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吉林導游詞吉林導游詞篇一
吉林市是滿族的發(fā)源地之一,又是朝鮮族集居的地方。滿族有14萬多人,約占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個滿族鄉(xiāng)鎮(zhèn),1個滿族朝鮮族鄉(xiāng),其中以永吉縣烏拉街滿族鎮(zhèn)居住的滿族人口為最多。
吉林省是滿族的發(fā)源地,吉林市在省里地位僅次于長春,而在這兩者都沒有出現(xiàn)前,就已經(jīng)有了烏拉街。
據(jù)當?shù)厥芳涊d,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5020_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就在此生息。1620_年,努爾哈赤率重兵破城,滅烏拉國,憑此地而兵強馬壯,為此后揮師南下,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烏拉街因此被清王朝尊為“龍興之地”,方圓500里不得擅入。據(jù)地方志記載,清代12任皇帝,有5任蒞臨過這里。
烏拉街滿族鎮(zhèn)距市中心30公里,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的滿族風俗和多處名勝古跡。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府、候府、魁府、白花點將臺、古城墻及千年古樹等現(xiàn)保存完好。
烏拉街滿族鎮(zhèn)北約250米處,是明代女真扈倫四部(葉赫、哈達、輝發(fā)和烏拉)之一的所在地。烏拉部至明萬歷年間逐漸強大,稱霸于吉林地區(qū),屢與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爭斗。萬歷四十一年(1620_年)烏拉部與努爾哈赤決戰(zhàn)大敗,烏拉部便告滅亡。這里的烏拉古城遺址便是當年烏拉部的所在地,現(xiàn)存還有古城墻和百花點將臺。古城四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百花點將臺是城中一處用土壘起的高臺。烏拉鎮(zhèn)現(xiàn)還有打牲烏拉總管衙門、侯府、魁府等處遺址。在霧凇出現(xiàn)的期間,這附近的烏拉街珍珠島霧微觀賞區(qū)是一個攝影愛好者聚集的地方。
在烏拉街滿族鎮(zhèn),許多建筑帶有滿清特色,生活習俗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薩滿教儀式和婚禮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薩滿教儀式以祭祖為大宗,慣于龍虎年或虎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時要選擇本家取妻生子、就職榮升、修宅遷居、壽老病故或兒女久病初愈等紅白喜事的時候。全族團結、喜慶豐收可操辦族祭。無論是那種祭祀都得請全族老幼參加。在整個祭祀活動中,可分祭神樹、殺豬祭神桿、領姓、擺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習俗。
滿族的婚禮也很別致。結婚前幾天,女方要將妝奩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車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謝。新娘不分什么季節(jié)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門前時新郎拿起特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車轎射三箭,以示吉利。
滿族風味飲食主要有哈依瑪(水團子)、打打糕、菠蘿葉餅、粘豆包、大小黃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種做法。
吉林導游詞吉林導游詞篇二
吉林文廟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的古典建筑群,其建筑仿皇宮之制,占地16354平方米。進入正門建筑次序依次是狀元橋、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三大主體建筑構成三進院落。
吉林文廟建筑結構嚴謹,其整體建筑的基調(diào)和格局匠心獨運,它運用沿中軸線延伸層層遞進院落組成的序列向主體建筑過渡,空間的寬窄大小、建筑的高低多少,各單體建筑的形制、尺度、比例、色調(diào)、繁簡明暗華樸,用以表現(xiàn)尊卑主次的倫理綱常和等級秩序,突顯大成殿的崇高地位,各部分建筑之間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襯托,其組合排列主次分明,是"和"的建筑美學觀的體現(xiàn)。
吉林文廟為大式建筑,主體建筑、照壁、圍墻均以黃琉璃瓦覆頂。大成殿雙重飛檐,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筑,歇山式殿頂,龍鳳脊,正面九龍,背面九鳳。
大成殿
大成殿是吉林文廟主體建筑的核心,典型的宮殿式建筑,它高屋建瓴,周繞四廊,玉石雕欄,雄峙于近兩米的月臺之上,它體量宏大,形象華美,凌駕于四周門廡殿堂之巔,突顯了孔子在人們心目中至高無尚的地位。大成殿髙19.46米,面闊36米,進深25米,十一開間,是典型的宮殿式建筑,重檐歇山式殿頂,雙重飛檐,高浮雕龍鳳脊,正面九龍,背面九鳳,黃琉璃瓦覆頂。
大成門
大成門(五間)是祭祀孔子的正門,其建筑風格別具一格,采用的是高浮雕龍鳳脊,正面配飾五龍背面配以五鳳,宮殿式建筑,極具觀賞性。大成門左右為兩個掖門,東曰"金聲",西曰"玉振"。大成門廊檐下立有兩塊吉林文廟建廟碑,左側石碑為:同治十年碑記;右側為:民國十一年碑記(斷碑)。崇圣殿(七間)位于大成殿后,為孔子的家廟,大式建筑,鏤空龍脊,原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牌位,后曾陳列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的《歷代衍圣公絹質(zhì)繡像陳列》。吉林文廟主體建筑兩側建筑為輔助性建筑,呈對稱狀排列。大成門南為四柱三楹的石質(zhì)"欞星門",欞星門南為漢白玉"狀元橋",狀元橋南為高5米的"照壁"(萬仞宮墻)。
吉林導游詞吉林導游詞篇三
請乾隆東巡吉林時作的《磽跗吉林將軍署復得詩三首》中有兩句贊美吉林風景的詩惟妙惟肖:“城臨鏡水滄煙火,地接屏山綠樹頭”。其中“鏡水”即指松花江,“屏山”則指“左青龍(龍?zhí)渡?,右白虎(小白山),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嶺)。朱雀山山勢陡峭,怪石嶙峋,樹木蔥蘢,風貌古樸。東峰上有塊10多米長的豬形巨石,名為“魔豬石”,有5頭小石豬尾隨其后。石豬頭向山頂,尾巴向下,好象在行走,因此朱雀山又名“老母豬砬子”。
今天我們在朱雀山看到的18處景觀:魔豬癡想、石龜探海、玉兔奔月、雄師吼天......均來自于一個民間神話,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八仙云游到這里,被這里的風光所迷醉,他們將從天宮帶來的美酒倒在尋夢峰上的“仙釀池”中開懷暢飲,酒香招徠了山下眾多生靈,也想嘗嘗這美酒,八仙大怒,用法術定住了眾生靈,于是有了著18景觀。
天女浴躬池位于天文峰東30.4公里的西北側有一個“池渾而圓”,形如荷蓋的“圓池”。相傳這里是三仙女降浴的地方,三仙女中的三妹佛庫侖浴后吞果受孕,生一男孩,相貌異常,生而能言,名叫布庫里雍順,大清皇帝就是雍順的后代。清光緒三十四年,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曾尋覽至此,為使人人得瞻,在池邊立“天女浴躬處”石碑一座,故得名“天女浴躬池”。
天女浴躬池是一個小火山湖。水清淺,多水草,中央冬無冰,夏無萍,無水流注入,也無溢口,池中泉涌如柱。池四周多松,參天蔽日,池畔芳草萋萋,更有雨燕穿天,魚翔淺底,白鶴相戲,不失為人間仙境。
松花江源出長白山天池,如一條綠色飄帶橫貫吉林市全城。全長1840多公里,流域面積545000平方公里,在全國各大江河流域中,僅次于長江、黃河,居第三位,好比東北人民的保姆。
人們常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其實松花江水才無愧于是從天上來的呢。松花江是滿語“松阿里烏拉”的轉(zhuǎn)譯,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從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寬廣綿長、富饒美麗和神奇風光,其蘊意深遠、引人遐想。松花江源出長白山天池,如一條綠色飄帶橫貫吉林市全城。全長1840多公里,流域面積545000平方公里,在全國各大江河流域中,僅次于長江、黃河,居第三位,好比東北人民的保姆。
吉林導游詞吉林導游詞篇四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風光奇特,人文薈萃的吉林。 地理位置:
吉林省位于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日本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腹地、中國東北中部,東西最長約750千米,南北最寬約600千米。東部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隔圖們江、鴨綠江與朝鮮相望,南鄰遼寧省,西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連黑龍江省。
全省總面積18.74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居全國第14位??側丝诩s為2700萬,也是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吉林省是地處邊疆的多民族省份,有漢、滿、朝鮮、蒙古、錫伯等個56個民族。
吉林省名源于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凹帧睗M語音譯為“吉林烏拉”,“吉林”是“沿著”“烏拉”是“大川”,“吉林烏拉”意思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后來簡稱吉林。以省內(nèi)城市名定為省名在我國僅此一例。
說到吉林的歷史,可謂久遠。在距今六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吉林省境內(nèi)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兩漢、南北朝時期主要有夫余人、高句麗、肅慎人在此活動;隋唐時期有肅慎人后裔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權渤海國;遼金元明時期有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人在這里生活;清朝認為長白山是其祖先“龍興”之地,同時為達到皇室貴族獨占東北特產(chǎn)的目的而將此“封禁”起來;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朝將吉林將軍轄區(qū)改稱為吉林省,簡稱吉;中華民國成立后,設吉林都督和民政長官,統(tǒng)轄全省軍務和行政事務;1918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稱霸東北,在吉林設巡閱使、保安司令、主席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淪為傀儡政權滿洲國的屬地;1945年之后,東北劃分九?。?948年末全境解放,省會設在吉林市,1945年省會遷至長春。
吉林省轄1個副省級城市——長春市,素有“北國春城”的美譽,也是全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商業(yè)的中心。還有吉林、四平、白城、白山、通化、遼源、松原7個地級市,以及1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還有1個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為省政府直屬單位,地級管理。過去我們將吉林省的行政區(qū)劃概括為 “兩白加兩原,長吉通四邊”。
東部地區(qū)能達到70%以上,是國家生態(tài)建設試點省。吉林省礦產(chǎn)資源豐富,油頁巖、、硅灰石、火山渣等礦產(chǎn)儲量居全國首位,開發(fā)潛力巨大。
吉林省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可以說自然與人為并重。東部綿延千里的長白山,風光秀麗、森林茂盛。以垂直景觀和天池聞名于世,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同時還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中部以長春和吉林為中心形成了生態(tài)與冰雪旅游帶。長春凈月潭綠蔭如蓋,潭水清澈,森林浩瀚,其規(guī)模人稱亞洲人工林之最,堪稱“大都市中難得的一塊凈土”;長影世紀城是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公園;偽滿皇宮及偽滿八大部被國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吉林霧凇冰清玉潔,每到冬季在適宜的條件下,松花江岸十里長堤“柳樹結銀花,松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西部草原、湖泊、濕地相間分布;郭爾羅斯大草原一望無際,查干湖水域浩瀚,魚兒成群,水鳥飛翔,岸上一片蒙古族風情;向海自然保護區(qū),在中國七大濕地中面積最大、生物種類最豐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qū),并被載入世界著名濕地名錄。
吉林省地處北緯40°52′~46°18′,東經(jīng)121°38′~131°19′之間,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涼爽多晴;冬季寒冷漫長。一年四季四種風光、四種顏色。冬日銀白色、春日淺綠色;夏日深綠色;秋日金黃色。我們用四句優(yōu)美的話語來形容吉林的四季:冬天的寒冷為大地披上了銀白的雪衣、春風的吹拂使萬物生機盎然、夏日的驕陽哺育了花草綠蔭,秋日的金風是整個城市爽然明麗。所以說,吉林省是多姿多彩的世界,相信這次吉林之旅會給您帶來無限的回憶!吉林將是您春踏青、夏避暑、秋賞景、冬玩冰雪的理想旅游勝地!
接下來就請大家和我走進我的家鄉(xiāng),走進繽紛四季多彩吉林!
吉林導游詞吉林導游詞篇五
吉林,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這里,一年四季都非常美麗。
春天,到處都開滿了傲然怒放、亭亭玉立的鮮花。春風吹開了我們花朵般的笑臉。
夏天,火熱的太陽使人們被曬得汗流浹背,而我們卻不怕那火熱的太陽,在外面自由自在的玩耍。
秋天,落葉紛紛揚揚的落下來,好像成千上萬只金黃的蝴蝶在空中飛舞,落到地面上一片金黃,遠看,就像一張金色的地毯。
冬天,雨雪交加,白茫茫的世界,好像一個銀白色的童話世界,而我們不管天有多冷,雪有多厚,都能在地上玩打雪仗、堆雪人……。
有機會,你可以來看看,我美麗的家鄉(xiāng)—吉林。
吉林導游詞吉林導游詞篇六
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靖宇陵園了,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園內(nèi)。
這個陵園動工于1954年,歷時3年,1957年竣工,1958年從哈爾濱把靖宇將軍的遺骨改葬于此。陵園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00米,占地約20000平方米,由靈堂、靈墓和陳列室等部分組成,一會大家將會一一參觀。
楊靖宇將軍,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原名馬尚德,字驥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領導確山農(nóng)民暴動和劉店秋收起義,曾任確山農(nóng)民革命軍總指揮、中共豫南特委書記、旅順特別支部書記。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為了適應抗日戰(zhàn)爭的需要,楊靖宇同志被黨組織派往東北,先后任東北抗日總會會長、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書記、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軍長兼政委、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從1931年起經(jīng)過兩年的籌備,1933年在磐石縣正式宣布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軍民一致推舉楊靖宇為司令兼政治委員。人民革命軍成立后,采用避實擊虛的游擊戰(zhàn)術,活動在磐石、樺甸、伊通縣一帶,打得日本鬼了暈頭轉(zhuǎn)向、焦頭爛額、聞風喪膽。日本軍部曾懸賞5萬大洋購買將軍的頭。
1940年2月,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日益狂妄,對中國的侵略更加囂張,手段也更加殘忍,采用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使游擊隊員的條件更加艱苦。時值嚴冬,糧食不夠吃,就吃樹皮、干草,棉被不夠蓋就幾個戰(zhàn)士合蓋一個,但由于叛徒的告密,使楊靖宇的司令部被日軍發(fā)現(xiàn),將軍及其部下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被日軍包圍,在突圍中,15個戰(zhàn)士全部犧牲,楊靖宇將軍手持雙槍,左右開弓,百發(fā)百中,先后打死幾十個日本鬼子,最后子彈打光了,被鬼子的子彈擊中胸部,臨犧牲前靠在大樹上,立而不倒,怒目而視,壯烈犧牲,使鬼子們久久不敢靠前。當鬼子確信他己經(jīng)犧牲后,紛紛圍攏過來,向?qū)④娋瞎戮础?/p>
日本軍方出于好奇,把將軍的尸體運至沈陽進行解剖,結果令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將軍的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將軍都是用棉花、草根來充饑的。這使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主義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堅強的民族意志和昂揚的反抗斗志,勝利最終是屬于中國的,邪惡也是永遠戰(zhàn)勝不了正義的。
建國后,中央領導對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高度重視,不僅在靖宇縣南部5公里的靖宇殉國處為將軍立碑留念,還在通化市修建了靖宇陵園,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寄送了花圈,金日成主席也曾送過花圈,朱德總司令還親筆題下了“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的碑文,后人來此無不駐足瞻仰。眼前的這塊碑就是由朱德同志題寫碑文的石碑。我們身后就是陳列館,以上的有關資料大家在陳列館里大家都能看到。
楊靖宇將軍并沒有走,他的英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保家衛(wèi)國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堅強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