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在結構和內容上都能給人們帶來一種震撼和啟發。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優秀作品摘錄,一起來欣賞和品味吧。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一
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大部分的人都看得到有形的事物,可是這些人總是往往看不到世界薄弱的一面,只管自己過得好不好,若世上的人都這樣,那這世界將會變成黑白的,直到永遠。
我有一雙同情的眼睛,不管看到什么樣的人,只要是需要幫助的人,我都一定會想幫他!但雖然很想幫忙,可是心里頭那股“不要管閑事”的想法又在x那間把好心的我又拉回來了,所以我只好視而不見,匆匆忙忙地繞過他們身邊。我想大家應該也有這種感覺吧!
人的雙眼,就是把看見的事物分享給所有人,把內心的壓抑通通釋放出來,把全部的煩惱請大家共同解決,這樣子看世界,世界一定會變美好,當然大家也活得開心,生活的品質也會提高。
但愿所以人都可以用最樂觀的角度看世界,讓需要被關懷的人能有被愛的感覺,在他人不知所措時拉他一把,讓這個世界溫暖起來。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二
我們常常埋怨地球的嘈雜,環境的不美,然而劉洋在太空中,卻被地球的美所震撼,她說,“這顆我們世代棲息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竟然顯得那么瑰麗、那么耀眼,她弧段的邊清晰可見,披著一層藍白相間的光暈,陽光投射在海洋上照出深深淺淺的藍,大地脈絡分明,海岸線清晰綿長。地球是如此的美麗,一顆玲瓏剔透的行星,在漆黑一片的宇宙中,安安靜靜地煥發出夢幻般的、蔚藍色的光芒,像極了一顆鑲嵌在黑色絲絨布上的藍寶石,簡直是一種超越了語言的美。那是我的家,在那里,有我的朋友和最親的家人,就在那一刻,地球離我是那么的遙遠,但又是那么的親近”。
劉洋告訴我們,“去太空走了這么一趟,看見了地球的渺小,更明白了地球的偉大;離開了地球,才意識到對這顆星球無限的依賴、無限的愛。我愛這里明媚的陽光,愛這里清新的空氣,愛這里純凈的水,愛這里的江河湖海,愛這里的高山平原,愛這里生存著的多樣化的物種,愛這里生活著的我們人類”。
看《開學第一課》,劉洋對美的闡述告訴我們,美,往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美,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美,就在身邊,只在于你是否有仔細體會。
在公園里,看見五彩繽紛的花朵簇擁在一起時,你會不由自主地贊嘆道:“這些花真美!”
在街道旁,遇見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欣賞她:“真美!”
在嘈雜的天橋底下,看見環衛阿姨一絲不茍地把滿地垃圾倒進車子,她的背影很美!
美,是由眼睛抵達心靈的觸感。陽光總在風雨后,只要善于發現善于創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美麗的人生處處皆在。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三
體操隊講逆轉用團體詮釋完美定義。
主旨:“小美”上升到“大美”,集體主義的美,體現的是和諧和力量。
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美在和諧。”和諧之美是一種集體主義的美,在一個集體里,盡管每一個人都不是很完美,但這個集體里的所有人匯聚起來,就能展現集體的和諧的美和力量。
美在你身邊。
今天晚上,我和老師還有同學在一個視頻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有最美的老師、最美的戰士、最美的司機……他們用善良、勇敢和正義為我們建起了一道迷人的風景線。首先是中國第一位飛上太空的女飛行員劉洋走到前面,給我們講了她在太空里的嚴酷的感受。太空是美妙的,令人向往的,但劉洋老師更喜歡我們最美的家園地球。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讓地球變得更美好。
奧運冠軍葉詩文和焦劉洋也來到了現場。焦劉洋老師給我們上了第二節課。她說自己5歲開始學游泳,經過了對自己夢想的堅持與渴望,在倫敦奧運會上獲得了游泳金牌,我真的為她高興,因為她讓我明白了只有堅持、努力、不放棄才會獲得成功。
接著又是陳一冰,真是一名體操運動員,他是隊長,他和他的對員又給我給我們上了第三節課,他說只要不放棄,對一個小動作也會做到完美無比,隊員之間不會因為做的不好二去責備他,而是去鼓勵他,讓他做得更完美。只有這樣這個團對會更和諧?更完美。
美麗的鄉村教師,用自己純真的愛心,責任心為我們上了令人感動的一課,我自己也想長大了能奉獻出我所有的愛來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你就會發現這種美就在你身邊,所以大家要去發現美,創造美和傳遞美。
來源:
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四
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我去商場閑逛,剛一進門,便有幾個小男孩圍住了我,同時伸出臟兮兮的手。面前那個小男孩大大方方地說:姐,給我一毛錢吧。姐,給我一毛錢吧。這個十二三歲的男孩說地那么熟練,仿佛不是在乞討而是在指路。
十二三歲應該是在父母兄長面前撒嬌的年齡,怎么也不是沿街乞討的呀,弟弟也曾屢次搖過我的肩頭,一聲一聲地叫我姐,無非是想耍耍小孩子脾氣或者是討些東西。
當我穿過馬路回頭望時,只見那群男孩子又把手伸向了下一位顧客.心中的郁悶無以言表,我眼前的商場結冰一般冷漠。冥冥中,我不由潸然淚下――但不知自已是在掬一捧同情之淚,還是灑一捧同情之淚。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五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干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不知所云。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于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后,說:“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于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于寫成了小說《點心》,并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后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六
靜靜地躺在床上,聽著淅瀝的小雨敲打窗欞的聲音,我難以入眠。早上的那個情景如同天使的笑容,燦爛地定格在一瞬間,那樣的眼神,成為我腦海中抹不去的記憶。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爺爺正準備去公園練太極拳。我目送他打開房門,開出去時,在房前侍弄花草的奶奶攔下了他。奶奶讓爺爺幫她遞一把剪刀。爺爺在拿起剪刀遞給奶奶的一瞬間,自己握住了鋒利的刀頭,留給奶奶的是圓滑的刀柄。不知為什么,看到這一幕我心里猛地一顫,竟有許多說不出的感動。
奶奶轉身對爺爺笑了笑,彎下腰幫爺爺重新系了系稍微松動的鞋帶。微風拂過纖細的柳梢,吹亂了奶奶泛著銀光的鬢絲。奶奶俯身的樣子勾勒出世間最美的弧線,那已經干枯的手指在爺爺的鞋帶中穿梭。爺爺低頭看著奶奶,仿佛是隔著陽光,浮塵與漫漫歲月望著奶奶。我笑了,笑中含著淚花,這個溫柔的瞬間似乎如此綿長,春日的清風穿梭于纖纖楊柳間,遞送著絲絲縷縷的暖意,這溫暖淌到奶奶的鬢角,淌過爺爺的目光,淌過時間的線條,喚醒了我心靈深處的感動。
奶奶直起身來,在與爺爺四目相對的剎那,他們相視一笑,無聲無息之間寫滿了濃濃愛意。爺爺伸出一只手,輕輕理了理奶奶凌亂的鬢絲,輕輕說了一聲:“我走了”。那充滿愛意的眼神定格在一瞬間。
此時的我,眼前浮現出天使的模樣,那雙大而潔白的翅膀遮擋了我的全部視線。我慶幸此時我就在爺爺奶奶身邊,這個溫柔的瞬間讓我懂得了平淡似水的愛。也許這愛平淡地波瀾不驚,但卻有青春的香味滲透心扉。這樣的感情,不會有白云的飄逸,也不會有鮮花的絢麗,但這一瞬間卻是永恒。
就在這不經意間,我的心被幸福所覆蓋,那雙眼睛讓我了解了人世間最真摯的感情。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七
開始是學校要求我們買,于是我便告訴了媽媽。幾天之后,媽媽便給了我一個嶄新的葫蘆絲,它的上半部分是一個葫蘆,下半部分是三根管子,中間的長一些,上邊有七個孔,六個在前面,一個在后面。我拿著葫蘆絲一臉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看了看教程,試著吹了吹,怎么也吹不好,頓時,火冒三丈,一怒之下把葫蘆絲摔到了地上,媽媽看見了,生氣地說:“學什么都要有耐心,像你這樣怎么能學的好?”我聽了后悶悶不樂地撿起了葫蘆絲,再一次照著教程上一步一步地學,但是,還是吹不出來。
直到老師告訴我們說:“學葫蘆絲要認真學,不能馬虎,不能分心,要一心一意”于是老師教我用右手的無名指、中指、食指按順序摁住下面三個孔,用左手的這三個指姆摁住上面三個孔,用左手的大拇指摁住葫蘆后面的一個孔,這時,用嘴吹葫蘆嘴,就發出了so的音,緊接著他把右手的無名指放開,吹出了la,然后,依順序放開手指,xi、do、re、mi、fa等音相繼從葫蘆絲飄出,經過幾天的學習,我終于會吹了,回到家,我開心得吹給媽媽聽,媽媽高興地說:“真不錯!”。從這時候開始,我覺得自己會吹了,不需要在練習了,到了上課時,老師開始檢查了,其他人吹得都很好,我想我一定能比他們吹的更好,輪到我了,我自信滿滿的準備開始吹一會兒,哇!我吹的什么呀!我把do吹成了xi,把fa吹成了do……老師疑惑地問我:“怎么回事,上次不是吹得挺好嗎?是不是回家沒有練習?”看著其他同學都投來異樣的眼神,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小聲的回答:“嗯!”老師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學習葫蘆絲要多練習,才能吹出好聽的曲子。”我回到家后,想起老師說的話,于是又拿起葫蘆絲吹……終于,我的情況好多了:我的手能夠按緊孔了,do,re,mi,fa,so,la,xi,這七個音我也能夠吹準了,在學校的抽查中還評了優呢!同學們紛紛投來贊揚的目光,經過我不短的練習,我的葫蘆絲越吹越好了。
藝術無處不在,正如美無處不在,只在于是否有雙發現美的眼睛。藝術也是這樣,只是在于是否有顆感受藝術的心,通過學習吹葫蘆絲,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不斷地努力,才會有收獲豐富的果實。這就是我是葫蘆絲的魅力!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八
我記得有個人這樣說:“任何人善意的笑都是美麗的。”的確,直到現在我都記得,那個“美麗”的笑。
像很多獨生子女一樣,在我的性格中,存在著任性、不講道理,有時還脾氣暴躁,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勢,不允許別人的批評,覺得身邊每一個人都在和自己作對,他們都有一張猙獰的面孔,極為丑陋。
有一天下午放學,我像平常一樣騎車回家,本來一路暢通的公路突然開始大塞車,這讓心情本來就不太好得我十分不“爽”。這里車多人多,像一個一個的“死疙瘩”,想解開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像蝸牛一般,慢慢地順著這些“死疙瘩”的邊緣前進,沒一會就開始走神了——大腦里畫著追及問題的線段圖。猛一抬頭,發現前面的自行車突然停了下來,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只聽“咣當”一聲,我們的車就已經“親密接觸”了。我頓時“怒發沖冠”,非常生氣,心想騎得好好的,干嗎突然停下,這不是找撞車呢嗎!
我瞪起眼睛,立起眉,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想要教訓一下前面的人。還沒等我開口,前面的人就先回過頭來了。那是一個已經不年輕的女人,我的經驗值在我腦子里一閃,更年期的女人不是好惹的。她看見我,很自然的露齒一笑,用爽朗的聲音對我說:“怎么樣?沒事吧,孩子?”她的話語中并沒有責備我的意思,反而有一絲歉疚,更像是在提醒我以后要小心,不要讓自己受傷。一時間我語塞了,不知如何是好——剛剛的到口頭的話咽了回去,我實在不知道說什么,也跟本沒有理由和權利說她,撞人的應該是我,她是可以以一個大人的身份教訓我的。她竟然沒有,只是那樣自然、大度地沖我笑著。
到家后,那個女人的笑久久縈繞著我,無法散去。也許她長得很普通,但她的笑容十分美麗,有一種滲透人心的力量,直擊我心底——難道一個普通的中年婦女可以那樣和藹、胸襟開闊的笑,倒是我這個新時期的中學生卻有些斤斤計較,蠻不講理。我真的該反思一下了,也許凡事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呢?我為什么不對大家都寬容一點呢,人無完人,我也是有許多缺點的,包容別人的缺點又會怎么樣呢;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笑一笑,也許一個微笑真的就能解決人們之間的隔閡,就像今天一樣。
于是我決定改變一下,對事物采取包容的態度,一段時間以后,我發現原來我身邊,還有這么這么多美好的事物呢——真誠待我的同學,誨人不倦的老師,無時無刻不關心我的家長,還有為我們服務的人們。空氣也永遠都是新鮮的,其中還不時彌漫著愛的味道;陽光好燦爛,能映照出那五彩斑駁的樹影,如夢幻般美麗;鳥叫蟬鳴的和聲,像那交響曲,委婉動聽,吟唱著我對未來的希冀;雛兒們都懷著自己的理想展開翅膀飛向藍天……這一切,難道不美嗎?太美了,可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看到?就像羅丹說得那樣:“我們身邊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九
王玉鳳。
世界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要學會認識美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能看到初升太陽的美,盛開的鮮花是美的,開屏的孔雀是美的??五岳之尊的泰山是美的,湛藍的大海是美的,奔騰的黃河是美的??春天的細雨是美的,夏季的月夜是美的,冬日的銀雪是美的??但是要發現枯黃的秋草是美的,古樸的老屋是美的,掃馬路的工人是美的,滿臉皺紋的老人是美的,就太不容易了。對于前者,我們自然地就能感受到美;而對后者,很多學生無法理解美的存在,無法發現美。
所以培養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不僅是教師指導學生作畫的突破口,更是學生作畫的源泉。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能敞開心胸地感受美、靈動地創造美。
怎樣使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呢?人思維的主要特征是通過具體形象來認識事物進行聯想的。培養學生認識自然美的能力,要從他們思維的特點出發,從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入手,采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方法引導。
第一步讓學生認識自然界外部的特征美,拿顏色美來說,自然界中可謂是五光十色。紅玫瑰、黃菊花、粉杜鵑、白水仙、爭奇斗妍,媚態百生。不同種類的動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裝扮自己,金龜子金光閃爍,紅蜻蜓通透鮮紅,大熊貓黑白分明,孔雀開屏更是燦爛奪目。春日帶學生到附近的桃林口、劉家口、馬鞍山、尖山槐去寫生,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為教材,給學生講解顏色的種類特點,相互的關系,以及各種顏色構成的自然畫給人帶來的美的享受,提高學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自然界形態美也極其豐富:巍峨的山峰,挺拔的青松,給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騰的江河,咆哮的大海,以銳不可擋的力量表現出磅礴的氣勢美??使學生在自然界各處獨具一格的形態美中吸取美的營養。
培養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我認為首先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因為觀察是創造美的前提。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美書簡》中曾舉過一個例子:對于園里那一棵古松,在木材商、植物學家和畫家眼里,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在木材商看來,它不過是一棵做某事價值多少錢的木料;在植物學家眼里,它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然而畫家卻認為它是一棵蒼翠挺拔的古樹。接下來三個人的反應態度也不一致――木材商在心里盤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樣去買它、砍它、運它;植物學家馬上就會想到要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思量它何以活得這樣老;而畫家卻只是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的顏色,它的盤屈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我贊同三者眼中對古松的不同狀態和不同定位,我更推畫家去感受松樹的個性、體味松樹的品格和趣味、挖掘松樹不被他人察覺的美學價值。
要使學生真正學會欣賞自然、提高審美能力,在身臨其境獲得豐富感性認識的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知識,使他們的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階段。
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可從多方面入手。比如:對建筑美的欣賞,建筑藝術歷來被稱做“凝固的音樂”。那些造型精巧、風格多樣的古今中外建筑,以其巧奪天工而被世人贊嘆,我國是建筑藝術馳名世界的國家,在遼闊的國土上,有數不勝數宮殿、寺院、石碑、橋、塔、亭、臺、樓、閣、軒、廊,像明珠一樣燦爛奪目。在觀賞時,先讓學生看到建筑物的全貌,講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結構、色彩、造型上的特點,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古代建筑宏偉、氣勢的美。有的古代建筑和風景勝地還有動人的神話傳說,讓學生了解這些故事和傳說,既可增長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使審美更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用知識啟迪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全面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中對學生進行美感培養首先要抓住整體性。學生的觀察一般都不細致,常常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這樣怎么能發現美呢?為了培養學生能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上室外寫生課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通過教師的耐心引道,學生都能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景物用手中的畫筆表現出來,還會涌現出許多構思巧妙,內容豐富的繪畫作品。
美感是指人們直接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美的事物的完整印象和總體感知。馬克思指出:“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藝術形象不是雜亂無章的線條、色彩、形體的拼湊,而是可以直接感知的、有意味的視覺形象。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課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對審美對象的整體感知能力。
例如欣賞拉菲爾的《雅典學院》時,除了從視覺上感受畫面的色彩和諧統一,更要從構圖、構思上去感受作者對人類住求科學、追求智慧真理的贊美。欣賞潘鶴的《艱苦歲月》時,引導學生對一老一少兩個游擊隊員對革命充滿必勝信心的真實、生動形象的欣賞,體會他們吹笛子的專注、聽笛子的投入,感受革命先輩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欣賞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時,首先引導學生欣賞畫家運用藍、紅、黃三種主色調統一調配的色彩美。再欣賞此畫人物、背景的構圖形式美,畫作中構圖時將毛澤東主席右前方的一根紅立柱略去以增加主席身高,這樣就更好地解決了繪畫形式與繪畫主題的統一問題。最后體會該畫和諧、成功地將西方油畫的寫實手法與中國畫中富麗堂皇的裝飾效果融為一體,具有鮮明民族性的繪畫風格,以此表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在美術課中對學生進行美感培養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審美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獨特性格。美感需要從整體上去感知美的事物,但并不等于將客觀事物巨細無遺地復印在頭腦中。羅丹還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看別人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只有有了獨特的感受和發現,才可以算是真正把握了美。
印象派繪畫的創始人莫奈曾到倫敦游歷,他花了著名的維斯敏斯特大教堂,畫面上教堂的哥特式尖頂上空籠罩著紫紅色的霧氣,時隱時現,色彩豐富,詩意濃郁,非常精美。該畫展出時,觀眾非常驚訝:原本灰蒙蒙的天空在畫家的筆下卻變成了紫紅色,這一定是畫家搞錯了!可是,當人們走出展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天空的霧的確是紫紅色的。從此,莫奈被人們譽為“倫敦霧的發現者”。只有具有特別敏銳的感官,以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發現美,并深入的感受美,才能開拓出美的天地。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這種發現審美事物獨特性格的能力。
在美術課中對學生進行美感培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人們審美感受力的高低強弱,是后天的社會實踐決定的。只有通過耳濡目染,親身領受,才會是視聽感官變得靈通起來。教學中教師要系統學習美術課程標準,領會各學段內容標準,有計劃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和進度,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美感。
在明暗造型的教學中,如果僅僅安排學生積極對照課本臨摹,那樣學生興趣就不會濃厚,就不能體會出黑白灰調子的對比和諧美。教師要安排從易到難的實物寫生,讓學生親自面對寫生物體,引導他們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比較、體會寫生物體各個部分的形狀、明暗、調子等變化的視覺印象。在工藝美術內容教學中,通過對基礎圖案、裝飾色彩、平面構成、模型、服裝、居室美化、建筑裝飾等系列知識的積累,讓學生應用這些基本知識,在實際操作中,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強化學生的美感,發展他們個性表現能力,體會創造美的樂趣,學會傳遞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讓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的前提。大自然是人類藝術之源,自然界中蘊涵著各種美的事物和現象。常帶學生到大自然中,讓他們仔細觀察各種物體的外形、色彩,講解某些自然畫面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鮮艷的花朵與暗綠的葉子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鮮明的感覺。藝術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體現出來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強烈。因此,要培養學生發掘生活中實質性內在的美,有的作品表現的是事物表面的美,但有些事物表面卻不是很美?它的美往往隱藏在外表下面,這就需要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去發掘美。如欣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時,開始學生并未看到這張畫美在哪里,相反卻說畫中人物很丑,臉上黑乎乎的,太臟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透過人物的相貌看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因為他善良、勤勞、儉樸,因此,一個人美不美并不僅僅反映在外表上,更重要的是要心靈美,我們畫畫也一樣,不僅要表現外表美的,也更要善于去發現外表下面更美的東西,內在的美才是最美的。我們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表現你最熟悉的人,把他們美好的心靈表現出來。
其次通過欣賞優秀作品發現美,感受美。美術欣賞有多種方法:觀看錄象、圖片,或讓學生多收集中外作品的掛歷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欣賞作品時,老師不要詳細地講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內容等,應該調動學生欣賞作品的興趣,可以用不同方法引導學生集體參與,這樣才能欣賞中發現美從而提高欣賞水平。如:在欣賞俄國杰出的畫家列賓的著名作品《伏爾加河的纖夫》時,先讓學生聽一聽《伏爾加船夫曲》,一邊欣賞樂曲,一邊欣賞作品,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對這幅作品的感受。學生的興趣高漲,各抒己見。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對這幅畫有了深刻的認識,使自己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有一種幸福感。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還要指導學生怎樣運用色彩、線條等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這就需要讓學生懂得一些美術的理論知識。例如:藝術與生活,寫實與夸張的手法等等,如:達芬奇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和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相比較,有什么不同,怎樣欣賞這兩幅不同的作品。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評論,說出美在哪里,為什么美,也可以借助作品的創作背景、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可以給學生介紹有關的故事。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觀察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通過想象去發掘美。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例子,如舞蹈《孔雀舞》就是藝術家經過對孔雀耐心細致的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從而創造了優美的舞蹈,給人帶來了美的享受。那么怎樣依靠想象去發現美呢?在教學中,我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靠想象來發現美并表現美的,在生活的基礎上,依靠想象發掘的美。有的東西在我們的腦海里已經形成了丑陋的形象,但學生還是通過想象,發現了它的美,并表現了出來。任何的藝術形象,都源于生活,源于作者的想象。即便是怪異的、世上并不存在的藝術形象,也是由藝術家在生活的基礎上經觀察比較,想象而創作的。是生活沉淀經藝術加工后的產物,其歸根結底也在觀察積累的基礎上,發掘的結果。
因此在教學中,只要教學得法,就一定會使你的學生擁有一雙不尋常的能發現美的眼睛來。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十
六年二班陳嘉輝。
今天,我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美就在你身邊。
紀伯倫說過“我們活著只為的是去發現美,其他的一切都是等待的種種形式。”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美的世界。
奧運冠軍葉詩文,焦劉洋上臺了。大家都知道,她們在倫敦奧運會上用驚人的速度震驚了世界,創造出新的世界紀錄。
可誰知道,她們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焦劉洋說,她練了十五年,平均每天要游一萬米!在這十五年里,她一定想過放棄,想過退出,彷徨過,猶豫過,但最終她堅持了下來,才取得了成功。
就拿我自己說吧,以前我寫的字很不漂亮,我曾一度認為,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改變了。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懷著試一試的心態報了書法班,經過日復一日的練習,現在我的字大有長進。
一直以來,我相信,成功只屬于少數人,但練完書法后,我發現,只要堅持,我們都可以成功!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獲取多少,而在于他奉獻多少。”這些故事中,最讓我觸動的就是“最美司機“吳斌的故事。他是一個普通人,在一個普通的日子,開著普通的大巴車,做了一件極不普通的事。
那天,吳斌正在開車,一切都很平靜,11時39分24秒,之后的一分鐘,是讓所有中國人悲哀的一分鐘,也是讓所有中國人感動的一分鐘。一塊重達7斤的重物打碎了玻璃,砸在了吳斌的腹部。肝臟瞬間粉碎。他當時一定很痛,但他在第一時間控制了方向——踩住剎車——拉手剎,最后還不忘開警示燈警示后車,這樣嫻熟的動作,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受重傷的人做的。
是什么讓他這樣做的?是什么讓他堅持下來?信仰!這是一個普通的大巴車司機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保護車上24名乘客,他的信仰就是責任!
他當時完全可以緊急剎車,也許能保住生命,但他的潛意識沒有讓他這么做。他為了24名乘客,為了他的信仰,奉獻出了他年輕的生命。
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留心觀察身邊的美,那時你會發現——美就在你身邊!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十一
題記。
世間萬物,美輪美奐,卻有人無法發現,是真的沒有美嗎?大概是真的沒有發現美的眼睛吧!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都與時間賽跑,而忽略了身邊的美好。人們忙著趕地鐵,就錯過了空氣的清新;忙著吃著快餐,就失去了親手制作食物的美妙感受;只看一頁一頁的復習題紙,就失去了看書時的恬淡不去發現美,又怎么會知道美就在我們身邊?就好像有一片葉子擋在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無法發現生活的美。
世間萬物皆有美的理由,只要我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你會發現,其實美無處不在!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十二
“美是到處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法國的大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樣這句話。是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發現與眾不同的美。
霧氣蒙蒙的早晨是美的;日落的夕陽是美的:夏夜的池塘是美的;濃濃的母愛更是美的。愛是無處不在,但大家卻視而不見,而我卻發現了它,因為我有一雙智慧的眼睛。
記得那是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天空中灑著紛紛揚揚的雨絲,點點雨絲打濕了一條條馬路。曾經,就在這樣的雨天,媽媽背我去學畫畫,因為學畫讓我擁有了一雙欣賞美,感悟美的眼睛。又在這樣的雨天,我們全家在春雨的親吻下,來到了虞波廣場。那時的我僅僅只有7歲,是一個酷愛玩耍的淘氣包。
一進廣場,就被一張蹦蹦床給吸住了,我趕緊朝著蹦蹦床奔去。可媽媽說那個太危險了,怕我摔傷,不讓我玩。在我一再的糾纏下,媽媽還是答應了,我高興地跑了進去。啊,春雨好美哦!蹦蹦床好好玩喲!大家你追我趕,玩的不亦樂呼。都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中,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一切,享受著這一切。我也開始跳了起來,哇,這“床”真舒服軟軟的,挺有彈性的。我輕輕一蹦,好高哎!不僅如此,而且蹦蹦床還是個游樂天地。里面有水簾洞、花果山、米奇妙妙屋。真是應有盡有。我萬分興奮,大聲地叫喊著,蹦上去,落下來,摔在“床”上,好柔軟,我再一次蹦了起來,蹦過水簾洞,越過花果山,蹦上米奇妙妙屋,站妙妙屋上和爸爸媽媽打招呼。我一會兒蹦到東,一會兒蹦到西。每彈一次,我就蹦的老高,老高。仿佛間,和云兒們見了面,談了話。我沉醉于蹦蹦床的奇妙,享受著春雨的撫摸,眼前一切都很美好。“啊——”我突然放聲地大叫,打破了這一幅美好的畫卷。因為我發現自己被彈到了外面。我驚慌失措,腦子一片空白。心想這回肯定被摔得屁股開花,疼得要命。我趕緊閉上眼睛,等著災難降臨,怎么不痛?我睜開眼睛一看。哦,幸虧媽媽抱住了我。抬頭看看把我緊緊抱在懷里的媽媽,發現她眉頭緊皺,卻勉強地擠出一絲微笑,說:“還好接住了,你有沒有摔痛?”我搖了搖頭,再仔細看,卻發現我們坐在地上。于是立刻站起來,順手拉媽媽起來,可媽媽卻搖搖頭說:“別拉,我自己慢慢起來,”可我卻不依不饒,非要拉媽媽起來不可,爸爸見狀立即跑過來,把媽媽抱了起來。過后才知道,媽媽在接我時,不小心扭傷了要,痛得起不來了。可她不但沒有怪我,而且還擔心我有沒有摔痛。意外受傷后,媽媽關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我,媽媽對我的關懷使我看到了另一種美——母愛之美。
這就是一個母親的愛,一種美麗的愛,在你我身上閃閃發光。我發現了它,它無所不在,就在我們身邊,需要用智慧的雙眼去發現。
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大全(13篇)篇十三
“我上山是火,我下海是龍,我在人間是堂堂的大英雄,我揮手起雨,我舞動生風,我東方升騰的中國龍……”在同學們的歌聲中第三次中國魂系列課程開始了,這一次是四年級一班的李老師主講,四個班的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我格外的入迷。
李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兩個視頻,是關于上海和新疆。
我先來講講上海,上海位于中國的東部與東海相連,長江就在此入海,海的西部叫浦西,海的東部叫浦東。來到上海的外國人發現,從這里可以抵達蘇州,一九七六年黃浦江上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在上海有一個很著名的'電視塔叫做東方明珠電視塔,夜晚的東方明珠電視塔出現了不同的顏色,藍色和白色最常見,粉色一般出現在節假日,奧運會時,會出現中國紅的紅色。
浦東成為了新的造就地,上海野生動物園里最常見的就是澳大利亞的袋鼠,這里也有獐子、企鵝、棕熊、火烈鳥等各種動物。火烈鳥的名稱有多種,粉色羽毛的火烈鳥,稱為“大火烈鳥”;紅色羽毛的火烈鳥,稱為“古巴火烈鳥”。
上海有一座樓——上海中心大廈,它有632米高,是上海最高的建筑,上海有座山叫“余山”,它是天然最高的山。
上海總能引發人們永不枯竭的好奇。
我再來講講新疆!
新疆在中國的最西端,總面積相當于167個北京市的面積之和。
在新疆的巴扎市,巴扎是集市的意思。有句俗話,“巴扎里除了父母,什么都可以找到。”這里有一座第二大的沙漠。從高空俯瞰,金黃色的稻谷灑滿大地,沙漠的面積約江蘇,安徽和蘇州的面積之和,帕米爾高原有一座天然石拱門,高度是457米。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