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的教育目標是全面培養孩子們的認知、語言、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幼兒園大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不斷創新,以下是一些教師的經驗分享和教學案例。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一
活動目標:
1.鞏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立體三角形的認識,能準確的辨別。
2.圍繞各種立體圖形開展數量、排序、比較、計算、圖形設計等方面的活動,培養幼兒靈活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準備:
1.幼兒對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立體三角形有初步的認識。
2.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立體三角形積木人手一份。
3.幼兒操作練習冊人手一份。
過程:
一、鞏固已知: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1.幼兒利用積木辨別各種立體圖形,并總結各種立體圖形的特點。
2.尋找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二、綜合科學活動:有趣的立體圖形。
1.同種立體圖形拼搭,點數數量。
啟發幼兒用不同方式點數:如有序的逐個點數、,目測、兩個一組點數、分組點數后相加、圈定數量后接著數……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和多樣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驗證的要求。
2.不同立體圖形拼搭,比較數量多少。
引導幼兒先確定數量,再進行不同圖形的比較。
關注能力弱幼兒比較的方法,鼓勵幼兒運用10以內減法的運算完成比較。能力弱的幼兒需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鼓勵同伴間的幫助,采取集體驗證的方式(計算、實物比較)得出結果。
3.排序。
1)幼兒利用手中的積木排出一個模式,交換完成排序任務。
2)相互驗證。
3)選取幾個新穎和較為復雜的模式,供大家探究,感知排序的規律,掌握排序的方法。
三、操作練習。
1.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練習冊中的重難點操作題。
數量及比較。
2.帶領幼兒了解讀題的方法。
圖文結合的讀、看題型猜方法。
3.幼兒獨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
延伸: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觀察和運用,在空間建構活動中進一步感知,充分地了解立體圖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二
大班的幼兒對于數字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數字后,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熟練地認識相似的數字,從而讓幼兒知道知道每個數字都有相鄰的數字寶寶,讓幼兒說出每一個數字比相鄰兩個數字多1和少1的數學知識。因此本節教學活動設計以游戲為主,通過游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數字,”趣“中練數字,”樂“中學計算,”賽"中增勇氣,以趣味性的游戲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在游戲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每一個數字都有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整數的相鄰數。
2、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游戲互動中學習數學。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1—10的數字卡片。
2、動物房子圖片,小動物圖片(小狗、小貓、兔子、猴子、狐貍)。
3、空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談話導入:
(2)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看看你們的左右鄰居是誰?幼兒互動,教師觀察。
(3)師:我們小朋友都有鄰居,數字寶寶它也想找鄰居,你們想不想去幫幫他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的鄰居吧!
(4)教師出示1——10數字卡片,讓幼兒知道任意數都有相鄰的關系(多1和少1)。
(5)老師拿出10以內任意三個相鄰的數字卡片,請幼兒為三個數字排隊,引導幼兒按順序排。
2、游戲開始。
游戲一:找朋友。
幼兒身上帶好1——10的數字卡片按順序排好隊后,老師帶著幼兒說兒歌:
寶寶寶寶轉一圈,寶寶寶寶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見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幾和幾?請你快來告訴我。
幼兒大聲告訴對方,自己的朋友是幾和幾?幼兒可以交換數字卡片,反復玩幾次,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排列關系。
游戲二:摸彩票。
幼兒在一個裝有1—9的數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個數字,并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獎勵一個笑臉娃娃)大家一起玩。
游戲三:找朋友。
發給每位幼兒1到10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老師拿出任意一個數字,請小朋友把它的相鄰數找出來,看一看哪個小朋友反應最快。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1到10的數字卡片及不同顏色的小球,讓幼兒進一步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教學反思。
由于游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幼兒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調動了幼兒學習積極性,幼兒學習興趣濃厚。通過觀察幼游戲活動過程發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系,幼兒在游戲中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三
圖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孩子們經常會對老師或同伴說:我發現養殖角里的小房子是三角形的,我們吃的桔子是圓形的,我們教師的門是長方形的,為了使孩子進一步對圖形有所了解,激發興趣,我設計了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在活動中,通過讓孩子說、看、尋找,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
1、啟發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觀察周圍環境,加深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
2、步培養幼兒分析、判斷能力。
1、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找找周圍環境中的幾何圖形。
2、室內墻飾增添幾何圖行拼成的作品。
3、圖片一副,小動物卡片。
4、音樂磁帶《郊游》、《劃船》音樂、錄音機。
1、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太陽公公咪咪笑,花兒草兒彎彎腰,今天天氣真正好,小動物出來玩了?
(2)師:有那些小動物要到公園去玩耍?(依次出示小兔、小鴨、小貓)它們還帶了許多好吃的點心,請家仔細看看有什么形狀的點心?(互相講,個別講)(鞏固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它們放好了點心背好了小包出發了!放歌曲《郊游》。
(3)鉆近幾何圖形門。
a師:看公園的門多神氣!這些門的形狀棒嗎?有什么形狀的門?
b“小動物們造了自己喜歡的門進了公園。”
提問:小動物分別是從什么形狀的門進了公園。
4、中班數學礁有趣的幾何圖形。
一、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二、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問題:“小石突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
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
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5、中班數學說課稿有趣的幾何圖形(附礁)。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四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立方體。
2.體驗數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五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動在教學策略上運用游戲化方法,設計環節上體現層次目標遞進。將“碰碰樂”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中,由身體碰碰樂——圖形碰碰樂——形體碰碰樂,使他們置身游戲中體驗。并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引發、支持、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碰碰樂》音樂、筐子等。
一、身體“碰碰樂”
導入活動:播放音樂,師幼玩“身體碰碰樂”游戲。
二、圖形“碰碰樂”
(一)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制作材料。
仔細觀察:哪些圖形寶寶來玩碰碰樂的游戲?怎樣玩呢?
2、觀察驗證,了解基本特征。
(1)紙上有幾個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這6個正方形都一樣大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3)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驗證6個正方形一樣大。
小結:大家手中都是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3、幼兒操作、認識正方體。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發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正方體!”
“正方體是什么形狀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就叫正方體。
(二)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兒操作,認識長方體。
(1)討論分享:長方體是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的?
(2)交流發現:“碰碰樂、碰碰樂,6個長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長方體!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個長方體!”
小結: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形體叫做長方體,由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三、形體“碰碰樂”
游戲鞏固,播放《形體碰碰樂》音樂。
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和長方體呢?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并做好記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六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體,知道正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制作正方體的任務。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正方體正方形。
學具:《幼兒用書》各種長方體及正方體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正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大魔方,請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正方形(正方體)教師把正方形和正方體進行比較。
(1)師:請你看一看這個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嗎?
(2)再來比一比,這么多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
(3)數一數,這個魔方有多少個面?(6個)。
師:像這樣的形狀就叫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二、鞏固學習。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請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正方體(驗證)。
三、操作練習。
制作正方體。
四、拋骰子游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七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并能說出名稱及其特征。
2.仔細觀察、樂意探索。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事先收集一個正方體的盒子。
2.黑板,記錄表一張;吸管、剪刀、筆、a4紙;磁力棒若干,3個大筐、3張桌子。
3.長方體盒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鞏固正方形特點。
1.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們看這張是什么形狀的紙。
2.幼兒進行觀察,說說是什么形狀的紙。如:正方形的紙。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提問: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紙呢?
4.幼兒說說。能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來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結:四條邊一樣長的圖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點。
1.教師出示正方體的盒子,提問:它們一樣嗎?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
2.一樣的,都是正方形。
師: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誰有方法證明盒子的這個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紙貼在盒子上,與其中的一個面進行比較驗證。
師:那另外的面呢,誰有辦法能驗證?
3.不一樣,盒子好像有幾個正方形。一個是立體圖形,一個是平面圖形。
4.剛才有小朋友說盒子上有幾個正方形?到底有幾個正方形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5.集體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數的?
b.教師事先準備若干正方體圖形貼在黑板上,根據幼兒的回答方法進行小結,并用圖示表示。如:按顏色、做記號、方位等。
6.教師小結:原來每個盒子都是由6個正方形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9.教師講解要求:每位幼兒拿1個正方體選擇位置坐下,3張桌子上分別放一個筐,里面有5只筆、5根吸管、5張a4紙、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兒可以運用這些工具進行驗證,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個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種方法進行驗證。
10.集體交流,說說驗證方法。
a.你們有結果了嗎》盒子上的6個正方形大小一樣嗎?
b.教師引導幼兒說說各自的結果。如:用重疊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鋪等方法進行驗證。
11.出示記錄表,總結盒子的特征。
12.總結:原來由6個一樣大小的正方形組成的立體圖形是正方體。你們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體。
三、活動延伸。
1.我這里還有一個盒子,它是正方體的嗎?
2.拿現在我們回教師用今天學過的新本領來驗證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八
2.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一、請小朋友們聽《好朋友》的歌曲進場,歌曲結束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復習1-10的數字。
二、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這是哪里?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所有的東西,不論大小都是2元,想不想距老師一起去逛2元超市呢7老帀這里準備了一張代幣劵,看看這是多少錢?從那丟地方看出是5元?這個圓圓的硬硬的叫什么?(硬幣)那還月一種軟軟的紙的叫什么(紙幣)?一共有5個一元的,所以就是5元錢。那剛剛老師說了,我們要到2元超市去買東西,看看老師昫怎么買東西的。
2元錢買一件商品,再用2元錢再買一件商品,看老師用5元錢在2元超帀買了幾件商品?(兩件)買的什么?那還剩幾元呢?還一元錢在2元趄市能買到什么?(買不到)為什么??2元超市就用2買一件商品,還差一元,所以買不到。
三、圈一圈。
哪些是沒剩余錢的?
教師小結: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五、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舉起手中的撲克牌,教師如舉起單數卡片,孩子就要舉起單數數字。
六、游戲:《小雞找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九
2.幼兒:是數學寶寶1---10。(播放ppt,調皮的數字寶寶依次出場)。
二、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并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
1.教師出示數物對應的數字圖片1和2。(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單數和雙數之間的區別。
2.教師:那你知道什么是單數、什么是雙數嗎?請你們再次仔細觀察每個數字寶寶上面的圓點。(播放ppt)。
3.認識單數: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
(1)讓孩子們做單數的游戲。例如是3,就讓手中拿了3的孩子把它貼到單數的房子里。
(2)讓孩子說出單數,教師圈出單數。(播放ppt)。
4.認識雙數:兩個兩個地數到最后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1)讓孩子們做雙數的游戲。例如是4,就讓手中拿了4的孩子把它貼到雙數的房子里。
(2)讓孩子說出雙數,教師圈出雙數。(播放ppt)。
5.教師小結:教師小結: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兩個兩個地數到最后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6.幼兒操作。
引導幼兒用兩個兩個圈在一起方法來確認單、雙數,并把它們送回它們的家。
三、結束部分。
1.游戲:轉轉樂規則:指針指向數字幾,幼兒搶答判斷它是單數還是雙數。
2.游戲:照相規則:如果老師出示的數卡是單數,就自己擺個造型照相,如果老師出示的數卡是雙數,就找個好朋友,兩個人一起照合影。
3.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找找生活中,有什么物品可以用單、雙數表示。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小朋友們也來試試吧。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1.游戲名稱"擲骰子"游戲。
2.游戲規則請一名幼兒擲骰子,幼兒根據骰子的數字回答問題。回答正確的小朋友上臺擲骰子。(骰子上標注問題)。
數字1:正方體有幾個面?
數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字6:再擲一次骰子。
3.活動小結。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喜歡書寫數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筆畫順序書寫數字9和10。
3、復習認識數字9、10,知道9、10代表的實際意義,學習正確地書寫數字9、10。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數量為9、10的實物卡(與幼兒人數相等),數字卡9、10活動過程1、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分一分。
(1)請每名幼兒手拿一張實物卡,將卡片分別放在標有數字9和10的籃子里,并陳述為什么要這么放。
(2)出示籃子中數量為9和10的,實物形態差別比較大的卡片各3個,請幼兒一一說出其數量,幫助幼兒理解,雖然它們的形狀、大小不一樣,但數量都是一樣的,所以都是用同一個數字表示。
2、教師引導幼兒學寫數字9、10。
(1)交代書寫要求。
(2)幼兒獨立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間相互檢查。
課后反思:
這次活動孩子寫字的姿勢進步了很多,握筆的方法也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們都能正確的用實物來表示數字,大多數也能按正確的筆畫來書寫數字,但還有一小部分孩子還要多加練習和老師的引導效果才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
1、認識6以內的單雙數。
2、理解單雙數的含義并正確說出6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準備:
1、教師演示板,各種動物棋子。
2、幼兒插板。
活動過程:
一、演示板操作,認識單數。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的數字朋友,還學會了看數字插棋子的本領,今天老師給數字1―6又插上了棋子,你們仔細看看,老師是怎么插的?(幼兒說)。
提問:1、小朋友看,數字“1”的后面插了什么?(獅子)幾頭獅子?(說完整)哦,一頭獅子,小朋友,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你會覺得怎么樣?(孤單、可憐)那你覺得這頭獅子是不是也很孤單?哦,孤孤單單的。
2、小朋友,你們看還有哪些數字后面的動物也象數字“1”后面的動物一樣孤孤單單沒有朋友?(3、5)。
小結:哦,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就找到了數字3的后面有一個孤孤單單的動物小熊,數字“5”的后面有一個孤孤單單的小鹿,我們給這些后面都有孤孤單單的動物的數字取個名字吧,取什么呢?你們來幫它取取(幼兒想)小朋友取的名字都很好聽,我們就簡單一點叫它“單數”,小朋友要記住,單數的后面都有一個是孤孤單單的,你們看,這些數里,那幾個數是單數啊?(1、3、5是單數)。
二、認識雙數。
師:我們再來看看數字“2”的后面有什么?有幾只兔子?(說完整)你們說它們孤單嗎?(為什么)它們都有幾個?(兩個)我們說它們是成雙成對的。2的后面有沒有孤孤單單的動物?沒有,都是成雙成對的。
4、你們看還有哪些數字后面的動物全是成雙成對的?(4、6)。
師:小朋友真聰明,這么快就找到了,數字4后面的動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數字6后面的動物也全是成雙成對的。我們也幫這些后面全都是成雙成對的動物的數字取個名字吧,(幼兒取)小朋友都取得很好,為了好記一點,我們就叫它們“雙數”。小朋友要記住,雙數的后面全都是成雙成對的。哪幾個數是雙數呢?(2、4、6是雙數)。
三、幼兒按要求插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1的后面插上1個紅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2的后面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
提問:請問小朋友,這兩個數哪個數是單數,哪個數是雙數,為什么?
請小朋友在數字3的后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一個紅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4的后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兩個綠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5的后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兩個綠色的棋子,最后還要在綠色棋子后面插上一個紅色的棋子。
請小朋友在數字6的后面先插上兩個黃色的棋子,再插上兩個綠色的棋子,最后還要在綠色的棋子后面插上兩個藍色的棋子。
提問:小朋友看著自己的插板說,哪些是單數,哪些是雙數,為什么?(請幼兒講)。
現在請小朋友送這些棋子回家吧,不要送錯了哦。
總結:小朋友今天都表現不錯,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樣的數是單數,什么樣的數是雙數。現在我們一起再來玩個游戲吧。
老師說到單數時,你們就蹲下,當我們說到雙數的時候,你們就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三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表: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了解鐘表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鐘表)。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36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時針指到數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并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中午12:00吃飯;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半圈,指到數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當分針指到數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下午3:30做游戲;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重點說明鐘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表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表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表,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表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表的用處可大啦。
六、表演游戲:(結束)。
小朋友戴頭飾圍成一圈,師說:“小鐘表呀表盤圓,12個數字圍一圈,分針長來時針短,分針帶著時針轉。小朋友們仔細看,現在時間是幾點:8:00;2:00;9:30;11:30游戲反復進行,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的對稱性。
2、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1、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片若干。
3、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
4、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后面躲著誰。
1、教師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后面會是什么。(幼兒猜測,教師打開圖形讓幼兒驗證)。
2、幼兒每人一張方形手工紙,折對稱圖形。(角對角折三角形,邊對邊折長方形等)。
二、找朋友。
1、在絨板上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他們為什么是朋友。
2、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
2、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眼睛、耳朵、手等)。
3、請幼兒翻開幼兒活動材料,指導其找出對稱的圖畫并圖色。
4、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想對稱的另一半。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1、鞏固形體和數量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豬造房子的活動,了解拼搭材料的數量與不同面積或相等面積之間的數量守恒關系。
3、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難重點:
了解拼搭材料的`數量與不同體積或相等體積之間的數量守恒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ppt學具:
1、房子輪廓卡片人手一份、三種大小型號不同的藍色磚塊;
2、三座大房子和磚塊記錄表;
3、記號筆、便簽紙。
操作音樂《肖邦鋼琴曲—雨滴》《三只小豬》。
活動過程:
一、三只小豬造房子。
1、激發興趣。
——你們聽說過《三只小豬》的故事嗎?故事里的哪座房子最牢固?
——猜測中間房子所需磚塊數量。
——猜測最大房子所需磚塊數量。
3、討論:磚塊的多少和房子的大小關系?
4、小結:磚塊相同時,房子越大,所需的磚頭越多,房子越小,所需的磚頭越少。
二、造房子比賽。
1、介紹材料和比賽內容。
2、幼兒操作。
3、集體驗證。
4、討論:造一樣大的房子,磚塊的大小和數量的關系。
5、小結:造相同的房子,磚塊越大,所需的磚越少,磚塊越小,所需的磚越多。
三、幫助小豬造新房。
1、觀察大房子,激發幫助小豬的愿望。
2、提出要求。
3、幼兒分組操作記錄。
4、集體驗證——這組用了多少塊磚?查看記錄表。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立方體(模板16篇)篇十六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圖形標記、數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一數(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一數: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
辨認正方體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