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一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2、通過理解教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4、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1、聯系全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的聯系,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
2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學生字、詞。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出示楊桃實物或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板書:畫楊桃)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內容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利用,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讀生字詞。
2、指讀課文。
本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詞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想當然: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聯系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四、質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常識性問題師生當堂解決。有關課文內容理解的問題師生梳理歸納。)
五、布置作業(yè)
l、熟記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由于老師的仔細觀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從而懂得看問題或做事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獨立思考,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fā),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的能力。
2、練習“不像……而像……”、“不要……要……”說話。
3、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作者在畫楊桃時發(fā)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著一個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
是……就……不要)
(2)“想當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什么叫“想當然”?
(3)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讀。
提問:
這兩個自然段講了什么?討論:
(1)第二自然段分為幾層?
(2)找一找哪幾層是回答“我”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師根據桌上的楊桃講解現在看到的楊桃就象五角星一樣。
②出示投影片,一橢圓形帶棱的楊桃。
③實物演示,讓從不同角度看的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樣子。(讓學生親自實踐看一看從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是什么樣子,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
④說出作者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結合父親的話講一講什么是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是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第二個原因。)
讓學生把兩個原因結合起來講。(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學習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討論題:
①開始同學們認為這幅畫畫得怎么樣?后來又有什么變化?
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指導朗讀,注意語氣的變化。
(3)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同學們的認識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進一步明確學生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4、學習第七自然段,自由讀這一自然段。
提問:
(l)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句話?
(2)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3)舉例子說說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板書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4)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別人影響。)
在逐句分析這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讀并試背誦。
5、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齊讀。
提問:
(1)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
(2)為什么說老師和父親的話對我來說一生受用?(板書:一生受用)
(3)父親和老師所講的畫畫上的事。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應當怎么做?(板書要……不要,是……就)
誰能用“要……不要”說一句話?
1、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先認為別人錯了,要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實事求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做,能使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得到好處,我們要牢記這個道理。
2、齊讀例數第一、二自然段并試背誦。
3、畫楊桃
附: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審視—審察
半晌—半天
教誨—教導
反義詞:
和顏悅色—疾言厲色
熟悉—陌生
1.老師的神情變得嚴肅了。
這是因為,他發(fā)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楊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有時候看起來真像個五角星。因此,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
這四句話可分成兩層意思。前兩句用畫楊桃這個例子說明: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后兩句告訴學生懂得了這個道理之后應該怎么做。這四句話句句講的是畫畫,但道理不僅用于畫畫,而且適用于一切事物,一切問題。當別人的看法、做法與自己的不同時,不要急于下結論,認為別人錯了,很可能別人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去想的。我們自己做事或者看問題,不能想當然,“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應該實事求是,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二
劉海明老師執(zhí)教的《畫楊桃》一課緊抓文章特色,利用圖畫這一載體理解內容、表達思想非常到位。在這節(jié)課上劉老師帶領學生重點比較學生和老師的兩次對話,體會老師和父親的話,從而讓學生理解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實事求是。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這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我們稍不小心,很容易將之異化為品德課。劉老師憑借自己超強的語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讀能力。以全新的視角提煉閱讀主話題:理解“實事求是”。劉老師通過對父親的話、我作畫的態(tài)度、同學們心理的轉化和老師的言行舉止這四個板塊整合推動實施建構,逐層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學會老老實實、學會用“實事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學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巧妙一:適時比較。劉老師指導學生適時比較朗讀,利用多種讀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學們態(tài)度轉化使,老師引導學生從感嘆號中讀出他們的想當然、不假思索;從省略號中讀出同學們回答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讀出了人物個性特點,體會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后教學中,劉老師又掏出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進行比較:它們相似在哪?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悟蘊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實物理解。劉老師創(chuàng)設實物觀察的情境,讓學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楊桃樣子是否一樣,讓學生體驗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學生的感受與反應,加深理解“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積極性。
細細品讀劉老師的課堂,精彩之處層出不窮。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從細微處著手,在學生整體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了重點指導,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標點,抓住課文中的關鍵之處、精妙之處,反復讀,仔細品,認真想,把感悟活動引向深入,從而使學生明白事理“實事求是”。如引導學生理解“實事求是”的作畫態(tài)度時,老師緊緊地抓住“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這一句子展開,又聯系上文結合句子去發(fā)現。再如探究“同學們”的心理轉變過程時,老師引導學生從感嘆號中讀出他們的想當然、不假思索;從省略號中讀出同學們的`回答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老師緊緊扣住句中的標點符號,通過情境模擬、換位思考等,讀出了人物個性特點,體會了人物思想情感,讓學生體會同學的心理變化,從而理解“實事求是”的內涵。
劉老師在復習認讀詞語后,以問題我是怎樣畫楊桃的,直奔重點,研讀父親的語言。沒有太多花俏引題,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爭取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在學習人物對話中多讀多思多講。然后重點品讀學生和老師看到畫后的的不同態(tài)度及后來態(tài)度的轉變,從而為領會課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準備。
當然,如果劉老師的教學語言能更有節(jié)奏些;詞語教學與文本語言聯系更緊密些就更完美了。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三
1、大家會唱歌嗎?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書:齊唱——獨唱——輪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搶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請聽題,以下六種唱法分別是什么唱?
(1)大家一齊開始,速度一致,一齊結束。
(2)一個人放開聲音唱。
(3)分兩三批,一批先唱,兩拍后第二批唱,再兩拍后第三批唱。
(4)一個人唱得比較響,其他人聲音唱得比較輕。
(5)有些地方一齊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其實讀書也一樣,也可以有不同的讀。(板書:讀)(板書:畫楊桃)
3、用圖片介紹楊桃。
設計意圖:朗讀不僅僅是理解課文的一種手段,各種不同方式的朗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享受。而唱歌正好與語文朗讀有許多共同之處,各種不同唱法可以給朗讀作借鑒。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畫楊桃是哪一部分?比賽快讀。
3、這一段,我們可以用兩個詞來說明“我”畫畫的態(tài)度。(板書:我的畫——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1、分配角色,演讀課文。指名一朗讀較好的同學作“我”讀課文的介紹性語言。老師做“老師”,其他同學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選文中的臺詞和各種笑。注意文中規(guī)定的動作神態(tài)都要表現出來。
2、角色交換再演讀。
設計意圖:表演讀是學生“喜聞樂動”的好形式,又是潛移默化理解詞句意思的好途徑。通過兩次演讀,兩次情境再現,學生對各種對象的表現有了真切的感受。
1、引入:議論畫畫是哪一部分?這些話大部分沒有交待誰說的,如,“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到底是誰問的?請說理由。
2、區(qū)分角色。后面這些對話又是誰說的呢?(在對話的后面注明角色。)
4、領悟寫法。寫人物的對話有多種方法,省略說話的對象和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有時效果會更好。但有個前提:讀者不會誤解。因此,還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來區(qū)分。
設計意圖:省略說話的對象和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是本文寫法上的一個重要特點。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領會課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訓練學生的多元想象,同時為學習寫人物的對話打一個基礎。
在議論楊桃畫得像不像的過程中,老師的神情態(tài)度值得我們注意。
1、重點解讀“嚴肅”“半晌”:想象一下,老師為什么神情嚴肅?在這“半晌”沉默的時間里,老師心里會有些什么想法?(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要想辦法教育孩子;知道這些同學沒從“我”這個角度來看楊桃……)
板書:老師的教誨——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3、朗讀、背誦這段話。
4、主旨領會:老師是個善于用小事來教育學生的人,還有誰也是這樣的人,他是怎樣說的?(齊讀第一段。)
板書:爸爸的叮囑——是什么樣,畫成什么樣
5、加深印象。齊讀最后一段話,理解“教誨”“受用”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的對比出現,運用背誦的手段,讓學生明白話中重要語句的教育意義,感知課文前后呼應的特點。
1、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些什么?請交流。(學生可能會從以下方面交流:詞語意思;課文寫法;教育意義。)
2、道具遷移。當有學生交流到畫畫要“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時,順勢遷移,用茶杯、眼鏡、手指等作為道具,畫成特別角度的簡筆畫讓學生猜,然后實物觀察。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應該成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高潮。交流讀懂了什么,沒有限制,可激發(fā)學生的獨特體驗;超越常規(guī)的由畫猜物,學生會倍感興趣。經歷這一過程,學生對課文的教育意義有了更深的感悟。
張?zhí)锶粝壬f得好:“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在本節(jié)課設計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產生靈感,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放飛個性。打開學生思接千載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讓其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飛揚。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四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2、繼續(xù)練習復述課文。
3、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叮囑、審視、和顏悅色、教誨等詞語的意思。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復述課文,體會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一、出示書中的兩段對話,研究有感情朗讀。
(一)、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學生練讀。
2、指名讀,師生共評議。
3、從這兩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前面說得肯定,后面比較猶豫)
引入:這兩段話是從畫楊桃這片文中節(jié)選的(揭題),同學們體會得對嗎?讀得對嗎?又為什么會有這么兩段相似的對話呢?一起來學習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讀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4、小組交流。
1、默讀課文,理清思路,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說,師生討論)
4、說說段落大意。
引入: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畫楊桃這么一件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懂課文,進而復述這部分內容。
1、師問:怎樣復述課文?(指名回答)
2、既然復述時要抓住重點詞句,那么我們就先來找出重點詞句讀一讀,理解意思,再進行復述。
1、學生自由朗讀,圈圈點點劃劃寫寫.
2、小組交流意見.
3、全班交流,重點理解
a、我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b、同學們怎么笑
(1)、有幾個同學看見了,卻哈哈大笑起來.
(2)、有幾個同學搶著答道,同時發(fā)出嘻嘻的笑聲.
c、老師怎么做的
(讓學生從中懂得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1、學生自由準備說一說
2、小組互說,選好參賽者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五
一、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樣子,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體會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態(tài)度。
三、體會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四、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詞句,會用“叮囑”說話。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一、課件出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畫楊桃》,讀題。(出示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楊桃是什么樣子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談理解。
3、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體合作,理解內容。
1、我為什么會把楊桃畫成五角星呢?大家從課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舉個例子嗎?
為什么會這樣?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4、老師是這樣做的嗎?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找找。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5、當老師問大家的時候,同學們這樣回答,是帶著怎樣的語氣的?(嘲笑)我們讀讀。
發(fā)揮想像,當時我的心理會怎么樣?想些什么?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這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怎么會斷斷續(xù)續(xù)的呢?他的心理會想些什么?(很慚愧)讀一讀這段對話。
7、同樣一個問題,同學的態(tài)度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用上因為……所以)
8、如果你是這位老師,這時你想對你的學生說什么?
9、我們來看一下,“我”的老師是怎么說,怎么做的?(生讀該自然段。)
什么是“和顏悅色”?用這樣的語氣讀一讀。
有沒有人對你說過,或你對別人說過“不要……要……”,說一說。
舉例子說說什么是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師的話,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幾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嗎?背一背你認為對自己有幫助的話。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2、讀。老師學完這篇課文有一些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編。學生自編學完課文后的一則格言,寫在書本插圖五角星旁。交流。
4、小結:當別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妄下結論,認真分析,看看人家是從什么角度看的,要實事求是。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六
1、知識和能力:學習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正確讀寫“叮囑、想當然、教誨、審視、和顏悅色、半晌”等詞語。
2、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自主閱讀,合作學習,體會出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態(tài)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好習慣。
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做什么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2、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是《畫楊桃》。板書課題,齊讀。
1、那么,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2)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意思。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作個記號。
1、課文重點寫了一次圖畫課上老師教我們畫楊桃的故事,課文哪些段落具體寫了這件事?給課文分段。
2、“我”、老師和同學三者看楊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畫楊桃的時候,體現出不同的態(tài)度。 請同學們仔細研讀第二大段,把你的眼睛聚焦在其中一個人的身上,抓取重要的鏡頭來研究研究這個人的態(tài)度,可以怎么研究呢,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變化來研究。
1、這節(jié)課中,“我”眼中的楊桃,是個“五個角的什么東西。”作者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
(2)“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3)“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是啊,“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滿以為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但結果呢?誰來說說。
“有幾個同學”看了作者的畫“哈哈大笑”,(板書:同學哈哈大笑)說明什么?(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
1、還有什么反映? 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tài)度的變化。
(1)出示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兩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
(2)練讀。
1)同學們的態(tài)度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巨大的變化呢?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1)這一看,同學們發(fā)現從“我”的角度看楊桃,它確實像個五角星。
(2)這一看,同學們知道嘲笑“我”是錯的。他們的神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一個個臉色通紅,說話結結巴巴。(學生表演朗讀)
(3)這一看,同學們都不好意思了,一個個臉羞得紅紅的。他們請求我的原諒。他們說:“對不起,我們不應該嘲笑你。你能實事求是地畫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諒我們吧!”。
(4)這一看,同學們懂得不能想當然地嘲笑別人。要實事求是,設身處地,尊重別人的看法。
(5)這一看,同學們理解了我。他們嘲笑我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這時候,我卻熱淚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為我得到了同學們的理解和尊重。
……
老師的態(tài)度有過變化嗎?為什么從嚴肅變得和顏悅色?
1、出示課文,讀“審視”句: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
a、理解“審視”, “審視”是指審慎地觀察。
b、老師為什么審視?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2) 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3) 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后教育孩子們。
(4) 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是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2、理解“嚴肅”?
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同學們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著我幼小而敏感的心靈,我感到傷心極了。我開始迷惑不解,對爸爸的話語產生了懷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師的注意,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他沉默了“半晌”(一會兒)。同學們,你們能猜測一下,在這半晌的時間里,老師在想什么嗎?(對隨意嘲笑別人的孩子的不滿,想辦法要教育他們)。
3、理解“和顏悅色”。老師和顏悅色,是因為(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實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同學的認同,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 。)
4、作者作畫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自于誰的教導?出示父親的話。
(1)什么叫“想當然”?聯系上下文理解:憑主觀想象,認為事物應該是這樣。
聯系課文內容,父親經常叮囑“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不要憑主觀想象,畫走了樣。
2、小練筆:同學們,那節(jié)美術課雖然結束了,但畫楊桃這件事讓作者和他的同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聽到或遇到過像畫楊桃這樣的事情嗎?通過學習和聯系生活實際,你都有哪些體會、感受,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請你也拿起筆用概括性的語言寫一寫你的這些體會、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寫在大家準備好的小書簽上。寫好后讀一讀把書簽送給老師或自己的好朋友,讓他們與你共同分享。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七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指導規(guī)范書寫。
多媒體教學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楊桃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同學回答,出示課后資料袋里的文字解釋)。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楊桃有關的課文《畫楊桃》。生齊讀課題。
3、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2)怎樣畫楊桃?
(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為什么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4、(出示課件)范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1、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要示讀準生字字音,通過并聯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叮囑前排靠邊準確審視講臺神情嚴肅
半晌輪流和顏悅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誨
生字推火車讀,小組比賽讀。
3、生字詞大家認的很好,我們再來看看詞語理解的情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教師引導規(guī)范表達)(課件出示)
想當然嚴肅教誨和顏悅色
審視熟悉受用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大家剛才認識了生字,理解了詞語,讀起課文來肯定比剛才讀的好,咱們再來讀課文,看看課文主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課文中圖畫課上的事從哪兒開始到那兒結束?(老師引導,學生回答)這篇課文分為幾部分?(根據學生的回答學習下面每一部分。)討論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親教我畫畫時叮囑我要按事物本來的樣子畫。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圖畫課上我將楊桃畫成五角星,被同學取笑,老師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親和老師的教誨是我一生受用。
2、課文內容咱們這節(jié)課就學到這兒,大家來齊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大家來看看本節(jié)課要會寫的字,那些字較容易寫錯,和老師一塊兒來學習學習。把容易寫錯的地方老師強調。學生書寫,老師巡視。
五、課外作業(yè)。
1、摘錄老師與父親說的相似的話。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顏悅色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八
今天上午聽了李**老師講的《畫楊桃》一課,感觸頗深。以下幾方面特別值得我學習。
二、詞語理解為學生理解句子、理解全文打下了基礎。如“一生受用”的意思,“教誨”、“想當然”、“審視”、“半晌”這些詞語意思的及時理解,將難點簡單化,使學生更容易揣摩人物心理,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
三、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李老師重點指導了對話的朗讀,不僅指導了朗讀語氣,更揣摩了人物心理,還告訴大家“讀書不僅要讀文字,還要讀標點。”因此學生能將不太好讀的對話讀好。
四、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明白了整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并運用與生活之中。如:“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在語文課上,我發(fā)現老師黑板上一個字寫錯了,我---------。”等等,告訴學生,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實事求是。
五、在本節(jié)課即將結束時,教師用動聽的音樂做背景,讀出了著名作家岑參及老校長的話,更給學生及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年級畫楊桃說課稿篇九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做到會讀、會寫、會用。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活動中,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有效的知識技能體系,學會系統思考。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觀念、換位思考的思想觀念以及尊重他們感受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第二部分
教學難點:理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
整體閱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
楊桃
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理解課文
第三課時:字詞訓練,給課文分段
第一、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
出示智慧樹,提出自我評價要求。
三、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從流利程度展開評價。(頭兩個自然段全班合作檢查,后幾個自然段同桌合作檢查)
2、說說自己覺得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如:不容易讀正確的生字詞、不理解的詞語,展示在黑板上,教師權衡,能馬上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先留下來在理解課文時合作解決。
四、理解課文:
1、通過引導學生專心閱讀課文(閱讀方式可以多樣化快讀、默讀、小聲讀、略讀),解決對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對話部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師說的那段話。
(1)、出示重點句子,讀一讀。
(2)、問:你認為這段話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為什么?
(4)、出示填空題: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樣。因此,當我們看見(),不要忙著發(fā)笑,要看看()。我們應該()。看到是什么樣的就()。
五、拓展練習,讓學生自己上網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與課文有關的其他知識。
第三課時(略)
板書設計:
23、畫楊桃(看的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我教師幾個同學
(想起父親的話)
認真看、老實畫看了看哈哈大笑
審視()
神情嚴肅
和顏悅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換個角度看問題!
1、能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活動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據新課程標準創(chuàng)造性的處理教材;
3、評價用語比較到位,所以學生能順著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3、教師對教材的深挖還是不夠,對一些重點詞匯自己都沒有仔細琢磨,心中沒有明確的定義,導致在引導時不明確。
只關注大處,不琢磨小節(jié),始終是我性格的弱項,這也反映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為當中。以后我要從關注細節(jié)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維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