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境由心生作文篇一
我踏著大塊的青石磚路一步步向上走去。腳下的很多磚塊或邊角殘缺,或已風化成粉,是這沙沙的聲響,在向我傾訴這里歷史的滄桑。它經歷了王朝的更迭,興亡盛衰,如同一位慈祥的母親,靜靜地看著他的兒女成長強大,而自己卻在一旁默默守護著他,慢慢老去。
繼續上行,風漸漸變大,深秋的涼風將我吹的精神一振,看著那裸露的磚石和越發凹凸不平的路面,頭腦中縈繞著一個疑問:為什么長城能在數千年的風吹日曬中屹立不倒?我想,大概是我們的先民將他們的血肉之軀,背負的抵御外侮的歷史責任一并鑄進了這城垣中,就像它的身軀雖然曲折,卻綿延萬里,意志堅定地伸向遠方,仿佛內里有種從未想過停止的信念。
漸漸,我已走的大汗淋漓了,加上太陽毫無遮攔的直射,對眼前漫漫長路有了些許畏懼。正當我想靠在城墻邊上休息片刻時,頭腦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四五歲孩子的身影,他幾次從父母的懷抱中掙脫,邁著肉肉的短腿,手腳并用向上攀爬,摔倒了,繼續掙扎著爬起來,沒有哭鬧,更沒有低頭放棄,而是一直朝向美麗的風景和遠方。是的,這個小男孩就是第一次來長城的我。我從回憶中醒來,毫不猶豫地向著終點進發。
正午時分,當我終于抵達了長城最高處,走完長城八達嶺段時,回望那整齊排列的烽火臺,眺望著長城外的崇山峻嶺,近觀城墻內的滿山紅葉,心中是不盡的感慨和無限的敬意。
這次經歷,長城——這座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觀教會我很多。它用無聲的行動、巍峨雄偉的姿態告訴我:人的一生會經歷曲折,會經歷風雨,但不管多艱苦、多危險,只要堅守心中的目標,毫不動搖,就會產生堅不可摧的偉大力量,就會永遠屹立不倒。
境由心生作文篇二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有悲有喜;在每一本書中,我也享受活在作者筆下蒼穹的過程,因為這使我獲益匪淺,就如王小波所言,讀書能讓你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自從上了高三,就很少像以前一樣放下時間狠狠地讀萬卷書,再爽爽地抒發心中萬千感慨。由于讀書節奏的減慢,讓我用了兩個月才把《解憂雜貨店》這本書讀完。
讀這本書,首先是對這本書早有耳聞,對于它的作者也是較為欽羨。書的開篇,里面豐富的故事情節也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一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解憂雜貨店,就像一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人生十字路口,由此引出了各段小故事。飽覽作者的構思之精巧,用筆之老練之余,也讓我有很大的感觸。
“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能幫你找回”書本封面如是說。是的,這家雜貨店確實幫很多人找回了信念,找回了自我,誤入歧途的小偷,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無從選擇的克郎,為披頭士著迷又遭遇家庭不幸的和久浩介,想用陪酒和當有錢人的情人來幫助自己完成人生抱負的晴雪。每個人都帶著各種煩惱而來,最后,每個人都過上了相對滿意的生活。
但是,這卻不僅僅是雜貨店回信的力量,而是每個人靠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實。很多時候,雜貨店的回信并不是都給出了最好的解決方案,甚至與好的方案截然相反,但來咨詢的人自己內心都理解成了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境由心生,成敗由內心決定。
這也讓我想起我近來心中的浮躁,我老是覺得自己周圍環境不好。我也總是覺得自己從云端跌入大地,又從大地跌入地獄,我可以給自己多些時間來緩解,來調節,可以放松。是的,對于曾經的`我來說,差班就是地獄。然而,看完這本書,我認真思考,自己也沒那么可悲,只不過自己內心無形地放大了外來的影響,最可悲的是自己內心的墮弱。
看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渾渾噩噩,其實是自己放不下過去,承擔不起過去,讓過去在自己的生活里興風作浪,自己內心又放大這些風和浪。
作者東野圭吾說:“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個人究竟應該怎么做?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沒讀過這樣的小說。”的確,我現在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也從解憂雜貨店里認識到自己丟失了什么。
我已掩卷沉思片刻,我告訴自己:境由心生,勿忘初心,即使在你并不喜歡的差班。從現在開始,對渾渾噩噩的自己說再見。
境由心生作文篇三
每次回鄉,總會經過那條盤山小路。這路,十幾年不變。
路是上世紀末流行的路;泥沙路,時代日新月異。這種路在大城市早已絕跡,但卻由于地勢險峻,別說泊油路,就連換成水泥路,也可能是數年后的事了。因此每次走過這路時,車便顛的和最老式的拖拉機差不多。你換啥車都無濟于事。
這段路每次要走十多分鐘,但對于不同時期的我來說,我的感受是不同的。“境由心生”嘛,不同時“心”不同,“意境”也就不同了。
最小時,不知幾歲,反正那時父親抱我十分輕松,一只手就能把我提起來,那時我們沒有車,便搭了輛便車。用母親的話說,一開進小路就像過山車一樣,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一下子四胎騰空,年幼的我不像表妹,一點兒都不暈車,還高興的“哇哇”大叫,可憐了小表妹,臉上不是汗和淚就是哇出的飯。
小時的我沒啥意境,“好玩”唄!那時覺得路很短。“飛”幾下就到鄉下老家了。
八歲時,我的一位太婆病種。山里基本無信號,智能手機“報了廢”,沒辦法,父親只能自己開車送醫院。
時近黃昏,父親的車飛速的飛馳著,和死神做時間賽跑,我滿頭大汗,一邊照顧著呻吟的太婆,一邊讓父親快點,小時候認為很短的路,一下子變得似乎永遠到不了頭,只見樹葉繁密,遮住了陽光,路上十分陰暗,父親左突右搶,一會兒左拐,一會兒右拐,在這似乎永恒的左右拐中,時間在流逝,終于拐完了彎,車終于行駛在了大道上。我長呼一口氣。
兩年前,老家突發泥石流。山洪爆發,山上不時落下石塊,路一邊突扎入泥石流中,接著斷了。另一邊落滿了石塊。
災后回鄉上觸目驚心的。不是因為路被沖塌了一半,而是路實在太窄了。
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感覺。
境由心生作文篇四
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一定很驚訝吧!一定都在想是什么樣的人讓我心生愛意吧!你們猜的沒錯,這位就是讓我心生愛意的媽媽。你們知道為什么我會對媽媽產生愛意嗎?下面我就為你們一一作答。
媽媽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極其不宜,而且把我們哺育成人,這中間,媽媽為了我們流了許多汗和淚,而我們是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著她,試問:我們就不可以去愛媽媽嗎?
媽媽為我們付出了許多許多。
一個冬天,北風呼呼的吹著,寒風只要進入身體里,整個身體就像是刺刀刺了一樣,注入了小銀針,我正好就在這中間向前走向家里,到了家,已經是九點半了,可是媽媽的燈還亮著。我就想:媽媽是不是在等我呀,我不是說了讓她先嗎?
我徑直走向了媽媽的房間,看到媽媽在一針一線地為我織毛衣,只要錯一針,好像就要把它拆了重做,我忍不得媽媽這樣折騰自己,就索性對媽媽說:“媽,不要織了,你看你,把自己折騰的。不要在這樣了,大不了明天買一件新的。”可是媽媽卻說:“女兒啊!不是媽媽不給你買毛衣,而是店里的毛衣御寒功能不強,而且那里的毛衣穿幾次就會起球。因為我們這種織毛衣的線都是經過晾曬,再纏上去的,所從還是我們自己織的毛衣好。”“可是……”“沒有可是。”我拗不過媽媽,只好讓她給我織了。又讓她早些睡,在夜里,我偷偷起來了好幾次,可是媽媽都沒有睡,直到凌晨四點時,媽媽才熄了燈,睡覺。
次天,媽媽拿出剛給我織成功的毛衣在我身上比劃,看看合不合我的身,可是媽媽織的毛衣竟然有點小,打算,拆了重新做。我告訴媽媽不要讓她再為我大費周折了,我是怎么說媽媽也不聽,只好讓媽媽拆了重做。
第三天,媽媽又在我身上比劃,不過幸好,這次竟然太合身了,我穿著媽媽給我織的毛衣暖暖的。我又看了看媽媽為我織毛衣的那雙手,長滿了老繭。不知不覺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哭了。
媽媽的偉大而又堅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孩子們,你們說;像我媽媽這樣偉大的人難道不值得愛嗎?
境由心生作文篇五
布達拉宮在我心中一直是神秘、圣潔的代名詞,而當我真正走進它,才了解了它,敬意也從胸中油然而生。
今年暑假,我隨同父母踏上了那片圣潔的土地。瞻仰了這座依山而建的紅、黃、白三色混搭的雄偉建筑。
一千三百多年前,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從大唐遠道而來的文成公主入藏而建。文成公主為了維護中原與西藏的友好關系,為了保衛國家、百姓的平安與和樂,毅然選擇背井離鄉,遠赴荒蠻之地。布達拉宮是為了迎接文成公主入藏而修建的。
順著石階攀到半山腰,在婆娑的樹影中,布達拉宮顯得越發高大與巍峨。它的外側是圣潔似雪的白宮,那煥然一新的白仿佛比天上的白云還要圣潔純凈,白宮簇擁最中央的那抹朱紅,莊嚴凝重,在碧空如洗的藍色蒼穹下,紅白交相輝映顯得那樣的燦爛奪目,令我的心神幾欲恍惚,沉醉在它無與倫比的壯觀與輝煌中。
沿著迂回曲折的石路繼續向內走去,眼前出現了一尊女子全身塑像。細看說明牌,才意識到這就是聞名遐邇,令人無比崇敬的文成公主了。我仔細端詳著她美麗的面龐,神色是那樣寧靜,笑容是那樣安詳,我在奇怪,離開家鄉,離開優越的生活環境遠嫁他鄉,不應該痛哭流涕,以淚洗面嗎?
我的思緒忽然回到了那個遙遠的年代,我仿佛看到一個妙齡少女在盛大的儀式中與家人揮淚告別,毅然決然地登上遠行的馬車,從繁華的長安城一路勞頓,跨越戈壁大漠、高山峽谷,來到荒僻、遙遠的西藏。
當她將釋迦牟尼十二歲的等身像供入小昭寺,當她看到漢藏人民的和平與安樂,當她看到兩地貿易的聯通與發展……她由衷地笑了,毫不后悔地笑了,滿含自豪于欣慰地笑了。
走下山路,回望這巍峨、雄偉的布達拉宮,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這座屹立于山巔的建筑群,與山勢渾然一體,宛若天成,氣勢恢宏,讓人心生敬畏與虔誠。白墻邊上的紅衣女子,以嬌柔之軀守護著這一方平安。
文成公主讓我心生敬意!布達拉宮讓我心生敬意。
境由心生作文篇六
微黃的燈光下是您在教我識字,熹微的晨光中是您在伴我讀書,熱鬧的小巷中是您在與我玩耍。只是……夢回童年,醒卻不得夢。
曾經我們會在草坪上嬉玩,您和我一起躺在藍天下,陽光微微地傾在您身上,您是那般的的可愛,可敬。您讓我懂得了自然萬物皆有輪回,讓我懂得了世界初始的形成。“看,孩子,那是飛機……”“看,孩子,小草發芽了呢!春天又到了,你也要好好長大……”尋著記憶,淚水撒了一路。
我的青春叛逆來得早,大概是十二三歲,就已經學會了與父母對峙,吵架。一場場無硝煙的戰爭,我天真的認為您的沉默等同于戰敗。呵,直到現在,愚蠢的我似乎真的懂了。您的眉眼如水卻多了一份秋意,您的發絲如虹卻多了一份凄傷,這一切都偷偷的藏在我的心底。
想起您,我的母親,首先想到的竟是您那泛霜的發絲,靜謐的冬日里,陽光暖暖的灑在您的身上,那柔和的光環竟成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記憶。您是愛漂亮的,我總是坐在陽臺上靜靜地一絲絲的為您剪掉發絲里歲月的痕跡。但好像無論如何都剪不掉我們母女倆之間的羈絆。為何您的發絲花白的如此之快?是繁雜的家務,是疲憊的工作嗎?我想都不是,應該是我的不成熟與無理取鬧,更是您對我毫無原則的妥協與永無止息的愛意。冬風啊,拜托你吹去我與母親之間的歲月!太陽啊,拜托您快快曬黑母親的發絲。時間啊,請讓我快快長大,讓我去保護她——我的母親。
您是愛我的,對嗎?但您卻從不善于表達。就連班級微信群中致孩子的一句話,您都沒有表達。是無暇去發嗎,我不知道。其實我是失望的,看著同學們的家長殷切祝福的言語,我甚至充滿了嫉妒。可是愛是藏不住的。母親啊,您逐漸彎曲的脊背讓我讀懂了您的無奈。艱難的生活中,您不卑不亢,不屈不撓,這不就是愛嗎!
您就是我在沙漠中久經未見的甘泉。像是冬日中溢著溫暖的微亮火柴。雖小,但足矣。
渺茫人生路上,您,讓我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