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是一種對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和教學活動進行系統(tǒng)安排和組織的計劃,它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實現(xiàn)學習的目標。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關(guān)教學計劃的好方法和實施方案。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一
2、天火之謎指什么?(板書:雷暴之謎)。
3、誰來說說雷暴(板書:放電現(xiàn)象)。
4、誰解開了這個謎團?(富蘭克林)。
師:課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答案?打開課文,找一找。
1、出示句子: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2、指名讀,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指導抓住“直”“才”體會句子含義。
3、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呢?小聲讀課文,找一找有關(guān)句子,體會體會。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重點指導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2.人們是怎么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為奇”“難以置信”
4.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么做的?(讀句子)。
6.再讀中心句。
過渡:那么富蘭克林又是怎樣通過實驗揭開這個秘密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實驗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來,讀一讀,再小組交流一下體會。
投影出示: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天電了。
1.學生說說體會。富蘭克林不知道那個鑰匙帶電嗎?
2.出示:一片烏云漂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4.其實他早就觀察到麻繩帶電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用手指靠近鑰匙,是為了親自證實一下自己的推論。讀句子,再說說體會,引導體會勇于獻身的精神。
5.富蘭克林手臂發(fā)麻的時候,他有什么表現(xiàn)?
理解:欣喜若狂。以評促讀。理解“狂”。
6.他為什么欣喜若狂,引導聯(lián)系前文,對比讀第五小節(jié),層層推進,朗讀體會實驗成功的興奮。
7.讀句子,引導體會富蘭克林準備充分,考慮周密。
你能說說用這些材料都有什么用處呢?
師: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富蘭克林成功了,他……引讀。更加讓我們感動的是他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再讀中心句,相信我們此時對富蘭克林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富蘭克林是怎樣揭開謎團的?把實驗經(jīng)過和同桌講一講,指名講。
師:雷暴這個謎團已經(jīng)解開了,這個謎團解開后有什么意義呢?理解“安然無恙”
1.讀了故事,相信同學們對富蘭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讓我們再次走進他――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
2.出示資料讀。
3.你有什么想說的?
雷暴之謎。
富蘭克林。
實驗揭秘。
放電現(xiàn)象。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二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欣喜若狂、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三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起因)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25天火之謎(經(jīng)過)解開“雷暴之謎”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jié)果)發(fā)明避雷針。
課內(nèi)1、抄寫詞語。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yè)?。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過程:
一、揭題導入??。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fā)生的?
4、學生質(zhì)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fā)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jié)。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教學目的:
學習實驗的經(jīng)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jié)。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fā)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jīng)過嗎?自由讀3--4節(jié)。
5、塔輪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7、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xiàn)在)--所以發(fā)現(xiàn)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xiàn)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xiàn)象不能雷暴結(jié)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jīng)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xiàn)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8、有感情朗讀2-4節(jié),體會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xiàn)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節(jié)。
齊讀第5節(jié),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三、布置作業(yè)?。
復述實驗經(jīng)過。
教學目的:
學習第六節(jié),總結(jié)全文。
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述實驗經(jīng)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jié)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yōu)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yè)?。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四
《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科學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試驗,才干揭開大自然的奧妙。課文第一局部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第二局部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于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后一局部寫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而內(nèi)容中又涉和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讀懂課文,復述“風箏實驗”的經(jīng)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根據(jù)此教學重點和其課文自身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其中較為基本的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自身收集的資料、和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借具體的語言資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jù)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jīng)過。
另外較有發(fā)展性的目標是:
1、激發(fā)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妙的思想感情。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置能力。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diào)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gòu)者。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學習才干有效的進行。根據(jù)這一理念,在教學《天火之謎》一文時,我將嘗試著使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自身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意義建構(gòu)。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學習中生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示。而我們教師就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不時為學生激起“漣漪”甚至“波濤”。指導學生按”質(zhì)疑—讀解(課文內(nèi)容和相關(guān)資料)—讀議—讀評”的學習鏈進行學習,達成目標.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主要要求學生能夠?qū)W會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朗讀課文能夠正確、通順,了解課文大意,能根據(jù)提示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落大意,并精讀了課文的第一局部,感受到了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公開課教案則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盡管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感興趣,但不少內(nèi)容涉和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假如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lián)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后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guān)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身發(fā)言的依據(jù)。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身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置能力。
1、抓住學生學習中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激疑。問題的發(fā)生不是教師強加給予學生的,而是學生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發(fā)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課題后,我就讓學生質(zhì)疑引起認知抵觸:“天火之謎”指什么?這個謎解開了嗎?誰解開的?是怎樣解開的?從而誘發(fā)學生學習的需要。然后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很快解決了前三個問題,把學習目標定位于最后一個問題。
2、抓住學生之間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學目標定位后,我沒有指定閱讀的內(nèi)容,而把球再次踢給學生。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讀課文的哪一局部呢?學生很容易確定為第四自然段“風箏實驗”。在學習“風箏實驗”時,先組織學生觀看課件“捕獲天火”。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初步感受了實驗過程。接著讓學生圍繞“風箏實驗”自身來設計問題相互考一考。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哪個問題最值得研究。對一些簡單的問題我隨時解決;對一些較麻煩但與課文關(guān)系不大的問題,我提議到課后去解決;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氣研究解決。最后把問題定位在三個上:1、實驗這天,天氣如何?(這是實驗的條件)2、這次實驗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東西?(實驗器具)3、當風箏飛上了天,富蘭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實驗經(jīng)過)
3、設計一些對學生有問題啟示作用的范例,再生疑。如在教學完風箏實驗后,我又創(chuàng)設情境小結(jié)延伸:是呀,在這樣電閃雷鳴的天氣里,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蘭克林做這個實驗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學到這,你又有什么新疑問嗎?這時,學生問:難道富蘭克林不害怕?他為什么要冒著生命危險做這個實驗呢?從而使學生找到了新的增加點,實現(xiàn)螺旋式上升。
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是課后的要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朗讀與讀懂課文相結(jié)合,通過朗讀促進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并重點指導了兩處感嘆句的朗讀,體會第一句中那驚奇發(fā)現(xiàn)的心情,還有最后三個感嘆句體現(xiàn)的那分勝利的喜悅。考慮到這篇課文比較長,在課內(nèi)并沒有布置全文的復述,而是突出重點自然段,讓學生復述“風箏實驗”的經(jīng)過。在復述時,我沒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而是采用多幅圖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我想這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因為,我們回憶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總是一幅幅畫面,而不是一個個關(guān)鍵詞語。
在課上指導了學生圍繞課文閱讀搜集課外資料進行信息處置的方法,還要求學生課后進一步課外閱讀,并且還要是自身閱讀的需要。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搜集關(guān)于避雷針的課外資料,說說避雷針是怎樣防止雷擊從而維護建筑物的?”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思想,試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更多地了解富蘭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奧妙。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富蘭克林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體悟富蘭克林大膽實驗、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從而明白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撓的精神。
4、學習文中烘托這種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是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的事。
二、找出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過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富蘭克林是一位科學家,科學家,這真是一個讓人無限向往的稱謂。他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驟,我們的課文在給我們揭示天火之謎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文中他從開始關(guān)注雷暴到最終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是經(jīng)歷了許多個環(huán)節(jié)的。這些環(huán)節(jié),就是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每一位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這樣的步驟。
1、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步驟。
最好是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提問——觀察——推測——實驗——結(jié)論。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回當下最流行的穿越,通過書中的文字,時光穿梭,回到18世紀,跟富蘭克林一起揭開天火之謎。
三、品讀課文,了解富蘭克林的人物品質(zhì),感受成功的艱難。
(一)、提出問題:
1、我們先來看看,富蘭克林的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提問”,所謂提問,其實就是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蘭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告訴我雷暴有多可怕?
(交流重點:*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場面恐怖進行朗讀。
*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觸碰的神明,非凡間凡間所有。)。
3、口說無憑,耳聽為實,我們來聽一聽雷暴的聲音。(播放雷暴的聲音)。
4、帶著心中的這份恐懼,一起來讀讀第一小節(jié),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齊讀第一小節(jié))。
(為了科學,無所畏懼,為富蘭克林喝彩。)。
(二)、觀察和推測。
過渡:同學們,看來,想成為一名科學家還真不容易,有沒有同學要放棄這次體驗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學家的一點風范。做科學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無畏的心,其實,我們的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經(jīng)有了研究的方向。
1、找出課文中描寫富蘭克林觀察和推測的內(nèi)容的句子。
2、從這段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早就,長期觀察。觀察的具體內(nèi)容,用科學眼光去細心觀察,他的觀察角度與普通人的觀察不一樣,思考,聯(lián)系科學的觀察)。
(*語言訓練:把推測換成猜測行不行?推測:有根據(jù)的猜測。科學家的推測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觀察的基礎上的。)。
3、富蘭克林不畏懼可怕的雷暴,經(jīng)過長期細致的觀察,終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測,真是不容易。可是這推測卻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出示文字)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段文字,用心感受傾聽人們是怎樣嘲諷富蘭克林的,等一會,請你來說給大家聽。
4、想好怎么說了嗎?別急,老師這里還又一段補充資料,也請你去讀一讀,看看自己有聆聽到更多的冷嘲熱諷。(出示補充材料)。
5、想象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嘲諷。
6、自己長期的研究推論,換來了人們無盡的取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想過放棄嗎?
(為了科學,不怕嘲笑,讓我們再次為富蘭克林喝彩。)。
(三)、實驗探究。
1、終于到了實驗的這一步了,真是步履維艱。實驗探究是整個科學實驗步驟中,最關(guān)鍵的一步,最精彩的一步,最讓人緊張的一步。這到底是一次怎樣的實驗啊?接下來,就讓我們跟富蘭克林一起走進那個震驚世界的實驗。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4小節(jié),以四人為一小組,思考討論:這是一次的實驗。注意聯(lián)系文中的具體詞句,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
預設一:感悟危險——危險、勇敢、大膽、驚心動魄、緊張。
1、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2、補充材料,感悟危險老師這里還有一段資料,也能看出這次的實驗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3、談感受。為了科學,不畏生死,再次為他喝彩。
4、配樂朗讀。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在音樂中,親身感受一下這個緊張、危險的場面。準備齊讀。
預設二:感悟風箏——特別、精心準備、考慮周到、費勁心思、艱辛。
1、富蘭克林用來做實驗的風箏與我們平常看到的風箏又什么不同?(出示圖片)。
2、精心準備,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艱辛,考慮周到、費勁心思、融入了對科學的摯愛、一絲不茍。下功夫,努力。
預設三:體驗成功——成功、爭氣、了不起。
過渡:這是一次特別的實驗,這是一次危險的實驗,這是一次精心準備,驚心動魄的實驗。這樣的實驗傾注了富蘭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當然取得了成功。所以這還是一次成功的實驗。
1、出示: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2、指導朗讀。
3、我們共同見證了富蘭克林的成功,這一刻,我們一樣欣喜若狂,讓我們一起來為富蘭克林歡呼。
(四)、問題解決。
2、冷嘲熱諷沒有讓富蘭克林停止自己的探索的腳步,眾人的吹捧和表揚也不會讓富蘭克林迷失自己,他在科學的道路上繼續(xù)探索著。
3、引讀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
四、總結(jié)回顧,感受精神。
(勇于探索執(zhí)著追求敢于實驗百折不撓)。
2、那富蘭克林能最終取得成功最關(guān)鍵的品質(zhì)是什么?
永不言棄百折不撓。
3、這就是成功的秘訣——百折不撓。
你還知道哪些人百折不撓,取得成功的故事。
這樣的人真是太多了,談遷、李時珍、諾貝爾、張海迪、愛迪生……。
五、作業(yè)。
閱讀其他名人“百折不撓”的故事,學習他們的精神。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2、了解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過程,感受他的科學精神。
感悟富蘭克林的科學精神。
(一)揭題。
1、今天我們學習《天火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天火就是我們夏天常見的雷電,它常常伴隨著轟鳴的聲音、耀眼的閃光來到世間,這不,它來了。(播放圖片、雷聲)。
3、大家都見過雷電,你對雷電了解有多少。
5、人們認為雷暴跟神靈有關(guān),他是神靈發(fā)怒的表現(xiàn)。但偏偏有人不這么看。他認為——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學生齊讀句子)。
持這個觀點的是——富蘭克林(板書:富蘭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電現(xiàn)象,還是上帝的怒火?這可真是個謎。最終這個謎解開了嗎?結(jié)果是——課件完善句子,學生朗讀。——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xiàn)象,“上帝的怒火”只不過是無稽之談。
出示“無稽之談”什么叫“無稽之談”
人們心頭的問號變成了感嘆號,而把問號變成感嘆號的正是——富蘭克林。
二、深入探究。
1、問號源于富蘭克林的推測,而把它改成感嘆號的方法是(實驗)板書。
2、交流富蘭克林的推測。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
學生找到句子“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xiàn)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fā)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說自己的理解。引導體會“很多”等詞語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體會到富蘭克林“善于觀察”。
大家能讀好這句句子嗎?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zhàn)。
(方案a)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讀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3、交流風箏實驗。
過渡:事實勝于雄辯,富蘭克林決定用實驗證實自己的推論。
1、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的這個實驗。大家了解這個實驗,那也就能了解富蘭克林這個人。
a、這是個能揭開天火之謎的實驗,是怎么做的呢?
(1)學生說要準備的東西。(課件出示詞語)。
(4)老師說過,了解富蘭克林的這個實驗,你就能了解富蘭克林這個人。實驗做到這里,你又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學生說自己的感悟——科學嚴謹)。
b、現(xiàn)在就讓咱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752年7月的那個雷電交加的一天,跟富蘭克林一起把風箏放上去。當我們做完這個實驗,你會發(fā)現(xiàn),你對富蘭克林的認識又深了一層。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我們到了……(課件播放雷聲,教師敘述)。
……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這時富蘭克林把手指靠近銅鑰匙……。
實驗完成了,請大家回到課堂。
剛才我們跟富蘭克林一起經(jīng)歷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這一個試驗已經(jīng)用文字記錄下來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回憶難忘的場景。
a、討論靠近銅鑰匙,說說怎么看出勇于獻身的(板書“勇于獻身”后問同學你會不會把手指接近鑰匙?)。
b、討論“欣喜若狂”。出示詞語,說說意思,(照理他應該難受才對呀)講講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欣喜若狂”聯(lián)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們對他的取笑。讀好這句句子。
c、還從那里可以看出富蘭克林勇于獻身?“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解釋科學原理,說說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讀好這句句子,讀出喜悅。(或教師引導:剛才老師跟大家一起做實驗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個細節(jié),出示句子——“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想想看,當老師看到麻繩“怒發(fā)沖冠”的時候,是什么心情——電流離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蘭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建議復述前先把這個片斷再好好讀一遍。
教師針對要點模仿無知者提問。
三、結(jié)語。
1、這個實驗震驚了世界,人們被什么震驚了?
2、對呀,這個實驗不光揭示了一個科學真相,還蘊含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因此他發(fā)出的聲音才會擲地有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宣言。
3、后來,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出示“安然無恙”解釋。
四、學習本課生字,布置作業(yè)。
1、學習生字。
2、作業(yè):
(1)復述課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課文段意。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七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風箏實驗的原理,能根據(jù)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jīng)過。
3、理解并積累詞語:冷嘲熱諷、不足為奇、欣喜若狂、怒發(fā)沖冠、無稽之談、安然無恙,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解讀雷暴。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19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要問的嗎?生質(zhì)疑。
通過預習解決了哪些問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過渡:富蘭克林是如何揭開天火之謎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一)、檢查預習。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爆炸冷嘲熱諷???斃傷揭開拴住鑰匙顛簸(1)學生讀。
2、出示詞語:不足為奇???難以置信???混為一談??冷嘲熱諷。
怒發(fā)沖冠???欣喜若狂???無稽之談??安然無恙。
讀正確:指名讀,齊讀。理解部分成語的意思。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質(zhì)。
1、課文的重點是第二段,那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主要有哪幾個階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說一說。(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觀察——推測——實驗)。
2、交流: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指導朗讀。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zhàn)、勇于探索。
(預設1)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讀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預設2)他的推論在現(xiàn)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們?yōu)槭裁措y以置信?“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理解“冷嘲熱諷”,想象人們會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蘭克林身世資料。結(jié)合資料,再讀讀上面的話,邊讀邊想象人們嘲諷富蘭克林的話語。(點出為什么寫人們的取笑,這是一種烘托的手法。)。
富蘭克林的父親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yè)。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兩年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當學徒,以后長期從事印刷工作。
面對嘲笑,富蘭克林的決定是——從中你看出什么?
齊讀第3自然段。
四、小結(jié)。
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退縮了嗎?富蘭克林動搖了嗎?他決定——。
富蘭克林是怎么樣通過“風箏實驗”揭開雷電的秘密的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jié)。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fā)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jīng)過嗎?自由讀3--4節(jié)。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xiàn)在)--所以發(fā)現(xiàn)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xiàn)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xiàn)象不能雷暴結(jié)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jīng)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xiàn)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jié),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xiàn)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jié)。
齊讀第5節(jié),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三、布置作業(yè)。復述實驗經(jīng)過。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八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fā)生幾十億次雷暴,古時候,我們中國人把它稱為“雷神”,西方人則把它看做“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9課,揭題:天火之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出示要求: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重點讀好以下詞語:
雷電交加不足為奇混為一談冷嘲熱諷。
怒發(fā)沖冠欣喜若狂無稽之談安然無恙。
相機理解:怒發(fā)沖冠、不足為奇、冷嘲熱諷、安然無恙。
4、緊扣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讀好有關(guān)段落。
5、相機進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2—5)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6)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暴、劈、斃;揭、鑰、匙、顛。
2、交流這兩組字在書寫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3、學生書寫。
四、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難點: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準備:生詞卡片、課文投影。
教學時間:3課時。
書:《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fā)生的?
4、學生質(zhì)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fā)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jié)。
五、指導寫字。
六、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學習實驗的經(jīng)過,體會富蘭克林的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9課,齊讀課題:天火之謎。
2、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謎就是?(板書:雷暴之謎)。
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板書:放電現(xiàn)象)。
是誰解開了這個謎團?(板書:富蘭克林)。
二、整體切入課文。
1、生說,師出示句子: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2、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謎團由富蘭克林解開。
直到、才――指導抓住“直”“才”體會句子含義。
3、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呢?默讀課文,找一找有關(guān)句子,體會體會。
三、精讀課文。
(根據(jù)學生回答)投影出示: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對他冷嘲熱諷。
誰來說說,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呢?
1.“這種推論”指什么?(放電現(xiàn)象)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有這個推論?(引導體會:大膽)。
2.富蘭克林什么時候就有這種推論了?
3.人們是怎么看待這個推論的?理解“不足為奇”“難以置信”
4.對于這個推論,人們?yōu)槭裁础半y以置信”呢?(聯(lián)系第一段,相機齊讀)。
6.再讀中心句,你來說說為什么這個謎團直到十八世紀才被富蘭克林解開?
7.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怎么做的?(讀句子)。
過渡:在人們的嘲笑中,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富蘭克林依然決定通過實驗揭開這個秘密。
四、討論交流問題。
過渡:那么富蘭克林又是怎樣通過實驗解開這個謎團的?(著名的風箏實驗)。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實驗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再與別的同學交流一下體會。
投影出示: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天電了。
1.學生說說體會。富蘭克林不知道那個鑰匙帶電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一片烏云漂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4.淋濕后的麻繩成了能使電流通過的導體,在這種情況下,他用手指靠近鑰匙,是為了什么?(親自證實一下自己的推論。)結(jié)果怎樣?讀句子,再說說體會?(引導體會勇于獻身的精神。)。
5.富蘭克林手臂發(fā)麻的時候,他有什么表現(xiàn)?理解:欣喜若狂。你來讀一讀富蘭克林的話。
以評促讀。理解“狂”。
6.他為什么欣喜若狂?引導聯(lián)系前文,對比讀第五小節(jié),層層推進,朗讀體會實驗成功的興奮。
7.讀句子,引導體會富蘭克林準備充分,考慮周密。
你能說說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和我們平時放風箏有什么區(qū)別呢?(材料不同,時間、天氣不同,目的不一樣)。
8.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富蘭克林成功了,它……引讀。更加讓我們感動的是他為科學勇于獻身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再讀中心句,相信我們此時對富蘭克林的認識更加深刻了。
五、復述實驗過程。
富蘭克林是怎樣揭開謎團的?誰能把實驗經(jīng)過說給大家聽聽?先和同桌講一講,再指名講。
六、學習最后一段。
雷暴這個謎團已經(jīng)解開了,這個謎團解開后有什么意義呢?理解“安然無恙”
學習了課文,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拿出紙和筆,寫下來。再指名說。
七、延伸拓展。
1.讀了故事,相信同學們對富蘭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讓我們再次走進這為偉大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讀一讀富蘭克林的幾句人生格言。
2.出示資料讀。
3.適當拓展。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在費城逝世,法國經(jīng)濟學家杜爾哥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贊語:“從蒼天那里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權(quán)”。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說富蘭克林從蒼天那里取得了雷電,我建議我們的同學課后去讀一讀關(guān)于寫富蘭克林“從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權(quán)”的文章。
八、布置作業(yè):
1、完成第19課《補充習題》第一、二、四題。
2、完成課后習題4。
板書設計: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19、天火之謎?(經(jīng)過) 解開“雷暴之謎”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jié)果) 發(fā)明避雷針。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學習第六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述實驗經(jīng)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jié)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
四、指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yōu)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口頭造句。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說明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大膽的推測、不懈的研究何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3、學習文章第一段。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給課文分段,會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難點:能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9課,揭題:天火之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出示要求: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重點讀好以下詞語:
雷電交加?不足為奇?混為一談?冷嘲熱諷。
怒發(fā)沖冠?欣喜若狂?無稽之談?安然無恙。
相機理解:怒發(fā)沖冠、不足為奇、冷嘲熱諷、安然無恙。
4、緊扣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讀好有關(guān)段落。
5、相機進行分段,并且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1)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2—5)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6)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暴、劈、斃;揭、鑰、匙、顛。
2、交流這兩組字在書寫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3、學生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難點: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風箏實驗的原理,能根據(jù)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jīng)過。
3、理解并積累詞語:冷嘲熱諷、不足為奇、欣喜若狂、怒發(fā)沖冠、無稽之談、安然無恙,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解讀雷暴。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19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要問的嗎?生質(zhì)疑。
通過預習解決了哪些問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過渡:富蘭克林是如何揭開天火之謎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一)、檢查預習。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爆炸冷嘲熱諷斃傷揭開拴住鑰匙顛簸(1)學生讀。
2、出示詞語:不足為奇難以置信混為一談冷嘲熱諷。
怒發(fā)沖冠欣喜若狂無稽之談安然無恙。
讀正確:指名讀,齊讀。理解部分成語的意思。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質(zhì)。
1、課文的重點是第二段,那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主要有哪幾個階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說一說。(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觀察——推測——實驗)。
2、交流: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指導朗讀。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zhàn)、勇于探索。
(預設1)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讀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預設2)他的推論在現(xiàn)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們?yōu)槭裁措y以置信?“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理解“冷嘲熱諷”,想象人們會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蘭克林身世資料。結(jié)合資料,再讀讀上面的話,邊讀邊想象人們嘲諷富蘭克林的話語。(點出為什么寫人們的取笑,這是一種烘托的手法。)。
富蘭克林的父親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yè)。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兩年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當學徒,以后長期從事印刷工作。
面對嘲笑,富蘭克林的決定是——從中你看出什么?
齊讀第3自然段。
四、小結(jié)。
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退縮了嗎?富蘭克林動搖了嗎?他決定——。
富蘭克林是怎么樣通過“風箏實驗”揭開雷電的秘密的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jié)。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fā)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jīng)過嗎?自由讀3——4節(jié)。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xiàn)在)——所以發(fā)現(xiàn)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xiàn)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xiàn)象不能雷暴結(jié)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jīng)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xiàn)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jié),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xiàn)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jié)。
齊讀第5節(jié),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三、布置作業(yè)。復述實驗經(jīng)過。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25天火之謎(經(jīng)過)解開“雷暴之謎”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jié)果)發(fā)明避雷針。
作業(yè)設計:
課內(nèi)1、抄寫詞語。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y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過程:
一、揭題導入。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fā)生的?
4、學生質(zhì)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fā)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jié)。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實驗的經(jīng)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
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jié)。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fā)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jīng)過嗎?自由讀3--4節(jié)。
5、塔輪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7、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xiàn)在)--所以發(fā)現(xiàn)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xiàn)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xiàn)象不能雷暴結(jié)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jīng)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xiàn)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8、有感情朗讀2-4節(jié),體會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xiàn)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節(jié)。
齊讀第5節(jié),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三、布置作業(yè)。
復述實驗經(jīng)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六節(jié),總結(jié)全文。
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述實驗經(jīng)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jié)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yōu)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yè)。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fā)生的?
4、學生質(zhì)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fā)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nèi)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jié)寫了什么內(nèi)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jié)。
四、指導寫字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中國人稱“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jié)。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fā)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jié),想想這一節(jié)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jīng)過嗎?自由讀3--4節(jié)。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guān)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xiàn)在)--所以發(fā)現(xiàn)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xiàn)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xiàn)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xiàn)象不能雷暴結(jié)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這種推論現(xiàn)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與“推測”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們已經(jīng)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板書:習慣地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jīng)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xiàn)在哪里?(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jié),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xiàn)在你認為雷電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jié)。齊讀第5節(jié),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三、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總結(jié)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五、指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jù)板書內(nèi)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yōu)選復述。
六、布置作業(yè)。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四
我們四年級時學習了《普羅米修斯》,被他那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被德國哲學家莊德稱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的大科學家——富蘭克林,一起學習課文——《天火之謎》。
板書課題,齊讀。
1、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出示:
雷暴斃傷拴攥住顛簸鑰匙纖維。
這組詞語特別難讀,誰來試試看?
齊讀。
3、出示第二組詞語:
雷電交加不足為奇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怒發(fā)沖冠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安然無恙。
自由讀——指名讀。
5、有些詞語,理解了這個詞語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就能知道整個詞語的意思,能不能用這樣的方來來說說“安然無恙”的意思呢?(現(xiàn)在形容沒有受到一點傷害。)。
6、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完成課后習題四。
7、能不能根據(jù)這三段內(nèi)容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小結(jié):剛才我們將課文每一段的內(nèi)容歸并起來,稍作整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了,這是一種很好的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以后我們可以經(jīng)常運用。
第四自然段。
2、交流課件出示:細鐵絲麻繩絲帶銅鑰匙。
3、僅僅這些還不夠,請你關(guān)注一下組合這些東西,作者分別用了什么動詞?
出示:拴了細鐵絲,結(jié)了絲帶,系著銅鑰匙。
4、根據(jù)以上的比較,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風箏?
出示:這是一只的風箏。
課件出示:細鐵絲用來吸收天電,麻繩是導電的,銅鑰匙是用來感受電的,絲帶是防止觸電的。
6、你能根據(jù)屏幕上的這些內(nèi)容向沒見過這只風箏的人介紹一下嗎?
出示:這是一只的風箏。
從這只風箏中你看出了什么?(板書:知識豐富或考慮周到)。
7、福蘭克林的風箏實驗除了周密的考慮夠了嗎?還需要什么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后半部分,邊讀邊思考。
生:需要勇敢的精神。
這個實驗危險嗎?你從哪里看出來?再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相關(guān)語句。
預設1:一片烏云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麻繩上的纖維“怒發(fā)沖冠”般地豎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出示對比句:一片烏云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麻繩上的纖維都豎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句話,看看有什么不同。
從“怒發(fā)沖冠”這個詞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麻繩上的纖維一根根都豎了起來)。
從這個“!”你讀出了什么?(激動、驚喜、興奮)。
那你能讀出這份危險和福蘭克林的激動嗎?
朗讀指導:我看到纖維豎起來了一點!
這次我看到麻繩上的纖維全都豎起來了!
我仿佛看到富蘭克林激動的樣子了!
預設2: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xiàn)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fā)麻。
此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危險嗎?你從哪些字詞感受到了?
是啊,為了追求科學的真理,富蘭克林不怕犧牲。(板書:不怕犧牲)。
此時此刻,福蘭克林已經(jīng)完全不顧這份危險,完全沉浸在了成功的喜悅中了,想一想除了“欣喜若狂”,還有哪些表示高興的詞語?(興高采烈、喜笑顏開)。
那能不能把“欣喜若狂”換成這些詞語呢?
是啊,“欣喜若狂”更能表達此時此刻富蘭克林的心情。
想象一下,富蘭克林當時會高興得怎么樣?
朗讀指導:你欣喜了,可是還沒有到“狂”。可以加上你的表情和動作。
8、那么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欣喜若狂”呢?請你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
面對科學的真理,那些曾經(jīng)對富蘭克林冷嘲熱諷的人們會說些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五
《天火之謎》,主要講了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來揭開了人們的心目中可怕一雷暴。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直到了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克蘭林解開了這個謎團。
他決定用實驗證明。
在做“風箏實驗”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xiàn)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fā)麻。
后來,富蘭克林還根據(jù)放電的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讀過這篇文章后,最使我感動的是,富蘭克林那不怕危險,敢于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六
當我們在學第十九課《天火之謎》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證明了雷暴只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xiàn)象,他又通過放電原理發(fā)明了避雷針。
那么,避雷針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它又是怎樣工作的呢?課文中沒有介紹,我決定去查一查,一段時間后,我查到了一段與避雷針有關(guān)的,上面介紹說避雷針其實就是一根針,它通過“針頭”吸引雷電,再通過與地下連接的導線把雷電引到地下,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
我真佩服富蘭克林,他太勇敢了,竟然不顧危險做了這個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實驗,要知道電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輕則把他電成殘廢,重則讓他失去生命,我想富蘭克林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這個實驗,由此可見,他多么有獻身精神啊,其實在科學的道路上時刻都需要具備這樣的素質(zhì)。
幸好,他的防護措施做得很周到,幸好他只是用手指慢慢靠近銅鑰匙,幸好當時的`雷電強度很弱,才使他逃過一劫,但是現(xiàn)在有幾人能這么認真呢?誰對科學這么嚴謹呢?就拿我們小學生來說,能力是一屆不如一屆了,比如說體育方面前一屆的學生跳長繩最少也能跳二百八十幾個,而我們這一屆最多只能跳二百五十幾個,這是很大的差距啊!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從小培養(yǎng)好自己的能力,長大后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天火之謎的教學設計(實用17篇)篇十七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生字、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學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每年的夏天都會下什么雨呀?
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揭示題意。
初讀課文。
自學: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理解下列詞語: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
指名試讀課文。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細讀課文。
指名讀第一節(jié)。
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可以用這段中哪些詞語來概括?
為什么說他可怕?
齊讀。
指名讀第2至5小節(jié)。
簡介弗蘭克林。
齊讀第2節(jié)。
弗蘭克林早就觀察什么?早就表示什么意思?
他從觀察和比較中得到了什么結(jié)論?
人們習慣的怎樣認為?
這一自然段里用了一個推測,兩個推論,意思想通嗎?
齊讀第3節(jié)。
第四節(jié)的前兩句話說了什么?
這風箏上的配件有哪些?
試驗的結(jié)果如何?
說明了什么?
齊讀第6節(jié),這一節(jié)主要講了什么?
總結(jié)課文。
板書設計?:
25。
早就觀察?大膽推測?決定試驗?發(fā)明。
時?地?人。
弗蘭克林????????????拴了?結(jié)上?系著??宣告。
解???開????放風箏?攥住?遠望?發(fā)現(xiàn)??震驚世界。
靠近??手臂發(fā)麻?。
欣喜若狂?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