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優秀作文需要不斷積累詞匯和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表達和寫作水平。接下來是一些網絡上熱門的優秀作文分享,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吧。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一
今天星期六,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加縣婦聯組織的家庭植樹活動。
我們準備了馬夾袋、水彩筆,上午8點50分開車到了縣城鹽北路的植樹現場,我發現好多小朋友已經到了,路邊掛著“讓我們的家院充滿綠色,百戶家庭義務植樹活動”的橫幅。我連忙像別的小朋友一樣去領了鏟子、氣球、樹苗,媽媽給我們全家腳上套好馬夾袋,我拿著鏟子,爸爸扛著樹苗下了地。我們找到兩個已經挖好的.坑,爸爸把樹苗放進坑里,用手把它扶住,我開始用鏟子鏟土,地上的土有點硬,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鏟動一小塊土,花了老半天總算把坑填滿了,爸爸用腳把土踩平,終于大功告成了。
半個小時后,我們種好了兩棵樹,我把兩個彩色氣球系在了最粗的樹桿上,用水彩筆在氣球上畫了兩個笑臉,并寫下了自己的心愿:“祝小樹茁壯成長”。媽媽用照相機記錄下了我和爸爸種樹的過程,我還和小樹合了影。
拍好照,我們去還了種樹的工具。我放眼望去,原來的空地上已經種滿了一排排挺拔的小樹,它們在春風里向我們招手,好象在向我們敬禮。我心里美滋滋的,雖然手有點酸,但是一點也不覺的累,因為我用自己的小手為大地媽媽添上了一抹綠色。我在心里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參加這些有意義的活動。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二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里無云。昨天,我過了一個難忘的植樹節。
下午約四點十分,和風習習,晴朗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有的像吃草的綿羊,有的像昂首嘶鳴的駿馬,還有的像奔跑的小梅花鹿,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高采烈的來到河邊參加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哇!人可真多呀。河邊紅旗招展,人生鼎沸,同學們在熱火朝天的干著,有的挖樹坑,有的挑水,還有的抬樹苗,一張張默默無聞的臉上掛滿了汗水,這場面頓時感染了我“我是男子漢,重活我來干”于是我就義不容辭的選了最累最臟的活,找個空地挖起坑來!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望一望那一排排整齊的小樹,再看看每個人臉上幸福的.表情,大家都開心的笑了。小樹在春風里輕輕的搖擺,鳥兒也在不遠處嘰嘰喳喳的叫著,它們仿佛在說:“謝謝,謝謝你們。”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于是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為表示對我們今天勞動的鼓勵和肯定,大家又被拉到了“柴火山莊”。錯落有致的大木屋,整齊的籬笆,別致的根雕茶幾,還有好看的木質桌椅板凳。啊!坐在里面讓我們一下又回到了大自然懷中的感覺。疲憊很快忘記了,臉也不洗了,很快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吃起了晚飯。吃飯的時候,老師還抽空用數據給我們普及了我們沒學過的科普知識,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不但能制造氧氣吸收毒氣,還能儲存大量的水。不僅僅美化了環境,還特別起著放風固沙、保護生態平衡的作用。
多么有意義的一天啊,那一刻,我幾乎都醉了,以至于最后老師讓我講一下對參加植樹造林的感想時,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這世界就會更美好!”
?
初春是植樹的最好季節,上周六就是我國政府規定的植樹節,學校沒有組織大家進行植樹活動,一是學校里能植樹的地方都種上了,二是:校外的綠化有關部門和集體都有了種植規劃,我們幫不上忙。那么植樹節里,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愛樹!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我校是常熟市綠色學校,校內的花草樹木種類有70多種,綠化面積達19126平方米,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校園里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凝聚了校園種花工人的汗水與心血,來之不易,我們應好好的珍惜。
愛樹就是愛惜生命。要知道,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后,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誕生,到進化為現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的時間,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林中的霧靄,鳥鳴蟲吟,野草芳花,飛禽走獸,使我們的祖先日臻完美。在我們每個人的細胞基因里,隱藏著多少綠色的生命秘密啊!現代社會里,我們常聽說:許多小孩得了古怪的什么"游戲機綜合癥"、"兒童孤獨癥"、"兒童高血壓"、"電視眼"、"高樓綜合癥"等,而大人,高血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壓、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癌癥等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些無不與人們生活環境缺少綠色植物有關,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回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天性。
愛樹還是一種傳統,愛樹的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在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的綠色計劃?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的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為我國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在東歐,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涌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愛樹木,愛花草,愛鳥獸是一種美德,孩子們從小就應受到這樣的環保教育,這種綠色的教育,綠色的熏陶,會讓我們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三
3月12日,是植樹節,是為紀念我們人類的朋友-樹。同處在蔚藍色的星球上,是樹造就了綠色,使時間變的清新;是樹造就了生命使大自然變得豐富多彩。在日益進步和完美的工業化的今天,我們,作為世界上高智慧的人類,卻犯了低級的錯誤,為了金錢和利益不惜傷害我們的.朋友!
樹變得不高興了。它搖晃著樹枝,向遠方伸展,仿佛要招回那些被人類傷害過的同類,仿佛要告訴人們:“你們是如此的無情,作為地球上的生物,你們就不能積點德,放下心中的貪欲,放我們一條生路!”
人類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沒有聽到樹的呼喚,依然大車前往的駛向樹木的棲息地。樹傷心了,難過了,難過的淚禁不住留了下來。他們那粗壯的身軀變的日益消瘦,被人類運往世界各地,進入了千家萬戶,被油漆弄得變了模樣,變成了桌子,椅子,各種家具。
看到人類依舊傷害自己的同類,看到人類那利益熏心的得意的面目,書樹變的絕望了,想抓住人們的臂膀,狠狠的教訓他們一頓,但畢竟無能為力,無法拯救同類。樹的呼吸越來越微弱,人類所需的氧氣也不多了。
這時,人類醒悟了,知道了朋友的重要性,當朋友消失時,人類的末日也即將來到,人么開始提出“與樹木和平相處”的口號。多給樹木一點空間,多給樹木一點關懷。
但是,由于人們長期的砍伐,使樹木越來越少,沙漠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人類進發。土地沙漠化成了我們的心腹大患,人類這時想起了我們的朋友-樹。
人類想要用樹木阻擋住沙漠的進軍,樹木原諒了我們,堅強的挺立在戈壁沙漠上,向我們發出了內心的呼喚:“我們已經占領了荒漠,希望你們能夠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
同過這些我們應該聯想到我們學校,在植樹節期間,老師們,拎著水桶,拿著工具,辛辛苦苦為‘生命之苗’澆水,翻土,給予他們充足的營養,讓他們享受人間般的享受。不畏辛勞的老師們!他們的汗水代表了一份一分的祝福,祝福生命之苗茁壯成長!
希望讓“生命之苗”永存人間。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四
伴隨著時期的轉變,大家早已銜接采伐了花草樹木。現如今,如今的花草樹木成交量放大起來,真是便是千慮一得。
如今,植樹造林此項主題活動早已變成頭等大事,這是為什么呢?由于植樹造林不僅能夠清潔co2,并且還能合理地抵御暴風雨,自然,在夏季還能給工作中了一天的大家帶去清涼,讓人忘記一天的苦惱。因而,在這里一年一度的植樹活動,我下決心要變成一個環保小衛士,也為這一社會發展奉獻一份能量!
“鶯飛草長二月天,拂低垂柳醉村煙”。在這里最合適植樹造林的一天里,我肩背著樹苗,右手拿著鐵鍬,興高采烈地跑到草坪上,提前準備大干一場。
我踏著大步走,找到一塊最合適樹苗生長發育的“風水地”。我拿著鐵鍬,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一個坑,忽然,一只“絆腳石”——石塊出現在我的眼下,仿佛在向我下戰書:“此路不通!你需要在這兒植樹就先把我給搬離了再聊!”固執的我不撞南墻不回頭,拿出鐵鍬用勁向哪個“絆腳石”砸去。猛然,“砰”地一響聲,哪個堅強的石頭在我的眼前居然不堪一擊,一不小心給弄成了兩截。解決了這顆“肉中刺”之后,我終于挖了一個大概八十公分深,一百公分長的深坑。
然后,我左手扶著樹苗,右手用鐵鏟填大坑,把土壤堆在小樹苗根處并踩實。樹苗擁有一個全新升級的舒服溫馨的家了。
果真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幫我一心一意種植的樹苗澆了第一桶水。我覺得:“植樹真的不容易”,折樹技卻這么簡單,我再也不能閑下來去折樹技了!而那一次我給小樹苗澆的不僅有河里的冷水,還有我不辭辛勞的汗液。
想起這兒,我的嘴巴漾起了一絲揮之不去的笑。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五
我們都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那么,植樹節有什么意義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植樹節的意義,歡迎大家閱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于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并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這一計算是否精確姑且不論,就樹木的實用價值而言,確是顯而易見的。
一棵樹可以生產200公斤紙漿,而這些紙漿如果要生產衛生紙,則至少有重為100克的衛生紙750卷。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50%以上時,大氣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所以樹林中的空氣濕度明顯上升。據計算,城市綠地面積每增加1%,當地夏季的氣溫可降低0.1攝氏度。
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
林區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5個,而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可達到3.4萬個。有樹木的城市街道比沒有樹木的城市街道大氣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
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范圍內效果最好,可降低風速50%.
在農田林網內通常可減緩風速30%——40%,提高相對濕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據測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沖擊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葉,就可以把地表徑流量減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減少到裸地7%以下。
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而建造這樣一個水庫需要投資千余萬元。
3月12日是我國自己的植樹節日,同時這一天也是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20xx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1.三月十二植樹節,大家都來種小樹,一棵二棵三四棵,種下之后施施肥,小樹才能變大樹,人人都來動動手,綠化地球靠大家。
2.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3.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4.樹木棵棵種,綠樹點點陰。
5.一棵兩棵三棵,棵棵皆成棟梁材。
6.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7.年年植樹樹成蔭,代代造林林成森。
8.萬里長城抵御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9.雙木成林染盡山河,獨苗雖綠怎抵風沙。
10.多植樹,廣造林、現在人養樹,日后樹養人。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六
又到了植樹節,今年的冬天,大人都說是暖冬,所以我們都特別關注。
保護環境。
你看春天到了它吹了聲口哨喚醒了萬物小草鉆出了地面柳樹睜開了黃綠色的細眼桃花張開了圓臉……植樹節到了。
今天一大早,我和媽媽來到社區小花園去種樹,我和媽媽帶著鐵鍬和水桶,扛著小樹苗來到小花園種樹。我先用自己的玩具鐵鍬把土松了一下,媽媽再用大的鐵鍬輕松的一挖,就挖出了一個大洞,然后,我從背后拿出一根小樹苗,小心翼翼的把它插進土里,再用土把小樹苗的根部埋起來,我拿了一桶水,慢慢地澆小樹苗的四周,我一邊澆一邊輕輕地說:“小樹苗,快喝吧,喝飽了,快生根,快發芽,快快長大吧!”小樹苗聽懂了我的話,一會兒就喝完了一桶水。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七
春,走進了人間。一絲絲春風拂過大地,拂過花兒,拂過小樹,拂過一縷縷陽光照射在柳樹上,照射在過了三八節就迎來了3月12日植樹節。
今年,我們植樹節除了植樹,還自己為自己設計了一張心愿牌。
因為,這八個字,既是送給自己的,也是送給小樹的。我希望自己遇到困難、挫折,不要放棄,要勇往直前,不畏懼。我也希望小樹,不論是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是遇到干旱還是洪水,永不退縮,迎著風沙雨雪茁壯成長,成為一顆參天大樹。
接著,我們還去了操場旁的籃球場植樹,植樹的工具一應俱全,有鋤頭、鏟子、水壺等等,到了籃球場,每個坑旁邊都有一棵小樹苗。開始植樹啦!因為我們組五個同學2套工具,所以我們分工明確,2位同學輪流挖坑,2位同學把小樹苗輕輕地放在坑上,同時拂著小樹苗,生怕小樹苗斜了、彎了,同時,挖坑的同學把泥土蓋在小樹苗的根上,另一位同學拿來水壺給小樹苗澆澆水。
植樹完畢,我們將精心設計的心愿牌小心翼翼的掛在樹枝上,希望小樹苗茁壯成長,若干年后我們來母校時能看到你枝葉繁茂,碩果累累!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八
星期天,春暖花開,大地回春,我們全班參加了一次有意義的植樹,因為這次是在泰山腳下,所以對我們意義非凡。
開始植樹啦,我和爸爸從工作人員那里領取了一顆又粗又壯的松樹苗。我們種在山坡上有兩顆大樹的地方。首先我選了一個坑,把樹苗放進去用鏟子填滿土。這時候,我發現樹不直,我們把它扶直之后又用腳把土踩實,然后再把旁邊圍上一些柵欄,最后就是澆水了。可桶里只有一點水了,于是又去接了一桶。山路崎嶇不平,十分難走。劉增輝幫我打水,還給我們送了回來。我們把水澆上,把小標簽系在了這棵小樹上。希望它快快樂樂的成長,我和小樹有個約定,有空的時候就給它澆澆水,施施肥,還可以談一談心里話,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我和爸爸又去了市政府廣場看了一會兒噴泉。同學們還參加了小小志愿者活動,在市政府廣場撿垃圾。我帶上一次性手套,拿上袋子去撿垃圾,此時此刻感覺環衛工人真的很辛苦,我們要保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每個人都有義務。
今天真的很有意義,我種下了一顆樹,還種下了我的希望,用我微不足道的力量,為大自然增添了一點生機。
山東省三年級朱凱文。
指導老師范瑩瑩。
公眾號:中小學作文精選。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九
每年的植樹節人們自發去保護植物,種植植物,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世界。你知道中國植樹節的意義是什么嗎?今天,本站小編將帶大家來具體了解一下。
植樹節是為了保護倡導人民種植樹木,鼓勵人民愛護樹木,提醒人民重視樹木。樹木對于人類的生存,對于改善地球的生態環境,都是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
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20xx年)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0xx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20xx年中國植樹節是3月12日,即農歷二月初四,星期六。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十
今天是植樹節,課上,繆老師像寶貝似的托著兩個盤子站在講臺上。咦,盤子里是芝麻嗎?繆老師讓我們用手捏一捏,怎么使勁兒都捏不動,難道是石頭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討論結果是一半人人認為是石頭,一半人認為是種子。
繆老師拍手讓我們安靜下來,說道:“這個是牽牛花的種子。”我們全班同學都目瞪口呆,繆老師繼續說:“這些種子能開出紫色和粉紅色的牽牛花。”
“發種子啦!”我激動得心都要跳出來了。我們準備好餐巾紙,繆老師把種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我們的紙巾上,我用好幾張紙把種子包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它被碰壞了。
我真想立即就把種子種到花盆里,明天會不會就生根呢?它的花是什么樣兒呢?有刺嗎?好期待呀!
更多相關的文章:
文檔為doc格式。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十一
我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十二
綠色也是生命的顏色,也也是人類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謀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植樹節的`意義講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們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生態紅線觀念,節約、集約使用林地、濕地等資源,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2016年4月5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參加義務植樹,身體力行在全社會宣傳新發展理念,發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精神,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讓大地山川綠起來,讓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美起來。”
植樹造林也是增加森林資源的主要途徑,也是生態修復的重要措施,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指出:“植樹造林也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也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植樹造林,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為了推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身體力行,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他每年堅持在清明節前后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十八大以來,他分別于2013年4月2日、2014年4月4日、2015年4月3日、2016年4月5日、2017年3月29日參加了義務植樹。指出:“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每個人都也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參加義務植樹也是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每一個公民都要切實承擔起植樹造林的義務,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要認植、認養、認管一片林,自覺成為綠化山川、綠化城市、綠化鄉村的參與者、踐行者,讓植樹造林成為全民參與的共同行動。強調:“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履行法定植樹義務,各級領導干部更要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全民綠化的制度優勢,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增強生態功能,保護好每一寸綠色。”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十三
綠色生活是什么?植樹節活動意義又是什么?春季,萬物復蘇,正是多種樹的黃金季節。多種樹不僅能夠美化環境,提高空氣質量,還能改善氣候狀況,可謂一舉多得。
茂密的樹冠可以遮蓋陽光的照射,將20%左右的熱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熱量被樹冠吸收。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的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由于樹林內空氣濕度大,熱容量大,風又小,因此溫度變化是比較緩慢的。
據觀測夏季有林地方比無林地方氣溫低8—9℃,而冬季卻高2—3℃,真可謂“冬暖夏涼”。此外,森林還可以調節空氣濕度。森林對空氣的調節作用是通過樹冠的持續不斷的蒸騰作用來完成的。干旱季節,樹木龐大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通過葉面向大氣輸送,使空氣濕度增加,從而緩和干旱程度。據測定,有林區域比無林區域夏季相對濕度要偏大30%—40%,冬季可偏大10%左右。
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空調機,又是大自然的加濕器,對提高空氣質量貢獻很大。當森林覆蓋率達35%以上時,就能產生適合于人類生活的氣候。據科學家估算,夏季每公頃楊樹每天蒸騰57噸水,消耗熱量18萬兆焦;每公頃闊葉林一年中從土壤中吸收575噸地下水,消耗熱量1.25萬兆焦。其蒸騰的水分比同緯度的海洋多50%,是無林地區的20倍。此外森林還是大自然的避風港。風遇森林后,一部分氣流越過上空,一部分氣流被樹阻擋,風力銳減,到達林區200米處,風速一般只有原來的5%左右,從而大大減輕了風災。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是造福人民的一項偉大事業。多年來,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蓬勃開展,對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加快綠化國土和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多種樹是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為后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參加植樹既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全社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多種樹,綠化家園,讓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更綠、更美。
植樹的意義高考(精選14篇)篇十四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多種樹的光榮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 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 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 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 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 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 之長。”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為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宋太祖趙匡胤規定:“民伐桑棗為薪者罪之。”清朝雍 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多種樹,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為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 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 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于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