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三經讀后感篇一
無意中,翻看開了那本塵封已久的魯迅先生的《吶喊》,其中的《阿q正傳》讓我再次回味到兒時讀它的那份驚喜,品味著此時的感悟與感動。
阿q是魯迅先生塑造的經典形象,我曾經問自己為何如今文人筆下沒有如此生動的形象誕生?究起原因,是社會造人。那個封建時代是封建思想頑固、地主當道、軍閥統治的時代,未莊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莊,阿q是一個弱者,他受到這些地主惡霸的欺壓,阿q的“假洋鬼子”與“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絕對不是阿q所獨有,這是時代產物。再如阿q帶給我們那幾場讓我們苦笑難言的戲:看殺革命黨人、調戲靜修庵的小尼姑、鬧戀愛以及投身革命隊伍等,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質面前上演的,也并不是某個人愿意就能改變的。
但凡看過《阿q正傳》的人都認為他是悲哀至極的人物。阿q他所受到趙大爺、趙白眼、小d和靜修庵里那條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擊折磨不必多說,最最可悲的是他竟有一套讓人哭笑不得的取勝法寶,即他所采取的“精神勝利法”。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學,甚至于說是在封建壓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學。
我們總是會帶著笑來讀《阿q正傳》的,仿佛可憐的阿q從被創造出來就一直被大家笑著。然而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帶著諷刺、帶著輕蔑或許是帶著同情與憐憫的`笑。他的精神勝利法,戀愛價值觀,他的幸災樂禍往往是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賞。
可以說阿q是一個當時社會中的一個小角色、一個弱小者,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一個為他著想的人,是一個封建亂世時的代言人。而任何時代都會有弱者,作為一個新社會的現代人,我們從阿q的遭遇中更加應該去反思、去行動、真正扛起關愛身邊的弱者的責任。
三經讀后感篇二
我讀的書名叫做《童年》,這本書主要寫得就是阿廖沙幼年父親去世,母親和姥姥帶阿廖沙去姥爺那。阿廖沙當時去的時候,兩個舅舅剛好在以分家這個事大打出手,兩個舅舅怕阿廖沙的母親要回本屬于自己的嫁妝,就強烈要求歸他們所有。因為姥爺家開個染坊,阿廖沙聰明好學很快懂得了染色方法。
有一次他用白桌布拿來染色,結果被學徒茨岡發現,姥姥來了之后讓茨岡不要告訴別人。可后來還是被姥爺知道了結果阿廖沙遭受了一頓毒打,最后阿廖沙承受不住暈了過去。雅可夫舅舅以前發過誓要在當天妻子的忌日親自把十字架背到墳上,因為天氣原因所以讓茨岡把十字架背到妻子墳上。
過了一段時間,舅舅們把茨岡抬回來了,聽舅舅說,因為茨岡體力不支,被十字架砸傷了,舅舅們怕砸到自己,就扔掉了十字架,回來后茨岡因失血過多所以死了。一天晚上,家里廚房突然燒著了,到處都是火,姥姥喊周圍鄰居都來幫忙,過了一會兒,才把火滅了。姥爺把房子賣了,又買了一個宅子。一天,雅可夫舅舅來說:“米哈伊爾舅舅瘋了,他喝醉了,說要殺了您。”(您指的是姥爺)姥爺說:“你們不得到嫁妝就不甘心,是不是?”米哈伊爾找來一群人,最后米哈伊爾被制服了。
姥姥以為她的上帝對人間的一切都是一樣的慈祥,一樣的親切。姥爺講到的上帝的無限力量時,總是強調這種力量的殘酷。他認為,人如果犯了罪就會被淹死,再犯罪就燒死,而且他們的城市要被毀滅。上帝用饑餓和瘟疫懲罰人類,用寶劍和皮鞭統治世界,與上帝作對必然滅亡。
之后母親回來了,姥爺讓母親結婚,最后,母親結婚了。可是到最后,母親死了,阿廖沙走向了人間。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到了聰明善良的阿廖沙。雖然他的童年有很壞的影響,但是阿廖沙還是度過了艱難的童年。
我從書中兩個舅舅的行為中得出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能貪得無厭,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要去拿。
三經讀后感篇三
在《三國志》的《蜀志》里有《馬良傳》。那個馬良可是個名人,和這《神筆馬良》里的馬良一無干系。雖然同名同姓,但純屬巧合。
我們說的馬良,是個山鄉里的野孩子,既貧且賤,自然,什么“史”;什么“記”,就都沒有這個馬良的份了。
馬良的父母早年就死了,他靠自已打柴、割草。雖然他沒有父母,可天底下窮人是一家,村里的人們都很幫助他,照料他。那些伙伴們個個待他像親兄弟。
馬良酷愛畫畫,所以做夢都想要一枝筆,可是他家里窮,哪有錢買筆呢?這天晚上,馬良進入夢香,他夢見一個老人拿著一枝筆向他走來,老人把筆送到了馬良手里說:“孩子,我知道你一直想有一枝筆,所以我把筆送給你。這筆是神筆,畫什么,什么就活。但是你要記住,只給窮人畫!”老人說完便消失了。第二天,馬良醒來,看見床邊真的有了一枝筆。馬良即興奮又驚訝。“難道……”馬良突然想起昨天的夢。于是他便拿著筆給村里人畫畫,果然畫什么,什么便活。
可是消息傳開了,贓官叫馬良畫座金山,馬良先畫了一條河,然后再畫金山,贓官大聲說“船!”馬良在河上畫了一條大船。贓官帶著幾個隨從立刻跳上大船。“風,快畫風!”贓官又叫到。馬良趁機“唰!唰!”畫了幾大筆風,立刻河面上狂風大作,船便沉入了河底。
我佩服馬良,佩服他聰明、善良、勇敢;也知道以前窮人的孩了也筆都買不起,現在的我們,隨便買十幾枝,到處亂扔,一點也不珍惜。看了這個故事后,讓我明白了,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