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進行科學教學的重要依據,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內容。在這里,我們分享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實用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一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通過以環境烘托、語言描寫等來塑造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讓學生知道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情感目標:1、在品讀交流中學習船長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
2、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的品質?。
教學方法:講讀法、多媒體教學法?。
教學時數:1課時?。
預習要求:1、熟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2、了解雨果,做一個知識卡片?。
3、圈劃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以及其他重點句子,并且做批注。?。
說明:?。
教學實錄:?。
一、導入課題,提出學習要求,熟悉文本內容?。
(多媒體顯示課題)?。
師:結果呢??。
生:船長60人全部被救,船長卻犧牲了。?。
師:非常簡煉,請大家面對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學互相把這個故事再概括一遍。?。
(學生互相交流故事梗概。)?。
二、研讀文本,感悟船長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生讀最后四段)?。
(生讀這些句子)?。
生1:老師,我和他一起讀船長和機師、大副的對話。?。
(分角色朗讀)?。
生:(齊答):鎮定!?。
師:對,船長的鎮定。那么船長的鎮定體現在哪些字里行間??。
(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學生齊讀)?。
(他還沒來得及坐下,一個同學就已經站起來了。)?。
(學生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論辯。)?。
生齊答:明白了!?。
師:那么,我們最好理解為船長的――?。
生齊答:忘我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心。?。
師:我們還可以從哪些語句來分析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
師: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生讀,在生讀的時候老師準備放電影《泰坦尼克號》的截取片段)?。
(播放影像資料,學生欣賞體會,老師在旁邊加上一些旁白)?。
師:我們再一次體會了船長的英雄品質,還有哪位同學要補充的嗎?可以互相交流片刻。?。
(學生互相討論交流)?。
生:老師,我不知道自己講的對不對,但我還是想講一講。?。
師:很好。有想法,要大膽的交流。沒準你講的就是對的。?。
師:你分析得真透徹,那么剛才這位同學你能理解了嗎?大家能理解這幾節的內容嗎??。
生:能。?。
生齊答:臨危不亂,忘我精神,高度的責任心,出色的指揮才能。?。
三文本主題的拓展,激發學生學習英雄的品質?。
(學生思考片刻)?。
(有個同學欲言又止,老師眼神鼓勵他。他站了起來。)?。
【教學反思】:?。
一、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中感悟珍愛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二、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滲透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教育。?。
三、尊重學生這一生命體,積極營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當然,在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環境描寫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講得太少,對作者議論部分的話重視不夠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二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相機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調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教學步驟。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三
掌握小說三要素的基本知識。
理解環境描寫渲染氣氛,鋪墊情節的作用。
掌握通過分析人物描寫,把握人物形象,進而理解小說主題的閱讀方法。
掌握小說三要素的知識,并以此梳理文章。重點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掌握通過分析人物描寫把握人物形象進而理解小說主題的閱讀方法。
一、導入。
1、面對海難,意大利歌詩達郵輪的'船長作出了怎樣的選擇?
2、同樣是面對海難,雨果筆下的哈爾威船長又作出了怎樣的選擇呢?
二、學習小說三要素。
1、閱讀課文,從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三個方面介紹小說。
人物:哈爾威。
情節:開端霧海夜航。
發展猝發海難。
高潮緊急施救。
結局以身殉職。
2、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文中1-7節主要通過什么來表現自然環境?劃出描寫大霧的句子,說說大霧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為發生海難埋下伏筆渲染恐怖、壓抑、緊張的氣氛。
寫出事態嚴重情況緊急,與下文秩序井然作對比,突出哈爾威船長臨危不亂、指揮有方。
三、品味語言描寫。
寫出情況緊急,突出哈爾威船長的鎮定果斷。
2、人們在聽到哈爾威船長的命令后為什么立刻從驚慌失措變得井然有序?
四、把握人物形象。
1、哈爾威船長最終作出了怎樣的選擇,在前文中有沒有埋下伏筆?
3、此時,文中又一次出現了“霧”,此時此刻的“霧”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渲染悲壯的氣氛。
五、深入理解主題。
1、談一談哈爾威船長的形象給你怎樣的感受?我們究竟要從他身上學什么?
揭示中心,升華主題,表達情感。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船上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五
學生讀段落。
2.讀完用一個詞語說說這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交流。
生:《泰坦尼克號》。
師:相信看看這個片段也同樣能感受到諾曼底號突如其來的災難的可怕。(播放錄像資料)
師:讀這樣的課文就必須是凝重的。快速瀏覽8、11、14段,哪句話讓你感受最可怕,大聲地讀這句話。看看誰能通過朗讀來告訴大家這是最最可怕的災難。
4.學生瀏覽句段,劃寫句子,朗讀句子,教師巡視。
交流。
5.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朗讀感悟。
文中的結局卻是怎樣的?
除了誰之外都脫險了?
不可開交的局面變得井然有序是誰的作用?
作者雨果給了哈爾威船長一個極高的評價,在哪里?
為什么作者要給他一個這么高的評價?
為什么說別人不能與他相提并論?
與船同沉大聲地指揮簡短有力的對話。
師:讓我們分別走進三幅畫面,解決我們的問題。
畫面一:
(出示幻燈第12自然段)我們將自己當作船長,站在船頭指揮,與船徐徐沉入大海。讀讀這段話,反復練讀。
指名學生讀。
師:為什么要讀得那么急促?又為什么讀得那么響亮?
生齊讀。
師:婦女先走,感受到什么?(紳士風度)
師:還能感受到什么?……29名船員……
仔細讀讀,你發現了什么?
(船上共有61人,但他說把60人救出去,他把自己忘了。)
一起讀課件出示補寫的句子,讀出我們的感動。
生齊讀。
師:你們讀出了船長的什么品質?(舍己為人)
師:所以雨果要如此評價船長,一起讀。
生齊讀評價。
師:不能與他相提并論的是他的(鎮定自若、紳士風度、舍己為人)。
畫面二:
這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幻燈出示對話)有三個角色,一是……,二是……,三是……,自由讀三人之間的對話,置身于徐徐下沉的諾曼底號上,只讀對話。
生反復練讀。
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朗讀感悟,了解在危難面前哈爾威船長是怎么做的,從而體會他的偉大品質。
畫面三:
讓我們靜靜地凝望,讓我們將畫面中的每一個字刻入心中。你有什么問題想問船長?
預設:生1:你為什么不到小艇上去?
生2:你為什么不救自己?
師:你又有什么問題想問作者?
生3:你為什么把他比成黑色的雕塑?
生4:薄霧為什么是陰慘慘的?
學生朗讀交流,感悟品質。
師:作為船長,他堅守這樣一句諾言:船在人在,船毀人亡。從這幅悲壯畫面中,大家一定感受到他的另外一種品質。船長是一個(板書:堅守崗位)的人,正因為這樣雨果要如此評價船長……(師示意生齊讀)
學生齊讀。
師:這場災難中,除了船長,還有強者嗎?
(在災難面前能完成任務的人都是強者,比如大副、機械師等船員,比如后來遵守秩序的乘客,比如男人,比如勇于承擔責任的“瑪麗號”。)
生:鐘南山爺爺、李蘭娟奶奶等最美逆行者,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人。
師:孩子們,其實你們也是這次抗疫中的強者,因為你們……
生:聽指揮,宅在家……
交流。
【設計意圖】從熟知的人物入手,知道他們的生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增強對生命意義的體會。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后,我們一定會記住一個名字“哈爾威”,他是一位在海底永生的船長,是一位……的船長,他用生命為人們搭建了一艘生命之舟,是一位英倫海峽上無人與之相提并論的船長。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寫下來。
2.如果你是這次災難當中獲救的人,眼看著哈爾威船長與“諾曼底”號一起沉入大海,會想什么?說什么?請用文字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推薦閱讀:《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板書:
諾曼底號遇難記
亂得不可開交井然有序
鎮定自若紳士風度
哈爾威
舍己為人堅守崗位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六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內容,能夠簡單復述故事情節;
2.分析故事發生的原因,并以辯論形式進行深入探討;
3.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4.設置情境讓學生在影片中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為。
教學重難點:
1.?簡單復述故事情節;
2.?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初步了解全文內容,能夠簡單復述故事情節;
2.分析故事發生的原因,并以辯論形式進行深入探討;
教學重難點:
1.簡單復述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劇,為此人們進行了很多的藝術創作,從面產生了許多凄美動人、慷慨悲壯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來欣賞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
[請同學簡單介紹雨果,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通讀全文,了解全文內容。
1.以競賽形式進行:五分鐘內通讀全文,合上書,回答投影片上問題:
問題如下:1)“諾曼底”號是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出發航行的?
2)“諾曼底”號發生海難的原因是什么?
3)剛發生海難時,船上出現了什么樣的緊急情況?
4)在緊急情況下,船長哈爾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揮救人的?
5)這場海難的結局是什么?
[參考答案]。
1.1870年3月17日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濃,薄霧彌漫。
2.全速前進的“瑪麗”號撞向了“諾曼底”號的側舷,將船身剖開了一個大窟窿。
3.船上發生了巨大的震蕩,人們驚慌失措、你推我搡,船上一片混亂。
5.60人全部獲救,船長屹立艦橋,隨輪船一起沉入深淵。
[結合學生回答,老師略作點評、補充]。
2.大家平時講過故事,有時講給大人聽,有時講給朋友聽,有誰能夠告訴我,講故事要注意講清故事的哪些內容?(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簡單歸納,并過渡]。
3.那么現在,請大家開始準備,先同桌互講,然后請幾位同學以故事接龍的形式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
[學生準備,約六分鐘左右,學生講述時,老師就學生講述的要點進行評價、指點]。
準備活動:1)將班級分為兩方:一方為“諾曼底”號辯護;一方為“瑪麗”號辯護;
2)各方在預備時間內找到對已方有利的證據為已方船只辯護;
3)辯論開始后,舉手經過老師同意后發言,可列舉已方證據,也可反駁對方觀點。
[對雙方同學的表現予以肯定和鼓勵,對學生辯論作出適當指導]。
四.作業。
1.在這個故事中出現了許多人物,你最欣賞哪個人物,請說出原因并作簡單分析,15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2.設置情境讓學生在影片中感受并分析什么是英雄行為。
教學重難點:
1.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教學準備:投影片、錄像欣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就上次作業作適當點評,選兩到三篇較好的作業作示范點評。
2.在作業中,大多數同學都非常欣賞哈爾威船長,認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覺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體現哈爾威船長的英雄特征。[十六小節后的一段對話]請大家準備一下,一分鐘后請幾位同學朗讀。
二.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1.文章中有兩個“謎”,讓我們大家來共同揭開謎底。
[參考答案]。
謎底一:有兩種可能,一是危急關頭,救人至上,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忽略了自己;二是已抱定與船共存亡的決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愿與心愛的輪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確,并未忘記自己。
謎底二:從道理上說,哈爾威船長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出自己;他可以最后一個下救生艇,但決非不能上救生艇;他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人來救,但決非連在水面上漂浮一會兒都不可能。哈爾威已經抱定了與輪船共存亡的決心,以葬身大海作為最后歸宿,所以他不想救出自己。
[參考答案]:忠于職守、敢于犧牲、舍已救人、勇于決斷、沉著指揮等。
三.欣賞《泰坦尼克號》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斷,然后討論:
2.老師就學生的討論發言進行歸納:
成就一個英雄的“權利”人人都有,關鍵在于你是否“運用”這個“權利”,在災難面前,最能夠顯現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關頭,能夠克服恐懼、鎮定自若為別人考慮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英雄。
四.作業。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船上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
板書:
二、整體感知。
1.看誦讀動畫,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三、深入學習。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3)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看圖,理解“這尊黑色的雕像”: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八
現代教學論確認一切以學生為本如今的所有教育理念都是圍繞著學生提出的,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學生的一切,這三句可以說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課堂上,教師就更應該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本,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輔導者,一個引路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能講得太多束縛學生的思維,但放手也不能放任自流,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與對學生的適當指導應該不是矛盾的關系,而是辨證的統一,而教師的指導的方法與程度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學《“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一些片段就體現我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學生的方法的一些思考。
教學目標。
教學當中主要利用學生注意力遷移的原則。利用《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與本文相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對比學文,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文章感情。
版本:
《“諾曼底號”遇難記》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學期的一篇略讀課文。
教學目標:1、認讀本課生字詞;
2、通過學文,感受并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船長的偉大人格。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
2、《泰坦尼克號》主要描述了泰坦尼克號遇難的全過程,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文章所描述的事故就與泰坦尼克號的事故相近,是什么文章啊?(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齊讀課題。
那么,今天我們就拿泰坦尼克號遭遇與諾曼底號的遭遇比較看看。
二、對比學文。
1、出示幻燈片:(關于泰坦尼克號的大小等一些基本資料)。
請同學們與課文對照一下,看這兩艘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嗎?
學生自由讀出了第一、二兩段的相關語句,并做出比較。
2、很好,我們繼續看錄像(泰坦尼克撞冰山片段)。
好,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對照剛看的錄像比較一下電影中與課文中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自由說。
相同在:周圍一片漆黑,都撞到了側舷……。
不同在:一個是撞冰山,一個是撞“瑪莉”號……。
許多都能引讀文中語句。(板書:兩船相撞、冰山相撞、遇難)。
3、我們再來看,播放影片(撞船后混亂的場面)。
這是泰坦尼克號上的場面,那么不知道“諾曼底”號上的情況怎樣呢?
指名學生讀相關語句,相機指導朗讀。
4、繼續播放影片(泰坦尼克號船長及其手下的指揮調度)(板書:船長指揮)。
四人小組表演讀對話后班上表演讀(男女生讀、自愿讀)。
說說他們的對話能讓所有人安靜下來嗎?(評讀、相機指導朗讀)。
5、從對話當中你感受到一些什么?你看出船長什么呢?
我們先做一個游戲吧!(出示課件)游戲規則:每個學生拿出自制的帶線小球分四人小組放進一礦泉水瓶內,把小球當作自己,當老師叫預備開始時學生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小組成員全部逃生。
哪組最先全部逃生?你們為什么這么快呢?其他小組碰到了什么問題嗎?(生自由說。總結出一起擁擠出來的話都出不來。)。
6、現在明白哈爾威船長當時的做法了嗎?從他和他助手們的對話當中你還體會到了些什么呢?(生總結:的沉著、冷靜和他偉大的人格)。
那這段船長與他助手們的對話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讀呢?(生自由說、試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7、再次播放錄像(泰坦尼克號船長的自殺),泰坦尼克船長是這樣做的我們來看它產生的結果(出示泰坦尼克號的遇難人數的幻燈片,板書:自殺)。那么,哈爾威船長做法產生的結果是什么呢?你怎么看這兩種做法呢?(生自由發表見解)當然,泰坦尼克號遇難人數多也因為船上的救生艇數量不夠,所以它的船長也是不得已的。(板書:全部獲救、死傷無數)。
8、那么,哈爾威船長的命運如何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找找有哪些詞語是贊揚船長的?(板書:鋼鐵、雕像)你怎么理解這些詞語呢?(生自由讀后發表見解,師適時點撥。)。
9、對這么一位船長的離我們而去,你是怎樣的心情?那么,這最后兩段你怎么讀呢?(配《泰坦尼克號》音樂以及課文最后一段文字朗讀最后一自然段)。
三、擴展。
1、(出示課件資源)劉歡的《你是這樣的人》歌詞與歌曲,學生聽歌、自讀歌詞后把你想對船長說的話寫在書上。
2、對于《泰坦尼克號》的遇難過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出示課件:詩歌《啊,船長!我的船長!》)看完詩歌后對照這篇課文你有什么的想法、感覺,把它寫下來吧!另外,搜集這篇課文讓你感動的詞句。
教學反思。
在教學對比學文過程1-3環節時,我很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以錄像片段為資料,學生對比自主學文。學生對直觀的視頻錄像有著濃厚的興趣,加上富有沖擊力的畫面,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學生喜歡對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錄像中的"泰坦尼克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時候,我提出問題,要同學們拿"諾曼底號"與"泰坦尼克號"相對比,這實際上利用注意力轉移的原則,不需要教師要求學生如何認真讀書,學生會因為這種興趣的轉移自主的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到《"諾曼底號"遇難記》文章當中去,,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學生會自覺自主地讀書,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大法,是學習語文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過學生自主對比讀文后,學生對"諾曼底號"的情況有了自己較為深刻的認識,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如對比學文環節1,學生觀看了豪華壯觀的"泰坦尼克號"后興致很高,這時引導學生對比讀文,學生很快就能自主讀出文中相關語句:“‘諾曼底號’沒有‘泰坦尼克號’大”、“‘諾曼底號’容量600噸,船體長220尺,寬25尺”。而且學生不僅對“諾曼底號”有著表面的認識,學生還把表面的認識很快能上升成理性的認識:“‘諾曼底號’比‘泰坦尼克號’年紀大,‘諾曼底號’那時是7歲,1863年造的”、“它們都是從英國出發的船”、“它們都是一艘漂亮的大輪船”、“‘諾曼底號’上只有61人”“……”。可見學生利用興趣自主學文比,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諾曼底號”有多大,哪年建造的等等效果要好得多。教學對比學文環節二、三時也是如此。
在對比學文4-7中,教師的指導同樣值得反思。哈爾威船長與他手下們在混亂中的一段對話正體現了船長的沉著冷靜和他的偉大人格,所以,通過學生的朗讀體會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教學片段對比學文環節4中,我同樣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朗讀來體會船長的崇高品質與偉大人格。我讓學生自由試一試后,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完后學生評讀完再指名讀。最后師總結讀得怎樣并集體讀對話。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理解為主。但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并不能很好理解體會對話的內涵,所以讀得沒有體現出感情來,把握得不夠到位。所以,這個教學過程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教師放手放得太徹底了,沒有進行適當的指導,一味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但學生又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感情。對比學文環節5的游戲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船長要求用槍威脅乘客們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秩序,也體現了他偉大的人格。如果把環節5放在環節4中,在學生評讀對話時做這個游戲幫助學生體會船長的品質及偉大人格,做完游戲學生對船長有較深刻的認識,能理解船長的做法后再來讀對話的話,學生就可能更好的運用感情,把對話讀得更好,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個過程是教學中的失敗之處。這個失敗也正是因為教師的適當指導少了,或者說是指導的時間不對了,效果也就不好了。
所以說這篇文章的教學,成功之處在教師在環節1-3中的適時、適當、適度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所欠缺的對比學文環節4、5也是因為缺少了教師適時、適當、適度的引導。因此,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能做到適時、適當、適度的話,就是一個成功的教學過程,我們今后所還要繼續研究并將長期研究總結的也是如何能讓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引導做到適時、適當、適度。
板書:
自己遇難鋼鐵雕像。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九
教學目標?:
1、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
2、認識生命的意義、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時數: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收集有關“雨果”及其代表作的資料,確定向學生介紹的內容。
2、反復閱讀課文,能很好地讀出課文第十六段后“簡短有力的對話”的語調、語氣。
3、準備好投影儀,寫好投影片。
4、準備好課堂研究的話題。
學生:1、借助工具書,熟悉課文中的字詞,編好字詞練習,朗讀課文。
2、借助圖書室、網絡等查閱“雨果”的相關資料,摘抄在本子上,課上交流。
3、根據教師提供的研究話題,自行選擇,并學會與同學共同研究。
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作者“雨果”,根據學生準備的資料,有選擇的投影出來,進行交流。學生可以補充。此時,教師要通過詢問獲得資料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作適當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雨果”及其作品的地位,進而導入??課文的學習,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二、學生默讀課文(時間3分鐘),了解全文情節,準備復述。
三、指名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可以采取“接龍”的形式(即有人說得不夠清楚,可以由會說的接替),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達到全面感知。
四、分小組,讓學生選擇自己感動的語段讀給同組的同學聽,并交流感悟。(時間10分鐘)。
五、小組推薦同學來朗讀,要讀出語調、語氣,并分析處理的理由。教師根據同學的分析,引導學生從“生命的意義”這一角度來思考閱讀的感悟,特別是重點閱讀第十六段后的“簡短有力的對話”和文章結束對船長的描寫,結合“探究·練習一”,引導學生討論“對船長以身殉職行為的認識和理解”,認識到“面對災難時生命的價值體現”以及“對待職責的態度”。
六、研究性學習:
(3)[探究·練習三]。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課前對這三個話題進行選擇,確定自己的研究內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見解,與同學合作交流,課堂上由每個專題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其余同學可以提問、質疑。
通過研究學習,從中認識到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價值的真正理解,對職責的態度。
七、自主學習:請學生投影課前準備的關于字詞的練習,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對從中發現的掌握較差的學生要加強指導。
八、布置作業?:寫一段對“生命·職責”的感悟的話,要求真實,字數不限。
教學建議:
本課是第一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通過對作家“雨果”的學習指導,教會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在對課文的理解中,著重在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對生命、對職責的態度,充分感受到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為綜合實踐活動“我愛文學”作基礎;研究學習的話題討論則是對課文中心的拓展。字詞練習,體現自主學習的目的。
資料搜索: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他出生于貝尚松城的一個軍人家庭,一生幾乎經歷了整個19世紀,在詩歌、小說、戲劇、政論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1826年出版了第一個詩集《歌頌集》,同時期開始寫作小說和戲劇。1830年創作了浪漫主義劇本《歐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說《巴黎圣母院》。19年流亡期間,他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齡多產作家,在長達60多年的文學生涯中,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學作品和4000多幅繪畫作品,是法國和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今年是雨果誕生80周年,為此法國與世界各地人民一道以各種形式來隆重紀念這位“十九世紀無可爭議的君主”,在“雨果年”里,讓我們一起走近雨果。
早在雨果誕生80周年之時,人們就為他舉行了國慶般的盛大活動。法蘭西史無前例地為在世的作家舉行了如此盛況空前的慶典,因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經成了思想領域里的文學太陽。
1885年5月22日,83歲的雨果老人與世長辭了,法蘭西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
一、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理解文章主題,通過故事情節去把握人物形象。
二、教學重點:
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議論句、段及其作用。
三、教學難點:
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學方法:
看《鐵塔尼克號》的節選部分。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討論分析。
在復述故事的基礎上進行人物形象的討論分析。
抓住重點段落,分析,開放式討論。
五、教學課時:
如果學生預習好,可以二課時,最好是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因為,課文內容和故事片《鐵塔尼克號》的故事非常相似,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故事和人物,第一節課看《鐵塔尼克號》的節選部分,并且結合課文討論它們的異同。
第二課時。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請從文中選擇三個表現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句子,分析之。
4、“實際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為什么?
6、怎樣讀好課文16段后的朗讀?
7、摘抄描寫“霧”的句子,想想為什么這樣寫?
8、短句短段“哈爾威船長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的作用是什么?
9、“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這句話的作用是什么?(他是如何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他的“做人之道”具體指什么?“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船長。
2、能見度越來越低,環境越來越惡劣,這是“諾曼底”號遇難的主要原因。(為下文“諾曼底”號遇難作鋪墊)。
3、(組詞答題)逼迫:有極大的威脅。逼近:無法躲避。
4、為下邊的船長的話做鋪墊“60人”“婦女先走……”人道主義。
6、
7、課文開頭的寫霧是客觀介紹,沒有感情色彩。最后“陰慘慘的薄霧”是為悲壯犧牲的船長做背景,烘托了氣氛。
8、
第三課時。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一
這天,老師教我們了一篇由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文章――“諾曼底”號遇難記,它使我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諾曼底”號與“瑪麗”號撞船了。哈爾威船長鎮定的指揮著,把60人都救了出去,自我卻和船同歸于盡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真佩服船長,他舍己救人,應對危險臨危不亂、鎮定自諾,我們要學習他呀!如果這種是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必須會逞著他們不住意,就偷偷溜掉,不管乘客了,而哈爾威卻不這么想,他是將乘客安全送到救生艇上,自我死去了。
我有一個疑惑,當時船長也能逃跑,他為什么不跑呢?經過問老師,才明白船長是因為愛他的船,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雨果有一句話: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二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諾曼底’號遇難記》。文章主要寫了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兩艘大輪船相撞,哈爾威船長把船上的60人全部救出,自我卻隨著輪船一齊沉入大海的故事。
“事情總是這樣,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義,哪里也會有悲壯的舍己救人”是啊!船長犧牲了自我,卻拯救了船上的60人。因為他明白,假如他只顧自我,船上的60人將會死亡,而假如他把船上的60人救走,死亡的將是他。在這危急的時刻,他選取了犧牲自我。因為他明白,60條生命遠遠大于一條生命。應對死亡,他鎮定自若,是一名英雄。船長犧牲了自我,拯救了他人,所以他是一名英雄。誰都想成為英雄,可不必須人人會把握。
董存瑞為了戰斗的勝利,舍身炸堡壘,他是英雄;雷鋒舍己救人,他是英雄;也許那些事離我們很遠很遠,那我們身邊大街上的清潔工,為了這個城市,天天默默無聞打掃,為的是這個城市的環境和衛生,他們也是英雄。當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要想一想,這件事對大多數人,對社會有好處是有壞處,做完以后會是怎樣的《‘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文章教會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一個人要為他人著想,不能只顧個人利益,要做一個讓別人敬佩的人!
這天,教師教我們了一篇由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文章--“諾曼底”號遇難記,它使我感受很深。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諾曼底”號與“瑪麗”號撞船了。哈爾威船長鎮定的指揮著,把60人都救了出去,自我卻和船同歸于盡了。
看完這篇文章,我真佩服船長,他舍己救人,應對危險臨危不亂、鎮定自諾,我們要學習他呀!如果這種是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必須會逞著他們不住意,就偷偷溜掉,不管乘客了,而哈爾威卻不這么想,他是將乘客安全送到救生艇上,自我死去了。
我有一個疑惑,當時船長也能逃跑,他為什么不跑呢經過問教師,才明白船長是因為愛他的船,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雨果有一句話: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遼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遼闊的是人的胸懷。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三
壯烈殉職:紋絲不動。
【教學反思】。
由于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直接去感受沉船這一悲慘場景,首先從情感上感染了學生,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緊接著學生在其他教學環節中熱情極高,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我又適時給予方法上的指導,這樣既讓他們感知了文本,又訓練了他們的讀寫聽說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四
文章題目使人想起那部家喻戶曉的電影《泰坦尼克號》。那雄偉壯觀的場景,凄美動人的音樂,驚惶失措的人群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那么“諾曼底”號又是怎樣遇難的?學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閱讀。
難點。
大部分學生未經歷過海上航行,對文中所述知之甚少,理解上有一定難度。
教師思考。
本文以極具震撼力的文字敘述了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以準確、簡短的對話、動作、神態等描寫刻畫了一個令人扼腕的硬漢形象。教學時,可從學生情感視角出發,以他們初讀后對哈爾威船長壯烈的死所懷有的驚嘆、敬佩之情為突破口,進行思想教育與語言訓練,達到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重點。
1.學習哈爾威船長舍己為人的精神。
2.對最后一段話的理解及寫作技巧的滲透。
設計特色。
合作學習,討論明理。
信息資料???。
師生搜集體現舍己為人精神的故事。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精神。
2.學習通過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直奔中心人新課。
師交待課題并讀雨果原著的最后一段。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引導學生說出對最后一句話的想法,再想想課文會寫些什么?
(雨果原文的最后一段正是文章中心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提前延伸課文內容,減輕學生理解的難度,并以中心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習目的更加明確。)。
二、在合作學習中質疑、解疑、明理。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
(1)以聯系上下文,查工具書等方法解決不懂的字詞。
(2)想想讀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哈爾威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成員輪流讀文,正音。
(2)談談哈爾威船長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3)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和同學討論。
3.全班合作學習。
(1)指名讀文,全班正音。
(2)把在小組中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討論,教師點撥。
(3)再談對哈爾威船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不同范圍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傾聽、接納、理解,同時注意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以多種形式詮釋文章的中心。
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哈爾威船長的敬佩之情。
2.設計哈爾威船長的碑文。
3.寫哈爾威船長葬禮上的悼詞。
4.以見習水手克萊芒的口吻寫一篇紀念哈爾威船長的文章。
5.說一說哈爾威船長的表現使你想起了誰,并以《哈爾威船長與xxx》為題寫寫對比后的感受。
(不同形式的語言實踐為學生提供了釋放情感、表現自我、展示才華的天空;并使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了藝術的升華。)。
四、課堂練習???.
寫出表示恐懼的五個詞語。
五、實踐活動。
找雨果的其他作品閱讀,并在讀書匯報會上交流。
板書。
人們?????????哈爾威船長。
驚恐萬狀??????忘我救援。
你推我搡??????果斷命令????堅強的意志。
驚惶失措??????鎮定自若????偉大的靈魂。
默默凝視??????徐徐下沉。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五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船上會發生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第九課。
板書:9*。
二、整體感知。
1.看誦讀動畫,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交流。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三、深入。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3)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看圖,理解“這尊黑色的雕像”: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附:
教案點評:
激趣導入??,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學生活動設計豐富: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探究活動。
在世界地圖上找一找英國和法國,再在英國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教案諾曼底號遇難記大全(16篇)篇十六
1.了解雨果。?。
2.復習人物描寫、記敘的要素相關知識。?。
能力目標?。
1.語言概括力和表達力。?。
2.想象力和對文章的整體感受力。?。
情感目標品讀交流中感受船長的形象并體悟高尚人的品質,進面接受熏陶。?。
重點難點?環節個人備課過程集體備課內容?。
直接入題?。
1.了解雨果,同學相互交流。要明確?。
2.記敘文的六要素復習。?。
自由讀書?。
1.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展開比賽。對學生的復述要及時總結、點評?。
對換的題目,教師要及進給予點評,并予以概括,明確文章的主題?。
換標題?。
1.師生交流文章的標題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眼睛!?。
2.文章的題目,一般會從哪些角度起。?。
3.請學生就自己的理解,給文章起一個題目,并能說說理由。?。
概括文章。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結合剛才復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3.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中心(從內容和中心人物兩方面)?。
走近人物?。
2.那么本文主要用什么方法??。
3.兩人一組,分別找幾組學生展開朗讀比賽,從16節開始。?。
4.男女生再分別扮演船長進行集體朗讀比賽。?。
討論交流?。
2.師談一談泰坦尼克號遇難時的設計師與船共存亡的故事。?。
歸納小結?。
1.同學們的學習表現。師生共同完成?。
2.這一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完成情況。?。
作業?。
1.把你今天學習的故事,回家講給家人聽,聽一聽他們的評價。?。
2.如果你是船長,你會怎么做?文中還有其它寫人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