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寫作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培養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學鑒賞力。在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歡并從中獲得一些寫作技巧。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一
自從工作以后,讀書已經逐漸被我所淡忘。《幸福的七種顏色》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那淡雅的白色封面,散發出悠悠的嫻靜,仿佛透露出幸福的真諦,暖暖的,猶如冬日午后的陽光輕輕的撒在心扉。
其次是有去的書名。幸福是有顏色的嗎?七種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嗎?分別代表了能量嗎?書名仿佛是個緊箍咒,鞭策著我一頁一頁的閱讀下去。
你幸福嗎?答案是肯定的。人生總會遇到各樣的磨難,我們早已學會了從磨難間隙中尋找到快樂。我們有身體健朗的父母,有志趣相投的三五好友,有忙碌卻充實的`工作,我們追求的不多,總是對現有的生活感到滿足。有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常常讓我們為之動容。遠行前父母送別的身影,生病時愛人端來的熱水,挫敗時朋友伸來的雙手…….回想那些畫面,鼻尖忍不住酸楚,但有那么值得驕傲,嘴角忍不住要上揚。幸福就是這樣子,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親切溫暖的包裹著我們,沒有洪水那般澎湃,有著涓涓細水的柔情,令人回味。
看完整本書,最深的體會,并不是尋找到幸福究竟屬于哪幾種顏色。幸福本就是千變萬化的,不拘束于哪一種色彩,它的顏色是由我們自己決定。幸福就在我們自己手中,讓我們用心去描繪出它的顏色。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二
畢淑敏1969年從軍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等職。
初識畢淑敏源于《昆侖殤》,當時對昆侖山很感興趣,所以就看了這本書,現在小說的具體情節已經不記得了,不過認識了作者畢淑敏。讓我深深記住這個作家的則是她的散文集《西藏,面冰十年》,她說,若問我在西藏這十年做了什么,那只不過是看了十年的冰,救了幾個人的命而已!
多么輕描淡寫,又多么的讓人崇敬,有多少人能夠在西藏最艱苦的阿里待十年,又有多少人能夠拯救別人的生命。
《畢淑敏心理咨詢手記》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科學工具,畢淑敏以細膩的筆觸再現了數十個頗具典型意義的心理咨詢案例,引導讀者建立自我療愈與修復機制,學會如何從容應對心理危機,構建持久親密關系,活出安寧幸福人生。
應該“魔由心生。時刻檢點自己的心靈寶庫,可以儲藏勇氣,可以儲藏經驗和教訓,可以儲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儲藏應該。”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張魔床,這種魔床有一個最通俗簡單的名字,叫做應該。從小我們被教導應該勇敢、堅強、自信、大方,應該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應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等等,我也一直認為我們應該對人友善,彼此信任,對國家對伴侶忠誠,對工作有責任心有擔當。這樣的應該太多了,以至于有人認為我成績好,我就應該是全能的,不停地給自己增加枷鎖,以至于如果遇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會自貶自憐,落落寡合。
其實沒有什么應該不應該,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舉個例子,做警察應該勇敢,不勇敢就不能做警察了嗎,沒有這樣說的,警察可以擁有勇敢這樣的品質,而不是應該是勇敢的。只要我們內心擁有美好的品質,并用這些品質來指導我們行為,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要用應該捆綁自己,更不要去捆綁別人。不能用自己的處事風格或者是非觀去決定別人應該怎么做,而對別人進行評價,這對人對己都不好。
“坦言是一種勇敢,因為你面對著世界,發出了獨屬于你的聲音。坦言是一種敢做敢當的嘗試,因為你既不是權勢的傳聲筒,也不是旁人的回音壁。”
之前在抖音看到過一個視頻,一個小女孩哭著對她的同伴說我不喜歡你了,你不再是我的好朋友了。畫面很是惹人憐愛。很多人評論只有小孩子才能夠想什么說什么。小孩子擁有的就是坦言,其實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坦言了吧,想什么就說什么,可是為什么在成人的世界了就沒有那么多的坦言了呢,因為有人認為坦言不安全,遮遮掩掩才是老練,坦言是缺少城府涉世不深,坦言是性子直,不會處事。其實,所有的拒絕坦言是因為我們的弱小,因為坦言,我們可能被心愛的異性拒絕,可能得罪昏庸的上級,我們的一切弱點都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可是不坦言我們就能成功了嗎,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嗎。不是這樣的,不說出來難道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嗎,我們的心應該是空而大,而不能被當做堆積各種負能量的儲藏室。
如果你反對,你就旗幟鮮明。如果你熱愛,你就如火如荼。如果你堅持,你就矢志不渝。如果你選擇,你就當機立斷。學會坦言,讓我們更輕松的行走。
該憤怒的時候,拍案而起,該堅持的時候,固守原則,該意氣風發的時候,瀟灑自如,只有心理上長不大的人,才會在得病的時候,又恢復成一個小女孩的幼稚心理。我已長大,只能獨立面對命運的殘酷挑戰并負有英勇還擊的責任。
把自己的生命和一個不靠譜的人聯系在一起,我只能想象一出浩大悲劇的幕布。身體的殘缺不等于人生的不幸。沉默有時候是哺育力量的襁褓。
內心平和而堅定,再有一定的表達技巧,就可以外柔內剛了。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三
在最近的一斷時間里,心情不是很好,心態當然更差,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拜讀了畢淑敏的《女心理師》,這本書真的寫的很好,至少我這么認為。因為讀了《女心理師》讓我又重新找回從前能夠調整自己的我,感謝畢淑敏給我們帶來這樣一本好書。不管別人怎么看這本書,但是我喜歡,我覺得不管是什么書,里面一定有我們學習或對我們有幫助的地方。除非你讀書時的心態和目的不同。
本書寫的是一個青年女子學習擔當心理師的故事。你會在其中看到很多人和事,你會覺得這些事離我們很近,甚至我們曾經歷過,但所有的事情又都有內在的邏輯和意料之外的解釋,人性就是如此的豐富斑斕。
我尤其喜歡書中沙茵說過的一段話:
“這世界上的道理,又有多少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呢?明明白白的,不過就是事到臨頭自己糊涂罷了。我也不曉得言語這個東西有多大的力量,想來當年老祖宗不辭辛苦地發明出來,一定是頗有深意的。你相不相信,一個人,只要是能把自己心里頭嘈雜的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一遍不解氣就兩遍,兩遍不解氣就再加一遍以至n遍,旁邊有個人能安安靜靜的聽,苦主的心事就會解開大半。”
沒有華麗的詞匯,卻說出了真理。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四
每一個人都在尋求更好的發展,那就不但需要強健的體魄,也要一顆非常陽光的心。
——題記。
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好好地閱讀了《畢淑敏心理咨詢手記》,對心理咨詢一竅不通的我,原本以為書中記載的都是一些枯燥的心理理論,真正接觸到這本好書后才發現,書中都是作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寫下的一些手記,它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心理問題,也有很多當事人的曲折故事。
畢淑敏以其獨特的作家視角和心理醫生的洞察力,恰如其分的語言,形象生動的詞匯,描繪出當事人的感受、困境、矛盾,內心的種種掙扎,從她的行文中可以感受到每位來訪者的真實感覺,如身臨其境。書中的當事人,有成年人,也有學生,這讓我想到在現代社會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也十分緊迫。讀完這本書,我心中減少了對心理咨詢的粗淺認識,也學到了心理咨詢的一些些知識,在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時候應該更有底氣了。我仿佛觸摸到了打開孩子們心靈之門的鑰匙,心覺溫暖。
當今的學校里,專職心育教師的還是很少,還不能滿足學校心育工作的需求;許多從事心理教育的老師渴望自身專業素質能得到進一步提高,他們憑借著一份熱情,無私地投入這份工作,渴望自身工作能得到領導、同事、家長、社會更多的支持和關注;心育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好的、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孩子……《畢淑敏心理咨詢手記》這本好書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了老師們在教育工作上的心靈之窗,讓我對心理學這門枯燥的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并且學習到的知識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畢老師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我跟著她的故事,心被她的文字、語言輕輕地撥動:我明白了老師要定時開展心理教育,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疏導;小學生的心理不像成年人,需要我們去挖掘,我們應走進他們的心靈,進行填補和刪減;站在講臺上時,我們的身份是教師,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時,請忘記教師的身份,把自己當成她的父母、哥姐,讓他們信賴你,愿意與你傾訴;找準心理教育的切入點,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我們更多關注的不應只是現象,而是追尋問題的源頭;不能泛化,認為孩子一錯皆百錯,一好便是光環照耀,萬事皆好;在姿態上與學生平等,與學生對話時,要彎下腰來,與孩子平視,用我們的肢體語言表達對孩子的尊重與關愛……心理咨詢可真是一項科學工作,我們要學會用科學的助人知識來幫助求助者,使他們認識到困擾的原因所在,幫助他們調節情緒,從而改正不良行為,達到恢復和增進心理健康的.目的。
閱讀完這本書,心中已灑滿陽光,保持身心強健,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愿所有人健康、平安、快樂!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五
畢淑敏的這本《女心理師》讀完幾天了,有一種強烈的沖擊感仍在內心回蕩。引人入勝的情節和跌宕起伏的命運就不必說了,單是女主人公賀頓人生的成長和蛻變,足以讓我深深地震撼和感動。
她曾在社會的最底層,幼年生理和心靈的雙重摧殘是她不愿提及的噩夢,貧窮的原生家庭使得她比同齡的孩子早熟,她曾在生存的壓力和難以言說的痛苦中無助地掙扎,機緣巧合下她護理了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她的盡心照顧使這位這位貴族出身又博學多才的老太太健康有所好轉,她認為賀頓是一塊可雕琢的璞玉,與之朝夕相伴的同時,對她進行了有意無意的培養和調教,教她讀書、烹茶,禮儀等多方面的技能和素養,博覽群書讓賀頓的眼界豁然開闊,從此,她的人生有了質的改變和提升。
關于這個機緣巧合后來我又分析了一下,它并不純粹是運氣,而是必然要出現的,因為賀頓這個女孩,骨子里就不是一個甘于渾渾噩噩的性格,她聰明,善良,堅忍,頑強,有自己的原則,在逆境面前從不輕言放棄,所以才有后來的機緣。
雖然她曾經迷茫,曾經膽怯,曾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是成為一個心理師之后,她在一次次對別人的救贖中,實現了自我救贖、成長和蛻變。她勇敢的直面自己的內心,不斷的超越自我,最終脫胎換骨,破繭為蝶。像鳳凰涅槃重生,像歷經煉獄之后盛放的花。從此,比以往更堅定,更成熟,更尊嚴地走向她以后的人生。可能道路依然崎嶇不平,但她卻自信而坦然。
我為之前的賀頓嘆息,為后來的賀頓鼓舞和感動。當然了,還有柏萬福,還有錢開逸等等一系列的生動鮮明的人物角色,所有的人物圍繞心理師這個主線,通過一個又一個曲折的故事,牽出了人性中的各個層面。人性無疑是復雜的,但它又是可以解開,可以升華的。這取決于心理師,同時取決于當事人自己。說實話入手這本書是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但是讀完后的感覺讓我對心理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個好的心理師不光需要專業知識和技巧,更需要超人的耐力和非凡的素養,才能源源不斷的輸出正能量,幫助和救贖更多的人。在此,向正在這個行業努力耕耘的心理師們致敬!
文檔為doc格式。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六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畢淑敏散文集》。
好的書能讓人受益匪淺,有可能終生受益。讀散文集,更是能讓我們的情操得到陶冶。
在眾多的散文家中,我很崇拜畢淑敏,特別愛讀她的散文。有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而浮躁的文壇,畢淑敏似乎自立門戶,不能把她歸屬于任何一個派別;她不以學問見長,也不以前衛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駿馬,她似乎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中走來,但又不全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她把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把人人都經歷的事情寫得妙趣橫生。這種樸實無華的文風,很有一點“平淡而山高水遠”的境界。
畢淑敏的許多散文寫得不但有趣,更是發人深思,讓人覺得很有意義。她總能把一些大道理寫得簡單明了,適合我這種智商理解能力均不高的人閱讀。畢淑敏的文字,寫來神閑氣定,字里行間流露的是她的冷靜與善良,讓人感覺她是一位有著大智慧的女子。
畢淑敏不僅是作家,還是醫生,心理咨詢師。她的作品涉及人類的身體到精神的.各個層面。在散文中,畢淑敏探討女性存在,探討親情,也探討生與死這樣凝重的話題。我尤其贊同她的死亡回歸家庭的觀點,如果明知道自己快去世了,卻要不斷地在醫院折騰,費錢費力,所有人跟著受罪,何苦呢?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能夠獲得心靈的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家人給予充分的關愛,在安詳平靜中死去。并且我也希望家人不要太過悲傷,只要他們繼續快樂幸福地生活就是我的幸福了。在談到教育時,畢淑敏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她認為要充分考慮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經很痛苦還要嘮叨不已,以為這樣效果好,其實這樣會讓孩子在無窮的心理折磨中喪失了尊嚴。我們作父母的,由于繁忙忽視了對孩子心靈的保護,傷害了孩子也不知道。她主張表揚也要慎用,凡是隸屬天份的那一部分及與生俱來的特質,都大可不必過多地表揚或者是批評。我們的批評教育和賞識教育也該有個度。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七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充滿了懸念和疑惑,為什么人的心靈是那么的脆弱?為什么賀頓會為了考心理師為了開診所不惜也無所謂似的出賣自己的尊嚴。可以說賀頓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哪怕是齷齪的骯臟的?帶著這些疑問和懸念我閱讀完了整部小說的時候才明白作者畢淑敏的構思之巧妙。賀頓自身就是一個心理學上的經典案例。正是因為有了不愿回憶的往事,努力的去忘記那段時間,才有了一個為了更想得到的東西使勁各種手腕的賀頓。在給別的案主解決問題的時候賀頓自身的問題成了她不可逾越的障礙。在遇到姬老師之后,賀頓那段塵封的記憶才被打開,如果不是姬老師賀頓還會是那個靈魂和思想總是分家,不把自己的尊嚴當回事的丑女孩子。盡管姬老師的治療方法于道德上不對,但是就弗洛伊德的解析來說,用性來解析她這個案例是唯一的出路了。事實證明對于賀頓也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她終于認清了自己,也明白以后的路該如何尊嚴的行走下去。在為大方和老松的案例解析的時候才能敏銳的抓住談話中出現的線索,從而順利的解決了兩個人的問題。
身體出了毛病可以用先進的科學進行治療;心靈若是出了問題呢?心理師也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甚至引導也談不上啊;在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師最注重的就是傾聽,并表示同情。在一番傾訴后,案主也就理出順序和思路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抉擇了。如果盲目的給予別人意見,只會成為誤導。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只是有太多的秘密不是和所有人都可以分享的,或許最合適的就是緘口不言或者是對著一個土坑傾訴完再把它填平。心理師就是這個坑。
我們要更加懂得愛,珍惜愛珍惜自己擁有的愛情和尊嚴。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八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可理解為知識的實體,而?畢淑敏散文?的道理似乎大多關于幸福。
?畢淑敏散文?里的故事總隱藏著一個道理,或許它簡單明了,或許它又意味深長。這些道理正是建造這本書的磚頭。在這些道理中,有一個特別令我驚訝,它使我頓悟。
這個故事是?畢淑敏散文?的第一篇?提醒幸福?。一看這個題目我便疑惑了,幸福怎么提醒?它需要提醒嗎?我繼續看了下去,發現似乎只在寫災難的提醒。是啊,我們總是提醒災難,因為災難的后果不好受。為了免受災難才提醒,然而災難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提醒一個接著一個,一絲空隙也不留給我們。“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災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真是看君一行字,勝讀十年書。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把我從惡夢中打醒。我恍然大悟,之前這段人生算是白活了,從沒想起過幸福。
我開始注重提醒幸福,忽然覺得發現了新大一陸。幸福仍然總是來個措手不及,沒等享受,就飄走了。但也不必像災難一樣做好應對措施,我的生活變得從容了,我終于有時間發現世界的美好,不再是個幸福盲。一句話便把我以前的生活徹底顛覆,長這么大第一次發現:生活可以這么輕快,我改變了。
雖說這本書里的好文章如天邊繁星只待你發現,但這一次是唯一因為書而改變了自己。這本書里幾乎每個故事都是作者自己的切身體驗,每一篇都是那樣的真實,把議論文給變成了日記。作者的文筆是那樣清晰,用簡單的對比就讓幸福站到了我的面前。
這本書是人生的啟迪,是用筆勾勒出一幅婉轉又光明的畫,是一條通往幸福與成功的路。然而我覺得這條路比先哲們指得更妙,是難得的捷徑,把我帶到緊張的彼岸,享受幸福,體驗成功,這是人生的色彩!我們也應該像畢淑敏一樣看得更清更遠,到達那幸福的時間。它猶如一劑救苦的良方、一盞指路的明燈,指引我們向前走!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九
隨手在兒子的書櫥上取出一本書——《畢淑敏散文集》,當我翻開那厚重的積淀,看著那螞蟻般的鉛字在書頁上變幻,體驗著許許多多擲地有聲的話語與思想,尤其是其中一篇文章叫《提醒幸福》,讀后覺得很有感觸,她在書中說,人要時刻感受和提醒幸福,她還說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卻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
簡言之,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它出現的頻率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少。
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已經駛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
人們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那時候我們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顧后不知在忙著什么。
世上有預報臺風的,有預報蝗蟲的,有預報瘟疫的,有預報地震的。沒有人預報幸福。其實幸福和世界萬物一樣,有它的征兆。
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你不要總希冀轟轟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撲面而來。你也不要企圖把水龍頭擰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靜靜地以平和之心,體驗幸福的真諦。
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信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它披著本色外衣,親切溫暖地包裹起我們。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熠熠奪目。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
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會借了它們的衣裙,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幃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們要提高對于幸福的警惕,當它到來的時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據科學家研究,有意注意的結果比無意要好得多。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這是春天啦!心里就會泛起茸茸的綠意。
幸福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幸福就會長久地伴隨我們。那我們豈不是擁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豐收的季節,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災年,我們還有漫長的冬季來得及考慮這件事。我們要和朋友們跳舞唱歌,渲染喜悅。既然種子已經回報了汗水,我們就有權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風霜雨雪,讓我們先把麥子磨成面粉,烘一個香噴噴的面包。
所以,當我們從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時候,請不要躊躇片刻后的別離。在今后漫長的歲月里,有無數孤寂的夜晚可以獨自品嘗愁緒。現在的每一分鐘,都讓它像純凈的酒精,燃燒成幸福的淡藍色火焰,不留一絲渣滓。讓我們一起舉杯,說:我們幸福。
所以,當我們守候在年邁的父母膝下時,哪怕他們鬢發蒼蒼,哪怕他們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很幸福。因為天地無常,總有一天你會失去他們,會無限追悔此刻的時光。
幸福并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這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所以,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讀著《畢淑敏散文集》,體驗著畢淑敏對幸福的理解,才發覺自己多年來,行色匆匆,韶華漸去,忽略了太多的美好。于是告誡自己,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陳樹林)。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十
畢淑敏的散文比較張曉風的散文更加通俗,她的筆風也許沒有張曉風那么優美,可她用最樸質的話語譜寫著人生的樂章。
不用長篇大論,一句淡淡的“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這是的真理。”引出下文,沒有一絲困惑,任何人都能明白。《蠶是被自己的絲裹住的》一反常態,蠶在人們的眼中,是一種勤勞,無私奉獻的動物。可文中的蠶,竟有一些自找麻煩的感覺,可你如果細細的、慢慢的去品這篇文章,你就會發現,其實并無道理。又有多少人為這俗世中的金錢、權勢、地拉吐出的絲就那樣,緊緊的裹住,直到你窒息。當生命結束時,他們才會恍然發覺,世界是一個繭,而他們從未為自己而活過。
《愛的回音壁》我們被深深的愛意蘢蓋著,可是我們又是否真正懂得愛呢?我喜歡“愛是一面遼闊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愛意反復回響著,折射著,變成巨大的轟鳴。”因為,已經邁入初中的我在這句話發現,父母真很愛我。時間無情,在他們的臉上已經滿滄桑,每一根銀絲,每一條皺紋都滿是愛意和那對子女的擔憂啊!我們已經12歲了,不說別的,從我們上學開始,6年啊!我們對父母說過一句“我愛你”這三個字嗎?因為我們成天沉浸在愛里反而磨木了。父母不求別的,只求一句“我愛你,你辛苦了。”我們中有些人,可以將歌星的生日、愛好倒背如流,可又有多少人記得父母的生日,在那一天說一句“生日快樂!”讓我們行動出來吧!讓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到回音吧!
畢淑敏的一生,絢麗多彩,她總在平凡的事中發現不平凡的道理。人生,也許就需要和她一樣活的有滋有味!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十一
但我更以為她想說的是:人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不象鋼鐵一般的堅硬耐火抗烈,正因為人心是柔軟,所以人才有別于其他事物會感動、善良、仁愛和多情,也正因為如此,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優秀和卓越,十指有長短,我們不能因為拇指的.短就忽視它的作用,我們不能因為食指的長而認為它無所不能。我們要學會正視別人的所有優點和缺點,不鄙薄、不鄙視、不慫恿、不夸張,切合實際,用愛去感知著一切。
多學會“附耳細說”,尊重一切。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十二
最近在央視的《百家講壇》上見到了畢淑敏,一位讓人喜愛與敬佩的作家。
翻開前幾年買的《畢淑敏散文精品欣析》,再次感受了她那雖說平淡卻可以給人以啟迪的文章。尤如一劑心靈雞湯,它不是藥,卻照樣可滋潤脾胃,妙手回春。她是直面現實,不管美與丑,她的視線不曾拐彎,她的語言不會矯飾,因為她的心靈不曾扭曲。
畢淑敏在文中曾說到,求聞達者要讀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求德行者必讀書,書猶藥也,善醫愚;求雅態者也視書為利器,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與不讀書的人,在一天之內是看不出的。是啊,日子一天天地過,書一頁一頁地讀。清風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幾年一輩子地讀下去。書就像微波,從內向外震蕩著我們的心,徐徐地加熱,精神分子的'結構就改變了,成熟了,書的效力凸顯出來。她告誡年輕人:“我們在讀書時不要為現在某些表面的、功利性的東西所誘惑,青年人應該關注自己的生命,關注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
正因為從書中汲取了足夠的養分,畢淑敏才敢素面朝天卻心顏常駐,才會不靠棍棒而鏗鏘有力,才敢于承認自己是老太太。曾有記者問她:“一位上海的評論家說起女作家的長相問題,說畢淑敏是個老太太了,您怎么看?”畢淑敏坦言:“我今年五十多歲了,也可以說是老太太了。人是會老,這是正常現象。但我認為寫作不是事業,像大家熟悉的杜拉、楊絳很老了仍在寫作。容貌對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思想的力量”如她在文中說到:“我是一個保守的農人,面對一塊貧瘠土地上的麥苗,實在不敢把收成估計得太好。”她又認為:“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慚。在莊嚴的大樹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慚形穢的生活,何況我們萬物靈長的人類。”畢淑敏對自己清醒的認識,讓她有一份對自己內心的堅守。此份從容淡定,乃真正書女練就的淑女。
有好書相伴,有幸,有畢淑敏的書相伴,猶幸,學習再學習吧。
畢淑敏女心理師讀后感(通用13篇)篇十三
提起作家畢淑敏老師,心中便會油然升起一股濃濃的敬意。
畢淑敏老師,是國家一級作家,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內科主治醫師。
喜歡畢淑敏的文章,還是緣于多年前,在我拜讀了她的精品散文集后,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發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蕩漾開來。每次捧讀,都是對心靈的又一次洗滌和滋養,久久不愿放下。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朋友一個溫暖的擁抱......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說得多好啊!這是作者在告訴我們,要時刻《提醒幸福》啊!
我愿用我的書握住你的手,用力、緊緊。這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靈魂寫者,她把寫作比做是童年的延伸。你瞧,幼時的落花生,埋在我們的大腦壟溝中,一镢頭下去,幾顆果實被刨出來了。它們團結友愛,一粒得見天日的同時,帶出很多伙伴的觸須。寫作的人就像拾荒的人,很貪心地接著挖下去,哈,原來還有那么多被遺忘的種子,藏在泥沙中,于是,歲月在墨水中復活......
多美啊!作者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鮮活鮮活的,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我陶醉在這美妙鮮活的文字里,無法自拔......
這,就是畢淑敏,一個用樸實、嚴謹的文字,深深震撼我們心靈的人;一個用靈魂創作美、歌頌美的寫者;一個讓讀者尊敬和愛戴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