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一
姐姐今年12歲了。長得很漂亮,一頭長長的頭發,一雙水汪汪的眼睛,還有又細又彎的眉毛,笑起來總有兩個小酒窩。姐姐喜歡穿紅色的'衣服,白色的鞋。
姐姐很貪玩。在家里和我玩的時候,玩得好好的,她突然把我絆倒在地上,我氣哭了,她卻哈哈大笑,還給我做鬼臉。
姐姐很關心我。有一次我們在外邊玩,我不小心摔傷了腿,走不動了,她就把我背回家找媽媽。
姐姐有時候也很搞笑。有一次,她在偷偷玩手機,媽媽在做飯,聽見外邊有聲音,看到她在玩手機,媽媽就過去生氣地說:“誰讓你玩的?”姐姐聽了,立馬把手機放到原位,用被子把自己裹得緊緊的,可搞笑了!
當我遇到困難時,姐姐也會保護我。有一次,我們在北京玩的時候,在客車上,我坐在外邊的座位。突然車子一動,我差一點就倒了,還是姐姐緊緊拉住了我的手,我才坐穩。然后她就讓我坐里邊的座位。
我喜歡我的姐姐!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二
我的同學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大家如果想聽聽她的故事,就往下看吧!
她叫高博睿,是個四年級小學生,頭發長長的,臉是瓜子臉,圓圓的眼睛,尖尖的鼻子,櫻桃似的小嘴,梳著一個長長的馬尾辮。我看見過《笑貓日記》中萬年龜說真正的孩子,我覺得高博睿就是這樣的孩子。可愛無比。
她還是我的好朋友,即是同班同學,又一起上英語班。有一次,上英語班的時候,我的另一個同學說星期天要上我家去玩,她也說要上我家去玩,可她臨時有事,就沒去。到了下一個星期,她說讓我去找她,然后帶她去我家。我找到她家了,可她的姥姥說天太冷,不讓她出去,我本打算自己回家呢,這時,她姥爺出來了,說:“就讓她去玩吧,我送她去。”她姥爺剛收拾東西,就聽她說了一句:“就是,干嗎干涉我的自由!”我聽到立刻捂著嘴笑起來,她太有趣了。
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課,老師正講題呢,突然聽見高博睿和他的同桌在說話,老師便把她們叫上來,問:“你們都說些什么呀?”她們沒回答,最后,還是被逼的`說出了,老師只是警告了她們一下,就讓她們回座位上了。下課了,高博睿滿臉是輕松,一點都沒有剛被老師訓的樣子,你說她可愛不可愛。
這就是我的同學,我的既有趣又可愛的同學,她永遠是我的朋友!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三
我有一介“奇葩”姥爺,他的趣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發明家”姥爺
姥爺是個“發明家”。我們家有個小臺燈,已經七八年了,最近小臺燈出故障了,換了燈泡還是無濟于事。小臺燈也謹該“下崗”了,所以就把它放在了儲藏室的角落。沒想到我這個“奇葩”姥爺竟把它拿了上來,在陽臺上修理小臺燈。我見狀說:“姥爺,這個臺燈即使換燈泡也修不好啦,您還是別修啦!”可是姥爺堅持要修,看著姥爺戴著老花鏡,他那專注的神情,真讓人哭笑不得。
只見姥爺先把臺燈的外殼打開,面對亂成一團麻的電線,姥爺分析得頭頭是道,嘴里還不時地念叨著什么。然后姥爺又走進他的房間,拿著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弄來的幾根臺燈內部用的小電線和一個小巧的電燈開關出來了。接著,姥爺又拿著鉗子忙活了一陣,“姥爺”牌改造臺燈就做好了。姥爺按動開關,哇,小臺燈居然亮了,“發明家”姥爺萬歲。
“園藝師”姥爺
這個星期六,我們一起回姥姥家。剛到姥姥家,姥爺就迫不及待地下車,一進大門,姥爺就來到園子里,看到里面長滿了雜草,于是就身姥姥要來鋸、剪子和小鏟子,把花園里的雜草鏟除。姥爺那一絲不茍的神態,真把自己當成了園藝師,認真負責地工作。這位“園藝師”給石榴樹剪枝,給月季花澆水忙得不亦樂乎。
這就是我的“奇葩”姥爺。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四
我的爸爸是一個普通的人,卻有著一顆童心。1米75的個頭,濃濃的眉毛下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大大的嘴巴。
他很和藹,對我特別好,每一天早晨他都送我去學校。放學媽媽接我回家,然而我喜歡爸爸接我回家。因為他總是很大方的給我買吃的,我倆也會瞞著媽媽偷偷買玩具。
爸爸就像我的伙伴。我倆常常打鬧在一塊,可我總是“敗下陣”來,等到他“不備”我就“偷襲”他。
記得有一次,我在電腦上玩打“羽毛球”游戲。正在一旁低頭看小說的爸爸被“噼噼噼”的聲音吸引了,他一邊看著,一邊用手指這指那的,情緒比我還激動。結果我倆一起對打,可激烈了。
他有一個缺點,愛看小說,每一次回到家里一吃完飯,他就拿起手機看小說,什么事都催不動他,媽媽都說他“中毒”了。
你瞧,這就是我的爸爸。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五
外婆生活在農村,善良、勤勞,是家務勞動的好手,是田間勞動的能手。前不久,我發現外婆還是個料“蛋”如神的高手呢!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來到外婆家。進門一看,外婆正站在雞窩邊,左手抓著一只雞,右手在雞肚子下面輕輕地移動著。我問外婆在干什么,外婆笑著說:“我呀,在摸這只雞什么時候生蛋。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只雞今天下午三點有一個蛋。”哪能那么準?我撇撇嘴,沒對這件事太在意,吃完午飯便和媽媽曬太陽去了。
陽光真好,我昏昏欲睡。“咯咯嗒,咯咯嗒”,母雞的叫聲讓我一個激靈:雞生蛋了?我立刻跑到雞窩旁,母雞的腳邊正躺著一個雞蛋。摸一摸,雞蛋熱熱的,還留有母雞的體溫呢!我趕緊看了看手表,天哪,三點零五分,外婆也太神了吧。
“不過,”外婆掐指一算,“它大概在后天早上八點左右生蛋吧。”
“為什么不是明天生蛋呢?”我疑惑極了。
媽媽轉身問我外婆怎會如此厲害,如此智慧?我若有所思:外婆料“蛋”如神的智慧不正是源自“實踐出真知”嗎!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六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著、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描寫人物語言時,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系。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么”,還要寫出“怎么做”。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注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注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了。
一、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
二、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對話描寫,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等特點,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語言要力求簡潔,避免有話必錄和拖泥帶水的現象。
四、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語言描寫,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過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同學們為自己筆下的人物設計語言,更應該如此。
b、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深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動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動的起因寫清楚,對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動的過程展現出來。不然,人物的形象無論如何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心理活動的展現和其它事物的發展一樣,都是有層次的。我們把人物心理活動的層次逐漸寫出來,人物形象的展示也會越來越具體。寫心理活動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用第一人稱寫人時,可以寫“我”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為別人心里是怎樣想的,“我”是無法知道的呀!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環境下內在性格的變化,常常處在不協調的矛盾狀態之中。為了顯示人物性格的差異,寫作文就必須通過對比加以表現,將他們面對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應抖落出來,從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c、外貌描寫:描寫人物的外貌就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身材、衣著和表情的描寫,叫做外貌描寫。我們有的同學一寫到以記人為主的作文時,往往是作這樣的描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個模樣。其實,世界上的人有千千萬萬,沒有完全相同的外貌。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貌。
第一、根據表達的需要,描寫人物的外在特征。每個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總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現出內在狀態。由于人們的出身、經歷、素養、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自己鮮明的個性,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態、服飾等方面都能流露出來。
第二、根據表達的需要,有重點地描寫外貌。
有的同學他們不分主次,不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進行描寫。“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羅里羅嗦,讓人看半天也不會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據表達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寫的順序。對于一個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從多方面進行的。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寫,哪些后寫,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但是,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或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外貌描寫的順序也會有變化。
總之,外貌描寫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有利于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示,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文章的'外貌描寫是成功的。
“吃飯了!吃飯了!”媽媽在廚房里喊道。
我和爸爸正在客廳看成龍主演的電影《寶貝計劃》。
我看了看爸爸,爸爸看了看我誰都沒動,我心想:你不去,我也不去。
“吃飯,吃飯,快點,“媽媽大聲喊道。
我和爸爸同時站了起來,可是誰也沒有挪動一步,爸爸有點忍不住了,瞪著眼對我說:“兒子,你先去吃,我馬上就來。”我很不情愿的邁出了兩步,眼睛卻一直盯著電視。
“你們倆到底吃不吃飯,”媽媽站在廚房門口眼睛睜得大大的盯著我們吼道。
“來啦,來啦,”爸爸一邊關電視一邊答道。
我和爸爸吃完面,就只往客廳里沖。
媽媽搖搖頭說:“真拿你們爺倆沒辦法。”
爸爸的背,寬寬的,是我兒時的樂園。
依稀記得,小時候,最熟悉的就是爸爸的背。每天,我總是吵著鬧著要騎馬,嘴里還含糊不清地喊著:“爸,爸爸,騎,騎馬。”爸爸總是咧開嘴笑一笑,然后抬起手勾勾我的小鼻子:“小乖乖,來吧!”說完,便把身子俯下來,雙手撐在床上,我呢,則慢悠悠,呼哧呼哧地爬上爸爸的背,然后嘴里咯咯地笑著:“小馬,快,快跑……”爸爸就像一只溫馴的小馬在床上爬來爬去,時不時用手扶扶我,問聲:“沒事吧?”時刻都在擔心我摔著或碰著,那時的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了!
轉眼間,我步入了小學,小學生的我覺得爸爸的背,暖暖的,一種依靠。
小學時,最喜歡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后座上,把身子靠在爸爸的背,很溫暖,很舒服,每次他上街,我都會蹦著跳著要跟著去,然后呼哧呼哧地爬上自行車后座,尋找爸爸的背所給我的那種溫暖的感覺,就像一只小鳥偎依著大樹,給我與生俱來的安全感。那時,爸爸的背,就像一堵墻,密不透風,為我擋住風雨。
后來,我進入了初中,中學生的我,宛然發現爸爸的背,是那么的直,不曾彎過。
那天,爸爸把我攔下,他一臉嚴肅,眉毛直直的,他說:“婷婷,把背直起來,不要駝著背。”我有些不以為然:“那怎么了以后不這樣就是了。”爸爸的臉在急劇地變化,眉毛快豎起來:“習慣成自然,養成了就很難改掉,你連背都直不起來,以后還怎么在別人面前抬得起頭?我們人窮,但志不能窮,你說呢?”他說得頭頭是道,讓我沒任何反駁的機會,從那以后,一看見爸爸的背,我就會自覺地挺起胸膛。
爸爸的背,女兒的山。爸爸的背,給了我歡樂、溫暖和依靠,還給了我自信和尊嚴,讓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爸爸的背,是我心中最巍峨的山!
小學生寫人小學生四年級篇七
我有這么一位愛吃零食的表弟。
表弟今年5歲了,叫陳越欣,正在上幼兒園。他小小的個子,留著一頂平頭,橢圓形的臉蛋,臉色白里透紅,一個高高的鼻子高傲地向上翹,還有一雙大大的眼睛,讓人見了就喜歡,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小孩。
表弟很可愛,沒事就會在紙上涂鴉,或寫“字”,寫得別人看不懂,自己卻連聲叫好;有時還會學大人說話,逗人開心……表弟真是惹人喜愛。可是,他就是有一個缺點——愛吃零食!
表弟的嘴里總是嚼著糖或吃著零食,一刻也不停下來。而正經飯卻吃不下,還總鬧肚子。因此,外婆將家里所有的零食都藏了起來,只是偶爾拿出來讓表弟解解饞。可是,表弟這個“饞鬼”一見到零食便會把肚里的饞蟲給勾出來,吃個沒完沒了。
記得有一次,外婆帶著表弟到我家做客。表弟剛坐下沒多久,就發現了放在桌子上的兩包餅干。表弟二話沒說,就拿了一包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外婆見了,連忙給我使眼色,暗示我將另一包餅干藏起來,不讓表弟吃。我立刻將另一包餅干藏好。一會兒,表弟把那包餅干吃完了,好象還沒吃夠,就想拿另一包餅干來吃。這時,表弟發現另一包餅干不見了,很奇怪,便問:“湃哥,另一包餅干呢?”“不知道啊!”我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奇怪了,剛才不明明在這兒嘛?怎么不見了?”表弟喃喃自語,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自己找了起來。可是,表弟翻箱倒柜的,也找不到另一包餅干,因為那包餅干就在我的口袋里。這下,表弟急了,他一會兒砸椅子,一會兒踢門,哭著喊著要吃餅干。
一氣之下,外婆跟我拿來另一包餅干,狠狠地甩在桌子上,說:“吃,你吃,給你吃個夠,看你午飯還吃得吃不下!”表弟一見到另一包餅干,臉上馬上雨轉晴,根本不理生氣的外婆,就吃了起來。吃了一半時,表弟好象想到了什么,拿著剩下的半包餅干來到外婆面前,露出兩個小門牙,說:“奶奶,我不吃了。中午我一定吃得下飯,剩下的下午再吃吧。”說著,表弟便把身子往外婆懷里擠。見到這個情景,外婆真是哭笑不得,我們也在旁邊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