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童年的回憶春節(jié)篇一
編者按:新年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作者在文章中向我們講述兒時的春節(jié)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我想把“年 ”留著晚一些過》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王安石眼中的新年,80年代的年是爸媽走過的,在90年代又多出一個我,不知道00后新年的故事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我想把時光拽回到小時候,那時候的新年的趣味不比手機里的游戲少半分。
小時候總會聽爸爸講怪獸年的故事,那時候家里的的電視機顯得有些笨重,一個叫天線的家伙是不怎么好使,所以頻道不超過10個,遇到周二的話,它可能還會沒人像,屏幕被填成花花綠綠顏色的圓形,少兒頻道和動畫片對小孩子來說是憧憬的,我爸媽一點也少不了我,動畫片都換成了dvd的形式,哪吒傳奇從6歲開始就沒看完整過,過年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整套,碟片太卡了,我媽又走了好幾條街給我換成了東北方言版的貓和老鼠,現(xiàn)在的我不怎么看動畫片,坐長途車的時候會有放映,看到大地瓜和小不點我還是會笑。我記得有一次過年,當天電視不知道怎么的就出來了少兒頻道,興奮到不行連臺都不敢換,怕?lián)Q臺了這個臺就不見了,鞠萍姐姐和董浩叔叔講年的故事,認真聽她們講的和爸爸講的有什么不一樣,后來爸爸說他的故事也是從他們倆那來的,我和爸媽就這樣聽過同一個故事。電視現(xiàn)在都可以換成有限的無限的,一直按遙控器就是不知道看哪個,這兩年過年我會買電影票,不管多晚都跟爸媽出去看,那是一家人的時光。
小時貼的春聯(lián)有時候臘月二十九就會貼上,棉褲是那種純手工的,還會有背帶的那種,棉花夠厚的話棉褲都可以立起來,我是會從炕頭的被子下把棉褲拽出來 在被窩里穿上,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離開被窩的地方都是他鄉(xiāng),所以還是穿暖些再出來。我套上件棉服就出去跟我爸貼對聯(lián),我拿著對聯(lián)我爸端著漿糊,漿糊是媽媽熬的,我記憶里漿糊是白色,媽媽說放點白糖粘性會很好,老爸總會分辨上聯(lián)和下聯(lián),他拿著木板在盆里刷下粘到大門上,在涂些在對聯(lián)上,這時候我爸嘴頭上的煙灰就會被風吹掉些,高的地方他會粘不到,我就伸手能碰到我能碰到的地方,用手壓下,就想把對聯(lián)鑲到大門上,因為媽媽說對聯(lián)粘一年不掉是好兆頭。大門粘完就是房門,現(xiàn)在我們就只粘防盜門,在年三十的早上起來粘的,在睡衣外裹個羽絨服就行,我還是拿著對聯(lián),只不過漿糊變成了透明膠帶,我爸依舊粘我夠不到的地方,我手扶著對聯(lián),我爸撕膠布,媽媽給我倆看對聯(lián)歪不歪,她要忙著做飯的話我爸就順便看了,我把四個邊角一面一面的弄平整,沒有風吹我爸的煙灰長到自己會掉下來,煙灰是我媽掃的。
不出十五都是年,過了三十就是走親訪友的日子,也會懷念躲在爸爸懷里吵著要喝米酒的日子,那味道是酒上沾到筷子上的濃烈,那樣的濃烈像極了年過得熱烈一樣。
美好都是相晚而至,可還有美好還沒一一訴說,比如初一的壓歲錢,比如媽媽買好的新衣裳必須等到三十才能穿,還有……新的一年我們都是嶄新的,如果可以我想聽你對年的記憶,新年光祝大家新年快樂那就太俗了,我想當最后一聲鐘聲敲響的時候,愿喧囂的風塵能給你溫柔一吻,雪花落在你的碎發(fā)上散發(fā)著盈盈光澤,令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會在新的年歲里更加熠熠生輝。不論你多大,美好的延長線是“每一天”留不住時間,那我們就留住記憶,留住愛,剩下的故事明年我在說給你們聽。
作者|云以沫
公眾號|咱們村
童年的回憶春節(jié)篇二
編者按:一年時間過得很快,作者回想起自己兒時春節(jié)祭祖的景象,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年俗祭祖》故事吧!
歲月的腳步這個快啊,走著走著不經(jīng)意間來到了年根年尾。于是,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在《祝福》里說過的“舊歷的年底畢竟最象年底”,“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在我的家鄉(xiāng),如同這樣的氣象當中,家家戶戶總是以極其隆重、熱烈乃至虔誠的春節(jié)盛典,宣泄釋放攢足了一年的澎湃激情,抖擻精神吹響春天序曲,轟轟烈烈向新一年邁進。而在這儀式感極強的年俗里,有一項至為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祭祖。
年三十這一天的中午剛過,暖融融的陽光映照著大紅春聯(lián)愈是耀眼奪目,滿院生輝,老老少少的臉上描畫著滿足的笑。在喜慶祥和的氣氛里,大家都是緊張繁忙、年年如是的籌備著。女人們精心洗刷鍋盆瓢勺、杯盤碗筷等餐具器皿,把早已準備的雞鴨魚肉、水果點心各類供品悉數(shù)清點裝盤。與此,緊鑼密鼓張羅著包好除夕晚餐、夜里“發(fā)馬子”以及初一早上的三頓水餃。一家老少圍攏一起,有洗菜剁餡的,有和面搟皮的,說著笑著忙乎著。其中“發(fā)馬子”的水餃作重點處理,有一部分要包進紅棗和硬分幣、角幣,寓意“吃甜頭”,“咬口福”。
男人要完成的是更為重要的“請影”,也有的叫“掛軸子”。其實就是按世次寫有先祖名字的民俗卷軸年畫。其內容通常是程式化的民居院落,大致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頂端端坐著被視為始祖的男女長者,其余畫面多為豎排的長方格子,填有歷代先輩的名字;下半部分是院落概括及古代人物等,院門上常見“悽愴音容在,烝嘗俎豆新”,“本支綿百世,俎豆永千秋”之類聯(lián)語。整個畫面裝飾是大色塊的紅藍黑綠,艷麗耀目。升“影”時,先把與之配套的葦箔或竹簾子固定墻上,然后將其端端正正懸掛于正中,兩側配以多為荷花、芍藥內容的副聯(lián),并在下端橫攔一根細線,以防翹邊翹角。
“文革”時期這個“影”曾被看作是封建迷信的東西,大都以火焚燒。可到了春節(jié)還的供奉,有人捉摸出在紙板上粘貼紅紙的辦法,做成高寬各二十幾乘十幾厘米的長方形牌位,去掉上邊兩角或制成圓弧狀,書寫“顯考(妣)府君之神位,男某某奉祀”的字樣,供之膜拜。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人沿襲這種做法。這個“影”升掛起來后要安放供桌,找出一年一用的桌帷子、香爐、燭臺以及大紅蠟燭等,還有十雙新買的紅色竹筷,代表著紅火和十全十美。 到這時,往往大都是下半晌了,族中“老領頭”便召集起爺們兒,共同去請“老人們”回家過年。一幫人馬來到墓地上墳叩頭,點燃鞭炮,并特別說一句:“老爺老媽回家過年啦”。“老爺老媽”是泛稱,代指所有已故的先祖長輩。回家時還要虛掩著門,意為讓先人進家,還的在“影”前磕頭,以示恭敬和完成了送達通知的任務。
兒時記憶,除夕之夜叫“年五更”,是一個讓孩子們有著急切期盼,又有些許膽怯和充斥著神秘色彩的夜晚。這期盼,是渴望新衣新帽、口腹之欲和喜慶鞭炮帶來的興奮沖動;這膽怯,來自那燈燭搖曳里“影”上色彩炫目的古裝男女,隨微風一起一伏,欲止還動,忽閃忽閃的令人有些頭皮發(fā)麻;這神秘,是大人們有意無意的渲染,不許高聲喧嘩,不許亂說亂動,束縛了頑皮少年的隨性而為,營造了一種詭異迷惑的氛圍。
還有一些禁忌,比如不小心碰碎了碗碟之類,要說“歲歲平安”;煮水餃破了皮說“掙”了;饅頭、包子裂了說“笑”了。小孩子如果出言不恭,長輩自然會說“童言無忌”打圓場。可是,有一次我在姥姥家過年,除夕日舅舅“掛軸子”,我看到上面花花綠綠的人物,興奮的蹦跳著咋呼表弟:“快來看孩啊”,童言出口,惹得舅舅近乎于呵斥,“凈胡說,沒老沒少”。這是“影”的烙印,一生銘記,以至成年后每當看到和我自己“請影”時,總是充滿了怯怯之感。由此看來,小小少年的記憶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以及對那顆稚子之心是不敢疏忽染瑕的。
過年的夜晚須明燭高照,燈火通明,預示家業(yè)興旺,同時暗含了不能讓先人摸黑之意。這個夜晚闔家團圓,其樂融融,迎新辭舊,只待“發(fā)馬子”——將天地全神乘騎的紙馬燒掉,送神靈回天。這是整個年夜里最為莊重、謹慎而不可差池的時段,是祭祖的重點和高潮。在接近正點之前,已經(jīng)把白天備好的“祭禮”按序一一陳列供桌,通常為“小三牲”雞魚豬肉,豆腐,寓意得福;“三生和菜”菠菜、白菜、粉絲,蘊含勃勃生機、清白做人和福壽綿長。還有不可或缺自家蒸做的五個餑餑,五福臨門;一盤年糕,年年攀高。待到吉時,家人一齊忙活,水餃煮好后每碗各盛一對,分別供奉于天地、灶王、祖先等,點高香、焚燒大批燒紙、送大個的“金銀元寶”,燃放長掛鞭炮,叩拜四方,恭請?zhí)斓刂T神和先祖歆享“祭禮”,每家每戶都是以最高規(guī)格的祭拜,祈求來年幸運吉祥。
從除夕“請影”開始,每日三餐都要把熱好的飯菜端上供桌拜祭,同時不能忘記將水餃湯之類倒在地上一些,祭奠一下。初三早上吃完飯以后就意味著過完年了,趕緊送老祖“回家”,這樣出嫁的閨女才能回門。每到這一時刻,我們這里收拾“落影”,母親那里依次敞開屋門街門,嘴里念念有詞:“老爺老媽都走吧,過完年了,回去好好看您的門”。這話說的煞有介事和鄭重其事。其實呢,母親也就那么一說,她知道無神無鬼,什么也沒有。但,這絕不是有人所說的封建迷信,更不是有人認為的愚昧無知。慎終追遠乃圣人之訓。祭祀先祖是對根的問詢崇奉,是民族文化的一脈相承與生生不息,這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平城洲橋
公眾號|咱們村
童年的回憶春節(jié)篇三
編者按:隨著春節(jié)的靠近,年味也越來越重。作者回憶童年的春節(jié),覺得那時的感覺是最單純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年味》這個故事吧!
夜幕降臨,大紅燈籠照亮了小山村。媽媽準備著年夜飯,餐桌上少不了小雞燉榛蘑、柳蒿芽、蕨菜……青一色的“山珍"純綠色食品,賊拉好吃!
弟弟看準炮仗捻兒輕輕一杵,鞭炮就“噼噼啪啪”響起來,嚇得他把火棒一扔,捂著耳朵鉆進屋。頓時,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匯成了一首雄壯的交響樂,響徹整個節(jié)日的上空。
時光飛逝,日影消移。那時的日子是單一的,有愛陪伴,再單調也是豐盈的,幸福滿滿在心中蕩漾。兒時的記憶如一杯酒,越久遠越香醇,越香醇越美好。
作者|李玉珍
公眾號|咱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