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對閱讀過程的回顧和總結(jié),它可以幫助我們鞏固所學(xué)知識,同時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新知識的探索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讀的讀后感文章,希望能夠啟發(fā)大家對作品的獨(dú)到見解和感悟。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一
人生是一個過程,結(jié)果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應(yīng)該得到認(rèn)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一個生命的結(jié)束都是悲劇和罪過。死亡本身無所謂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見至親至愛的凋零過程和等待,是那樣的無可挽回,無可奈何。妞妞是“這一個”,她還沒有認(rèn)識到生命的意義,她失去了看見美麗人間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留戀,歸去也許是她的幸運(yùn)。所以,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
因為有愛,所以有家;因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實質(zhì)的形式和內(nèi)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妞妞。每一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跡,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個人忙忙碌碌為了誰,才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讓覺醒的靈魂無處可藏,讓脆弱的生命防不勝防。妞妞,妞妞的爸爸,還有妞妞的媽媽。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善良得到疼愛和珍惜,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傷害得到懲罰和譴責(zé),也許只有善待自己和呵護(hù)自己,才能讓生活不會無奈的了結(jié),才能讓快樂長長久久地延續(xù)。
讓成功付出代價,讓痛苦得到補(bǔ)償,命運(yùn)不會到處復(fù)制相同的悲劇。父精母血,幾億分之一的機(jī)會,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上,已經(jīng)是多么的不容易。每天早上,可以和陽光撞個滿懷;每個夜晚,可以和甜夢共話往事。每一個生命來到世上的第一個聲音是啼哭,這也許是一種荒唐。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們有更多的理由面對歲月,說聲感謝和感恩。
感謝周國平,感謝妞妞,感謝成為歷史的痛苦和眼淚,也感謝屬于自己的坎坷和得失,讓我們知道,讓我們理解――活著,沒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著。
前幾天,讀完了《妞妞》這本書,淚水悄然而落,一下子覺得似乎對人生,又有了更深一部的了解。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患眼癌的小姑娘有生到死的過程,她這一生,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飄零。多么想為這個小姑娘抱怨人生對她的不公,但有或許這就是上帝的安排,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這是一篇真實的文章,而作者就是妞妞的生父。一個父親守著他注定夭折的孩子,這個場景異乎尋常,但也極其平凡。
然而,讀完這篇文章,我的感受也極為強(qiáng)烈。珍惜身邊的每一份每一秒時我的感慨,珍惜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也是我的感慨。同樣,我覺得這驗證了一句哲理:什么東西都是當(dāng)你是去時才會領(lǐng)悟它的價值。生活中也一樣如此。
記得小時候,上幼兒園時,姐姐小學(xué)5年級,那時的我,特別羨慕姐姐,羨慕她的一舉一動,羨慕她與同學(xué)玩,交流,羨慕她寫特別多的作業(yè)。甚至還羨慕她可以熬夜。我就特別的想長大,想像姐姐一樣,可以寫一大堆作業(yè),和特別多的同學(xué)在一起,有好多漂亮的本寫字,還可以自己買東西,不受父母的指控,那時就想,長大了真好,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在自己手里。那是多么好的事。我可以自己買好多好多糖果,巧克力,可以自己掌握時間睡覺,還有好多好多。長大了以后,就是現(xiàn)在,自己真的也5年級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生活并不是這樣。有時作業(yè)多的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1點(diǎn)多才睡覺,早上又要早起。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小時候,家人都為你規(guī)劃好時間。只要你去照辦,就可以了。可自己規(guī)劃生活,總想輕松的時間多一些,但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總是不能丟下。如果給自己規(guī)劃一個“啃書本”的目的,又未免太無趣,怎么是好,是個難題。現(xiàn)在的我,特別希望回到小時候,以前的我,沒有這些問題,每天的生活無憂無慮,快快樂樂。這是不是就是失去,我常常在想啊。
我們要珍惜一切,否則但你不再擁有它時,后悔莫及。珍惜流水,它使你成長;珍惜大樹,它使你快樂,讓你在炎熱的夏天有一片綠蔭為你當(dāng)去強(qiáng)烈刺眼的陽光;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使你的生活健康、充實;珍惜大自然所給予你的一切,它們使你增添生活的樂趣,讓你發(fā)現(xiàn)并探索一切沒有嘗試過的。
從現(xiàn)在起,珍惜身邊的每件事,每個人,因為當(dāng)你失去他時,無法挽回。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二
“女兒當(dāng)然不是插曲,女兒是父親的宿命,使生存和死亡,都足夠平靜”,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后仍記憶猶新的一句詩。無論自己的兒女健康與否,他們對于父母而言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永遠(yuǎn)無法推卸的責(zé)任,是每一位父母的宿命。因而每一個人如果能懂得珍惜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親情,又勇于承擔(dān)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難,這將會成為人生中的兩項偉大成就。
在這本書中,周國平寫下了女兒妞妞的可愛和可憐,妞妞的故事是他們生命中最美麗也最悲慘的故事。自妞妞出生后,就成為父親的掌上明珠。周國平在書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xué)家。”因而他曾付出自己的一切盡心盡力地去照顧她。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卻患上了嚴(yán)重的眼疾,帶著這絕癥極可愛也極可憐地度過了短促的一歲半時間。在這一段漫長卻又短暫的日子里,他不離不棄,竭盡所能地讓妞妞開心。但是,在死神面前他也有著作為一名父親無能為力的無奈與辛酸。終于,他失去了妞妞。
“對于男人來說,唯有父親的稱號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頭銜都可以憑人力獲取,而要成為父親卻必須仰仗神力。”這一句話被鉛印在書的扉頁上,用很大的字體。這句話對于我深有感觸,這該是作者多么迫切的心聲啊!讀了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人生在世,任何人都有權(quán)利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但千萬不能忘記最平凡的幸福記在你的身邊,那就是親情。一個人必須懂得珍惜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親情。親情是這世界上最溫暖的東西,有了親情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也給了我們追求幸福的勇氣與動力,更是遇到挫折時的一劑催化劑。因此,我們應(yīng)當(dāng)意識到親情的可貴,牢牢抓住它。
看了這本書后,我的另一個感悟便是:每個人都必須勇于承擔(dān)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難。無論是少年時代的我們,抑或是成長后的我們,都會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磨難,我們都應(yīng)當(dāng)把它們當(dāng)成是生活給我們的考驗,勇于挑戰(zhàn),勇于承擔(dān),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這樣才能真正克服一切困難,迎來絢麗的彩虹!
《妞妞》在我的眼中是一部蕩氣回腸的生命挽歌,它寫盡了一位父親的悲痛以及生命的美好,令我不禁潸然淚下。我僅在此告誡每個人,珍惜親情,珍惜生命,勇于承擔(dān)一切苦難。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三
這世間最脆弱的不過是情感,可反過來說最堅強(qiáng)的也莫過于情感。苦難都是對人們的厲練。
父親這詞,一旦賦予了實際的意義后,他是多么沉重。此生,我是無法作為一名父親來體驗這種刻骨銘心的父女情。我們都渴望超越,渴望深刻的意義來引渡我們。可我們終究敗給了自身。父親的溫柔,妞妞的討喜可愛,讓人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悔恨基由猶豫,讓人們錯過很多,是謹(jǐn)慎,是膽怯。如文中所說,悔恨的前提是假定有選擇的自由。一個人在可以作出正確選擇的情況下,卻作了錯誤的選擇,并且身受其禍,便會感到悔恨。假如無可選擇,即使災(zāi)禍發(fā)生,感到的也不是悔恨,而只是悲傷。悲傷面對的是單純的事實,悔恨卻包含復(fù)雜的推理,追溯原因,審視過去,可能就牽系著那筆猶豫。
自己不能再說什么,就怕粗俗的語言抹滅了那份讓人奢侈的情感。
父親,那親切的稱呼,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一個不一樣溫柔的他。只是學(xué)會用心去感受,再簡單也會深刻。哪怕是那個爛熟于心的稱呼!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四
書中講述了一個偶然的時間,致使本來毫無打算的夫妻懷上了孩子,再三思考之后,夫妻打算把孩子生下來。但是妻子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病了。于是,不得不去醫(yī)院,醫(yī)生以病情嚴(yán)重給孕婦做了x光檢查。但是,初為人父人母的他們并不知道這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不久,孩子出生了,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叫妞妞。但是,不幸的是,孩子生下來,眼睛就患上了嚴(yán)重的眼疾。夫妻知道情況后,在做手術(shù)與不做手術(shù)之間猶豫不決,后來,又由于一系列的原因?qū)е驴蓯鄣男℃ゆるx開人世。悲痛的父親寫下了這本書,以此來紀(jì)念他那唯一又可愛的妞妞。
讀這本書的感覺,我覺得自己無法用語言描述出來。自己跟著作者融入到其中了,跟著書中的情節(jié),快樂,悲傷,撕心裂肺。記得當(dāng)時讀到妞妞因病痛的折磨而難受的時候,自己的心也糾結(jié)成了一團(tuán),就像有東西壓抑著自己的心,呼吸不了。結(jié)尾讓我很意外,這對曾經(jīng)一起經(jīng)歷了近乎生死的難關(guān),卻在度過難關(guān)過后分開了。原因不詳,可能因為害怕觸景生情,也可能是沒有感情了。或許,這就是我們慣有的.思維,覺得一起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的人會更珍惜以后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光。其實,就像書中那個所說的,分開了就是分開了,沒有什么原因,每個人都會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在讀完之后,我為小妞妞的死感到痛惜,為大人的悲傷而悲傷,為中國的醫(yī)療體制感到悲哀,更多的,我為他們的猶豫不決而感到惋惜。也或許,選擇另一條路一樣會有風(fēng)險,但是,生活本來就是在不斷探索中前進(jìn)的,因為沒有人教過你該如何去好好的生活,如果愿意承擔(dān)風(fēng)險,也意味著會有機(jī)會得到高回報。
書的最后,作者寫道,很多人看過本書之后,嘆息對生活的無奈,我想,生活的確是無奈的,但是,無奈之外,依然可以有自我的想法。對于生與死,我們真的是無可奈何,但是,我們擁有生命的過程,對于生命的過程,我們可以選擇,選擇自己想要的。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就應(yīng)該當(dāng)機(jī)立斷,不要等到機(jī)會過去了,才后悔當(dāng)時的猶豫不決。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五
這次很突然,被安排去出命題,按照往年的經(jīng)驗,前兩天非常忙碌,最后一天還是有時間可以自己支配。于是我隨意的拿了書架上的這本書,雖然我知道這是著名現(xiàn)代哲學(xué)家周國平老師的作品,上次去“親近母語”還親自聆聽了周老師關(guān)于教育的看法,也知道這本書是寫他的女兒的,可是我萬萬沒想到,就這么一本看似平凡,隨時都會淹沒在我書架里的一本書,我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把300多頁的書看完了,而且是一邊流著淚,一邊看完的。它不是小說,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也不是散文,有優(yōu)美華麗的辭藻;更不是議論文,有強(qiáng)烈的邏輯關(guān)系。可是我就是被它感動的一塌糊涂,它一次又一次震動著我的心,讓我時時刻刻感覺到我有多么的幸運(yùn),因為我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與不幸的人相比,我們看似平凡的很多東西,都是別人可望而不可求的。我被書中的妞妞感動著,心疼著,對生命有了一種全然不同的想法。看著下午的陽光透過那半透明的窗簾照射進(jìn)來,灑在我床上,我們習(xí)以為常的“亮亮”原來都是幸福的感受。
其實,沒有手機(jī)的日子我發(fā)現(xiàn)是這么的美好,我可以毫無負(fù)擔(dān)的干任何事情,專心致志,而不用擔(dān)心隨時被偶然的鈴聲和震動打破這個小小世界的寧靜。只是,想念孩子的心隨著我對整本書的閱讀越來越濃烈。原來,我家寶貝已經(jīng)在我生命長河中變得無可替代,讓我這個年輕的媽媽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種意義。
人的一生,沒有什么事是必然的,除了死亡!包括我們的出生都是偶然的。可是孩子的出現(xiàn),讓我們在等待死亡的過程中有了另外的意義,那就是我并沒有在等死,而是在這過程中,我們獲得了世界上最美的天倫之樂,最終安靜的接受生命的凋零。我被書中的“妞妞”,那個小小的生命感動著,牽動著,心疼著,想到了自己的寶貝,對于孩子,這個小生命的存在有了別樣的感受。我想等我命題結(jié)束回家了,我一定飛奔向他,要好好抱抱他,親親他,再忙也要陪陪他,而不是每次都“言不由衷,不守信用,媽媽很忙……”
事實是,當(dāng)我去早教機(jī)構(gòu)里面接小家伙時,看到小家伙在教室里活蹦亂跳時,不聽老師招呼,看到還有那么多小朋友跟他一起活蹦亂跳時,我居然一點(diǎn)生氣的念頭都沒有,突然覺得這就是幸福的模樣,似乎突然看到了生活中從來沒有看到的美好與光亮。
這本書實在是太讓人傷心了,所以,我馬上買了周老師的另一本書《寶貝,寶貝》,看簡介是記錄他第二個女兒的書,據(jù)說甜到爆,我是一個不喜歡悲劇,只喜歡喜劇的人,或許這樣的書,更適合我看。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六
這是一部生命的挽歌,這是一部哲學(xué)的巨著,這更是一個父親對女兒濃烈的愛的結(jié)晶。我自知以我淺薄的閱歷來評價這樣一本滿是傷痕滿是眼淚滿是沉思的作品是種褻瀆,但內(nèi)心的澎湃終需用文字來記錄一下,來祭奠此刻剛剛經(jīng)受了洗滌的心靈。
或許是由于之前種種的偶然,造就了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癥的必然。在她生命的五百多天里,周國平真切的記錄了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又知道她必將很快離世的絕望無助,妞妞離世時的悲傷。然而,周國平是一位哲學(xué)家,書中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沒有那種無休止的抱怨,作者在娓娓道來中,帶給了我們最直擊人心的苦與笑,書中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對自我的反省。
關(guān)于親情:
有一千個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個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一千條理由,這就是我對你的愛――周國平。
周國平是一個哲學(xué)家,更是一個父親,一個視他的孩子勝過一切哲學(xué)的父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xué)家”,只要他的孩子活著,隨便什么哲學(xué)死去都好。然而再偉大的哲學(xué)家抑或父親在生命面前都是脆弱的,他和雨兒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的眼疾攜帶著死神是怎樣一步步逼近并吞噬這個弱小的生命。他和雨兒給了妞妞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但是愛是痛苦之源,愛的越深,痛苦也越烈。所以他們經(jīng)受著常人難以想象難以忍受的痛苦折磨,在眼淚中高歌,在夢境中祈禱。他們?yōu)榱私o妞妞一份完整的愛,一直和死神做著殊死搏斗,但人類終究是卑微和渺小的,在死神的面前,這個偉大的哲學(xué)家懷抱他的小女兒低聲啜泣,不肯松手卻始終無能為力。妞妞在來到這個世上五百多天后,還是靜靜地離開了。
關(guān)于妞妞:
周國平悉數(shù)記錄下妞妞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因為妞妞無法用眼光與人交流,所以言語是她表達(dá)自己對這個人世間依戀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dá)眼疾發(fā)作時的痛苦,她只會一遍遍地重復(fù)著“磕著了!”妞妞幼小的心靈還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叫做“癌”的絕癥,更不會知道癌在發(fā)病時會如此這般無可名狀地疼痛、但是,她的聰明,她的懂事,她對人世間的好奇,她對音樂的熱愛,無一不讓人感慨這個如此美麗的小生命。
但是,妞妞的意義不僅在此。
因為有愛,所以有家;因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實質(zhì)的形式和內(nèi)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妞妞。每一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跡,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
關(guān)于生命:
我們活著了,在愛與痛的交織里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著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qiáng)的活著,因為我們活著是為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
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愛,它在我們活著的過程中輕輕的伴隨在我們身旁。愛或許不是花開定會花落那樣的傷感情懷;或許沒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樣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靜靜的陪著我們,如夏日里的一陣微風(fēng),雪夜里的一根火柴,短暫卻又美好,撫慰的,溫暖的只是一顆小小的心。
余華曾經(jīng)說過:“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zé)任。”責(zé)任,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yù)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fù)責(zé),去擔(dān)當(dāng)。因此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因為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zé)任。
關(guān)于苦難:
自古都有“苦難凈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的說法,默默之中,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摧毀了多少失意的英雄,所以,作者說,不要對我說這些,何必用舞臺上的繪聲繪色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歡樂比憂愁更有益于身體的保養(yǎng),幸福比苦難更有益于精神的健康。
面對社會的悲劇,我們有理想、信念、正義感、崇高感支撐著,可是面對自然悲劇,我們有什么呢?任何人間理想都撫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災(zāi)人禍面前也談不上什么正義感。身處災(zāi)難之中,樂觀者會盡量朝前看,看到災(zāi)難的暫時性,從而懷抱一種希望;悲觀者會把它放在人生虛無的背景下來看,看破人間福禍的無畏,從而產(chǎn)生一種超脫的心境。但是,當(dāng)災(zāi)難沉重的無法逃避,怎么辦?雨兒的的一句“受著唄”讓我大悟,忍受可以忍受的,忍受不可忍受的,其實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無不可忍受的災(zāi)難。以從容平靜的心態(tài)忍受人生最悲慘的厄運(yùn),是處事做人的基本功夫。
關(guān)于作者:
通過妞妞,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心充滿責(zé)任感的父親,我看到了一個父親面對苦難時的痛苦掙扎,我看到了一個父親面對抉擇時的艱難糾結(jié),我看到了一個父親最深刻的反省。
但是,周國平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他更是一個哲學(xué)家,雖然他說只要有了妞妞,隨便什么哲學(xué)死去都好。但他終究是會用帶有哲學(xué)的眼光來看待思考面對的一切。而雨兒是一個普通的母親,所以雨兒說“人家都說共同受難的經(jīng)歷會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擔(dān)的,說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擔(dān)自己的那一份。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七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讓我感觸很深,看了標(biāo)題就知道,這本書是一位父親寫他女兒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出生三個月后查出得了一種眼底腫瘤,而且惡性度很高。可是她的父母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到處求醫(yī)問藥,可最終,妞妞的病沒有治好,一個小生命僅活了兩年就離開了人世,這本書講述了以一位父親的眼光所看到的這短短兩年內(nèi)所發(fā)生的事,或許有些悲傷,有些傷感,也十分感動人心。
這本書的最后寫道:“如果有人問,這本書對世界有什么意義,我無言以對,在這喧鬧的時代,一個小生命的生和死,一家小家庭的`喜和悲,能有什么意義呢?這本書不是有什么意義的產(chǎn)物,它是給不問有什么意義的讀者看的。”
對,不需要知道什么意義,只是一個父親對已經(jīng)失去的女兒的懷念。
天底下的父親,哪個不是這樣,我的爸爸也是,平時很寵我,經(jīng)常帶我去外面玩,他還說:“不會玩的孩子是讀不好書的!”生病時,爸爸會送我去醫(yī)院;下雨天,爸爸總會把傘放在我這一邊,自己卻淋得濕濕的;吃飯時,總把最好的部分給我。
(中國大學(xué)網(wǎng))。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八
妞妞,一個只在這人世間活了562天便夭折的小女孩。
她的母親,在懷孕5個月時感冒,醫(yī)生執(zhí)意要照大量的x光。妞妞出生后,左眼瞳孔與別的孩子不同,最終被確診為惡性眼底腫瘤。雖然她父母給了她以最細(xì)心的照顧,可最終還是沒能挽回妞妞的生命。作者非常真實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里的感受,從妞妞出生的喜悅,到得知妞妞患有惡性眼底腫瘤的絕望,再到?jīng)Q心為她傾其所有的樂觀,到妞妞離世的悲傷。雖然我們看到的只是書面上的文字,但在這字里行間里,無不彌漫著父愛母愛的氣息。
看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也思考了許多,對人生,對死亡的思考。相較于妞妞來說,我們是幸運(yùn)的,我們有著健全的身體,健康的生命,我們享受到了她沒有享受過的美好生活,也沒有體驗過她被病痛折磨,一步步被死神帶走的.痛苦經(jīng)歷。
而妞妞,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沒來得及享受這美麗人間帶給她的新奇,就已經(jīng)失去了尋找光明的眼睛。她不懂得生的快樂,死的悲傷,更不懂得生命的意義,于是面對病魔纏身,仍舊天真無邪地笑。但是換一個角度去想,也許這對于她自己來說,不是一件壞事。畢竟她還只有一歲半,還沒有洞察生命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將要消失在這人世間,也不會悲傷。在她的生命里,悲傷,沒有立足之地,快樂開心充滿了她的一生。天使般降臨,最終又飛回了神圣的天堂。來時是一張白紙,到這大染缸里來,沒有被任何顏色沾染玷污過,又神圣地走了。
妞妞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對生命的珍惜。上天無法疼愛所有的善良,也無法懲罰所有的傷害,也許只有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才是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xiàn)!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九
今年寒假看了一本叫《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的書。《妞妞》不是什么名著,但卻深深影響了我,讓我無法忘記他講的一切。
妞妞的生命短暫,只有一歲多一點(diǎn)。在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她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和一些美好的東西。是她的小生命這么早就走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現(xiàn)在很幸福,要珍惜時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周末,有些同學(xué)可能會睡懶覺,但他們有沒有想過,時間也在和他們一起流逝?與此同時,有些人可能忙于寫作和讀書,許多志愿者可能在為人民服務(wù)。他們或多或少為自己或他人感到高興。妞妞的案子震驚了我們,讓我意識到生命的價值。她太年輕了,所以離開了。如果不好好利用現(xiàn)在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也許有一天我也會像妞妞一樣,后悔當(dāng)初沒有珍惜時間。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
這是一部生命的挽歌,這是一部哲學(xué)的巨著,這更是一個父親對女兒濃烈的愛的結(jié)晶。我自知以我淺薄的閱歷來評價這樣一本滿是傷痕滿是眼淚滿是沉思的作品是種褻瀆,但內(nèi)心的澎湃終需用文字來記錄一下,來祭奠此刻剛剛經(jīng)受了洗滌的心靈。
或許是由于之前種種的偶然,造就了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癥的必然。在她生命的五百多天里,周國平真切的記錄了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又知道她必將很快離世的絕望無助,妞妞離世時的悲傷。然而,周國平是一位哲學(xué)家,書中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沒有那種無休止的抱怨,作者在娓娓道來中,帶給了我們最直擊人心的苦與笑,書中更多的是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對自我的反省。
關(guān)于親情:
有一千個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個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那一千條理由,這就是我對你的愛--周國平。
周國平是一個哲學(xué)家,更是一個父親,一個視他的孩子勝過一切哲學(xué)的父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xué)家”,只要他的孩子活著,隨便什么哲學(xué)死去都好。然而再偉大的哲學(xué)家抑或父親在生命面前都是脆弱的,他和雨兒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的眼疾攜帶著死神是怎樣一步步逼近并吞噬這個弱小的生命。他和雨兒給了妞妞最偉大最無私的愛。但是愛是痛苦之源,愛的越深,痛苦也越烈。所以他們經(jīng)受著常人難以想象難以忍受的痛苦折磨,在眼淚中高歌,在夢境中祈禱。他們?yōu)榱私o妞妞一份完整的愛,一直和死神做著殊死搏斗,但人類終究是卑微和渺小的,在死神的面前,這個偉大的哲學(xué)家懷抱他的小女兒低聲啜泣,不肯松手卻始終無能為力。妞妞在來到這個世上五百多天后,還是靜靜地離開了。
關(guān)于妞妞:
周國平悉數(shù)記錄下妞妞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因為妞妞無法用眼光與人交流,所以言語是她表達(dá)自己對這個人世間依戀和好奇的唯一方式。她在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dá)眼疾發(fā)作時的痛苦,她只會一遍遍地重復(fù)著“磕著了!”妞妞幼小的心靈還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上存在一種叫做“癌”的絕癥,更不會知道癌在發(fā)病時會如此這般無可名狀地疼痛、但是,她的聰明,她的懂事,她對人世間的好奇,她對音樂的熱愛,無一不讓人感慨這個如此美麗的小生命。
但是,妞妞的意義不僅在此。
因為有愛,所以有家;因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實質(zhì)的形式和內(nèi)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妞妞。每一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跡,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
關(guān)于生命:
我們活著了,在愛與痛的交織里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著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qiáng)的活著,因為我們活著是為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
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愛,它在我們活著的過程中輕輕的伴隨在我們身旁。愛或許不是花開定會花落那樣的傷感情懷;或許沒有海誓就要山盟那樣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靜靜的陪著我們,如夏日里的一陣微風(fēng),雪夜里的一根火柴,短暫卻又美好,撫慰的,溫暖的只是一顆小小的心。
余華曾經(jīng)說過:“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jìn)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zé)任。”責(zé)任,是活著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yù)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fù)責(zé),去擔(dān)當(dāng)。因此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因為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著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zé)任。
關(guān)于苦難:
自古都有“苦難凈化心靈,悲劇使人崇高”的說法,默默之中,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摧毀了多少失意的英雄,所以,作者說,不要對我說這些,何必用舞臺上的繪聲繪色來掩蓋生活中的無聲無息,歡樂比憂愁更有益于身體的保養(yǎng),幸福比苦難更有益于精神的健康。
面對社會的悲劇,我們有理想、信念、正義感、崇高感支撐著,可是面對自然悲劇,我們有什么呢?任何人間理想都撫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災(zāi)人禍面前也談不上什么正義感。身處災(zāi)難之中,樂觀者會盡量朝前看,看到災(zāi)難的暫時性,從而懷抱一種希望;悲觀者會把它放在人生虛無的背景下來看,看破人間福禍的無畏,從而產(chǎn)生一種超脫的心境。但是,當(dāng)災(zāi)難沉重的無法逃避,怎么辦?雨兒的的一句“受著唄”讓我大悟,忍受可以忍受的,忍受不可忍受的,其實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無不可忍受的災(zāi)難。以從容平靜的心態(tài)忍受人生最悲慘的厄運(yùn),是處事做人的基本功夫。
關(guān)于作者:
通過妞妞,我看到了一個偉大的父親,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心充滿責(zé)任感的父親,我看到了一個父親面對苦難時的痛苦掙扎,我看到了一個父親面對抉擇時的艱難糾結(jié),我看到了一個父親最深刻的反省。
但是,周國平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他更是一個哲學(xué)家,雖然他說只要有了妞妞,隨便什么哲學(xué)死去都好。但他終究是會用帶有哲學(xué)的眼光來看待思考面對的一切。而雨兒是一個普通的母親,所以雨兒說“人家都說共同受難的經(jīng)歷會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擔(dān)的,說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擔(dān)自己的那一份。你對妞妞的思念和哀傷,我不能幫你緩解,反過來也一樣”;“那會兒你躲起來寫作,我真的覺得很孤單,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你畢竟還有一個文字的祭奠,我什么也沒有”,最終,他們在共同經(jīng)歷了失去妞妞這一遭遇后還是分手了。或許,無論是周國平還是雨兒,他們都需要自己的方式來祭奠,來更好地面對以后的生活。
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善良得到疼愛和珍惜,也無法讓所有的傷害得到懲罰和譴責(zé)。但是,命運(yùn)不會到處復(fù)制相同的悲劇,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公和不平,我們有更多的理由面對歲月,說聲感謝。
活著,沒有理由不好好活著,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一
讀后感。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是一本文集中的一個章節(jié),雖說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jié),卻讓人看后,悲痛萬分。
他們一家本來是幸福的,可是幸福,卻往往很短暫。妻子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孩子一生下來就得了先天性絕癥,一歲半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離開了疼愛她的父母,使父母的生活跌入深淵。
也許可以這么說:“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和苦難都是平凡的,它們本身不是奇跡,也創(chuàng)造不出奇跡。他們一定會過度傷懷,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女兒的小小身影會越來越模糊,以至慢慢忘卻她的模樣。如果你是路人,你也會這么想吧。的確,有什么辦法呢?生活太現(xiàn)實了,我們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下一個不幸上,長久地集中注意力,更何況是陌生人的不幸呢。可是,他偏偏不是路人,而是孩子的父親。我被這一家人催人淚下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從中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感受,那種生離死別的痛苦,刻骨銘心的折磨。相信在成長的歲月中,我們也會慢慢感受生活中父母的愛。
夕陽不留人,時間不等人,如果你是個健康的孩子,你將最最幸福的人,所有能做健康的人,多好。
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都是孩子,父母的寶貝,也許我們該回報他們了,這就是文章的啟示吧!以后的歲月,我們會慢慢成長,并在成長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二
看了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感觸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癥,只活到了一歲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而又知道妞妞很快會離世的絕望,妞妞離世時的悲傷。在書中作者還表達(dá)了他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妞妞》一書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來,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與笑都是直擊人心的,它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讓人肅然起敬。這不僅是一本不幸的父親悼念他早夭愛女的書,更是一本頌揚(yáng)生命,也緬懷和反省生命的書。文中寫到的妞妞成長的細(xì)節(jié)尤其讓我感動,從妞妞學(xué)會的每一個發(fā)音、每一個字、詞、每一個動作等細(xì)節(ji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的過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個細(xì)節(jié)也讓我感觸挺大,原以為一起經(jīng)歷過苦難,作者和他妻子(雨兒)的感情會更加深厚,沒想到他們竟然離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說“有人統(tǒng)計,喪子夫婦的離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難未必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內(nèi)在的痛苦都是獨(dú)特的,不但不能分擔(dān),而且難以傳達(dá)。期望對方分擔(dān),落空了,期望就會轉(zhuǎn)變?yōu)樵购蕖!边@個結(jié)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聽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見真情之類的說法,我認(rèn)為經(jīng)歷過患難應(yīng)該更懂得珍惜才對。
文中作者對生命的得失的追問也很值得思考。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應(yīng) 該享有的漫長的一生?
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經(jīng)享有的漫長的一生,還是一無所失?
死亡是生命的結(jié)束還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看了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感觸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癥,只活到了一歲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而又知道妞妞很快會離世的絕望,妞妞離世時的悲傷。在書中作者還表達(dá)了他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妞妞》一書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來,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與笑都是直擊人心的,它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讓人肅然起敬。這不僅是一本不幸的父親悼念他早夭愛女的書,更是一本頌揚(yáng)生命,也緬懷和反省生命的書。文中寫到的妞妞成長的細(xì)節(jié)尤其讓我感動,從妞妞學(xué)會的每一個發(fā)音、每一個字、詞、每一個動作等細(xì)節(ji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的過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個細(xì)節(jié)也讓我感觸挺大,原以為一起經(jīng)歷過苦難,作者和他妻子(雨兒)的感情會更加深厚,沒想到他們竟然離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說“有人統(tǒng)計,喪子夫婦的離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難未必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內(nèi)在的痛苦都是獨(dú)特的,不但不能分擔(dān),而且難以傳達(dá)。期望對方分擔(dān),落空了,期望就會轉(zhuǎn)變?yōu)樵购蕖!边@個結(jié)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聽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見真情之類的說法,我認(rèn)為經(jīng)歷過患難應(yīng)該更懂得珍惜才對。
文中作者對生命的得失的追問也很值得思考。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應(yīng) 該享有的漫長的一生?
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經(jīng)享有的漫長的一生,還是一無所失?
死亡是生命的結(jié)束還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三
一個男人有沒有經(jīng)歷婚姻,對責(zé)任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男人有沒有生養(yǎng)孩子,對生命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這兩點(diǎn),現(xiàn)在的我深有體會。
假如我現(xiàn)在還是未婚,我想也許我會非常放縱。在這個時代,很多人不知道要為什么目標(biāo)而努力。因為不管怎么努力,連套小房子都是幻想,那不如放縱,至少在感官欲望中,人覺得還有點(diǎn)刺激。雖然沉淪,可至少可以暫時忘卻痛苦。
假如我現(xiàn)在沒有孩子,我看周國平的《妞妞》不會那么沉重,我的孩子馬上8歲,我就希望她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成長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我希望孩子平安,我可以接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打擊甚至是傷害,但我知道這是孩子人格和體格成長完備必由之路,但我不希望孩子不在了,我接受不了。
假如我沒有做父親,我只是會同情周國平,但是我很難領(lǐng)會他做父親的快樂和悲傷,現(xiàn)在我甚至能理解后來他和愛人的分手,因為愛得太深,分手也許是一種遺忘的方式。
《妞妞》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周國平因為一次和愛人吵架,愛人賭氣感冒,結(jié)果醫(yī)院醫(yī)生嫌夜深不愿意接診,最后發(fā)展成重感冒,在同學(xué)幫忙的治療時又多次照射孕婦不應(yīng)該照的x射線,結(jié)果出生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患了絕癥,周國平認(rèn)為這一切應(yīng)該起源于那次爭吵,如果這次爭吵后的偶然能夠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得到改變,也許他將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
可孩子畢竟出生了,她帶了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如果要治療,必須割掉眼睛,而且即使這樣,也只有很低的治愈概率,醫(yī)生建議他們放棄這個孩子,放棄治療這個父母自然是不愿意的。
那么是立即手術(shù)還是等等看,也許有奇跡?在這種艱難選擇中,周國平夫婦嘗試了很多方法,他們沒有選擇立即手術(shù),而采取保守治療等待希望,其實他們時候認(rèn)為潛意識就是放棄了治療,因為他們也無法接受一個嚴(yán)重殘疾的孩子,理由是即使治療,也基本上無望,頂多延長生命到20歲,還是死,既然這樣,為什么還要這個孩子受盡苦難的折磨。
最后孩子還是走了,那么聰明可愛的一個孩子,孩子熱愛這個世界,我看到周國平寫孩子聽音樂的篇章,我很觸動,眼睛很酸,在火車上,我一個人流淚了。
孩子走了,父母難免陷于懊悔,是誰的錯,造成一個生命的流逝?
周國平是個哲學(xué)家,他用哲學(xué)的眼光記錄了這件事情,剖析了自己的靈魂,很冷靜,其實也很殘忍,他沒有選擇遺忘苦難,而是從苦難中看出:“人有素質(zhì)的差異。苦難可以激發(fā)生機(jī),也可以扼殺生機(jī);可以磨練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啟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揚(yáng)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質(zhì)如何。”
這本書充滿人本主義精神和人文思考,這使得一份對孩子的懷念和愧疚上升為一個人的靈魂自我拷問,這讓我感到慚愧,我對人生的理解還很淺,周國平說人有了“智慧使人對苦難跟清醒也更敏感”,要我覺得,有了智慧會使人對一切生活學(xué)會感恩和欣賞,而不是“為了幸福,人最好是否對自己無知呢?”
人之所以要成為人,不是純粹來享受,痛苦可以讓我們更好體驗人生的無奈,進(jìn)而讓明智的人選擇更好地理解人生,提升自己生活的質(zhì)量,而不是變得暴戾和沖動。
這本書自90年出版,不斷再印,甚至進(jìn)入美國醫(yī)學(xué)倫理學(xué)教材,因為有了內(nèi)涵和深度,推薦做父母的朋友一讀,當(dāng)然,你沒有做父母,不妨也讀讀,等做了父母,再讀一次,會看到自己心態(tài)的變化。
回到我自己,在我有了孩子后,說實話我常常也想過,這家伙真是上帝的禮物,我是真的喜歡她。無論她讓我開心或者生氣,事后我都非常謝謝,孩子讓我的人生變得完整。
我還是凡人,不是哲人。我還無法克制全部的欲望膨脹,我還免不了虛榮自大,我還免不了趨利避害,我還免不了勾心斗角,我還免不了營營茍茍,我知道我還是普通人,頂多是個聰明人。
我只是希望,將來有一天我也可以擁有智慧,內(nèi)心沉靜。
讓我在渴望幸福的時候,不是把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讓我今天在感受快樂的時候,不是建立在明天的悲傷之上。
感謝周國平《妞妞》讓我思考,謝謝你的好書,也祝福你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因為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妞妞在天堂也會為她有這樣的一個爸爸而驕傲,你已經(jīng)讓她在人間永恒。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四
這些天,心不能平靜。腦海里常常冒出這些話"磕著了,頭頭磕著了!"、"爸爸抱!"、"磕著了,爸爸想辦法!"…應(yīng)該說這些話像是我親耳聽過,回蕩在耳邊,久久不肯散去一樣。讀完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我和別人開玩笑的說,元?dú)獯髠目焖榱恕?/p>
書里主要講述了一個患眼癌的小姑娘有生到死的過程,她這一生,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飄零。多么想為這個小姑娘抱怨人生對她的不公,但有或許這就是上帝的安排,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這是一篇真實的文章,而作者就是妞妞的生父。一個父親守著他注定夭折的孩子,這《妞妞》是個真實的傷口,周國平用這樣一個傷口來釋放他自己初為人父,卻在轉(zhuǎn)眼之間又失去了那個原本屬于他的小生命,從天堂跌入地獄的痛苦。妞妞出生后,就成為父親的掌上明珠。周國平在書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杰出的哲學(xué)家。"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卻患上了嚴(yán)重的眼疾,在接下來那一年多漫長卻又短暫的日子里,他親眼目睹妞妞作為一個生命是怎樣發(fā)源、澎湃,也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眼疾攜帶著死神是怎樣一步步逼近、吞噬這個稚嫩的生命的。她天使般的降臨人世,在病痛中苦苦抗?fàn)幜艘荒甓鄷r間,又飛回到了沒有苦難的天堂。"小妞妞,爸爸擔(dān)心的是你那么弱小無助,從未離開過爸爸、媽媽,我們竟讓你一個人出遠(yuǎn)門,你那雙還沒有學(xué)會走陽間的路的小腳丫,竟要獨(dú)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了",這種擔(dān)憂、這份牽掛、這聲聲哀嚎,只有有著切膚之痛的親人才會發(fā)出,只有摯愛女兒的父母才會發(fā)出,讀這段文字使所有的讀者淚流滿面。但是,透過周先生的筆,我們還讀到了他對生命的思索,他用哲學(xué)家的眼光觀察蕓蕓眾生,用哲學(xué)家的頭腦思考生命的價值和真諦。周先生還以慈父的愛心寫道"我明白了,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割斷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連死亡也不能。這牽掛的線團(tuán)系在你遠(yuǎn)逝的小軀體上,穿透生死的壁壘,達(dá)于另一個世界。我明知你不復(fù)存在,仍然惦記你猶如惦記一個失蹤的游子"。是啊,這份愛、這份牽掛能穿過時光,穿過歲月得到永恒。
想起曾看到的那句話,人生是一個過程,結(jié)果對于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有死亡的背景,所以生命才應(yīng)該得到認(rèn)真的尊重。
但是,不是每一個生命的結(jié)束都是悲劇和罪過。死亡本身無所謂可怕和不可怕,折磨人的是眼見至親至愛的凋零過程和等待,是那樣的無可挽回,無可奈何。妞妞是"這一個",她還沒有認(rèn)識到生命的意義,她失去了看見美麗人間的眼睛,她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留戀,歸去也許是她的幸運(yùn)。所以,死者不能回頭理解的慘痛就成了生者的全部悲劇體驗。
因為有愛,所以有家;因為有孩子,所以家才有實質(zhì)的形式和內(nèi)容。回了家,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妞妞。每一個妞妞來到世上,都是愛的奇跡,愛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所以每一個人忙忙碌碌為了誰,才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
可是世界上有無處不在的善良,也到處充滿有意和無意的傷害,讓覺醒的靈魂無處可藏,讓脆弱的生命防不勝防。妞妞,妞妞的爸爸,還有妞妞的媽媽…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善良得到疼愛和珍惜,上蒼無法讓所有的傷害得到懲罰和譴責(zé),也許只有善待自己和呵護(hù)自己,才能讓生活不會無奈的了結(jié),才能讓快樂長長久久地延續(xù)。
每一個生命來到世上的第一個聲音是啼哭,這也許是一種荒唐。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人世的不妞妞好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是那么的美麗,又那么的短暫:好像一段好聽的插曲,卻始終要結(jié)束;好像一朵絢麗的花,卻很快就要凋零;好像沙灘上的腳印,不久就會被覆蓋…唯一永恒不變的,就是妞妞父親對妞妞那默默的愛,這種愛,是否只有已故的妞妞才能體會呢?不,不是的。這本《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并不是只道出作者一人的心聲,而走道出了普天之下所有父親的心聲,對啊,父愛沒有母愛來的那么細(xì)膩、感性,卻是那么的真切、理性,父親對女兒的愛是不易察覺的,是需要你來感受的。正如文中妞妞的父親那樣,他對于妞妞的死感到很痛苦,但他并沒有用什么人來替代妞妞,他認(rèn)為妞妞是永恒的,是不可替代的,他永遠(yuǎn)只有一個妞妞。我想,要是換成天下隨便那個父親,想法也一定也和他不謀而合。因為,他們擁有相同的情感--父愛!
未為人母,也無法成為人父,也許周國平的那份情感我無法深深體會,但妞妞讓我們知道,讓我們理解--活著,沒有理由不好好地生活著。
也默默地祈禱有一個世界,妞妞在那幸福地活著,在這個世界,孩子都能得到像妞妞一樣的愛,而不是一樣的遭遇!
一位父親的札記讀后感(實用15篇)篇十五
看了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觸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癥,只活到了一歲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而又知道妞妞很快會離世的絕望,妞妞離世時的悲傷。在書中作者還表達(dá)了他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妞妞》一書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來,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與笑都是直擊人心的,它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讓人肅然起敬。這不僅是一本不幸的父親悼念他早夭愛女的書,更是一本頌揚(yáng)生命,也緬懷和反省生命的書。文中寫到的妞妞成長的細(xì)節(jié)尤其讓我感動,從妞妞學(xué)會的每一個發(fā)音、每一個字、詞、每一個動作等細(xì)節(ji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的過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個細(xì)節(jié)也讓我感觸挺大,原以為一起經(jīng)歷過苦難,作者和他妻子(雨兒)的感情會更加深厚,沒想到他們竟然離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說“有人統(tǒng)計,喪子夫婦的離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難未必是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內(nèi)在的痛苦都是獨(dú)特的,不但不能分擔(dān),而且難以傳達(dá)。期望對方分擔(dān),落空了,期望就會轉(zhuǎn)變?yōu)樵购蕖!边@個結(jié)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聽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見真情之類的說法,我認(rèn)為經(jīng)歷過患難應(yīng)該更懂得珍惜才對。
文中作者對生命的得失的追問也很值得思考。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應(yīng)該享有的漫長的一生?
看了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感觸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絕癥,只活到了一歲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記錄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而又知道妞妞很快會離世的絕望,妞妞離世時的悲傷。在書中作者還表達(dá)了他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妞妞》一書沒有那種呼天搶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來,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與笑都是直擊人心的,它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讓人肅然起敬。這不僅是一本不幸的父親悼念他早夭愛女的書,更是一本頌揚(yáng)生命,也緬懷和反省生命的書。文中寫到的'妞妞成長的細(xì)節(jié)尤其讓我感動,從妞妞學(xué)會的每一個發(fā)音、每一個字、詞、每一個動作等細(xì)節(ji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長的過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時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個細(xì)節(jié)也讓我感觸挺大,原以為一起經(jīng)歷過苦難,作者和他妻子(雨兒)的感情會更加深厚,沒想到他們竟然離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說“有人統(tǒng)計,喪子夫婦的離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難未必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內(nèi)在的痛苦都是獨(dú)特的,不但不能分擔(dān),而且難以傳達(dá)。期望對方分擔(dān),落空了,期望就會轉(zhuǎn)變?yōu)樵购蕖!边@個結(jié)論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以前聽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患難見真情之類的說法,我認(rèn)為經(jīng)歷過患難應(yīng)該更懂得珍惜才對。
文中作者對生命的得失的追問也很值得思考。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無所失,還是失去了他應(yīng)該享有的漫長的一生?
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經(jīng)享有的漫長的一生,還是一無所失?
死亡是生命的結(jié)束還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