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于所閱讀內容的一個精煉的概括,它可以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展現我們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讀后感吧。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推薦了一些精彩的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一
《姥姥語錄》是這么飽含作者對姥姥的愛以及對姥姥的孝心的一本書,有那些令人讀后潸然淚下的故事,那些讓心變得柔軟酸楚的話語。使人心為之動容。這位99歲的姥姥雖沒有文化,但是總會在我們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們非常巨大的啟迪。讓我帶大家走進這位99歲姥姥看似平常但使人受用終生的大智慧。
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員,她用她真摯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樸,看似平凡卻又不凡的一生。
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沒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難時刻,姥姥總會用她那大白話點撥著我,多少個想不開的問題,都是姥姥一個個雞毛蒜皮的比喻讓我豁然開朗;姥姥的寬容,姥姥的良善,不斷地修正著我的缺點,改正著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著我,溫暖著我。使我感到什么叫做人生的大智慧。
不想用華麗的詞藻贊美姥姥,因為那不是她的風格。姥姥平凡質樸才是她最美的特點。讀《姥姥語錄》發現,所謂的平凡人,智慧卻是非凡的。姥姥和我們身邊很多老人家一樣,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但卻比很多擁有高學歷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運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時候,生活的時候,不只是一份高學歷,更是要有一顆對熱愛生活的心。
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
倪萍為了讓97歲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開心一點,就想了一個點子:說歐洲某國家收購瓜子仁,要求必須是手剝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須是完整的,15元一斤,問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剝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開始剝瓜子。那時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給姥姥發工資,并動員全家偷偷吃掉這將”出口歐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來臨走也要讓朋友帶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覺得自己還有用,還掙了錢。這件事可見倪萍是費盡心思讓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樂樂。從此可見作者倪萍十分愛姥姥,也體現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雖然這本書中有許多姥姥這個農村婦女不太正確的見解,但這話語十分樸實,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人啟發。這也許就是作者倪萍懷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二
經過張建平校長的推薦,我在網上訂購了四本全部出自著名主持人筆下的書籍。其實,我在之前并不認為這四本書會有多好,有什么特別之處。但當我真正去看之時,我發現我錯了。其中,倪萍的《姥姥語錄》深深打動了我。
這一章主要寫的是姥姥離世前,倪萍先后用整理報紙、剝瓜子的方式,用她的話來說就是”變著法兒不讓姥姥老“,但在姥姥病危時,未能趕回去見姥姥最后一面,留下終生遺憾并沉痛懷念至今。
姥姥說:”麻煩別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這一輩子你試不出來,下一輩子你孩子也能試出來。“”享多大的福就得遭多大的罪,罪遭夠數了,福又回來了。“種善因得善果、”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姥姥一輩子沒上過學,不認得字,但卻對做人的準則有實實在在的領悟。我們這些受著高等教育成長起來的”文化人“,是否想過”我為人人“?有沒有為了謀取自身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別人?有沒有肆意浪費著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不曾意識到節約克制?有沒有翅膀硬了,就再不會關心含辛茹苦哺育自己成長的長輩?這足以使我們這些”文化人“深刻反思一通。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三
《姥姥語錄》敘述的事情樸實,簡單,溫暖。卻又讓人如此敬佩,敬佩于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用淳樸博大的胸懷,將許多“文化人”也看不清,理不明的事情,處理的那么透徹,那么在理。一時找不出什么樣的詞匯來形容這個老太太,就是能感覺到,她是多么了不起的姥姥!一個活到99歲的老太太呀!
我羨慕倪萍有這樣一個姥姥,但是,倪萍又何嘗不是因為自己的偉大,才有了幾十年那么多輝煌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依然善良,依然努力,依然不忘初心。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四
《姥姥語錄》內容簡介:《姥姥語錄》包括了我不敢為她送行、姥姥掙錢了、好心加好心,就是攪人心、姥姥的冬天、三個爸爸、骨肉相連,分開了就出血、如果有下輩子……、什么日子都是摻合著過、兩個媽、愛不怕分,越分越多、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姥姥的金元寶、心心相印、愿姥姥的世界鮮花盛開等。
樸實的老人,樸實的話,這本語錄是倪萍姐與姥姥生前就說定了的,“記得第一次跟姥姥說這事的時候,她那個只剩下一顆牙的嘴笑得都流出了哈喇子:‘人家毛主席說的話才能叫語錄,我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婆子說的些沒用的話還敢叫語錄,那不叫人笑掉大牙?’躺在姥姥床上的我也笑翻了。你想嘛,一個只剩下一顆牙的人還說‘笑掉大牙’,多可笑呀。”這是一位多么可愛的老人說的話,讓人覺得倍感親切。姥姥是智慧的,但又是很寬容的,“早年有個人讓她幫著藏布匹,結果姥姥吃了苦。我說,你怎么不記恨那個先讓你藏布匹然后舉報你的人?她說那個人老遠看著她就拐彎,那個意思就是出賣了別人心里很難受。”姥姥是個很善良的老太太,日本人捅死了姥姥的姐妹,但是她卻說“爺爺的事兒,恨孫子干嗎。”天下所有的老人都是善良寬厚的,什么事都是為孩子為親人著想的。常常看到電視中那些對老人不孝不敬的,甚至唾棄老人,我真覺得痛心。明明是自己的父母親人,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卻不知回報。
生活很累,工作很累……有時候會很心痛,很無助,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語錄》我很溫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多年前跟我說的話兒,雖質樸,也沒有深刻的哲理,卻很實用,很貼心,我覺得在這個急劇轉型的社會中,它宣揚的美德與價值觀,會給浮躁、喧囂的社會帶來清新與溫暖。很感謝倪萍大姐的良苦用心。希望我和大家生活得好點,快樂永遠!很喜歡這本書。很真實,很深邃,很實在,也很動人,句句話都在理兒,都那么讓人難忘。讓我過目不忘的一本好書。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五
上周去書店買了一本倪萍寫的《姥姥語錄》,被姥姥樸實無華且極具哲理的語言所折服,一位衣著樸素又很講究、勤勞善良的老太太躍然紙上,我陶醉式的閱讀著,姥姥的每一句話都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抵達人的靈魂深處。“理想有時候起步很小,很具體,但最終他有可能變得很偉大,有可能認為自己不自覺地便成為他人,為全人類。”姥姥說:用心看著人,用心和人說話,別覺著自己比別人高,也別怕自己比別人矮".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自己親身經歷的兩件事,遇到的兩個人,一次我參加縣婦聯組織的活動,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領導為我們頒獎,她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女領導,頒獎時她握著我的手說:張老師,你辛苦了!你為全縣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謝謝你呀!“我很感動,當時真有點受寵若驚,自己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師,人家是那么大的領導,人家居然認識我,我很感動,頒獎后我們從臺上下來時,副書記見我穿的是高跟鞋,居然雙手扶著我走下臺階,囑咐我慢點,每每想起這件事,都為那位領導的低調、善解人意折服,難怪人家能走得這么遠,主要是人家有一顆胸懷大眾的心,沒有因為誰是誰的誰就攀附,更沒有因為誰不是誰而下看,她對她的人民是公平的,所以她得到了人們的擁戴。后來又遇到一個人,大約三十來歲,年紀輕輕聽說是上了學畢業直接當了某地派出所長,和他在一起開會,聽著他說著大話,天南地北,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完全是春風得意馬蹄輕,偶爾聽身邊一個人說起他,原來他爸爸是一名公安局的領導,很明顯,就他,估計也是沾了父親的光。所以,白巖松說:有些人,有文化沒素質。
姥姥說:孩子,山上風大,爬上去不容易,你使勁了,你這輩子都不后悔。姥姥還說: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著你搬著你的腿走路,你爹你媽也不能,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不是啥壞事,彎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走,去干嗎,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了,你干嘛不好好走,好好過呢?姥姥還說:你記住孩子,多窮的人都有臉,能豁上臉要飯,那是肚子實在沒法兒了,給人吃點東西先要給人好臉色,不信你試試,張嘴管人家要東西那嘴可沉了,抬都抬不動,張嘴給人送東西可不一樣,雙唇一碰話就出來了。慢慢品味姥姥的話,思想靈魂都得到了升華。姥姥也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為善,這本書真的給我進行了一番洗禮。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六
看了姥姥語錄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其中還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我很喜歡文章中的姥姥,她勤勞能干,一生過的十分充實,她善良好心,即使自已并不是很富裕也愿意接濟他人。她只是一位平凡的姥姥,但因為她無窮的智慧和99年的人生之路,她的形象顯得越發越光輝起來。
我也想去書中的水門口看看,看看是怎樣的環境讓姥姥擁有如此多的智慧。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別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啊,人世間少不了生死離別,卻是無法避免。親人走的時候,誰不會悲傷誰不會心痛。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對待自己,不要讓他們走的仍有遺憾,珍惜身邊愛自己的所有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他們的愛,才會珍惜。
姥姥這一輩子都沒穿過艷色衣裳好料子衣服,可是她并不覺得委屈。作者問姥姥,身為女人,一輩子沒穿過高跟鞋,遺憾吧?姥姥卻搖搖頭,說那年頭,作者不包腳都算怪物了。作者又問,一輩子沒穿過裙子,遺憾吧?姥姥說,怎么沒穿過裙子?圍裙也是裙子。對啊,圍裙也是一種裙。姥姥一輩子都帶著圍裙,一輩子都站在灶前,一輩子都那么勤勞忙碌。
書中的姥姥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什么都不懂,大字不識一個,學都沒上過。可是她懂得善惡,懂得是非,懂得丑美。她用99年的人生經歷總結了一條又一條智慧,叫我們嘆服。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么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著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么想的,這么過的,她認為是個人都該明白的理。
姥姥雖然不在了,可是她的精神和智慧卻在我心中扎根。姥姥用一句句平凡的話打動我們,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真理。人這一生中,樂就是福。
看見這本《姥姥語錄》,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趕上假期,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倪萍通過文字轉述著姥姥的話,滲透著她對姥姥的愛。書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
名言。
“,看不到姥姥的模樣,但我隱約間感受到——一個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
讀完這本書讀后有兩點給我觸動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的倪萍,在經過了生活中的風霜雨雪吹刮后,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里、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
倪萍帶領讀者走進她99歲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個個姥姥與外孫女之間愛的故事,令人為之動容,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溫暖人心。細述這位純樸、善良的山東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樂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卻讓人終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
她講她的姥姥,讓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經88歲的姥姥,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誰找她,她都熱情相迎,姥姥常說:”別人信任咱,咱就得實心實意對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爺都看著呢“。雖然姥姥說的話沒有倪萍轉述姥姥語錄的精彩,但是理兒是一樣的,都喜歡拿老天爺說事。如今,我已經參加工作了,她還經常囑咐我們要多看書多學習,哪怕一天多認一個字,一年還能認識365個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學習就是認字,我可愛的姥姥。
這本書,文字間褪去了華麗的修辭,卻體現了最簡單最質樸的人生哲理,一時間我很難想象這位不識字的老人家能將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徹,并且用非常簡單的充滿智慧的語言表達出來,字里行間讓人讀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顯而易見的道理。讀了這本書,突然覺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覺得那些一時的不順都過去了。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是啊!今天我們如果我們都能以這樣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就會發現溫暖無處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親人還健在,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讓長輩感覺幸福、滿足。這本書及時提醒自己愛我的親人。再多一點!
久沒有看過一本書,拿在手里就想一口氣讀完。一個99歲的老人,自己就是一本厚書,吃過大苦,也享過大福。樸素無華的語言里飽含著世間最透徹的智慧。兩個晚上,看一看停一停想一想,眼眶經常是潮濕的,想到兩年前已經離開的我的外婆,那些情景那些話語曾經我是多么的熟悉。一直想要為我的外婆寫一點東西,幾度提筆,幾度垂淚,幾度止筆。外婆是個佛教徒,每天過著早晚一炷香的生活,初一十五不動葷腥,正月七月要守齋。外婆的腿動過兩次大手術,這讓她的晚年遭了很大的痛苦。她始終認為這是她前世的罪孽太重,這一生才會受苦,所以要多做善事。常常我看到她點燃一支香和一盞油燈跪在灰暗灶膛前的蒲團上前額著地,低聲細語,很少祈求佛祖保佑她減少病痛的折磨,多是求著保佑一大家四代幾十口人能夠平平安安,工作的能夠工作順利,讀書的能夠學習好考個好學校。最后扶著灶臺艱難的站起來。20xx年的國慶,我回老家看她,帶著相機專門想要給她和外公照相,對著鏡頭她雙手合十習慣性的做了一個禮佛的姿勢,神態安詳,面容和善慈悲。中秋回家,媽媽翻著以前的老照片對小侄女說:“姍姍,奶奶現在已經沒有媽媽了呀。”小侄女才剛一歲,這話更多的是呢喃自語。聽到我覺得很心酸。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也會說同樣的話。而今天千里之外的我,有時想要為父母做一頓飯,洗洗碗,幫媽媽帶帶小侄女,陪他們買買菜,甚至什么多不做,就是在家呆著。卻發現能夠為父母做的卻是少之又少,內心的愧疚無以言說。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
心里有氣有怨,說出來就好了,不管真對真錯,別留著,留日子長了,就長在身體里了。
一碗水端不平,就只能裝半碗。
天黑了就是遇到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認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天亮就是給你希望,你就趕緊起來去往前走,有多大勁就往前走多遠,老天會幫你。別再黑夜里耗著,把神兒都耗盡了,天亮就沒勁了。
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
錢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錢才值錢。
二十幾塊錢買個啥?買個吃的一會就吃完了,買本書吃一輩子,好的書下一輩兒又接著吃,上算。
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
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有一百個快樂,一輩子能碰上幾個這樣的日子。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七
《姥姥語錄》記錄了倪萍與姥姥一起生活的50多年間的點點滴滴。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十分平凡但又特別的老人,是一個到死也不愿麻煩別人的的老人。她沒什么學歷,但卻是一個有著真正的人生的大智慧的人。
她那自認為很土的生活細節卻也無不透露出她的智慧,她那種我們所不具備的種植的人生的大智慧,在這本書中處處閃光。《姥姥語錄》在平常中透露著感動,在這些感動中有這么幾處讓我記憶深刻。
姥姥通過倪萍給她的“工作”掙得每月450元的工資,但她卻視金錢如糞土,將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錢慷慨的贈與他人補貼家用。這正表現了她“歡樂都是乘法,憂傷是除法”的人生觀念。
正如書中所說麻煩別人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這一輩子是不出來,下一輩子你孩子也能試出來。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八
從朋友那里偶然得到《姥姥語錄》一書,隨手一翻,不過十幾頁,便潸然淚下。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理性之人,很少會為一本書動容。于是合上書“清醒”片刻。哪曾想再翻書,不多時便又淚流滿面。道理著了什么魔?我索性不管她,任眼淚肆意流下,待書讀完時,早已泣不成聲。
毫不夸張,這就是我第一次讀《姥姥語錄》的反應。發自內心的感動。無論是姥姥的只言片語,還是兩代人的對話,句句都能戳到自己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看著她的姥姥,我腦海里盡是遠在山東的我的姥姥。我想,也正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親愛的姥姥,都有難忘幸福的童年,才更使得這本書能喚起作者這么多的共鳴。
時間都去哪兒了?似一塊鵝卵石,扔到水里,換來記憶的一片漣漪。那些我們不曾想割舍的過去,也在歲月的流沙中,伴著想念,漸行漸遠了。
至于倪萍姥姥的“語錄”,也自然地流露出了歲月在一位普通農村婦女身上留下的智慧和偉大。“人的手不能輕易伸,只有一件事可以把手伸出來,救命的事兒!”“吃一輩子小虧,站了一輩子大便宜……一輩子沒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個。”“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這些人生哲理、生活經驗都是大白話的,但句句讓人信,讓人服,讓人不自覺地摘錄下來,作為座右銘常伴左右。
樸實的語言,真情的流露,思想的共鳴,使我越發的喜歡這本書。這個活的明白的小腳老太太,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年輕一代學習的地方。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九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倪萍的孝心。倪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個月工資是21元,拿到工資的第一個月,她就給姥姥寄去了10元錢,幾乎占了工資的一半。她在電影《山菊花》中獲當年小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獎金六百塊。她給姥姥買了一塊日本西鐵城的小手表,而她自己帶得是一塊上海牌大手表,那是她到濟南上學時媽媽送給她的。 姥姥從二十年前就跟倪萍來北京了,倪萍領著姥姥吃遍了北京最貴的飯店,給姥姥買過最貴的鐲子。她自己還沒有鉆石的時候,就給姥姥買了,坐火車買軟臥還要十三級以上干部的單位介紹信的時候,她就開始帶著姥姥坐軟臥。
多少年前,倪萍為姥姥買上出口的羽絨被;后來聽說純蠶絲的被子好,倪萍又從杭州絲綢博物館給姥姥訂了一床;再后來人們又說蓋棉花被最好,倪萍又從新疆給姥姥買了四斤最好的棉花做了棉花被。
家里最大的衛生間是給姥姥用的,最現代化的衛浴焊上兩個最土的扶手,又粗又難看,可是安全啊。
看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定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再后悔,那時候一切都晚了。哪怕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陪我們的父母,說說話,拉拉家常;或是經常打個電話,哪怕是簡單的一句問候,也會讓他們的心里溫暖很久。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
外婆和奶奶,小時候的我一直搞不清關系,因為奶奶在我很小時就離開我們了,所以我一直喊外婆為奶奶,后來長大了,明白媽媽的媽媽是外婆,不是奶奶,但已經叫習慣了,一直沒改口。
小手拉大手
小時候的我,奶奶拉著我小小的手去上幼稚園,早早地在門外等著牽我的手回家。每一天我都有點心吃,我最愛的是吃奶奶煮的紅心番薯糖水,一碗熱騰騰的番薯糖水,一個人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加糖攪拌,一口一口地吃,吃下去的是番薯的香甜,也是奶奶疼愛我的心意。偶爾不用上學的周末,奶奶會牽著我的小手我去她的家,路感覺很遙遠,奶奶一個人從我家到她的家,都是走路的,帶著我,卻總是坐三輪車。我和奶奶說,我想走路,因為走路可以一路玩,看更多的風景,但可能也是因為習慣奶奶牽著的手,可以和奶奶聊更多的話。
同個屋檐下的夏天
在奶奶家住一整個夏天,是小學的暑假。奶奶每天會到市場買菜,偶爾會買冰淇淋雪糕,很多不一樣的牌子,有五羊冰淇淋甜筒,巧克力味飛魚,紅豆綠豆雪糕棒等等,好像媽媽都不會這么任性買這么多不一樣口味的雪糕給我,所以我會特別興奮和開心。
奶奶會一個人去繳電費水費,會煎很好吃厚厚的雞蛋,始終如一口味的魚,奶奶不識字,但是會用鉛筆在白紙上記數,數哪一天需要干什么事,這個月的煤氣用了多少天。奶奶還會講故事,四五個版本,但我百聽不厭,因為每一次奶奶講得很生動,奶奶會講謎語,讓我猜,夏天的很多個午后,和奶奶躺在地板上,聽著故事猜著謎語睡著了。
在窗外看望
從奶奶家回到自己的家,是小時候最不情愿的事情之一,要大人騙我說去公園我才愿意。從樓上下樓梯走到大馬路,我會偶爾抬頭看奶奶家的陽臺,發現奶奶正站在陽臺和我招手,好像和我說什么,但不知道奶奶在說什么,就這樣她看著我小步伐地回去,我看著遠遠叮囑著我的奶奶,就這樣,走幾步,回頭看幾眼,直到上了車,陽臺越來越小,車拐了彎。
距離聯系
因為讀書,除了暑假,很少可以和奶奶相處一整個夏天那么長的時光,放學回家,會很經常習慣打電話給她,聊學校的事,聊吃什么。過年,一家人去奶奶家,可以碰見很多小朋友,收奶奶的紅包,圍在一起吃午餐和糖果,玩游戲,和奶奶聊天。
和奶奶相處的日子很長,也很短。日子很長,因為她填滿我童年的回憶,日子很短,因為我慢慢長大了,奶奶慢慢老了,沒有那么奢侈的時光可以像童年時那般揮霍,倆人聊的天少了,講的故事也忘了。
奶奶在這兩年因身體原因住過院,搶救過,重癥監護室里生死一線中回到我們的身邊,看姥姥語錄,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的奶奶當時的時光,很多人都有特別親的奶奶,在生命里溫柔地善待過我們,愛著我們,是她用自己的方式教會我們待人接物,是她用最樸實的話語告訴我們生活的道理。
書還沒看完,會繼續看下去,感恩倪萍老師用細膩的文字掀起我和奶奶很多的回憶,感恩健在的奶奶還在身邊,還可以一起相處時光。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一
作者倪萍以“嘮家常”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卻悟出許多人生大智慧的姥姥,別看姥姥說的都是土話,大白話,但能從字里行間感覺到那種樸實、真誠,沒讀過書的姥姥用她承繼和累積的生活經驗指導自己的處事為人,并將其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子孫,而就在這么質樸的語言中讓人深深感受到了倪萍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以及姥姥對倪萍那種無私偉大的愛。
姥姥的一生可謂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數,她的包容、豁達、感恩與執著,給他人帶來摯愛的溫暖,隨著姥姥的遠去,我的淚水逐漸在往心底里流淌,也隨著作者的想念開始尋找已離開我們的至親,尋找那些無限眷戀在一起的日子,感受著回憶帶給我們的幸福,仿佛能感覺她們就在我們身邊,一轉身就會找到她們的影子。在這本書中,姥姥的那幾句平凡卻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一直記在我心中。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
“靠山山到,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
“東西不在多少,話有時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時一句話能把人一輩子撂倒,一句話也能把人抬起來。”
“有苦也不是壞事,苦多了甜就比出來了。你吃一塊桃酥試試,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試試?你那嘴呀就想找塊咸菜往嘴里塞。
孩子,別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
“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么壞事,彎道兒走多了再走直道兒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干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過呢?”
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語言,卻那么讓人親切,靠平凡去感動世人,用一句句貼心的老理兒去點醒世人,我相信,這位可愛的姥姥將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永生,時刻提醒著我們“樂就是福”。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二
在書店與《姥姥語錄》的偶遇,是十分美麗的意外。在書里,倪萍老師用16萬字寫姥姥,寫的盡是她對姥姥的愛和思念。每翻動一頁,我的內心便被深深觸動,千千萬萬遍。
白巖松先生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書中的姥姥,不是聞名遐邇的大學者,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不是言辭晦澀的哲學家。姥姥沒念過書,講話卻擲地有聲。她是真真切切活在身邊的普通老人,有用大白話講的道理,有溫潤如水的性子。這樣的姥姥,倪萍老師喜歡,讀者喜歡,只因她的善良、智慧和平凡。
姥姥說:“管哪兒的肉皮都好撕開,就是臉皮不好撕。撕一塊兒你試試?這一輩子臉上都有塊兒疤。”
姥姥的持家方法很簡單:管事的人要一碗水端平、一把鹽撒勻,大事小事都用心。雖不可完全運用在社會生活中,但遇事多辯證地看待,總能守住自己心靈的一方圣地。勾心斗角、潛規則、耍心機上位是這個現實社會的癌癥,根治的概率實是茫小,所以姥姥的持家方法在這物欲橫流的泥淖中就顯得尤其清亮。生活已不易,不要輕易地和生活撕破臉皮,試著把生活活成一種友好,你會發現世界其實比你想象中的要敞亮得多。這并非要求你把自己變為一個八面玲瓏,曲意逢迎之人,而是要深知臉天天露著,一張遇人遇事常常顯得兇神惡煞的臉極其丑陋,所以要成為待人和氣之人。
姥姥說:“天黑了就是遇上擋不住的大難了,你就得認命。認命不是撂下(放棄),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
走向光明的路曲折回轉,但畢竟通向光明之處。雪萊有詩“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姥姥的兒子為救戰友犧牲,曾外孫又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但她咬牙挺著,認為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我們的一生像一支長長的曲子,其中既有歡快壯麗,又有和緩平淡,更多的是跌宕起伏。我們穿越時光的風風雨雨,也經歷過被生活“欺騙”的日子。生活中的矛盾重重,學習上的成績下滑,身體上的傷筋動骨,這些厚重的烏云遮住陽光,唯有把意志化作一陣陣風,才能吹散烏云,陽光和煦。彩虹總在風雨之后,無論你現在正經歷著多么難熬的日子,正感受著多么刻骨銘心的疼痛,一切都會過去。多年之后,它們都只不過是你和著茶酒的只言片語。所以你只管用咬牙,換來堅韌的光輝。
姥姥說:“快樂你別嫌它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個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一百個快樂,你這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的快樂?”
知足者常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善于于生活中發現歡悅,善于積累生活中的小歡喜。作家丁立梅說過,活著之所以成為一件讓人特別不舍的事情,正是因為生活中的小歡喜呀。陽臺上精心照料的植物開花了,鄰居主動向你問了聲好,今天多認識了一個字……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你人生的快樂王國,便這樣一磚一瓦地建立起來了。一夜暴富具有太濃厚的戲劇色彩,更多的人是生活在一點一滴的塵世幸福之上的。
感謝與《姥姥語錄》的相遇,讓我懂得了寬容、堅持、知足,還有更仆難數的淺顯易懂的道理。姥姥的這些道理有別于哲學著作中高端深奧的哲理。姥姥講的大白話道理如一盞明燈,著著實實地在你身旁照著遠方,讓你勇敢的去闖。畢竟夜雨茫茫,白霧森森,荊棘高山,深谷懸崖,這條路只有走到盡頭,才知道這個世界的終點是海納百川,還是星火燎原。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三
剛見到這書名《姥姥語錄》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很想翻翻這本書都寫了些什么,正如所想,看似并不華麗的語言,親切的敘述,卻讓字里行間無不飽含著作者與姥姥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以及作者對姥姥深深地懷念。書中回憶了作者與姥姥在一起生活過的快樂時光,還有作者想方設法讓年邁的姥姥留在世間所做的點點滴滴,像與每一個讀這本書的人聊天一樣,講述著關于姥姥的故事,關于姥姥那些值得一生受用的道理。
書中的姥姥和藹可親,善良而大度。她并沒有受過什么高等教育,卻把人生的事看得明明白白,透著生活的智慧;她知足常樂,不計較得失,堅信著老天的公平;她勤勞肯干,一生忙碌而充實;她善解人意,聆聽之后會用淺顯而又深奧的道理點醒你。閱讀的過程中,時刻讓人感覺暖意融融,深深愛上了這位可愛的姥姥。她好像很少會被愁事困擾,她明白,“樂就是福”,就像她說的“吃了一輩子小虧,占了一輩子大便宜??一輩子沒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個”。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如何樂觀的面對生活,更是讓我們不自覺的被姥姥那顆知足、寬容、感恩的心感動。書中姥姥那些語重心長的話,那些實實在在的理也不禁讓我想到自己的姥姥,同樣是小時候經常待在姥姥家的我,在看到倪萍對姥姥那種濃濃的愛時不由得感同身受,姥姥對外甥女的特別疼愛和外甥女對姥姥那種濃濃的依戀與感激之情我都能深切地體會到,不由得讓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姥姥懂得疼愛,卻不溺愛,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總結出做人的道理,教會我們要學會和別人分享快樂,要學會靠自己,要堅持,要好學,不讓自己閑下來才能把日子過的更充實。
書中的水門口也令人向往,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清新樸實的地方,才孕育了淳樸善良的心靈。在這個充滿了人群與車輛的城市時代里,書中的水門口仿佛讓人看到了一抹清新的綠色。也正是因為經歷過了自由的農村生活也經歷了嚴厲教導下的城市生活,才有了倪萍親切的笑容、率真的談吐和膽大心細的作風。她毫不隱瞞自己的喜怒哀樂,也在書中坦言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她也有一段憑借抽煙消除恐懼的墮落時光,最后還是姥姥用她那真真切切的理告訴她“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堅強的倪萍,還是做到了姥姥眼里那個無所不能的人。
質樸無華的語言流露著真摯的情感,貼心而溫暖,我相信,每一個讀過此書的人都會被書中那些真實而打動,為那些字字在心、句句在理兒的大白話而豁然。這就是《姥姥語錄》,一本樸實地描述了日常生活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語言,卻那么讓人親切,它靠平凡去感動世人,用一句句貼心的老理兒去點醒世人,我相信,這位可愛的姥姥將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永生,時刻提醒著我們“樂就是福”。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四
姥姥雖然沒上過學不識什么字,但她一生勤勞善良、精明能干,是個讓人愛戴、令人敬佩的人,以前常說毛主席語錄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我看姥姥語錄也可堪此評價,往往真理就是從平凡的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姥姥是具有我們中國傳統美德的勞動婦女代表,她勤儉持家、樸實善良、吃苦耐勞、堅韌勇敢。姥姥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出智慧的人生,姥姥一生辛勞,也經過一些磨難,但姥姥的.晚年的過得非常幸福、子孫也非常有出息,這些都證明姥姥是個有大智慧、大福氣的人,可親可愛的姥姥活得很明白、很真實。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讀了《姥姥語錄》更是深有體會,《姥姥語錄》讓姥姥成了我們大家的寶,她的話樸實中蘊藏著深刻的人生的哲理,記住她的話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益處。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五
今天,我讀了倪萍的《姥姥語錄》,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書中的姥姥,不是遙不可及的偉人,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靈,她就是我們身邊可親可近的普通老人,但就是這樣的一個樸素老人,她就像一桿稱,讓我遇事在上面稱一稱,便明白了幾斤幾兩,讓我心中有數。
有這樣的一個老人,好像一張刷不爆的銀行卡,告訴了我們無窮的人生道理,讓我品嘗了姥姥至始到終的善良,也慷慨地給我們一筆又一筆精神財富,讓我懂得了無限風光在險峰,讓我知道了工作就像是爬山,要想達到頂峰,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我們以積極、自信的心態去面對,更需要我們擁有超常的毅力和忍耐力。
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人生要多讀書,學無止境;讓我明白了路漫漫而修遠,堅定了勇攀高峰的信念;讓我知道了保持自我,知足常樂,享受當下美好生活的重要;聚集身邊的小幸福,品味生活的大快樂。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六
上周的時候去六樓的圖書館借了一本《姥姥語錄》來看,倪萍寫的,走的時候借書的師傅說,這是什么書啊,我說是倪萍寫的《姥姥語錄》,師傅說,哦,倪萍還是挺有才的,我說:是啊,所以她寫的書才想看看。
我拿著書嗒嗒嗒的就下樓了。
坐在班級里翻來這一本姥姥語錄,仔細的看著,倪萍的姥姥很長壽的,雖然老人家沒有活過一個世紀,但是九十多歲的高齡也是對生命的至高崇尚,姥姥雖然不識字,但是做人處事的道理,確實比我們吃過米還多,姥姥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對這一句話我深有感悟。
可能在我年紀尚輕的時候不會太理解這一句而現在參加工作了才知道的,你就是你自己的全世界。
小的時候我們沒有任何能力也不能體現我們的任何人生價值,父母是我們最大的靠山,有人欺負了我找我爸去,沒錢了找我爸去,想吃什么了,媽媽給做。
那個時候,父母儼然是我們一座最大的靠山,山上郁郁蔥蔥,我們想要的什么都會有。
如今,年過20了,父母的背也一點一點的變彎了,這座郁郁蔥蔥的山已經不像是當年的那一個青翠欲滴的山了。
就如姥姥說的那樣,靠人人老,父母正在像年老邁進,我們的人生卻剛剛開始,我們有年輕的資本和結實的臂膀,這一次,我們就成了父母的山!這一次,我們要靠自己,參加了工作終是可以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了。
以后我們就是自己的靠山,父母的靠山。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七
我讀了倪萍寫的《姥姥語錄》這一本書,讀后給我的感受十分深刻。
《姥姥語錄》記錄了倪萍與姥姥一起生活的50多年間的點點滴滴。倪萍的姥姥是一個十分平凡但又特別的老人,是一個到死也不愿麻煩別人的的老人。她沒什么學歷,但卻是一個有著真正的人生的大智慧的人。
她那自認為很土的生活細節卻也無不透露出她的智慧,她那種我們所不具備的種植的人生的大智慧,在這本書中處處閃光。《姥姥語錄》在平常中透露著感動,在這些感動中有這么幾處讓我記憶深刻。
姥姥通過倪萍給她的“工作”掙得每月450元的工資,但她卻視金錢如糞土,將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錢慷慨的贈與他人補貼家用。這正表現了她“歡樂都是乘法,憂傷是除法”的人生觀念。
正如書中所說麻煩別人心里是苦的,幫著別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給人一座金山是幫,給人一碗水喝也是幫,你幫了別人,早晚人家也會幫你,不信你試試?這一輩子是不出來,下一輩子你孩子也能試出來。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八
今天終于把看了倪萍大姐的`《姥姥語錄》,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的話兒,很貼心,很實用。看完了。很是讓我感動。
作者以“嘮家常”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裹著一雙小腳,大半輩子圍著鍋臺轉的平凡的老太太——姥姥。姥姥卻用一生的生活經驗,指導著自己的為人處事,并潛移默化地教育著自己的后輩,那些看似平常的話語卻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透著智慧。
姥姥說:“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兒就看慣了。是呀,生活中很多事需要換個角度,換個位子思量,往往就能得到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面。
姥姥說:”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是呀,再大的事,再難的關,總會過去的。很簡單的話,仔細品品,很有些哲學的味道,耐人尋味。
姥姥說:”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這是何等的境界,她告訴我們,表面上我們幫了人家,實際上,是人家接納了我們。
這是讓我在生活中很有用的一本書,這是教我做人的一本書。看了倪萍的《姥姥語錄》,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就像奶奶,媽媽的話兒,很貼心,很實用。
姥姥的語錄讀后感大全(19篇)篇十九
看到姥姥,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爺爺!
暑假公公帶著侄女來玩了些日子,每天都是我來操辦一天三頓飯,當忙完吃完飯我洗碗筷的時候就會想起爺爺,因為自己開始顧家了,會懂得換位思考了才知道爺爺的不易!奶奶是地主家的女兒,從小都不干活,家里的一天三頓飯,頓頓都是爺爺做的!因為爺爺家里條件不好,所以也算是招的上門女婿,爺爺從招進奶奶家的那刻,再到有我爸和我叔,然后到我和我弟這輩,這么大一家子的'飯菜都是爺爺一天三頓換著花樣的做!而我們還會埋怨他做咸了,做淡了,做多了,做少了!因為我愛吃紅燒土豆,所以爺爺頓頓都有紅燒土豆!這也會引起我們的埋怨!因為這些埋怨,所以我從小都沒有懷著感恩的心去享受爺爺做的美食!現在想起來,感覺只有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爺爺做的一大桌美食的時候,才是最幸福的時候,因為一家人在一起吃飯,那才叫家!所以我一直很懷戀爺爺做的各種好吃的!
自從自己天天想著今天吃啥,明天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大熱天的留著汗,在廚房里蒸著桑拿做出來的一桌子好吃的,別人都沒動過,還覺得你做的不好吃的時候,自己有多難受!
所以說,懂得尊重別人有多重要!不停告誡自己一定要教育好女兒,媽媽并不是你的保姆,媽媽在這種大熱天里,想破了腦袋給你做的好吃的,為了讓你吃得營養長得身體棒棒才做的,你應該懷著感恩的心來享受這些美食!哪怕媽媽做的不是很美味,但媽媽畢竟不是大廚師,可是媽媽也是用心來做的,一定要懂的尊重和感恩!別人都不是欠你的,也不是義務的,你要懂得這些道理!懂得感恩!同時也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