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一
“滾長江逝永,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每當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耳邊就會想起這激情騰涌的旋律。
初見《三國演義》是在學校的圖書柜中,當時我神速地抽出它,翻看了前面的前言,發現了他給我們展示了一段歷史畫卷,一時間我被書中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和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最吸引的要數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性格直爽的張飛,愛民如子的劉備,心胸狹隘的周瑜……一個個鮮活地人物都呈現出各不相同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再見《三國演義》是在暑假,媽媽給我買了文言文版的。它又將我帶入了另一種境界。那才華橫溢、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草船借箭》中,諸葛亮將天時、地利、人和,考慮的如此周到,贏得了眾多將軍對他的神機妙算贊嘆不如!而我卻在一次比賽中,因考慮不周,心存僥幸,導致比賽的失敗,讓我遺憾不已。
記得去年冬天,經過縣里選拔,我很榮幸的成了市青少年科技節少兒“七巧科技”、“電子百拼”等六個項目參賽的選手之一。為了能讓自己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我利用空余時間不停地練著,練著,拼著,拼著……終于等到展示自我的這一天,此時的我不時地在心底里默默地為自己鼓勁,小子加油!
很快,比賽開始了,我緊張的難以呼吸。當考官把題目發下來,我一看,其中的幾個零件,我的工具箱里沒有。別人都在爭分奪秒地拼著,而我卻只能在邊上看著,看著他們拼得興高采烈,而我的身子仿佛是灰色的。“老師,我好了”!另一邊“咚”地一聲……聽得我毛骨悚然,他們都有機會得分,而我卻一分都得不到。“小子,你怎么啦?整整練習了一個多月,到最后,卻因為工具不全,導致了一分沒得,就這樣付諸東流?”我不停地責備自己。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二
《三國演義》是明朝羅貫中寫的一部小說,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被列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中。它依靠一定的歷史背景,配上一定的聯想和想象在進行人物塑造加工,把每個人物形象都描寫得栩栩如生。
羅貫中在著作時,刻意傾向于蜀國,把劉備寫的十分仁慈大義,把諸葛孔明寫的足智多謀,來表現其人物形象。
而劉備,諸葛亮等人都是整本小說行文的線索,一開始桃園三結義,把趙云收入麾下,再到后來請諸葛孔明出山相助,劉備的實力正在一步步增強,到后來智取荊襄九郡,入主西川,平定漢中,劉備開始稱帝。但這也是蜀國慢慢開始衰弱的前兆,個員老將都老了,關羽,張飛相繼被殺,黃忠戰死,劉備也托孤白帝城,趙云、馬超病死,最后諸葛孔明獨木難支,也“隕大星漢丞相歸天”。然后蜀國基本都完了。
我認為,劉備讓關羽駐守荊州就是錯的,若關羽不死,那蜀國也不會那么早衰弱。因為關羽自恃武藝高強,剛愎自用,不聽勸誡,驕傲自大,最后才會中了陸遜的詭計。反之如果常山趙子龍來守荊州,那他就不會失了荊州了。若劉備討伐吳國時,帶上諸葛孔明,那也不會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了。還有,如果諸葛亮當時聽了劉備的遺囑,不讓馬謖守街亭,那也不會北伐失敗了。所以都是是一個個小錯誤導致了蜀國的衰弱與最后的滅亡。所以這都是十分遺憾的。在羅貫中的筆下《三國演義》就是個悲劇。
但是,我認為《三國演義》太過夸張了,把一些人物都神化了,太不真實。例如,諸葛亮夜觀天象而知道一些將要發生的事情,他在平定南蠻時還能見到山神,又如于吉、左慈等道士有甚深法力,還有關羽死后竟然能夠附體呂蒙,在戰場中顯圣,首級的眼睛還能動! 太不可思議了!
所以《三國演義》這本書有其好的地方,也有其不好的地方。也不是不好,就是太夸張、太神化了。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三
“關羽夜走麥城,被絆馬索絆倒活捉,后被東吳殺害…”看到這里,我的眼睛濕潤了。心里面波翻浪涌,久久不能平靜。
想當初:關云長面如重棗,蠶眉鳳目,胯下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是多么威風。
這樣一位忠義又文武雙全的五虎大將為什么敗走麥城,被殺害了呢?正是因為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高傲。東吳孫權有意和關羽和好,去給關羽提親。關羽看不起孫權,說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趕走了孫權的使臣,才惹怒了孫權,攻打荊州。敗走麥城,明知有埋伏還走,以為伏兵根本擋不住自己,結果被生擒、害死。
驕傲自大是那么可怕,俗話說:驕兵必敗。我以后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再高傲了,我要深深記住關羽的教訓。學習他那勇敢無畏、堅強不屈的精神,忠義兩全的品格。吸取他高傲自大、目中無人導致失敗的教訓。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篇四
暑假中,我在學校圖書室借了一本《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非淺――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里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通過設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為可能,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連環計,空城計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后,其余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做事情不僅要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識”,還要有“單匹救主”的趙云的“膽”。記得那次體育課上,體育老師讓我們練習跳高。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就像猴子一樣一躍而過。輪到我了,生怕摔著的我及得額頭直冒冷汗,膽卻的內心使我的動作變得縮手縮腳,最后落得個“嘴肯泥”的下常體育老師摸透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又耐心地給我講解跳高的要領,在老師和同學們地鼓勵下,我大膽地又重試了一次,這次終于成功了!漂亮的動作還博得同學們地歡呼,齊聲叫好。唉沒有膽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云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四
三國演義讀后感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五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贊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記錄了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描繪出杰出的歷史人物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是最輝煌的歷史巨著之一,我細細品讀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赤壁之戰,載入史冊,讓人津津樂道。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的赤壁之戰。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最后,曹操之子曹丕統領了中原,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讀完這本書,我被這生動的情節所打動和那有血有肉的人物所感染。
《三國演義》里,我還有一個欽佩的對象——劉備,他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地投入,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
合上書,我的心仍在三國里遨游,久久不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