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一
生:認真讀好每個字詞句,并且能將重點的句子畫出來。
生:煮書更應該是讀書自己的見解,品味、斟酌關鍵的詞語,能夠有感情的讀出來。
師:所以今天同學們就拿出煮的本事,將朗讀中煮書、在討論中煮書、在品味中煮書,煮出語言文字中的酸甜苦辣湯。
(評價:課標中曾無數次提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要重視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著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能過對古語的改編,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從中滲透本課學習得以成功的秘訣即學習的方法那就是“煮”書。這比往常一味地說教強調,更有效果。“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整個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自主的、個性的發展狀態中,學生的情緒高漲,思維非常積極,使課堂上精彩的發言絡繹不絕。)
片段二:
生:野草在樹木的樹蔭下茂密地成長。
生:我見過藤蔓纏在樹上不斷地向上攀爬。那些藤蔓要是離開了樹木他們就只能在地上爬了。
師:那你們發現了嗎?文中洪教頭認為誰依草附木呢?
生:他認為林沖是不起眼的、沒用的野草、藤蔓,要依靠柴進這棵高大的樹木。
生:柴進是一個王族的后代,手上還有免死金牌,是一個有財有勢的人。
生:我覺得不相同。“依附草木”就是依賴草木生長。
生:我跟小清的看法相同。“依草附木”說明見草就依賴草,見木就依賴木。所以,覺得“依草附木”的依賴性更大。
生:“依草附木”所表達的感悟更深,更強烈。
生:波峰浪谷就是波浪的峰谷改變的。
生:翻山越嶺就是翻越山嶺變成的。
生:還有日月積累說成日積月累,意思更強烈。
生:還有風調雨順、天昏地暗、傍花隨柳、開天辟地……
(評價:對“依草附木”這個詞的處理,教師三言兩語地點撥就將中國漢字的結構巧妙的刻在學生的思維中。不僅讓學生體會了中國文字的美妙,更加熱愛語文了,還懂得去尋找、去挖掘、去感情、去品味語言寶庫中那些豐富多彩的特色語言。教師的總結,學生的擴展,使詞語教學更煥發出活力。
(反思:很多教師在詞語教學這一環節中,目標大部分定位在理解詞語、運用詞語上,并沒有花心思去發現他們的規律,更何況是讓學生去發現呢?不僅是數學有規律,語文文字的創造過程也是一種規律,教師不僅不慢的使用了“演繹-歸納-演繹”的方法,舉一反三,將中國的語文文字的結構展現在學生中,并將他們平常所積累的進行回顧。這種獨特的詞語教學方法比那單純的理解與運用不是更有指導意義?或許,今后學生也可以運用這種規律自創詞語。)
片段三:
師:“洪教頭大叫:‘來!來!來!’”同學們,發揮你們的想像,這三聲來中可能是來什么?來什么?來什么?(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
生:洪教頭大叫:來較量!來比賽!來一決高下!
……
師:從這一次又一次、一聲又一聲的叫嚷中,你有什么體會?
生:我覺得洪教頭人沒本事,卻自命不凡。
生:我覺得洪教頭急于求勝,性格比較急躁。
生:我覺得可能這時洪教頭已經覺得林沖的武藝比他高,但他太愛面子了,故意撐著,虛張聲勢。
生:我覺得林沖真是有耐性。如果是我,被洪教頭這么三番五次的看不起,早就和他動手了。
(評價:“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呀!培養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能夠從課文語言中體會“冷暖”的情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這句“來!來!來!”是洪教頭人物性格中最集中表現的語句,教師牢牢抓住課堂中的生成,引導學生從這細節處來體會字詞的冷暖,再一次回歸到了“煮”書中。,通過學生自己的想像與理解,人物的形象就越然紙上了。要是每節課都這樣訓練,學生就可以真正學到語文,并且都會具有扎實的語文功底。)
(反思:很多語文課沒有語文味,就在于雖然讓孩子去面對文本,與文本對話,但是卻沒有去把握文中哪兒是學生思維的“最近區”,因此在學習中雖然與文中對話,但是卻沒有生成孩子屬于自己的思想,沒有生成孩子的對語言文字的體驗。最終總是覺得效果不好。從細微處著手,從學生的思維的“最近區”著手,一步一步的引導,語言之花才會燦爛。)
師:氣勢洶洶的洪教頭為什么會被林沖打倒在地?你認為有哪些原因?
生:從他們較量的過程上,我覺得洪教頭被林沖打倒在地,輸在他的學藝不精上。
師:同學們還有其他看法嗎?林沖僅僅是在武藝上打敗了洪教頭嗎?(引導學生看板書)
(學生再次舉手):我覺得林沖的謙虛忍讓打倒了洪教頭的傲慢無禮。
謙虛忍讓傲慢無禮
一橫
沉穩急躁
一退
武藝高強狂妄自大
一掃
師:一個真正的好漢有時不用出手就能打敗對手。這和武林比武時相類似,有的德高望重的人雖站著不動,也能制服對手。這就是意勝。林沖不僅從武藝上戰勝了驕傲自大、狂妄的洪教頭,他的忍讓與謙虛更是使洪教頭一敗涂地。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
(評價:培根說,讀書塑造人格。語文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更要提升學生;要立足課堂,更要超越課堂;要釋放生命,更要點化生命。在這里濃濃的人文情懷,濃濃的語文味,學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
(反思: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沒有浮于表面,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反觀講大道理,既枯燥無味,學生又厭煩,花的力氣大的傳統教學,效果大有進步。但是再學生已經將目光轉向人格上時,這時不用教師來總結,讓學生自己談談感受,那么對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應該更具有影響。)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決定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的程度。只有教師擁有敏銳的、獨特的品悟語言的能力,才能引領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嘗試運用中,更深層次品味語言,培養對語言獨特的感受能力。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二
1、讀課題
2、文有文眼,詩有詩眼,這個題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師在“棒打”二字上加點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話來概括得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原因 ,林沖棒打洪教頭, (結果) 。
4、同桌互相說說
5、把一篇課文概括成一句話,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品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思考:林沖和洪教頭分別是怎樣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畫畫,作好批注。
(1)洪教頭:自以為是(“洪不讓座”一句)
(2)林沖:有禮貌(林“躬身施禮”一句)相機讓學生表演
(3)林沖:謙虛(“請教”一詞)
(5)洪教頭:驕傲(挑釁)
出示“洪教頭跳起來說……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練習讀(驕傲的口氣)
(6)林沖:忍讓
a、自由讀,體會人物的性格
b、指名讀,哪些詞語中體會洪教頭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騙吃騙喝)
c、齊讀
為什么柴進說你可別小瞧了他?
a、指名讀
b、男女生分角色讀
c、采訪:洪教頭、柴進分別是怎樣想的?
d、從“八十萬禁軍教頭”上你還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
3、小結
4、品讀第七節
(1)自由讀文,看看林沖如何棒打洪教頭?(出示插圖)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讀4、5節
(3)指名讀4、5節,圈畫“脫了、拿、掂量、喝”等動詞
(4)讀7節(男女生個一位,老師三人賽讀)
讓學生打分并說說理由(評價)
(5)創設情境:眾人哈哈大笑起來,對他們有什么話說?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課外延伸
有禮貌 自以為是
忍讓見錢眼開
武藝高強驕傲
第一課時實錄
3月21日,河南漯河郾城縣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培訓暨教學研討會在郾城縣人民劇院進行。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特級教師孫雙金親臨會場,執教《林沖棒打洪教頭》,展現了名師講課的風采。為讓眾多沒有參會的教師都能領略名師的風采,綠寶石歷時三四天,終于將課堂實錄整理出來,現予公布,以饗網友。此份實錄,未經孫雙金老師過目,如有不當之處,純屬綠寶石水平有限,敬請斧正。
上課地點:河南省漯河市郾城縣人民劇院
上課時間:2004年3月21日上午
上課伊始,教師播放電視劇《水滸傳》中的《好漢歌》。雄壯、豪邁的歌聲在劇院里回蕩。歌曲結束,師生進行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誰知道剛才聽的是什么歌?
生(齊答):《好漢歌》。
師:好聽嗎?
生(齊答):好聽。
師:你最喜歡《水滸傳》里的哪一位好漢?
生:我最喜歡神勇冠英的武松。
生:我最喜歡魯智深。
師:噢,你最喜歡花和尚魯智深。
生:我喜歡《水滸傳》里的林沖。
生:我最喜歡九紋龍史進。
師:《水滸傳》里面一共給我們塑造了多少位好漢的形象?一起說。
生(齊答):108位。
師:你知道什么樣的人叫好漢嗎?
生:勇敢的人。
生:重情義的人。
生:有正義感的人。
生:愛打抱不平的人。
生:忠義疏財的人。
師:是“仗”義疏財的人。
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師:講的真好。你們是什么學校的?
生(齊答):實驗小學。
生(齊答):是。
生(齊答):林沖。
師:板書課題(一筆一畫,蒼勁有力)。一起把題目讀一讀。
師:再讀一遍,速度再稍快一點。
生(再齊讀):《林沖棒打洪教頭》(速度較前稍快)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孫老師最喜歡發言的同學,講對的表揚,講錯的還是表揚。
生:林沖為什么要打洪教頭?
生:林沖棒打洪教頭的原因是什么?
師:原因是什么?換一個角度來問,基本一樣,還是一個問題。
生:林沖打的是好人還是壞人呢?
生:洪教頭是誰呢?
生: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而不是拳打洪教頭呢?
師:她關注“棒”打,而不是“拳”打。不像魯智深拳打鎮關西,而是棒打洪教頭。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很會思考。
生:最后是林沖贏了呢?還是洪教頭贏了呢?
師:她關注他們的結果。
生:(自由讀課文,時間長達8分鐘。)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請你們在每個自然段前標上序號,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學生標畫自然段)剛才已經讀了課文的8段,現在再來看一看你最喜歡課文的哪一段?把你喜歡的這一段再讀一讀。開始。
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師: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完的請舉手。你喜歡哪一段?
生:我喜歡第七段。
師:大家看著第七段,請你把第七段讀給大家聽聽。
生:朗讀第七段。
師: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
生:這一段寫出了林沖和洪教頭打得很激烈。
師:你喜歡打得激烈、打得精彩的。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李鵬展。
生:應該是“撥”草尋蛇,他讀成“拔”草尋蛇了。
師:你聽得很仔細。請你把這個詞寫到黑板上。其他同學一起把這個詞讀一遍。
生(齊讀):撥草尋蛇。
生:齊讀第七自然段。
師:(指著黑板)我們再一起把這個詞讀一遍。
生(齊讀):撥草尋蛇。
師:剛才那個同學把它讀成了什么字?
生(齊答):拔。
師:撥草尋蛇的“撥”,右邊是個什么字?(師邊說邊用紅粉筆對“撥”和“拔”進行區別)
生:發。
師:一起再把這個詞讀一遍。
生(齊讀):撥草尋蛇。
師:我請一個同學上來做兩個動作。一個是“撥草”的動作,一個是“拔草”的動作。會做的上來。
生:做撥草的動作。
師:噢,這是撥草的動作。你再用手做一做拔草的動作。
生:做拔草的動作。
師:噢,拔是從下往上拉,撥是左右撥動。懂了沒有?
生:懂了。
師:那好,你在腦子里想一想,撥草尋蛇的招式是一個什么樣的招式?
剛才這位同學喜歡的是第七段,你喜歡的呢?肯定有跟他不同的。
生:我喜歡第五段。
師:他喜歡第五段,我們來聽一聽他讀第五段。
生:讀第五段。
師:讀得真好。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呢?
生:因為這一段寫出了洪教頭十分地惱恨林沖。
師:你喜歡洪教頭惱恨林沖?(眾笑)
生:不是,我喜歡作者在寫人的時候用了一個比喻句。
師:哪一句?
生: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
師:哦,她喜歡這一句是看出了洪教頭對林沖的惱恨。她認為這一句寫得好。我也認為這一句寫得好,我們一起來帶著感情讀一讀。
生:齊讀第五段。
生:我喜歡第二段。
師:你把第二段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朗讀第二段。
生:我叫潘筱瑩。
師:向潘筱瑩同學學習。你能告訴我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嗎?
生:因為從這里可以看出柴進啟用賢才良士,非常喜歡賢才良士,而且非常熱情好客。
師:她從這里看出柴進的個性,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而且非常熱情好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像她那樣讀一遍。
生:齊讀第二段。
師:你喜歡哪一段?
生:我喜歡第四段。
師:請你把第四段讀一讀。
生:朗讀第四段。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呢?
我喜歡這一句的原因是:本來林沖心里已經有了打算,他能打敗洪教頭,可是他不想打敗洪教頭,就說了一聲“請教了”。可以看出林沖不愛炫耀自己的功夫。
師:林沖本不想和洪教頭比武,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只好”是沒辦法才拿起一條棒來。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生:齊讀第四段。
生:我喜歡第三段。
師:她喜歡第三段,這一段好長喲,你怎么喜歡這么長的呢?讀給大家聽聽。
生:朗讀第三段。
生:因為這一段寫出了洪教頭愛小瞧人,也寫出了林沖非常的謙虛。
師:她讀的是一段文章,可她卻從這段文章中讀出了“人”,讀出了洪教頭是怎樣的人,讀出了林沖是怎樣的人。這就是會讀書,很好。
師:剛才大家讀了課文,讀了自己喜歡的段落,同學們讀得不錯,我們讀書就是應該這樣,仔仔細細地讀,認認真真地讀。因為這篇課文是從《水滸傳》當中節選、改編來的,它里面有些詞是不容易懂的,請你拿出筆來,找一找,課文里面哪些詞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書上作個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開始。
生:畫詞,討論。
生:好。(互相交流)
生:依草附木。
師:這是你們兩個人都無法解決的,我把它寫下來。板書:依草附木
師:一起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讀):依草附木。
師:誰會解釋?
生:依*權勢,就是依*有權有勢的人。
師:這是這個詞語的比喻意,她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的,我們看這個詞在哪句話中,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句子: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你怎么如此輕信呢)
師:這是說,這些人都來依*柴進,過往的客人、犯人都來依*柴進,因為柴進有錢有勢。這叫什么——(師指黑板)
生:依草附木。
師:但是,還沒有解釋這個詞的本來意思。依草附木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們要解決它的本來意思。
生:它的比喻意思是——
師(打斷學生):不是比喻意,本來意思。
生:本來意思是:草依*著樹木,在這一課也就比喻來往的犯人都來依*柴進大官人。
生(齊答):依附草木。
生:知道了。
師: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
生:“流配”是什么意思?
師(板書:流配):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誰知道“流配”是什么意思?
生:“流配”就是發配的意思,古代的時候有的人犯了罪,把他押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這就叫“流配”。
生:流放。
師:解釋中國詞語,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逐字解釋。字字解釋,詞語的意思也就懂了。流放、發配叫什么——。
生:“流配”。
師:還有不理解的嗎?
生:什么叫成“木枷”?
師:誰知道?可能男孩子知道的比較多的,請一個男孩子來說。
生:木枷指的就是古代給犯人帶上的刑具。
生(齊答):手銬。
師:還有嗎?
生:“莊客”是什么意思?
師:誰來告訴她?
生:就是他的仆人,他的隨從。
師:他的仆人,他的隨從,他使喚的人,他莊上的人。這些都叫什么?
生(齊答):莊客。
師:還有嗎?
師(打斷學生):一個什么?
生(齊答):踉(liàng)蹌。
師:我嚇了一跳,怎么一個“娘”蹌,我還以為鬧出一個“娘舅”來了呢!(眾笑,師板書:踉蹌)一起讀。
生(齊讀):踉蹌。
師:不要緊,這是生字,讀錯了沒關系。讀錯了孫老師也要表揚,表揚你什么?因為沒有你的錯誤,就沒有我們大家的正確。你的錯誤才使我們大家正確——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一起把這個詞讀一遍。
生(齊讀):踉蹌。
師:再讀一遍。
生(齊讀):踉蹌。
師:“踉蹌”是什么意思?
生:“踉蹌”就是走路搖搖晃晃,兩個腳不穩定。
生:是指將要摔倒而沒有摔倒。
師:腳底一絆,將要摔倒而沒有摔倒,叫什么?
生:踉蹌。
師:所以,這兩個字的偏旁是什么旁?
生:足字旁。
生:踉蹌。
師:課文中誰一個踉蹌?
生:洪教頭。
師: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是洪教頭一個踉蹌,可不是林沖一個踉蹌。
生(齊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站穩腳跟,就又舉起了棒。
生(不整齊地回答):差不多了。
第二課時實錄
生(齊答):林沖。
生:知道。(生開始互相討論)
師:先說自己的,再說同桌的。
生:我認為林沖是一個謙虛的林沖。
生:我從第三段中看出來的。
師:不要講全段,你從第三段的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生: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師:你從這里看出來的,這是你的理解。你同桌的呢?
生:我同桌和我的意見一樣。
師:你們倆說的都是一樣的,兩個人所見略同——英雄所見略同。你們倆是英雄。英雄請坐。還有不同的嗎?孫老師最喜歡不同的。
生:我覺得林沖是一個機智的林沖。
師:(板書:機智)機智的林沖。談談你的見解。
師:你從哪兒看出他的機智?洪教頭把火燒天,林沖撥草尋蛇,你就看出他的機智了嗎?我不那么認為。你沒有說動我。為什么這里能說明他的機智呢?理由不充分。找到了句子,說不出理由來,沒關系,同桌的你來幫幫她。
生:因為洪教頭用的是把火燒天的招式,是從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腳提起來,而林沖用的是撥草尋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來的腳上。
(一男生上臺,兩手做握棒狀,高高舉起。)
生:林沖是一個心胸廣闊的人。
生:我從第三段中的兩句話,“林沖尋思……洪教頭也不相讓。”這兩句話可以看出雖然洪教頭心胸狹窄,對林沖不理不睬的,但林沖絲毫沒有和他斤斤計較。
生:我覺得林沖是一個勇敢的人。
生:我是從課文的第四段看出來的。
師:說說看。
生:(讀第四段)。還從第七段中的“洪教頭跳起來大叫:來!來!來!”這兩句可以看出,林沖非常勇敢。因為洪教頭那樣的大喊大叫,而林沖卻并沒有害怕,依然接受了洪教頭的招數。
生:我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
師:我也把你的寫上去,都是你們的。(板書:善于思考)請講理由。
生:我從“林沖尋思……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看出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
生:我覺得林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
師:觀點相同,再補充理由,是嗎?
生:是的。因為“洪教頭一棒落空……又舉起了棒。”林沖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我從這幾句話感覺到林沖善于觀察。
師:善于觀察,能夠很快地捕捉對方的破綻。這是一個善于思考、善于觀察的人。
生:我認為林沖還是一個鎮定自若的人。
師:鎮定自若的人(板書:鎮定自若)。說說你的理由。
生:“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從這幾句可以看出林沖是一個鎮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生:他是一個武藝高強的人。
師:(板書:武藝高強)說說你的理由。
生:“洪教頭惱恨林沖……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洪教頭使出了自己渾身的功夫,而林沖只是把棍一橫,沒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
生:“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
師:八十萬禁軍教頭,什么軍叫禁軍?
生:非常大的,在重要的時候才用的精銳部隊。
生(齊答):八十萬。
師:林沖是這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武功了得啊!那是什么樣的本事啊。洪教頭沒有見過大世面,他自認為是柴進的師父,自認為自己有點本事,就誰也不放在眼里了,這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林沖究竟是什么人?一起讀讀第七段。
生:齊讀第七段。
師:研究了林沖,必然還要研究一下另一個人物,誰?
生(齊):洪教頭。
師:板書:的洪教頭你認為洪教頭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洪教頭是一個驕傲,還心胸狹窄的人。
師:“心胸狹窄”這個詞用得好,我把它寫上去。(板書:驕傲心胸狹窄)你從哪看出他心胸狹窄?說說你的理由。
生:“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便竟上首坐了。”
師:便竟上首坐了。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在最尊敬的客人的位置上坐了。
生:我覺得洪教頭是個自不量力的人。
師:“自不量力”這個詞用得非常好。(板書:自不量力)說說你的理由。
生:“洪教頭向柴進問道……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
師:洪教頭怎么樣?
生:非常自不量力。柴進說林武師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不信,他覺得自己也是武師,肯定比他強。
師:不知道對方有多大本事,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這叫自不量力。
生::我覺得洪教頭是個自以為是的人。
師;自以為是,又是一個不同的詞語。(板書:自以為是)說說理由。
生:“林沖尋思……全不理睬。”從這看出林沖很謙虛,但是洪教頭擺出一付唯我獨尊的樣子,對林沖全不理睬……(學生語速很快,吐字不清。)
師:剛才我聽得不是很清楚。你再說一遍。
生:林沖躬身施禮,但是洪教頭擺出一付唯我獨尊的面孔,對林沖的施禮并不理睬。
師:說得好。我發現你的詞匯很豐富——唯我獨尊。在柴進莊上,我洪教頭是老大,你們都得聽我的。什么八十萬禁軍教頭?什么林沖?都不在我眼里!自以為是,唯我獨尊。
生:我覺得洪教頭是個小肚雞腸的人。
師(笑):小肚雞腸。從哪看出來的?
生:“洪教頭惱恨林沖……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從這里可以看出洪教頭不但想贏了林沖,顯顯自己的本事,還想贏得那錠銀子。
生:我也認為洪教頭是個自以為是的人。我是從這一句里看出來的,“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便越發要跟他交手。”這句話看出來洪教頭以為他不會槍棒,就越是要跟人家較勁。
生:洪教頭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洪教頭見他退讓,以為他真的不會槍棒,就越發要跟他交手。”因為林沖是八十萬禁軍的教頭,洪教頭才是一個柴大官人的師父,就看不起林沖,他卻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厲害的人多著呢!
師:講得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人太多了,天地太大了!
生:我覺得洪教頭是一個驕傲自滿的人。他以為他是柴大官人的師父,就全不把林沖放在眼里。
生:自不量力。
生:高傲自大。
生:林沖是好漢。
師(指著黑板上的詞語):好漢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性格?
生(齊):謙虛、機智、心胸廣闊、善于思考、鎮定自若、武藝高強。
師(指著黑板上的詞語):洪教頭是什么人?
生(齊):驕傲、心胸狹窄、自不量力、自以為是、小肚雞腸。
師:題目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讀了全文,好像是洪教頭要棒打林沖,處處挑釁林沖,要跟林沖打,要和林沖比,林沖一讓再讓,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點到為止。洪教頭只能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了。兩個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比較當中凸現人物的性格。寫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書,我們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賞讀賞讀。你們先練一練,讀的時候,要把林沖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要把洪教頭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出來,練好以后,我請你來讀。
生:自由練讀第七段。
師:先請一個“女林沖”來讀一讀。
生:感情朗讀第七段。
師:掌聲!(生鼓掌)要打分孫老師給她打98分。總的來說是不錯的,就有這么一點:(師范讀)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是大“喊”喲!不是“說”。要把洪教頭氣勢洶洶的樣子讀出來,誰能讀得超過她?請一個“男林沖”來讀。
生:感情朗讀第七段。
師:打多少分?(對一女生)你給他打多少分?
生:93分。
師:93分?降下去了!為什么打93分?
生:因為他沒有讀出洪教頭氣勢洶洶的樣子和林沖的謙虛和機智勇敢。
生:謝鵬程。
師:謝鵬程,鵬程萬里。來,給“鵬程萬里”一些掌聲。你要讀好了,孫老師賞識你,也要跟你比試比試。
生(謝鵬程):感情朗讀第七段。
師:多少分?
生(齊):100分!
師:讀到100分,孫老師有點不敢跟他比了,有點膽怯了。(學生紛紛舉手)你們都想讀?那好,站起來,一起讀。我聽聽,是不是能把洪教和林沖兩個人物的形象讀出來。
生(齊):感情朗讀第七段。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來演一演這兩個人物,誰來演林沖?林沖是精漢子,(指一身材魁梧、臉龐黝黑的男生)威武的,英俊的林沖,黑林沖。(眾笑)誰來演洪教頭?你們選,你們班誰上來演洪教頭比較合適?(學生紛紛指一男生)大家選中你了,這是你的光榮(眾笑)。想一想,洪教頭歪戴著頭巾,挺著胸脯,是怎么走進來的。就演第七段,誰來讀旁白?(學生紛紛舉手要讀,教師指名一女生讀旁白。)要不要孫老師指導一下,你們兩個要隨著她的朗讀,做出相關的動作,怎么把火燒天,怎么撥草尋蛇。其他同學都是什么?(生齊答:觀眾。)洪教頭倒地以后,你們應該怎樣?(生齊答:哈哈大笑)
生:兩男生表演第七段內容。(表演與旁白不合拍,但仍逗得學生大笑。)
師:看來表演和旁白合不到一起。這樣吧,這次不要旁白,你們兩個自己說,自己演,好嗎?開始。
生:兩男生再次表演第七段內容。
師:課文已經學完了,誰愿意把全文給大家美讀一遍?
生:有感情朗讀全文。
師:哎喲,你真了不起!讀得聲情并茂,孫老師給你打120分!讀完了課文,我想知道,同學們對課文中生字詞是不是都掌握了呢?現在拿出練習本,聽寫十個詞語。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寫。
(聽寫的詞語有:依草附木、撥草尋蛇、滿面羞慚、殺雞宰羊、劈頭打來、流配、惱恨、踉蹌、廳堂、理睬。聽寫完之后,教師當堂訂正,同桌之間互相訂正。)
這篇課文是從《水滸傳》中節選的,《水滸傳》里像這樣精彩、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下課以后,同學們可以找來兒童版本的《水滸傳》認真讀一讀,找出你最感興趣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評出你們班的故事大王。好不好?(生齊答:好。)下課。
上課地點:河南省漯河市郾城縣人民劇院
上課時間:2004年3月21日上午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三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林沖、洪教頭的性格特點,明確作者在寫人方面的特點。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序展開,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自定學習目標。
1、同學們,我們已初讀了22課《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指生簡單說說故事過程)
2、在這精彩的故事中,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學從整體入手。讓學生根據閱讀寫人文章的一般步驟,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問題,既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讓他們自定學習目標,激發進一步閱讀的積極性。
二、研讀,理解人物形象。
1、講讀2-3小節。
林沖 洪教頭
謙虛忍讓傲慢無禮
沉穩急躁
武藝高強狂妄自大
(2)細讀,討論。
①你怎么會說洪教頭是一個傲慢無禮的人呢?品讀洪教頭說的三句話。先讓學生知道洪教頭當著林沖的面,對柴進說這樣的話,是用旁敲側擊的辦法,貶低林沖;接著把這三句話連起來,體會洪教頭的飛揚跋扈,步步緊逼;再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朗讀、品味,在讀中體會洪教頭的為人。
②面對洪教頭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林沖的表現如何?這說明什么?
③比較作者對洪教頭、林沖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3)小結。課文第一段,記敘了林沖與洪教頭在柴進莊上相遇。作者在敘述時,洪教頭和林沖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驕傲蠻橫、步步緊逼,一個是謙虛平和、一再退讓。在描寫時,突出了對洪教頭語言的刻畫,寫林沖雖然只有寥寥幾筆,人物形象卻栩栩如生。
2、講讀4-7小節。
(1)輕聲自由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
(2)小組討論,大組交流。
①敘述比武的過程。
②通過相關語句的交流,體會洪教頭狂妄浮躁、武藝一般的特點。
③在有關片斷的討論中,了解林沖機智沉穩、武藝高超的特點。
通過對人物動作、語言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之準確,描寫之傳神。
3、講讀第8小節。
過渡:最終,這場比武的結果(師引)——洪教頭滿面羞愧,灰溜溜地走開了。(生讀)
三、總結,揭示一般規律。
1、總結性討論。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林沖、洪教頭分別是什么樣的人?(回顧板書)
(2)作者對這兩個人的描寫有什么不一樣?
2、總結。
閱讀寫人的課文,首先要弄清楚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據課文內容來理解人物的特點,想一想,作者為了表現人物的是怎樣展開具體描寫的。如果一篇課文中描寫了兩個或幾個人,還要進行比較、欣賞,找出作者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四、作業。
1、練習復述課文。
2、閱讀古典小說《水滸》。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四
一、教材背景。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水滸傳》第8回(有些版本是第九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課文主要寫了林沖發配滄州途中路過柴進的莊上,與洪教頭比武并打敗了他。《水滸傳》全書通過藝術描寫,反映了我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部過程,揭示了農民起義的歷史根源,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魯智深、林沖、武松等108個起義英雄群像。書中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生動曲折,富于變化,語言口語化,明快簡練,富于表現力,具有高度地藝術成就。
書中塑造的林沖形象有個突出的性格特點,就是:“忍”。他早年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兒子高衙內調戲,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發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他是梁山眾多好漢中被“逼上梁山”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上了梁山后,又為白衣秀士王倫不容。晁蓋、吳用劫了生辰綱上梁山后,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沖一氣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林沖武藝高強,打了許多勝仗。在征討江浙一帶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勝利后,林沖得了中風,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后病故。
二、教材的選編意圖,
像《林沖棒打洪教頭》這樣從名著中選出的章節作為小學語文課文,其價值到底在哪里?蘇教版教材編委汪笑鉛說:“選 編《林沖棒打洪教頭》目的是讓學生接觸一下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引起他們的興趣,我們還特意安排了“講水滸故事”的口語交際,無非想讓孩子們課外去進一 步閱讀。至于要讀到什么程度,我們沒有考慮太多,因為全篇課文在《水滸全傳》第九回里只占不到三分之一的內容,全書120回,靠這點內容就能把林沖分析全了?懸!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閱讀期待就顯得很重要。
三、教者的教學意圖。
作為第一線的執教者,我們解讀文本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鉆研文本”,為 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服務。應該解讀文本的“魂”,找出文本中可供語文學習的“源”和“材”,尋求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語文實踐和發展思維的最佳路徑。解讀得越 充分,越利于集思廣益,越利于執教者去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自身的特點優勢,作出適當的預設,開創受到學生喜愛而又具有實效的課堂教學。個人認為:文 本中的“魂”還是在于林沖的人物形象上,當然,為了更好地表現林沖的形象,洪教頭的形象也不容忽視。而可供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源”和“材”則體現文 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上,教者應充分挖掘人物的語言,動作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去感知林沖和洪教頭的人物形象。雖然僅靠“棒打洪教頭”并不能全面闡釋林沖 的個性特點,但是教者的意圖并不是要學生全面闡釋林沖,如果這樣,也是與編者的意圖相違背的。我們的意圖在于通過對文本中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建 立起自己心中的林沖形象,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走進《水滸傳》。
《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林沖呢?怎樣的洪教頭呢?通過鉆研教材,我歸納出這樣幾個特點。
1、謙遜有禮的林沖與傲慢無禮的洪教頭
林 沖與洪教頭初次見面的時候,“林沖尋思莊客稱他為教頭,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師父了,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林沖的“尋思”,簡單的一個“躬 身施禮”的動作,充分表現出林沖對柴大官人的尊重,連帶對柴大官人的客人“洪教頭”的尊重。在柴進對江教頭介紹了林沖之后,“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 讓,便去上首坐了。”則更進一步體現了林沖的彬彬有禮。與林沖的行為相反,“洪教頭”在此處的表現是“全不理睬”,也不相讓,便去首座,”兩相對比,一個 “傲慢無禮”的洪教頭形象便躍然紙上。
2 、“目中無人”的洪教頭與“一忍再忍”的林沖
在 接下來,洪教頭與柴進的談話中,洪教頭這樣問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個犯人?”我們不能忽略此時的場景。林沖正坐在一旁,可見洪教頭完全沒有顧及林沖 的感受,完全沒有把林沖放在眼里,此時的林沖心里應該有自已的想法和感受,作何感想呢?這是一個能張揚學生個性思維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已的生活體驗,肯定 對此會有所看法。這里可通過情感誦讀,場景再現,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揣摩人物的心理,發展學生積極的個性思維。面對洪教頭的“目中無人”,林沖沒作任何反 應,這是一種什么態度?這是一種“忍”的態度,然而,洪教頭卻得寸進尺,步步緊逼,他冷笑兩聲:“只因大官人好習槍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來依草附木,胃稱 武師,找你騙吃騙喝,你怎么能如此輕信呢?”這話聽來讓人生氣,讓人郁悶,洪教頭“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的特點顯露無疑,而林沖對此仍然是“忍”,沒有任 何表示。直到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才連說:“不敢,不敢。”是真不敢嗎?此時的林沖心理是怎樣想 的?這又是一個能引起學生思索的問題。在學生充分發表個性理解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體會林沖的主要性格特征——“謙卑忍讓”最后,在柴進的要求下,在洪教 頭的再三逼迫下,林沖答應了與洪教頭比試,在比試前也不忘記道一聲“請教了”。看,這就是謙遜有禮的林沖,一忍再忍的林沖。
3、機智沉穩,武藝高強的林沖與狂妄自大,鹵莽急噪的洪教頭。
在比武的環節中,林 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林沖此話的言外之意這場比武沒有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之上,自己戴著木枷使不出真本領。他這樣以退為進,使自己得以解 開枷鎖輕松迎戰,再次交手時并不急于出手,而是“還了個‘撥草尋蛇’的招式”“往后一退”沉著地應對,等待時機;看到洪教頭“腳步已亂”時,變守為攻,只 是巧妙地“掄起棒一掃”變大獲全勝,的確有“四兩撥千斤”之勢,讀來令人蕩氣回腸,佩服至極,充分表現了林沖機智沉穩、武藝高強的特點。
而 洪教頭在比武一開始,就氣勢洶洶,“恨不得一口吞了林沖”“提起棒來就打”,“還未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足見其氣勢的蠻橫囂張,性情的魯莽急噪;文中 還兩次寫到他提起棒大喝“來!來!來!”,更是簡潔傳神地寫出了洪教頭的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這個自不量力的家伙到頭來只落得個“滿面羞慚,灰溜溜走開” 的可笑下場。
五、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引領學生走進《水滸傳》。
六、主要教學程序。
(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執教:北碚區希望小學? 蔡 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林沖和洪教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自我介紹。
2、說說你對老師的第一印象。
3、怎樣了解一個人呢?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課題。
3、生匯報,師相機板書。(選擇學生回答中有代表性的詞語板書。如:謙虛、武藝高強等)
課文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課文的精彩描述,相信你們還會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二、品讀第三段。
2、? 洪教頭的哪些話觸動了你?(生談,相機指導讀好洪教頭的話。)你覺得洪教頭是個怎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目中無人或傲慢無禮或狂妄自大)
3、? 如果你是林沖,聽了洪教頭的話,你會怎么想?林沖真不敢嗎?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引導。)
4、? 描寫林沖的句子中還有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躬身施禮,起身讓座)
指名學生演示“躬身施禮”,完善學生認識,這還是一個彬彬有禮的林沖。
5、? 小結寫法:作者主要抓住林沖和洪教頭什么來表現他們的特點呢?(燈片出示: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是描寫人物的一項很重要的方法。)
6、? (燈片出示第三段)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讀出你自己對人物的感受。
7、? 現在你知道林沖為什么要棒打洪教頭了嗎?
三、品讀比武部分(重點是第七段)。
1、? 燈片出示:林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生齊讀,師:你能聽出這句話的弦外之音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林沖?(板書:機智聰明)
2、(林沖施展開了手腳,精彩的棒打場面上演了。燈片出示第七段。)自由大聲地讀讀7自然段,勾畫出你認為描寫得十分精彩的詞語或句子,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4、生匯報,師相機點評。(根據學生的回答補充板書:鎮定自若 魯莽急噪 自不量力)
5、有感情地朗讀7自然段。
l?????????? 指名讀,師點評。
l?????????? 齊讀。
6、誰能談談林沖為什么能打敗洪教頭?(分別從林沖和洪教頭的身上找原因。)
8、小結拓展:細細品味《水滸傳》中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你還會了解更多個性鮮明的梁山好漢。讓我們走進《水滸傳》,看看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著作。(燈片出示《水滸傳》簡介)?? 讀讀《水滸傳》吧,那蕩氣回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定會讓你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四、回讀全文,理清條理,復述故事。
1、快速瀏覽全文,理清課文順序。
開始——原因——過程——結局
2、? 閉上眼睛,把每一個部分的精彩描述像放電影一樣在你的腦海里再現一遍,然后互相再講講這個故事,也可以重點講講你印象最深的片段。
3、? 指名復述,聽的同學作補充。
五、作業:
1、把《林沖棒打洪教頭》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閱讀兒童版《水滸傳》,記錄一個你最喜歡的故事。
附:預設板書
謙虛有禮??????????????? 傲慢無禮
忍讓??????????????????????????
武藝高強
鎮定自若??????????????? 自不量力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五
說起《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更多的應該是對一百零八將的人物塑造吧!這一百零八個好漢,在施耐庵的筆下極富理想化和傳奇色彩,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特別具有典型意味和復雜人性姿彩的人物便是林沖。《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僅通過林沖與洪教頭比武時雙方語言、動作的描寫,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活脫脫的梁山第一等好漢。
從課本語言來看,林沖說話極少,只有三處。一處是洪教頭無禮挑釁,林沖連說:“不敢,不敢。”透過兩個不敢,我們似乎就可以看到林沖內心的想法:一來林沖思量這洪教頭是柴進的師-父。如果打敗了他,怕是對不住柴進。二來這也跟林沖一貫逆來順受的人物性格有極大關系。妻子受辱,忍;遭受陷害,還是忍。在洪教頭這等耍賴小廝面前,他的善良、忠厚、謙遜、忍讓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了。另一處是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洪教頭虛張聲勢地舞弄一番,發出“來,來”的挑釁后,林沖只是三字“請教了”,顯得沉著、冷靜。還一處,在戰了四五個回合后,林沖縱身跳出圈外,叫了一聲“我輸了”,柴進問及,林沖只是回答:“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就算是輸了吧,說明林沖身戴木枷覺之不平,以佯稱認輸引起柴進注意,同時也使洪教頭更加狂妄、驕躁。可見林沖思考十分精密。
林沖的動作描寫,更是細致入微,極恰當地挖掘出他的內心世界。初見洪教頭,林沖便躬身施禮、起身讓座,足見林沖懂得禮節,十分謙遜。與洪教頭比武一節,更可以洞察出林沖的細致心理。洪教頭使出渾身功夫,來了個“把火燒天”時,林沖一眼便看出破綻,把棒一“橫”,第一個回合持平。第二個回合洪教頭更是氣勢洶洶,劈頭打來,林沖只是輕輕往后一“退”,便避開一招。真是知己知彼,足智多謀。第三個回合,林沖見洪教頭方寸已亂,“還沒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于是一“掄”,一“掃”,便使得洪教頭倒在地上,羞慚逃開。僅三招,一個武藝高強、武德高尚的林沖便已經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了。
課文靈動傳神的語言、動作描寫,向我們展示了林沖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復雜、鮮活、獨特的個性特征,使得這個人物形象極富靈性。通過文本的語言、動作描寫講活林沖、讀活林沖,便能使學生對梁山好漢產生興趣,對古典名著《水滸傳》產生興趣,形成美好的閱讀向往和期待。
朋友,請不要忘記,驕兵必敗啊!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份沉甸甸的人生哲理,我們不能忘記呀!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六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2、太規矩了,英雄氣概不夠,再讀一次。(生再次讀課題)
3、嗯,很英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和誰?你認為林沖是什么樣的人?洪教頭呢?(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林沖:謙虛有禮
洪教頭:傲慢無禮
4、同學們對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掌握得真好。希望這節課也能像上節課那樣,有出色的表現。
二、學習課文第三、四部分
1、課文哪些自然段寫到了林沖棒打洪教頭?(生答出是4—7自然段)林沖為何棒打洪教頭?如何打?結果怎樣?請你默讀課文4—7自然段,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洪教頭或林沖的特點的句子來讀一讀,在句子旁邊寫下批注,如果找不到,同桌之間可以商量、討論。
給時間學生自主讀書、體會。
2、交流、匯報
①齊讀
②作者抓住了洪教頭的什么來寫?(抓住了洪教頭的語言、動作來寫)
③請你在文中標出描寫洪教頭的動作的詞語(脫、拿、掂量、耍、喝)
④洪教頭為什么要“脫衣裳”?他脫的目的是什么?請你打開課本p129頁,仔細看看課本的插圖,從插圖上看,洪教頭長得怎樣?(很強壯,肌肉很發達)那你現在明白洪教頭為什么要脫衣裳了嗎?他的目的就是——炫耀自己,想達到把林沖嚇倒的目的。
⑤你從洪教頭“拿起一條棒來掂量一番”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掂量”是什么意思?洪教頭單純是為了量棒的重量嗎?(不是,他在估計這棒是不是夠分量,能不能打倒林沖。)
⑥你看這洪教頭,先是脫了衣裳來炫耀自己,接著又掂量武器的重量,接下來他又“獨自耍了一陣”,他為什么要“耍”,他的目的又是什么?(想讓林沖知道他的厲害,希望林沖向他求饒)
①請讀一讀這一句話,林沖是不是主動地去跟洪教頭比呢?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從“只好”這個詞看出林沖是迫不得已)從林沖的語言:“請教了”你看出了什么?(謙虛)
②是啊,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沉著、謙虛的林沖,不主動去招惹人,但也絕不怕惡人。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林沖的個性特點表現出來。
(4)除了這兩句,你還找到了哪一句?
(5)相機出示:☆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林沖往后一退。洪教頭一棒落空,他一個踉蹌,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又提起了棒。林沖看他雖然氣勢洶洶,但腳步已亂,便掄起棒一掃,那棒直掃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頭措手不及,“撲”的一聲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遠。
①請同學們齊讀這一片斷。
林沖“往后一退”“掄起棒一掃”非常沉著,只是“一退、一掃”,說明了林沖不像洪教頭那樣氣勢洶洶,,要將人置于死地似的窮追猛打。他只是輕輕一掃,點到為止,是一個武功高強,心胸寬廣的人。
③比較作者對林沖、洪教頭的不同描寫,你有什么發現?
洪教頭盛氣凌人,急不可待,林沖只是“一橫”、“一退”、“一掃”便輕松獲勝。
⑥請你帶著剛才的讀書體會,把這一片斷朗讀一次,誰先來?(評價)
⑧全班齊讀一次。
(6)看黑板,讀課題,題目分明是《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讀了全文,好像是洪教頭要棒打林沖,處處挑釁林沖,要跟林沖打,要和林沖比,林沖一讓再讓,最后決定不再讓,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點到為止。洪教頭落得了個什么樣的結局?(在眾人的哈哈在笑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了。)
師:你從“滿面羞慚”這個詞中讀懂了什么?
(7)文中還有一個人物,他對這次比武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他了沒有?那個人就是---柴進!讀一讀課文中描寫柴進的語句,說說你對柴進的看法。
三、小結:
洪教頭的:傲慢無禮自不量力
2、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入木三分,刻畫細膩,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寫出了人物的特點,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的特點,一下子就能辨認出這是林沖,那是洪教頭。其次,作者在描寫時,還抓住了人物的特點,大量地運用了對比描寫的表達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逼真。
四、能力拓展
讓們學習作者寫人的方法,給課文續一個結尾。(課件出示)
話說上次的比試,洪教頭失敗了,只好在眾人的大笑聲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直開了。假設洪教頭和林沖再次相遇,洪教頭會怎么說,怎么做呢?林沖又會怎么說怎么做?請你展開想像,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1、給時間學生寫。
2、展示學生的作品。
(1)集體讀學生的作品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七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根據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的第八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課文主要寫了林沖發配滄州途中路過柴進的莊上,與洪教頭比武過招并打敗了他。生動地刻畫了林沖武藝高強、忠直淳樸的英雄形象和洪教頭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的個性特點。
片斷一:探究閱讀,感悟人物現象
師:這是一個(???? )的林沖?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并找出依據。
討論:
生:這是一個謙恭有禮的林沖。因為林沖初見洪教頭時,“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還從哪里開出來?)
生:柴進指著林沖對洪教頭說:“這位是林教頭。”林沖起身讓座。(還能從哪里看出來?)
生:洪教頭跳起來說:“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較量一下,我就承認他是真教頭。”林沖連說:“不敢,不敢”。
生:林沖只好也從地上拿起一條棒來說:“請教了。”
師:這還是一個(?? )的林沖?
生:武藝高強的林沖。林沖只用了“一橫,一退,一掃”三招,就打敗了洪教頭。
生:“橫、退”只是林沖防守的著數,其實,林沖進攻的時候只用了一招“掃”,就一招就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洪教頭。
生:從林沖的三個動作里,還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臨危不亂的林沖。
師:這還是一個(? )的林沖?
生:足智多謀的林沖。林沖說:“小人戴著木枷,就算是輸了吧。”其實林沖不是真的輸了,而是想讓柴進幫他把木枷給去掉。有了木枷,他施展不出自己的真本領。
生:這是一個名氣很大的林沖。柴進說:“這位林武師非比他人,乃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江湖上都知道林沖這個人,是因為他本領很高。
生:柴進說:“你可別小瞧了他。”柴進,江湖上人稱“小旋風”,也是一名武藝高強的人物,他對林沖很佩服,只不過沒見林沖的真本事。
生:這是一個含冤受屈的林沖。林沖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開封府發配滄州。林沖是被人陷害的,心里感到非常委屈。
生:這是一個粗魯、傲慢無禮的洪教頭。只見來人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從穿著打扮上看,洪教頭是個粗人,很高傲。(還從哪里看出來?)
生:林沖連忙站起來躬身施禮,洪教頭全不理睬。
生:林沖起身讓座,洪教頭也不相讓,便去上首坐了。
生:洪教頭還是一個蠻橫囂張的人。看著林沖退讓,“越發越跟他交手”。
生:洪教頭恨不得一口吞了。提起棒來就打。
生:這是一個貪財的、而且心狠手辣的洪教頭。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
生:洪教頭還是一個目中無人的人。洪教頭跳起來大喊:“來!來!來!”舉起棒劈頭打來。
生:洪教頭還是一個自不量力的人。只好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
師:文章通過對洪教頭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刻畫了一個自以為是、跋扈囂張、目中無人、自不量力、傲慢無禮的洪教頭,使人物的形象更家鮮明,更加傳神。特別是把林沖和洪教頭對比著寫,更能突出林沖的英雄形象,讓更多的人愛讀《水滸傳》這本書,這也就是這部古典文學名著生命力所在吧。其實,這只是《水滸傳》中的一個精彩的片斷,里面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請大家課后找來讀一讀,準備參加《水滸》英雄人物故事會活動吧。
片斷二:拓展延伸
師:洪教頭滿面羞慚,灰溜溜地走開了。洪教頭為什么羞慚?
生:洪教頭先是沒把林沖放在眼里,卻被林沖三招打敗了,感到羞愧,在大家面前丟了面子。
生:洪教頭覺得自己了不起,沒想到林沖真的很厲害,自己面子上難看。
生:沒想到那么小心,怕事的林沖卻如此厲害,自己真不是他的對手,在手下莊客面前抬不起頭來了。
師:此時,洪教頭會怎么想呢?
生: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呀。林沖果然好武藝。
生:以后,我再也不敢自以為是了。
生:我要去苦練武藝,十年后再找林沖比武。
生:以后在江湖上我該怎么混呀?還是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吧。
生:以后再遇到林沖,我得躲著他。
生:…………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八
在這一學期,我們看了許多書,如:《馬小跳》《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女巫》等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要數《林沖棒打洪教頭》了。
故事中的豹子頭林沖,因受官府陷害,被開封府發配到滄州,路上經過柴進莊上,便進去坐坐。這時,柴進的師傅洪教頭來了,一定要和林沖比試比試,林沖推辭不過,只得和洪教頭切磋一下,而洪教頭卻以為林沖不會武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被林沖打得落荒而逃。
這個故事風趣幽默,用洪教頭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形象,把林沖刻畫的忠直淳樸,武藝高強,威武,謙遜。文中還把洪教頭寫的帶有有幾分喜劇效果,使這個故事更加的生動、有趣。
《林沖棒打洪教頭》本是根據《水滸傳》中的一個故事改編而成,《水滸傳》是一部根據史料為依據而編寫的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說,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故事中驚險刺激,以山東及時雨宋公明宋江和智多星吳用帶領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與官兵斗智斗勇的故事。
《水滸傳》——一本讓你受益終身的書。
林沖棒打洪教頭讀后感篇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聯系句子理解由生字詞。掌握“解、禁、還”3個多音字。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并通過朗讀品味人物的動作、對話及人物外表的精彩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教具準備:投影儀
四.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聯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解、禁、還”3個多音字的用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揭示課題,解題。
1. 板書課題,讀題。
2. 解釋題意:“教頭”是什么樣的人?林教頭指誰?
(三)初讀課文。
1. 自學課文。
2. 檢查自學效果。
(1) 生字詞正音。
(2)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 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寫了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被迫和洪教頭比武,最后林沖獲勝,洪教頭滿面羞愧而去。)
2.林沖、洪教頭各有什么個性?
2.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洪教頭挑動比武以及林沖和洪教頭比武的經過?(2至7自段)
3. 課文可以分成幾段?
5. 交流討論。
一(1):寫 林沖被押解滄州來到柴進莊上。
二(2—3):林、洪兩人相遇,洪教頭挑動比武。
三(4—7):在柴進莊上,林沖與洪教頭比武。
四(8):林沖獲勝,洪教頭滿面羞愧而去。
(五)練習寫字。
1.提醒注意點。
2.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六)布置作業:1.朗讀課文。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讓學生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增強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林沖、洪教頭各有什么個性?
(二)學習課文,了解人物特點。
2.學生自讀課文,學習感悟。
3.討論交流:
(1)林沖的“謙虛忍讓”。
①第三節寫了林沖的三次謙讓,林沖是在什么情況下謙讓?(第一次林沖剛看到洪教頭,尋思是柴大官人的師父,理應敬重,“連忙躬身施禮”;第二次是洪教頭不理睬林沖,柴進向洪教頭介紹林沖,林沖“起身讓座”,表示禮貌;第三次洪教頭冷言譏諷,瞧不起林沖,要與他比武,林沖連稱“不敢”再次退讓。)
②第四節:林沖只好從地上拿起一條棒道:“請教了。”
③第六節:戰了四五個回合…… “我輸了!”
(2)林沖武藝高強。(只三個回合就打敗洪教頭)
指導讀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三個回合的有關句子)
討論:“措手不及”說明了什么?(來不及躲避)
評價:讀了這三個回合的描寫,你覺得林沖的武藝怎么樣?(出手迅捷、武藝高強)
4.小結:林沖是一個謙和忍讓、武藝高強的人。
5.課文中洪教頭是個怎樣的一個人呢?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邊讀邊體會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節的外貌描寫,看出他粗魯、傲慢無禮。(理解“依草附木”:依賴他人。
(2)第四、五節一連串的動作描寫,“脫、拿、耍、喝、敲”看出洪教頭心急氣盛。
(3)第六、第七節與林沖打斗的表現,看出洪教頭的魯莽、出手兇狠,但又不堪一擊。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總結全文。
二.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這一段寫了什么?(這一段寫洪教頭滿面羞慚地離開)
3.讀后想想:這時,柴進對林沖會說些什么呢?
4. 齊讀第八自然段。
(二)總結全文。
課文是根據我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有關內容改寫而成的,通過學習,可以初步了解我國古典文學反映的社會面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三)復述課文。
1.揭示提綱。
(1) 林沖被押解到柴進莊上。
(2) 林沖被迫和洪教頭比武,獲勝。
(3) 洪教頭羞慚離去。
2.分4人小組,輪流復述,同學評議。
3.推選代表到班上復述。
(四)完成課堂作業。
一.多音字組詞。
還 hai ( ) 禁 jin ( )
huan( ) jin ( )
解 jie ( ) 差 cha ( )
jie( ) cha ( )
xie ( ) chai( )
二.寫出近義詞。
羞愧— 推辭— 陷害— 惱恨—
三. 寫出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謙虛忍讓 逞兇好強
武藝高強 不堪一擊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