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一
1988年4月,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八萬畝、價值一億多元,完全成材后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并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
位于施甸縣城西北邊,距縣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這里你看不到一點樹木的影子,只有一望無際的荒涼和空曠。楊善洲為什么要在這里建立林場實現他的綠色的夢想?一個曾和他在一起工作過的人深情地回憶說,楊善洲在施甸縣當縣委書記時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涼無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這個地方只有栽樹,不然永遠也富不起來。退休前他兩次到大亮山實地考察,當地農民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樹和杞木樹都不長。然而他還是來了,他要在這片遼闊而荒涼的高原上,用他60歲以后的生命建立一個5萬畝的綠色王國。
在楊善洲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兩袖清風,勤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創先爭優精神實質。“創先”在于他該安享晚年之時,毅然選擇無私奉獻國家;“爭優”在于他扎根基層始終默默無聞地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如果說將黨的政策路線認真貫徹視為盡職,那么將當前的創先爭優活動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就是一種優秀員的本質體現,顯然楊善洲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做實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將實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選擇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的余熱,則是一名優秀黨員干部的“驗金石”,所以堅持恒久是創先爭優活動的最終目的。每個領導干部都有退休離崗的時候,只有隨時抱有楊善洲同志的那種堅定信念,創先爭優活動的本質傳承下去,有理由相信社會將會更加和諧富強,因為大家無形中把創先爭優這個活動載體,作為自己勤廉履職無私奉獻的人生價值觀。
我通過認真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之后,我覺得我們每一位新黨員、老黨員都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學習: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樣,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展示員的風采。楊善洲同志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余年,但從未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戶口本,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常對家里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為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人的浩然正氣。
楊善洲同志穿著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以一團火的激情,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
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出于對他幾十年卓著成績的褒獎和關心,省委曾讓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但他婉言謝絕,把“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說得鏗鏘有力。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總之,學習楊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并自重、自醒、自覺、自勵,實實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圖虛名。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二
4月18日下午,我校全體教職工認真聽取了楊善洲事跡報告,通過報告,讓我們認識了楊善洲老書記的生平事跡,也讓我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有了深刻的體會,通過這次報告學習,我們對學習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變被動為主動,通過深刻反思和認真領悟,我有如會:
一、要學習楊善洲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仆本色。作為新時期的黨員,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要學習楊善洲艱苦樸素、苦干實干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但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干部后,始終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三、要學習楊善洲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鍥而不舍的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廣大黨員學習的楷模。
四、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斗、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跡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們在財務工作上要不斷創新工作作風,培養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煉意志,承擔挑戰性工作加強業務能力,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考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作為一名黨員,同時作為學校的財務人員,面對學校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我們要隨時謹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教育我們身邊的人,促使他們端正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面對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績,以達到黨員“創先爭優”學習的目的,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三
3月28日,我們觀看了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的實況錄像。5位講述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楊善洲同志和他的先進事跡進行了生動的講述,字字情真,句句感人,讓我們心里久久難以平靜。楊善洲同志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他身上有著值得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的崇高品質。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認真地學習他的奉獻精神,在心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1、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退休前,他廢寢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植樹造林,把“我要回家鄉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這句話講得鏗鏘有力,開始了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征程。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鍥而不舍,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的精力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2、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動力之源。楊善洲同志正是懷著對黨的忠誠、對家鄉和人民群眾的無比熱愛,甘愿放棄退休后的優厚待遇,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山區的發展和山區人民的生活改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本色。我們要像楊善洲同志那樣,忠誠于黨的事業,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實實在在辦好每一件事情,讓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心靈深處牢牢扎根。
3、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對于共產黨人來說,要牢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人民公仆來說,首先要具有的基本素質就是公仆情懷。楊善洲同志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共產黨員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義。他光明磊落,心里裝滿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卻折射出萬丈光芒。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公仆,要牢記宗旨,愛崗敬業,不計得失,樂于奉獻,在工作中認認真真地為人民服務。
4、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楊善洲同志一輩子節衣縮食,生活簡樸,兩袖清風,清正廉潔,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私利。我們現在生活雖然富裕了,工作條件也更好了,但是我們不能丟掉這個好的傳統,要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艱苦奮斗、勤儉辦事,堅決反對鋪張浪費,進一步營造崇尚節儉、樸素文明的良好風尚。
楊善洲同志為我們樹立了新的標桿,作為民政系統的共產黨員,我們要以身作則,從心靈到外表,從工作態度到言行舉止,都爭做表率;我們要從點滴做起,不好高騖遠,端正心態,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們要自重自律,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我們要民享為先,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做好每一項為民服務的工作,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幸福江陰的建設之中。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四
最近,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之際,在黨支部的組織下學習了楊善洲與韋壽增兩位同志的先進事跡,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涌現出來的優秀員的代表。
楊善洲同志他60年如一日堅守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吧當合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在他身上集中體現的是人為人民利益奮斗終身,無怨無悔的崇高精神。他的先進事跡和思想境界感動了我們,他是創先爭優的典型,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要在心中樹立“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
韋壽增同志是一個樸實的國土人,為之感動流淚,他短暫的一生高數了我們一個真實的基層國土人,他們平凡的,樸實的,真實的工作和生活。
他查處非法采礦,拒不手軟,從不畏權貴;幫助困難相親,絕不推脫,從不嫌麻煩。為了老鄉土地的毫厘之差,反復測量,一絲不茍。他的犧牲,不是要讓我們知道犧牲是多么的偉大,而是讓我們知道,敬業不是要犧牲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只有更好地活著,才能為大眾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對于工作,或許他并沒有轟轟烈烈的想法,也沒有要大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可是,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內心里的那份仁愛,讓他不知不覺燃燒自己的生命。中各種不自覺中的放光,真實,美麗。讓我們看到仁愛的魅力和愛的博大。
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年輕黨員,要學習兩位通知的艱苦樸素,苦干實干的優秀作風,學習他們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學習他們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要深入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要保持員的先進性,作為在校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自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作為學生干部更應該主動了解同學們的需要,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位同學們服務,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處理好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五
通過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產黨人的斗志和情操。
楊善洲同志一生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幾十年來,對黨的事業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他30歲擔任縣級領導,39歲擔任地委副書記,50歲擔任地委書記,60歲退休后放棄舒適的晚年生活,毅然奔赴深山植樹造林,當荒山變成林海后,又無償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移交給當地政府。
楊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個春秋獻給了大亮山,“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退休又鉆山溝溝……”這是在云南省施甸縣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在大亮山林場工作的每天起早貪黑勤勞動,把荒涼空曠,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蒼翠的綠洲,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生命的樂園。不求一分錢的回報。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早就把“為人民服務”五個字深深地刻進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輩子奉獻不止。
縱觀楊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觸最深的是:他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懷,有鞠躬盡瘁、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無私、談泊名利、樂于奉獻的獻身精神。這一切都是這位老共產黨員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對我們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正處在社會變革和轉軌變型的環境中,新矛盾、新問題不斷出現,意識形態出現多元化,誘惑也不斷增多,部分人抵擋不住誘惑,信念開始動搖。此時,我們黨推出這位忠以報國、誠以修身、勤儉自強、信以立業、德才兼備的時代楷模,很及時,也很有必要。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善洲是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以其為鏡可知榮辱、明職責、立言行,激勵黨員干部真抓實干、創先爭優。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大學生,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爭先創優,永遠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六
在市委領導作出決定,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之際,我認真學習了楊善洲精神,深刻地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談出了自己對學習的認識,通過這次學習,對我開展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深刻反思和認真領悟,我有如下一些認識。
一、通過教育,認識了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意義和重要性。
開展學習楊善洲老書記教育活動,能夠使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貫徹落實黨的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開展先進性教育,能夠用廣大黨員的行動來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理念,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識;才能保證黨員先進性這一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和基礎才能發揮黨員先進性,完成黨的執政任務和執政使命,廣大黨員才能帶領群眾去奮斗,去實現黨的各項任務。
二、通過對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學習,明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
經過學習和討論,我明確了作為一名從事.....工作的共產黨員在新時期的先進性,一是要立足本質、全心服務。熱愛....事業,堅持黨的方向;愛崗敬業,求真務實;扎實工作,爭創一流,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優質高效,精益求精。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能力,爭創一流工作業績。三是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維護民主集中制原則,執行黨組織的決定,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四是不計得失,樂于奉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牢記“兩個務必”,抵制腐敗現象。
三、學習楊善洲老書記增強了自己的黨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要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同時還應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七
我喜歡與山相擁,輕嗅山的味道,感受他的胸懷和氣質;喜歡與水散步,執子攜手,傾聽她的語言,感受她的柔情與奔放。我登過不少山,涉過不少水,五岳獨尊之泰山,咆哮奔騰之黃河,都曾踏余足下,攬于胸中。然而,卻從沒有這樣深深地愛過一座山——大亮山,因為,這座山上深深刻上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和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錚錚誓言,如今,它又有了一個可以觸動到我們內心最柔軟處的親切的名字:善洲林場。
有一種奉獻,叫不計個人得失,且微小而又悲壯!有一種感動,總是在剎那間悄然襲上心頭,讓我的心悸動而潮濕。感恩之心,于無聲處綻放!
一位領導干部退休放著安樂生活不去享受,來山溝里找苦吃。陰冷潮濕的窩棚,他住的時間最長;披荊斬棘植樹造林,他總
是苦干在前。這位老地委書記為什么一定要在這窮山溝度晚年,吃這樣的苦?他的回答很簡單:自己常常有一種欠債感,很想為人民多做點事。他廉潔自律,品格高尚。林場里的應酬花的是自己的錢,出差常常不報銷出差費,還自費買苗木給場里。這種操守,是一貫的。敬愛的善洲書記60年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身為地委書記,他“當權”多年沒有為小山窩里渾身塵土的妻子兒女們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本本,也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對家里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窩,睡處有個“窩”就行。1980年,老伴曾給楊善洲捎信來說:家里老小擠住著的一間草房,已經漏雨了,能不能湊點錢把這房子修一修。他勉強湊了600多元寄回家,囑咐老伴說:這幾個錢不夠修房子用,你就買幾個盆盆罐罐,哪里漏放在哪里,先湊合著住一下吧!話雖這么說,他總覺得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卻沒給家里搭建起一個放心睡下的“窩”,確實內心有愧呀。但是,為了自己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堅定信念和鑄就綠色王國的夢想,他已無法顧及這許多了。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回家又鉆山溝溝……”如今,在他的`名字又一次傳遍云嶺、感動神州的時候,他卻走了。
生命的每一天,我的心都被老書記的事跡感動著,他的故事比他的樹還要多,他用對黨的事業的強烈責任心和無言的忠誠,實踐著他的人生價值,也許,他的名字與名族的脊梁、社會的中堅、時代的中流砥柱毫無關系,他只是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這是一個令人自豪的稱號,它的意義是奉獻,它的內涵是忠誠,它的感受是溫暖,他的光輝是永恒。
此刻,我想,對我們廣大黨員來說,書記該是盞燈光微弱卻溫暖的橋燈吧,橋上的燈,守著橋,為橋亮著,把橋照亮了,還不停息,把橋下的水也照亮,讓橋以水為鏡,日夜注意服務的形象,日夜注意自己共產黨員的形象。
也許時間會沖淡記憶,但歷史將不斷證明,崇高、無私、忠誠的共產黨員精神會穿越時空,不停地回響在中華大地。
敬愛的書記啊,我們幸福,因為您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