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音樂《拔根蘆柴花》教學反思篇一
活動名稱:
節奏樂《拔根蘆柴花》
活動目標:
1、通過反復聽音樂、看圖片、看表演、玩游戲、了解音樂的性質(活潑歡快),知道名稱,對節奏樂有一個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在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節拍、節奏型。
2、激發幼兒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靈敏的反應能力及節奏感。
活動準備:
圖片、鈴鼓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的性質,掌握節拍。
1、聽音樂一遍:“聽聽音樂,心理覺得怎么樣?”(很好聽、很高興)
2、聽音樂按節拍拍手。
3、聽音樂幼兒按節拍隨意做動作。
“聽聽這首活潑歡快的音樂,你們想想可以做什么動作?”幼兒說出,老師哼唱樂句,引導幼兒按節拍做出動作并出示相應的圖片,如跳舞動作、生活動作(刷牙、洗臉、梳頭……)、勞動動作(擦桌、洗手帕……)。在音樂伴奏下幼兒按節拍隨意做出不同的動作。
4、聽音樂幼兒看圖片,按節拍做出符合圖片內容的不同動作。
二、在玩游戲《看動作拍節奏》的過程中掌握節奏型。
1、老師按節奏樂的節奏型做(擦玻璃)動作,引導幼兒拍出動作的節奏。
1老師做擦玻璃動作:問:“老師在干什么?”(擦玻璃)
2老師按x x x 的節奏擦玻璃,問幼兒:“老師是怎樣擦玻璃的?先擦幾下?后擦幾下?”(先擦一下后擦兩下)“老師擦玻璃一樣快嗎?幾下快?幾下慢?(一下慢,兩下快)老師哼唱(1)—(10)小節音樂,引導幼兒邊看老師擦玻璃的動作,邊拍出擦玻璃的動作節奏x x x 。
3老師按x x x x 的節奏快擦玻璃:“老師現在擦玻璃和剛才擦玻璃有什么不一樣?”(都是快擦)老師邊哼唱(11)—(16)小節的音樂,邊按x x x x 的節奏擦玻璃,引導幼兒拍出八分音符的節奏x x x x 。
4老師按x x x x 的節奏型做哈氣擦玻璃的動作:引導幼兒分析出哈一次氣,擦兩次玻璃(x x x x )。老師哼唱(17)—(18)小節的音樂,幼兒一邊觀察老師的動作,一邊拍出x x x x的節奏型。
5老師按x x x - 的節奏型做拍手、擦汗的動作:“老師又做了什么動作?”(老師累了,拍兩下手后擦擦汗)老師哼唱(19—(22)小節的音樂,幼兒邊觀察老師的動作,邊拍出x x x – 的節奏型。
6老師邊按節拍拍手,邊做欣賞玻璃的動作與表情:“老師擦完玻璃怎么樣?”(高興地拍手)“拍幾次手?”(四次)老師哼唱(23)—(24)小節的音樂,邊帶幼兒按節拍高興地拍四下手x x x x。
7放慢速度在音樂的伴奏下,邊觀察老師“擦玻璃”的完整動作,邊拍出動作的節奏。
2、老師按節奏樂的節奏型做“包餃子”的動作組合,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出“切菜”的情節和節奏型,并拍出動作的節奏。
(1)-(10)小節:按x x x 的節奏型切菜。
(11)-(16)小節:按x x x x 的節奏型剁餡。
(17)-(18)小節:按x x x 的節奏型放餡(把餡放在盒里)。
(19)-(22)小節:按x x x – 的節奏型擦汗。
(23)-(24z)小節:按x x x x節奏高興的拍手。
在音樂伴奏下,邊觀察老師的切菜動作,邊拍出節奏型。
3、老師按節奏型跳舞,啟發幼兒用鈴鼓拍出動作的節奏。一遍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拍一下手轉圈跳舞的動作,引導幼兒用鈴鼓敲出“拍搖 搖 – 的節奏型。
4、老師再次按節奏型跳舞,啟發幼兒用鈴鼓拍出動作的節奏。
三、在《拔根蘆柴花》的音樂伴奏下,邊走邊敲鈴鼓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拔根蘆柴花》是一首江蘇民歌,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全曲以民間樂器二胡為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音樂風。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喜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民間音樂是我們進行音樂教育重要的內容。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創編節奏圖譜、設計配器方案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樂曲。難點是設計配器方案。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我采取了兩個三部曲:一是欣賞三部曲,從整體欣賞到分段欣賞,再到分節欣賞。整體欣賞是幫助幼兒建立對全曲整體情緒的印象,激發他們對音樂作品的喜愛;分段欣賞是引導幼兒對音樂結構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分節欣賞是幫助幼兒從音樂的結構上把握結構中音樂要素的特點,如節奏、旋律等。這三步欣賞的步驟是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的。從情緒體驗到音樂要素的把握,只有充分欣賞才能使孩子既喜愛音樂作品,又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較準確的藝術表現。二是演奏三部曲,演奏要有節奏圖譜和配器方案,也就是說演奏時心中要有節奏與樂器的配合。從創編節奏圖譜到創編身體動作圖譜再到設計配器方案,可使幼兒一步步地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下把握節奏;從用身體動作演奏到用樂器演奏可使幼兒由淺到深地進行音樂表現活動。
本活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當幼兒在配器、創編節奏圖譜時,產生了不同的意見,這時我引導幼兒用聽一聽、試一試的辦法去尋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們用這種辦法為后面的學習找到了途徑。
不過在活動中幼兒較難掌握的中間兩段的節奏型,后來我反思我可以用一個大鼓,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敲鼓一邊指揮幼兒,帶領幼兒練習讓幼兒將節奏掌握的更精準。
大班音樂《拔根蘆柴花》教學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 在對音樂節奏和圖譜認識的基礎上,增加難度,在圖譜中更換一個動作標志,并隨音樂邊走邊打節奏。
2.????? 初步學會幾種隊形變化。
3.????? 在配有竹樂器的表演形式下,逐步提高幼兒對集體舞的熱愛。
活動準備:
自制節奏圖、隊形ppt、音樂錄音、竹制樂器、絹花
活動過程:
1.????? 欣賞音樂:
①??? 這段音樂它的名字是什么?
②??? 你是用形式表現這段音樂。
2.????? 復習打擊樂
3.????? 出示圖片
①??? 看一下圖譜中那里變化了?
②??? 請幼兒自己表演一下。
③??? 隨音樂邊走邊打節奏。
4.????? 觀看ppt,觀察隊形變化圖。
①??? 認識集中隊列練習。
②??? 老師用手勢示范隊形變化。
5.????? 隨音樂完整地進行表演,加入隊形變化。
6.????? 幼兒人手一份樂器進行表演。
大班音樂《拔根蘆柴花》教學反思篇三
活動目的:1、通過欣賞及演奏,讓幼兒充分感受樂曲帶來的活潑、歡快的情緒。
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通過身體模仿動作的練習,熟悉節奏,學習演奏分聲部打擊樂器。
培養幼兒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3、掌握2/4拍節奏,知道這是一首江蘇民歌。
活動準備:知識--初步對樂曲進行欣賞,認識蘆柴花
物質--節奏譜,提示圖片若干,錄音機,多媒體,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聽音樂入教室
2、 談話引出課題"和小朋友在一起跳舞我感到真快樂啊!雖然是非典時期可是
我看到小朋友們都笑嘻嘻的,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這樣高興嗎?"(幼兒說)
"哦,對啊老師們作好了一切消毒工作,小朋友們也都天天高高興興的來幼
兒園,我們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非典的!"
二、開展
1、 欣賞音樂
"在江蘇揚州有一群小朋友他們也很快樂,他們那里有很美麗的湖泊,在湖的旁邊長滿了潔白的蘆柴柴花會干什么呢?"(幼兒說)"我想啊,現在戰斗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白衣天師,他們整天忙碌在病房里救治病人,沒有時間到美麗的湖邊走走,這些小朋友會不會把蘆柴花送給他們呢?老師今天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名字就叫\’拔根蘆柴花\’。"(聽音樂) 聽后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到了什么?"
2、 出示節奏譜,看圖學習節奏型
(1) 完整看節奏譜用手拍出節奏型
(2) 學習用腳演奏(引導幼兒學習怎樣演奏的聲音好聽)
(3) 學習用小手演奏
(4) 聽音樂將幼兒分組,一組用小手一組用小腳,中間部分老師來演奏。
(引導幼兒會看老師的指揮)
3、 自選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1)選擇樂器:"剛才小朋友跺腳、拍手、拍腿、拍肩、拍頭都是根據身體
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順序來演奏的。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打擊
樂器,咱們將它們的聲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隊,把用身體小樂器演奏換成
用打擊樂器演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幾種樂器的聲音,進行選擇)
(2) 看指揮用樂器演奏一邊(提醒幼兒要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4、 聽音樂分聲部演奏
三、結束
1、 講評鼓勵:"你聽,這首原本就很快樂的樂曲讓我們用打擊樂器配上伴奏,
顯得更加熱鬧、活潑起來。小朋友們笑一笑,所有的煩惱都跑掉,就連非
典也不敢靠近我們,灰溜溜的走開了。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興啊?"
2、 教師和幼兒表演舞蹈"拔根蘆柴花"自由結束。
"老師還為這首樂曲編了一段好看的舞蹈,你們想不想看?"
(教師表演第一段,幼兒和老師共同表演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