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接下來,我將向大家分享一些優秀作文的寫作技巧和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一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的國家有國家的法律,我們每一個小家庭也應該有家里的規矩。中國乃是文明禮儀之國,我們每一個小家庭也應該用端正的家風家訓來嚴格要求自己。
我對家風的理解與眾不同,家風不一定必須照著做,但是做錯了就要反省自己。我們出去的一言一行不是只代表了自己,而是代表了整個家庭。我們家的家風主要是圍繞著“孝”字。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我們的“孝”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對父母的“孝”,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碗、揀菜、拖地、掃地等;其次,我們還可以給爺爺奶奶們洗洗腳、捶捶背、讀讀報紙等。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孝”。
我們家的家訓有八個字,是“勇敢自信,誠實守信”。我對它的理解是: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挫折,每一天都自信開朗;我們對別人要誠實,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做到。我的奶奶告訴了我我們的家訓,我立志要做一個勇敢自信、誠實守信的人。
我們少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我們一定要把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二
的“善小”能使他人受益非淺,但的“惡小”卻使人失去了太多。有些人最后無惡不作的強盜,兒時的一絲貪念,小偷小摸圖那一時的快感,而正是的“惡小”的累積了個的悲劇。,“勿以惡小而為之”。
而,小事的作用你卻忽視,它能阻止悲劇的。記得曾經吳王要攻打楚國,警告大臣們“如有勸阻者斬”,吳王年輕的門客,強行諫言辦法,就懷揣著彈弓,徹夜站立在后花園,露水沾濕了衣衫,他依然堅定地站立著,三天三夜了,吳王來到跟前說:“你是得意門生,何苦呢?”年輕人回答:“請您那棵樹,樹上有只蟬,蟬高高在上,哀怨地叫著,卻不知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把身子貼在隱蔽的地方,一心只想捉蟬,卻不知有黃雀躲在一旁,黃雀伸長脖子一啄螳螂,卻不知我正拿著彈弓瞄準它,您看,都只求的利益,卻顧及身后隱伏的禍患啊!”吳王聽后大悟,立即下令停止攻打計劃。吳國的謀士很小的比喻就輕而易舉地阻止了一場血雨腥風,挽救了吳國的滅頂之災!小事的功力可別小瞧!
“善小”、“惡小”、“小善”、“小惡”其實就在你的一念,把握身邊的次的機會,盡力為你身邊的每人做善事,你將更多的朋友!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三
校訓是一所學校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所學校的核心精神所在。一所好的學校,校訓也必然與眾不同。而這次,我就來說說我心中的校訓。
首先,我心中的校訓要有"健康"兩個字。因為一切思想創造大多都建立在一個健康的身體上,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就等于有了一筆無法衡量的財富,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生。
其次,校訓里還要有"誠信"之念,一個人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擁有誠信,你會擁有數不清的`成功機會。更有古人曰"民無信不立"。誠信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
然后,校訓必須有一個"孝順"。父母為自己操勞一生,生身養身之恩重大,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才能有比他人更大的前途。
最后,當然離不開"勤奮"了,懶人是終究不會有大作為的。
這就是我心中的校訓。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四
暑假時,爸爸帶我到鄉下大姑奶奶家玩了幾天。正是在這幾天里,我看到并體會到了鄉村的美麗。
清晨,太陽公公的第一縷陽光告訴我們新的一天開始了。伴著這一縷陽光的大公雞也“咯咯咯”地叫人們起床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放眼望去,早起的人們已經趕在太陽前面,在稻田忙開了。割小麥的割小麥,扎捆的扎捆,他們汗流浹背,卻還是有說有笑,似乎不是在干很累的活,而是在享受一般。小孩子們也沒有閑著,打著赤腳蹲在地里,看著青蛙捉害蟲。
到了中午,太陽公公放出了最強悍的光和熱,到處火辣辣的,根本比不上早晨的涼爽,樹葉都被曬得卷了起來,知了也在樹上不停的叫著:“知了,知了。”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早上赤腳的孩子們這時都穿上了拖鞋,因為地上已經被考得發燙了。這時的人們都躲在屋子里,吹著風扇,吃著西瓜。門口的大黃狗都吐出舌頭呼哧呼哧地喘著氣。但是,小孩子們可在家里呆不住,都跑到小河里去游泳解暑了!河水清澈透底。一群小鴨子正在水中悠閑地游泳。男孩子一個接著一個跳進水中,把小鴨子們嚇得魂飛魄散,嘎嘎嘎地拼命劃水,趕快逃離這個是非之地。女孩子則坐在河邊的石頭上,用腳拍打著河水,我也趕緊加入她們的行列。就這樣,在孩子們歡笑聲中迎來了黃昏。
當太陽撒下了最后一縷余光,整個大地好像蒙上了一層輕紗,變得一片朦朧,若隱若現。大人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鳥兒也回到巢中,結束了一天的時光。
鄉下的風景真美啊!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五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睦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和家訓,我的家風有兩條:誠實、勤儉節約。
誠實
有一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媽媽拿出了二十塊錢,讓我出門買個西瓜,我拿著錢往樓下的水果店跑去。走進水果店,我發現是一位老爺爺在守店,我跟爺爺說我買一個西瓜,售價單上寫著:西瓜1、58元一斤。老爺爺把西瓜放在稱上,我一看,這個西瓜有5公斤重,接下來,我看見老爺爺把公斤的價格輸入成1、58,最后那稱顯示的金額為7、9元。我沒有作聲,心里暗暗高興,付了錢就立馬提著西瓜往家跑。
回到家里,我把西瓜和剩余的錢一并給了老媽。老媽一看,問我:“怎么還剩了十多塊錢呢。這西瓜只要幾毛錢一斤嗎?”我告訴媽媽西瓜是1、58元一斤,“不對呀,標簽上打的5公斤,應該是10斤呀。那么單價應該是每公斤3、16元才對哦。”媽媽向我解釋道。我興奮地說:“我知道是老爺爺搞錯了,我沒有告訴他,這樣我們就賺了啊,多好!”媽媽聽了我的話,臉一下沉了下來,嚴厲地批評了我,還說:“這樣叫不誠信,是投機取巧知道嗎?”說完便讓我把少付的七塊九毛錢送給老爺爺,并說對不起。我拿著錢來到店里的時候,老板叔叔和老爺爺都在,他們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并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我高興極了。
勤儉節約
要說勤儉節約,我奶奶是典范,現在我就告訴你們,我奶奶的真實寫照吧!平常,奶奶會把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收集起來,當做垃圾袋。奶奶也會收集塑料瓶,每次都會收集好幾個袋子。因為我們小區管得嚴,收廢品的人不能進小區里來,奶奶便把收集到的塑料瓶拉出去賣,每次賣完塑料瓶,笑得合不攏嘴。
其實,奶奶不是沒錢,她常常跟我說;“我之所以這么勤儉節約,因為我經歷過。當年知識青年下農村,已讓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家里兄弟姐妹多,都是靠著互幫互助、勤勞節儉走過來的。你們現在生活得很好,但是也不要浪費哦!”
這就是我們家的良好家風,是不是很優秀啊?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六
太奶奶是我爺爺的母親,去世時已是八十八歲高齡。
太奶奶去世已經兩年多了,但爺爺、奶奶細心照顧太奶奶的每一天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家風、家規是什么?百善孝為先,爺爺奶奶在這一方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好的家風、家規會一代代的延續,我們也會像爺爺、奶奶一樣孝順老人、孝行天下。
【例文二】。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七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庭是園,孩子是苗,家庭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題記。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并且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而家風家訓更是重要。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記得那是一個夏天,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一樣的烘烤著大地,周圍的樹木卻意氣風發,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那綠油油的葉子,做出“沙沙“的響聲。絲毫不向那逼人的太陽低下頭去。而此刻我卻在小歡家的后院的一個陰涼處和小歡玩著泥巴,好不愜意。我們用泥巴捏著一個又一個新奇可愛的小動物,一塊小小的泥巴在我們手中煥發出生機。其中有一個小馬駒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它高昂著頭,兩個眼睛炯炯有神看向前方,小馬蹄用力的奔跑著。讓人有一種朝氣蓬勃,奮起直追的感覺!我們越玩越入迷,天都快黑了我們都不知道。這可急壞了家里的媽媽,媽媽在到處找我,我卻渾然不知。等夜完全籠罩下來的時候,我這才想起了回家,這才匆匆的和小歡告別,立刻奔回了家。
進了客廳,只看見了爸爸一個人坐在沙發上,臉色陰沉的看著我,我嚇得立馬低下頭去,站在那里不敢動,連大氣都不敢出一下.,心里想著:完了完了,這次爸爸媽媽該收拾我了。爸爸給媽媽打了個電話,不一會媽媽就從外面回來了。我抬起頭看向媽媽,媽媽的頭發有些凌亂,眼里滿是擔心和著急,看見我回來了才放下了心來。媽媽將我拉到沙發前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寶貝,以后出去玩一定要按時回家,不然爸爸媽媽會擔心的。你可以玩,但是要有時間觀念的玩知道嗎,不可以一玩就忘記了回家。一個人做事沒有明確的時間來規定自己,是完不成下一件事的,并且這樣的人是做不完一件完整的事情的,答應爸爸媽媽以后出去玩或是干什么事的時候,要給自己規定一個可以完成的時間好嗎?”說完,和爸爸一齊看向我,我鄭重的向他們點點頭,并保證以后一定會說到做到的'!從那以后,我的家訓里多了一條“守時”這條家訓時時的提醒著我,不管是去好朋友家玩還是上下學的時候我總會準時的回家或是準時到校,不再讓爸爸媽媽擔心。
漸漸地我長大了,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了,只是我很愛挑食,不是挑菜就是挑肉、而且還常常剩飯,吃不完就倒掉,每次洗手洗臉的時候都要用大半盆水,媽媽發現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對我進行了批評教育,還給我講了他們小時候的故事。他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吃的都是用玉米珍做的飯,做的饃饃都是用大米磨完的米麩子做的,黑黑的。可要吃肉還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每人才能吃上一點。而水就更珍貴了,他們都是很珍惜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每天回家還要幫父母們做農活,晚上還要學習。回想我現在幾乎天天都可以吃上肉,而水就更不用說了,每天將水龍頭一開就可以用水了,我也不用幫爸爸媽媽做農活,回家吃過飯就可以寫作業了。相比之下,我真是比爸爸媽媽小時候過得幸福多了。可我還大手大腳的浪費著,而勤儉節約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國又是一個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我如此大肆的浪費食物和水真是不對。這件事情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什么事情都不在浪費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等。此后,我真的做什么事都不在浪費了,一塊橡皮用了還剩一點我也要將它用完。作業本沒有用完我用它來打草稿。這便是我的另一條家規“勤儉節約”
家風家訓從兒使跟著我共同走進了青春,他無時無刻的提醒著我,鼓勵著我。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更多。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八
家風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家庭中的每一個人。我家的家風就是十二個字:孝順長輩、誠實守信、與人為善。
“孝順長輩”是我家的家風之一。
“老謝,今天太陽很大,我們幫奶奶洗洗被單,曬曬棉被,好讓奶奶蓋上暖被,天氣氣溫變化大了。”老媽在廚房里洗碗跟在客廳里看書的老爸說道。
“好啊!等一下就過去。”老爸應道。過了十分鐘,老爸老媽就一起去幫奶奶曬被子,我呢就一邊跟奶奶聊天一邊幫奶奶捶捶背,揉揉手和大腿。奶奶笑得合不上嘴,說是很高興,我們沒有嫌棄中過風的奶奶。
“誠實守信”是我家的家風之二。
在一個周末里,我自己在家寫作業,隔壁家的濤濤來我家玩。他指著電視柜里擺放的水晶鐘說:“好漂亮啊!姐姐能拿下來讓我看看嗎?我特喜歡這水晶鐘上端的小猴子。”我繼續寫作業,沒有回應他。不久,我說:“姐姐可以把它拿下來放在茶幾里讓你觀看,但你不要動。”我拿下來了,他覺得我不理他,幾分鐘后,他就說:“我回去了,姐姐請拿好。”看來,我擔心濤濤摔壞水晶鐘是多慮了。
“好!濤濤再見!”我站起來剛想放好水晶鐘,誰知,我穿“人字拖”一滑,來個四腳朝天,我趕緊爬起來,可是水晶鐘被打碎了。
我聽到開門聲,趕緊掃地還是來不及了。“曉峰,怎么今天這么勤快?”媽媽笑問我。我低下頭,不敢說話,強忍著淚水,可淚水流出來。我低聲說:“那是隔壁家濤濤……剛剛來玩,不小心……打……打碎的。”媽媽用異常的眼光看說:“你確定。”“萬一是你自己不小心打碎的呢?”媽媽又嘮叨著,“你忘了家風之二要誠實守信嗎?”我聽了媽媽的話,面紅耳赤,趕忙改口“媽媽,我錯了,其實那個水晶鐘是我不小心打碎的。”這時,媽媽又怒樣變得面帶笑容了。媽媽走過來,用手刮刮我鼻子,“吾女長大了咯,說真話了。”媽媽說。
“與人為善”是我家的家風之三。
老爸老媽就是與人為善的人。老爸常對我說:“與人為善,則能和諧共處,反之,則會眾叛親離。”而他常常以身作則,對人熱情相待,喜歡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樂趣或個人事跡,遇見有難的人會伸出援手相助……老媽平時也對鄰舍熱情幫助,對同事樂意分擔任務,為她們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反正,老爸老媽的行為,教會我為人處世之道。
良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是一筆來之不易的財富。我家的家風伴我一路成長!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九
我的爺爺是一位董事長,今年50多歲了。他頭發稀少,慈祥和善,熱心腸。他的臉上每天都掛著燦爛的微笑,對同事、鄰居、家人都很友好。每到過節的時候,他都會精心做幾道拿手好菜,讓二爺和三爺來我們家吃飯。誰家有難處的時候,他都會熱心的幫忙。
我的爸爸是一位技師,爸爸總是夜以繼日地工作,他也是一個熱心快腸、扶危濟困的人。每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我也是一個有愛的陽光女孩。當別人得到優異的成績時,我會給出熱烈的掌聲;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我會關心問候。
雖然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不能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給人一個笑容,幫助貧困的人,雖然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就是雪中送炭。
我的家規也有很多,早上和晚上:一是洗手洗臉,二是洗漱。這兩個家規是爺爺定的,爺爺說,做人首先要干干凈凈的。要是有誰不洗手不洗臉,就不許吃飯。每天晚上都要洗手洗臉洗腳之后才能入睡。這是我們家的衛生管理。
提起我們家的家風也是挺嚴格的,我的爺爺做事情,總是一絲不茍,追求完美。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對我們也是如此,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記得有一次,姑姑的學習成績不是太好,考了80多分,爺爺就讓姑姑一字不漏的把那一本書全部抄一遍。姑姑雖然心有不滿,但知道抗議無效,也只有“敢怒不敢言”了。不過也是有好處的,從此以后,姑姑每次考試都拿到了優秀的成績,她也成了我和弟弟的榜樣。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我們日漸優秀。
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父母。父母一直告訴我“百善孝為先”,我一直銘記在心,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我們家的家訓是:尊老愛幼,勤勞節儉,懂得持家,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我自小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影響,用家訓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我現在能主動向長輩們問好,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有時發生點小矛盾,是我的錯,我一定會主動向同學道歉。
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讓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魅力。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十
告訴你,我的家風是謙虛。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可是親身體驗過了。
三年級的時候,我報名參加了書法五級的考試。老師每次跟我們班培訓書法的時候,都夸我只要考試的時候寫出平時練字的水平,肯定能過關。于是,我開始驕傲起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字也寫得隨意了。最終的結果很顯然,我五級沒過關,只拿到四級證書。這時,我傻眼了,心里一陣酸,不知道回家怎么向爸爸交代。
回到家,我總是不敢看爸爸的眼睛,生怕爸爸提到這件事。但怕什么就來什么,爸爸問我:“這次考級怎么樣,過關了沒有?”“沒有。”盡管我聲音說的很小,但還是被爸爸聽見了。他的眉頭皺了皺,表情十分嚴肅,說:“怎么回事,老師不是說你肯定可以過關的嗎?”“太過于驕傲了,考試的時候沒有認真寫。”“你知道驕傲就好,我希望你要引以為戒,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虛心,否則最終肯定失敗。”聽了爸爸的話,我紅著臉低下了頭。為了彌補錯誤,我決定跳過五級,直接報考六級。
在學習六級的時候,我一直保持謙虛的態度,即使寫得再好,也認真細心地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六級考試一次性通過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的家風讓我變得更加優秀,我們的社會也需要“家風”,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更加強大。我們要謹記家風,并讓它們發揚光大!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十一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白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后,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并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后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十二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我家家風作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一天晚上,我去同學們家玩,媽媽和我約定的時間是七點半回家,要尊重別人家的休息時間。我和同學在電腦上玩cs槍戰,心里也一直惦記著和媽媽的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到七點半了,我趕快和寧琛說再見,沖下樓回家了。媽媽一開門,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夸獎我守時。這一次,媽媽不但給了我一個吻,還獎勵了我下個周末一小時的玩電腦的`時間。我開心極了!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為人父母有義務、有責任把家庭料理好、把孩子教育好。盡管使孩子具有高尚品質的責任未必完全在父母身上,但為人父母在心甘情愿當“牛”做“馬”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家風,用好家風培養好孩子,責無旁貸。如果因為家風不好而使自己的孩子不象“愛德華”而象“珠克”,不僅會讓父母傷心失望,對社會也將貽害無窮。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于管教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為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為此,家庭容易成為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干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于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丑、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級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給人以溫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后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里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著,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說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松。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锏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十三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大多數家庭都有自己認為正確的行為準則,或明顯,或隱晦,但家中的每個成員都不能觸犯,這可能就是“家風”吧!
在我家媽媽說了算。因為我們家的大多事情都是媽媽在做,我和妹妹整天埋頭學習,沒工夫幫她,也不懂顧家;哥哥已經結婚,沒有工夫呆在家;爸爸也整天上班,不能將全部心思放在家。責任大權利也大,媽媽理所當然成了一家之主。爸爸和哥哥很聽媽媽的,我和妹妹自然盡量不給媽媽找事,心里覺得委屈時,一想到媽媽持家時的辛苦,就云開霧散了。
換季了,我需要添衣服。我想要自己喜歡的,就央求媽星期天一塊去買,可是媽媽早已不聲不響給我買了一身衣服。那是我那天和媽媽去逛街時看中的,本來很滿意,可是因為后來不小心摔倒了,覺得很晦氣便不再想買。看到媽媽把它買了回來,我很不高興,媽卻說“吃一塹長一智”,衣服穿在身上,可以提醒我走路小心。我既生氣又無奈,只得違心從命。這都是因為我們家有不可以隨便浪費東西的規矩,我也沒有辦法,只能將衣服穿在身上。
那次,我在商店看中了一雙鞋,媽媽卻執意不買,我就和媽媽犟起嘴來,媽媽丟下我走出商店。我猛然明白,不應該頂撞媽媽,更不該惹她生氣,我想和媽媽說對不起,卻不好意思說出口,因為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包括我最愛的親人。就在我猶豫不決時,媽媽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主動過來對我溫柔的說:“不是媽不給你買,是因為媽帶的錢不夠。”我聽了這話,就不再堅持。因為我家的家風中還有一條:體諒家人,不亂花錢。
我家雖然不大,但一家人其樂融融,這都源于我家的家風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具備了很多別人身上沒有的好品質,讓我更加的健康,更加的快樂,我要謝謝我們家的家風。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十四
所謂“校有校風,班有班風”。而我們有家有家風,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四個字——“尊老愛幼”。
在我們家很重視尊愛幼,我們家風的來歷還是因為我。由于在一次吃飯時,我不懂事,搶了妹妹吃的東西,還自己占位先吃。媽媽說我不懂尊老愛幼,從此便立下了這個規矩。自此之后,在我們家里的人,都很遵守這個規矩。就比如在一次過年里,媽媽和爸爸都起得很早,忙得包餃子,下餃子。等餃子下完后,媽媽對我說;“把這一碗餃子,去給你的奶奶送去。”于是,我便端著餃子送到奶奶家。在晚上吃團圓飯時,媽媽總對我說要先讓爺爺奶奶坐下,等人都坐下后,在開始吃。我都勞記著媽媽的話,媽媽做好菜后,我端到桌子上,然后給奶奶爺爺讓座。所有人就為位后,要讓著弟弟妹妹,不要跟他們搶好吃的。
吃飯時,媽媽總給弟弟妹妹挾菜,而我要也學會尊老愛幼,所以我挾了幾個水餃給爺爺奶奶,奶奶和爺爺說我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大家想必也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這樣做,有好東西,要拿出來給弟弟妹妹分享。就比如上一次,媽媽給我買了許多的玩具,我到家就藏了起來。媽媽說要給弟弟一起玩。我想到了媽媽的定的家風——尊老愛幼。于是拿出來,和弟弟一起玩得很開心。
尊老愛幼是我們家的家風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傳統傳承下去,讓它發揚光大。
文檔為doc格式。
家風五年級(通用15篇)篇十五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后才能立足社會。
最近她們在學習《弟子規》,其中有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父母叫她們的時候要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要求她們做什么要立刻去做,不要推托、偷懶。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電視,媽媽下班回來問我:“一澤,作業寫完了嗎?周末打算去哪兒玩啊?”當時電視演的是我最愛看的《火力少年王之傳奇再現五》,我已經融入電視里的情節中了,幾乎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這時電視突然關了,我以為是停電了,我抬頭一看燈還亮著,就在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時媽媽生氣的站在我面前說:“不管誰跟你說話的時候要仔細聽,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我做錯了。我主動向媽媽承認錯誤,并保證以后不再犯類似錯誤。自從這件事之后,我對《弟子規》有了更深的理解。
勤儉節約也是她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也讓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我偶爾也是把吃不了的飯倒掉,有很多很多小朋友生活在貧困地區,她們吃不飽,穿不暖,買不起學習用具,更沒有零食吃,而她們還在浪費想想真是慚愧啊!她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把勤儉節約落實到行動,而不是一句口號。
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家庭的全貌,我要好好牢記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