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和借鑒,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和規范。小編搜集了一些精美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為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經驗和借鑒。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一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朗讀形式單一,課堂上即使再多的朗讀,效果也會打折扣,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筆者在教《金色花》時,注重了朗讀,形式多樣,學生范讀,配樂全班讀,選擇喜歡的段落感情讀,男女配合分角色讀,然后體會感情,效果很好。因為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另一種形式,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課文,理解內容,品味感情。
在提倡有效教學的當下,教師的有效朗讀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能讓學生準確地把握課文激發出學生的情感,讀出課文的真正味道;能讓學生真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果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朗讀指導,相信它將會將會是語文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為通過有效朗讀指導,學生的語言和精神一定能得到同構共生。讓有效朗讀指導成為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二
我從小到大,都喜歡一個非物質的東西。就是刀雕。如果讓我看到一個水果的話,除了吃掉以外。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被我用水果刀雕成一個好看的東西。
我最常用橘子雕,因為橘子很軟。用刀雕起來,十分容易。比如說;把橘子雕成雪蓮狀,只需用水果刀,輕輕地把橘子皮分成六等份。再把橘子皮張開,這個雪蓮就大功告成了。
怎么樣?這個辦法不錯吧,以后我還會學更多的`刀工。雕出最好看的水果雕。
河北秦皇島青龍縣青龍第一實驗小學四年級:朱光照。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三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內容比較淺顯對初一的學生來說,容易理解,在教學中我很重視朗讀訓練,而且,我也比較注重課堂情景氛圍的創設,在學生反復朗讀、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但是,學生對散文和詩歌的特點卻難以理解。還應對此作更深入的講解。
記得特級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在課堂上,沒有純粹的理念,一切細節同時都是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課在許多細節處理上反映了教師的理念仍有待轉變。如:問題的探究未夠深入,學生的思維仍受著老師的操縱。我想,要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讓語文課因每一個富有個性的“我”而精彩吧。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四
一、優點:
1、本節課的設計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基礎上,品位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學會體貼父母。教學中許多孩子受到教育,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在課堂中深受感動。我知道這種情感教育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內有些孩子還會反復,今后,我要把相關的情感教育再融入教學中,讓他們的情感潛移默化地得到升華。
2、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孩子非常好問,提出了與課文相關的一些問題,比如,冰心的父親是誰?文中提到的三個姊妹分別叫什么?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和本人儲備不足等原因,沒直接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告訴他們,課下利用多媒體網絡搜集相關資資料,看誰搜集的準確,引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培養他們自己搜集資料的習慣。
二、不足:
縱觀這節課,大體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有些地方完成得還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篇散文詩,最好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課文、品味課文。在引導學生讀上我還做得不夠;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有待提高;在情感升華這個環節中,時間倉促,沒給更多學生發言的機會,情感教育還不是很到位。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五
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在情感升華后,我設計了一個仿寫環節,讓學生再次感受母愛的偉大。由于時間倉促,只點評了幾個學生仿寫的句子,沒給更多學生發言的機會,情感教育還不是很到位。另外,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在過渡時,銜接得不夠好,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加以改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范例三人們總說冰心的文章猶如一池春水,風過后,心中漾起陣陣漣漪久久不能散去,又猶如涓涓小溪,或平沙細淌,或曼楊輕拂,或叮咚有韻,或溫馨氤氳。這樣的詩文,似乎是夜空中的星星,晶瑩剔透。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按照“朗讀——探究——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探究詩文的構思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蔭蔽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我總在想《荷葉母親》,荷葉并不美,為何我們的孩子能在淡淡地鋼琴聲中讀得如此聲情并茂呢?或許情濃是本文的關鍵。家庭的和睦、水鄉兒女的敏感、母親的細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語言中娓娓而致。特別是文章描寫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地聯想到母親對子女的無微呵護和關愛。
當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現在只能摸索著走,在摸索中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提高。力爭達到“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取,規律由學生自己概括掌握”的境界。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六
散文詩《冬天》語言優美,用詞簡練且富有童趣,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而且還蘊涵著很多自然特征的知識。在《冬天》中,我們欣賞到了作者通過風、雪串聯的冬天的畫面,以孩子的角度來詮釋冬天,理解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別樣的快樂。
1.欣賞散文詩,了解冬天的季節特征,初步理解作品內容。
2.學習詞匯:紛紛、飄落、白茫茫、烏溜溜、碧綠、芳香等。
3.有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傾聽習慣。
首先,我進行了一個談話活動:我眼中的冬天。孩子們對于冬天的經驗僅僅局限于生活中。大樹的葉子都掉光了;小草都枯萎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帶上了圍巾、手套;天氣特別干燥……雖然經驗有限,但是孩子們有話說、愿意說,整個氣氛非常活躍,為接下來的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活動中,我設計的提問非常開放,如:“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樣的”“你覺得詩歌中的冬天是怎么樣的`”等等,幼兒想說的欲望非常強,等到這些問題一問出,孩子們馬上打開話匣子,說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孩子們各抒己見,活動氣氛非常的活躍。活動中,我讓幼兒輕輕的閉上眼睛,靜靜地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美妙。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不由得感嘆:真美啊;哇,好香的臘梅花啊;可愛的雪人,我也想來堆一個。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表演欲也非常強,常常不由得跟著詩歌表演起來。于是,我給了孩子充分的時間來表演,請幼兒來扮演風、雪、小蟲子、大松樹……幼兒們作出惟妙惟肖的動作,真是太逼真了。新《綱要》說,應該給幼兒創造表現的機會,不管他表演的怎樣,應該鼓勵。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以一個支持者,來支持、鼓勵、引導他們。
最后一個環節,我采用了一個延伸活動。讓孩子們跟著快樂的音樂做運動,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做完運動的孩子們非常興奮,那股興奮勁好久都不能平息。在我出示ppt時,孩子們的想象的閘門也打開了,對滑雪、滑冰、登山這些運動特別感興趣,還說出了堆雪人、打雪仗、拉雪橇等等。再具體問他們玩的情形,他們對做過的運動說得非常詳細,并饒有興趣地講個沒完沒了的,但對那些比較遙遠的、只有從電視上才可以見到的運動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這些運動,如果讓孩子們看看錄象,我想孩子們會更感興趣的!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七
總結這節課的成功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在教學中,既鼓勵學生讀,又讓學生明白應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在充分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的同時,還掌握了朗讀技巧,不僅讀懂了詩,也學會了怎樣讀詩。
二是簡化了教學環節。以前教詩歌時,總是將“語言賞析”單獨安排一個環節。這次我嘗試將“朗讀”、“理解”、“品析”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吟讀”環節中,為讀好最后兩節,指導學生分析語言的句式排列;在“解讀”環節中充分利用點評,指引學生在解讀中賞析語言。這樣的安排簡化頭緒,為學生贏得更多朗讀和思考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或創設氛圍,或激發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為課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師優美的語言也讓課堂富有情韻。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八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詩歌。全詩用并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純真無暇的心。捧起這篇課文,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這是一首詩,更是一首愛的贊歌。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沖動。這都是要建立在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關愛之情培植及的基礎上。所以我就把本課的重難點定位在:在品讀中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我首先以《神筆馬良》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輕松的談話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題。在學習正文的過程中,我主要通過聲情并茂地描述感人的故事,創設情境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并以引讀的形式穿插整個過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邊演邊讀或邊背。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九
剛剛做好了期末考試和期中考試成績的匯總表格,我就在想:從期中考試到現在有兩個月的時間了。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每個孩子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是進步了多少還是退步了多少?下一步應該怎么做呢?看著表格我陷入了深思。
我依然還記得,我的學生時代中對于成績要求最大的可以說是高中階段。那時候每個月都會有考試,每次的考試我們的老師都會做表格對照我們這段時間的進步和退步。進步的會給予一定的表揚,退步的也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相應的原因,一個挨著一個的去他的辦公室說清楚原因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現在的孩子們,我能做的是什么?提醒提醒再提醒,告訴他們小心謹慎努力提高......昨天晚上李智賢的打電話說:老師,我要回老家了。所以后天不能到校領通知書,請老師一定要答應啊!思考了好久,我還是狠狠心跟他說:老師希望你能來!剛好這個時候,他的媽媽打電話來,我跟她說了李智賢的情況——讓我倍感欣慰的是:早上打開手機看到李智賢說:老師,我不回去了!領完通知再回去!
孩子,可能你現在不是很開心的做這個決定,但是老師希望你有一天會明白!你的每一次退步老師會比你更著急,同樣的你的每一步成長,老師都會為你驕傲和自豪!真的希望你能進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十
一、導入。可以讓學生說說關于馬的成語和俗語。這一環節較簡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緊扣本課的描寫對象馬,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悟。1、落實生字詞。本課生字詞很多,對于初一學生而言,有必要落實。2、找出兩種不同狀態下馬的特征。3、找出作者對這兩種馬的感情傾向。
三、欣賞評價1、那你喜歡那種馬呢?為什么?讓學生參與評價,融入文本的感情。2、如果讓這兩種馬在現實生活中不期而遇,它們又會有怎樣的交流呢?3、提升本文的主題。動物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善待它們,與它們和諧地生存在地球上。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十一
作為語文教師我一直很喜歡上古文,因為簡單。也因為即使在中考中,更多的是要求字詞的解釋和語句的翻譯。因此更多的時候我所做的也僅僅如此。
前幾天我上了《馬說》,依照慣例我也讓孩子們進行了翻譯,對一些重要的字詞進行了解釋和辨析后,我提了個問題:你覺得作者對千里馬和食馬者的態度如何?為什么?你覺得作者分別把他們喻指了什么人?學生答出有才能的人和不會賞識人才的統治者后,我也簡介了韓愈的人生經歷,也便順理成章的為他們歸納了一下:千里馬喻指人才,食馬者喻指不能知人善任,愚妄淺薄的統治者。(忽略了對文章第三段中食馬者形象'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的推敲以及'知人善任'的解釋)。
此后學生在作業本和考卷上對食馬者形象的分析就成為愚蠢無知的統治者或者是不能發現人才的人。雖然我在其后也多次重新補充分析,也讓孩子們重新探討分析愚妄和愚蠢的差別,但依然還有孩子會用錯。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十二
既然是經典誦讀,內容的挑選上一定要是經典的,關于母愛的經典詩歌孟郊的《游子吟》是最合適不過了,從古至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引起多少游子的共鳴,另外還選了孟郊的《游子詩》以及王清秀的兒歌《媽媽的愛》作為拓展內容。
學貴在質疑。課始,從孩子已有學習經驗出發,我選擇了白居易的《草》引入課題,從白居易筆下我們感受到草的堅韌和頑強,孟郊《游子吟》中的草又是指的什么呢?拋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開始本節課的學習。
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課中通過想象畫面我們看到了一位在兒子臨行前,在昏暗的燈光下連夜為兒子縫補衣裳的母親。透過古代吳越民間的習俗,讓孩子們明白母親把針線"密密縫"是擔心孩子"遲遲歸".通過多媒體輔助進一步創設情境透過母親蒼老的面龐、斑白的雙鬢、粗糙的雙手我和孩子們一遍遍誦讀著"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師:夜靜悄悄的,勞累了一天的人們已酣然入夢,可惟獨我家的油燈還閃爍著,只見——。
生:"慈母手中線----遲遲歸。"。
師:屋外寒風呼嘯,屋外寒氣逼心,在微弱的燈光,只見"——。
生:"慈母手中線----遲遲歸。"。
從兒子臨行前母親"密密縫"的畫面我們切換了到兒子遠行后母親"依堂門"的畫面,開始了《游子詩》的學習,透過"萱草"讓孩子們知道這朵"母愛之花"的含義所在,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位依靠著堂門焦慮不安、望眼欲穿、滿眼淚花地盼望兒歸的母親,從而點名主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課的最后通過《媽媽的愛》這首淺顯易懂的兒歌中進一步拉近古詩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聯系生活找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最后在《媽媽頌》的歌聲中結束了本節課。整節課以讀代講,情感層層遞進,課中看著孩子們好幾次濕紅了眼眶,好幾次潸然淚下,我以為這節課到位了,但是教研員聽完課后的一句:這節課是讓孩子感受母愛感恩母親呢?還是通過學習古詩來體會詩中母愛之情引發我的思考。縱觀本節課,看似內容飽滿,情感濃郁,但是主題卻不突出,三首詩歌平均用力,聽課老師不知道這究竟是一節經典誦讀課,還是一節常規的語文課亦或是一節感恩母親的品德課。整節課情感有余,語文味卻不足,因為情濃了勢必沖淡了文,孩子們的情感雖然和文本一起產生了共鳴,但是這節課我究竟要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們學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引起我的思考。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十三
《金色花》分為兩個板塊。
第一板塊:讀。先讓學生自讀,標記生字詞,說話句式:我想知道課文句子(字詞)的讀音。其他同學幫助解答。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自選片段朗讀,然后在班級展示。后齊讀。
第二板塊:品。說話句式:我從課文句子(?)讀出了(?)。或我覺得(?)詞語/句子用得好,好在(?)。學生能發現“笑嘻嘻”、“新葉”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讀的地方”、“落到地上”、“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等詞語或句子的妙處。并且用換讀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過”(走過)、“嗅”(聞)等詞語。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品味“搖擺”、“跳舞”、“突然”(刪讀)、“求”等詞語。最后小結,表揚同學們能夠用刪讀法、換讀法,從動作、神態、語言,從形容詞、動詞,從口語、書面語等角度品味語言。整節課,學生真正做到了自讀深入,討論熱烈,發言積極,教師真正發揮了主導作用。在課堂上,個人展示后沒有齊讀,學生對文本還不是很熟悉,課堂效果稍弱。
《荷葉·母親》比《金色花》要難些。但是學生還是能夠發現“繁雜”、“菡萏”、“勇敢慈憐”、“淡黃”“欹斜”等美詞。教師引導大家欣賞第4段的.色彩美,明確“繁雜”、“繁密”、“不住的打著”、“愈下愈大”等詞從正面寫雨,“欹斜”、“傾側”等詞側面寫雨;“勇敢”寫出荷葉面對大雨的勇敢堅毅,“慈憐”寫出荷葉面對紅蓮的溫柔呵護。同學更提出第4段將“白蓮”與“紅蓮”對比,有個同學認為這是反襯。教師順勢發問:“如果寫作文《我和我的朋友》,我這樣寫:‘我向來性格內向,他卻喜歡熱鬧。’這是對比還是反襯?同樣的寫法,題目換成《我的朋友》,這是對比還是反襯?”這一個知識點老師沒有預設,注重了課堂生成。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十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程標準也強調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在批注式閱讀法中有個批疑惑環節,學生在此環節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像一粒石子,打破一片平靜;像一陣春風,吹皺一池春水,一下子引發大家熱烈討論,不僅幫助大家深入解讀文本,甚至提挈老師的整個教學,比如:
《金色花》中的問題。
1、“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什么不變成別的花?
答: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的花,變成金色花代表隊母親的愛是那樣純潔神圣。
2、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卻一聲不響。這里表現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答:調皮可愛。
3、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為什么是黃昏時再跳出來?答:為了不讓媽媽擔心。
4、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問號和逗號可以換下位置嗎?
我答:不可以。這是問號里的倒裝問,原則是先逗后問。比如:你們怎么啦,同學們?正常語序是:你這壞孩子到哪里去了?經過反復朗讀,可以體會到,倒裝句更能表現媽媽的親切,對孩子的.愛。
《荷腋親》的問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
這句話的破折號起什么作用?另外,課文里共出現了四次書名號,作用是不是一樣?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問住了,一時沒有把握給孩子確切答案,于是,趕緊在課下補課,問了度娘,找到我認為最權威的用法:
1、表示解釋說明。
2、表示語音的延長。
3、表示意思的轉換,跳躍或轉折。
4、表示插說。
5、加強重點。
6、分行舉例。
7、用在副標題前。
8、標明作者。
9、補充說明。
10、引出下文。
11、表示意思的遞進。
12、表示總結上文。
13、表示話未說完。
然后分析文中四個破折號作用,對號入座: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
這句話里的破折號是轉折。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
這句話里的破折號作用是意思的遞進。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
這話里的破折號應該是引出下文。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這句話里的破折號作用是意思遞進。
教學相長,老師最成功的事就是培養出令自己崇拜的學生(葉圣陶),所以,今天我并不為自己回答不上學生的問題而難堪。培養學生敢質疑,會質疑,也不失為重要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最新散文詩反思總結散文詩反思總結(模板15篇)篇十五
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最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這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能夠主動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樂于學習,積累能力、實踐能力和想象創新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表達對他人、對環境的關愛之情,編出了許多感人的詩句。
課后我讓學生以課文那樣的形式寫在寫話本上,在欣賞學生的作品時,我再一次被那句句樸實、單純的話語而感動。一位學生寫到: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為生病的爺爺畫一個健康的心臟,這樣他就不必整天躺在病床上,可以天天跟我在一起了。還有孩子寫到:假如我要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為四川的小朋友畫結實的校園,這樣地震也不能摧毀它,小朋友就能安心安全的上學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乞丐畫一個家,他們就不會到處流浪,時時挨餓。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沙漠畫一片綠綠的小草……多有心的孩子,多善良的孩子,我感動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