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不僅僅是文字的組織,更是對生活和人性的深度理解和思考。此處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一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二
在中考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會遇見一些突發的狀況,那么遇到這些突發的狀況時,我們該怎么辦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詳細說說吧!
如在臨考前忘代準考證,不要著急,可以向監考教師報告,經考點領導小組批準,考生可先參加考試,但在下場考試前要向監考教師交驗準考證。如在臨考前不慎丟失準考證,考生可由所在中學出具證明后,到所在區縣招生辦公室掛失補辦。
草稿紙使用要便于檢查。不要在一大張紙上亂寫亂畫,東寫一些,西寫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題一樣,一道一道挨著往下寫。第一遍完成的題目,自己的 把握也不一樣,有確定為無誤的,有稍微不放心的,有非常不放心的,還有根本未答出來的,這就需要在草稿紙的題號前注上自己可識別的符號,以確定檢查側重 點。
試卷每題體型所列的試題,基本上是從易到難排列的。一般來說,解題要先先易后難,從簡到繁的順序進行。如果避易就難,啃住難題不放,只會費時甚 至會影響易題的作答,還可能造成緊張的心理狀態,打亂思路和步驟。此時,考生不妨先跳過難題,找些容易的題目做。再回頭去看那道難題時,也許就不覺得像先 前那樣難了。如果考生覺得整卷的難度都很大時,也千萬不要產生放棄的心理,盡量“揀”出稍有把握的題目來做。
不少考生都有這樣的經歷,當監考老師在身旁走動時,就無法集中精力答題,緊張慌亂得無法答題。甚至當監考教師來回走動,偶爾抬起頭來,正好與考生的目光相遇,就不由緊張起來。這時,可以給自己這樣的心理暗示:“老師是履行職責,對每個考生都是一樣。”
這僅僅是個人在緊張氛圍下的一種感覺,往往是錯覺。別人真的比你做得快嗎?做得快的是否都做的對呢?做得快的同學與你處在同一學業水平上嗎?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專心致志做自己的題,不關注別人,不埋怨自己。
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題目,便覺得心應手、興奮異常,往往情緒激動,甚至得意忘形,在考場上便情不自禁搖頭晃腦。這樣,勢必急于求成、粗枝大 葉,反而容易漏題,錯題,丟掉不該丟的分。這就要求考生,在面臨過分激動的`情緒時,能以堅強的意志力克制自己。使自己答題順利時具備一種成竹在胸、心情舒 暢、認真慎重、穩操勝券的良好心理狀態。
其實走神可能只持續幾十秒鐘或一兩分鐘,但是由于過分在意和害怕,走神現象反而會增多。偶爾出現走神時,可聽其自然,或做個呼吸、放松,很快思路就會回到考試中來。
在幾種常見的考場病中,最可怕的也是最容易讓考生慌亂的是發生“記憶堵塞”。不妨嘗試這樣做:
首先是保持鎮靜,并注意調節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氣,當對自己說“放松”時緩慢呼吸,你再考慮你正在努力回憶的問題,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來,就暫時擱下這道題,開始做別的題,過段時間再回過頭來做這道題。
第二,聯想。你不妨回憶老師在講課時的情景或自己的復習筆記,并努力回憶與發生記憶堵塞問題有關的論據和概念,把回憶起的內容迅速記下來,然后,看你能否從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線索。
第三,利用其它試題。在標準化考試中,后面的試題也許會給你提供某些線索,你可不要輕易放過,看其中是否能給你提供線索或啟發。
對不同題型可采用不同的檢查方法。選擇題可采用例證法,舉出一兩例來能分別證明其他選項不對便可安心。對填空題,則一要檢查審題;二要檢查思路 是否完整;三要檢查數據代入是否正確;四要檢查計算過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題意;六要檢查步驟是否齊全,該添的添上。選擇題的檢查主要是查看有無遺漏,并 復核你心存疑慮的項目。但若沒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變你依據第一感覺作出的選擇。對簡答題、論述題和作文的檢查,一是要改正錯字和病句,另外補充遺漏 的內容,刪去錯誤的觀點。
計算題和證明題是檢查的重點,你要仔細檢閱你是否完成了題目的全部要求。若時間倉促,來不及驗算的話,有一些簡單的辦法。一是查物理單位是否有 誤;二是看計算公式引用有無錯誤;三是看結果是否比較“像”,這里所說的“像”是依靠經驗判斷,如數字結論是否為整數或有規劇的表達式,若結論為小數或無 規則、零亂的,則要重新演算。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三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羅隱。
香筵酒散思朝散,偶向梧桐暗處聞。
大底曲中皆有恨,滿樓人自不知君。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四
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
一枰何處有虧成。
杜荀鶴。
對面不相見,用心如用兵。
算人常欲殺,顧己自貪生。
行勢侵吞遠,乘危打劫贏。
有時逢敵手,當局到深更。
李從謙。
竹林二君子,盡日竟沉吟。
相對終無語,爭先各有心。
恃強斯有失,守分固無侵。
若算機籌處,滄滄海未深。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六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七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極富禪機禪意,他被稱為“詩佛”。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過程中,不論是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來竟然發現那是一條絕路,沒法走下去了,山窮水盡悲哀失落的心境難免出現。
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游太空,還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賞天與地,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再也不會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八
錯誤一:過多地使用“我”
你的求職信不是你的自傳,你應該將重點放在怎樣迎合雇主的需求,而不是你的人生故事。特別是在一句話的開頭,盡可能不要使用“我”這個詞,以免給別人留下你以自我為中心的印象。
錯誤二:使用語氣較弱的開頭。
在撰寫求職信時,求職者們總是不知道怎么去寫開頭。正因為如此,求職信的開頭往往缺乏力度,無法吸引讀者的興趣。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軟弱無力的開頭:請考慮錄用我來作為你們所招聘的'銷售代表。
更好的開頭:你需要一個表現優異的銷售代表,而我三年來擁有上百萬銷售業績的表現證明了我是一個頂尖的銷售代表,十分符合你的需求。
錯誤三:忽略了你最大的賣點。
一封求職信就是一封要把作為求職者的你推銷出去的銷售信件。就像簡歷一樣,它需要激發起人們對你的興趣,并且給出邀你來參加面試的理由。成功的求職信要強調你最大的成就,也要包括從過去一系列工作中所提煉出來的富有創造性的副標題。比如:
你的需求:溝通技巧。
我的優勢:五年的公眾演講經驗,對于執行報告深刻的理解。
你的需求:需要很強的計算機知識。
我的優勢:熟練操作所有微軟辦公室軟件,在網頁和網站開發設計上也有所專長,
錯誤四:求職信太長。
如果你的求職信超過一頁,別人會讀得昏昏欲睡。一封成功的求職信精簡但卻引人入勝,并且也不會花掉讀者很多時間。
錯誤五:逐字重復你簡歷上的內容。
你的求職信不應該重復你簡歷上的內容。你應該換個方式來陳述你的求職信,這樣才不會使簡歷和求職信相互影響。可以考慮用求職信來講述一個簡短的故事,比如“我最艱難的銷售經歷”或是“我遇到的最大的技術困難”。
錯誤六:含糊不清。
如果你是在招聘廣告上看到招聘信息,你就應該在求職信中指名你應聘的具體職位。看你求職信的人可能同時在看上百封應聘不同職位的求職信。確保你求職信上的所有內容都是用來支持你是怎樣符合雇主的特定需求的。
錯誤七:每封求職信都一樣。
如果你申請了許多類似的職位,很可能你認真寫了一封求職信,然后用它來申請很多個職位。這樣做沒問題,但是前提是每封求職信都不能完全一樣。別忘了修改公司名稱,職位和聯系人的信息——如果瓊斯先生被寫成了史密斯女生,他不會對你有好印象的。
錯誤八:以被動的方式結尾。
如果有可能的話,你要把自己的未來攥在自己的手里,告訴對方你還會聯系他,而不要讓對方來聯系你。你可以這樣寫:過幾天我會打電話來回答你任何初步的問題。同時你也可以打我電話,我的電話是:(555)555-5555。
錯誤九:措辭粗魯。
你的求職信應該要感謝讀者的時間與關照。
錯誤十:沒有簽名。
簽上你的名字是一種合時宜的商務禮儀(同時也表明你很注意細節)。但是,如果你是通過郵件的形式投遞你的求職信和簡歷,或許就沒必要簽名了。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九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獨有千古。”這首《憶秦娥》,懷古詞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塵已絕,早即知之,非獨一日一時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總來織夢;今日登原,再證此“絕”。行將離去,所獲者何?立一向之西風,沐滿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獨有漢家陵墓闕,蒼蒼莽莽,巍然而在。
當此之際,乃覺時空于一點,混悲歡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時之感,驟然升華而為吾國千秋萬古之心。蓋自秦漢以逮隋唐,山河締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復帝王之個人葬所,乃民族全體之碑記也。良人不歸,漢陵長在,詞筆至此,簫也,夢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極闊大,極崇偉,極悲壯!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獨冠詞史、成為千古絕唱者,在此。
“西風殘照,漢家陵闋”八字,只寫境界,容量極大,興哀之感盡寓其中。它把悲與歡、聚與散、古與今、盛與衰,統統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觀照,油然生出沉重的歷史消亡感。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十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首詠史詞。全詞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如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不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但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十一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行一步,嘆一聲,滿目都是世間的苦樂,杜甫的雙眼見證了唐王朝由興而衰的巨大轉變,用自己的筆墨鑄就了一部“詩史”。
杜甫的人生是個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他將自己的人生與整個唐王朝緊密相連,在叛軍攻下洛陽后,抱著匡扶社稷振興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終于愿違,這便是中年壯志難酬的杜甫。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則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實的寫照,“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將杜甫晚年的流離失所寫盡了。一個被稱為“詩圣”的大詩人,晚年竟是這般的凄苦悲慘,但卻仍寫下了“安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杜甫仍然在為自己的國家和百姓而憂患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無論是窮達與否,都在懷著兼濟天下之心。“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詩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發出的對祖國和人民最后的哀聲。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十二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洪邁在《容齋隨筆》里說,“《行宮》一絕,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
《行宮》展現的是“別人的世界”――那些白發宮女們的世界。元稹的世界與白發宮女們的世界在這樣一首絕句里相遇。我愿意這樣理解,它表達的是一種因為時間造成的哀感。這種哀感,比憂傷要輕緩,卻是一種更為深邃的生命體驗。
2023年中的十大惡習(模板13篇)篇十三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說到陶淵明的生活狀態,許多人會聯想到寫《瓦爾登湖》的美國人亨利?梭羅。陶淵明比梭羅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淵明生活在農耕時代,梭羅卻生活在后工業時代,但兩人的生活態度確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抵拒物質享受的引誘,并回歸自然去過簡樸的生活。
但是陶淵明的境界更高一層。梭羅獨自跑到瓦爾登湖邊去隱居,那兒寂寥無人,只有草木蟲魚為鄰,《瓦爾登湖》中的一章就題為《寂寞》。陶淵明追求的卻是“心遠”。在陶淵明看來,要想遠離喧囂的紅塵世俗,不必躲進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靜、安寧的心態就可以了。
不妨說,梭羅是在空間距離的意義上追求遠離紅塵,陶淵明卻是在心理距離的意義上作同樣的追求。所以梭羅的行為事實上是無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擁擠,我們能到哪里去尋找一個瓦爾登湖呢?陶淵明的行為則具有典范的意義,因為只要你超脫外在的誘惑,“心遠”是隨時隨地都能付諸實施的。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現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間公寓,你同樣可以實現心境的寧靜。
二.通達境界|古今一付笑談中。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首詠史詞。全詞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蕩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并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如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不了什么,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歷史固然是一面鏡子,但倘若沒有豐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殘酷的人生體驗,那面鏡子只是形同虛設,最多也只是熱鬧好看而已。正因為楊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令無數讀者產生心有戚戚的感覺。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淀下些許的永恒。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三.蒼茫境界|獨立天地間。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種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陳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臺,環顧空曠的四野,原本豪俠的他,竟悲愴地哭了。
歷史上那些轟轟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領風騷的歷代帝王們到哪里去了?在這舉目無親的夜,陳子昂就這樣幽幽地坐著,讓生命的利齒,一點一點咬嚙自己孤寂的身軀。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里的茫然性。而茫然絕對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狂喜與悲哀同樣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為不知道下面還要往哪里去,面對著一個大空白。
四.超脫境界|坐看云起。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極富禪機禪意,他被稱為“詩佛”。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過程中,不論是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來竟然發現那是一條絕路,沒法走下去了,山窮水盡悲哀失落的心境難免出現。
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游太空,還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賞天與地,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再也不會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五.宇宙境界|站在天問的高度。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是一個詩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對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編《全唐詩》,提到《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說這篇是“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聞一多更是說:“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春江花月夜》為什么影響這么大?因為這是初唐詩中最具典范性地將個人意識提高到宇宙意識的一個例子。
當張若虛問到宇宙的問題,我們一定能夠感覺到他這個時候有很大的孤獨感,這一刻他面對自己,面對著宇宙。如果當時旁邊一大堆人,他寫不出這首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獨感,是因為詩人真的在孤獨當中,他對孤獨沒有恐懼,甚至有一點自負。
通常我們很少看到這種重的句子,因為這完全是哲學上的追問,他忽然把人從現象中拉開、抽離,去面對蒼茫的宇宙。我們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時,才會有這種感覺:到達巔峰的時候,忽然感覺到巨大的孤獨感,視覺上無盡蒼茫的一剎那,會覺得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種句子在春秋戰國也出現過,那就是屈原的《天問》,此后極少再出現。
六.滄桑境界|塵歸塵,土歸土。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獨有千古。”這首《憶秦娥》,懷古詞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
音塵已絕,早即知之,非獨一日一時也,而年年柳色,夜夜月光,總來織夢;今日登原,再證此“絕”。行將離去,所獲者何?立一向之西風,沐滿川之落照,而入其目者,獨有漢家陵墓闕,蒼蒼莽莽,巍然而在。
當此之際,乃覺時空于一點,混悲歡于百端,由秦娥一人一時之感,驟然升華而為吾國千秋萬古之心。蓋自秦漢以逮隋唐,山河締造,此地之崇陵,已非復帝王之個人葬所,乃民族全體之碑記也。良人不歸,漢陵長在,詞筆至此,簫也,夢也,月也,柳也,遂退居于次位,吾人所感,乃極闊大,極崇偉,極悲壯!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獨冠詞史、成為千古絕唱者,在此。
“西風殘照,漢家陵闋”八字,只寫境界,容量極大,興哀之感盡寓其中。它把悲與歡、聚與散、古與今、盛與衰,統統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觀照,油然生出沉重的歷史消亡感。
七.超我境界|人生百年一倉皇。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行一步,嘆一聲,滿目都是世間的苦樂,杜甫的雙眼見證了唐王朝由興而衰的巨大轉變,用自己的筆墨鑄就了一部“詩史”。
杜甫的人生是個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他將自己的人生與整個唐王朝緊密相連,在叛軍攻下洛陽后,抱著匡扶社稷振興王朝的愿望北上,但終于愿違,這便是中年壯志難酬的杜甫。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則是杜甫晚年生活最真實的寫照,“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是將杜甫晚年的流離失所寫盡了。一個被稱為“詩圣”的大詩人,晚年竟是這般的凄苦悲慘,但卻仍寫下了“安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杜甫仍然在為自己的國家和百姓而憂患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無論是窮達與否,都在懷著兼濟天下之心。“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詩人杜甫在他客死湘江的小舟上,所發出的對祖國和人民最后的哀聲。
八.無常境界|歲月催人老。
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乍一看,會以為這首詩又是一個“人面桃花”的故事。其實,劉希夷所發出的,是對歲月催人老的感嘆。
詩的前半寫洛陽女子感傷落花,紅顏易老;后半寫白頭老翁遭遇淪落,世事無常。“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卻是最殘酷的――紅顏女子的未來,不免是白頭老翁的今日;而白頭老翁的往昔實,即是紅顏女子的今時。
這種悲情從《白頭翁》一直到《葬花吟》。人只要活著,幾時才能擺脫這種悲情?無解。
九.深邃境界|歲月中皆過客。
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洪邁在《容齋隨筆》里說,“《行宮》一絕,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
《行宮》展現的是“別人的世界”――那些白發宮女們的世界。元稹的世界與白發宮女們的世界在這樣一首絕句里相遇。我愿意這樣理解,它表達的是一種因為時間造成的哀感。這種哀感,比憂傷要輕緩,卻是一種更為深邃的生命體驗。
十.曠達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話寫盡了人生的歷程和結果。
回頭看一看自己過去所來的地方,穿林打葉,雨打風吹,那不是很蕭瑟很凄涼嗎?這實際上是指平生所經受的那些打擊和苦難。蘇軾說,我現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個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天。也就是,已經超脫于那風雨陰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擊和不幸看開了,對溫暖和幸福卻不能看開,那也不對。“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是,無論打擊和不幸也好,無論是溫暖和幸福也好,對我的心都沒有干擾,都不能轉移和改變我。風雨是外來的,我還是我;晴朗也是外來的,我也還是我。現在,他已經不只是通觀,而且有了一種超然的曠觀。
惟其如此,蘇東坡在晚年才能夠達到一種很高的修養,寫出“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的句子來。《定**》雖然只是一首小詞,但是寫出了極為豐富的對人生的體會。
十一.曠達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句話寫盡了人生的歷程和結果。
回頭看一看自己過去所來的地方,穿林打葉,雨打風吹,那不是很蕭瑟很凄涼嗎?這實際上是指平生所經受的那些打擊和苦難。蘇軾說,我現在悠然自在地走我自己的路,走向我自己所追求的那個目的地,在我的心中,既沒有風雨,也沒有晴天。也就是,已經超脫于那風雨陰晴之上了。
有的人把打擊和不幸看開了,對溫暖和幸福卻不能看開,那也不對。“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思是,無論打擊和不幸也好,無論是溫暖和幸福也好,對我的心都沒有干擾,都不能轉移和改變我。風雨是外來的,我還是我;晴朗也是外來的,我也還是我。現在,他已經不只是通觀,而且有了一種超然的曠觀。
惟其如此,蘇東坡在晚年才能夠達到一種很高的修養,寫出“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的句子來。《定**》雖然只是一首小詞,但是寫出了極為豐富的對人生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