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努力寫好優秀的作文。接下來是一篇優秀作文的摘錄,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和思考。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一
昆明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吸引很多游客來參觀,導游也有根據昆明的景點特色,介紹給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云南昆明。
導游詞。
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積15942平方公里,建成區98平方公里,直轄盤龍、五華、西山、官渡四個區和呈貢、晉寧、安寧、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祿勸八個縣。人口3635212人,有漢、彝、回、白、苗、蒙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12.6%,城區人口1611969人。
2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昆明地區活動。從公元13世紀起,昆明成為云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我國內地連接東南亞“古南方絲綢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樞紐和通道。昆明是偉大航海家鄭和、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護國運動、“一二一”等愛國民主運動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貢獻。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形成了當今昆明“歷史悠久、古跡多,風景秀麗、名勝多,人文薈萃、名流多,開發較早、交往多”的鮮明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昆明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卷煙、機電、生物資源、信息、商貿旅游等五大支柱產業。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煙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云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游、信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
昆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也是中國最優秀的旅游城市之一。由于世博會的舉辦,提高了昆明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鮮花常年不斷,素有“春城”之美譽。
昆明境內山川秀麗。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民族,獨特的自然條件,給昆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其中共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省市級重點文手保護單位66個,風景旅游區30處,旅游景點100多處,國家級旅游線路11條,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風情,規模宏大的民族村1座,溫泉50余處,花卉品種400多種......昆明形成了以石林,滇池風景區為重點,沿安寧--石林公路的旅游景區為一線,帶動昆明全市,輻射全省的集旅游,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游體系。
昆明也是個多民族的省會城市,其民族風情引人入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風相映生輝,描繪出神奇迷離的畫卷。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航線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的7條航線。現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還有昆明至南寧,以及省內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
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確立了建設現代新昆明的發展戰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以滇池為中心,實施“環湖交通”、“環湖截污”、“環湖生態”、“環湖新城”工程,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城鄉形象,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把昆明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春城”、“歷史文化名城”、山水園林生態城市特色突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區域性國際城市。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顆璀璨晶瑩的明珠,這就是古老的“滇南澤”,因距昆陽城最近,故又名“昆陽湖”,即人們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詩人對她描寫是:昆池千頃浩溟漾,浴日滔天氣量洪,倒映群峰來鏡里,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這美麗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會,位于云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積15942平方公里,建成區98平方公里,直轄盤龍、五華、西山、官渡四個區和呈貢、晉寧、安寧、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祿勸八個縣。人口3635212人,有漢、彝、回、白、苗、蒙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12.6%,城區人口1611969人。
春天是踏青的季節,清明節同學們一定也出去游玩了吧!今年的清明節,我去了昆明,真是一次難忘的旅行。
云南真美,天上的云更美:有時是你記憶深處的棉花糖,柔柔軟軟,沁出香甜的氣味;有時是極散極輕的柳絮,舒張自在,飄過頭頂,如夢如幻。當然,云朵背后蔚藍的天空,也是令人驚嘆的。當柔和的光線進入瞳孔,仿佛把你的雙眸也染成了藍寶石色。藍天白云,像極了小鎮的扎染藝術,渲染出一片朦朧的美。
你聽,銀匠手中的小鑿子奏出簡單的音符,妖嬈高挑的白族婦女唱著嘹亮的山歌漸行漸遠,清脆的馬隊鈴聲,穿過密集的樹林,驚走低旋的鳥雀,越過千年的時空隙……我深深喜愛著云南這個純凈質樸的地方,與大家分享簡約的快樂。
轉眼到了著名的大觀樓,本是清朝年間建成,后經多次復修,現在拓展大觀樓公園,因樓內掛著一副“海內長聯”而聞名于世。這副長聯是由昆明寒士孫髯翁所撰而成,共有180字,古今罕見。的毛主席曾對此聯贊賞,評價它是“從古未有,別創一格”。
走進大觀樓,果然園內景色優美,無與倫比。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路旁的一大片荷花池。此時正逢荷花開放季節。荷花池內已有不少荷花迎著燦爛的陽光張開了笑臉,向游人展現它們迷人的風姿。但“紅花還要綠葉的襯托”,綠葉,那再漂亮的荷花也人欣賞。看啊!那翠綠的荷葉上滾動著晶瑩的水珠,清晰的紋路從中間向四周擴展,多么可愛呀!耀眼的陽光撒向荷花池,水珠閃閃發亮,好像每一片綠葉上都有新生命再顫動,顯得生機盎然!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二
春天是踏青的.季節,清明節同學們一定也出去游玩了吧!今年的清明節,我去了昆明,真是一次難忘的旅行。
云南真美,天上的云更美:有時是你記憶深處的棉花糖,柔柔軟軟,沁出香甜的氣味;有時是極散極輕的柳絮,舒張自在,飄過頭頂,如夢如幻。當然,云朵背后蔚藍的天空,也是令人驚嘆的。當柔和的光線進入瞳孔,仿佛把你的雙眸也染成了藍寶石色。藍天白云,像極了小鎮的扎染藝術,渲染出一片朦朧的美。
你聽,銀匠手中的小鑿子奏出簡單的音符,妖嬈高挑的白族婦女唱著嘹亮的山歌漸行漸遠,清脆的馬隊鈴聲,穿過密集的樹林,驚走低旋的鳥雀,越過千年的時空隙……我深深喜愛著云南這個純凈質樸的地方,與大家分享簡約的快樂。
轉眼到了著名的大觀樓,本是清朝年間建成,后經多次復修,現在拓展大觀樓公園,因樓內掛著一副“海內長聯”而聞名于世。這副長聯是由昆明寒士孫髯翁所撰而成,共有180字,古今罕見。的毛主席曾對此聯贊賞,評價它是“從古未有,別創一格”。
走進大觀樓,果然園內景色優美,無與倫比。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路旁的一大片荷花池。此時正逢荷花開放季節。荷花池內已有不少荷花迎著燦爛的陽光張開了笑臉,向游人展現它們迷人的風姿。但“紅花還要綠葉的襯托”,綠葉,那再漂亮的荷花也人欣賞。看啊!那翠綠的荷葉上滾動著晶瑩的水珠,清晰的紋路從中間向四周擴展,多么可愛呀!耀眼的陽光撒向荷花池,水珠閃閃發亮,好像每一片綠葉上都有新生命再顫動,顯得生機盎然!
游記昆明800字范文3:
暑假是每位同學都很期盼的,在暑假里,同學們可能走走親戚,會會同學,可能會看看球賽,聽聽音樂,還可能讀了一些書,而我卻再次去了昆明,游覽了昆明兩個名勝景點——大觀樓和西游洞,那美麗的風景和有趣的游玩場所,讓我至今難忘。
昆明是云南的省會城市,具有“春城”之美譽。為了充實我的假期生活,爸爸媽媽請假帶我來到這美麗的城市,這是我第4次到昆明玩耍,正好趕上大觀樓舉行荷花節,西游洞正式開放的時候,姨媽和我們兩家人就選擇去大觀樓和西游洞玩。
一到大觀樓門前,人山人海,宣傳荷花節廣告和彩旗四處飄揚,進入大觀樓,映入眼簾的是全池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鋪滿湖面,漸謝的荷花僅有三兩枝挺立湖面,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荷花形態各異,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玉立,有的飄零,有的晶瑩,有的花葉相依,還有青蛙,蜻蜓,,小鳥立在花和葉上,那情趣比滿池荷花觀賞起來更有味道。我與表姐表哥連忙拿出相機拍照,記下這永恒的瞬間。還有那座落滇池邊大觀樓180字“天下第一長聯”之稱的對聯,很是吸引人,讓我和表哥表姐讀了半天,都沒有把它讀通,也沒弄明白意思,直到回家上網才基本把意思弄明白,那長聯的作者真讓我佩服。
西游洞坐落于昆明市五華昆路公路天生橋,因拍西游記而成名。西游洞,水簾洞,觀音洞是其主要景點。我們膽戰心驚地爬完一段很長的由鐵片鋪成的索橋,到達第一個景點西游洞,西游洞是西游記中拍妖怪洞穴的地方,洞中除有許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外,最吸引人的就是洞穴中人做的妖怪洞穴的王位,桌子,還有觀音菩薩的蓮花座等,與西游記片子中的一模一樣。從西游洞向上爬一段公路,到這第二個景點觀音洞,聽說里面的觀音等佛像和千年老龜是天然形成的,雖然洞里煙霧繚繞,有種讓人窒息的感覺,但為了這個神奇的傳說,我們幾個人還是捏著鼻子往里沖,但光線太暗,只見著一些模糊的雕像,就只好瞟一眼,趕緊跑出洞呼吸新鮮空氣。從觀音洞隨小路下到山腳,就來到了水簾洞的后門,水簾洞是一個全長800多米通天河水從里面流出的大洞,沿著河水經歷了水上漂打,坐觀音座等好玩的游戲,我們來到了水簾洞前門,門前水從山頂留下來,形成一面像珠簾一樣的水簾,漂亮極了,讓人流連忘返。
這次再游昆明,感覺比上幾次都好玩得多,以后我還要去昆明其他景點游玩,充分感受“春城”帶給我們的美妙感覺。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三
這個暑假,我們全家人乘飛機去了云南昆明旅游,來到了美麗的香格里拉,來到了我們向往已久的神秘的國度,我們全家人都十分興奮,盼望能欣賞到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間美景。
香格里拉,意為“心中的日月”,是無數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晚上,我們在賓館里睡了一覺,導游說早上要早起,因為游客很多去遲了要排隊很久。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有亮,我們團隊就早早的出發了。來到了租東西的地方。幾乎人人都租了一件又大又厚的大外套。還有不少人租了氧氣瓶。繼續前進,來到了景區—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進入景區,坐到一輛大巴士上,前往第一個觀景點。途中導游向我們介紹著。景點里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我望著窗外,只見一幅美麗的原始森林展開在我的面前,真是與世隔絕,人間仙境。和諧、寧靜充斥著整個森林,不愧是人們向往的神秘國度。到了觀景點,只見水天一色,山倒影在水上,似乎連成一線。大家都拿出照相機拍著。我們又前往高山牧場。到了那兒,看見連綿不絕的山峰之中有一大塊草原,星星點點的牦牛在上面吃草,還有一戶藏族人家住在那兒。好一幅人間仙境啊!好像感覺回到了與世隔絕的桃源生活。
最后一個觀景點是碧塔海。因為高原沒有海,他們就稱大一些的湖為海。我們在湖上坐船。在望不到邊的湖中坐在船里,水面平靜而又清澈。湖中還有些野生的鴨子。但我的頭越來越暈,果真高原反應了真是不好受,后來我和媽媽也就沒有繼續前行了,因為確實不舒服……….
此次香格里拉之行,我的心里有著不一樣的感受,感謝爸爸媽媽帶我來此旅行,讓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山河,感受到了人間仙境的風采。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四
今年夏天,媽媽帶我去云南旅游,剛下火車到昆明,天空中就出現了罕見的兩條彩虹歡迎我們,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昆明,云南昆明旅游作文400字游記。
我們先跟團去了石林玩。在往石林的途中,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們經過的路周圍的山上不像我們這邊山上,山上的植物種類特別多,有的時候還會發現有一大片的仙人掌。我還發現了山上有些人在攀巖,問了導游才知道原來那不是攀巖,而是上山采草藥的.當地人,有的人年齡都很大了還上山采藥,所以云南十八怪中有“老太太爬樹比猴快”的怪事,。那個導游說:“我們今天先去小石林,下午再去大石林。”所以我們先去小石林繞了一圈,去了觀景臺看了一下就去吃午餐了。導游說:“團隊餐等于減肥餐。”把大家嚇了一跳,結果吃的還可以。在導游介紹后我明白了,石林是全國5a級風景區,是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我想象著自己是一只小鯨,可以在石林中游來游去。進入石林給我很多震撼的就是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像小老鼠啃面包,有的像阿詩瑪,有的像劍直穿云霄,還有的像洶涌的海浪,我一口氣走過最狹窄的小道到達最高點的觀景亭,回頭看石林的全貌,感覺自己真的像是在游泳的小鯨,特別自在。雖然游人很多,但是在石林里,我還是發現了很多的彝族人,他們都稱呼為“阿黑哥”或是“阿詩瑪”,他們在跳大三弦舞,我還在大三弦琴上彈了一把呢。
回來的車上,媽媽給我講解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我一邊想著石林形成的過程,一邊不舍地離開了石林,希望有一天還可以再來。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五
羽“雪”
皚皚白“雪”茫茫一片,昆明的冬天也有,在翠湖公園,在海埂邊飛舞著片片白“雪”,那是來自貝爾加湖的“雪”一群圣潔的天使在某個夕照的黃昏翩然而至,揚揚灑灑輕輕降臨在昆明的上空,給昆明這座似乎在冬日的暖陽下悄悄沉睡的城市帶來一場奇跡般的降“雪”,沒有大風大雨的伴隨,卻讓昆明人沐浴了一場特殊的羽雪之中,潔白的羽毛伴著陣陣歡快的鷗聲時上時下在空中飛舞,也許你可以猜到,純潔的海鷗便是這場紛飛大“雪”的締造者,海鷗是昆明的一張名片,更是昆明冬季的風向標。
楓“霜”
“停車坐愛楓林晚”如果在秋季你錯過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良辰秋景,不要遺憾,也不要再等待明年的秋季,來昆明看看冬季的昆明也許你會驚問:“難道時間停滯在秋季了嗎?為何此時的樹葉雖已泛黃卻還能掛滿一樹?!”而此時北國的冬季大概早已北風呼嘯,枯枝禿立,哪還有這一樹的葉,燦燦的絢麗。紅透的楓葉裝點著兩旁的街道,紅紅的一片,像是一片紅霞,昆明的冬似乎整整晚了北方冬季的一個季節。
“顏”冬。
如果北國的冬只有寂寞的藍白,那么昆明的冬天卻是熱鬧繽紛,是一個名不虛傳的“顏”冬,此“顏”非彼“嚴”,就像一個瘋狂的畫家打翻了顏料板,于是乎五顏六色便繪入了同一張畫中,有白色飛舞的鷗群,有紅黃相間的樹葉,亦有瓦藍的天空,還有墻角縫中仍是油綠的小草,仍有不愿落妝的秋菊……有人說,這不是冬,這哪里是冬,這分明是一個融有四季色彩的童話世界。
沒有風雪但可以有“羽雪”,沒有風霜,可是仍有“楓霜”,沒有嚴冬,卻能擁有“顏冬”,這便是昆明的冬季,一個冬季中的童話。如果說北國的冬是一位嚴厲的父親,那么,昆明的冬更像一位慈愛溫柔的母親,刮著慈愛的風,容你在她的懷抱中享受一份冬季的溫暖。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的地方是圓通寺,它是昆明市內最大的.佛教寺廟,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早在唐代,云南地方割據政權南詔的統治者蒙氏在這里修建了“補陀羅寺”。“補陀羅”又譯作“普陀”或“補陀落迦”,是梵語的譯音。意思是“光明”。傳說“補陀羅”是一座佛教圣山的名稱,坐落在印度的南海,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大家知道,在中國還有一個著名的觀音道場,那就是浙江的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建于五代時期,比補陀羅寺要晚100多年,可以說補陀羅寺是中國最早的觀音寺。不過,補陀羅寺規模不大,建在盤坤巖上,又低又潮濕,沒有多長時間就不復存在了。到元朝大德五年,也就是1301年,在今天這個地方修建寺廟,一直到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才建成,前后共花了18年的時間。這座寺廟用“圓通”作名稱,仍然是繼承了觀音道場的意思。因為“圓通”是觀音的三十二個法號之一,意思就是”明白“、”開竅“。圓通寺歷經明清兩代和建國后多次大規模維修、改建,形成了今天這個規模,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佛寺之一。1956年曾在這里舉行過迎奉佛牙的盛典。不同的寺廟有不同的風格,圓通寺就有3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圓通寺的前身——補陀羅寺是中國最早的觀音寺。另外兩個特點是什么呢?待會兒到了圓通寺我會告訴大家。現在圓通寺到了,讓我們進去看看吧。
這是圓通寺的山門,大家往上看,”圓通禪寺“這塊匾額是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啟功先生題寫的,啟功先生是滿族,而且還是清皇族,姓愛新覺羅。前面是”圓通勝境”牌坊。這座牌坊是吳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命人修建的。原來,圓通寺的山門就在這牌坊處。吳三桂命人修這座牌坊時,將山門移到現在所在的地方。請看,牌坊上部的木雕與下部的石刻融為一體,群龍在彩云間翻滾,時隱時現,獅虎在高山深澗,或奔或臥,栩栩如生。
前面是天王殿。大家看,大肚彌勒佛慈眉善目,正沖著我們笑呢!北京潭柘寺彌勒殿前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做人能有如此的豁達氣度,又怎能不樂呢?這天王殿是圓通寺的第一重殿,有著驅邪顯正的含義。殿內塑有威嚴峙立的四大天王,他們手持不同的法器,分管風調、雨、順。拿劍的掌管風,拿琴的掌管調,拿傘的掌管雨,拿蛇的掌管順。彌勒佛后面的是韋馱,手持金剛柞。他們都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正全神貫注,注視著眾生的善惡,保護佛、僧三寶。由于他們的保衛工作做得好,所以佛國凈土得以安寧、莊嚴。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雅致的庭院。院中有一個放生池。它不僅是全寺的最低點,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南北兩邊各有一座三孔漢白玉橋和兩岸相連,水池周圍又有水樹回廊環繞,像這樣將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運用在莊嚴、肅穆的佛寺中,形成別具一格的水苑佛寺,在全國都是少見的。這就是圓通寺的第二個特點。大家看,八角亭上這副“水聲琴韻古;山色畫圖新”的對聯,極好地概括出了這一特點。
大家請隨我到八角亭去看看。這八角亭象征著“八正道”,也就是八種通向極樂世界的正確途徑。亭內供奉的是24臂觀音,也稱千手觀。“千手”是指觀音菩薩法力無邊。千手觀音是位端莊的女菩薩。觀音原來是男的,為什么后來變成女的呢。這個答案我到圓通寶殿里再告訴大家。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七
相信去過云南旅游的游客都知道,云南是一個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的地方,正好寒假也要去云南旅游,我懷著渴望的心情,想去感受一下這神秘而又美麗的城市。
2月7日下午,我們坐了三個半小時的飛機,終于到了云南的第一站——昆明,下了飛機,我感覺天特別的藍,萬里無云,天氣也特別溫暖,由于我們團隊的人都是從各個不同的城市來的,所以,他們的飛機都還沒到。
第一天。
爸爸媽媽還有外婆跟我一起坐一輛面包車去賓館休息,我們去的是“官渡古鎮”的旅館,所謂的“官渡古鎮”就是一條古街。由于我太累了,所以我就在賓館里看電視。爸爸媽媽和外婆在外面逛了很久,我坐不住了,再加上晚飯也沒吃,所以我到大廳里等,差不多5分鐘爸爸媽媽和外婆回來了,我已饑腸轆轆,馬上把帶回來的kfc吃了個精光。
第二天。
第二天我們早早地起床,導游來了,說了一件“嚇死”我們全車的人的消息,就是今天要坐十個多小時的車,我當場就“暈”了過去;我們的下一站是大理;到了“葉榆天澤”景區我看見了碧波萬頃的洱海,所謂的洱海就是一條大湖,為什么叫洱海,顧名思義,就是像耳朵的“海”;到中餐時間了,我們吃了一頓不好吃的飯,我只吃了一個饅頭,導游說:云南平原的飯是“子彈”高原的飯是“炸彈”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越往高處飯越硬,蔬菜也只能按季度種。我還觀察了每戶白族人家的墻壁都是白的,墻壁上還畫著精美的花鳥魚蟲;接著,我們去了大理的下一個景點,巍峨矗立的蒼山,我們乘著感通索道暢游蒼山的大峽谷金庸武俠小說里面的點蒼山,巍峨幽深的大峽谷、清澈見底的青碧溪水,還有重達數百噸的珍瓏象局石像,我還坐在了象棋盤中“帥”的椅子上拍了照;一步一景,目不暇接······離開大理后,我們就朝著今天的目的地“麗江”進發了,又經過了好幾個小時,我們終于到了麗江。
第三天。
經過了一個晚上的休息,天還沒亮,我們又開始了今天的行程,,導游說;“今天就最多做兩個半小時的車就行了!”于是,我們很快的就到了第一站“束河茶馬古鎮”那邊的少數民族是“納西族”束河古鎮,位于麗江古城西北四公里處,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這些都是導游說給我們聽的,參觀完古鎮,我們就向下個景點,前往具有“東方瑞士”之稱的玉龍雪山,也是我早就想來的地方,我們乘著云杉坪索道上了雪山另一邊的山,可以近距離看到雪山全景,導游說;“這是一座比珠穆朗瑪峰還難攀登的山。”玉龍雪山海拔有5596米,我望著這神奇的山峰,真的太嘆為觀止了,我在不同的角度拍了雪山的景色,真是太壯觀了,我們還坐著電瓶車游玩了“高原牧場”——甘海子,我對藍水湖的映像最深,在坐著大巴看藍水湖時,水是藍的,但是我近距離看它時,水清澈見底,我把藍水湖里的一些水裝進瓶子,奇怪的是裝進瓶子里的水是沒顏色的。……晚上,我們游覽了麗江古城,又我們邊走邊欣賞,觀賞納西名族的純樸文化,天漸漸的'黑了,我們的肚子也餓了,就找了一家“野生菌”的飯店美美的吃了一頓可口的晚飯。稱“大研古城四方街”我們在那里還買了麗江的小特產“牦牛肉干”
第四天。
第五天。
第五天,我們離開楚雄,做了2個小時的車,到了昆明的石林,昆明的石林是天下第一奇觀,到處是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石頭,有的像唐僧、有的像關公、還有的像一只展翅飛翔的鳥······我還穿了他們的民族服裝,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吧!我們就又啟程。
第六天。
第六天是最后一天,我們早早的起了床,吃完早餐后,去逛了鮮花市場,我們買了許多干花······然后就去了昆明飛機場結束了我們的云南之旅。
雖然這次云南之旅很累,但是讓我記憶有新。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八
今年的暑假里,我們全家人來到了云南旅游,云南有許多風景名勝都是十分有名的,如麗江、香格里拉、大理……但有一個景點讓我最驚嘆,最難忘了,它就是——石林。
云南以石頭聞名世界。走進石林,有種身臨仙境的感覺了。
清晨,石林的霧還真是與眾不同。近看它像縷縷青煙,把那奇妙的風景遮得朦朦濃濃。一陣大風吹過,云霧散開,種種奇妙的風景浮現在眼前。遠看,像一片波濤洶涌的大海。山峰露出一個小尖,仿佛是海里的一個荒島。
我們繼續跟著導游往前走,越往深處越冷,這時一股冷氣向我襲來,一個又一個的噴嚏就跟過來了。走著走著,導游突然停了下來,一只手高高地指著遠處的山峰,一邊介紹著。原來,那座巍峨雄偉的山叫“蓮花峰”。我仔細瞧瞧那蓮花峰,它形狀似一朵盛開的蓮花,石頭的形狀如同一片片花瓣:上窄下寬。用一個個石頭組成一朵大蓮花,形態逼真。這么奇妙的“蓮花峰”我怎能不把它帶回家,“咔嚓”一聲,“蓮花峰”就搬家了,我決定,一定要把這個美景永久地保存下來。
一路上,奇峰怪石豎立著。忽然,我看見一塊石頭,橫跨在石壁上,十分險惡,眼看就快掉下來了。可爸爸告訴我,這塊怪石已經橫跨峭壁上千年了,一直沒有砸下來,這塊石頭就叫做“風吹石”。
通過這次旅行,讓我認識到了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么美麗的景色真讓人留連忘返,美麗的石林景色永遠銘記在我心中。
最愛玉龍雪山腳下的溪流,最愛麗江古巷深處的老墻。
在古城獨自晃蕩,沿著古巷走到頭隨意轉一個彎,靜靜凝視雕花的木門木窗,斜陽被窗格隔開,不同的暗格間晃動著不同的光與影,恍惚若粉塵在空中飄飛。向上挑起的屋檐是令人迷醉的銅色。你突然就會覺得時間就此凝固了。
回頭看,轉角的地方幾條街交叉著,似是起點又似小巷終點。幾道房檐相接的地方,太陽就懸掛在那里,似一位濃淡相宜的王妃穿了極美的裙,似要回府,卻又駐足,絕代風華留駐老街。
所有的美,在你,在太陽,在時光停住的一瞬間。
這時的你,終于有時間去想一些平日無暇想的事,會憶起幾首讓你心悸神搖的詞,會做一個春風楊柳的夢。
風起,你會在雕花的木門前低吟"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往事深處有一路風景,有那個專屬于你的故事。處境在變,心思在變,高樓遮住了藍天的模樣,已找不回最初的夢想,但古巷提醒你,夢開始的地方,是浮華褪盡的麗江。
在麗江你會找回過去,找回自己,找回心底的美好。
追逐麗江古巷的韻味,你的靈魂會隨著陽光的腳步翩翩起舞,舞出記憶里的真誠,舞出靈魂中的舒展。
早有耳聞麗江古城猶如人間仙境,我想這的確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城市,小橋、流水、人家簡單的成為古城中的點綴,置身在這典雅古樸又不乏美麗的古城中,人們不禁都會放慢腳步,一步一步地走在古城的石階小橋上,不需要任何言語形容,麗江古城的美就像古城的細雨一樣一滴一滴地銘刻在人們的心中。這次云南旅游隨筆就帶大家走進這個安靜淳樸的圣地。
別具一格的古鎮景點 。
麗江古城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古樸典雅的景點,其中主要有古街、古橋、木府、、五鳳樓等。所有景點幾乎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古”字當頭,所謂的古街是由于麗江的街道順山勢修建,依水流呈曲折狀,其鋪就所用的主要材料是五花石,若是光腳走上去會有種細膩的質感,古街串聯著城鎮的大街小巷,極具古鎮氣息。另外,來到麗江古鎮,“古橋”不得不提,因為我們經常聽到“小橋”、“流水”、“人家”這三個詞,卻幾乎從沒真正見過這三個詞到底代表著什么樣的風情,來到麗江古城,可謂是對這三個詞的完美闡釋。這里有著各式各樣的古橋,基本上都建于明清時期,古橋中書屬大石橋最具盛名,由于在大石橋下可以直接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又得名映雪橋。除了古街、古橋之外,木府和五鳳樓也是當地熱門的景點。木府06年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作為麗江木氏土司的宮殿也是值得進去一看的,這里也是電視劇《木府風云》的拍攝地點。五鳳樓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因其有三疊樓臺,屋擔八角,共計有24個飛檐,外形宛如五只多彩鳳凰故名五鳳樓,五鳳樓上的龍鳳呈祥等藝術圖案以及其獨特的建筑風格也讓它成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典型范例。
豐富多彩的古鎮風情 。
此次云南旅游隨筆主要是停留在了麗江古城上,麗江古城的美不需要多么奢華的辭藻堆砌形容,它的美是安靜祥和、古樸典雅的,來到麗江就像是換了一種心情,脫離了喧囂的同時享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寧靜,作為在云南旅游的景點之一向大家極力推薦。
今年暑假,我去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山美。
在大理的西面,有一座由十九座山峰組成的大山——蒼山。蒼山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十九座山峰中,有七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次,我們坐索道上了十九座山峰中的鶴云峰。20分鐘后,我們到達了峰頂。哇!霧蒙蒙的真美啊。一下纜車,把我們凍得直哆嗦,幸好帶著衣服,毫不夸張的說,這兒比冬天還冷呢!路旁嘩啦嘩啦的流著雪山泉水,還有各種奇花異草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這真是妙不可言。
水美。
在蒼山的對面有一個如明鏡般清澈見低、一望無際的大型湖泊——洱海。洱海南北長41。5公里,東西長3~9公里,周長116公里面積215平方公里。從上面看,就像一彎新月我們坐著“原生態”的漁船,一邊看著一群魚鷹捉魚,一邊吃著野生烤魚,品嘗著誘人的野味,享受著神仙過的日子,真是美哉!
人美。
建筑更美。
大理的標志性建筑物——三塔寺,有塔在大理在之稱,可見它的重要。在唐朝,也就是大理藍照國時期,為存放經文而建造了最中間的塔。到了宋朝,就是大理國時,發現他正好壓著一條惡龍,就又建造了兩座小塔鎮壓惡龍的頭和尾。在之后的地震中,左邊的小他被震的向里傾斜了六度,右邊的小塔向里傾斜了八度,只有大塔在余震中又震回了原來的位置。三塔寺的建筑見證了我國建筑史上的神奇壯舉。
大理山美、水美、人美,建筑更美,我這次真是不虛此行啊!
7月12日上午,我們來到世界自然遺產、天下第一奇觀——云南昆明石林風景區。
在秀麗的小石林里,阿詩瑪的化身石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接著,我們游覽了大石林,眼前奇峰怪石,縱橫交錯;綠樹紅花,相互映襯,構成了一道如詩如畫的風景線,讓大家沉醉其中。沿著羊腸小道,我們真正來到了具有標志性的景區——石林,也就是刻有兩個紅色大字“石林”的地方,那塊巨石上的二個字,蒼勁有力,氣勢磅礴,正好與石林的風格遙相呼應,真是妙極了!
接著我們越往里面走,奇峰怪石便越來越密集,小路又岔成了許多支路,令人覺得陰深神秘。有一處風景叫做“刀山火海”,下面的石頭猶如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烈火,上面的石頭仿佛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尖刀,“刀山火海”由此而得名。
奇異的大自然景觀數不勝數,令我們目不暇接。最后,我們隨著人潮來到了石林的最高點,上面大約只有五六平米大的一個亭子,而且人貼著人,要想拍張照片是很難做到的。從上面俯視四周,整個石林盡收眼底,看著高低起伏,氣勢宏偉的石峰,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雖然我們只在石林游玩了半天,但這里的神奇與美麗令大家流連忘返!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九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顆璀璨晶瑩的明珠,這就是古老的“滇南澤”,因距昆陽城最近,故又名“昆陽湖”,即人們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詩人對她描寫是:昆池千頃浩溟漾,浴日滔天氣量洪,倒映群峰來鏡里,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這美麗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會,位于云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積15942平方公里,建成區98平方公里,直轄盤龍、五華、西山、官渡四個區和呈貢、晉寧、安寧、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祿勸八個縣。人口3635212人,有漢、彝、回、白、苗、蒙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12.6%,城區人口1611969人。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將帶大家游覽的是享譽全國,聞名世界的世博園。世博園是昆明99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簡稱,說到這呢,我就把世博會的有關內容給大家介紹一下。
世博會是一項由主辦國政府主辦或由政府委托有關部門舉辦的科學技術成就展覽活動,是一項歷史悠久、影響較大的非交易性博覽會。
世博會的宗旨就在于促進各國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使各國都能利用這個機會宣傳自已,向全世界展示自已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擴大國際間交往,提高地位與聲望,所以呢又被譽為“世界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奧林匹克盛會。
世界園藝博覽會屬于專業性世博會,又可分為a1、a2、b1、b2四個等級(其中a1和b1指的是大型國際博覽會;a2和b2指的是區域性的博覽會)。我們的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是最高級a1類的專業世博會。自1851年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倫敦舉辦以來的150多年間,至今呢已舉辦了50多屆了。
歷史上多屆世博會都會因其獨特的建筑而被人們所記住。同樣,我們的“99昆明世博會”呢也留下了一座永久性的主題公園:昆明世博園。
好了,世博園到了,請大家隨我下車,現在呢我們來到了大門口的迎賓廣場。
前方就是世博園,它靠近北郊的金殿風景區,占地面積216公頃,會期從9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共184天;共有9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半年內共接待海內外游客達943萬人,在園區面積、籌展時間、參展單位、參觀人數等方面創造了8項吉尼斯記錄。
世博園游覽路程共十多公里,大約需要6—8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呢就是本屆世博會的會徽,它是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王世文創作的。它的造形有如一只手掌輕輕托起一朵綠色生命之花,又似大自然的星、云、氣、風的運轉,還像一只偏偏起舞的孔雀,象征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本次世博會的主題。
大家看,這只手持鮮花,正朝著我們微笑的小猴就是本屆世博會的吉祥物滇金絲猴“靈靈”。滇金絲猴是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僅存于滇西的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當中,取名為靈靈呢,喻指了集天下萬物之靈氣,也指云南的風光秀美、人潔地靈。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這座“世紀花壇”。
這個花壇其是一座花鐘,鐘面上覆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共中呢有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的報春花,花鐘直徑19.99米,象征了99世博會。花鐘也創下了三個紀錄:
第一:時針、分針、秒針最齊全,世界上也有許多花鐘但很少有秒針的。
第二:它的指針都是由航天材料所制成,重量很輕。
第三:花鐘采用衛星定時,誤差僅為百萬分之一秒,所以各位可以乘這個機會對一下自已的表。
走過這條花園大道呢,我們看到前方是一艘正揚帆起航的巨大花船,它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贈送的,據說它是仿造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寶船而建成的。這五根巨大花柱和地面四條花帶分別象征了五大洲四大洋,體現了世博會是全世界人民友好往來的盛會。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十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今天游覽的地方是圓通寺,它是昆明市內最大的佛教寺廟,也是云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早在唐代,云南地方割據政權南詔的統治者蒙氏在這里修建了“補陀羅寺”。“補陀羅”又譯作“普陀”或“補陀落迦”,是梵語的譯音。意思是“光明”。傳說“補陀羅”是一座佛教圣山的名稱,坐落在印度的南海,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大家知道,在中國還有一個著名的觀音道場,那就是浙江的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建于五代時期,比補陀羅寺要晚100多年,可以說補陀羅寺是中國最早的觀音寺。不過,補陀羅寺規模不大,建在盤坤巖上,又低又潮濕,沒有多長時間就不復存在了。到元朝大德五年,也就是1301年,在今天這個地方修建寺廟,一直到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才建成,前后共花了18年的時間。
這座寺廟用“圓通”作名稱,仍然是繼承了觀音道場的意思。因為“圓通”是觀音的三十二個法號之一,意思就是”明白“、”開竅“。圓通寺歷經明清兩代和建國后多次大規模維修、改建,形成了今天這個規模,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佛寺之一。1956年曾在這里舉行過迎奉佛牙的盛典。不同的寺廟有不同的風格,圓通寺就有3個與眾不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圓通寺的前身——補陀羅寺是中國最早的觀音寺。另外兩個特點是什么呢?待會兒到了圓通寺我會告訴大家。現在圓通寺到了,讓我們進去看看吧。
這是圓通寺的山門,大家往上看,”圓通禪寺“這塊匾額是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啟功先生題寫的,啟功先生是滿族,而且還是清皇族,姓愛新覺羅。
前面是”圓通勝境”牌坊。這座牌坊是吳三桂在清朝康熙七年,也就是1668年命人修建的。原來,圓通寺的山門就在這牌坊處。吳三桂命人修這座牌坊時,將山門移到現在所在的地方。請看,牌坊上部的木雕與下部的石刻融為一體,群龍在彩云間翻滾,時隱時現,獅虎在高山深澗,或奔或臥,栩栩如生。
前面是天王殿。大家看,大肚彌勒佛慈眉善目,正沖著我們笑呢!北京潭柘寺彌勒殿前有一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做人能有如此的豁達氣度,又怎能不樂呢?這天王殿是圓通寺的第一重殿,有著驅邪顯正的含義。殿內塑有威嚴峙立的四大天王,他們手持不同的法器,分管風調、雨、順。拿劍的掌管風,拿琴的掌管調,拿傘的掌管雨,拿蛇的掌管順。彌勒佛后面的是韋馱,手持金剛柞。他們都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他們正全神貫注,注視著眾生的善惡,保護佛、僧三寶。由于他們的保衛工作做得好,所以佛國凈土得以安寧、莊嚴。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雅致的庭院。院中有一個放生池。它不僅是全寺的最低點,也是整座寺院的中心。池中建有八角亭,亭的南北兩邊各有一座三孔漢白玉橋和兩岸相連,水池周圍又有水樹回廊環繞,像這樣將江南園林建筑風格運用在莊嚴、肅穆的佛寺中,形成別具一格的水苑佛寺,在全國都是少見的。這就是圓通寺的第二個特點。大家看,八角亭上這副“水聲琴韻古;山色畫圖新”的對聯,極好地概括出了這一特點。
大家請隨我到八角亭去看看。這八角亭象征著“八正道”,也就是八種通向極樂世界的正確途徑。亭內供奉的是24臂觀音,也稱千手觀。“千手”是指觀音菩薩法力無邊。千手觀音是位端莊的女菩薩。觀音原來是男的,為什么后來變成女的呢。這個答案我到圓通寶殿里再告訴大家。
龍門是昆明的一個重要景點,以往我們都是用歷史、詩詞歌賦的眼光去欣賞它,現在我們不妨換個方式,從風水的角度去觀察龍門。
何為“風水”?從表面上看,是指風和水,即自然界中的現象,因此古往今來對“風水”一詞又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歷史上最早給風水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而《辭海》對于風水一詞是這樣定義的:“風水,也叫勘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認為住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禍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近年來學者們對《辭海》的定義持不同見解,主要傾向是不同意將風水與迷信劃等號。他們認為風水是古人在還不懂得現代很多科學道理的情況下,講究的一種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工程學!下面,我們就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龍門的風水:
提這個問題也許會有人啞然失笑。云南94%的地方是山區,平地都拿來蓋樓房了,龍門當然要修在山上啦!這種認識是很片面的,古時候在修建一個建筑物時都喜歡去看風水,看風水首先要看“龍”。龍即是龍脈,風水中以龍的變化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其中的主山為“來龍”,由山頂蜿蜒而下的山梁叫“龍脈”,也稱去脈,成語“來龍去脈”就源于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也有不同的姿勢。風水學把龍勢分為五種,即:
1、南北走向的稱為正勢;
2、由西向東的稱為側勢;
3、逆水而上的稱為逆勢;
4、順水而下的稱為順勢;
5、首尾相顧的叫回勢。
這里順便說一下,龍的側勢為什么是“由西向東”,為不是“由東向西”呢?風水師常以我國的四條大河來劃分龍脈,稱為三大干龍。長江以南的山脈為南龍,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山脈為中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的山脈為北龍。三大干龍的起點為昆侖山,昆侖山位于中國的西部青藏高原,所以這里要說“由西向東”。把龍門修建于昆明西山上,正是考慮到風水中“龍”的講究。
看風水除了看“龍”以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第一是看“水”,現實生活中,有關“水”的講究比比皆是,比如:香港匯豐銀行的樓頂就有一個大蓄水池,這既不是游泳池,也不是養魚池,而是“風水池”!風水學認為“水”是聚財的,五行相生“金生水”,黃金熔化后就變成了“水”一樣的東西。“水”在風水學里代表著財富!第二是看“向”,即朝向。風水書里寫道:“龍勢向西,宜坐北向南(陽坡);龍勢南北,以選址在東坡。總的原則是背山面水迎吉避兇。”昆明的西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脈,即“龍勢南北”,所以西山大部分重要建筑,包括龍門,都選址于西山的東坡,而最東面正好對著滇池水,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
昆明的另外兩個穴位,財穴和權穴在哪里呢?財穴位于昆明東郊鳴鳳山一帶,你到那里游覽可以發現那里的樹木很高大,郁郁蔥蔥,說明什么?說明樹下面的土壤很厚,土是生金的,這里必然是昆明的財穴。所以吳三桂要把金殿修在這里,銅以前是一種貴重的金屬,鑄造銅錢的原料之一;四a級景點世博園也選址在這里,1999年世博會的召開,帶動了昆明城市的建設,推動了云南經濟的發展,為云南人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收入,因此把鳴鳳山周圍稱為昆明的財穴實不為過!
在三清境靈宮殿對面供奉著一尊神像,他右手持鞭,左手握著一個元寶,右腳腳下爬著一只猛虎,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財神!在中國人的傳統民俗觀念中,認為財神是掌管天財富的神仙;倘若得到他的保佑眷顧,便肯定可以財源廣進,家肥屋闊。民間流傳的財神有很多,但大致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
第一文財神,文財神有兩個,一是財帛星君,另一個則是福祿壽三星。財帛星君是一個錦衣玉帶,左手捧著元寶,右手拿著“招財進寶”卷軸,外形富態的一個長須長者。相傳他是天上的太白星,職銜是“都天致富財帛星君”,專管天下的金銀財帛。福祿壽三星中,本來只有“祿星”才是財神,但因為三通常是三位一體,幫此福壽二星也因而被人一起視為財神供奉了。
第二武財神,武財神也有兩個,一個是關羽、另一個是趙公明。關羽是三國名將,形象威武,他不但忠勇感人,而且能招財進寶,護財避邪。我們龍門三清境的這尊財神,就是另一個武財神趙公明,趙公明又名趙云,是一位威風凜凜的猛將,民間相傳他能夠降妖伏魔,而且又可以招財利市,所以北方很多商戶均喜歡把他供奉在店鋪中,而在南方的商戶則大多供奉關公。財神的供奉也是有講究的,擔任文職的,以及受雇打工的人均益擺放或供奉文財神;至于那些經商做老板,以及當兵當差從事武職的人,則應該擺放或供奉武財神。
文章到此暫且停筆,龍門風水的種種,還需要我們用心學習,不斷觀察,進一步揣摩。相信在導游講解中,用風水講龍門,的確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興趣的導游同仁們不妨一試。
文檔為doc格式。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十二
昆明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吸引很多游客來參觀,導游也有根據昆明的景點特色,介紹給游客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云南昆明。
導游詞。
希望可以讓大家喜歡。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積15942平方公里,建成區98平方公里,直轄盤龍、五華、西山、官渡四個區和呈貢、晉寧、安寧、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祿勸八個縣。人口3635212人,有漢、彝、回、白、苗、蒙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12.6%,城區人口1611969人。
2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昆明地區活動。從公元13世紀起,昆明成為云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我國內地連接東南亞“古南方絲綢之路”以及四川-云南-越南的樞紐和通道。昆明是偉大航海家鄭和、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護國運動、“一二一”等愛國民主運動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貢獻。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形成了當今昆明“歷史悠久、古跡多,風景秀麗、名勝多,人文薈萃、名流多,開發較早、交往多”的鮮明特色。
改革開放以來,昆明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卷煙、機電、生物資源、信息、商貿旅游等五大支柱產業。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煙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云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游、信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
昆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也是中國最優秀的旅游城市之一。由于世博會的舉辦,提高了昆明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鮮花常年不斷,素有“春城”之美譽。
昆明境內山川秀麗。悠久的歷史,眾多的民族,獨特的自然條件,給昆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其中共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省市級重點文手保護單位66個,風景旅游區30處,旅游景點100多處,國家級旅游線路11條,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風情,規模宏大的民族村1座,溫泉50余處,花卉品種400多種......昆明形成了以石林,滇池風景區為重點,沿安寧--石林公路的旅游景區為一線,帶動昆明全市,輻射全省的集旅游,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游體系。
昆明也是個多民族的省會城市,其民族風情引人入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風相映生輝,描繪出神奇迷離的畫卷。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航線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的7條航線。現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還有昆明至南寧,以及省內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
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確立了建設現代新昆明的發展戰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以滇池為中心,實施“環湖交通”、“環湖截污”、“環湖生態”、“環湖新城”工程,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城鄉形象,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把昆明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春城”、“歷史文化名城”、山水園林生態城市特色突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區域性國際城市。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儼如高原上鑲嵌的一顆璀璨晶瑩的明珠,這就是古老的“滇南澤”,因距昆陽城最近,故又名“昆陽湖”,即人們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詩人對她描寫是:昆池千頃浩溟漾,浴日滔天氣量洪,倒映群峰來鏡里,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這美麗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會,位于云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昆明海拔746米至4247米,面積15942平方公里,建成區98平方公里,直轄盤龍、五華、西山、官渡四個區和呈貢、晉寧、安寧、富民、嵩明、宜良、路南、祿勸八個縣。人口3635212人,有漢、彝、回、白、苗、蒙古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12.6%,城區人口1611969人。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十三
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最初建成于1828年,是觀賞滇池的好地方,登樓四顧,景致十分遼闊壯觀,便取名為“大觀樓”。大觀樓為三層木結構建筑,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翁撰出180字的長聯,轟動四方。民國初年,大觀樓辟為公園,唐繼堯曾撥款修葺,并立其銅像于場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樓前池中豎三個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觀公園因懸掛著清代名士孫髯翁撰寫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而得名,根據其地勢,約可分成三片:近華浦、大觀樓片,樓外樓、魯園片,庾園、花圃及柏園片。
大觀公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為美。新修的懷古廊縈回紆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徊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于前,更有那古今傳頌“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大觀公園緊傍滇池,滇池是個煙波浩淼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巖斷層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面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199.5公里;湖面面積318.2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為8米,平均深度為5米,蓄水量約15.7億立方米。在云南眾多的湖泊中,它的面積最大;在全國的內陸湖泊中,它占第6位。滇池四周的山脈均屬昆侖山系,云嶺山脈的東支逶迤南下,總稱烏蒙山,有大小數十個山峰。
云南昆明旅游范文(14篇)篇十四
昆明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近華浦開拓于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云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為游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歷《云南通志》記載:“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為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云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鄉蓮池。
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為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于會城小西門外里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于篆塘,稱巨津焉。”其實,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徐霞客《游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
關于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于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云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里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志》載:“近華浦為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為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