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是一個家庭團聚的重要節(jié)日,人們會一家人一起歡慶、品嘗各種美食。以下是一些元宵節(jié)的美圖欣賞,讓你看到不同地區(qū)的節(jié)日景觀和燈會特色。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一陣陣鞭炮聲中,我們又將迎來新的一年——中國人最喜愛的鼠年。在這舉家歡慶的日子里,當然少不了湯圓。這不,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媽媽學起了包湯圓。
這湯圓,又名湯團,寓意團團圓圓。只見媽媽拿起了一個面團,在桌子上揉了揉,然后舀了一勺豆沙,放入那個面團內(nèi),最后又揉了一揉,一個湯圓就這樣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動作熟練又神速!我不禁對媽媽多了些敬佩之情。可是,這敬佩之情馬上就化為烏有了:這有什么稀奇,不就是把面團揉圓嗎?我也行。于是,我滿懷信心地開始了嘗試。我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個面團,輕輕揉了揉,又舀了一勺豆沙,真是太順利了,我沾沾自喜,又將豆沙放入了面團中。可是,這豆沙好像不聽我的'使喚,雖說放進去了,可怎么也揉不圓。好不容易揉圓了,餡呢,卻流出來了。我看著流出來的餡,心生一計。我拿起那個失敗的半成品,又揉了揉,最后又將它揉了揉,這樣,“嵇氏餃子湯圓”就誕生了。媽媽見狀,再也不讓我包了,我只好將我滿滿的期望寄托在了那“四不像”上,希望它能不讓我失望。
“哦!出鍋嘍!”我飛快地向廚房奔過去,想一睹我那“嵇氏餃子湯圓”,可是,我傻眼了,我那“四不像”不但沒熟,還“破相”了。哎,只好餓一個上午了。
不過,雖然我沒吃上湯圓,但是,“嵇氏餃子湯圓”卻讓我過了一把包湯圓的癮,更體會到了包湯圓的樂趣。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二
明天就是元宵節(jié)了,怎么樣才能讓元宵節(jié)過得有意義呢?我和媽媽做出了一致的決定——自己動手包湯圓。
媽媽先把花生和核桃仁切成小碎塊,又拿了幾塊巧克力,也切成碎塊。把一部分花生、核桃仁放進巧克力里,攪了幾下,啊!真香。我吃了一點,又香又脆,還有巧克力的甜味,真好吃呀!
開始和面了。媽媽把糯米粉放進盆里,倒入涼水,開始揉,可揉了半天,面一點也不粘,和普通的面粉沒有什么不同。上網(wǎng)一查才知道,要用開水和面才行。可怎么補救呢?媽媽想出了好主意,把一小塊面放進熱水里一燙,再和其他的面放一塊和,便粘了。
包湯圓了,媽媽拿起一塊面,壓扁后放進一些餡,捏一捏,團一團,就包好了一個。可我的手老不聽使喚,包不好。媽媽包的皮薄餡大,我包的皮不薄餡不大,還很硬,而且外面還有漏出來的餡。怎么辦呢?終于,我發(fā)現(xiàn)了“秘訣”,皮要捏薄一點,餡要多放一點,捏、團的時候要輕,要不然會很硬的。我又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
媽媽為了“檢驗”一下湯圓的味道,先煮了幾個讓我吃。我吃著自己包的湯圓,心里甜滋滋的。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三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我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一元復(fù)始,大地回春的節(jié)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據(jù)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shè)。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quán),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jié)。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jié)列為重大節(jié)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jīng)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nèi)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fù)興之兆"。元宵和春節(jié)的年糕,端午節(jié)的粽子一樣,都是節(jié)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模驇юW。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jié)要燃燈。元宵節(jié)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jié)倍加重視;在元宵節(jié)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jié)燃燈的習俗,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jié)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nèi)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jié)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xiàn)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jié)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中學生作文《我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作文》。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jié)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jié)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qū)病除災(zāi)。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jié)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jié)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我曾落淚過的鄉(xiāng)度:
我看著你朝我走來,在微露的灰暗色中,明晰了輪廓。
呵,我落淚過的鄉(xiāng)度,你踏著那兒的宏光道一路延伸而蔓,沿途的碧草,枝葉上清明的雨滴。我似望見了你的輝煌,那集薈萃于一身,覽奇觀望蕓生的樂清啊。
我一轉(zhuǎn)身,瞬逝回到4000多年前,在東歐廣土上閃爍的智慧,那石斧,那石錛,那石矛,那石犁,還有那石墜。
這濃郁的墨土上,有過南宋開科狀元王十朋,元朝一代文豪李孝光,明代杰出兵器家趙士楨。
我仿佛從他們的偉業(yè)中明晰地望見了所有人自豪的表情。前進必定擁有激浪,而你懷下的兒女們懷著他們的執(zhí)著,堅定不移地破浪。我們扮演著“弄潮兒”的角色,以敢為天下先而聞名四方。
我靜默著你縱身躍入時代潮流的前沿,悄然崛起于東海之濱。我默然看著兒時奔跑的石礫路,不知在何時變得寬闊而平坦;我曾站在倒塌的古木屋前惋嘆,可轉(zhuǎn)眼間已成高樓。歲月并不是玩笑,發(fā)展可以帶走太多。我漠然穿梭在兩旁不可高低的樓房中,才頓悟原來渺小早已無存。
眼前的霓虹燈刺亮了我的視線,我才恍然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荒土已是燈光閃爍。來往的車輛,水似的穿梭,匆匆忙忙。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太幼稚,原來一切的一切可以改變得如此快。
像獨自推著行李,曾走過的歲月,回眸萬千瞬息。
對于雁蕩山,我懷有深厚的鄉(xiāng)情。我愛這片美麗的土地,像我的淚融于了它靈秀的土壤。“寰中絕勝”的“東海第一山”,完完全全的天然韻味,清純得不受任何沾染。
你,因人而美;而我們,因你而傲。如果10年前的你還是一葉扁舟,那么,今日的你如似快艇;如果10年前的你是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那么,今日的你可堪稱翱翔的雄鷹;如果10年前的你只是一片平凡的土地,那么,今日我可以堅定地用輝煌來贊美你。
你用你懷下簇擁的林木,清淌的溪流,高聳的碧山,無聲地述說著你原有的一切天然的物種。無論這世界再多么惡劣,在你的鄉(xiāng)度里,總有一種源于原始的清新。
我不知該用怎樣的言語來傾城我們的濃厚。你的山山水水,你的城城鎮(zhèn)鎮(zhèn),你的條條油柏路,排排大高樓,家家小企業(yè),個個漁港灣。
在我閉眼的當兒,似如泉涌激漾著我惟有的靈魂。當我的足跡踏過你的土壤時,我會深深吶喊,我最幸福。
此刻,我傲然地屹立在你的懷抱中,我高揚著頭,泰然地環(huán)視著你的一切,飽含著你的柔美,溫情,堅毅與執(zhí)著的土地,當我的淚融入你的土壤時,我看見那一方有流星劃過。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四
都說元宵節(jié)是個喜慶熱鬧的節(jié)日,可是我過的元宵節(jié)卻是無比折磨人的節(jié)日。
本想過一個快樂的元宵節(jié),可事事不如我所愿。元宵節(jié)的一切都讓我難以忍受。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人們就對我發(fā)脾氣,好像我把他們給惹怒了是的,朝我破口大罵,甚至還有人無視我,用語言上的攻擊來傷害我。雖然我是個小孩子,可我也是有尊嚴的呀!
我知道,元宵節(jié)是過節(jié),應(yīng)該高興一點兒,可是我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我逃到一個小屋子里呆著,心想:這是什么破節(jié)日呀?有這樣過節(jié)的嗎?一點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都沒有,我來這里做什么呀?干脆自尋其樂算了!
想到這里,我來到電腦前,玩起了電腦,但“悲劇”又一次發(fā)生了。我那煩人的弟弟一路小跑過來,哭著鬧著要玩電腦,心情不好的我不肯給他玩兒,可那些大人是他的擋箭牌。唉!
沒辦反,只好讓他玩吧!
吃飯的時間到了,我本以為能有各種各樣的好吃的,沒想到桌上全是一些腥肉和我不愛吃的一盤盤酸菜餡的餃子,更讓我無法忍受的是米飯竟然是用酸菜腌的骨頭來做的飯。為了不讓大人們看出,我極度不滿只好勉強吃下去了,吃完之后我回頭就往衛(wèi)生間跑,把吃的飯菜全都吐了。晚上回家時候,肚子里空空的,一點力氣也沒有,唉!
這節(jié)過得是何等的傷感呀!
過今年的元宵節(jié),連個元宵也沒有吃到,彩燈也沒看,煙花也沒有欣賞到,還有那么多人的排斥。過節(jié)過得可真讓人難受呀!
希望明年的元宵節(jié)過得快樂些。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五
元宵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日期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已經(jīng)有兩千年多年的歷史了。
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真是熱鬧,你只要到南后街每年一度的傳統(tǒng)燈展上去感受一下,就知道我所言不假。聽大人說,福州的花燈在全國都是有名的,你看那花燈上的圖案,有歷史故事,也有花鳥魚蟲,有的看起來就像是真的一樣;你看那色彩,五顏六色的,或濃或淡,十分好看;更要說一說的還是那形狀,有傳統(tǒng)的球形燈、柱狀燈,還有六角燈、八角燈,更有動物造型的鯉魚燈、生肖燈等,真是讓人看都看不過來。有一些花燈還會轉(zhuǎn)動,畫在燈上的花鳥魚蟲跟著轉(zhuǎn)動起來,就像活了過來似的。還有一些花燈一邊轉(zhuǎn)動一邊還播放動聽的音樂,讓人聽著聽著都忘了還要繼續(xù)往前走!
猜燈謎也是元宵節(jié)一項有趣的活動,千奇百怪的問題總是吸引很多的人來猜,他們中好多人口里念念有詞、搖頭晃腦,但就是想不出答案。
賞完花燈,大家肚子都有點餓了,回家煮上一鍋熱騰騰的湯圓,真是不錯的點心。福州的湯圓種類有不少,有包芝麻的,有包花生的,還有包肉的。包芝麻的和包花生的都很甜,包肉的卻是咸的,我更愛吃包芝麻的湯圓。吃湯圓的時候,我們也還會在繼續(xù)討論那些沒有被猜出來的燈謎。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六
正月十五晚上,表舅請我們?nèi)胰バ哦假e館共進晚餐。席間,大家相互舉杯,共祝羊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人們的臉都喝得紅紅的,孩子們則聚在一起,追追鬧鬧,一片歡聲笑語。
爸爸的車開過三條橋后,我們就到了奶奶家,正巧,左鄰右舍正放起了禮花。頃刻間,夜空中灑下滴滴金雨,地面上開出朵朵銀花,到處五彩繽紛,到處歡聲笑語。
我興奮地向家走去的時候,心中也都開滿了花!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七
今日是元宵節(jié),聽名字就明白這個節(jié)是要吃元宵的。
元宵節(jié)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shè)。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于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起兵討伐諸呂隨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lián)系,設(shè)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最終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jié)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鬧元宵”。
元宵節(jié)還有很多的習俗,比如張燈結(jié)彩、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等,其中的猜燈謎是我最喜歡。“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jié)后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發(fā)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guī)戒、詼諧、笑謔的文藝。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jié),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期望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八
新的一年開始了,大家沉浸在喜慶的節(jié)日里!家鄉(xiāng)的街道張燈結(jié)彩,整潔干凈。鮮紅的對聯(lián)貼出了祥和,貼出了好彩頭。春節(jié)過后便要到元宵節(jié)了,在元宵節(jié)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我們家鄉(xiāng)的政府會組織“舞龍比賽”。
我的家鄉(xiāng)山清水秀,元宵節(jié)這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到一個特殊的廣場來觀看比賽,廣場三邊都擠滿了觀看的人群,有我尊敬的長輩,還有勤勞善良的叔叔阿姨和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們。另一邊排著100多條“龍”整裝待發(fā),中央空出一塊大大的場地是進行表演的地方。晚上8點整,主持人一聲令下“舞龍比賽”就開始了,接著從廣場上空響起三聲大炮聲,響徹云霄,接著煙花四放,隨后就是一條扎得最長整整100節(jié)的“龍”騰空而出,龍頭特別巨大,精致極了,左右兩根龍須在風中抖動,神氣十足,連著頭的黃龍身由黃布包裹而成,一節(jié)一節(jié)呈柱狀約長2米,再用約1.5米的杉木棒穿在每節(jié)的中間與之垂直,然后每人一節(jié)高高舉著,緊緊連貫在一起靈活極了,里面還有兩支點燃的紅蠟燭,更有一個像真龍的尾巴。“龍”的前面有一個拿著“金球”的帶路人,“巨龍”一直追趕帶路人。一個舞呀、一個追呀,好不熱鬧,看的人開懷大笑!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可以得到豐厚的獎金和禮物。
元宵節(jié)在這鑼鼓喧鬧聲中結(jié)束了,但這吉祥如意會撒滿人間,永留人間。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九
眾所周知,元宵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活動。
“元夕”等,它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日期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它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民俗活動。該節(jié)日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元宵節(jié)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jù)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jīng)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jié)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之后節(jié)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jié)”。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xù)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jié)慶構(gòu)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jié)。在國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好了,這就是我國的元宵節(jié),你有什么了解嗎,快告訴我們吧。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阿姨準備教我搓湯圓,我信心滿滿,沖動不已。
說干就干,阿姨挖了兩勺雪白的面粉,輕輕放入碗中,再倒入適量的溫水,便使勁地揉搓起來。我也在一旁躍躍欲試,一臉期待地望著阿姨。阿姨真是善解人意,捏了一團給我。
我接過面團,也像模像樣地揉起來。“唉喲、唉喲!〞我邊揉邊哼,滿心歡喜。不一會兒,“面團小弟〞便被我揉了個“落花流水〞,“乖乖投降〞。
心里早已經(jīng)樂開了花兒。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一
元宵節(jié)到了,到處喜氣洋洋,晚上,天空中盛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瞧!那兩個小朋友在放鞭炮,一個小朋友在點,另一個小朋友捂著耳朵往旁邊一跳。還有兩個小朋友在打燈籠,一個小朋友提著彈簧燈籠,一伸一縮的,可有趣了;另一個小朋友提著紅燈籠,閃閃發(fā)光,漂亮極了。
真是快樂的一個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二
今天是元宵節(jié),下午的時候,我的`舅舅要給我送湯圓,我很高興。我把舅舅請到我們家的客廳,我給舅舅吃水果,還給舅舅沏茶喝。舅舅說:“你真懂事,真得長大了。”
舅舅坐了一會兒就走了,我和爸爸一起送舅舅,舅舅出門時,還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三
元宵節(jié)又名上元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
我們一家?guī)先龤q的小表妹一起去夫子廟賞燈,體驗這個民間風俗。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夫子廟這里一點也感覺不到夜晚的幽靜與黑暗,取而代之的是花市如白晝般的明亮與人聲鼎沸。到處是火樹銀花,我們進了一個店鋪,里面有各式各樣的花燈:荷花燈,兔子燈,走馬燈……荷花燈是一朵綻放的煙花,從內(nèi)部的白漸變至脫俗的粉,宛若天仙降臨,亭亭地立在那兒。我伸手摸了摸荷花的花瓣,細膩而又柔軟,簡直可以以假亂真了!兔子燈就是一只小兔子,下面嵌著四個輪子,可以放在地上拉著跑。長長的耳朵,直接挺立的立著活潑又俏皮。走馬燈是由內(nèi)由外兩個部分組成的,外部剪著一些圖案。在內(nèi)芯點上蠟燭,走馬燈就會開始旋轉(zhuǎn),外面的'圖案變向投影儀一般,投了出來,真是太有趣了,我挑了個走馬燈,表妹挑了個小兔子,一邊跑一邊拉,興奮地滿臉通紅。
走在路上,媽媽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相傳古代大地上有許多猛獸,天帝為了把人和猛獸,下令放火,天帝的女兒好心告訴了人們,于是元宵節(jié)這一天人們點起花燈,人間紅通通一片,天帝就這樣被蒙混過了。
我們往前走,看到了一個賣元宵的攤子,一人買了一份元宵。元宵滑進口中,香又軟糯,輕輕咬開,濃郁的芝麻香氣在口中彌漫開,唇齒間,留著濃濃的甘甜。表妹吃的嘴邊呼了一圈芝麻,大喊:“好甜!好好吃!”
元宵節(jié)這個甜蜜而華美的日子,真是在我記憶里畫上了濃重油彩的一筆。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四
元宵節(jié)到了,街上可真熱鬧呀。首先看到的是舞龍舞獅,那個獅子可真厲害,一下子從地上就跳到了很高的架子上。從高處跳下來更精彩,不但沒有受傷,而且還打了一個滾重新站起來。接著我們來到賣很多東西的`地方,有賣吃的,賣喝的,賣學習用品的......對了,我還去參加了猜燈謎活動,我猜對了四個,得到了一個小書包和一支筆。
這個元宵節(jié)過的可真有意思,真熱鬧呀!相信大家的元宵節(jié)一定也很快樂吧!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五
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會以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來寄托對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天氣比較寒冷,但寒冷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走到了大統(tǒng)華這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到了燈區(qū),大街上五光十色的燈繁多出奇,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tài)的`花燈真令人大飽眼福。有“動物燈”“荷花燈”“仙子燈”等,簡直叫人目不暇接。
這時,天空巨大聲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滿天的星星,有的像六月的雪,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不知不覺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幸福、開心的神情離開了。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六
吃元宵,品元宵,元宵佳節(jié)香氣飄。猜燈謎,耍龍燈,喜氣洋洋好心情,傍晚,我和家人一起到龍川廣場玩。
廣場上人山人海,街道旁掛滿了花燈,有飛龍噴火燈、獅子玩球燈、鯉魚吐珠燈,真是千姿百態(tài)。最美的要屬金豬燈了,它是用幾根鐵絲做的,身體是幾塊金沙布,它的臉上還掛著幾絲笑容,真可愛!我挑了一盞荷花燈,是用塑料做成的,碧綠的'荷葉襯托著粉紅的荷花。煞是好看,一按按鈕,荷花中間的燈泡就會散發(fā)出粉色的光,還有動聽的歌呢!
啊,那邊在猜燈謎呢!瞧,火紅的紙片透過燈光,整個廣場都被喜慶包圍著。人們正在一張張紙片前,有的撓撓頭,有的安靜地思考。猜中了,還可以兌獎呢!我猜中了一條字謎,獲了獎,高興得手舞足蹈。
天色漸晚,月亮悄悄爬上了樹梢,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月亮象征著團圓,它如同清澈的湖水,又如同一個銀盤,光彩照人。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七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所以在我家鄉(xiāng)的小城,元宵節(jié)這一天非常熱鬧,人們都會到街上去看燈會表演,延慶的秧歌、旱船可是很出名的.。
那天一大早,我和媽媽、姥姥就來到了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你看龍燈舞的風風火火、跑旱船的是那么高興、扭秧歌的是那么興奮、踩高蹺的技術(shù)更是高超,竟然可以空中翻跟斗。觀看的人群更是不分男女老幼滿面春風,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賞燈回來,肚子也餓了,豐盛的午宴中最讓我留戀的是那圓圓的湯圓,圓圓鼓鼓的湯圓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我愛家鄉(xiāng)的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八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正是古代詩人歐陽修用來贊美元宵節(jié)的。每到正月十點四時,我們都會吃糟羹、賞花燈、猜燈迷、看煙花。
早晨起來,我就聽到了“鐺鐺”的聲音,原來是媽媽在做湯圓,媽媽先把面揉和,放在一邊,然后把芝麻糊等餡料放在旁邊備用。再從面團里切出一小塊一塊的面團揉圓。面團里包料后,把餡料放進面團里包好后再入鍋里煮。最后一步就是上湯圓開吃了!
不一會兒,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讓人神魂顛倒,咬一口,里面的芝麻糊就流入口中,甜甜的,讓人心曠神怡。
下午,我與媽媽去買材料。棕色芋頭、多肉的貝殼、綠油油的蔬菜、一根長長的胡蘿卜等這些原料,經(jīng)過媽媽的這巧手,一變,三碗美味的糟羹就制作好了。一入口,我的口腔就被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吃一口又一口。可當我的饞嘴還沒有滿足,小胃就已經(jīng)下線了,我只好罷嘴。
傍晚,我走出門,點燃了煙花,直聽“啪啪”“啪啪”的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變成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在天空中慢慢綻放,美麗極了!有彩色的,有單色的,數(shù)不勝數(shù)、美不勝收!我還看到路邊有幾年盞燈籠,猶如幾朵剛剛露出自己臉蛋的花骨朵兒,發(fā)出燦爛的光芒,整個世界都被照得亮堂堂的,我在這亮堂堂的燈籠底下放起了手拿式的流星雨煙花,把它舉過頭頂,那煙花仿佛數(shù)千萬的流星雨劃過,你會感覺到你在仙境漫步。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十九
今天是正月十四。今晚華燈初上,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在馬路兩旁、人行道邊,甚至連路燈上都有一個個漂亮、秀氣的花燈。家家戶戶也都掛起了紅燈籠。夜晚,那一盞盞花燈閃亮時,是多么讓人愉快!
我和媽媽從市委往家走,最熱鬧的地方要數(shù)城建局和公安局門前了。城建局門前人山人海,交通都堵塞了。各種各樣的花燈非常好看,有孔雀開屏燈、年年有余燈、童男童女燈……最引人入勝的是一只超級大的老虎,它的眼睛碩大,張開的嘴巴甚至能讓我在里面躺下睡一覺!大家紛紛在“老虎”前拍照留念。
公安局門前的燈也是車水馬龍,人們也是在門前拍照留念。最特別的是公安局門前的燈籠了。各式燈籠大大小小,在大門的正上方有一個體形碩大的燈籠,里面十幾個小燈泡,我就奇怪:這么大的一個燈籠,燈泡不會掉下來嗎?困惑的我抬起頭打量著它。啊,我看到大燈籠里還有一個小燈籠!噢,原來如此。元宵節(jié)除了看花燈就是猜燈謎了。我家門前就有猜燈謎的地方,猜對一個還有獎品呢!
今天一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猜燈謎。我猜中了好幾個,到了兌獎處兌了七道,結(jié)果全對了!經(jīng)詢問才知道獎品是圍裙和袖套,雖然不太滿意,但我還是抱著七套獎品開心地回家了。
分配獎品啦!“奶奶家兩套、姥姥家兩套,大伯家一套……”忙得不亦樂乎。元宵節(jié)的夜晚,我希望老師能布置一項特殊的作業(yè)——看月亮!由于十五的晚上,大家都在急急忙忙地收拾開學要用的東西,哪有閑功夫看月亮呀!再說了“十五有月亮十六圓”嘛!
祝大家元宵節(jié)開心、快樂!
元宵節(jié)初中(專業(yè)20篇)篇二十
起,吃頓香噴噴的黑芝麻元宵,流淌出的黑汁怕是勾起了不少人的口水呢!
但是直至今日,元宵也開始變得多種多樣,樣式豐富。有點小孩就喜歡吃各種各樣的水果味的元宵,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味道的,不過也大多叫不出名字。
我記得,水果味的'元宵有草莓味的,有藍莓味道的,還有蘋果味道的,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還記得經(jīng)典文學紅樓夢里的經(jīng)典段落嗎?猜燈謎!寶玉的爹賈政混入猜燈謎的格局,故意多次讓賈母猜中燈謎,并為賈母祝賀祝福。而賈母也想了一個燈謎,讓賈政猜猜看,而賈政一下就想出了答案,卻又再次故意答錯。賈母也因此笑的開心起來,笑著賞罰于賈政,賈政便連連受罰出去了。
而我們今天,也會大家庭聚集在一起猜猜燈謎,不過往往是讓小孩子猜,猜對了就會獎勵一下。但是呢,小孩子歡迎的卻是挑花燈,各戶各家都會掛起各式各樣的花燈,象征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