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的編制需要考慮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方式。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教師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計劃的質量和水平。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一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1、能理解圖片的內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的人的思鄉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1、出示課件:小朋友看一看,這個人怎么了?他在看什么?
2、幫助幼兒體驗古詩的意境。
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的人,離開了媽媽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媽媽,想家里的親人。
3、師示范念古詩,邊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4、理解字詞。
疑懷疑,誤任務的意思。
舉頭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思念,想念。
5、幼兒學習古詩,邊作指導。
師:我們一起來年一遍,能用響亮的聲音念古詩。
6、反復的練習,請幼兒上來表演。
師:請小朋友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7、為古詩創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8、講評。給專心的幼兒頒發獎品。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二
古詩《靜夜思》是小學一年語文中的一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同學們對這首古詩都非常的熟悉,也十分適合少年兒童歌唱,會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1、用聽唱的方法來學習歌曲,逐步體驗并理解詩歌的意境;
2、在演唱中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和識譜視唱能力,并最終使學生能夠獨立吟唱古詩詞。
3、能用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養成自主學習歌曲的能力。
:教師(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歌片)。
一、導入: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講述著一種心情、一個古詩、甚至是一段歷史。同學們那你知道哪些古詩是描繪思念家鄉及親人的嗎?(引入《靜夜思》)。
二、歌曲教學。
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靜夜思》。(出示歌片)。
1.解決歌片中出現的音樂知識。
2.播放歌曲,聆聽可以隨音樂動起來。初步了解歌曲。
3.看曲譜聽歌曲,從心里跟唱。
4.再聽歌曲,小聲的跟唱。
5.聽歌曲,大聲的跟唱。
6.教師彈琴共同演唱,及時糾正唱的不準的地方;并強調演唱姿勢。
7.隨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我國古代詩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濃縮著文人的智慧,閃耀著歷史的光輝,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朵瑰麗的奇葩。讓我們用歌唱的方法去學會更多的古詩。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三
1.認識“思、床、前、明、舉、低、故、鄉”8個生字,會寫“頭、鄉、是”3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在朗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感情。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1.課件,生字卡片,錄音機,磁帶。
2.學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看圖說話,引入課題:
1.出示課件,問:圖上都畫了些什么?看到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
三、初步感知:
四、初讀古詩,考查識字情況,進行識字:
1.像剛才聽到的那樣輕聲朗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
2.組內交流,把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
3.教師抽查學生識字情況(問學生認識的字是怎么認識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4.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
5.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相互認一認,看誰認得多?
6.教師說生字,學生出示相應卡片。
7.去掉拼音,齊讀生字。
8.教師抽讀生字,隨機連詞。
9.游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播放《找朋友》歌曲)
10.將字卡貼在黑板上,問學生黑板上的字你都記住了哪些?你是怎么記住的?
五、熟讀古詩
1.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2.抽生讀;
3.分男女讀;
4.齊讀古詩。
六、感悟、理解古詩:
1.自由輕聲朗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小組討論匯報)
2.想一想,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說說你什么時候見過“霜”。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4.你有過想念親人的感受嗎?具體說說你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5.帶著想念親人的感受再讀一讀古詩。
七、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教師畫出詩的節拍,強調古詩朗讀速度要稍慢,要抑揚頓挫。
2.播放音樂教師邊敘述情景邊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抽生讀(評議)。
5.指名齊讀古詩,注意讀出感情,大家評。(整體讀得怎么樣?哪兒讀得很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6.男女生賽讀(評議)
7.分組賽讀(評議)
8.同桌賽讀,互相評議。
八、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1.教師引背、指名背、齊背。
2.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請你邊做動作邊背這首詩。
3.活動:唱健康歌。
九、寫字:
2.學生邊匯報,教師邊范寫,并強調書寫要領(“頭、鄉”是獨體字,“是”上下結構的字,“頭”字要注意兩點的位置,“鄉”注意兩撇折的排列,最后一筆不宜過短,要與整個字相稱?!笆恰弊窒旅娴摹榜狻辈灰僖粰M。)
3.課件展示。“頭、是、鄉”三個字的.書寫過程。
4.學生寫。書空、描紅、仿寫。(注意書寫姿勢)
5.哪個字最滿意,找出來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滿意在哪里。并用大屏幕展示書寫好的。
十、課外延伸
古詩朗誦會。比比誰會背的古詩多,評出“小詩人”。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四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對話平臺。
范讀。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自讀。
1、請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2、仔細觀察,詩里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么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評議。
4、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識字。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匯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組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6、游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熟讀。
1、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2、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3、與伙伴開展競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自己找伙伴賽讀。
寫字。
2、匯報。
3、教師范寫。提示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橫與橫之間的距離。
4、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讓自己滿意。
5、哪個字最滿意,找出來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滿意在哪里。
第二課時。
導入。
1、游戲:大轉盤。
2、齊讀古詩。
評讀。
1、指名讀,大家評。
2、組內互評。
感悟。
1、自由讀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說說你什么時候見過“霜”。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3、你或者你的親人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
質疑。
仔細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背誦。
1、參照插圖,邊想詩的意境邊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3、教師引背、指名背、齊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請你邊做動作邊背這首詩。(配樂)。
寫字。
1、大屏幕出示“頭、米”,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3、學生描紅、臨寫。
4、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
實踐。
1、課后練習“我會說”,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說給同學們聽。
2、古詩朗誦會。(此項活動可延伸到課外進行,比比誰會背的古詩多,評出“小詩人”。)。
3、有余力的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五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
教學方法: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圖導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
4、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思念故鄉為題材的詩作,除了靜夜思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指名背誦,出示其中二首:《泊船瓜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五、認記生字記字形。
靜夜床光。
舉頭望低故鄉。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結合故的.認識新偏旁。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游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六、練習寫字,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
頭:第一筆寫在左上格,中間橫略向上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豎撇,壓豎中線起筆,最后一筆是長點,寫在右下格。
米:第一筆點寫在左上格,小撇與點相對寫在右下格。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七、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里,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六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1、生字卡片、
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
教學方法: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說說自己看到的。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靜夜床光。
舉頭望低故鄉。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結合故的認識新偏旁。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游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
米:第一筆點寫在左上格,小撇與點相對寫在右下格。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里,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七
1、讀準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前6個生字,讀準一個多音字。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靜夜思》。
3、基本理清課文的層次,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古詩的興趣。
掌握生字詞。
一、古詩導入。
1、小朋友,我們在一年級的古詩文誦讀活動中學到了許多古詩,你們還記得嗎?給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學生背誦。
2、大家古詩學得真不錯。有一位新同學叫英英(板書)她在學校里新學了一首古詩。(板書:學古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齊讀板書)。
3、你是怎樣記住“英”和“詩”的。
學生交流。
5、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范讀課文。
聽了錄音你明白了什么?學生交流,逐個解決上述問題。
老師:小朋友聽得真認真,如果我們認真地讀課文,你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2、讓我們快速讀課文吧。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英英一首古詩教靜夜思照一層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2)齊讀課文。
引導學生重點讀英英說的三次話,歸納大意。
教師板書:第一次詩句。
第二次詩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讀課文。
三、識字寫字。
出示生字:英詩教首靜思。
1、學生認讀,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2、學生逐個觀察生字,說說字怎樣寫才美觀。
教師板書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四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找李白的資料,背誦李白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誦古詩《靜夜思》。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3、學會四個生字“意、照、層、代”,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培養閱讀、積累古詩的習慣。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
2、看圖(插圖1)。
根據昨天的學習,你能看圖說一段話嗎?學生看圖說話。
3、英英和奶奶一共說了幾次話?每次講了什么?
4、學生分角色讀課文。
二、詩文整合。
1.第一層:
1)指名讀英英的第一次說話。
出示詩,學生齊讀。
教師:你讀懂了什么?請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吧。
學生交流,在詩句上標出節奏記號,學生反復誦讀詩句。
2)還有不明白的嗎?(質疑: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層:
不明白的我們通過讀課文來解決。
指名讀第二層。
逐句找出與其對應的詩句,再同桌對應讀:一人讀詩一人讀詩意。
現在都理解了嗎?真了不起,反復的閱讀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呢。齊讀詩意。
3、第三層齊讀對話說說明白了什么。
1)師生介紹李白,誦讀李白的詩。
2)感悟詩句。
4、出示插圖。
1)什么時候的月亮這么圓、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滿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圓)。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樣過的?
學生:我家來了許多客人;我家吃糖芋頭;我家吃月餅、做韭菜餅……。
教師:為什么要吃這些事物呢?(餅像月亮,象征著團團圓圓)。
是呀,放煙火、吃月餅、說笑,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地過著節日。詩人李白遠在他鄉,那時沒電話沒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圓。
2)詩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詩??粗髟滤胄┦裁矗浚▽W生:他想兒子現在長什么樣了,學習好不好?媽媽身體健康嗎?)背后2句詩。
誰來當李白來朗讀這首詩,評價。
三、情境體驗。
文中英英古詩學得多好呀?讓我們也像英英一樣認真學習,并能把學到的知識說給家人聽。表演評價。
四、學習生字。
意照層代。
認讀交流如何寫好生字。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新學2首李白的詩。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八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1、生字卡片、
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
教學方法: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觀圖導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四、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五、認記生字記字形
靜夜床光
舉頭望低故鄉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結合故的認識新偏旁。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游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六、練習寫字,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
米:第一筆點寫在左上格,小撇與點相對寫在右下格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七、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九
1、認識“靜、夜、思、床、前、明、舉、低、故、鄉”10個生字;會寫“鄉、頭、是”三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感情。
1、識字、寫字。
2、朗誦古詩。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3、釋題:思、思念、想念。思考: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激發學生求知欲。
三、初步感知
1、引導學生看圖,讓學生欣賞,初步感悟古詩。
2、師范讀古詩,體會古詩意境。
四、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并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識記生字,學生互相交流怎樣識記生字。
4、指導認識生字。
5、檢查識記字形情況,互相交流,書空“鄉、是、頭”。
五、理解古詩,朗誦古詩。
1、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了哪些詞句。
(1)說說自己見過的“霜”。
(2)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3、學習朗讀古詩,主動匯報學習情況表演朗讀。
4、多種形式朗讀古詩。(1)男、女生讀。(2)分小組讀。(3)開火車讀。
5、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6、練習背誦。大膽評議,說說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書方法。
7、集體背誦古詩。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靜夜思》,懂得了家鄉和親人的可愛,還會認了10個生字,學會寫了3個生字。只要我們開動腦筋,主動積極地學習,就能不斷地增長知識。
七、作業
1、書寫生字。
2、請同學們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13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兩課時。
切入舉偶。
對話平臺。
范讀。
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自讀。
1、請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2、仔細觀察,詩里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么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評議。
4、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識字。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匯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組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6、游戲:找朋友。為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熟讀。
1、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2、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3、與伙伴開展競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自己找伙伴賽讀。
寫字。
2、匯報。
3、教師范寫。提示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橫與橫之間的距離。
4、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每個字都要讓自己滿意。
5、哪個字最滿意,找出來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滿意在哪里。
導入。
1、游戲:大轉盤。(轉盤上的指針轉到了哪個詞上就讀哪個詞,鞏固識字效果。)。
2、齊讀古詩。
評讀。
1、指名讀,大家評。(整體讀得怎么樣?哪兒讀得很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2、組內互評。
感悟。
1、自由讀詩,想想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說說你什么時候見過“霜”。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3、你或者你的親人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
質疑。
仔細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背誦。
1、參照插圖,邊想詩的意境邊自由練習,教師隨機指導。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可以同座背,組內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師引背、指名背、齊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請你邊做動作邊背這首詩。(配樂)。
寫字。
1、大屏幕出示“頭、米”,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寫這兩個字時要注意什么。
3、學生描紅、臨寫。
4、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識字和寫字的樂趣。)。
實踐。
1、課后練習“我會說”,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說給同學們聽。
2、古詩朗誦會。(此項活動可延伸到課外進行,比比誰會背的古詩多,評出“小詩人”。)。
3、有余力的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一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一課時
ppt課件,生字卡片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3.有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啊?(李白)哪位同學對詩人有所了解?學生自由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并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學,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 “ 床、 光、望、鄉”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我把星星妹妹變了個模樣,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保ㄕn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光 、床 、望、鄉 ” 4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學新偏旁“攵”“心”。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齊讀,讀后正音。
四、創設情景,感受詩意。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播放課文朗讀視頻,朗讀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五、寫字練習,學寫7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筆順及占格。
1.你發現了什么?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背景音樂播放)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動
1欣賞學唱《靜夜思》歌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的學習。
2.回家和家長一起找找李白寫的另外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靜 夜 思
李白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 霜。
舉頭 望 明月,
低頭 思 故鄉。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二
《靜夜思》是素有“詩仙”美稱的唐朝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煉。所以教學本詩,關鍵在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靜夜思》。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靜、夜”
(1)指名試讀課題。
(2)師板書這三個字的拼音,再讓學生把課題讀準。
(3)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是怎么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伙伴嗎?
(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4)揭題:這首詩是我國古代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是他剛剛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后,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勾起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這一環節中,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于接受。)。
(二)初讀古詩,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
1、聽錄音讀詩,要求學生邊聽邊點。
2、自讀詩句,要求邊讀邊圈出生字條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試拼幾遍。
3、指名讀,評議。
4、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集中出示生字: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
a、開火車試讀,要求拼準b、請小老師帶讀。
(2)分塊識字:
a、找出在題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帶讀。
b、自讀“床,光,望,鄉”,說發現。(它們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ang”。)。
c、用做動作的方式識記“舉、低”。
d、學習“故”。介紹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游戲。
師: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這顆星就送給你了?!?/p>
a、做“摘星星”的游戲。
b、書寫“頭”。(指導兩點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寶寶送回家。
(4)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齊讀生字。
(三)朗讀詩句,感悟詩韻。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征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么樣呢?(難過,傷心……)。
2、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范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配樂朗讀,深入意境。
(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5)指名表演讀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往往用字凝煉,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
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對詩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課堂拓展,欣賞古詩。
古朗月行(拼音注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1、出示詩歌,范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在這首詩中,你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搜集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并把它背下來。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三
采用低年級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1、認識10個生字。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古詩。
2、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二、讀中感悟。
1、師范讀,生跟讀。
2、同桌互讀,并解決不會讀的生字。
3、師范讀,帶節奏。
4、學生帶節奏讀。
5、分小組帶節奏讀。
三、出示圖片,理解詩意。
1、分別出示四幅圖片,指名說說分別是哪句詩?
師:古代詩歌除了帶有鮮明的節奏感以外,朗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同學們,想聽聽嗎?
2、師范讀,全體朗誦本詩(ppt隨機出示對應圖片)。
3、配樂朗誦。
(1)指名朗誦(2)接誦。
(3)全體朗誦。
4、試背誦。
四、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吟誦了一首關于月亮的詩,回家后不妨再找找還有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帶來朗誦給大家聽聽。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四
這是本冊教材中第二次出現古詩。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描繪的情境。
《靜夜思》是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學齡前的兒童就應該有所接觸,可是字音咬不準。他們對月亮很感興趣,卻不知道對月思人的情懷。教師要立足于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中悟情。在識字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機會去運用。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1、認讀生字,寫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一、謎語導入。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就與月亮又關,讓我們把書翻開,說說圖上有什么。(板書課題)。
二、介紹背景。
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釋題意?!八肌笔撬寄畹囊馑?。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圈出生字,邊圈邊讀,加深印象。
3、小老師帶讀生字,齊讀生字。
4、去掉拼音抽讀生字。
5、六人小組討論:用老師教給你的識字方法,你認識了哪幾個字?說給同學聽一聽。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記字?你在哪里見過這個字?
(加一加、減一減、變一變、換一換、猜字謎)。
四、生字回文,細讀古詩。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還認識嗎?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教師傾聽,多肯定,多鼓勵)。
2、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呢?帶著問題讀讀古詩。
3、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說說夜空,朗讀感悟。
讓我們站起來,當一回李白!請你們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時此刻的詩人,看著一輪明月,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會想到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已見,體會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強烈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情感,同時學習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
五、自我展示,當堂背誦。
多種方式熟讀成誦。(男女賽讀,分行讀,分組讀)。
六、學寫生字。
1、觀察筆順,小老師帶領同學書空。
2、觀察范字與田字格的關系。
教師提示:橫與橫之間的距離?!岸鄙蠙M短,下橫長,有一橫在橫中線上?!邦^”的第五筆是長點而不是捺,寫得上尖下圓。
3、教師范寫,學生描紅、練寫。
注意學生的坐姿與握筆姿勢,即使提醒糾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寫得最滿意的字給同桌看,說說自己怎么寫好它的。
5、組詞,理解字意。
七、作業設計。
1、學了這首詩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
2、生字抄寫、組詞。
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墒枪旁娫趺础白灾鲗W習”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詩教學。我從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入手,雖然孩子們的精力不是時刻集中,但我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帶讀、自由討論識字辦法、領頭書空、展示自己、自我評價……看著他們興沖沖的小臉,我想他們還是有所收獲。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惫旁姷慕虒W尤其不能拘束了學生的想象力,應在教學中把課堂的發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
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在介紹背景解詩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標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彼裕挥门f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李白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在理解詩意時我注重多讓學生朗讀、交流。這樣既不會破壞詩歌的朦朧美,又可以促使他們動腦思考,自主學習?!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睕]錯,學生們喜歡讀書,喜歡多種形式、變著花樣讀書!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古詩的閱讀、鑒賞能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形成言簡意賅的文風。那么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對于他們來說是多么大的一筆人生財富啊!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五
1、認識10個生字和“反文旁”。
2、誦讀古詩,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3、朗讀、背誦古詩。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國文人眼中的特殊意義,培養學生對學習中國古詩的興趣。
這是一首表現外出游子靜夜思鄉的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誦讀是學習古詩,理解古詩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誦讀古詩,理解古詩;通過解讀“月”,讓學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義,幫助學生更好的來體會詩人情感。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3、誦讀古詩,感受詩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第二學時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2、朗讀、背誦古詩。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國文人眼中的特殊意義,培養學生對學習中國古詩的興趣。
學時重點
1、朗讀、背誦古詩。
2、誦讀古詩,感受詩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學時難點
誦讀古詩,感受詩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第二學時
一、圖片欣賞,導入課題
1、課件展示月亮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美好意境。
2、師:中國古代詩人也非常喜歡月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古詩。
3、揭題,讀題
(1) 老師板書題目《靜夜思》(故意把思寫大些)。
(2)抽生讀題,提醒學生注意“靜”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齊讀課。
(4)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學生有可能說到安靜的夜晚,很思念家鄉。
活動2【講授】靜夜思
二、學習古詩,在誦讀中悟
1、學生讀詩,找答案。
2、理解故鄉
3、簡介詩人,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詩人,他的故鄉在哪里呢?就是現在四川的江油青蓮,他在這兒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有20年。他是一個愛故鄉的人,他長大后,還把自己的號取為“青蓮居士”。后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離開了家鄉,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所以,每當這樣靜靜的夜晚,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他就會吟誦這首詩:
4、老師配樂讀古詩
5、學生練習讀
6、各種形式誦讀古詩
7、渲染氣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師:李白非常的思念故鄉,他到底思念故鄉的什么呢?
(1)學生說: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學、田野等
師:這些親人、朋友、同學他再也沒見過,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鰍、放風箏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 傷心、悲傷、難過)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師:再沒見過他的親朋好友,他傷心地讀古詩——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傷地念古詩——
在這個安靜的夜晚,他靜靜地吟誦古詩——
(3)小結:我們讀古詩就是要這樣,把自己融入到當時的環境,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入情入境地讀。要表現靜我們就讀得輕些,要表現悲傷,就把聲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抓住重點詞解讀“月”,體會詩人情感
1、請孩子們自己小聲地讀詩,看看詩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橫線劃出來。
2、交流:月、霜。
師:孩子們,第一句詩就直接告訴我們月光像地上的——霜。你們見過霜嗎?什么季節才會有霜呢?是啊,詩人說月光如霜,不僅是因為它們視覺上都給人很亮的感覺,還因為作者此時感到很孤單,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鄉。你們看詩人,明明心里很悲傷,卻不說出來,卻說月光如——讓學生說出來。(表揚接上來的孩子:真聰明,認真聽課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那以后讀詩的時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詩人的心情是悲傷的。第二句詩,也寫到了月,詩人抬起頭來望月,望就是——看,抬起頭看。他抬起頭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鄉。
3、小結:一輪明月,勾起了李白對家鄉的思念,一輪明月,觸動了李白那悲傷的心弦,就是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這輪明月,讓我們同李白一起誦讀這首詩吧!
活動3【活動】靜夜思
四、說話訓練
師:大詩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鄉,請小朋友們,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6 靜夜思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六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1、(ppt1)月色圖導入入,感受情境美。
2、(ppt2)猜謎語,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一)初讀課文。
1、(ppt3)讀通、讀順全詩,注意停頓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ppt4)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習第一句和第二句。
(1)“疑”是什么意思?
(2)說第一行詩意。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3)(ppt6)觀察“明月”與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老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學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句和第四句。
(1)讀詩。
(2)(ppt7)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ppt8)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游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么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復誦讀。
(5)(ppt9)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1、學生自己吟誦,劃節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第二課時
一.(ppt10--ppt20)先觀察,在田字格中寫字。
二.(ppt21--ppt25)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明月----霜:白,冷 (先看后想)
望-------思:思念家鄉和親人
作業設計
背誦《靜夜思》給家人聽,并作簡單講解。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七
1、認識10個生字和“反文旁”。
2、誦讀古詩,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3、朗讀、背誦古詩。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國文人眼中的特殊意義,培養學生對學習中國古詩的興趣。
這是一首表現外出游子靜夜思鄉的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誦讀是學習古詩,理解古詩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誦讀古詩,理解古詩;通過解讀“月”,讓學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義,幫助學生更好的來體會詩人情感。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3、誦讀古詩,感受詩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第二學時。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2、朗讀、背誦古詩。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國文人眼中的特殊意義,培養學生對學習中國古詩的興趣。
學時重點。
1、朗讀、背誦古詩。
2、誦讀古詩,感受詩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學時難點。
誦讀古詩,感受詩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鄉之情。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第二學時。
一、圖片欣賞,導入課題。
1、課件展示月亮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美好意境。
2、師:中國古代詩人也非常喜歡月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古詩。
3、揭題,讀題。
(1)老師板書題目《靜夜思》(故意把思寫大些)。
(2)抽生讀題,提醒學生注意“靜”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齊讀課。
(4)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學生有可能說到安靜的夜晚,很思念家鄉。
二、學習古詩,在誦讀中悟。
1、學生讀詩,找答案。
2、理解故鄉。
3、簡介詩人,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詩人,他的故鄉在哪里呢?就是現在四川的江油青蓮,他在這兒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有。他是一個愛故鄉的人,他長大后,還把自己的號取為“青蓮居士”。后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離開了家鄉,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所以,每當這樣靜靜的夜晚,每當月亮升起的時候,他就會吟誦這首詩:
4、老師配樂讀古詩。
5、學生練習讀。
6、各種形式誦讀古詩。
7、渲染氣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師:李白非常的思念故鄉,他到底思念故鄉的什么呢?
(1)學生說: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學、田野等。
師:這些親人、朋友、同學他再也沒見過,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鰍、放風箏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傷心、悲傷、難過)。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師:再沒見過他的親朋好友,他傷心地讀古詩——。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傷地念古詩——。
在這個安靜的夜晚,他靜靜地吟誦古詩——。
(3)小結:我們讀古詩就是要這樣,把自己融入到當時的環境,把自己想象成詩人,入情入境地讀。要表現靜我們就讀得輕些,要表現悲傷,就把聲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抓住重點詞解讀“月”,體會詩人情感。
1、請孩子們自己小聲地讀詩,看看詩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橫線劃出來。
2、交流:月、霜。
師:孩子們,第一句詩就直接告訴我們月光像地上的——霜。你們見過霜嗎?什么季節才會有霜呢?是啊,詩人說月光如霜,不僅是因為它們視覺上都給人很亮的感覺,還因為作者此時感到很孤單,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鄉。你們看詩人,明明心里很悲傷,卻不說出來,卻說月光如——讓學生說出來。(表揚接上來的孩子:真聰明,認真聽課的孩子就是不一樣。)那以后讀詩的時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詩人的心情是悲傷的。第二句詩,也寫到了月,詩人抬起頭來望月,望就是——看,抬起頭看。他抬起頭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鄉。
3、小結:一輪明月,勾起了李白對家鄉的思念,一輪明月,觸動了李白那悲傷的心弦,就是現在,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這輪明月,讓我們同李白一起誦讀這首詩吧!
四、說話訓練。
師:大詩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鄉,請小朋友們,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課靜夜思教學設計(實用18篇)篇十八
1、用相應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靜夜思》。
2、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兩首古詩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能根據兩首古詩的意境,分別為古詩添色、添畫或配畫。
用相應的情緒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靜夜思》。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新課教學:。
導入:。
1、演唱歌曲《劃小船》在歌曲中分組進行律動。
2、學生回憶以前熟悉的詩歌,有表情的朗誦。
1、設問:靜和思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個畫面最像哪首詩的意境?
2、教師吟誦。
3、學生吟誦。
學習歌曲。
1、教師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師帶唱一遍,學生觀察教師演唱的表情。
3、用lu輕聲哼唱。
4、師生接唱歌詞。
展開探索。
1、啟發討論。
4、分組展現。
配畫。
以《靜夜思》為題,以繪畫的形式體現詩歌的意境。
評價。
分組互相看,說說自己畫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最喜歡這張畫的哪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