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云岡石窟導游詞云岡石窟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參觀的是大同云岡石窟。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大同云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方石雕藝術寶庫,是國內外學術界公認的與甘肅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齊名的中國“三大石窟”之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據史書記載,云岡石窟開鑿于公元460年前的北魏王朝,共有洞窟45個,現存佛教造像51000余尊,佛龕1200多個。依據武周山勢自然起伏,云岡石窟又分為東、中、西三部分,今天我們著重參觀第5、6窟和被譽為云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下面我們從第5、6、窟開始參觀。
云岡石窟的第5、6窟是毗連一體的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最精彩、最為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 窟的洞窟開頭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分前后兩室。進入后室,首先感覺這一洞窟十分高大,中央這尊兩腿雙盤的大像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大佛。大佛著褒衣博帶,通肩袈裟,頭頂為藍色螺鬢,佛像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肩垂耳,給人以一種端莊、肅穆、慈祥之感。由于后世為了積功德造福,對這尊佛像敷了厚厚的泥裝,再塑了金身,可惜的是,我們看不到原始的北魏石雕的形態了。第5 窟的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央的坐佛為釋迦牟尼佛,佛像的右邊這尊立佛是未來佛,由于這尊佛身上泥裝的脫落,我們得以目睹原始的北魏石雕藝術的風采。第5 窟值得讓大家欣賞的還有,在窟室南壁 門拱上方兩層高約1米的8尊石雕佛教造像和拱門東側雕有菩提樹和樹干下二佛對坐的石雕佛像,雕刻十分精美。
下面我們參觀第6窟。
第6窟被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偉窟”。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塔柱稿約15米,它分為上下兩層。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洞窟的四壁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這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瑯滿目、美妙神奇的佛國世界。由于雕刻技藝極為精湛,雕刻內容十分豐富。第6窟被譽為云岡石窟的“第一偉窟”。你看那四塔柱上層的接引佛。整個四壁加上塔柱一共15尊,和下層大龕的5尊佛像,都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刻法來增加佛像的立體感。在中心塔柱上層4個角和4 個9層塔柱和上層中心的四方立佛,更是采取了具有鏤空雕刻法。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獨具匠心的仙人們利用有限的壁畫,用淺浮和高浮雕相結合的手法,以塊浮雕的形式連接排列,形象而生動的雕刻了33幅釋迦佛陀本生的故事圖,吧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例展現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我們來到第20窟,第20窟就是被譽為云岡石窟的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經歷了1000多年的洞窟坍塌之后,這尊高達13.7米的大佛就端坐在光明之中了。大佛雕刻于1542年前,她的圓潤的發髻,寬闊的額頭,細纖的長眉,方直的鼻梁,垂直的雙耳,雕刻的極其自然,那充滿了無窮智慧的雙眼是那樣的安詳和寧靜。這尊佛像在端莊之中含著俊秀,在慈祥之中藏著莊嚴,在智慧之中有露著敦厚。堪稱妙相之佛,傳神之佛。作為云岡石窟5萬余尊佛像的代表,她不辭勞苦,年復一年的用佛祖那博大的仁愛撫慰著蕓蕓眾生。
好了,主要洞窟的已經向大家介紹完了,下面請大家自行游覽,靜靜的體會佛國世界的靜謐和偉大吧。
云岡石窟導游詞云岡石窟導游詞篇二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暫短的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時間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時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它以建筑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又因對研究中國古代史、佛教史和藝術史有極高的價值,享譽國內外。1961年,國務院將云岡石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指名要求參觀云岡石窟,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蓬皮杜總統參觀了云岡石窟。 我們乘坐的汽車已駛入停車場,大家請按順序下車,在云岡石窟門前集合。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現在看到的像蜂窩一樣排列的許多洞窟,就是云岡石窟。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處稱云岡,故名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云岡石窟為什么開鑿在武周山?這與武周山這塊風水寶地密切相關。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內山清水秀,可以說是“藏風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稱武周塞,從北魏的舊都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到達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經過這里。武周山位于內外長城之間,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當時人馬商隊來往頻繁,還駐扎了重要的軍隊,皇帝經常在這里議論國家大事。武周山成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們在這里遙拜北方,祈求神靈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開鑿石窟,創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這里冬暖夏涼,幽靜神秘。古印度佛教興起后,佛教信徒、僧侶將石窟作為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因為,依山雕鑿石窟、佛像,比用磚石筑建寺院經久耐用。佛教是漢代經著名的絲綢之路開始傳入中國,石窟寺藝術的傳人,大約在3世紀。我國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爾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絲綢之路東行還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進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從甘肅繼續東進則是寧夏須彌山石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層巖石屬于株羅紀的長石石英砂巖,石質堅硬,結構緊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鑿。
現在,大家已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我身后的石窟參觀示意圖,大致告訴我們參觀路線。云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還有許多小型洞窟。共計1100多龕,大小造像51000多軀。從云岡石窟西行約3公里,武周川北有吳官蒼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岡15公里的高山鎮,還有焦山石窟。這么多洞窟如果要細看的話,也許你一個星期的時間也看不完,目前開放有40多個洞窟,仔細觀看需要2天的時間。按傳統參觀路線,如果大家時間充足,先從東部第1窟開始,直到第45窟結束。如果僅參觀2個小時左右,則主要游覽第5、6窟、五華洞、曇曜五窟。
首先我們從東部的第1、2窟開始參觀。北魏開鑿石窟從公元460年開始,至524年結束,約有70年的開鑿歷史。從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藝術,有關專家將云岡石窟的開鑿年代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岡石窟中期為主,成窟的年代約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間。由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夕開鑿,人們習慣將這些石窟稱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組塔廟式雙窟,開鑿洞窟時在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層雕釋迎、多寶佛,上層雕釋伽;石窟后壁的主像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未來佛,據佛教經典講,彌勒菩薩將繼釋迎佛后成佛,廣說佛法,教化眾生。據說當彌勒降生人世時,世界將充滿光明幸福,所以古代有些農民起義常常打著彌勒降生的旗號來組織和號召群眾。釋迎、多寶佛并列,佛經有這樣的傳說,當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時,忽然地下涌出安置多寶佛全身的舍利塔,現于空中。釋迎聽到塔中的聲音,告訴聽經的大眾說,這是過去東方世界寶凈國土的佛,號為多寶。當釋迦佛開啟塔門,示現多寶佛身時,寶塔內的多寶佛讓出半座給釋迦佛。
水長年涌出,泉水清涼可口,被稱為 石窟寒泉 。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面前是云岡石窟最大的洞窟 第3窟。它被稱為云岡石窟之最。洞窟崖面高25米,開窟面寬50米,規模最大。原為大型塔廟窟設計,開鑿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后室的三尊大像為初唐時期補雕而成。第3窟的前室分兩層,上層左右兩側各雕一塔,中部鑿方形窯室,主像為彌勒菩薩,壁面滿雕干佛。后室的中部塔柱壁面屬北魏時期雕鑿,高約10米左右的3尊大佛,屬唐代作品,分別為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據專家考證,第3窟是文獻記載的 通樂寺 、 靈巖寺 ,當時可居僧人達3000人。
第4窟是塔廟窟,中央雕鑿方形立柱,東壁交腳彌勒像保存比較完整,據考證是云岡現存紀年最晚的造像,由北魏晚期正光年間(公元520年 524年)開鑿,是第1至第13窟之間僅有的晚期大窟。
現在,大家看到幾座宏偉高聳的樓閣,它們建筑在洞窟的前檐,被稱為窟檐建筑。據專家考證,云岡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數因戰爭或其它因素毀壞,現僅存的窟檐建筑為清代以后建造。第5、6窟是一組雙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順治八年(1651年),這組建筑朱紅柱欄、琉璃瓦頂、巍峨挺拔、氣勢非凡,是五間四層的繞廊木構樓閣。第7、8窟同樣是一組雙窟,遼代這里被稱為護國大寺,現在的窟檐是1994年由國家撥款重新建造,對保護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窟分前后兩室,洞窟形狀為橢圓形的草廬式。后室佛像布局為三世佛,中間的釋迦牟尼佛為結跏趺坐像,高達17米,為云岡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只腳上可站立12人。釋迎佛頭頂藍色的螺髻,面部輪廓清晰,白毫點朱,細眉長目,鼻準方直,雙耳垂肩,身著褒衣搏帶,通肩架裳,給人端莊、肅穆、慈祥之感覺。主佛的右側是未來世彌勒佛,左側為過去世迦葉佛。主佛的對面是兩層高約1米的8尊佛教造像,襯托著主佛更加高大、雄偉。拱門東側雕鑿著菩提樹和樹下二佛對坐的造像,屬北魏石窟內常見的題材。請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有一狹長的隧道,你們猜這是做什么用的嗎?對了,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道。
第6窟是云岡石窟中精巧著稱的一窟,稱 第一偉窟 。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兩層。請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佛像立體感很強。四方塔柱上層的立佛是具有極高水平的樓空雕刻法,這種立佛被稱為 接引佛 。我們舉目四周環視,發現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幾乎找不到一塊沒有雕刻的空間,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和瑞鳥神獸、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熱鬧擁擠、琳瑯滿目的佛國世界。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藝術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釋迦佛陀本生故事圖,藝術家以淺浮雕和高浮雕結合的手法,用連續排列的形式,運用近40幅的雕刻,表現了釋迦牟尼從誕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初轉輪的佛傳故事。請大家隨我的手勢來觀賞這動人的畫面。
(1)迦毗羅衛國是古印度的一個國家,國王是凈飯王。他和摩耶夫人,年近40歲未曾生育。膝下無子的國王非常寂寞,一天夜里,摩耶夫人夢見一位菩薩乘白象而來,后來懷了身孕山西恒山_臨汾盧崖瀑布_云岡石窟導游詞3篇演講稿。王紀有喜的消息傳開,各國使臣紛紛前來祝賀。
(2)按當地習俗,婦女應回娘家分娩。公元前454年,摩耶夫人帶眾人回娘家,在途徑毗尼公園時休息。當夫人手攀無憂樹時,太子從夫人右腋下降生,取名喬達摩 悉達多。太子出生,天空出現五彩樣云。
(3)太子降生時,向東西南北四方各行七步,出現步步生蓮花的場面。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獅子般怒吼道: 天上地下,惟我獨尊。
(5)天人舞樂,大象眉飛色舞,大家迎接凈飯王和太子還宮。
(6)國王請仙人為太子看相,太子相貌出眾,不同常人。仙人回票國王說: 太子乃大圣人降世,若留家中將繼承王位,若離家則必成佛道 。
(7)國王為太子建造豪華的三時殿,選來美女讓太子享樂,欲使太子消除學佛之心。大家看太子卻表現深思熟慮和感觸人間煩惱的神情。
云岡石窟導游詞云岡石窟導游詞篇三
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觀光旅游。
我是大家的導游員楊麗,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
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云岡石窟開鑿于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王朝,現存主要洞窟45個,佛教造像51000多尊,根據武周山勢的自然起伏,云岡石窟又自然的分成東區、中區和西區三部分。
其中第1——4窟為東區,5——13窟為中區,14——45窟為西區。
下面我們就先從中區的第5區開始參觀吧。
第5、6窟是一組雙窟,是云岡石窟中最精彩壯觀、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第5窟為橢圓形的穹窿頂馬蹄形,分前、后兩室,進入高大的后室,首先引入眼簾的是這尊兩腿雙盤、雙手疊放腿上的大佛。
這種“吉祥式”坐姿的全結跏趺坐禪定印象,表示著釋迦摩尼佛已進入標準的“靜思維”修行狀態,是佛的坐、立、行、臥“四威儀”,即四個莊嚴地身姿之一。
大佛高17米,是云岡石窟第一大佛。
專家們認為這尊大佛是北魏孝文帝為他的父親獻文帝鑿造的佛陀象征。
那么上述歷史在此窟是否有所體現呢?請各位細看,大佛頭頂為藍色螺髻,面龐方圓,細眼長眉,鼻梁高直,唇含笑意,兩耳垂肩,在端莊、慈祥的神情中透露出神圣、超凡和自信的風貌。
尤其是這尊佛像身穿雙領下垂,內衣束結,寬大柔軟而下垂的袈裟,衣紋流暢,給人一種絲的質感。
大佛的右側是未來世彌勒佛,左側為過去式燃燈佛。
大佛的后面有一個很寬敞的甬道,那是供佛教信徒們禮佛繞行的誦經道。
第6窟是云岡石窟中以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
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
在巨大的中心塔柱和整個洞窟的四壁上,雕滿了佛像、菩薩、羅漢、飛天、供養人、瑞鳥、神獸、花卉,形成了一種熱鬧擁擠,美妙神奇的佛國氛圍,主題以歌頌佛母和表現釋迦摩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經歷為主,因而也叫“佛母洞”。
請大家隨我的手勢來觀賞面前這幅關于“右腋誕生”的`畫面:古印度有一個小國叫“迦毗羅衛國”,國王叫“凈飯王”,王后叫“摩耶”,他們到了40歲的時候還沒有孩子,非常焦急。
有一天,摩耶夫人夢見一位菩薩乘白象而來,后來懷了身孕。
按當地習俗,婦女應回娘家分娩。
摩耶夫人在快臨產時,在妹妹和仆人的陪侍下回家。
半路上,他們到藍毗尼花園休息,剛到一顆菩提樹下,夫人預感快要生產了。
于是,一手抓住樹枝,一手在妹妹的攙扶下,從右腋生出了孩子,這就是“喬達摩悉達多”,成佛后被尊為釋迦族圣人的“釋迦摩尼”。
下面我們要參觀的是被譽為云岡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露天大佛。
這尊高達13.7米的結跏趺坐佛像,面容豐滿端莊,雙肩寬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大日如來吉祥坐禪定印象,是釋迦摩尼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一種沉靜思考狀態。
這尊大佛便是北魏文成帝拓拔睿的象征。
他恢復佛法,開鑿云岡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態,表現出佛教徒對他的敬意。
距離產生美,角度顯神韻。
在這尊露天大佛面前,以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觀賞,都會產生各種變化著的美及其神韻。
現在給大家20分鐘時間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雙眸,略帶微笑的嘴角,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回憶,帶來美好的福音。
好,20分鐘后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合作!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歡迎來到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號稱“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約16公里處,它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云岡石窟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開鑿于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那個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前后用了近30年的時間才完成的。
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 53個,大小造像51000多個,石窟中雕刻的內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它們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如佛、菩薩、弟子和護法等;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筑物;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的佛傳浮雕;有構圖繁富,優美精致的裝飾紋樣,真是豐富多彩,琳瑯滿目呀!
同學們,由于云岡石窟的洞窟比較多,一共有 53個,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們知道它是哪一窟嗎?讓我告訴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間的坐像高達17米,大佛的雙腿長達15.5米,膝上可容納120人,一只腳上可站立12人。
怎么樣,夠大的吧!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30分鐘的時間。
利用這暫短的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時間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時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
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
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
它以建筑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
又因對研究中國古代史、佛教史和藝術史有極高的價值,享譽國內外。
1961年,國務院將云岡石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指名要求參觀云岡石窟,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蓬皮杜總統參觀了云岡石窟。
我們乘坐的汽車已駛入停車場,大家請按順序下車,在云岡石窟門前集合。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現在看到的像蜂窩一樣排列的許多洞窟,就是云岡石窟。
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處稱云岡,故名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
云岡石窟為什么開鑿在武周山?這與武周山這塊風水寶地密切相關。
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內山清水秀,可以說是“藏風得水”的好地方。
武周山,又稱武周塞,從北魏的舊都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到達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經過這里。
云岡石窟導游詞云岡石窟導游詞篇四
這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30分鐘的時光。利用這暫短的時光,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時光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時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光。
它以建筑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又因對研究中國古代史、佛教史和藝術史有極高的價值,享譽國內外。1961年,國務院將云岡石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指名要求參觀云岡石窟,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蓬皮杜總統參觀了云岡石窟。我們乘坐的汽車已駛入停車場,大家請按順序下車,在云岡石窟門前集合。()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此刻看到的像蜂窩一樣排列的許多洞窟,就是云岡石窟。石窟開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處稱云岡,故名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亦稱石佛寺。云岡石窟為什么開鑿在武周山?這與武周山這塊風水寶地密切相關。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內山清水秀,能夠說是“藏風得水”的好地方。
武周山,又稱武周塞,從北魏的舊都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到達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經過那里。武周山位于內外長城之間,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當時人馬商隊來往頻繁,還駐扎了重要的軍隊,皇帝經常在那里議論國家大事。武周山成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們在那里遙拜北方,祈求神靈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開鑿石窟,建立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窟,那里冬暖夏涼,幽靜神秘。古印度佛教興起后,佛教信徒、僧侶將石窟作為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因為,依山雕鑿石窟、佛像,比用磚石筑建寺院經久耐用。佛教是漢代經著名的絲綢之路開始傳入中國,石窟寺藝術的傳入,大約在3世紀。
我國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爾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絲綢之路東行還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進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從甘肅繼續東進則是寧夏須彌山石窟、大同云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層巖石屬于株羅紀的長石石英砂巖,石質堅硬,結構緊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鑿。
此刻,大家已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我身后的石窟參觀示意圖,大致告訴我們參觀路線。云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分為東、中、西三區,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還有許多小型洞窟。共計1100多龕,大小造像51000多軀。
從云岡石窟西行約3公里,武周川北有吳官蒼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岡15公里的高山鎮,還有焦山石窟。這么多洞窟如果要細看的話,也許你一個星期的時光也看不完,目前開放有40多個洞窟,仔細觀看需要2天的時光。按傳統參觀路線,如果大家時光充足,先從東部第1窟開始,直到第45窟結束。如果僅參觀2個小時左右,則主要游覽第5、6窟、五華洞、曇曜五窟。
云岡石窟導游詞云岡石窟導游詞篇五
大家好!
我是大家本次的導游員滑新宇。今天我將陪同大家一起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那么也歡迎各位游客來到這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相信各位朋友來到大同,來到云岡,一定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確實,從2008年起,云岡石窟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治理區域達22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7億元。經過治理之后呢,現在云岡石窟不僅在規模上突出了皇家園林和佛教勝地的恢弘氣勢,在規劃布局上也有了全面的改進。營建的新景區包括:地堡式游客服務中心,“曇曜廣場”,“禮佛大道”,“帝后禮佛圖”,“山堂水殿建筑群”,演藝中心和陳列館,和主石窟群,組成串聯式游覽路線,形成新的云岡石窟國際型大景區。
現在咱們參觀的云岡石窟是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時期開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存主要洞窟45個,佛教造像5.1萬多尊。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那么同時在2001年12月1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云岡石窟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那么好了朋友們,現在大家就隨我進入云岡石窟的山門,在我身后的便是云岡石窟的參觀示意圖。
今天咱們參觀的對象主要是第5.6窟和曇曜五窟的18.20窟。
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道。
好了,在我們參觀第5窟后,請大家跟我來,我們去看因雕刻技術精湛,雕刻內容豐富而被稱為云岡石窟第一偉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憶第五窟的風格來對比參觀。第6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鑿一方形塔柱。環繞塔柱下層四周和東南西三壁的中心,是工匠們精心雕刻33幅表現釋迦摩尼本傳的故事圖。這是中國現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連環畫珍品。整個洞窟雕飾富麗堂皇,幾乎找不到一點沒有雕刻的空間,真是一座熱鬧擁擠,玲瑯滿目的佛國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題以歌頌佛母和表現釋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經歷為主,因而也稱之為佛母洞,其實此窟也是孝文帝為其祖母馮氏開鑿的一個祈福洞窟。
接下來咱們再來重點參觀曇曜五窟的18.20窟。請大家跟我來。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著千佛袈裟的釋迦立佛,之所以稱之為千佛袈裟,是因為袈裟上刻有無數的小佛像,屬世界罕見。既然這么獨特,那么大家也應該想到了這其中必有內涵。請大家仔細觀察。佛像左手將袈裟扶在胸口,手勢呈懺悔狀,給人深思懺悔的感覺,其實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燾,在曇曜造佛像時,一邊考慮到太武帝曾經滅過佛法,一遍又想他也完成了北魏統一大業,于是合情合理地設計出此千古獨有的一尊造像。
那么接下來我們來參觀第20窟大佛,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佛就是被譽為云岡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我想大家之前應該在很多明信片、宣傳片中都一覽過它的容顏。露天大佛是在1000多年前的遼代,發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關于他有兩種說法,一說它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曇曜為報答知遇之恩而造,那么另一說它是完美的佛的化身,不論哪種說法吧,都有著很好的涵義。
那么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就可以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雙眸,略帶微笑的嘴角,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回憶,帶來美好的福音。那么朋友們,好了,咱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接下來請大家自行觀看,半小時后我們在這里集合。
云岡石窟導游詞云岡石窟導游詞篇六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大同市。大同位于太原盆地北端,是國家級歷史名城。而今日我們要去的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
在導游過程中,大家能夠隨時提問,我必須會為您解答。我姓李,叫我李導游就能夠了。下頭我將帶領大家到中國的四大石窟之一云岡石窟去旅游。
游客們,請看,前面就是云岡石窟了,請大家跟我從這邊走。
前面就是著名的五、六窟了。大家快走呀。
第五窟到了。這個石窟的中央坐像是最大的石佛。它高達十七米,腳上站十二三個大人也不會擁擠。請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是一條狹長的隧道,你們猜這是做什么的?對了,這是佛教信徒們禮拜繞行的誦經道。
第6窟是云岡石窟中以精巧著稱的一窟,稱第一偉窟。請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圓雕的高浮雕,佛像的立體感很強。我們舉目四周環視,發現整個洞窟的空間、佛像、羅漢和瑞鳥神獸、花卉等等請大家隨我一齊來欣賞這美麗動人的畫面好了,請大家自由在石窟里觀賞,1小時之后那里集合。
當黃昏的鐮刀收獲了最終一縷陽光,請大家在露天大佛下拍照,愿大佛給各位留下深刻的回憶,帶來完美的福音。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