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思想的精華,是對知識和情感的深度思考和表達。這些優秀作文范文從不同主題和角度展開,內容豐富多樣,給讀者帶來不同的思考和閱讀體驗。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一
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人們生活中的各方各面都被碎片化了,就連閱讀也是如此。然而,碎片化閱讀真的有用嗎?我們又應將碎片化閱讀落實于何處呢?我想,每一個碎片化閱讀者必然也都是長閱讀的追捧者,他們閱讀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從閱讀中汲取有用的知識,充實自我。而碎片化閱讀比起長閱讀也更有一種簡潔明朗清晰周祥的閱讀之美,從而省去那些繁瑣無味,冗長無用的閱讀過程,用精簡的文字敘述直擊人的心靈帶給人們以啟迪。
但是,碎片化閱讀能完全替代長閱讀一切的效用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所謂我們學習的知識,是由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而成的,而長閱讀,便是將那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起來的線。只有有了這一條條的線,才能將我們所學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從而讓我們更容易去汲取和掌握新的知識。知識點之間是互通的,是可以舉一反三的,而不是互相獨立,毫無聯系的,畢竟若是那樣的話,我們腦中的知識,就可以被稱為一堆空殼所存在了。
事實上并不是世上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我們值得去完全掌握的,因此這時碎片化閱讀就應起作用了。我們的閱讀都應是有所分層次的,在此,我分為三層:專業型閱讀,拓展性閱讀和趣味性閱讀。
專業性閱讀,指對每個人所需要涉獵的知識面的必要性的內容的閱讀,這應是長閱讀,每天每周都應有固定的計劃量去完成。
拓展性閱讀,指對專業性閱讀內容的更深一層的延展性型閱讀,這也應是長閱讀,讓一個人對此類知識面的認知更全面更感性。此類閱讀應在每日的間隙時間里多做落實,例如在晨間的洗漱時段,外出的等車時段,利用好一天中各個可加以利用的時間段去進行拓展性閱讀。
趣味性閱讀,指對娛樂性內容的閱讀,以此來放松個人的心情,緩解個人的負面情緒。這便要用碎片化閱讀了,此類閱讀的時段應是最少的,時間也無需固定,可在每周末的閑暇時光里讀此閱讀,放松身心,以更好的狀態和心境去迎接新的學習生活。
碎片化閱讀不一定是最有用的,但它一定有適合它的所在之處,我們無需去抵制它,但絕不能去依賴它。讓我們一起正視碎片化閱讀,好好利用它,讓自己的學習之路越走越開闊明亮吧!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二
一個人的心靈就像一棵小樹,好的閱讀方式使他茁壯成長最終長成參天大樹,而碎片化閱讀只能是一棵樹的枝葉,不能成為一棵樹的根本;而完整性閱讀才是一棵樹的根本。
碎片化閱讀有什么危害?古人讀書可以說是咬文嚼字,賈島因為詩中的一個字而反復斟酌,而我們如今把詩句背得滾瓜爛熟,卻不知道詩人是什么人,是干什么的。聽說過李白,杜甫,卻不知道他們寫的詩是什么風格的,不知道他們做過什么大事。這是當今所有學生的悲劇。
碎片化閱讀的危害在于一知半解,長期的一知半解會導致人們不再有深入思考的動力。人們滿足于古人給我們創造的精神財富,卻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創造。全民碎片化的閱讀可能導致我們缺乏思考力。
習慣于一知半解,會導致人們不再愿意去掌握整體,或是找到創造的道理。一個掉落的蘋果可能造就一次偉大的發現,一個字的差異會讓歷史學家翻遍十幾本書。這才是做學問。做學問的關鍵就是不斷地研究和思考。碎片化的閱讀使人們不再懂得拓展和研究。
讀書不能只讀冰山一角,要深入了解這本書,慢慢領悟書中的道理。人生的道路看起來十分簡單,很有趣。但是事實上卻是一本藏有寶藏的書,只有坐下來慢慢領悟,才能找到真諦。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三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手機和電子設備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成為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一道無處不在的風景。而人們這樣的行為風潮,便使“碎片化閱讀”這個新鮮的概念橫空出世。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碎片化閱讀的身影:地鐵上,人們捧著手機,電子書,閱讀著自己喜歡的書籍。安靜的環境讓每一個讀者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然而,碎片化閱讀真的比傳統式閱讀更加有利嗎?
那么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傳統化閱讀了,傳統式閱讀,即是主張利用大塊的時間,去精讀、細讀一篇文章,在紙質的書籍上寫寫劃劃。讀者在傳統式閱讀中,更能有身臨其境的讀書體會,享受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和情節,享受翻紙頁的聲音。這樣的閱讀方式,其目的是為了研讀,思考文章中反映的社會問題,在豐富的語言描寫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體會,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更幸運的是,你將在閱讀中找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碎片化閱讀就不一樣了,隨著微信的廣泛運用,人們漸漸在公眾號中篩選他們喜歡的內容,但這樣接受的信息類別相比傳統式閱讀將會大量減少。但碎片化閱讀自然也有它出現的理由。碎片化閱讀可以充分的讓人們利用自己的零碎時間,上班的途中,睡前的邊角時間都可以用來閱讀。其次,人們可以更早的、概括的了解時事內容而并不用了解其詳情。如果出現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再點進去也不遲。這樣不但節省了部分時間可以瀏覽更多信息,還能夠享受每一次閱讀,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從而讓自己喜歡上閱讀,并創造自己的個性化閱讀,培養自己的愛好。相比傳統式閱讀來說,碎片化閱讀給我們打來的信息量更大,使人們能夠進行海量資訊的快速瀏覽。
但有時,人們會僅僅通過分析標題來判斷內容,這樣就造成了部分重要信息的漏網。碎片化閱讀還容易使人沉迷,占用我們學習與工作的時間。碎片式閱讀不能讓一個人沉下心,安安靜靜地品味文學,由此便喪失了提高自我文學水平的機會,放慢生活的腳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碎片化閱讀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它的好處也有不足,只要我們利用好它,就能讓我們的閱讀生活更加豐富、精彩!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四
曾多次幻想著,自己身處西湖岸邊的一個小亭,俯身可見綠如翡翠的湖水,仰頭可見鑲嵌著白云的碧藍天空,耳邊是琴聲和鳥鳴,而我,正手捧一本經典名著,深陷其中,如癡如醉。細想,這著實是一種身心的享受。
而現實中的我,卻是每天伴隨著匆匆的步伐,穿梭于喧鬧的馬路和地鐵間。與想象差距甚大,用上好幾個小時對文字反復推敲也是不太可能的。
在這個每天都進行跑步比賽的時代,便出現了“碎片化閱讀”這一詞語,指的是通過手機、電子書、網絡等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詩人歐陽江河說:“我故意寫長詩,對抗碎片化閱讀。”可見他對碎片化閱讀的堅決摒棄的態度。
對書本細嚼慢咽固然是最好的閱讀方式,但卻漸漸地不適應現代社會了。人要把目光放到遠處,放到未來,不能一昧地堅守傳統,否則就如閉關鎖國。清朝當年把目光局限于本身,殊不知外國已經進行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革命等一系列符合時代趨勢的革命,清朝就這樣一點點地開始落后于西方國家了。若當年統治者能看準時勢,懂得要用適合于該時代發展的政策和統治方式,恐怕中國現在更是一片繁榮景象了。
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觀念也應該有適當改變,不能守陳固舊。對于碎片化閱讀,亦是如此。
況且如聶震寧所說:“《論語》和柏拉圖的《理想圖》,不也是一種碎片式結構嗎?”而《論語》流傳了幾千年,至今,仍是文學地位無可替代的佳作。反對碎片化閱讀,歸根結底,是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
善待碎片化閱讀,也能讓我們在匆忙的腳步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靜土。善待碎片化閱讀,也能讓我們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座寧靜的山莊。書是寶貴的財富,重要的是去閱讀,而不是以何種方式閱讀。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五
隨著當今信息傳播行業的快速發展,碎片化漸漸成了人們閱讀的主流形式。碎片化,是指將完整的東西分解成諸多的散塊。表面看似光鮮亮麗,但其內在,實屬罪莫大焉。
碎片化的興起本質上是迎合了現今人們浮躁的心態和過快的生活節奏,其打著“個性化”的口號,將海量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大標題,貼在各大網站、報紙上,博人眼球。不可否認,碎片化閱讀確實有它的好處。將幾個標題一掃,天下奇聞莫不收入囊中。或許,這就是當今碎片化盛行的原因吧。
但是,碎片化閱讀的弊端比比皆是。首先便是內容的全碎片化使其缺少實質內容。例如這周末上海上港主場5-1大勝上海申花,對于大部分網友這標題便足矣填滿他們的“求知欲”。但對于真正想要了解比賽詳情的人們,即使點開這個鏈接,最多也只有一些進球集錦或是數據統計,可以說在碎片化的背景下絕大多數的閱讀內容都是這樣,真正的實質內涵少的可憐。新聞如此,當今一些網絡文學也染上了“碎片病”。萬余字的文章,全是由短句組成,讀來讀去,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講不清楚,更別談情節與美感了。
其次,閱讀內容的碎片化勢必導致了人們時間的碎片化,而其進一步會導致的,便是時間利用效率的降低。碎片化閱讀的初衷是讓人們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可漸漸的,隨著幾乎所有內容都被碎片化,人們在極短的時間便能將文章匱乏的實質讀完卻發現沒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深度。自然而然,他便會尋找其他內容,可讀來讀去,都只有這幾個“告知”式的大標題。這樣一塊完整的寶貴時間便被一點點碎化而“浪費”了。
此外,碎片化閱讀最可怕的地方,便是人們對碎片化閱讀越來越習慣,而失去了原本閱讀著作和有美感的作品的能力。碎片化閱讀不僅迎合了人們內心的浮躁,更是滋長了這種浮躁的不良之風,導致人們一看到“長篇大論”,無論內容的好壞,都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倘若這樣下去,那些中華經典或是西方的哲學思想都會為人們所拋棄。恐怕就不會再有人理解《詩經》中“自牧歸荑”的美感,也不會有人為尼采《娛樂至死》中的精彩思辨而感慨。
空洞與虛無,內心浮躁的滋養與欣賞能力的削弱,碎片化閱讀實屬罪莫大焉。唯有改變這種現狀,才能讓經典延續,讓思想升華。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六
當今社會,快速的生活使城市發展,但也催生的許多新事物。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方便的手機閱讀漸漸地代替了傳統的紙質書籍的閱讀,成為了大眾閱讀的主流。
碎片化的閱讀是指,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并且隨著這種閱讀方式“普及率”越來越高碎片化閱讀導致“人們缺少思考”,“淺閱讀盛行”等這一系列的弊端也漸漸浮現。
我自己作為一個喜歡在網上看文章的人,常常在看完一大堆文章之后,之后只重視它所帶來的信息,卻沒了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讓我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迷失了自己。我想在閱讀時,獨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薩特曾這樣描述自己的閱讀體驗:我在書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又在書里重新開始我的生命。是的,只有自己思考過的閱讀,才能直抵靈魂最深處。而碎片化的閱讀,最終只會讓我們的思想成為風中的柳絮,碎片化的閱讀,難以帶給人內心的震撼與精神的洗禮,更不必說靈魂的凈化和提升。
人們選擇碎片化的碎片化的閱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作用于人們無聊的、碎片的時間,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隨身攜帶。但這也恰恰是他的弊端,人們用分散的時間去讀一篇文章,這往往會使人在看完了之后,忘記了自己看了些什么,只好從頭再去看一遍,這樣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任何的收獲。并且,這樣的閱讀,也往往很難讓人積累知識。
但反觀傳統的紙質書籍的的閱讀,可以使人靜下心來,并且往往在人看完了之后,讓人受益匪淺,回味無窮。徐升國說:“數字閱讀碎片化特征比較明顯。我們不能片面和簡單地將碎片化閱讀等同于“不好”的閱讀。碎片化閱讀也是有價值和意義的,它滿足了人們多方面的閱讀需求,比如對獲取資訊、娛樂、社交等需求。以前沒有數字閱讀的時候,人們讀報紙和雜志也帶有碎片化閱讀的特征,我們不會說讀報、讀雜志是壞事。但是,我們不能滿足于碎片化閱讀,它有自身的不足,需要彌補。國家和社會應該加強對國民深度閱讀的引導,讓人們在用網絡、手機進行閱讀的同時,也注意多讀書。”
是呀!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我們不能被潮流所打亂陣腳,我們必須堅持一些原本的東西,才可以與這時代和諧相處。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七
碎片化的生活讓我們利用起碎片化的時間,而在改變我們的行為與習慣的同時,碎片化的生活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認知與心態。
過去每每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書式”生活。拿著一本印刷精美的書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樂,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合上了飄著墨香的紙質書籍,拿起了冰冷的手機。比起印刷媒體,如今我們讀的更多的是電視、計算機的顯示屏和手機。前些時候,兩張照片流傳于網絡,值得深思。一張是日本學生在機場候機時手捧書籍、認真閱讀的場景,另一張背景同樣是在機場,候機的中國學生們面無表情、目不斜視地盯著手機網上沖浪。閑暇之余我們閱讀的更多的是圖象,而不是文字。
歷史上的中國人信奉“腹有詩書氣自華”,如今的中國卻被國民的低閱讀現狀所困擾。這種差距不只是在學生們身上體現,在我國,讀書全民平均每年讀的書籍的數量比起日本、英國等國家都是要落后許多。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便是碎片化閱讀的出現。碎片化的閱讀相較于書籍的閱讀來說,短小輕松,也更容易理解。因此,人們比起閱讀書籍更喜歡碎片化閱讀也是人之常情。久而久之,便再也見不到我們手中捧著的書本,留下的只有手機。可是,閱讀仍有許多碎片化閱讀所沒有的益處,閱讀可以讓我們暫別塵世,到書中的世外桃源歇一歇。閱讀可以讓我們有所領會、有所提升。而如今的我們,更愿意去選擇碎片化的閱讀,遠離長時間的用心閱讀,甚至逐漸喪失了靜心閱讀的能力,好不容易想坐下閱讀,卻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再用心體會書中的世界了。
我們一開始時由于碎片化閱讀的輕松而對其產生的好感讓我們走入了碎片化生活的循環,讓我們去碎片化外的世界沒有了去追尋的能力。同時,碎片化的閱讀由于難尋其根源,內容的真偽也難以確定與考證,碎片化閱讀的堆積讓我們也接觸不少錯誤的信息,形成了錯誤的認知。
是時候該放下手中的屏幕,打開一本書了。重新體會、慢慢品味碎片化外的生活。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八
如今信息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我們僅有的時間,壓縮著我們僅有的空間,在忙碌中能放下紛擾專心地去做一件事是多么的難。很少看到有人拿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手機上刷著他們的app,看著大部分的圖片與視頻,僅夾雜著些許文字,因而我們的閱讀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閱讀也在這樣的時代下興起。
信息時代給我們帶來的高產產品就是手機。手機當中最吸引我們的也是那一個個app,我們難以放下,也難以割舍。現在,在微博微信到處都能看見雞湯文,當我們渴求著心靈的安慰,卻只尋找到那些沒有什么含金量,沒有值得思考的文章時,我們閱讀的思維也被簡化,失去了我們閱讀當中思考的能力。
閱讀本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在閱讀時,我們會產生聯想,在腦海中會形成一個個畫面。可如今圖片加文字的興起,正在慢慢奪取我們的聯想能力。當我們抱怨我們已經沒有創造力,沒有想象力時,我們是否想過,這正是我們平常的一些小習慣而造成的。
有時當我閱讀厚厚的書籍,卻被手機電腦,平板,一系列能奪取我們好奇心和專注力的電子產品碎片化。低頭族越來越常見,走路時也看見有人在用大拇指滑動著手機屏幕,大量的信息量從眼睛里涌入大腦,是我們的思維越來越跳躍式,碎片化的思考正奪去我們的耐心與思維能力。
所以對閱讀我們要有選擇性。不要完全沉迷于那些圖片加文字,缺少思維發展性的文章。
閱讀本是件有內涵的事,碎片是的閱讀本不是錯,錯的是碎片式的思考。閱讀時要投入到一段連續的思維中去,去前后聯想,廣泛地思索,對于那些有文藝性的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碎片化的生活就這樣,使我們被身邊的一切吸引過去,慢慢養成的惰性會漸漸抹去我們的意志和目標意識。只顧眼前一時的快樂,而忘卻了長遠的目標,并與它越行越遠。如今我們應該告別碎片式的閱讀,不要停下腳步,去關心關注那些能紛擾我們的事物。應時刻保持一顆專注之心面對書籍。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九
今天,我們時時刻刻可以看到坐在地鐵里的人們個個都拿著一把手機,或是在刷微博,或是在看微信,或是在電子閱讀,這種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習慣。
而對于閱讀來說,近年來迅速流行開來的“淺閱讀”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簡單的說,“淺閱讀”是快餐文化的一種,這種閱讀方式與走馬觀花無異。它是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松、實用性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我們每一天都會接觸到各種的大量信息,這讓閱讀看似變的簡單,方便。但是實際上這些信息沒過多久就會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根本無法從上面獲取到真正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且,“淺閱讀”這種閱讀態度導致了閱讀的工具性質,加深了整個社會的浮躁。
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將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方式視同洪水猛獸。著名文化批評家王曉漁說:“30年前,大家都讀走向未來叢書,都讀李澤厚的書,而發展到后來,特別是近10年,閱讀的分野出現了。淺閱讀時代最大的進步,就是選擇的自由。有人喜歡讀通俗小說,有人熱衷勵志類、財經類的書藉,也有人青睞哲學、文史類的書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喜好,于是閱讀也就呈現出了多樣性。”
另外,這種閱讀方式的出現與現在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大有關。我每天早上都會急匆匆的起床,刷牙,洗臉。然后買完早飯,抓緊時間往學校趕,而放學后,我也要趕緊回家,因為我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作業要做。
曾經有一位社會學教授說:“思想使人進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讀來顯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夠使人更好的了解社會,激發起讀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僅僅因為淺閱讀的輕松、愉快,而放棄學習積累的機會。”既然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那我們就要學習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深閱讀,感悟生活。
不管怎么說,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既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只有好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才能學習到更多知識。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
隨著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我們逐漸無法長期專注于閱讀書籍,零散的閱讀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但這是一件壞事嗎?我不這么認為。
早晨,我吵雜的電話響了起來,揉了揉眼睛,沒有忘記發呆前抓著電話。在等公交車時,花點時間閱讀通常很短的經過篩選的文章。閱讀過程偶爾會彈出一些最近的新聞,因此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新事物。
上車后,我利用無聊的心情瀏覽了朋友圈,看看朋友的飲食和生活,以方便以后與朋友的交流。“聽說即將發行新電影,我們一起去看吧?”“我為什么不知道?”“很傻,微博消息提醒了我,現在社交軟件很快就會傳播新聞!”
上完一天的課后,我很舒服地躺在床上,就在睡前一小段時間,想著要在手機上閱讀漫畫書還是在線漫畫。考慮到翻頁的方便性和更新的速度,我仍然選擇。用更方便的手機,我看了一會兒,揉了揉眼睛,睡著了。
許多人認為,零散的閱讀只會帶來快速的瀏覽和快速的遺忘。印刷書籍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緩慢,完整且不容易被人們忘記的信息時代,但是現在手機的快速信息傳播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樣。盡管不清楚,但它們確實是閃亮的。零散的閱讀已成為我們的主要信息來源。
快節奏的生活使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通過書本來獲取知識,而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零散的閱讀,我們可以獲得新聞,新事物,并滿足了學生和忙碌的人們對外部信息的需求。。
零散的閱讀為我們提供了更多信息,并使我們與時俱進。這不是一件壞事。關鍵是您是否在零碎的閱讀之后思考,是否可以思考,看不到它是沒有用的。看到一切就是學習知識。因此,零散閱讀不是一件壞事。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一
每天除了睡覺,吃早飯時、坐地鐵時、走在路上甚至上洗手間時,任何空余時間我們都會看看手機,于是網絡、手機、電腦已經從簡單的通訊、學習工具變成我們生活的必需品。現如今,人們好像已不太愛看傳統意義上的書籍了,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網絡小說,這種小說的特點是章節多,每章的內容短,語言簡單,內容粗俗!錯字別字隨處可見,就像一小片、一小片碎紙充斥著整個網絡閱讀時光,而那些正統意義上的小說,諸如四大名著、獲得矛盾文學獎、甚至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卻默默地躺在書店的某個角落里很少有人去關注!也難怪,如今一切都是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使得人們好像已經習慣那些快餐文化,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細細品味那些似乎是高、大、上的精品文學!人們的日常閱讀也好像只能借助于網絡,沉醉在碎片化的網絡閱讀中!
網絡就像一把鋸子把我們的學習、生活硬生生鋸得一地雞毛,變成碎片化,在工作或學習的間隙,我們總習慣于拿出手機毫無目的地看一看,結果,有時我們乘地鐵乘過了站,工作出了差錯……今天我要說的是碎片化的閱讀就是用電子產品看書,消磨時光,這種閱讀可能會導致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續,因為全靠網絡支持,有時網絡中斷會造成閱讀障礙,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人們形成焦慮、缺少思考的壞毛病。這一點,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可能不是這樣的,去過那里旅游,乘過日本公共交通的.游客,肯定會看到,在地鐵,車站,廣場等一些地方,有相當比例的年輕人并不是都在看手機、電腦,而是在看書,據有關媒體報道,這些日本青年閱讀的書是傳統意義上的書籍,盡管日本的互聯網技術可能比我們國家還要發達!但他們好像并未中互聯網的“毒”,我爺爺曾給我看過《新民晚報》上一張新聞照片,好像在火車站,一位老大爺面對一長串坐在街邊石凳上,全神貫注,人手一只手機的年輕人,好奇地問:你們在干嗎?回答說:在看手機!老大爺一臉的迷惑:手機有啥看的!照片畫面令人發笑,我當時也覺得很有趣!可如今想起來,卻有許多新的想法。
我覺得碎片化的網絡閱讀容易造成人們知識的片面性,因為網絡上的各種新聞、小說大多未經嚴格審核,良莠不齊,有時觀點不一定正確,容易使人養成煩躁,急功近利不良嗜好。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多花點時間在書面閱讀上,才能慢慢擺脫這種所謂的網絡碎片化的閱讀怪圈。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二
現在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想要看一本好書,你并不需要費力去書店購買書籍,只要在家打開手機,到相關的app中下載之后即可開始閱讀,想何時讀便何時讀,不想讀了也可以隨時合上。可方便的背后,確實將我們的閱讀變得碎片化。
碎片化閱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呢?可能很多人還并未聽說過這個概念。舉個例子吧,倘若你正在閱讀一個章節,這時朋友給你發送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帖子,你點擊后打開閱讀,付之一笑,接著你又翻回那個章節繼續閱讀,可是滿腦子還是想著剛才的帖子。而這幾個章節也就糊里糊涂地閱讀完了。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真的.是認真看完了那一章節,或是后幾個章節嗎?如果是數天后,或是數小時后,一位朋友問起你讀到了些什么內容,有關那幾個章節的,你真的能回憶起來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說白了,所謂的碎片化閱讀,就是因為太多的干擾來分散人的注意力而產生的。電子書的方便是不可否認的,但與其碎片化的影響相比是否值得呢?如果我們把其與傳統的閱讀方式相比較,不難發現,傳統書籍閱讀起來較為麻煩,但閱讀的效率和質量卻是高了許多。所以說,這兩者各有其的優勢。可碎片化的閱讀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危害。基本功還不足夠扎實的我們可能會因此混淆一些知識,整個知識體系中可能會逐漸出現一些漏洞。如果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漏洞積少成多,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看似碎片化的閱讀是因為那些方便的電子書導致的,其實不然,這些碎片化的閱讀往往是因為人的注意力過于分散導致的。因此,我們應該設法正確的使用這些工具,控制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避免這種碎片化的閱讀。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三
我常時不時地問起自己什么是碎片化的時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樣的`疑惑,它究竟是什么,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還是會曇花一現成為歷史想來想去,也不能知道答案,反而是一團漿糊。迫于好奇心,我到了圖書館尋求答案。終于這個謎題被我解開了,可隨之而來的又是疑問。
當下,我們在這樣急促的生活節奏中生活著,時間必然是緊湊的。但是在這當中有幾分鐘是空閑,這也就是碎片化的時間。
我曾在放學的公交車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文章,不僅如此,在圖書館我也閱讀了相同的文章,感觸是完全不一樣的,碎片化的閱讀可能只能概括大意,而用充足的時間去認真閱讀,你會有你自己的觀點,并且會細細品味,慢慢理解,而不是囫圇吞棗。
如果一篇名著被撕成碎片,在碎片中閱讀會使人覺得難受,并不會吸取其中的知識,而是在斷章取義,終究沒有完整性,就好像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那樣,“我們在生活的節奏下擠出一點精力享用一碗速成的心靈雞湯。但是我們忘了,雞湯雖好,卻不管飽。”在這里心靈雞湯就好似碎片化的閱讀,終究是不管飽的。
一篇文章,它可能嚴肅理性,也可能有著深奧的哲理,可是在碎片化的閱讀里東拼西湊,勉強看完一篇文章,也許你能把文章內容倒背如流,但是你真正從書中明白了什么嗎,答案是沒有。
尼爾·波茲曼曾說過:“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沒錯,我們熱愛閱讀,所以我們不能忘了閱讀的本意,不能因為閱讀而毀了閱讀。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四
碎片化閱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當今社會,人們在上、下班、上、下學的過程中,在乘坐地鐵或擠公交的時候,因為時間的短暫,人們大多使用手機、電子書等閱讀方式,從而取代了紙質閱讀,從表面看來,這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使其變得更便捷。
但,碎片化閱讀也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變。
碎片化閱讀的繁多造就了我們難以分辨事情的真偽。由于碎片化的閱讀,人們大多在網上看到的新聞根本不能確定真假就轉發導致了謠言漫天,最終,錯誤信息在網上愈傳愈兇、一發不可收拾。碎片化閱讀讓我們喪失了辨別真偽的能力,盲目轉發,卻也導致了在點擊量暴增的背后,大筆金錢也隨之轉入幕后人的口袋。
碎片化閱讀讓我們在閱讀文章中阻礙了完整信息的獲取。由于現在人“快”的心態,為了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多的信息,通常把文章大致看了一遍,網絡媒體寫作的“碎片化”讓信息不夠完善,讓信息變得簡單,粗糙。
碎片化閱讀讓我們對經典、杰作失去了耐性。想象著,一個人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閱讀一部經典之作,那該是多么美好。如今,碎片化閱讀已充斥著整個社會,人們的快節奏生活已打破了這靜謐的美好,從而替代的卻是一些城市的喧鬧,人們生活所認為好看的小說,不再是經典著作,而這些杰作也已無人問津,被擱置一旁了。
碎片化閱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這不可置否,但,也在這便捷中讓我們喪失了許多美好的東西,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完整。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五
隨著生活越來越忙碌,我們漸漸變得無法長時間的專心閱讀書本,而碎片化的閱讀漸漸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但這樣的變化是壞事嗎?我不這么認為。
早晨,隨著手機吵鬧的鈴聲醒來,揉揉惺忪的雙眼,迷迷糊糊地出門前也不忘順手拿上手機。等車時,抽空看一下刷屏的文章,通常很短,閱讀的過程偶爾跳出幾條近日的新聞,于是短時間內又了解到新發生的事。
上車后,趁著無聊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們都吃了什么、干了什么,方便之后與朋友的交流。“聽說馬上有部新電影要上映了,一起去看吧?”“我怎么不知道?”“傻吧,微博消息都已經提醒我了,現在的社交軟件傳播消息可快了!”
補完一天的課后,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趁睡前一小會兒,思量著是看漫畫書還是看手機上的在線漫畫,考慮到翻頁方便和更新快慢的因素,我還是選擇了更方便的手機,看了一小會兒,揉揉有些酸痛的眼睛,沉沉的進入夢鄉。
很多人都認為碎片化的閱讀帶來的只有快速瀏覽與快速遺忘。印刷書本曾給我們建立了一個緩慢、完整且不容易被遺忘的信息時代,而現在手機的快速信息傳播就像滿天的星星,雖然看不太清,但它們的確在閃閃發光。碎片化的閱讀已經成為我們的主要信息來源。
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去通過書本獲得知識,而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碎片化的閱讀,我們可以獲取新聞、新鮮事、滿足了學生和忙于工作的人對外界信息的需求。
碎片化閱讀給我們更多的信息,讓我們與時俱進,這并不是一件壞事,重點在于碎片化的閱讀后有沒有思考,自己會不會思考,看什么都沒用,會思考,看什么都在學知識。所以說,碎片化的閱讀并不是壞事。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六
通過手機,電子書,網絡等進行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閱讀模式被總結為“碎片化的閱讀”。近年來,“碎片化的閱讀”已成為大眾閱讀的一個新的趨勢。我認為碎片化的閱讀更適合我們現在的生活需要。
人類智慧的結晶科技帶給我們美好,便捷的生活,碎片化的閱讀主要是給我們的業余生活添上充滿書香味的一筆,讓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也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能夠放松心情,讓內心到達靈魂的最深處,讓自己沉浸在書的海洋里。
現今社會,人們常常忙于學習,工作,很少有空閑的'時間在家或在圖書館捧書閱讀,古人的不驚不擾的閱讀早已離我們遠去,但生活離不開閱讀,所以碎片化的閱讀是更多人的選擇,日常積累碎片的信息也能夠提高我們的知識和素養。電子產品已成為我們日常必需品,用電子產品閱讀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好處:
1、用電子產品閱讀信息海量,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2、閱讀方便,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時間,上學上班路上,休息時間等都可以閱讀。
3、讀者可以有更多選擇性進行個性化閱讀。
電子閱讀帶來來的碎片化的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充實的時代,讓我們隨手拿出手機,電子書等電子設備就能夠更方便的陶冶自己的情操。讓我們利用好碎片式的時間,來享受碎片化的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別樣的體驗,隨時隨地給自己的靈魂做個“深層保養”吧!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七
碎片化閱讀之所以能成為大眾的喜愛。首先是因為科技進步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在現在這種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想細細讀一本書,有點不太現實,正因為這樣,簡短精煉的碎片化閱讀就能天衣無縫地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充當主導地位。其次,碎片化閱讀大多都是各種各樣,形色不一的人生哲理,并不想一片小說那樣,花費大量時間來總結人生道理。碎片化閱讀與看報又有著許多相同的特點,所以內容選取趕得上潮流,也追得上時事的新穎內容,這讓讀者所沉謎與其中。因此就喜歡碎片式閱讀。不能因為碎片式閱讀不出自名師之手不得到認可,而漠視了它的存在。
然而,碎片化閱讀是壓在你思想上的一座大山。漸漸地,隨著科技的進步,碎片式閱讀霸占版面。事實上,碎片式閱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閱讀是靜下來捧著一本書,幸福的閱讀,而不是坐在公車上、地鐵上,拿著手機,埋著頭手上隨意劃來劃去。大多數的碎片化閱讀都很膚淺地將道理寫了出來。就少了一種領悟的過程,也少了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失去了閱讀原本的意義。
說了這么多了,現在讓我談談自己吧。記得小的時候,我看過許許多多的厚書,如三國、西游記,那時候還沒有接觸那些電子設備,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看書,但是現在呢,長時間地依賴于電子設備的`我們已經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看一本厚厚的文學書了,大家都會選擇去看同名電影,所以忽略了原文的意思,現在我們的閱讀已經在改變成了看頭條、朋友圈、論壇、知乎,來獲取信息了,可是如今的網絡上造謠事件頻頻發生,以至于我們根本分不清什么信息是真的,什么信息是假的了,簡直就是真假難辨。我們相信大家都有著這樣的經歷吧,假如你長時間地看著書,時不時地會拿出手機看兩眼,這正是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可見,如今科技發達的世界,是有那么多的弊端啊!
碎片化閱讀漸漸地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體驗片面知識。但它弱化了我們思想的進步。
最新網絡時代的碎片化閱讀(熱門18篇)篇十八
自從網絡世界發展起來后,越來越多的新的便利也油然而生,然而,新的便利也意味著會有新的問題與麻煩接連地產生。網絡的出現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將會變得更加地碎片化: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交流……而我要講的,則是與我們學生密切聯系著的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的閱讀,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不太喜歡的。雖然碎片化的閱讀很便利,無論在大街小巷,還是只身獨處,只要你有網絡,隨時隨地就能在手機上翻閱,但是,這種廣而不精的閱讀方式卻不是我想要的。
在我看來,碎片化的閱讀只不過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一種盲目的閱讀形式,而且一看完馬上就忘記了。而整體化的閱讀更加具有目的性,能更加引人入勝,目光所及的每一個文字,每一段內容,不斷讓你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奧妙與美好,同時讓你感受到中華文學的博大精深和輝煌成就。而碎片化的閱讀卻是快速且不走心的瀏覽,成為現代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感受不到這細微的“點睛之處”。雖然不起眼,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點”,就不會讓我們在書本上吸取真正需要的營養。
不妨讓我們想一想,在周末的下午時光,坐在陽臺上沐浴著陽光的塵埃,浸沒在書香世界的芬芳中,手上拿著一杯散發著清香的中國茶,這是多么美妙啊!比起天天低著頭看手機,這樣的閱讀方式更加具有生活的樂趣了,而且更加讓我們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找到了生活的片刻寧靜。
在我看來,整體化的閱讀更加富有內涵。讀著書時,我曾不止一次地留下了眼淚,而在讀碎片化的文章時,雖然寫得環環相扣,富有情感,但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停止了。每到這時,就會感嘆:咦,怎么就沒了呢?就這么草草收場了嗎?給人留下了一種好像說不出的遺憾,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我只想說,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的狹小空隙里,不妨在閑暇時放下你手中的手機,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去好好讀一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