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贊美家鄉作文開頭 贊美家鄉作文400字左右篇一
我說不清為什么那么迷戀老家。我的老家是外婆家,在川北腹地的一片丘陵地帶,世代農耕之地,出產紅苕。小時候,看什么都大,于是那些并不高的丘陵被我叫做山。在成都的家旁邊有個建筑工地,因為挖地而堆起來一座小土坡,久了沒人管,也長了些野草,看上去很像老家的那些山。我實在想念老家了,就去那座“山”去玩,想象這就是老家。我還秘密地給這座小土丘取了一個名字:望家山坡。
真正的老家有什么呢?有外婆、外公、舅舅、舅媽、表姐、表哥,有山、水、柏樹、竹林、茅草、胡豆苗(開紫色小花),有架子上的番茄、螞蚱、竹節蟲、灶火、炊煙、豬圈、剛出生的小貓……每當春天的時候,我在城市里盡量尋找一些可能生長野花的空地,看見那些品種單一的可憐兮兮的野花,想著老家的山坡該是多么的.茂盛和斑斕啊!更不要說夏天老家田野里的蜻蜓、草地里的螞蚱、竹林里的竹節蟲了。記得有一次我把一只色彩斑斕的甲蟲做成標本之后帶回城市,上生物課的時候帶到學校里,真是讓老師都覺得稀奇,一時讓我在學校里風光無限。那一段時間我的外號都是:“那個三班的甲殼蟲”。
終于熬到能回老家了,一般是春節或者是暑假。我啟動了“回老家”的興奮程序。首先是準備禮物。給外公外婆的是我用枕巾上抽出來的各種彩線挽成的吊墜,有流蘇,制作耗費了我將近兩個月時間,遍抽我睡過的各種枕巾。這事不但靠工藝還要靠智慧—不能讓我媽發現了,否則她將無法理解我抽線的用途,中途就強行阻止。給表哥何強的是一把塑料槍,可以用豌豆來當子彈,上在槍膛里可以發射,高級得很。我是和班上的男同學打了一架才獲得這個玩意兒的,靠體力和智慧為表哥掙來的,他一定會相當高興。表哥何強會帶我去坡上砍粑茅桿來給我做紅纓槍,長長的還泛著清香的槍桿,暗紅色的茅須是纓子,那叫一個神氣。所以,我也要回饋一把城市里的槍給表哥。給表姐的是一朵頭花,那樣式在城市里都算是時髦的:鏤空的蝴蝶結里面有彩色的珠子滾動,戴在頭上嘩啦嘩啦的,好像是有活物在頭上為你的美麗隨時給力。這個不需我花費什么力氣,只需我舍得—這是我生日時得到的禮物。
然后是和我媽何安秀同志一起去買票。她總是在一個私營運輸公司的窗口去買票—因為我家那么偏僻,很少有班車直接到,但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車能將我們直接送到外婆家門口。我還沒有窗口高,但是看見我媽把準備好的一沓錢遞進那個窗口,說:“到遂寧興隆。”那個人居然對于這個神奇的地名無動于衷,讓我很不滿意。
我小時候暈車,別說坐車,遠遠看一眼長途班車都惡心。但是我小時候就懂得一個道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我執意從坐車開始就要穿著過年的新衣服,安安靜靜坐在骯臟而充滿汽油味的班車上等待嘔吐,等待能看見山,等待能看見老家。車子駛出車站,慢慢從環線駛出城市,看見城鄉結合部了,看見田野了,看見山巒的曲線了。終于,那可怕的暈車的感覺來了,我緊緊閉上雙眼,不停問媽媽:“還有好久?還有好久?”媽媽就說:“快了,快了。”
贊美家鄉作文開頭 贊美家鄉作文400字左右篇二
我愛我那充滿歡聲笑語的家鄉。
春天,柳樹姐姐脫掉了白色連衣裙,換上了綠色新裝。調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腦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潔白的面頰。農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種。我們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鳥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聲歌唱。在那美麗的鄉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聲。
夏天,溪水嘩嘩的流著。我們小孩子在水邊玩耍嬉戲。大人們在樹陰下談天說地。知了在叫著,好象在說:“熱死了!熱死了!”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飛翔。在那美麗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秋天,銀杏樹姐姐飄落著小扇子,仿佛在迎接豐收的一年。小花準備去和它的哥哥姐姐們告別了。農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獲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也在地里干活兒。小鳥成群結隊地在和這里的一切告別。在那充滿歡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別聲。
冬天,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我們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冬青樹在風雪中傲然屹立。動物們大多都冬眠了,僅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跡。
每次老師讓我們寫關于家鄉的作文,我都會想起這些美好的回憶,特別是這幾年家鄉的變化,讓我感到更加的高興,我希望我的家鄉明天會更好,我愛我的家鄉!
贊美家鄉作文開頭 贊美家鄉作文400字左右篇三
我是愛我的家鄉的,愛那個雨后泥濘不堪、夏日蚊聲如雷的鄉下小村。
說不出這是怎樣的愛。我是愛靜靜的小村還是留戀過去?亦或是愛家人,小狗啥利而已?有同老舍先生一樣的心情: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家鄉的俊偉。要說我愛家鄉,倒不如說是我沉溺在家鄉的愛的柔波里。
已值深秋,家鄉的秋天是怎樣的景象?它一如從前!
蟬聲消退,多嘴的麻雀在窗外、屋頂上嘰喳;大雁南去了,成群的野鴨在水上嬉戲。那田里飽滿的稻穗依舊是美麗的金黃,那遠處的高粱就如天邊紅色的霞……
說不出追憶是苦是甜。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有傷感。
無心之中,突然想起河畔那株年高的垂柳。雖已年高,卻矮小,如同一位老人。他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靜靜的河水。已值深秋,卻有不少叫不出名兒來的野花撒在已近枯黃的深草叢間——草兒不寂寞了。突然有莫名的感動深深地漫過心底。然而柳樹根下的一處印痕強烈地刺痛了我的眼,讓我抑不住心頭的酸澀和隱隱的痛。那是一塊很深的傷痕,源于幼時我的殘忍。
童年的秋千,隨記憶的搖鈴晃動,但是它的兩根蕩桿,已經再也找不到了。還時常的記起曾經的小工藝——用黃色、紅色、蒼綠色的葉粘成的小標本。我喜歡晴空中悠悠旋落的葉兒,傍晚時刻,我時常一片片地揀起,一片片地,仔細地看。
我還是很懷念屋后的枸杞,父親曾帶我一同去摘。枸杞果兒如同鑲在綠色翡翠之中的紅寶石,父親在很久前告訴我說,它不能當果兒吃。我是太喜歡了,偷偷拿一顆含在嘴里,輕輕咬開,一陣沁人心脾的清涼,接著開始發澀,而且越來越澀,還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呸”地吐出,父親發覺,“撲噗”笑了。
啥利是一只成年狗,我常常帶著它滿村地跑,然后臟兮兮地回家。傍晚時候,我帶上它到田間散步。我們看著夕陽一點點地收回最后一抹余暉,灰暗的夜色一點點地占據天空。我坐在田邊,它也靜靜地蹲著,不時地望望我。斜陽把兩個影子拉得老長。就這樣,很舒心的感覺,很浪漫的情境。
每次回家,總是伴著匆匆的腳步,衣兜里也總是都揣著給妹妹買的奶糖。是害羞還是倔強?我從不告訴父親和母親,我想念他們。當然,我愛他們,他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家的甜蜜與溫馨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
寫了這么多,那一點點的感動、傷感在心底累積,蔓延。或許,這就是思鄉的心情。
我將用心接著寫,讓我的愛溢過每個字節。我把心投入家鄉愛的柔波里,等待漣漪,靜聽回聲。
贊美家鄉作文開頭 贊美家鄉作文400字左右篇四
車出鬧市,一路蜿蜒南行,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便到了仰天山。仰天山坐落于群山環抱之中,層巒迭嶂,綿延不絕。山峰如刀削斧劈,山谷幽靜,樹木郁蔥,讓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車沿九龍盤公路迂回而上,行到險峻處,懸崖峭壁近在眼前,讓人心生卻怯意。
行至山頂,車過“木屋群”、“蘆葦叢”,至一幽靜的山谷中。這里地勢平坦,樹林環繞,靈澤洞便坐落于此。沿人工鋪就的臺階拾級而下,六百多級臺階直入地底,眼前出現一個光怪陸離的溶洞世界。洞中溫度常年保持在9至11攝氏度之間。有高達110米的溶洞天窗,堪稱全國之最。在溶洞間蛇形穿越,不時傾聽水滴落入水中發出的奇妙的聲音,宛如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過“小象鼻山”,經“珍珠玉樹”,嘩嘩的流水聲漸入耳中,涓涓細水匯流成三百米長的河流。河流的盡頭處有一瀑布,煞是壯觀。繞瀑布而上,漸行漸高,逐漸從地底拾級而上,便走出了溶洞。陽光照在因潮濕而不適的身上,任微風拂在臉上,恍若隔世,重回人間的感覺油然而生。“靈澤洞”全長一千多米,洞中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歷經幾萬抑或幾百萬年而形成,使我們大開了眼界。
從靈澤洞東行,經林中小屋,來至聞濤閣。坐于亭中傾聽松林濤聲陣陣。俯視山下,遠處山谷中村落綠樹紅瓦,眺望聳立東南的仰天山最高峰摩云崮,頓覺心曠神怡。
從聞濤閣而下,便至千佛洞。洞門右側石壁上,當代書法大家劉炳森隸書題“千佛洞”三字鐫刻于石上。洞深百米有余,高五十余米。因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在此居住,故又稱太祖洞。洞正中供奉一佛像,洞內香煙燎繞,四周石壁上嵌有佛像數百,頗為壯觀。站在洞內,仰視洞頂縫隙,只見一線天光下射,感嘆造物神奇。洞前石碑記載:“惟有甲子仲秋之夜可見全月。屆時洞頂華光下射,洞壁滿室生輝。”古人有詩日:“仰天高掛使月圓。”仰天山由此得名。
從望月亭北行,至一懸崖下,這就是有名的佛光崖。鐘羽正《仰天山文殊寺佛光放光記》載:“萬歷四十八年四月朔,佛光崖放光三日。夜……色明如鏡;晝……色耀如金……”佛光崖正中有一天然佛像端坐其中,手握經卷,俯視蒼生,惟有遠觀,才可觀其全貌,可惜站在崖下,看不出佛的影子,并有告示警告游人:此有落石,不能駐足。只得匆匆離去。
經曲折小徑來至崖下文殊寺。此寺系宋太祖趙匡胤命建,是國內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從寺院正門而入,正門左為鐘樓,右為鼓樓。正中經石級而上有佛室一間,供“文殊”、“地藏”佛像。看香爐內香灰便知佛門活動極為昌盛。站立寺中,聽暮鼓悠悠,鐘聲鐺鐺,聞香煙裊裊,沁人心扉,仿佛來到天界。
文殊寺北側坡上有一文昌閣,供奉文昌帝君。相傳明朝壯元趙秉忠、清初壯元劉庸等人入京趕考前,都曾到此膜拜,從而喜中壯元,后人傳為佳話。此外,仰天山的碑文、石刻俯仰皆是,人文境觀豐富,成為仰天山不可不看的美景。
仰天山還有諸多景觀,令人神往。黑松林、紅葉林、黑龍洞、水簾洞、仰天槽、摹云崮、塔林、龍王殿等,無一不是令游人駐足的所在,惜時間倉促,不能全覽。幻想甲子仲秋再至仰天山,小駐三、五日,感受“一竅仰穿、天光下射”的神奇,那將是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