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分配時間,做好預案,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有條不紊。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是制定教學工作計劃的一種有效方法,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鑒的案例。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去感悟,讓學生懂得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激發崇敬老師的情感。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詞卡。
2.聽寫詞語。
3.反饋、檢查。
4.指名分節朗讀詩歌。
二、新授
1.教學第1節。
(1)圖上畫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寫的?
(2)指名讀第1節。
(3)讀了第1節后,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讀,評議,再讀,齊讀。
2.教學第2節。
(2)從哪兒還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對老師的關心和愛護?同座位互相討論、交流。
(3)指導有感情朗讀。
3.教學第3、4節。
(1)老師讀第3、4節。
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指名說,評議。
(4)讀了兩節后,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相互交流,指名說。
(6)指導有感情朗讀。
4.教學第5節。
(1)不知不覺,天色已晚了,指名讀第5節。
(2)看圖,在夜里,老師還在怎樣的工作?
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勸老師休息?又以怎樣的語氣祝愿老師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說,互相評析。
(3)指導學生讀出親切請求、真誠祝愿的語氣。
5.指導有感情朗讀全詩。
(1)自讀。
(2)指名讀,配樂讀。
(3)全班齊讀。
三、指導背誦
1.分段自己背誦。
2.看著插圖,自己背誦課文。
3.同座位互背,糾正。
4.指名背,會背的學生站起來一起背。
四、
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以“一株紫丁香”為題呢?
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贊美老師的詩句?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二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忽而、面臨、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龐然大物、古往今來、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及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1、自學生字、新詞。正確讀寫目標1中的詞語。
2、讀通讀順讀流利課文。
3、默讀課文4~6自然段,填表:
特點作用說明方法
4、灰塵對人類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處?從灰塵的危害與好處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抄寫目標1中的詞語。
2、以《假如我是灰塵》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注意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一、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二、指導自讀自悟4~6自然段,從填表中弄明白灰塵的特點、用途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拓展思維,明白道理
1、延伸課外,說說灰塵的優劣。
2、讓學生在聯系生活的講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三
緊密圍繞三維目標,讓學生在樂趣中認識生字,學習語文,簡單的應用語文。
培養學生認知生字能力,訓練其表達能力以及培養朗讀熱情和語感。
1、知識與能力: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必須掌握的詞語有:兄弟、捉蟲、蜜糖、著名、長角須、粘成、標本、鬼臉、蓋子、忍不住。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達爾文和兄弟倆的對話。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
教學重點是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難點是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本課我采用兩課時進行教學:
思路介紹
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后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并讓他們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根據教師提示,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倆為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后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生大膽質疑,暢所欲言)
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疑,以疑促思。激發學生讀的欲望。)
1、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將不會讀的生字加注拼音。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之中自主識字。)
1、讓學生大體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循序漸進,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匯報:
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2)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3)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2出示句子,讓學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興心情寫出來的,讓學生仿寫高興心情的句子。
(設計意圖: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讀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不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同時培養學生用語言情的能力)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去讀課文,查資料。
(設計意圖:交流讀后感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參與查找資料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設計意圖:過恰當的練習,積累語言文字,初步培養收集資料能力)
1、誰來介紹有關達爾問的資料?默讀全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情?
(設計意圖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
2、教師導言:聽說達爾文要來,兄弟倆的心情如何?試著讀一讀5-6自然段,賽讀,比一比誰能把當時情形用朗讀表達出來。
3、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邊說了幾句悄悄話,他會說些什么?(小組內研究討論,集體交流)
4、質疑:兄弟倆是怎樣制作這個怪蟲標本的呢?
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七自然段,在熟悉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怪蟲標本的樣子。
設計意圖揣摩人物心理活動,并進行課文補白,展開學生的思維,不拘泥于單一的思考模式,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師導言:過了幾天達爾文爺爺來了,兄弟是怎么考達爾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并感情朗讀
弟弟向哥哥擠擠眼睛,然后對達爾文說:“爺爺,前幾天我們從樹上抓到一只蟲子,樣子怪極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趕緊接著說:“真的,我們翻了好些書,也沒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倆可得意啦!心里說:達爾文爺爺讓我們考住了。
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適時點撥引導,理解叫蟲的含義,突破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1)組織學生小組內表演著部分內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設計意圖在分角色朗讀基礎上的表演,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每個人物的內心,表現人物的特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學生再次朗讀全文,會將自讀時的感受、課堂學習的感受融為一體,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1孩子考科學家
兄弟倆拼湊蟲子
達爾文識破小計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四
(一)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音,認清字母形。
(二)認識聲調符號,學習掌握a、o、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一)a、o、e的發音方法和韻母帶調一口呼是重點。
(二)讀準韻母的二聲和三聲是難點。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1、給同學們讀一個小故事,喜歡嗎?教師先讀一個帶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自己就能閱讀注音讀物了,以后學習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都離不開漢語拼音,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讀兒歌:
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3、看圖講故事(依據課本插圖教師編講),激發學習興趣。
(二)學習單韻母a
1看圖引出單韻母a,板書“a”。
2教師示范發a的音,邊讀邊講發音方法,講解發音要領,并做示范。嘴張大,舌頭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狀態(不圓唇),發音過程中口形不能變動。
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學生反復練讀。可以利用插圖,借助“啊”讀準a的音;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張大嘴巴aaa。
3再引導學生看圖:小女孩的頭部像a的形,小女孩張大嘴巴發的就是a的音。教兒歌,幫助學生記憶a的音和形。
4學生反復練習發a的音。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單個練習(開小火車,指名讀)。
(三)學習單韻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o音時,講要領,做示范。
(四)學習單韻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音時,講要領,做示范。這韻母不是鵝的音,是第一聲“e”,鵝是第二聲。發音時,口形要變扁,半開半閉,舌頭后縮,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兩邊咧開,露出牙齒。嘴巴扁小e ee。
(五)小結
教給學生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
1“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訴學生發單韻母a、o、e時,口形不能變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著老師讀兒歌。
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
3跟著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五
《爭論的故事》是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的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想,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全文主要以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發展,以“講”代“敘”,故事緊湊,可讀性強。第一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上,讓學生讀中感悟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兄弟倆因“爭論”而錯過射大雁的時機。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注意重視以下兩點: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語文課程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必須通過語言的學習來實現。教學時,在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孩子閱讀感悟,通過分角色讀、個別讀、齊讀、表演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去讀懂兄弟倆怎樣爭論不休,領悟到這兄弟倆真笨,爭論不休的時候已錯過了射大雁的最佳時機。在閱讀感悟的過程中,強化文中語言文字的學習。比如文中出現了許多成語,這些成語理解正確了,既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又能有利于學生進行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我采用不同方式教學:有的成語是在文本的感悟過程之中自然地引出,如“爭論不休”,學生在交流課文內容時帶出,通過選擇“休” 在字典中的解釋,明確了“休”的意思;有的是通過表演,用形象的方法去領悟,如“不以為然”,理解了意思,讓學生再做做“不以為然”的樣子,這樣感受就更深刻了;有的成語如“兩全其美”,就結合文本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老人的話你明白嗎?”明白了老人的話自然就明白了“兩全其美”的意思了。這些詞語,根據教學中孩子的學習情況而隨機出現,在作業中又安排了成語的積累練習。這樣的設計,為的是有效地達成“學語文,積累語言,最終用語言”的目的。
合理的教學設計,會使教學更有效,這篇文章的教學,我以質疑導入,以學生反饋問題的情況來組織教學,努力使整個教學流程清楚明白,重點突出。學生在教學初提出了很多問題:誰與誰爭論?為什么爭論?怎樣爭論?爭論的結果是什么?爭論的故事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提問激發了孩子探究的興趣,我再順勢而導,引導學生以問題為線索,理清課文的脈絡。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就讓學生自己直接解決,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對一些有難度,一時難以回答的問題,就作為重點來教。這樣的設計,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
《爭論的故事》是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六冊的.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想,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全文主要以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發展,以“講”代“敘”,故事緊湊,可讀性強。第一課時以質疑導入,把教學重點放在故事內容上。第二課時,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談故事蘊涵的道理上。并在第一課時對話訓練的基礎上,落實寫的訓練。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中悟寫,從讀學寫,加強讀與寫的聯系,把閱讀和品詞析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合起來。第一課時,學生通過充分朗讀、充分感悟知道了兄弟倆是怎樣爭論不休的,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評讀,體會提示語的恰當運用能直接有效地提示說話的語氣、態度。第二課時,重點落實恰當運用提示語的訓練。在課文感想部分的教學結束后,安排以讀學寫的訓練:文中兄弟倆是為大雁怎么好吃而爭論,實際生活中你們爭論過嗎?如果要把爭論的場面寫下來,應怎么寫?通過這樣的過渡,讓學生復習反饋第一課時的學習所得,明確除了要知道爭論的內容,關鍵要寫好爭論人的表情、動作、說話的語氣等。在這基礎上,安排了一個課堂素描,讓學生仔細觀察兩個學生圍繞“能不能多看電視?”這一話題展開的爭論場面,當堂完成這一組對話提示語的添加訓練。通過這樣學以致用的扎實訓練,我想學生對怎樣寫好對話,怎樣正確使用提示語就會加深印象,從“學會”成為“會學”“會用”。
教科書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從各種課外讀物中選擇與課文揭示的道理相關的名言,進行拓展積累,有效開發課程資源。感想部分的教學,學生自然地由故事得出了自己的感想。各抒己見,再學習課文中的感想后,感受就更深了,知道了兄弟倆讓大雁白白飛走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抓住時機,關鍵沒有能先做起來。對“要抓住時機”這一道理,學生生活體驗并不多,所以教師這時出示有關的名人名言,幫助學生積累,讓學生進一步領悟到“抓住時機,不要空談要行動”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再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有關的諺語名言。學生通過互相交流,進行名言摘抄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文本的外延。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六
課程改革后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尤其是對學生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創新思維等能力的培養。根據這一點,我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把這一教學目標滲透到教學內容里,但是,那一次的課堂,我忽視了一顆天真的心。
那天,在講授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獅子》這則故事,課堂教學步驟由整體感知內容到分析故事情節再到探索寓意,在此基礎上,我問學生:“蚊子被蜘蛛網黏住后還會發生什么事呢?”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個問題提出后,學生很快的陷入思考中,一分鐘后,有好幾個學生舉手了,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生1:“當蜘蛛看到有獵物落網了,一下子高興過頭,一不小心掉到地下了,蚊子趁機掙脫了。”
生2:“蜘蛛很高興看到有蚊子落入了蜘蛛網,當它爬到蚊子身邊,準備要大吃一頓的時候,但是由于它平常太懶了,不去修補蜘蛛網,導致蜘蛛網破舊不堪,不勝蚊子的掙扎,一下子就斷了,蚊子飛走了。”
生3:“當蜘蛛準備要吃蚊子的時候,蚊子就告訴蜘蛛它剛剛打敗了強大的獅子,因此贏得了蜘蛛的尊敬把它放了,并且結成了聯盟,在動物界橫行霸道。”
生4:“當蜘蛛正準備要吃蚊子的時候,剛好樹上滴下了松脂,把蜘蛛變成琥珀了,蚊子也就撿回了一條命。”
聽到以上這四個學生的回答我含笑點頭,以示贊許,課堂的氣氛也到達了最高點,再掃視了一下,看到還有一名女生仍在舉手,讓她回答,她站起來說:“蚊子看到自己很快就成為蜘蛛口中的美餐,不甘心,就跟蜘蛛說要唱首歌給它聽,于是蚊子就唱起了催眠曲,結果蜘蛛睡著了,蚊子趁機逃走了。”我一聽到這,心中馬上就想:怎么這么幼稚的想法?她話音落下后,我就說:“這太幼稚了,好像幼兒園的小朋友想的那樣。”其他同學也跟著笑了起來,那女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紅著臉坐下了。
課后反思,我很快意識到我當時說那女生的想法太幼稚是一個失誤。回想當時她的回答為什么會讓我認為太幼稚,是因為與前面四個同學的答案相比,她好像還是幼兒園小朋友的思維,好像是講著寶寶聽著媽媽唱催眠曲甜甜地睡著了的故事。仔細回味,那并不是幼稚,而是她還擁有著一顆童心,是那顆童心讓她不愿蚊子就此死去,不愿蜘蛛成為殘忍的屠夫,想到了蚊子會像媽媽一樣唱催眠曲,蜘蛛就是聽催眠曲的寶寶,這是一顆如水般透明的童心,這顆童心讓她的回答是多么的天真。實際上,蜘蛛過于興奮掉到地上讓蚊子能趁機逃走,蜘蛛太懶了使到蜘蛛網日久失修讓蚊子得以逃生,蚊子打敗了獅子得到了蜘蛛的尊敬等,這些回答不也是很天真嗎?正是因為天真,他們才會有這樣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財富,智能是財富,天真也是財富。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天真是想象力的胚胎,有天真才有想象力,才有創造力。沃爾特·迪斯尼因為天真,創造了一只米老鼠,于是建造起為全世界源源輸送歡樂、輸送天真的迪斯尼王國。安徒生因為天真,寫下了《安徒生童話》,一個個經典的童話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成長,把一代又一代人兒時的夢想裝飾得更美麗。世界公認的頂級理論物理學家、“活著的愛因斯坦”霍金因為天真,在65歲時還寫下了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他說科學應像科幻讓人興奮,他用童心劃亮了自身,照耀著孩子們在科幻世界里上天入地。如果沒有天真,就沒有想象力,就沒有迪斯尼,沒有安徒生,沒有霍金。同樣,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在知識的天空自由翱翔,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
現在,我懂得了,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們不能習慣地用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學生,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要呵護他們的童心,他們的天真。我想,一雙天真好奇的眼睛和一顆童心,是成長的前因,是發展的定金。有了這些,才能去發現,去探索,去求知,去開拓,無止無境,無窮無盡。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七
課文通過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苦練眼神,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梅蘭芳苦練前后的眼神的變化,充分展現了他苦練基本功的過程。
1、德:使學生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他們從小苦練基本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明白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生字卡片
3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解題,介紹梅蘭芳生平。
3、學習詞語:學藝
二、初讀課文。
1、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詞,找出難讀的句子。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認讀詞語。
(3)抽讀生字卡片。
3、試讀課文。
(1)指名說說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教師范讀。
5、填空,出示小黑板。
這篇課文講的時梅蘭芳小時候拜師(),苦練(),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的故事。
三、作業:
1、練讀生字詞。
2、練習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不是唱戲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師傅為什么說梅蘭芳不是唱戲的料子?
(板書:不是料子)
2、細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理解:世界聞名、大師
(4)學過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細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初步理解句意。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3)進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況下,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這說明什么?
梅蘭芳是怎么做的?
梅蘭芳為什么看空中的鴿子?看水底游動的魚?
“緊盯、注視”是什么意思?這里可以換成看嗎?
“常常”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梅蘭芳的眼睛漸漸靈活起來,好像會說話,這說明了什么?
4、再讀第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說說文中那個詞語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導朗讀。
(4)“勤學苦練”、“終于”、“世界聞名”要重讀。
三、指導背誦
1、齊讀課文
2、看板書逐段背誦。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神()()()決()()()底()()()
2、口頭填空:
梅蘭芳常常()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水底游動的魚兒。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2、指名逐段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詞,指導書寫。
1、教學“或”
出示“或”,認讀。教學“戈”,戈字旁。
指導書寫、學生描紅。
2、出示“蘭、者、注”
要求學生用熟字記憶生字。
3、出示:底、臉、神
學生自由練習書寫。
教師范寫、指導學生描紅。
4、指導書寫。
或、者、蘭:要居中寫,結構要勻稱。練、注、神:左窄右寬。緊:上中下三部分要寫緊湊。
5、學生進行描紅。
三、課堂練習。
1、抄寫詞語:
苦練或者水底明亮
決心終于空中眼神
2、組詞:
三()決()者()住()
蘭()塊()都()注()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八
1、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2、能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春雨滋潤萬物的美好情景,產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和課文插圖,課文朗讀錄音帶。
學生:觀察下春雨時動物、植物、人物的情況及活動。
教學時間:2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帶了春風,也送來了春雨。沙沙沙,雨點落上來了。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歌《小雨沙沙》。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要求讀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學習,互相糾正字音。
3、在正確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插圖說說小雨點落到了哪里。
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小雨點落在哪里?花兒、魚兒、苗兒怎么樣?
2、小朋友,人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什么地方?又會是什么樣子?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
2、抽學生讀課文。
3、看圖試著練習背誦課文。
五、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用生字口頭自由組詞或說話。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找出生字中難記住的字,選擇適合自己的記字方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3、指導書寫生字:強調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切忌看一筆寫一筆,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六、課后觀察,親自體驗。
布置學生課后觀察下春雨時的情景,看看還能觀察到些什么。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九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案-《第一場雪》。在發展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潛能。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在尊重學生個性感悟的基礎上,開展研究性閱讀。引導學生通過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自主探究精神,訓練閱讀能力,豐富語言積累,提升情感價值。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十一冊(人教版)第19課:《第一場雪》。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3、領悟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
教學難點:
領悟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20xx年10月20日。
教學地點:
教學班級:六年1班。
教學準備:雪景錄像。
授課類型:精讀課。
教學特色:自主閱讀、自主感悟、主動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流程: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都是南方孩子,在我們每年冬天很少見到雪。你們喜歡雪嗎?大家對下雪時的情景不熟悉,誰愿意說說你印象中下雪時的情景?(生簡要描述從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的雪景)。
(點評:通過聯系已有視覺經驗導入課文,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的興趣。)。
師:從你們對雪的印象中,老師看出來你們對我們雪的喜愛,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第一場雪》》。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寫的是哪兒的雪呢?(膠東半島),那么讓我們現在就隨著作者峻青一起走進膠東半島40多年前的那[指板書,生齊讀課題]——“第一場雪”
[初讀感知]。
(師配樂范讀)。
師:現在對課文有點認識了嗎?對作者的寫作順序有點認識了嗎?(生:有)。
師:那么要有進一步的了解,要有深入的認識,你們還需要進一步讀書。請你們快速地再讀一遍課文,繼續考慮一下。
(生自讀0.5-1分鐘)。
師:讀好了嗎?(讀好了),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這第一場雪的?(生匯報,師相繼板書:)。
(雪前、雪中、雪后)聯想。
[自讀自悟,讀中悟情、語法]。
師:在我們進一步讀書之前,老師想問一下:大家了解哪些讀書的方法?
(生:邊讀邊想;聯系上下文;抓重點詞句,抓住修辭方法;把心放到文中設身處地去讀……)。
(點評:在教學過程中,方法的提升是很重要的環節,其最大的意義在于使學生學會感受和品悟課文的途徑,通過調動已有經驗,使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閱讀興趣。符合課標中提出的“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
師:下面請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來讀書,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順序來了解第一場雪的特點,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把心放到文章中去,看看你能體會到什么?(老師提示你,讀書時可以勾勾畫畫,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生自讀3-4分鐘)。
師:讀好了嗎?讀好了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希望你們相互之間會有些啟發。(2-3分鐘)。
(讀書匯報)。
雪前:天氣變化快,驟然。
雪中:又大、又急、又猛,鵝毛般飄落(看到的,聽到的)。
(略)。
雪后:
生:我覺得非常美。松樹上柏樹上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亮晶晶的,非常可愛,非常動人,非常的美,到處都是粉妝玉砌的世界。
師:我們來看一看,讀一讀,想想粉妝玉砌是怎樣的畫面呀!
投影出示:大雪整整……。
生讀。
生:一片雪白的世界,晶瑩的世界,十分的美麗。
師:他想得跟你一樣嗎?
生:我想那里全部都是白色的世界,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彩虹。
師:你們是怎么想象出來的?
生:讀課文。
師:你讀哪看出來的?
生:從第三句到最后。
生:我覺得這場雪很美,非常潔白的世界。
生:雪非常的純潔,非常的潔白,像白色小天使,從天而降,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
師:白色小天使,你想像力多豐富啊!
(點評:師生在這一部分對話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落實了語言文字的訓練任務。)。
師:不僅能聯系上下文,還能借助生活體驗來理解這粉妝玉砌的世界。我們看到大地一片銀白,在陽光照射下千樹萬樹仿佛看到了迷人的雪世界,想不想讀一讀。
生:想。
師:好,讀出美來。等一會兒我們要開展一個朗讀比賽,開始讀。
生讀。
師:朗讀比賽現在開始,誰來參加比賽,誰先開始。
兩個同學比賽讀。
師:他們朗讀你們別閑著,一會當評委,給他們評評。
生讀。
師:誰來評評他們倆的朗讀?
生:他們讀的停頓時間不夠。生:我覺得他讀得比較有力。
師:你能發現他的優點,真不錯。
生:他們讀“好大的雪啊”,沒有讀出雪大的語氣。
師:你能不能讀一讀,試一試。
生讀。
師:你覺得你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我讀得不錯,還可以再努力一下,讀得更好。
師:那你再讀一讀。
生讀。
師:你讀得真好。(面向全體同學)你們行不行?
生:行!
生齊讀。
師:告訴老師你讀這句心情怎么樣?
生:很興奮。非常大的雪可以打雪球,堆雪人。通過孩子們的歡樂,表達了人們無比喜悅的心情。要讀出喜悅。
生:我覺得彩虹應該讀得重一些。
生:讀得輕和讀得重是兩種不同的美,讀得輕都讀出輕飄飄的美,讀得重是雪落時的那種美,但都是美的。
師:還有誰有信心讀得好,站起來。沒信心的。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十
1、聽新聞廣播《把五星紅旗插上北極》能復述新聞的要點。
2、聽新聞廣播或看電視新聞,能說出新聞的要點,當眾向同學作介紹。
3、初步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經常收聽新聞廣播和收看電視新聞的良好習慣。
能復述新聞的要點,當眾向同學作介紹。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聽說課文,請學生讀課題《聽廣播說新聞》。
1、指名說說昨天收看的新聞。要求說出主要內容。
2、表揚收看新聞的同學。小結:經常收聽收看新聞是關心國內外大事的表現,這對提高我們的認識,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是大有好處的,所以我們養成經常聽廣播的好習慣。
1、默讀課文,想想這次聽說訓練的內容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2、反饋:內容——聽《把五星紅旗插上北極》的新聞廣播錄音。
要求:復述要點,再介紹一則自己最近從廣播電視中聽到的新聞。
3、師小結:要把內容復述好,必須把新聞聽得清、記得牢、才能講得好。
1、第一次聽錄音。
1)看聽說提示的第一段,明確第一次聽的任務。(這則新聞主要講了什么?)。
2)學生討論:要知道新聞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從哪些地方找到答案?(開頭)。
3)聽錄音,要求從新聞的開頭找出新聞的主要內容。
4)聽后請學生說說,評議誰的主要內容說得比較簡潔。(為了去北極考察,探險隊的叔叔在松花江地區集中一天進行模擬訓練,最后終于把五星紅旗插上北極。)。
5)讓學生解釋“模擬訓練”——為了適應環境而所作的適應性訓練。
2、第二次聽錄音。
1)看聽說提示的第二段,明確第二次聽的任務。(三個問題:模擬訓練的條件怎樣艱苦?重點介紹了哪位探險家的模擬訓練?6名探險家是怎樣在五星紅旗前莊嚴宣誓的?)。
2)聽錄音。
3)同組同學討論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要求不背誦原文,但意思要基本差不多。
4)再聽錄音,要求對照剛才討論的內容再進行修改。
5)指名說說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并評議。(評議要點:內容要點齊全,主要內容把握較準,用自己的話說,不背誦,語言連貫,態度大方)。
6)自由說一次。
1、方法指導:說話的方法及說新聞的方法。
2、小組準備,由一個提供材料,四人一齊準備。
3、指名發言。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十一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認識基本筆畫“彎鉤”。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
1、認識生字。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來歷。
聯系生活,自主識字。
1、嘗試認字。
人、口、耳、目、手、足、有、會、穿、自、已。
生:我認識“人”字,一撇一捺就是一個“人”字……。
2、圈生字,讀生字。3、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
(1)出示11個生字的拼音,讓生借助拼音讀準每個字。
(2)指名帶讀。
(3)讀生字,并組詞。
(4)齊讀,開火車讀。
3、交流識字方法。
生:我記住了“口”字,張開嘴就像一個“口”字。
游戲:找朋友,認識“會、有、已、耳”等字形。
識字2
1、會寫“人、口、目、耳、手、足”6個生字。
2、誦讀兒歌,知道人的雙手作用很大。
3、教育學生自己的事自己做。
正確規范地書寫6個生字。
會寫6個生字。
出示卡片,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有會穿自已
人口手目耳足
1、認識基本筆畫:彎鉤()
2、學習“人、口、手、目、耳、足”等字的筆順。
人:口:手:
目:耳:足:
3學生書空練習,并說說這幾個字的筆順規則
人:先撇后捺。手:耳足(從上到下)目:先里邊后封口。
4、在田字格里練習寫生字。
最新客至語文教案(通用12篇)篇十二
教學背景:
《綠色的歌謠》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一手動人的歌謠,這首歌曲曲風清新自然,旋律優美流暢,其主題在第二段歌詞中“不能讓綠色越來越少,綠色是我們的需要,綠色是生命的旗號,綠色是春天的微笑。”歌曲有兩個樂段構成,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綠色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渴望之情。
教學分析:
1、熟練掌握休止符的節奏型,能正確的演唱歌曲。
2、教師采取創設情境、激趣解疑、引導啟發等手段,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表現,初步學會《綠色的歌謠》,并能完整的唱下來。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動員大家都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休止符的節奏型,能正確的演唱歌曲。
2、教師采取創設情境、激趣解疑、引導啟發等手段,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體驗、表現,初步學會《綠色的歌謠》,并能完整的唱下來。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動員大家都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
教學重難點:
1.熟練掌握休止符的節奏型。
2.能完整的有感情地唱下歌曲。
教學準備:
課件(也可用卡片或小黑板代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進音樂。
師:我來做,你來學,請大家跟著音樂動起來。
(播放歌曲《小手伸伸》,個人領,其他人跟著做,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相同音樂出現的時候派出一學生創編動作,其他同學跟著做。依次類推。
二、游戲激趣,解決難點。
師:(肯定、驚喜的)同學們跳得真棒!剛才我們進行了身體和音樂的協調訓練,下面讓我們的大腦也有節奏地動起來!
師:同學們看大屏幕!(播放課件,出示歌曲中的難點節奏,讓學生通大屏幕能清楚直接地看到問題,并一起開動腦筋利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解決問題。)
師:誰來讀讀,或拍出節奏?
找兩至三名同學按節奏正確地讀。(其中休止符、符點處節奏難把握)
師:給予肯定,并指出難點處的錯誤繼續提問,誰來幫幫他們?
生:以游戲接龍的方式按節奏正確地讀。
師:(肯定的)你太棒了,讀得完全正確。
師:同學們齊讀節奏。(然后男生讀、女生讀、分小組讀等等。反復讀,熟悉難點節奏)
三、審美體驗,表現音樂。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夏天!
生思考后回答:綠色,因為綠色代表草原、青山、森林象征著生命、希望、生機勃勃
師:今天我們就學唱一首《綠色的歌謠》,讓我們一起走進綠色的世界,感受音樂吧!
1、學生初聽歌曲,體會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怎樣的?(歡快,中速,優美)
師:這首歌是一首童謠,其中蘊含著很豐富的含義,我們來看一看歌詞,你認為哪幾句歌詞含義最深,最重要?(生朗讀歌詞,師提示輕聲高位置、有感情的)
3、生通過對比指出:“綠色是我們的需要,綠色是生命的旗號。綠色是春天的微笑。”
生:保護環境,做環保小衛士!
師:讓我們一同加入尋找綠色的行列中,跟著一起唱一唱。
生:隨音樂小聲哼唱。
師:復聽歌曲,感受歌曲節奏特點。
生:按節奏讀詞,師指正。(課一開始做了節奏練習,在這里進一步鞏固)
6、再欣賞錄音,整體把握歌曲的旋律。
7、師強調休止符在整個歌曲中的作用,以第一樂句為例分析,同學解決課本的第一個問題,同時出示大屏幕,強調頓音和休止符的區別與聯系。
8、教師邊彈琴邊唱歌,學生隨唱,注意改正唱的不對的地方。
9、提問學生唱的時候遇到哪些困難,對學生唱的不好的地方進行練習,著重強調氣息的運用。解決課本上的第二個問題,分別比較休止符和連音線的作用。
10、生集體隨琴再唱一遍,師引導學生把握歌曲的情緒。
11、生帶著對歌曲的理解完整演唱。
四、情感的延伸結束語
同學們,你們的表現非常好。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綠色是我們的需要。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綠色,保護共同的家吧!請同學們再次用充滿希望的聲音來呼喚綠色吧!(在同學們的歌聲中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