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需要注意邏輯性和表達的準確性,避免無關緊要的內容和語法錯誤的出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示和借鑒。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一
早上,我寫完毛筆字去廚房洗手。咦,水池上面的墻壁上有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小蝸牛長得太怪了,它好像沒有骨頭,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著一座淡黃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頭上還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只見它用扁平的像吸盤一樣的足,緩緩地向上蠕動,真是太奇妙了!
這時,我滿懷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墻壁上怎么會有一只小蝸牛?”“可能是你奶奶送來的青菜上面的。””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小蝸牛是從樓下爬上來的了。”說完,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一個小盒子,輕輕地把小蝸牛捉下來放進盒子里,小蝸牛頓時被嚇得縮進了小房子里,一動不動。于是,我就拿水來給它喝,又拿青菜葉給它吃……嘿,這個小東西卻不領情,任我用盡各種方法“誘導”,它還是不肯把頭伸出來,不吃不喝的,急死我了!一直到下午,小蝸牛還是緊縮著,哎,像這樣下去,它一定會沒命的。看著可憐的小蝸牛,我難過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想還是把小蝸牛放了吧。它可能是想媽媽了。“”好孩子,這就對了,小蝸牛本來就屬于大自然的。“媽媽撫摸著我的頭微笑著說。后來,我把小蝸牛送回了廣場的草地上,奇妙的小蝸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許多,仿佛在對我揮手道別:”謝謝你,小主人!“不一會兒,小蝸牛便消失在草叢中。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二
一只小蝸牛吸引了我的注意,不是什么驚天舉動,而是它身后有一條長長的痕跡吸引了我,它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爬著,雖然我不這道它要去哪里,但它身后長長的痕跡告訴我,那是他奮斗的足跡。
看到它留下的痕跡,我腦海里立刻浮現了自己的影像。在我學習的路上,也是一點一點慢慢地走著,忍受著兩點一線的枯燥與乏味,不知有多少次,我是多么想放下手中的筆,好好的休息一下,但我知道,我不能。我的夢想給予了張大的驅動力。給予了我飛奔的力量,而老師那些語重心長的叮嚀,則滋潤著我的心靈。我艱難的走著,仿佛每走一步都艱難無比。如今,小學六年即將過去,回望身后那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我知道這是我奮斗的足跡。
思考的恍惚間,蝸牛馬上就要爬上墻的中間了。本來就行動緩慢的它,此刻變的更慢了。我伸出手想幫它一把,讓它坐個直通車,走個捷徑。但轉念一想,如果它沒有體味到旅途中的艱辛與風景,那它的生活豈不是太平淡無味了嗎?這么想著,本來已經伸去的手又收回來了。
目光盯著蝸牛,而腦子里又全是自己。小升初了,我每天都要在如大海般寬的題海中掙扎,本想“粘貼”別人的答案,但又被我的理智給壓住了。因為我知道,這樣的做法只能幫助我們一時蒙蔽過關,而幫不了以后的真實考驗,更幫不了我一世。
時光如箭一般飛漸,小升初考試的日子即將來到,我身后深深淺淺的腳步,長長的足跡,將要化作成功的光束,讓我在考試中發揮出真實的水平。
蝸牛如我,仍然踏著它緩慢而不懈的腳步繼續往前挪動,通往它的高地。
我似蝸牛,踏踏實實的踩著奮進的腳步不斷積累,通往屬于我的輝煌未來!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三
大家好!今天我來給你們猜一個謎語:說它是頭牛,不能拉犁走;說它力氣小,背著房子走。怎么樣?你們知道答案了吧!沒錯,答案就是蝸牛,今天,就讓我帶你們去了解了解它吧!
蝸牛是屬于動物界、無脊椎類、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目、大蝸牛科的動物。它還有一個英文名“snail”。
人們都說蝸牛無論做什么事都很緩慢,那這可就大錯特錯了,雖然蝸牛走起來很慢,一個小時才走5寸半,但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蝸牛它也有快的一面。它的觸角可以任意收縮,十分靈活,只要你抓一只蝸牛,用小棒之類的東西觸碰它的觸角,它的觸角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縮回去,其速度之快甚至讓你看不清它是什么時候縮進去的。
蝸牛有許多天敵,雞、鴨、鳥、蟾蜍、龜、蛇、刺猬等都會以它作為食物。另外,它還有個秘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蝸牛是雌雄共體的,部分可以單獨生殖,但其中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只蝸牛在一起互相交換精子才可生殖。
怎么樣,經過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蝸牛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你還想知道一些有關蝸牛的知識,就自己養一只看一看吧!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四
星期天,我從陽臺那邊輕輕松松地捉了一只非常小的蝸牛。
先說說外貌吧!小小的頭上面長著一對觸角,觸角上面兩顆圓圓的東西就是它的眼睛。這一對大觸角的下面還有一對小觸角,小觸角的下面是一條像縫一樣的小嘴巴。
我一直不知道蝸牛是靠哪里爬得呢?我去問婆婆,婆婆說:“蝸牛是用腹部來爬的,現在人們都稱為’腹足’。”
現在,我把蝸牛放進紙杯里以后,我用鉛筆輕輕地碰了一下它,它就立刻縮進殼里去了。
人們都說蝸牛爬得很慢,可我卻不那么想。為什么呢?因為我把蝸牛放進紙杯里之后,我就開始做作業了。等到我回頭的時候,蝸牛已經爬到紙杯邊沿了。我連忙拿了個保鮮袋,可是還不夠快,蝸牛爬到紙杯外面了。我碰了一下蝸牛,“呯”地一聲,蝸牛卷成一團掉進了紙杯里。我就飛快地把保鮮袋包好,在上面剪了幾個小洞。這樣,蝸牛就再也爬不出來了。
這就是我的淘氣小蝸牛。我喜歡這只小蝸牛!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五
雨后外婆家的花壇里,就會出現好多蝸牛,我不喜歡蝸牛,每次都避得遠遠的。爸爸問我為什么討厭蝸牛,我也說不出為什么,爸爸說:“那你可得好好了解一下蝸牛嘍。”
為了完成爸爸的任務,我抓來了一只蝸牛,決定好好觀察一下。蝸牛的殼是墨綠色的',從遠處看,就像一個長滿苔蘚的棒棒糖,蝸牛的眼睛長在觸角上,我用小棒稍稍碰一下它的觸角,它的觸角就會立刻縮短,過一段時間,它又會慢慢“長出來”,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似的。那蝸牛的嘴巴呢?我怎么看不到,我趕緊上網去查,哦,原來蝸牛的嘴巴藏在觸角中間往下一點的地方,嘴巴小得不得了,跟針尖差不多,怪不得我看不到。不過,蝸牛的嘴巴雖小,卻有兩萬五千六百可牙齒,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不僅如此,蝸牛還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稱之為“齒舌”,蝸牛的“鼻子”在殼口,科學家稱之為“呼吸孔”。我拿來放大鏡仔細觀察,真的,呼吸孔一開一關,就像蝸牛真的在呼吸,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蝸牛喜歡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喜歡吃植物的莖葉,所以,下雨后,我們常能在菜園里看見蝸牛在“散步”。雖然蝸牛喜歡潮濕的環境,但它卻怕水淹,因為水淹可以使蝸牛窒息而死,蝸牛也害怕鹽,因為鹽能使蝸牛體內水份丟失,脫水而死。
哈哈,原來蝸牛還這么有趣,現在我再也不討厭蝸牛了。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六
今天,我要觀察蝸牛,如果你想知道關于蝸牛的秘密的話,我們就一起觀察吧!
我們先找來一只蝸牛,它的眼睛像一顆巧克力豆,嘴巴是一個小小的孔,背上背著一個重重的殼,這是它的小房子。它不喜歡陽光,喜歡陰冷潮濕的地方。我仔細觀察,發現它有兩對觸角,我用手碰了碰它的觸角,不得了,我一碰就看見它的觸角收了進去,當它發現沒有碰它了,才又慢慢伸開,還向四周望望,再去找吃的。
這是為什么呢?我帶著疑問回了家,我問了媽媽,可是媽媽也不知道,媽媽說:“你為什么不去問一問百度呢?”媽媽的話給了我一點點小小的靈感,我連忙跑到書房,查了一下百度,原來,碰蝸牛的觸角時,它會認為是危險,所以它會藏到殼里去躲藏。
我還不知道蝸牛是軟體動物,蝸牛的殼輕微破裂,它自己會用分泌物修補,但如果殼全部丟失,蝸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
通過觀察蝸牛,我明白了:我們平常只要善于觀察,就一定有收獲!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七
老師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小蝸牛,讓我們觀察,同學們一聽要觀察小蝸牛,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小蝸牛特別可愛。它的背上背著一個棕色的“小房子”,這個“小房子”其實就是它的殼,它一遇到危險就會鉆進它的殼里,要過好久才會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它的頭上有兩對觸角,長的那對就像雷達一樣,老師說這是蝸牛的兩只眼睛。短的那對就像探路棒,總是搖頭晃腦的,老師說這是蝸牛的鼻子。它的身體軟軟的,就像沒有骨頭一樣。我剛摸下它,它就像烏龜似的馬上縮回它的小屋,真是個“膽小鬼”。
可是它的嘴巴在哪里呢?老師說它的嘴巴在鼻子下面,跟針差不多大。它的牙齒有25600顆,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那它有沒有腳啊?我看了看有關資料才知道:原來蝸牛肚子下面扁平的足,實際是一條條橫紋,這些橫紋像水波紋一樣向后撥動著,蝸牛就靠著橫紋的波動慢慢爬行。
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我全方位認識了蝸牛。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八
今天上午陽光燦爛,我配合著這樣的好天氣,去公園里看花。在花池邊的草叢旁,我發現一只灰色的小蝸牛正在吃草葉。我很驚喜,哈哈,觀察蝸牛的機會來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帶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開始仔細觀察小蝸牛,他的一對觸角竟然不一樣長呢,左邊稍長,右邊的短些,而且眼睛像小米粒似的。嘴巴在觸礁的下方,只是一條很細的小縫兒,媽媽說過,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好幾萬顆牙齒呢!它的牙齒很小,肉眼無法看到,但十分厲害,就算是把蝸牛放入一個比它的身體很硬。它也能咬破紙板鉆出來。
仔細看了一會兒,我覺得小蝸牛的殼兒真讓人喜歡,那硬硬的殼上有一圈一圈的花紋像陀螺一樣很好看,我伸出手去想摸摸著美麗的硬殼,但不小心碰到了它的觸角,他就立即把身子和頭都縮進殼里去了,哈哈,真好玩兒!
隨后我又發現小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水漬斑的痕跡,一摸感覺很黏,這是怎么回事?我拿起《十萬個為什么》一查,原來呀,蝸牛的肚子下面有很多小腳,是蝸牛的富足富足會分泌粘液向運華油一樣,使得蝸牛爬行的時候,我那別看蝸牛,小殼蝸牛有自己的獨特本領哦!
經過這一天的觀察,我越發喜歡觀察事物,并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增長知識,以后我會更加細致的去觀察周圍的一切,發現更多奧秘。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九
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捉蝸牛來觀察。我在學校的花壇里捉到了兩只小蝸牛,按照老師說的方法,我找來一個小紙盒,把濕的泥土放在盒子里,在房頂上摘幾片菜葉放在盒子里給蝸牛做食物,才把蝸牛放進盒子里。我每天都要摘新鮮的菜葉給它們吃,然后仔細地觀察它們。“開飯”的時候,有一只蝸牛很挑食,只伸出頭來看一看、聞一聞就把頭縮進了它的“小房子”里,我心里想:哼,好心當了驢肝肺,不吃算了,反正你不吃又餓不著我。
第二天下午,科學課上,通過老師講解,我知道蝸牛很膽小,只要輕輕一碰它的身體,它就會立刻縮進自己的“小房子”里。蝸牛最喜歡吃小白菜的葉子,別看它的嘴非常小,但是它們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最多的能有一萬多顆呢!蝸牛的兩只觸角上有兩顆黑色的`小點,那就是它的眼睛,蝸牛喜歡在潮濕的地方生活,它爬過的地方就會有類似鼻涕的粘液,粘液干后,會變得非常粘,因此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鼻涕蟲。
通過這次觀察,我知道了蝸牛的許多特征,收獲了許多知識。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
今天晚上,我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蝸牛。“咦,我的小蝸牛怎么不見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把盆子端起來我才看到,原來淘氣的小蝸牛爬到盆子下面去了。媽媽說它肯定是出去找東西吃了,我覺得也是,就連忙拿了幾片新鮮的菜葉放到盆里,饑餓的小蝸牛像看見了美食一樣,迅速地爬到葉子上盡情地享受起大餐來。
我擔心蝸牛怕冷,就在盤子上蓋了一張報紙。結果,蝸牛把我送給它的“被子”當做食物了,沒過一會兒,報紙就被它咬了幾個大大的洞。原來它們不怕冷啊,我又把它放在陽臺上曬太陽。然后媽媽告訴我,蝸牛喜歡在溫暖潮濕的地方生活,不喜歡在太陽下暴曬,但是溫度低了也不利于它們生存。于是,我又連忙把蝸牛放回去。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一
今天,科學課上老師講了有關動物的知識。下課了,同學們飛快地跑下去找躲在身邊的小動物。
我在一個花壇旁邊,仔細地尋找起來。我在一片小樹葉上發現一只蝸牛,我把它拿在手上仔細地觀察起來。
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座褐色的“小房子”,這座“小房子”就是它的殼。它的身體一遇到危險就會馬上縮進殼里,要過好久才會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蝸牛頭上長著兩隊觸角,一對長一對短。它的行動非常緩慢,一下一下慢慢地蠕動著。并且它在爬行時腹部會分泌出一種粘液,所以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發出銀色的光芒。
蝸牛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并且也會冬眠。蝸牛冬眠的時候把頭縮在殼里,再用粘液封住,這樣既暖和又很安全。
蝸牛喜歡吃什么呢?我用饅頭渣喂它,它不吃;我用蘋果來喂它,它也不吃;我把小菜葉放在它身邊,蝸牛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原來,蝸牛喜歡吃葉子呀!
觀察蝸牛讓我明白了許多東西,以后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每一樣事物。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二
“走,我們去抓蝸牛吧!”我對夢宇說。“好呀!”夢宇高興地答應了。
“你從那邊找,我從這邊找。”吩咐完之后,我便來到一處非常陰暗、非常潮濕的地方,因為蝸牛最喜歡生活在那里。大概找了六七分鐘,終于,我在墻角的一塊泥土下找到了一只小蝸牛。我的夢宇把小蝸牛帶回家去觀察。
我們先為這只可愛的小蝸牛制作了一個小房子。我們先拿來一個裝香皂的小盒子,然后,在里面裝滿泥土,再把蝸牛放進去,最后,把小盒子放在一個陰暗的墻角邊。這樣,小蝸牛就擁有了一個自己的家,像我們人一樣有了個家。
中午,我打開盒子,一看,小蝸牛把頭和脖子伸到殼里,正在呼呼呼地睡大覺呢。過了一會兒,小蝸牛好像睡醒了,又把頭和脖子伸了出來。原來小蝸牛真和書上說的一樣,頭和脖子都是白色的。我輕輕地摸了摸,“好粘手呀!”我不禁地大聲喊道。
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又觀察了一會兒,終于明白了,原來蝸牛是靠脖子粘著墻,一步一步地向上爬。
沒辦法,小蝸牛爬得太高了,我夠不著,只好出去玩一會兒了。我叫上我的小伙伴們,玩紅燈、綠燈、小白燈這個游戲。當我回到家時,竟意外地發現小蝸牛又回到了盒子里。
一天中午,天氣十分悶熱,我走出門口的院子,看到有一只蝸牛走過一片葉子,為什么會留下一條白白的長線”。
我跑進屋問爸爸,爸爸笑著說:“既然你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親自去實驗”我下定決心自己去實驗一番。
為了解決蝸牛的秘密,我首先把蝸牛抓上高處,我然后就找一塊尖石頭小心翼翼的把它的蝸牛殼打破,里面有一些粘糊糊的,里面還有小粒東西呢,我找了一些書,原來那粘糊糊的是它的排泄物可以提高爬行的速度。
通過這次細心觀察,我得到了啟示:只要細心觀察留意身邊的事物,你就會獲得新發現。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三
蝸牛從自己溫暖的小床上蹦了下來,它照了照鏡子,喃喃自語道:“今天是怎么回事啊?以前我至少半小時才能爬到鏡子前,可今天只花了幾秒鐘,真是稀奇。”
蝸牛在鏡子前深思熟慮了一番,也沒有找到原因。它晃晃腦袋,看到窗外飛揚的帽子:“哎呀!我的帽子被風吹走了,這可怎么辦啊?”蝸牛驚叫道。它趕緊沖到門外,向帽子吹跑的方向飛奔過去。它突然發現自己腳下生風,驚訝地張大了嘴巴。蝸牛大力的邁著步子,不一會兒就把帽子追了回來。看著失而復得的帽子,蝸牛自言自語道:“太奇怪了,我的蝸牛腿竟然變了飛毛腿!”
蝸牛聽見后面傳來了一個聲音:“花花,花花,你快看,這里有一只又大又肥的蝸牛。”話音剛落,眼前就出現了一張尖尖的雞嘴。蝸牛嚇得大驚失色,拔腿就跑。小雞們也不甘示弱,在后面拼命地追。今天的蝸牛連雞都追不上咧!蝸牛就像一個跑步健將,不一會兒就把雞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直到看不到小雞們,蝸牛才停了下來。它心有余悸地說:“好險!好險!幸虧我跑得夠快,要不然現在就成雞的腹中之食了。”
蝸牛繼續往前走,它忽然聽見了小螞蟻的哭聲,它關心地問:“小螞蟻,你怎么哭了?”
小螞蟻揉著紅腫的雙眼說:“我媽媽生了重病,要馬上送醫院去。但是醫院離我們這里很遠很遠。而且,你也知道,我們螞蟻走路是很慢很慢的,嗚嗚嗚……”
蝸牛聽了,二話沒說,背起螞蟻媽媽就往醫院的方向跑。一路上,蝸牛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它一刻也沒有停下來休息,直到把螞蟻媽媽安全地送到了醫院。
忙活了一天,蝸牛終于回到了家里。它摸了摸自己酸痛的腿,臉上露出了滿足的微笑:“我的蝸牛腿實在是太厲害了。”
自此,森林里多了一個叫“飛毛腿”的小俠客。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四
我養了一只可愛的蝸牛。我很喜歡它,也經常仔細的觀察它。我發現它的身體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頭部、腹部和殼部。先說說頭部吧:它的觸角非常長,觸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在它的觸角下面還有兩條更小的觸角,那張小的不能再小的嘴巴就長在小觸角下面,與其說是嘴巴倒不如說是一條縫來得更形象。再說它的腹部吧:它走路主要靠腹部,人們稱之為“腹足”。而且,它走路非常有趣,能像吸鐵石吸住金屬一樣吸住物體,再伸展長長的身體,像一名戰士一樣匍匐前進。并且,還會一路留下一條長長的黏液,還時不時的拉點“便便”,以證實自己曾“到此一游”!人家說蝸牛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我發現我的蝸牛是右旋的。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五
周末,老師給我們布置周記,題目:《觀察xx》,我馬上想到我的“老朋友”——蝸牛。
為什么我把蝸牛叫做“老朋友”呢?原來,我們學校有一個地方蝸牛很多,那里是蝸牛的“秘密基地”。每逢下雨天蝸牛就爬出來,我常常去捉蝸牛玩。但我又煩惱起來,因為這段時間沒下雨,所以根本沒有蝸牛的蹤影呀!怎么辦?怎么辦?我靈機一動,用“人工降雨”不就行了嗎。我拿來幾杯水,“嘩啦——嘩啦——”地倒進樹叢中,過了一會兒,果然有很多蝸牛跑出來了。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蝸牛,心想:為什么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長長的痕跡?我跑去問媽媽,媽媽教我“資料查閱法”。我上網一查,哦,原來蝸牛的足上有一種腺體,叫足腺。足腺能分泌出一種粘液,粘液干了以后,就會形成長長的白線。所以,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痕跡,我們很容易找到它們。
我想知道蝸牛是益蟲還是害蟲?我想到了用“食物實驗法”來測試蝸牛。我找來一個盒子,捉了幾只蝸牛,蝸牛在盒子狹窄的空間里東爬爬,西爬爬,好像在尋找出口。到了家,我把幾片菜葉、幾只蚊子和一小塊烤魚放進盒子里。蝸牛不爬了,開始吃它們的“美餐”——菜葉。蝸牛吃菜葉的速度驚人,第二天,葉子已經被它們吃了個精光。所以,毫無疑問,蝸牛是害蟲。
小小的蝸牛身上的奧秘可真不少!從觀察蝸牛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細心觀察,善于思考,就有可能發現一些以前沒有發現的秘密。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六
科學課上,老師要我們觀察蝸牛。于是,爸爸就給我捉了幾只小蝸牛讓我觀察。
晚上,寫完作業我就跑去看蝸牛。我看見蝸牛的背上有一個“大房子”,殼硬硬的。它的身體小小的,它的頭上有兩根觸角,身體軟軟的。但是它膽子很小,我用手一碰,它就縮進那個“大房子”里躲了起來。
你別看它個子小小的,它卻很會吃,我們把青菜葉子放在它的下面,不一會兒,它們就把青菜葉子吃得千瘡百孔。我從網上知道,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它有25600顆牙齒,怪不得,蝸牛吃菜葉的速度這么快。
不一會兒,蝸牛們都吃飽了,有的悠閑地躺在菜葉上休息,有的用腹部慢慢慢地移動,像在散步一樣。看上去像人一樣,真好笑!
這些小蝸牛真可愛啊!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七
科學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帶蝸牛。于是我和小伙伴在公園里尋找蝸牛,我們先在草叢里找來找去可卻沒有看見蝸牛的蹤影,然后我們又去小路的邊上找啊找還是一無所獲,最后我們在一個陰暗潮濕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只帶殼的蝸牛。于是我們用新鮮的樹葉鋪了一條綠色通道,生怕蝸牛會痛。
我小心翼翼地把蝸牛拿回了家,給它做了一個潮濕溫暖又舒適的家。我找了一個粉紅色的金魚盒子,加了一點水,放了一片新鮮的樹葉。一開始蝸牛在金魚盒里爬上爬下的,好像很陌生這個環境,但過了一會兒,蝸牛漸漸地適應了環境。我仔細地看著蝸牛,發現它有兩對觸角,一對觸角長,一對觸角短。它的眼睛長在長的觸角上,雖然有一對眼睛但是蝸牛看不見,它是用觸角來感知外界的。蝸牛的殼就像蝸牛的防護盾一樣堅硬,殼上有一圈圈的螺紋,是褐色的。我用鉛筆輕輕地觸碰了它的身體,它就往殼里縮進去,直到沒有危險了才出來。它特別喜歡吃嫩葉,它吃得津津有味,好像在跟我說:“真好吃呀!”我微笑地說:“好吃你就多吃點!”
我把蝸牛放到了一根棉線上,它就把棉線裹得牢牢的。我邊觀察著邊不由自主地唱起了《蝸牛與黃鸝鳥》里的那句“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原來蝸牛有這么多可以觀察的特點。我以后要多多觀察蝸牛并記錄下來,蝸牛真是可愛又有趣!
小蝸牛觀察記錄小學(匯總18篇)篇十八
這次科學老師讓我去觀察蝸牛,當然,要觀察蝸牛的話,就必需得要先有一只蝸牛。于是,我請求媽媽給我買一只小蝸牛。
這只小蝸牛看上去可真像一顆只有指甲大小的彈珠;有一對細細的觸角,眼睛就長在觸角上;它有一個小小的嘴巴,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它天天都背著一個大大的殼;它的下面有很多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腹足。對了,它背可是它的家,還有,蝸牛滑過的地方有一條銀色的線,那是它留下來的黏液。
它喜歡吹面包、果皮、桔子、菜葉等食物。
它喜歡住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蝸牛的嘴巴雖然小,你們可別小看了蝸牛的牙齒,它們的牙齒可達25560多顆呢!
它們生性格外膽小。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到了家,我趕緊去給我家的“大胃王”喂食,只見“大胃王”用嘴巴叼起一小片綠油油的菜葉,一口緊接著一口地吃下肚里,然后又拉下墨綠色的大便。我逗一下它,就用鉛筆搓了一下蝸牛,沒想到它竟然縮到殼里去了,我聽說蝸牛一睡覺就很難蘇醒,當時,我害怕極了,因為,我怕它再也醒不了。于是,我用鉛筆一連搓了好幾下,它終于探出頭來了。我做了一次深呼吸,心想:這下不會不醒了。可是,它一直盯著我看,好像在說:“小主人,你把我搓疼了,特別疼!”我去廚房拿了點吃的給自己吃,沒想到,竟然被“大胃王”看見了,它居然跑了過來,用長在觸角上的眼睛看了老半天,我又去了一趟廚房,這次不是為了我的肚子來的,而是為了“大胃王”來的。
有一個故事比這個故事更有趣,和我一起來聽聽吧。
上個星期,我在家里睡懶覺,忽然想起,我已經好幾天沒給“大胃王”喂食了,我發現上次我忘記關“大胃王”的“家門”了,因為“大胃王”餓極了,所以它無奈之下,沖出“家門”去尋找美食充饑。因為我的“大胃王”很小,所以,我在家里翻來覆去地找“大胃王”可就是沒有找到,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地方還沒有找過——廚房。我來到廚房,仔細檢查“大胃王”最喜歡吃的——菜葉。果然“大胃王”被我發現了,“哈哈,“大胃王”你一定餓了吧?我去給你拿些菜葉吃。”我說。
“大胃王”的肚子可真大呀!我喜歡我家的“大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