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妨花一些時間閱讀以下初中教案范文,為你的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思考和啟發。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一
1、讓學生生自主探索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法。
2、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3、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涌動長大后也要為國爭光的豪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整數的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讓我們用一道習題回顧一下。
(呈現多媒體,學生自主完成習題并總結計算算理)。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棒,那么今天我們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例題講解。
(1)小麗買了下面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2)《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貴多少錢?
生:好的。
(展示小麗遇到的問題(1),并讓學生列出算式)。
師:根據咱們總結的整數加減法的算理,想一想這個式子怎么計算呢?
(讓學生大膽的去嘗試,小組討論,并列出豎式)。
師:你們發現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數位對齊。
生2:注意小數點要對齊。
生3:……。
老師小結:小數點要對齊,得數的小數點也要對齊。
師:小麗啊還有一個問題讓我們看一看(展示問題(2))。
(讓學生自主解決,并再回憶需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學生給予總結,完成小數加減法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三)習題鞏固。
課本72頁做一做。
課后小結。
學生談一談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給出總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課后習題。
一、計算。
1.5-0.5=1-0.9=2.3+0.6=0.9+0.8=。
1.9-0.8=3.5-2.4=0.36+0.65=0.96-0.32=。
二、豎式計算。
20.87-3.65=3.25+1.73=。
18.77+3.14=23.5-2.8=。
三、解決問題。
1、小紅買文具,買鋼筆用去6.7元,買文具盒用去9.8元,一共用去多少錢?
板書。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二
為了讓學生通過實例了解數軸的概念和數軸的畫法,知道如何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為大家分享了七年級數學數軸的課件教學,歡迎借鑒!
教學目標。
1,掌握數軸的概念,理解數軸上的點和有理數的對應關系;
3,感受在特定的條件下數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難點。
數軸的概念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知識重點。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通過實例、課件演示得到溫度計讀數.。
(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點表示數的感性認識。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教師:由上述兩問題我們得到什么啟發?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嗎?
從而得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體驗數形結合思想;只描述數軸特征即可,不用特別強調數軸三要求。
尋找規律。
歸納結論問題3:
1,你能舉出一些在現實生活中用直線表示數的實際例子嗎?
3,哪些數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發現什么規律?
4,每個數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歸納出一般結論,教科書第12的歸納。這些問題是本節課要求學會的技能,教學中要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來完成,教師可結合教科書給學生適當指導。
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請學生。
總結。
1,數軸的三個要素;
2,數軸的作以及數與點的轉化方法。
本課作業。
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2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教學反思:
1,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易于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律。
2,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三
知識提要:在數學中,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數軸的三要素為: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1.關于數軸,下列說法最準確的是(d)。
a.一條直線。
b.有原點、正方向的一條直線。
c.有單位長度的一條直線。
d.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四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商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究口算方法的全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用整十數除的口算算理。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口算。
20×3=7×50=6×3=。
20×5=4×9=8×60=。
24÷6=8÷2=12÷3=。
42÷6=90÷3=3000÷5=。
2新知探究。
1.教學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1)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從中你能獲取什么數學信息?
師: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列式80÷20。
(3)學生獨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師:怎樣算80÷20呢,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說給同桌聽一聽。
學生匯報:
預設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口算方法:
a.因為20×4=80,所以80÷20=4這是想乘算除。
b.因為8÷2=4,所以80÷20=4這是根據計數單位的組成。
為什么可以不看這個“0”?(80÷20可以想“8個十里面有幾個二十?”)。
這樣我們就把除數是整十數的轉化為我們已經學過的表內除法。
(4)師小結:
同學們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內除法來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歡哪種方法呢?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同桌聽。
(5)檢查正誤。
師:我們分的結果對不對?請同學們看屏幕(課件演示分的結果)。
(6)用剛學會的方法再次口算,并與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師:你能知道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嗎?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樣計算的?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約得多少,從題目中的約等號看出不用精確計算。
師:誰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說一說。
預設: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約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約等于4。
2.教學例2。
(1)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師:誰會解決這個問題?
150÷50。
(2)小組討論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這樣快就算出的呢?
a.因為15÷5=3,所以150÷50=3。
b.因為3個50是150,所以150÷50=3。
這一題跟剛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嗎?
都是運用想乘算除和表內除法這兩種方法來口算的。
師:在解決分彩旗和剛才的問題中,我們共同探討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題:口算除法)口算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口算。
口算練習: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計估算的方法。
師:你能知道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嗎?
你能估嗎?請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與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鑒。
(2)誰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說一說。
(3)總結方法:把被除數和除數都看作與原數比較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斷估算是否正確:122÷60=2349÷50≈8為什么不正確?
3鞏固提升。
1.獨立口算。
觀察每道題,怎樣很快說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話把誰估成多少。
2.算一算、說一說。
(1)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商也乘幾。
(2)被除數不變,除數乘幾,商反而除以幾。
3.解決問題。
(1)一共要寄240本書,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條件、問題。你會解決嗎?
240÷40=6(包)。
答:要捆6包。
(2)這個小朋友也是一個愛看書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書。
出示條件:一共有120個小故事,每天看1個故事。
問題:看完這本書大約需要幾個月?
問:要求看完這本書大約需要幾個月?必須要知道哪些條件,你會求嗎?
120÷30=4(個)。
答:看完這本書大約需要4個月。
課后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本節課學習了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商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板書。
口算除法。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80÷20=。
文檔為doc格式。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五
幾何圖形大小:長度、面積、體積等。
位置:相交、垂直、平行等。
2幾何體也簡稱體。包圍著體的是面。
3常見的立體圖形:柱體、椎體、球體等各部分不都在一個平面內。
4平面圖形:在一個平面內的圖形就是平面圖形。
5展開圖:識記一些常用的展開圖。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
6點線面體:是組成幾何圖形的基本元素。
7直線、射線、線段。
線段公理: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做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并且只有一條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8角。
9角的比較與運算。
角的平分線: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余角: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余角,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余角。
補角: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補角,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
性質:等角(同角)的補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六
本環節主要是創設情境,在實際問題中引出本節課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借助游戲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丹鳳地圖的實際情境探索點的平移與坐標變化的規律.
2、如圖,已知a(c2,c3),根據下列條件,在相應的坐標系中分別畫出平移后的點,寫出它們的坐標,并觀察平移前后點的坐標變化.
(1)將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
(2)將點a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2;
(3)將點a向上平移6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3;
(4)將點a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4;
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明確:將哪個點沿著什么方向,平移幾個單位后,得到的是哪個點.
3、在此基礎上可以歸納出:點的左右平移點的橫坐標變化,縱坐標不變。
點的上下平移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變化。
4、點的平移的應用.(見課件)。
5、比一比看誰反應快。
(1)點a(c4,2)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2)點a(c4,2)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3)點a(c4,2)先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4)點a(c4,2)先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6、逆向思維:由點的變化探索點的方向和距離。
(1)如果a,b的坐標分別為a(-4,5),b(-4,2),將點a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將點b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
(2)如果p、q的坐標分別為p(-3,-5),q(2,-5),將點p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q;將點q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
(3)點a′(6,3)是由點a(-2,3)經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點b(4,3)向______________得到b′(4,5)。
7、應用平移解決簡單問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一點(1,3),要使它平移到點(-2,-2),應怎樣平移?說出平移的路線。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七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號法則是什么?“移項”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l,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斷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分別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補充:解方程3x-[3(x+1)-(1+4)]=l。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并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9頁,練習,l、2、3。
四、小結。
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號時,不要漏乘括號中的項,并且不要搞錯符號。
五、作業。
1.教科書第12頁習題6.2,2第l題。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八
1.經歷探索具體情境中兩個變量之間關系的過程,獲得探索變量之間關系的體驗,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2.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什么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并能舉出反映變量之間關系的例子。
3.能從表格中獲得變量之間關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并根據表格中的資料嘗試對變化趨勢進行初步的預測。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
【學習重難點】重點:能從表格的數據中分清什么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以及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情況。
難點:對表格所表達的兩個變量關系的理解。
【學習過程】。
模塊一預習反饋。
一、學習準備。
1.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很多東西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你能從生活中舉出一些發生變化的例子嗎?
教材精讀。
1.請同學們觀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問題:
根據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1)支撐物高度為70厘米時,小車下滑時間是多少?
(3)h每增加10厘米,t的變化情況相同嗎?
(4)估計當h=110厘米時,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
(5)隨著支撐物高度h的變化,還有哪些量發生變化?哪些量始終不發生變化?
支撐物的高度h和小車下滑的時間t都在變化,它們都是。其中小車下滑的時間t隨支撐物的高度h的變化而變化。支撐物的高度h是,小車下滑的時間t是。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小車下滑的距離(木板的長度)一直變化。像這種在變化過程中的量叫做。
我國從1949年到的人口統計數據如下(精確到0.01億):
(2)x和y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3)從1949年起,時間每向后推移,我國人口是怎樣的變化?
(4)你能根據此表格預測時我國人口將會是多少?
在“人口統計數據”中:
時間和人口數都在變化,它們都是。其中人口數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時間是,人口數是。
歸納:借助表格,我們可以表示因變量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
模塊二合作探究。
1.研究表明,當每公頃鉀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時,土豆的產量與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關系: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當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頃時,土豆的產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據表格中的數據,你認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時比較適宜?說說你的理由。
(4)粗略說一說氮肥的施用量對土豆產量的影響。
模塊三形成提升。
某電影院地面的一部分是扇形,座位按下列方式設置:
(1)上表反映了哪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哪個是自變量?哪個是因變量?
(2)第5排、第6排各有多少個座位?
(3)第n排有多少個座位?請說明你的理由。
模塊四小結反思。
一、本課知識。
1.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在某一變化過程中不斷變化的量,叫做;如果一個變量y隨另一個變量x的變化而變化,則把x叫做,y叫做。即先發生變化的量叫做,后發生變化或者隨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量叫做。
2.常量:。
二、我的困惑;。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九
掌握多種數學解題方法,比如:換元、待定系數、數學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反證法等等。在具體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觀察與實驗,聯想與類比,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一般與特殊,有限與無限,抽象與概括等。
逐步形成“以我為主”的學習模式。
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靠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在課堂中拓展的課外知識。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后將其補上。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十
我是一名有著5年教齡的數學教師,中學數學一級職稱,來到____中學任教之前,一直工作在____中學。
在5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各學科老師的幫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注重身教,師生相處和諧,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和課程創新能力。
在數學專業上,我除了擅長數學教學外,我還擔任其他一些工作,也獲得了一些成績。自____年開始,一直擔任學校團委書記一職,親手創立的中學生團校在____年獲得安徽省優秀中學生團校示范團校(當年合肥唯一),同年獲得安徽省中學共青團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是____市第十二次團代會代表,也是安徽省第十一次團代會代表。
過去的成績已經隨著原來學校的消失而灰飛煙滅,我將以一名新數學教師的狀態開始我在xx中學的工作。在xx中學富有特色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熏陶下,在這溫馨和諧的大家庭里,我一定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積極投身廬中教育,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一
2、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進一步了解體會“集合”的含義;。
3、了解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
教學難點。
理解實數的概念。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實數的概念。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波利亞認為,“頭腦不活動起來,是很難學到什么東西的,也肯定學不到更多的東西”“學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親自去發現它”“學生在學習中尋求歡樂”.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注意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親身感受出發,創設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設計系列活動讓學生經歷不同的學習過程.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動手試一試,說說自己的發現并與同學交流結論,在交流中嘗試得出結論: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的形式.進一步地提出問題:任何一個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都能化成分數嗎?引入了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后要求學生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分類思想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常用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體會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之間的關系.本課提出的問題“你能嘗試著找出三個無理數來嗎?”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空間,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二
(女,27歲)。
目前職位:初中數學教師學歷:本科。
工作經驗:1-3年現居住地:長春朝陽紅旗。
聯系電話:電子郵箱:
自我評價。
初中數學教師,初一到初三的學生都能教,特別是中考總復習的學生!授課能力強,對中考體系熟知!
工作經驗。
培訓機構。
工作職責:初中數學教師,初一到初三的學生都帶過,特別是中考總復習的學生居多!
教育經歷。
-9至-6師范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三
(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數與形是數學的兩大組成部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方法,而數軸是數形結合的高度統一。數軸是新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再介紹的。通過數軸的學習可加深學生對有理數概念的理解,并為后面引出相反數、絕對值的概念,學習有理數大小比較、有理數運算法則、平面直角坐標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七年級學生,此階段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中,還是較容易出現理解局限的問題。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a、知識技能:
1、理解數軸概念,會畫數軸。
2、知道如何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能說出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的點所表示的數,知道任何一個有理數在數軸上都有唯一的點與之對應。
b、數學思考:
1、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2、通過數軸概念的學習,初步體會對應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c、解決問題:會利用數軸解決有關問題。
d、情感態度:通過數軸的學習,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進而初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重點、難點(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我確定為:數軸的概念。
因為:只要數軸概念真正理解了,畫數軸、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等也就容易了。
本節課教學難點我確定為: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因為:七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剛開始萌芽。
教有教法,學有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下面談談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五.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1、教法: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學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為新課標和新理念認為,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基于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采用了“情境—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確定本節課主要采用啟發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里,積極參與,互相討論,一步步地掌握數軸的概念,并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軸概念,從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
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并派代表發言。教師耐心引導、分析、講解和提問,并及時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肯定與評議,從而突出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啟發者、引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形象。
2、學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告訴學生,學習數學不是簡單模仿、機械操練,而是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成功的一半。
六.教學準備。
老師:要充分備課,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教具。
學生:要認真預習,準備直尺或三角板。
七、教學過程分析。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和思維的主戰場。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
通過對已知知識的回顧復習,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識。
(二)、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為了使學生明白數與形的對應關系,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美妙之處,我設計了:
觀察溫度計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數與形的對應關系,為學習數軸概念埋下伏筆。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溫度計分小組討論觀察,共同發現數與形的對應關系。
接下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在一條東西方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隨后我提出問題:“怎樣用數簡明地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學生小組討論后再派代表回答)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們認識到:考慮東西方向的馬路上一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關系,既要考慮距離,又要考慮方向,從而需要用正負數描述。
前面幾個活動之后,學生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體會,為此我讓學生:
再次觀察所畫情境圖、溫度計。
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將其抽象成一條直線。
這樣,就把正數、0和負數用一條直線上點表示出來。
(三)、學習概念,解決問題。
通過剛才的觀察、比較,我引出了新課:
1)學習數軸的概念。
我先進行講解:
一般地,在數學中人們用畫圖的方式把數“直觀化”。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當然這條直線必須滿足以下三點要求:
(1)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
(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上)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為正方向。
(3)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個點。
再畫數軸。
師生共同歸納畫數軸的步驟,要求學生獨立畫出數軸,并互相交流,老師巡堂并參與交流使學生弄清如何畫數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畫數軸,交流和反思,使學生真正掌握數軸的概念。
3)在數軸上表示右邊各數:
4)指出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下一個活動,填空:數軸上表示-2的點在原點的邊,距原點的距()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邊,距原點的距離是()。
通過填空,老師引導學生做出課本第12頁的歸納。
課堂練習:
1)課本第12頁的練習1、2題。
2)強化練習:
(1)在數軸上標出到原點的距離小于3的整數。
(2)在數軸上標出-5和+5之間的所有的整數。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數軸的概念;強化練習是為了培養學生用數軸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什么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如何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
1)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2)畫數軸的步驟:
1.畫直線;
2.在直線上取一點作為原點;
3.確定正方向,并用箭頭表示;
4.根據需要選取適當單位長度。
作業:課本第17頁習題1.2第2題;學生用書同步訓練。
設計意圖:通過適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還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多做同步訓練。
八、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我通過五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十四
1.孫金龍你雖然不愛說話,但總以微笑待人。你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積極關心集體。學習上,你能扎扎實實,認真對待每一份作業。注意多與有經驗的老師同學討論學習方法,讓成績再向前邁進一大步。嚴光政一看就知道你是個機靈活潑的男孩。你興趣廣泛愛好畫畫,還特別愛運動,對乒乓球籃球都如癡如醉。如果你能將那勁頭分一些在文化學習上,相信你的成績會突飛猛進。
2.孫磊你是老師的得力助手,這一學期多虧有你的支持,在這老師表示深切的感謝。但有時你會貪玩,在學習上對自己要求不高。希望今后在學習上多花功夫,多與同學老師探討學習方法,爭取獲得優秀的成績。
3.宣金龍你愛好運動,籃球場上乒乓球臺旁常能看到你那活潑的身影。你對語文學習態度扎實認真,所以語文成績也很不錯。
4.希望以后能把你打球的那股勁兒用在學習上,不偏科,考出好的成績向家長匯報。
5.寇恒喬在我的眼里,你是很小很單純的孩子。你的手里總會拿著小熊小刀等一些小玩具,玩得不亦樂乎。老師的話你總是聽得認真。老師多么希望你思想成熟一些,多花些時間學習,用好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6.耿宗寶你是個認真固執的男孩,平時尊敬老師,寬容地對待同學。有時看到你不停地抄寫單詞,老師真的很心疼。老師非常希望你能多找找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讓成績更上一層樓。
7.謝官徐你對工作認真負責,真心為集體著想,宿舍的紀律,班級的管理都有你的一份功勞。希望能在學習上多下功夫,認真書寫,讓成績更上一層樓。
8.王向鑫在老師面前,你顯得很拘謹,總看到你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聽說你也很頑皮,還喜歡玩玩游戲。你要知道學業才是你現在的主業。希望今后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相信付出汗水就會有收獲。張進你是個勤勞善良有時還很靦腆的男孩。勞動積極,樂于助人,語文也學得扎實,老師對你的印象真的很好。希望今后能不偏科,各門功課齊頭并進,取得優秀的成績。
9.丁成不知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性格暴躁,脾氣大,希望能自覺控制自己的情緒。上課要開動腦筋,舉手發言,珍惜每一次機會,你才能獲得學習上的豐收。你總是很怕做作業,經常拖欠作業。望你記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10.王天毅你是一個上進心強,聰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好學生。課堂上,你總是聚精會神,從你上課高舉的手中,老師看到了你的自信。能嚴格要求自己,處處做同學們的榜樣。愿你永遠健康快樂上進,做一個能主宰自己的人。
11.王逸婷你的好學你的大方你的神情,已深深印在老師的記憶中。作為班干部,你能積極主動搞好本職工作,得到同學的信任和支持。學習上勤勤懇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愿你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做一個強者勝利者。
12.馮緣你隨時都是笑瞇瞇的,自然地流露出心靈的善良。幾番努力,成績已經有所進步。老師希望你能把作業書寫得像你的外貌一樣漂亮!望你記住,來日方長,學習應更一絲不茍。現在的磨礪就是將來成功的資本。
13.劉佳俊你是老師的“重點牽掛對象”。老師知道你也想改掉不好的習慣,但是自控能力差,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總是在低位徘徊。你現在有所醒悟,老師真為你高興,快馬加鞭,積極追趕才是你的上策。
14.劉詩婕你是個懂禮貌明事理的孩子,雖然不愛言語,但對美的事物能通過畫畫彈琴表達出來。你做事認真,責任心強,關心集體,任勞任怨,是位稱職的小組長。老師希望今后能經常看到你大膽舉手發言。
15.孫珠灝你長得虎頭虎腦,一見就知道是一個聰明的男孩。每次看你的作業,老師都會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在班里,你的成績總是那么的優秀。望你記住“學無止境”,不斷進取,更上一層樓。
人教版初中七年級數學數軸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五
2、培養用數學的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重點:理解有序數對的意義和作用。
學習難點:用有序數對表示點的位置。
學習過程。
一。問題導入。
1、一位居民打電話給供電部門:"衛星路第8根電線桿的路燈壞了,"維修人員很快修好了路燈同學們欣賞下面圖案。
2、地質部門在某地埋下一個標志樁,上面寫著"北緯44.2°,東經125.7°"。
3、某人買了一張8排6號的電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們分別利用那些數據找到位置的。
你能舉出生活中利用數據表示位置的例子嗎?
二。概念確定。
有序數對:用含有兩個數的詞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其中各個數表示不同的含義,我們把這種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作(a,b)。
利用有序數對,可以很準確地表示出一個位置。
1、在教室里,根據座位圖,確定數學課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頁練習。
三。方法歸類。
常見的確定平面上的點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點為原點(0,0)將平面分成若干個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點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來確定點的位置。
(2)以某一點為觀察點,用方位角、目標到這個點的距離這兩個數來確定目標所在的位置。
1、如圖,a點為原點(0,0),則b點記為(3,1)。
2、如圖,以燈塔a為觀測點,小島b在燈塔a北偏東45,距燈塔3km處。
例2如圖是某次海戰中敵我雙方艦艇對峙示意圖,對我方艦艇來說:
(1)北偏東方向上有哪些目標?要想確定敵艦b的位置,還需要什么數據?
(2)距我方潛艇圖上距離為1cm處的敵艦有哪幾艘?
(3)要確定每艘敵艦的位置,各需要幾個數據?
[鞏固練習]。
1、如圖是某城市市區的一部分示意圖,對市政府來說:
結合實際問題歸納方法。
學生嘗試描述位置。
2、如圖,馬所處的位置為(2,3)。
(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嗎?
(2)寫出馬的下一步可以到達的位置。
[小結]。
1、為什么要用有序數對表示點的位置,沒有順序可以嗎?
2、幾種常用的表示點位置的方法。
[作業]。
必做題:教科書44頁: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