦,當你玩某些電子游戲時,你的行為也被如此影響了。
籠中老鼠取食實驗 在實驗中,斯金納自制了一個籠子,關住一只老鼠,籠子里有一個機關,如果老鼠按下機關,就可能獲得食物。斯金納設置了五種給食方式,來測試老鼠的行為。其中一種是連續給食,即每按一次機關,就給一份食物;還有一種是不定次給食,例如,第一次按 20 次獲得一份食物,接著按 30 次獲得一份食物,第三次按5 次獲得一份食物,這些次數變化都是隨機的。
結果,連續給食是持續時間最短的,因為老鼠吃飽了就停止按機關了,等下次餓了再按;而持續時間最長的是不定次給食,因為老鼠不知道哪次會獲得食物,但同時又堅信食物會在某次出現,于是,老鼠會不停地按機關,這就是游戲能夠讓人沉迷的心理原因。
游戲道具的價值泡影 每款游戲都會在游戲中設置各種道具,如裝備、寵物、服裝等,并且道具等級越高,數量越少,獲得難度越大,甚至自身等級要足夠高才能使用這些道具,這些設置都使玩家以獲得這些道具為傲,并對自己擁有的道具如數家珍。
對于他們來說,這些不僅僅是虛擬物品,更是他們通過努力、花費時間所獲得的獎賞,是成就和地位的象征。一些玩家甚至將游戲中的成就和地位看作對現實世界中各種不如意的補償。
讓你玩更久的把戲
《堡壘之夜》是一款合作射擊生存游戲,在游戲中,參與每個賽季的戰斗需要戰斗通行證,你可以花錢購買,以獲得每天的戰斗資格以及完成任務后的各種獎勵,如皮膚、表情、裝備等。但是,游戲同時設置了一種免費的方式,只要你付出更多的時間來玩,就能解鎖以上的獎勵。你會選擇哪種呢? 也許成年人會選擇花錢來節省時間的方式,但對于許多青少年而言,他們通常都會選擇少花錢,多花時間的方式。游戲以這種方式讓你產生一種占了一個大便宜的錯覺,于是你將樂此不疲。
用游戲獎勵刺激你 在游戲中,每當你過了一關,或每升一級,就會獲得獎勵,如更好的道具,更高等級的技能等;有時,如果你達到了特定的游戲時長,也會給予獎勵;還有一種獎勵方式是隨機的,在玩家看來,任何時候都可能獲得獎勵。
以上的獎勵方式正對應了斯金納實驗中給老鼠喂食的方式,而同樣的,隨機的獎勵(喂食)方式,即上面的第三種尤其讓人著迷,這也是大多數游戲使用的獎勵方法。如在《魔獸世界》中,打怪結束后會隨機掉裝備和錢幣,這就屬于隨機獎勵。
不玩就受懲罰
人們常常為了避免被懲罰而去做一些本不會去做的事,這是人和許多動物天生的懲罰回避機制。許多手機游戲,如《鄉村度假》《糖果傳奇》等就利用這點,懲罰玩得少的玩家。在《鄉村度假》中,如果你不及時管理你的農作物,它們就會死亡。假設這些農作物從種植到成熟需要 4 小時,如果你播種之后 4 小時內不再次上線操作,農作物就死了。一旦農作物死了,你就得花真錢買復活道具。
2018 年以來,手游公司的收入占據了全球電子游戲產業收入的50%以上,類似這樣的懲罰機制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每日獎勵的騙局 當你首次嘗試一種游戲,是不是有時會看到游戲界面跳出來類似于“每日獎勵”的對話框?這是另一個讓你持續玩游戲的把戲。這種機制讓你通過每日登錄來升級自己的角色。
許多游戲會給新玩家一個 7 天或 30 天的登錄獎勵,如果你堅持連續登錄一段時間,還會得到一個大禮包,對于新玩家來說,這看起來確實非常誘人。然而,當你玩了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現這些東西沒什么用。其實這種獎勵機制就是將你捆綁在游戲上一個月,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你重復一種行為 21 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從此,你會繼續玩下去。
賽季讓你持續入坑
多年以前,每個游戲像光盤一樣從店里買來,如果通關了,很多人就懶得再玩了。但現在的游戲表面上是免費玩的,卻會通過賽季的形式讓你不停入坑。以《堡壘之夜》為例,每個賽季為三個月,賽季結束之后,你所有的經驗和等級都歸零,只有裝扮道具得以保留。
新賽季通常會增加新鮮的內容,例如,當電影《復仇者聯盟》中出現滅霸這個角色后,《堡壘之夜》的設計師們就在某一季游戲中引入了無限手套,任何獲得這一裝備的玩家都會瞬間變成滅霸,并擁有無法戰勝的超能力,簡直酷到沒朋友。即使是初級玩家都有獲得手套的可能。這種新鮮內容常常是吸引玩家再次進入新賽季的一個原因。
誰在追殺我? 2013 年,中國一名 23 歲的游戲玩家發現自己一上線就被游戲中的另一個玩家追殺,感到懊惱不已。原來是他的父親雇傭了這個玩家,將兒子在游戲中的角色殺死,以降低他玩游戲的興趣。
這個玩家畢業后一直沒有好好找工作,而是沉迷于游戲,父親非常著急,才想出了這一奇招。最后,這位玩家確實改變了態度,但后續他是否減少了游戲時間、是否正常工作,我們不得而知。
父親這種機智又無奈的做法讓我們看到,父母為了讓孩子擺脫游戲,真是操碎了心。
總之,游戲的設計目的就是讓你多玩,在游戲上多花錢。當你讀完了以上的游戲設計機制后,有沒有對游戲產生一些免疫力呢? 游戲成癮不是病,得起來真要命 也許你常常聽爸爸媽媽說“游戲成癮”,也在學校聽過禁毒宣傳,禁毒宣傳是為了讓青少年保護好自己,不要染上毒癮。那么,“成癮”是怎么一回事?游戲玩得多就是游戲成癮嗎? 游戲成癮是病嗎? 醫學上的“成癮”屬于一種疾病,指的是一種重復性的強迫行為,即使患者明白這種行為會帶來不良后果,也仍然無法停止。例如,一旦人對毒品上癮,就無法停止吸食。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大腦功能失調,也可能因為心理上的過度依賴。毒癮、酒癮是對某種物質的依賴,但科學家發現,許多行為也可以產生類似的現象,如賭博和游戲。除此之外,人類還會出現許多其他奇怪的自我強迫行為,如暴食、瘋狂購物等。
不過,在五花八門的成癮行為中,只有賭博一種行為被正式認定為癮性疾病,游戲成癮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對于是否將其列為
疾病,專家們各有各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將游戲沉迷現象稱為“游戲障礙”,并列出了一系列診斷的標準。
大多數人并未成癮 在現實中,感覺周圍親朋都在抱怨自家孩子游戲成癮,但根據診斷標準,真正患游戲障礙的人不像我們想象的多,在所有游戲玩家(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所占比例為 1%~9%。例如,診斷標準中提到,當你面臨綴學、親情破裂等問題時仍然無法停止玩游戲,而且類似如此嚴重的現象延續了 1 年以上,才算患有游戲障礙。
大部分人最終會以游戲為娛樂,有的人甚至會突然醒悟,從此不再碰游戲。但不排除許多人因為打游戲而使正常生活破裂、身體受損,甚至因此死亡的事例。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沉迷游戲,為了自己和家人,就需要堅決地做出一些改變了,試一試每到學習、睡覺時間,把電子設備交給家長,平時多做一些運動,游戲就無法將你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