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知識結構,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計劃。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是一些優秀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初讀細讀,感知理解。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3.師生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4.討論:
a.槐樹什么時候開花?那花苞什么樣的?文中又稱槐花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處?
c.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讀讀相關的課文。
5.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6.雖然天氣炎熱,勤勞的槐鄉孩子絕不會錯過槐樹開花的時節,他們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們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協同配合,干得可歡了。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根據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組間開展比賽。第二句總寫槐樹的部分每組一起讀;第3句寫男孩的,男同學讀;第4句寫女孩的,女同學讀;第5句寫滿載而歸的,每組一起讀。
各組練習后比賽。賽后師生共同評價。
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男孩爬削。
女孩撿塞快樂。
滿載而歸。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二
略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心選擇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細”讀的“感悟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通過有層次、有取舍、有詳略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熏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鄉五月孩子的美好品格。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繪了槐鄉五月到處盛開著洋槐花的美好景象;
第二自然段描寫了設想中走進槐鄉的小朋友定會聞香沉醉,受到熱情招待的情景;
第三自然段敘寫了孩子們用槐花裝點自己,表現了他們對槐花的喜愛之情;
第四自然段則總寫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
課文的語言如詩般動人,對稱句式的錯落有致,使全文呈現出較強的節奏感和濃濃的意境美,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材料。學生喜歡這類語言詩化,意境美妙的課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讀懂課文的內容,感受勞動的快樂。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具體結合教學過程展開闡述。
教學預設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為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預設了以下環節: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二、初讀細讀,感知理解。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三、品讀槐鄉,感受美景。
1、八月的槐鄉是什么樣的呢?讀一讀。
2、交流,重點引導讀出槐鄉的輕柔與美麗。
3、多媒體課件演示,再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讀中思、讀中議、讀中練、讀中品、讀中評,在讀中領悟到詞句表達的精妙,體會到詩中槐鄉美麗的景色。
四、品讀勞動,感受勤勞。
2、你最喜歡哪個場景,讀一讀,你都發現了什么?
3、抓男孩女孩削槐米的場面感受快樂。在這段話教學中還讓學生運用品詞析句法,因為語文不是無情物,字詞句段都是詩,作者的悟感常常隱藏在文字深處,在這段話中教學生抓住文中的男孩的一下又一下象覓食的小鴨子等字詞,讀讀,議議,品品,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到槐鄉孩子高興的情感。
五、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板書起到有條理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它線索清楚,簡單明了,概括性強,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勤勞懂事。
以苦為樂。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三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所以教師不妨更加放手地讓學生去自主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并引導引導學生互相討論:
1、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可愛之處有以下幾點: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著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著甜密的微笑進人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
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一點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壓抑之感,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為樂。
(1)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2)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像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3)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了。
(4)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子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
(5)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6)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7)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3、讀完此課,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我多么想和槐鄉的孩子一起采槐米……。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四
槐( )苞( )淡( )飄( )換( )鉤( )
愧( )包( )談( )漂( )喚( )溝( )
炊( )載( )梢( )籃( )辮( )糧( )
吹( )裁( )悄( )藍( )辯( )娘( )
粒( )叢( )青( )撿( )投( )蜜( )
立( )從( )清( )臉( )沒( )密( )
( )( )( )( )
的孩子 的清香 的歌聲 的微笑
( )( )( )( )
( )人( )意 ( )( )炊煙 ( )人( )目 滿( )而( )
( )風( )動 月( )柳( )( )上( )下 ( )麗多( )
淡淡的( )長長的'( )蜻蜓的( )
快樂的( )甜蜜的( )火熱的( )
( )到了那里,老師給我們分了工,我們就干起來了。
( )不到兩個小時,三十五棵小樹就挺立在公路兩旁了。
( )李強扛樹苗,亮亮挖樹坑,我和老師抬水,大家忙個不停。
( )星期天,老師帶我們到東郊公路旁種樹。
( )望著一棵棵小樹,同學們蹦呀,跳呀,別提多高興了。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五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槐鄉的孩子教學設計(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六
《槐鄉五月》是蘇教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練習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景象融會的抒懷散文,作者以柔美的語言刻畫了槐鄉五月的迷人景致和槐鄉五月孩子的美好風致。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刻畫了槐鄉五月隨處盛開著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自然段形貌了假想中走進槐鄉的小朋友定會聞香陶醉、受到熱情招待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敘寫了孩子們用槐花裝點本身,體現了他們對槐花的喜好之情;第四自然段則總寫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候,是槐鄉孩子的季候。課文的語言如詩般感人,對稱句式的犬牙交錯,形貌抒懷的水乳融會,使全文出現出較強的節拍感和濃濃的意境美,為富厚學生的語言積淀提供了很好的語言質料。學生喜好這類語言詩化,意境美好的課文。憑據本文內容、語言、布局等方面的特點,聯合《語文課程尺度》的精力,我計劃如下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槐鄉孩子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體會課文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讓學生感悟“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們的季節”。
二、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的教育思想,這就要求教學方法要從學生怎樣才能學好和好學的角度來思考。根據本課的內容,結合實際情況,我準備在課堂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創設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究的欲望,使他們更快、更好、更準、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
2、問題促進法。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中開始的。“有疑問才有思考,才有發現和創造,新課標也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創造潛能――“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而教師要引導,啟發學生質疑問難,使閱讀轉化為一種內在潛能。
3、導讀法。讀是小學語文閱讀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多讀,并且讀出感情來,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才能體會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情感,新課標也十分重視朗讀。在教學中要將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有重分朗讀的時間,并設計多形式、多層次地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完成詞句的訓練,在讀中完成語言的積累。
三、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采用質疑法、自瀆自悟、品詞析句等方法來理解課文。
四、說程序。
(一)、談話導入: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在我們中國,有“茶鄉”,因為那里盛產茶葉;有“橘鄉”,因為那兒的柑橘遠近聞名。還有一個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處就會開滿了潔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于是,人們稱這個地方為――槐鄉。
(板書)大家想去那看看嗎?好,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五月》。(完成板書)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
1、自由讀課文,要求: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圈劃生字詞,并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的喜歡的學習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體性的表現。)。
2、檢查自讀情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3、分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及時糾正。
4、你對槐鄉五月有了什么感受?
5、課文哪一句最能概括你現在的總感受?(出示最后一句,讀)。
讀了這一句有什么問題?
(這一環節用了質疑法。古人云:人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應努力營造開放的民主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從這個句子中大膽質疑,這樣不僅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細細品讀,體驗美。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運用了自讀自悟的方法,讓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1、學習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后,交流:讀了這一段話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反饋順序,隨機利用電教手段展示槐花的色、形,使學生更快、更好、更準、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有利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背誦的目標;在這段話教學中還讓學生運用品詞析句法,因為語文不是無情物,字詞句段都是詩,作者的悟感常常隱藏在文字深處,在這段話中教學生抓住文中的“跑“、”浸“等字詞,讀讀,議議,品品,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到槐鄉孩子高興的情感。)。
你覺得怎么讀?(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小組讀第二自然段,并分角色表演。
(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能讓他們自己去表演,去表現,他們樂此不疲。通過他們的語言、神情、動作的表現,體會槐鄉孩子的勤勞能干、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特點。)。
交流你為什么要這樣表現?
(不管用什么形式教學,都不能離開文本,在這里通過這一形式讓學生再次回歸文本,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指導感情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并描述畫面內容。
指導朗讀課文。
(在這個環節中先讓學生看圖說話,是培養想象力和語言表達力的有效方法。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懂課文,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再通過與文本的比較,不但加深了課文內容的記憶,而且不斷刺激了學生的興奮點,是學生始終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濃厚的學習興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時的情感朗讀統統都”迎刃而解“,不須花太多的時間舉行引導朗讀。)。
(四)各顯法術,積聚美,體現美。
文檔為doc格式。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七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介紹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a、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想方法解決。
c、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的孩子是()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八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槐鄉的孩子》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時盡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不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盡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教學時,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樣的課文是略讀課文和怎樣學習略讀課文,使學生明確這一類課文的學習要求,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第二個問題是重點,是一個統領全文內容的問題。通過學生充分的討論與交流,使學生明確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著歡樂的歌,滿載而歸,從他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一點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壓抑之感,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為樂。
學完課文后,我組織學生說說自己在課余時間所從事過的勞動,比如參加公益勞動,在家里幫助家長做家務。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想好以后,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并把它真實的記錄下來。
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練了筆,真是一箭雙雕。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九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3、感受槐鄉的孩子以苦為樂的品質,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平時生活中做哪些事情會讓你感到快樂?(得到關懷、幫助他人、鍛煉身體、學習知識等會讓人感到快樂。)。
2、今天我們一起去認識一群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齊讀。
那么,槐鄉的孩子又有什么樣的快樂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生活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一讀詞語。
槐鄉花苞米粒般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塞著縷縷炊煙覓食滿載而歸月落柳梢甜蜜磨好。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
1、同學們,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鄉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槐鄉的孩子與槐樹交朋友,多與眾不同呀!指導用奇特的語氣讀一讀。
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點嗎?
(2)槐鄉孩子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你們上學的錢是怎么來的?
(3)多懂事多勤勞的孩子呀!你們喜歡他們嗎?讀出喜歡、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1)請大家讀讀這段話,讀著讀著,把他們讀成一幅圖,然后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體會“爬到樹上”、“一下又一下”、“長長的”等詞,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揀著槐米很快樂。讀讀描寫女孩的句子,說說各自的發現。用上“有的……像……”說話。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們卻覺得這是快樂的。指導讀出歡快的心情。
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了夢鄉。
(1)哪些詞語更能體現孩子們很快樂?
(2)收獲了槐米,孩子們是快樂的。指導讀出快樂之情。
四、總結課堂。
2、小結:快樂不僅來自于休閑,來自于享樂,還有通過勞動取得收獲的快樂。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讀讀課文,去品嘗槐鄉孩子勞動的快樂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五、寫作積累。
1、通過想象,接著寫一寫槐鄉孩子快樂地勞動的情景。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
2、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抄下來。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給學生講清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這是同學們學習的第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略讀課文時,同學們要多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該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盡量由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我為學生出示了以下學習步驟供學生參考: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和同學討論。
在具體的研讀課文中,我讓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比如: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勤勞……我覺得槐鄉的孩子很可愛……我多么想和槐鄉的孩子一起采槐米……我想像槐鄉的孩子一樣……這樣能夠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課文體現孩子課余生活的樂趣,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這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范例。對于懷鄉孩子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蟬……),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
最后,課文學完了,我讓學生再去讀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略讀課文的自主性。為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并仿寫句式。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一
1.首先我先來說一說教材。《槐鄉的孩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以“快樂的童年生活”為主題來展開的。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語言樸實、輕快,文中濃濃的鄉土氣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在作者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而快樂。
2.接下來說說本課的教學目標。那么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再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學生能正確認讀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并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學生讀懂課文,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第三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再來說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由于本課與學生生活實際較為接近,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及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因為學生對字句理解的欠缺,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現在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個環節是導入新課。我將采用激趣揭題,質疑定標的方法來進入新課。“疑,思之始,學之端。”可以對學生發問,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所以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這個單元的課文里出現過不少的花,有絨球花和太陽花,有蒲公英花,那么你們見過槐樹的花嗎?它是可愛的還是美麗的呢?那么今天我們就跟隨一群槐鄉的孩子去看看那神秘的槐花好不好?此導語以教師引導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落實基礎,整體感知課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問題可以是對課題的提出的:槐鄉的槐花是怎么樣的?有什么作用?那是群怎么樣的孩子?也可以是對課文內容提出的: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們從里面可以學到什么?在自讀過程中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在學生結束自讀后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示范讀,例如課題里的“槐”“耷”“縷”,還有一些多音字“磨”“載”“塞”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既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時我也會要求學生邊自讀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整體感知課文。這種勾畫圈點法可以幫助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而對重點語段,我會進行示范讀,讓他們更容易體會其中感情。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節是研讀賞析,精讀感悟。
問題1,問題2的設置一脈相承,這里涉及到的學法有討論法,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有感而發;另一種學法就是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提高。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延伸。
設置這個環節的好處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部分學生欠缺相當的口頭表達能力。那么這個環節我們可以借助討論法來進行延伸。討論法很重要,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我將會要求學生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里?也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這樣的延伸可以有兩種形式:快樂寫話卡,通過對槐鄉孩子勞動情形的多次誦讀,我們認識了槐米,認識了槐鄉的孩子。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個怎樣的槐鄉孩子?你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嗎?()的槐鄉孩子,我真想對說:“()”。
也可以是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第五個環節是總結遷移,形成積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要學生去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說槐鄉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的孩子是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槐花飄香的五月,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他們幸福快樂;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們勤勞善良、自立自強的品格。
最后一個環節是布置作業。我認為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1、摘抄好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同步練習《紙船印象》。
最后我來說說板書設計。
早起出發:勤勞。
采摘槐米:合作采摘(男孩——削女孩——撿)。
滿載而歸(快樂的歌聲)。
勤勞懂事,分擔父母的辛勞。
副板書:槐鄉的孩子可愛吃苦耐勞,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以苦為樂,快樂的歌聲、甜蜜的微笑。
(可簡化成寫在黑板兩邊的詞:勤勞、懂事、辛苦、快樂……)。
采摘槐米:早起出發,合作采摘,滿載而歸。
以上,就是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二
2.學生欣賞槐樹、槐花的美麗圖片近距離感受槐鄉的美麗。
再仔細讀讀課文,體會槐鄉孩子的快樂并把描寫他們快樂的句子或段落作上記號,多讀幾遍。
重點從兩個方面來學習:
(一)槐鄉五月的美景。
(二)槐鄉八月,全面認識槐鄉的孩子。
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是一個統領全文內容的問題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可愛之處有以下幾點: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1.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一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優美的語言。
3.品讀重點語句,談自己的體會,感悟槐鄉孩子自立、自強的形象。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及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2.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2課時。
多媒體課件。
1.出示槐花圖片及詩句,導入新課。
“一湖月夜渚流光,萬樹瓊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歸去路,欲把草畔做寢床”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槐鄉的孩子。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1.你最喜歡槐鄉的哪個季節?并聯系課文說說理由學生自讀課文。
2.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
(1)請喜歡五月槐鄉的孩子談體會:
(槐鄉的五月令人興奮,讓人陶醉,處處浸潤著槐鄉特有的風情)。
(2)喜歡八月槐鄉的同學談體會:
(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繁忙與收獲,浸透著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3.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指名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3.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學生談感受)。
1.你在課余時間從事過哪些勞動呢?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
作業:
1.參加一次公益性勞動。
2.摘抄文章的好詞好句。
古詩引入,創設濃濃的詩一般的意境讓孩子們在上課伊始就沉浸在美的氛圍中。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想像,初步感受文章淳樸的鄉情。
這幾句話寫出了文章所贊美的孩子淳樸勤勞的性格,讀中體會,感受槐鄉孩子的可愛。
作業的布置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基礎。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承上啟下。
第二個環節,從幾個方面來鑒賞這篇文章。
疊詞在文章中出現較多,找出來并積累達到學會運用。
談自己的勞動感受,讓課堂走到課下,達到真正指導學生生活的目的。
作業的布置體現人文化,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會運用。
1.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十一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積累優美的語言。
3.品讀重點語句,談自己的體會,感悟槐鄉孩子自立、自強的形象。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及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2.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2課時。
高新區第三小學杜艷梅。
1.出示槐花圖片,欣賞槐樹、槐花的美麗。
2.導入:
(2)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一)閱讀要求(出示)。
1.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你從課文知道了什么,講了一件什么事兒,槐鄉的孩子可愛嗎?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二)檢查自讀:
1.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
2.辨識下列形近字并組詞。
辮()籃()撒()碌()炒()。
辯()藍()撤()綠()吵()。
3.解釋下列詞語。
旋渦:急速自旋的水流。
惹眼:引人注目,顯眼。
顯山露水:比喻張揚,突出自己。
耷拉:向下垂。
暮靄:黃昏時的霧氣。
籠罩:廣泛覆蓋的樣子。
滿載而歸:裝得滿滿的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4.課文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14)槐鄉的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
(510)槐鄉的八月,是槐鄉孩子繁忙的季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指名背誦你喜歡的段落談話導入繼續品讀課文的學習。
1.你最喜歡槐鄉的那個季節?把你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并聯系課文說說理由。
預設一。
(1)請喜歡五月槐鄉的孩子談體會:
(槐鄉的五月令人興奮,讓人陶醉,處處浸潤著槐鄉特有的風情)。
(2)喜歡八月槐鄉的同學談體會:
(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繁忙與收獲,浸透著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喜歡的段落。
2.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可愛之處有以下幾點: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這樣寫得好處。
師引導學生重點領悟:
1.疊詞的廣泛運用,使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
2.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的描寫更生動形象。
出示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的掛滿枝頭,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槐花的潤澤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滿靈氣那美麗的樣子,真使人見人愛)。
(2)老槐樹心疼的伸出手臂為他們遮住露水,并輕輕的哼著誰也聽不懂的歌(槐鄉人培育了槐樹,槐樹庇護著槐鄉的兒女,如父母疼愛著自己的兒女多么溫馨的畫面啊!)。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指名朗讀自己喜歡段落。
2.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師小結:快樂不僅僅來自于休閑,來自于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課外拓展。
說一說,你平時進行了哪些勞動(活動),怎樣做的?
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來感悟體會語言文字的感情,達到對課文的初步閱讀的目的。
理清文章的大致脈絡,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
給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自主感悟課文內容,將課堂真正給了孩子。
小組合作是高年級應具備。
一種能力從扶到放,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
語文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還應課外延續拓展。
又是槐花飄香時,我想起了老槐樹。
“外婆是從賤年那陣子過來的,大人們連槐樹葉子都沒吃飽過”外婆捏窩窩時總愛向我數落著往事,“那時候,榆樹葉子、楊樹上的毛毛蟲都吃過,只有槐花最好吃,不酸不苦的,而且味正香甜”她說自己老了就變成老槐樹,但最好沒有刺,免得劃破了小孩子的手指外婆是見不得槐花紛紛落地的,即使生活好了,人們不再吃槐花了,她仍說:“這是多么浪費呀!”
()的孩子()的微笑()的鉤刀。
()的清香()的歌聲()的勞動。
一簇槐米一簇簇槐米。
一縷炊煙一縷縷炊煙。
()()。
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
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
(略)。
一簇槐米一簇簇槐米。
一縷炊煙一縷縷炊煙。
(一條小船)(一條條小船)。
(一朵白云)(一朵朵白云)。
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里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三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因此,“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美意境,讓學生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
教學時,我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走進槐鄉,去觀察,去感受。以“走進槐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統領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讓學生在整體上對第一自然段有一個把握。在他們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通過品讀句子來細細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這些特點。通過“山山洼洼”“坡坡崗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過“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在品讀槐花的過程中,我適時出示槐花圖片讓已留在學生腦海中的畫面漸漸清晰起來。同時伴之以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品讀過程,我注意到了幾個重點字詞的把握,例如三個表示香味的.詞語:“清香、醇香、濃香……”以及“浸”這個字,通過對這些關鍵字詞進行推敲,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槐花的美。
課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達對熱情好客的槐鄉孩子的喜愛。在這一部分,我采用了多種朗讀方式,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通過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體會槐鄉孩子的熱情好客。同時在教學中也抓住了一些關鍵字詞,如“飄”這個字,一個“飄”字中蘊藏著槐鄉孩子的“樂”,因此我在教學時故意設疑,提出把“飄”字換別的字,如“跑”、“走”等等,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從而不遺余力地感悟、品味這個字。學生在教師的置疑下,透過這個字眼,感悟到了槐鄉小姑娘輕快,輕盈的心情。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四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為了落實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讓語文教學向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
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運用語言的經驗,也積累了相當的生活經驗,特別是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說“生活經驗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源”的觀點,完全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特點。
在本堂課中,有許多把學生生活經驗引入課堂的成功例子:例如從家鄉的樹引出槐樹,從槐鄉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教案《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在學習槐鄉孩子的勞動情景時,讓孩子們想象是在怎樣的天氣中進行的,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為學生所喜愛。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五
《槐鄉的孩子》是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我計劃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說說槐鄉孩子的特點。鼓勵學生們在讀中找答案,希望通過這個環節,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但上課時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后我認真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老師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沒有照顧到中下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這些水平的學生由于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就容易分神,學習效果不好。
另外,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由于前一個環節設計不好,所以這個環節實施效果也就不好。
一節課下來,使我認識到:備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中一定要正確面向全體學生,提問要從學生出發,要有層次性,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思維。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六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匯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
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干糧。
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很晚了。
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七
style="color:#125b86">三年級上冊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4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四、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八
style="color:#125b86">三年級上冊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3、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4、認識略讀課文,初步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課,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連續學習了幾篇有關課余生活的課文,體會到了課余生活有許多樂趣,請你說說從《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課分別體會到了什么樂趣?”(學生回憶交流)。
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交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悟。
1、簡介課型。
a、同學們,仔細觀察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有什么不同?
c、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仔細閱讀導讀提示很重要。
2、導讀提示。
自讀“提示”,邊讀邊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后指名讀提示,交流并歸納出學習要求:
(1)讀讀課文,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
(2)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3、自主讀悟。
自讀。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請你多讀幾遍。邊讀邊用筆畫出有關內容,讀后與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地方作個記號。
4、交流收獲。
集體交流。先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談談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讓學生知道課文主要描寫了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引導學生體會到孩子們所得到的勞動的快樂。)。
三、賞讀課文,感悟理解。
1、細讀品悟。再讀讀課文并仔細想想,你覺得“槐鄉的孩子真!”
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2、學生發表見解,全班交流。
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指生說)。
據生答出示句子: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指讀—齊讀)。
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指生說,余生適時補充)。
(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著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松、活潑,一點也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感覺,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為樂。)。
據生答相應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指讀-----賽讀—齊讀)。
b、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指讀—齊讀)。
c、還有體會“槐鄉的孩子真辛苦!”、“槐鄉的孩子真勤勞!”、“槐鄉的孩子真可愛!”
3、抒發感受。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
如:“勞動最光榮!”、“幸福的生活靠雙手去創造!”……(同桌互說——指說)。
4、賞讀品味。
a、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引導學生關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寫形象生動的句子,學會鑒賞等)。
b、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熱愛勞動,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四、課外延伸,拓展能力。
說說自己課余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可以是參加公益勞動的,也可以是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
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說課稿(優質19篇)篇十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能夠從文中體會勞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3.使學生在獨立閱讀中能夠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4.讓學生增加愛對農村的熱愛感情。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感受勞動是快樂的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槐鄉,那里每到八月份,滿山遍野的槐樹便開了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說是香飄十里。你們想去看看嗎?(出示課件:槐花)槐鄉不僅景色美,而且還有一群和你們一樣可愛的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槐鄉的孩子》。
2、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提出問題。
俗話說:文章十題目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2、指名朗讀,同學評價。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也要聽仔細,等會可以當小老師來評一評。
3、朗讀評價后,交流感受。
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讀了課文之后,有什么收獲、疑問、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師總結。
同學們可真了不起,讀了一遍課文就能有這么多的感受。老師相信,在下面的學習中你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誦讀課文,讀中感悟。
1、提出學習要求:
2、學生自由讀書,畫出相應語句并和同學討論。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發言的同學請你先把自己的題目補充完整,然后把依據讀一讀,最后談談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學請仔細傾聽,聽聽他的意見是否和你的一樣,如果有補充,可以舉手示意。
a、(勤勞懂事)的槐鄉孩子――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b、(吃苦耐勞)的槐鄉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課件)。
c、(快樂)的槐鄉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課件)。
d、(快樂)的槐鄉孩子――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練習:
1、同學們,看到這么勤勞的槐鄉孩子,看到他們熱烈的勞動場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對自己勞動體驗的回憶?那誰能為大家說說你在家幫助媽媽打掃衛生或是和同學們一起值日時的勞動體驗?(出示課件)。
2、學生發言,師生評議。
五、總結。
同學們,槐鄉的孩子是勤勞懂事的,是吃苦耐勞的,是在勞動中體驗(板書:體驗)著快樂的,他們能夠體諒父母,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老師也真誠地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勤勞的孩子、快樂的`孩子。
六、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后,幫媽媽做一件家務事,體會下勞動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