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fù)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隨遇而安》讀后感500字篇一
《隨遇而安》說的是孟非“宏偉遠大”的勵志故事。他敘述的是另外一種成功模式——踏踏實實做好當下。從這書中我讀出了孟非對重慶故鄉(xiāng)的深厚感情情,對爺爺及街邊的懷念,不堪回首的中學(xué)時代,印刷工期間的艱辛,電視臺里的逐步成長及在國內(nèi)、國外做記者時的所感所想。
雖然孟非一再強調(diào)這本書里沒有勵志,但我讀后還是感覺很受感動,甚至有點心酸。因為上高中時學(xué)習嚴重偏科,數(shù)理化三門還不及100分,他沒有考上大學(xué),便跟著哥兒們到深圳販海鮮,賠得一塌糊涂。后來,他在印刷廠當工人。整日雙手黑乎乎的全是油墨,到現(xiàn)在他還下意識的害怕自己的手沒洗干凈,甚至有次出工傷事故差點把一只手賠上。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說把祝福送給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孟非就欣慰的跟他的小師傅說:“說的就是我們吧。”對于在印刷廠當工人的這段時光,孟非認為并不悲苦,他說:“我當時真不知道是自己事業(yè)的低谷;說今天是輝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還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都會過去的。無論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絕望,咬咬牙真的很快會過去。人生中總會有瓶頸期,總會遇到困難、挫折,總會走坎坷之路,但,這些終將會過去,回想過去,這些反而是你人生中最充實、最有收獲的一個階段就像徐玲老師說的:當你回想起當年最困苦的時刻,卻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所以我們要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歲月給我們的磨礪,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給予我們鼓勵,感謝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給了我們向前的動力。
在電視臺中孟非也是從一個人人都瞧不起的臨時工逐步成為擁有了各種技能的制片人、主持人,他總都是樂觀而自信的面對每一個挫折,在當記者四處訪問時期他也處處能感受到各個地方的人文及那里人們的真、善、美。
孟非的隨遇而安,是一種積極、豁達、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真實從容,順應(yīng)本心,不執(zhí)迷,不惘然,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改變。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對種種壓力。我們要努力調(diào)整自己,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然后持之以恒才能通向成功。孟非前半生的經(jīng)歷就告訴人們這一點:不氣餒、不放棄,腳踏實地做好自己,你也許會成為下一個孟非。
《隨遇而安》讀后感500字篇二
從默默無聞到光芒四射,從童年重慶到少年南京,從攝像到記者再到編導(dǎo),制片人,最后成為了全國知名的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長,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如同一塊美玉經(jīng)過歲月的雕琢,熠熠生輝。
“隨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長,則是他心路歷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會我腳踏實地。維特根斯坦曾經(jīng)說過:“我貼著地面行走,不再云端跳舞。”云端的風景固然美麗誘人,但貼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狀態(tài)。“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云端和地面有一個梯子相連,那么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后爬起來才會變得堅強,生命才會精彩。他讓我懂得:不能在低處穩(wěn)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腳踏實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頂峰?
孟非教會我,“成長”的路上也要放棄某些東西。一個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時,為前途之計,需要放棄時一定要勇于放棄,這也許也是成長道路上很艱難的一課
放棄就是在上錯車時,及時下來,不然會一錯再錯;就是在不能成為一塊大基石的.時候。安心去做一顆默默無獻的石子。因為放棄,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會我,成長需要時間。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都是以漫長的時間為代價的。古有在荒無人跡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蘇武,終于成就了世代傳頌的高風亮節(jié);今有孟非從平凡無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麗蛻變。從古至今,這一個個“遲到”的風景哪一個不是以漫長的時間為代價的呢?
遲開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釀的老酒最純,晚成的大器最有價值,他們明白,自己是一壇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遲”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歷程告訴我們:生命因成長而美麗需要拼搏,需要懂得舍棄,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長。因為“生命因成長而美麗”。
《隨遇而安》讀后感500字篇三
淡定從容,隨遇而安。
——題記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而每個故事卻又都千差萬別,但這個詞卻有點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味道。隨遇而安,是指能夠適應(yīng)各種環(huán)境,它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孟非從重慶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印刷廠辛苦的工作以及走上電視之路的風風雨雨中堅持了下來。四十年的人和事,四十年的酸甜苦辣,最終被濃縮為四個字:隨遇而安。堅持自己的信念,踏實的做著自己手中的一切,這并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積攢自己的閱歷,磨礪自己的意志。待到破繭成蝶日,終于翱翔在天空。
書中每一句都透露著樸實與平淡。尤其是自序,寫的非常謙虛,但卻是發(fā)自內(nèi)心,樸實真華。我無法真正領(lǐng)悟到孟非的那些斑駁的記憶,它們在他的腦海中,歷久彌新。誤解,嘲笑,刻薄……這些恰恰成為了他登上成功的階梯,斑駁的記憶一步一步地被他的腳步所泯滅。因為聰明的人會把這些當作他們?nèi)找园l(fā)憤的動力,而愚笨的人,選擇遺忘,認為那只是一場失誤罷了。
三個月的新疆生活,孟非完全地融入了那塊土地,悠久的歷史和博大文化讓他沉迷。他曾想過有朝一日,放下所有,在茫茫戈壁灘上看長河落日,大漠孤煙,賞人生酸苦,品記憶辛辣。
由一個印刷廠的工人,成為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這光鮮的背后,是一個人執(zhí)著,自信的結(jié)果。雖然他的成功不可復(fù)制,但他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卻可以粘貼。一路走過,風風雨雨不能白白承受。趁著有理想的時候,趁著有熱血的時候,趁著還有資本拼一把的時候,盡管放手一搏。
隨遇而安也說明了孟非面對人生的心態(tài),四十無惑,這個時候的人就應(yīng)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承認,雖然我們還是年少輕狂。摸爬滾打的時期,但是人生正因是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所以,如果還有遺憾,趁你還有現(xiàn)在。
《隨遇而安》讀后感500字篇四
有這樣一個主持人,他沒有上過大學(xué),卻有淵博的學(xué)識;他不是科班出身,卻紅遍大江南北。起初對他的了解因為他的節(jié)目實在是太老少皆宜了,以至于這成為了我們家每個周末的保留節(jié)目。直到他在微博上死磕晚點的航空公司、發(fā)誓永遠不準備去馬來西亞,我隱約感到了他并非只是一個大型生活服務(wù)類節(jié)目的主持人。
《隨遇而安》講述了孟非的童年重慶、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中學(xué)時代的嚴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從攝像、記者、編導(dǎo)、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jīng)意間轉(zhuǎn)折。順應(yīng)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我有時在想,是不是大腦過度運轉(zhuǎn)產(chǎn)生熱量才使他的頭發(fā)慢慢枯萎,以致變成光頭,比如葛優(yōu)、徐崢、樂嘉、郭德綱等,也許他們稱不上智者,但至少說應(yīng)該是聰明人,孟非凝練語言和精妙的表達能力應(yīng)足以證明這一點。
孟非是個會講故事的人。讀他的文字,就像是和一個見多識廣的朋友,在一個午后坐在咖啡館里天南海北的聊天。他隨和幽默,講的有滋有味,讓你心中充滿了向往。
有一個新聞界人士評價這本書,說孟非的經(jīng)歷其實沒有那么曲折離奇,他的那些選擇也是不得已,不值得大家如此崇拜。但我覺得能說出這樣的話,他就已經(jīng)輸了。孟非的經(jīng)歷的確不是他自主選擇的,但那些艱難的處境和年頭,不是任何人都扛得過去的,過不去,就是粉身碎骨萎靡崩潰,可孟非扛過去了。
看一個成功人士的自傳,你總不能指望復(fù)制他的經(jīng)歷,又或者說跟隨他的腳步,但你可以做的就是體會他的態(tài)度,無論是對人、對工作、還是對人生,這種態(tài)度都是你所能獲得的最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