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具有獨特的觀點和深入的思考,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反思。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摘抄,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寫作靈感。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更新,電子書、手機、電腦等設備的普及,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人們常常用空閑的時間分段做一件事,而不是一次性。
“碎片化的閱讀”,這個在網上頻繁出現的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指的是大多以手機、電子書等電子產品為載體替代紙張的閱讀模式。說得直白點,就是你在公交車上看著小說,車站到了,你下車關掉網頁,到家后,你再次打開網頁看小說。這種閱讀模式的優缺點十分明顯。缺點是因為分段后讀一段的時間比較短,又由于人們的好奇心,人們會用短暫的時間閱讀大量的內容。而在人們被迫不得不終止閱讀時,人們的思維會被打斷,也會被其它事物吸引,導致人們再次讀那篇文章時沒有思路,摸不著頭腦,不能夠深度的閱讀,會出現只是知道而不懂得的情況。優點是依靠科技能有時間就拿起,沒時間就放下,十分的方便、快捷。
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現碎片化閱讀的情況。例如,當你正刷著朋友圈時,傳來了爸媽叫你寫作業的喊聲,你只能放下待會兒再看;當你正在看新聞時,一聲“開飯了”就能讓你放下新聞甚至任何事,畢竟“民以食為天”,這樣你的閱讀又被碎片化了。
隨著這種碎片化的普及,一些對讀書這方面有所研究的專家們道出了質疑和否定。我對碎片化閱讀也持反對態度。因為這種閱讀模式斷斷續續,不穩定,使你閱讀時缺乏思考,造成“淺讀盛行”。相比書籍、紙面帶給我們精神上的財富,碎片化閱讀是不能和它媲美的。
但碎片化閱讀隨著社會的進步也是必要的。人們在每日忙碌于工作或學習之中時,用分段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短暫的時間閱讀大量內容也許是最合適的。
我們已經生活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但切勿放棄書籍這一類給予我們精神財富的東西,不要空虛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二
做為一名21世紀普通的中學生,我的生活充斥著各種碎片化,手機、pad成了大家信息的主要來源。各種app、各種微信文章、各種手游都想在你每天生活的短短24小時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想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學習一下,或者娛樂一下,卻發現不知不覺中我們整個生活都被碎片化了。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閱讀被碎片化了,我們整天被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眾多新聞、娛樂八卦、微信文章“輪番轟炸”,想集中注意力來學習點什么卻力不從心,更別提去認認真真的讀完一本紙質書。
其次,就是我們的人際交往被qq、微信等各種社交軟件碎片化了,媽媽跟我說,她小的時候,幾乎暑假里的每一天都和小伙伴們混在一起,一起游戲、一起做作業、一起看電影。而我的朋友和同學都很忙碌,下了課我們各自回家,我們的交往一般只是在微信里發個表情、qq群里冒個泡。人際交往不再是兩個人面對面進行了,而是用冰冷的機器來完成,卻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還有就是我們的知識結構被碎片化了,我們一道題目不會做的時候,不是去研究這道題目的來龍去脈,而往往選擇直接百度得到答案,卻沒有完全弄懂。
學習本身是把知識打成碎片來吸收領悟,學習的過程卻是反碎片化的,沒有目標的學習并不會對你的成績有所幫助,打個比方說,你看了這么多年美劇,并沒有提高你的英語水平,還是只聽得懂“yes”和“no”一樣,其他只能靠翻譯。
碎片化其實有好有壞,它為我們簡化了一些事情,提高了效率,比如我可以利用早上上學路上的碎片時間背幾個單詞。既然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導致了碎片化的生活!我們就應該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度去面對它。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三
在我們這個現代化的信息時代,由于互聯網與種種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得不在一個碎片化的生活里生活,碎片化,是個怎樣的概念呢?是指時間的分散,是人們體力與精神的分散,說時間如流水,不錯,水在大地上奔流,沒有人能阻擋它奔騰向前,然而,水有干涸的時候,時間卻永不停步。那我們更應該把握時間,盡快解決碎片化的生活。
顯而易見。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例如運動,看書,養寵物等等,可以找到,可你能找到你最愛做的事嗎?我猜大多數的人每天的紙上,都是那樣美麗,五彩繽紛,姹紫嫣紅,可這都是你愛做且想要做的事嗎?只有最初的那張白紙才是最真實的你,是最真正的你,還是最純真的你。
這就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碎片化的生活會造成什么?正如社會上的白領,他們可能為老板布置的任務活著,快遞員可能為了要把這些貨送走,想多賺些錢而活著,可這種生活有意義嗎?你每天只是做各種各樣的事,而沒有跟隨自己的內心,你的內心深處一直都有一個欲望,那就是你最想做的事。
如果我們要解決碎片化生活的話,那就必須找到那張白紙,并先從周末開始改變,要抽空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是兩三個小時,一個早上或是一整天,你會覺得不是為生活去生活,是為自己去生活,碎片化的生活,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講,毫無疑問是無可避免的,只有你遵從內心,努力去改變,碎片化的生活就能迎刃而解。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四
本周回家老師布置的作文題目是《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有點茫然,什么是碎片化的生活?生活難道不該是完整的嗎?打開百度,搜索“碎片化的生活”。所謂“碎片化”,原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繼續搜索發現網絡上討伐聲激烈非凡,將目前這種普遍存在的“碎片化”歸咎于社會的迅猛發展。我不禁茫然,求助于正在沙發上看書的媽媽。
“碎片化的生活?除了晚上睡覺差不多有完整的八小時,其他不都是碎片化的嗎”媽媽抬起頭,笑著看看我繼續說道,“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就看你怎樣去將碎片化的時間整合成你的完整生活了?!?/p>
媽媽放下手中的書本娓娓講起了一個故事:“以前有個小朋友可會整合碎片化的生活了呢。上課的時候趁老師擦黑板間隙呢可以偷偷做回家作業;做眼保健操的時候吧,瞇著一個眼睛算掉幾道題目;體育課上自由活動時間呢也趕緊溜到廁所去寫英語?!?/p>
我的媽呀,這不說的我小時候嗎?那時候的我總想抓緊分分秒秒完成回家作業,這樣回家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玩了。這哪是整合碎片化的時間呀?媽媽這是要告訴我做任何事情不管時間長短,都要認真專注地去做,不能一心二用??!小片小片的時間也好,大段大段的時間也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才是合理利用,不負光陰。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休息的時候充分放松,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從前所謂的“見縫插針”式的利用時間只能說是自以為是的聰明,結果卻使本該重點完成的事情沒有高效的完成,上課內容沒全聽明白,視力逐漸下降,作業質量也不高。真的是得不償失??!我想真正的“見縫插針”應該是將零星時間集合起來,比如說在坐校車時思考一下周末的學習安排,在排隊等待的時候回憶下今天的重點。
如果將寶貴的整段時間提高利用效率,注意合理分配時間,勞逸結合,并能合理利用零星時間,把所有能用的碎片時間串聯起來,每天堅持,不斷積累,相信就能實現時間的復利。
我們的生活也許都是碎片的,但只要夢想是完整的就一定能串起不一樣的明天!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五
為什么我們的生活會被碎片化呢?答案當然是手機。手機固然十分方便,可就是因為它太方便了,可就是因為它太方便了才導致了現在的碎片化生活。以前,常常要花費一個下午的時間購物,只要有了手機,便只是一天生活中的一個小碎片。這雖然節省了不少時間,但是失去了不少的生活樂趣。購物、閱讀、看新聞,這原本都是生活的中的一環,而現在卻都成為一些零散的碎片。如果讓人不吃飯菜,每天只靠吃些營養劑過日子,當然會又餓又難受,可我們現在所過的生活正如這樣!
可能你會想,放下手機不就好了?怎么可能!如果現在還讓你大老遠跑去超市買東西,去圖書館借書,你當然覺得是浪費時間。那么,我們“節省”下來的時間都用來干什么了呢?刷微博,逛朋友圈,整天捧著手機的人用大量的時間去獲得一些沒有用的信息。由手機節省的時間,又由手機浪費被碎片所填充的生活,就像外面買的零食一樣,外面看上去鼓鼓囊囊,里面其實都是空氣。
碎片化的生活使人變得日漸浮躁,無法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總覺得用手機才能夠高效,才能做的更多。人們把自己固在那塊小小的頻幕中,失去了休閑渡日的樂趣,也失去了專注做事的樂趣。
從那一個個碎片的縫隙中漏掉了太多的東西,那些藏在生活角落里的樂趣,甚至是讓人專注的興趣都悄悄從我們身邊溜走了。
生活就像一個盒子,如果放進大件東西當然會又很多的空隙,勤勞的人會用碎片填充它們,悠閑的人會去休息,而現在的大多數人卻拼命用碎片填滿整個盒子。最后,那滿滿的盒子卻最沒有價值了。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六
碎片化的生活就像一張張被撕碎的白紙,單調乏味,缺少了完整性的樂趣和享受,更缺少了生活的最基本意義。
現在的人類社會聞明雖然進步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變得越來越死板,也越來越碎片化,缺乏了完整性。
短短續續的生活方式,像打碎了的玻璃。所有的事情都零零散散,做了一半的作業,畫了一半的畫,練了一半的琴,都被打斷了,接上了不同的事,面對了不同的人。就像打斷的琴弦,接上了一根不同調子的弦又繼續下去。每日如此,即碎片式。
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也造就了生活的碎片化。一條qq一條微信你或許就放下了手中的事,或又因為一個電話,又放下了手機。如此重復,何不為碎片化!
生活,不應當是碎片化的,應當是完整的。是一首完整的歌,有完整的旋律串聯。放下手中的手機,ipai,多做能讓自己完全沉浸的事情,或是讀書或又是如何。做完手中的一件事,再開始下一段。讓碎片化生活變的完整是我們必須的,更是自我的過程。
碎片化的生活更容易被忘記,沒有牢固的記憶印象,也沒有深刻的體會理解,往往到了傍晚,會發現自己什么事也沒有完成,更不知道自己一天都做了什么。所有的事都斷斷續續,沒有原則的疏遠。淡淡的,留不下一絲痕跡,這也正是碎片化生活的最大缺點。
完整的人生要有完整的過程,不能留下遺憾,不能落下還沒有拼完的那一片拼圖。人生如戲。要演,也該演完。碎片化的普遍,也將帶來很多的煩惱。
我想要一個完整的生活,并非碎片化,我想要一張完整的白紙,并非碎片。我,可以嗎?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七
在如今繁忙的現代,因為科技的發達,人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迷失在了碎片化的迷宮里。
為什么會有碎片化生活?這種生活方式本是為了讓人們用短時間了解更多信息,其次,也是為了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但是,人們既然有了金錢上的追求與滿足,便自然把靈魂的需求棄之不顧。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這個教師節,教師節前夕,我們的小學同學都興高采烈來到小學里歡聚一堂,來看望我們可敬可愛的小學老師。
小學同學們都變得面目全非,原先班里長得最矮的同學已經長得比老師還高了,我們同學個個都長高長帥了,我們在一起聊天都非常開心,由于我們的老師還要去開一些會議,就讓我們待在教室里等她。
我們只是聊了一會兒的話就開始自顧自地玩起了手機,且都在玩最近比較火的一個手游,我在深深地思考:我們以前在學校里的生活可不是這樣的,現在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信息化和碎片化,我們以前的童真都去哪了。
教室里雅雀無聲,除了手指在手機上敲擊的聲音。大家彼此之間都是默默的,所有人沉浸在網絡之中,不能自拔。我對此十分遺憾,我們的聲音都去哪了。
還有些事讓我十分煩惱。在學校里,我們也面臨著碎片化的學習:上完早讀課就再上無聊的語文課,語文課后又是英語課,英語課結束后又整天的學習都被安排好了,沒一點自己發揮的空間,就連把中午休息的時間也固定了,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我小小的腦袋還無法理解。
讓碎片重圓,需要大家的努力,讓人類生活在一個真實、內涵的豐富環境中。
碎片還是不碎片,那是個問題。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八
上學時我從來都沒有這樣的生活,但是在寒暑假里,我基本上天天都過著碎片化的生活。
記得五年級的暑假里,早上八點半,我起床了。吃好早飯,我便坐在沙發上休息了,就這樣單純的呆坐著,實在是有點無聊了,便想著找點事情打發時間。我開始在客廳里翻箱倒柜,翻著翻著,我發現了家里新買的吸塵器。我就對忙著洗衣服的外婆說:“我幫你用吸塵器吸一下地板的灰塵吧,反正我也沒事情做!”看到我要幫她做事,外婆笑著答應了,我便開始用吸塵器打掃了。新買的'吸塵器真是方便啊,不一會兒我就把家里的地板打掃得一塵不染了。這下我又沒事做了,隨手從書架上取下了一本書,看了起來。才過了沒多久,我就覺得書有點無聊,干脆躺在沙發上等吃飯了。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出去看了個電影。看完回家時間已經不早了,洗完澡我就上床睡覺了。
這就是我破碎化的生活,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干那個,一停下來就覺得沒事做了。哎,我真是一刻都不能停歇啊!
文檔為doc格式。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九
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這些耳熟能詳的碎片化生活如影隨形地糾纏著我們,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車廂里,地鐵上那一群群低頭族們在有限的碎片化時間里紛紛擺弄手機,頻繁地刷微博、微信,玩游戲,看似忙碌的生活卻沒有創造出一點價值。有人把這歸咎于碎片化生活的后果,美其名曰是它偷走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失去自己珍貴的專注力;讓自己變得浮躁,喪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
毋庸諱言,如今科技的發達,生活節奏的加快,碎片化的生活是大勢所趨,學者費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時代,我們該考慮怎么樣才能把自己修煉得更完美。”而一個真正有心的人,他會綜合利用時間,做好時間管理,把碎片時間拼湊成完整的時間塊。就我而言,睡覺,吃飯,上課,做作業是我一天的主要生活。這里有整段的時間,也有零碎的時間。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碎片化的時間我做主,我會利用這些時間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生命在于運動,每天上學前我會晨跑。這看似不起眼的鍛煉,既改善了我的精神狀態,提高了身體素質,也增強了身體的免疫力。
午休時的碎片化時間里我會去圖書館翻閱文學著作,欣賞經典古詩文佳句,在它們潛移默化地熏陶下,不僅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知識,還提升了我的氣質和涵養,更讓我的閱讀和寫作獲益匪淺。
放學回家途中,我會在車上翻閱課堂筆記,回想老師當天上課的知識要點,加以復習和鞏固。也正因為在回家路上的爭分奪秒,使得我回家能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得心應手地做作業,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預復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一點點的積累,一刻刻的成長,在善用、巧用碎片化的時間里完成了一個個小目標。我相信生活是碎片的,但夢想是完整的,用夢想串起來的碎片也必將變成一條璀璨的珍珠項鏈。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十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互聯網科技”,“共享科技”一步步刷新著我們對世界科技的認知。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這些科技而變得更方便,快捷。購物,看書,這些曾經我們需要花大量精力去做的事,如今在互聯網上就能完成,“網購”,“電子書”這些新新名詞充滿了我們的生活,而因為這些科技,我們的生活開始碎片化。
就拿一個看書來舉例吧。曾經的我們,都是如饑似渴的看一本小說,直到看到結束,中途誰叫也不搭理;現在的我們,人手一個手機,網上的電子書,隨時隨地隨便翻看,早沒有了往日急切的心情。有人說“有電子書好,想什么時候看就什時候看,隨時隨地很方便。”而我不這么認為,因為這樣你就把閱讀碎片化了,讀書時也就不會有讀紙質書時的那種感覺了,碎片化的閱讀,讓你無發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因為你一段一段地讀,沒有連貫性,而讀紙質書,你一股腦讀下去,讀到結束會有一種很愉悅的感受。
再說說碎片化的社交,在網上你的交際圈是很廣的,而你想什么時候跟別人聊天就什么時候聊天,當你聊天時如果有什么事情,可隨時中斷聊天,需要時再重新開始。這就是被碎片化的社交。
我也有著碎片化的生活,做作業做到一半,突然手機響了起來,是微信,沒過多久,電話鈴又響了,我又去接電話,接完電話后再重新回去做作業,結果發現之前想好的解題思路在一番折騰后又忘記了,我不得不再做一遍,效率自然降低了。
確實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有利在于它可讓生活千變萬化,本來這個時間應該做這個事,當你把它碎片化了,你就可以和另一個碎片化的事情兌換。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很方便。但它也是有弊端的,碎片化的生活讓你無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做到一半被打斷,然后又去做另一件事情。這樣做一件事就沒有了連貫性,質量有可能就會降低。我覺得碎片化的生活并不方便,它讓你想做的事情變得一團糟,一會干這個,一會干那個。
碎片化的生活,是互聯網新時代的一個標志,它象征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現代化,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有利必有弊。遇上現代化的科技,。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十一
一天被分成了幾個碎片,我們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學校里,每天早上去學校,下午回家。這些事每天重復著。而校園這個難忘的地方,卻有一些事讓我永生難忘,終生受益。
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都會有一些挫折,而我則有一次跑步經歷。
“叮鈴鈴”上課了,這解釋體育課首先,我們要慢跑兩圈,老師讓我們要跑成一個方陣?!芭堋币粋€干脆而利落的字,跑著跑著天開始下雨了,每一個人都看著老師,又是一個干脆而利落的字。過了幾分鐘,雨好像也不下了,被我們打動了,風也不吹了。現在兩圈是多么容易。誰知道這是暴風雨前的光明。
老師讓我們練習50米,老師一個字一個字耐心的說著。我們開始跑了,一個接著一個跑。有的同學跑得快的,老師會加以鼓勵;而跑得慢的,老師會指出你的問題之所在?,F在又下雨了,雖說只是毛毛雨,但也能淋濕。半分鐘后我們開始了長跑,我們開始了長跑,我突然感覺每一步是那么困難那么艱辛。
我看看別的同學,別的同學既然在堅持,我怎么能不堅持,又開始堅持。而老師卻在雨下看著秒表,也沒有找地方避雨。“加油,繼續跑?!焙竺嬗謧鱽砹死蠋煹募佑吐暋?/p>
現在,有的同學已經跟不上隊伍,而別的同學已經超越了隊伍,我們現在像一盤散沙。仿佛一吹就能吹散了?!芭抨犈堋崩蠋熡质且痪鋰绤柕拿睿覀冄杆倥懦梢魂牐従彽剡M行著。風小了,因為風吹不進來?,F在,我才明白團結的重要性,原來慢跑也是要組織要紀律的。
不能以個人為中心,要與其他人融合,成為一個幫助集體的人。別人要掉隊,給他一個鼓勵;當你掉隊時,別人也會給你鼓勵。也許就是這樣,集體的力量是無窮大的,這已經不是跑不了,而是一個更高級的智慧啊。
“叮鈴鈴”下課了。原來風雨摧殘不了你,真正摧殘你的是害怕、恐懼。當一個人害怕的時候真正摧殘的往往是你自己,風雨是不可殘缺的',風雨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校園這個碎片使我難忘。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十二
清晨,被鬧鐘吵醒,起床,翻翻手機里的微信群,看看有多少人又熬夜了,順帶在微博上發個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帥醒的自拍,再起床。
學生黨們出門時將耳機塞在耳朵里,搖頭晃腦的邊走邊聽;上班族們一邊急急忙忙的跑著去趕公交或地鐵,好不容易上了車,趕緊刷刷今天的八卦新聞或者淘寶。
下班了,路上用手機訂個餐,省去了回家做飯的功夫,再在朋友圈的美食圖片下點個贊,回個評論。
夜深了,又到了閱讀的時候了,打開手機的小說軟件,找個好看點的故事催催眠,一天又這么平淡的過去了。
一切都是這么自然。沒事干時,玩會手機;上廁所時,玩會手機;寫作業時,玩會手機不知不覺間,網絡已填滿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的主人。人們總會在碎片的時間里刷刷網絡,玩玩手機,美名其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我們的時間現在已經被網絡碎片化。我們現在多數時間都處于耳朵上掛著耳機、嘴里哼著歌,手機上若干個微信群不停閃爍,叮鈴叮鈴的手機提示鈴吵得人心煩意亂的狀態。我們的知識現在已經被搜索軟件碎片化。不懂的問題問百度,不會的作業查軟件。現在的我們,總是習慣了去查詢問題的答案,卻只汲取問題的答案,而不是解析問題的過程。
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益處。就拿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說起,課表上的課程把一天分割成了八節課的碎片時間,而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知識,尤其是下課的十分鐘休息時間,讓人的大腦能有充分的休息以及對上一個知識點的吸收和回顧;再拿大家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來說,里面每天推薦的碎片化文章短小而又精悍,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一篇短文,何樂而不為呢?看到好的內容還可以收藏到收藏夾里,等到下次空閑的時間再閱讀。
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好與壞,只取決于你的生活態度,不是么?
拾起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通用13篇)篇十三
早晨起來,我們通常第一件事便是刷牙,洗臉,吃早飯??墒?,現在的人們,除了上述三件事以外,還多加了一件“必不可少”之事——看手機。起床,拿起手機便著急地打開微信,qq看看有沒有好友發來的信息,去簽游戲的到,領個游戲獎品。
現代人對手機的依賴性非常高,如果離開手機,離開一切電子產品,還能夠正常生活嗎?沉迷于手機中,把所有的事都拋到腦后,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加了,生活全被打亂了。手機,只是幫助我們通訊,娛樂的,并不是一天的.主角。應該適當的放下手機,和朋友,家人聊聊天。手機的確給人們提供了便利,但也有許多不好之處。
手機,把沉迷于其中的生活給分裂了,手機確實能帶給人們很多樂趣,但生活中還有許多精彩的事物等待人們去發掘,去發現。不要讓手機限制了人們的生活,限制了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