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早上,媽媽送我去學畫畫的時候,我發現車子的擋風玻璃上都結了冰。我們來到畫畫的教室,一個小姐姐正拿著長長的“冰棒”在玩。我納悶了,昨天晚上是不是下雪了啊。快過新年了,黃老師教我們畫了“福”字,像中國結一樣很喜慶。結束后,媽媽帶我回外婆家。我發現院子里的鐵樹中間都有積雪,好像是一顆顆“雪子”組成的,結得很牢,摳不出來。原來昨天晚上真的下雪了,我真希望雪下得大點,這樣可以堆雪人。
我想到了昨天上午我們看完演出后還是大晴天,媽媽來接我的時候還給我脫衣服,到了下午就成了陰天了,然后就下起雨來。昨天傍晚的雨可真大。到了下半夜,就下雪了。這一天的天氣可真像小孩子,說變就變,從晴——陰——雨——雪。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二
今年暑假7月25日-8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市師資培訓中心組織的初中英語教師口語培訓,來自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10名教師分別我們授課。20天的口語培訓讓我感動和感觸的地方很多,下面我談談給我的一些感受。
一、 上級領導高度重視
我們提前一天到達指定地點報到,第二天早上9:00中開班儀式準時進行,石嘴山市組織部部長、石嘴山市教育體育局馬局長分別發言,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學習期間市師資培訓中心的主任、各位教研員及工作人員從頭一直跟到培訓結束,每個環節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每個細節都做得非常到位,我們非常感謝他們對我們培訓所付出的一切。在8月12日的結業儀式上,市教育體育局的劉局長也親自參加了閉幕式。看到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更增強了我們學習的信心。
二、 教師良好的職業精神和學員認真的學習態度
1、 教師們良好的職業精神
首先教師們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培訓的這十幾天他們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無論天氣多么炎熱,他們從沒遲到過一次,給我們所有學員樹立了榜樣。其次教師們穿著樸素大方。培訓的第一周正值我市連續的高溫天氣,我們學員都穿著比較涼快的衣服,而教師們依然穿著長袖、長褲、皮鞋,我們就問老師:why do you all wear warm shoes in so hot day? one of the teacher answered: “we are teachers. we must pay attent to our dress.”我們在場的每個學員無不為他們的這種敬業精神所感動。第三、教師們都非常耐心。在課堂上如果我們有聽不懂的地方老師們就耐心、細致的一遍又一遍地講解,直到你全部弄明白為止。
2、 學員們學習認真。
看到老師們那么敬業,學員們也學得非常認真。來自我們石嘴山
市第十五中學的六名學員一直堅持早到晚歸,不曠一節課,一直堅持到最后。課堂上積極發言、參與討論,最后都學有所獲。
三、 新穎的教學方法
外籍教師們每節課都事先經過精心準備,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有英文歌曲、蘇格蘭舞蹈、講故事、看電影、辯論、各種游戲、異國的風土人情(如:婚禮)等,所有這些活動都讓我們感到輕松愉快。通過這些活動,讓我們對英國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今后可以用在自己的教學當中,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四、 良好的師生關系
經過近半個月的培訓,我們不但了解到國外英語教學情況,還與外國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課后我們帶著外籍教師品嘗了我們石嘴山的特色小吃,介紹了石嘴山的一些風土人情,也更進一步的了解了英國人的一些日常生活。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自己和自己的教學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今后我會發揚自己的優勢,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擴大自己知識面,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努力使自己能更上時代的步伐,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三
4月11日,我們五年級組的老師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到安吉縣鳳凰山中心小學進行了參觀學習,受益匪淺。
12日早上到鳳凰山小學時,迎接我們的是學生代表,帶領我們參觀校園,向我們做學校的介紹,他們那流利的語言,良好的精神風貌,獲得了所有老師的嘖嘖稱贊。
鳳凰山小學的規模并不是很大,一走進校園,我們就感受到了濃厚的課改氣息。教學樓前的展板都是學校各種活動的剪影以及學校所取得的成績。走廊上、櫥窗里都是師生作品展示。走進每個教室,精心的布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每個角落,每面墻壁都分成了固定的板塊,每個板塊都張貼著相關的內容,比如中隊角、心愿樹、行為規范記錄表、學生風采展示欄等,真正做到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
接著我們深入各班聽課,這次聽課與平常聽課的不同之處:
一、老師不是坐著聽課,而是可以在教室里隨意走動,隨時觀察了解不同的學習小組的活動及展示情況。
二、聽課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讓老師們震動。他們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利用導學案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課前自學、課前分工、課中的小展示和大展示、小結、當堂測試這六個環節,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學生從分配到任務后就都自發地積極地去完成,在這期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在課堂上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敢說、能說、投入專注,課堂氛圍民主、寬松、和諧、競爭合作。學生全員參與學習,使學生學習更投入更專注,使學生的展示、交流范圍大大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更充分。課堂中反映出學生陽光、自信、大膽、溝通表達、合作探究和自我學習能力都非常強。
三、老師的講解不超過八分鐘,整堂課都是學生在“動”,老師只是巡視,偶爾評價一下。
聽課結束之后,我們還聽了教導主任給大家做了導學案的編制和運用,詳細地介紹了鳳凰山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開展情況和經驗,讓我們對他們教改的理念和“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背后的系列配套工程如從小組-班級-學校的評價體系都有了更好的了解。最后跟上課的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我們提出的困惑,他們都耐心地給予解答。
這次安吉之行,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所學校濃濃的文化氣息,更感受到了真正以生為本的教育魅力。當學生作為知識的探究者投入到學習中,他們將以自己的好奇、想象、智慧和行動讓我們為之驚奇。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觸動都很大,我們將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探索出適合我們學生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四
早已習慣了在午后翻開《朝花夕拾》這本小冊子,每個下午由先生的文章陪伴都覺得充實了許多。今天照例要讀先生的一篇文章,按照順序,當時到了《無常》了吧。
這篇文章很好了承接了上一篇的《五猖會》,描寫的是迎神賽會那天出巡的神!而這其中各路神明,先生最有些喜歡的當時白無常了。先生用了這樣的詞語來形容白無常:“他不但活動而詼諧,但是那渾身雪白這一點,在紅紅綠綠中就有鶴立雞群之慨。”這是怎樣一個的可愛的角色呵。
先生本文突出描寫了白無常。在先生的記憶中,除了裝扮不甚嚇人之外,無常還是個頗具有人情味的鬼,在戲中有唱到,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大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先生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同時,文章深刻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于黑暗的社會,憤慨于人世的不平,只能在冥冥中尋求寄托,尋求“公正的裁決”。故在文中也可看到先生寫道:活的“正人君子”們只能騙鳥,若問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在陰間!這是怎樣的一種戲謔的諷刺!可是也顯示了先生對黑暗的現實的無奈和失望!
最后一段先生判的卻是更妙,有人說,無常是生人走陰,故有些人情味,而現下那些會走陰的卻是生人。這其中的奧妙,難言之矣。我們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五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兩位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帶著學生在課文的創設的情境中遨游,帶領學生感受課文。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兩位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扎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了教材。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這兩位教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眾,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
4、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樊曉虹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于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注,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5、親切的評價語言。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學校能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淀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六
《朝花夕拾》之五《無常》也是一篇名作,主要寫了迷信傳說中的無常,這個勾魂使者的形象。
首先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輕松詼諧,描寫水平也相當高,,第二段中:“鬼卒和鬼王是紅紅綠綠的衣裳,赤著腳;藍臉,上面又畫些魚鱗,也許是龍鱗或別的什么鱗吧,我不太清楚。”瞧!這樣描寫鬼卒與鬼王是不是讓你覺得耳目一新,你的眼前是不是有幾個鄉下人所扮演的鬼卒鬼王呢?“鬼卒拿著鋼叉,叉環振得瑯瑯響,鬼王拿的是一塊小小的虎頭牌”這里是對鬼王、鬼卒的兵器的描寫,聽起來這些人還真有殺傷力呢!“活無常不但活潑而詼諧,單是渾身雪白這一點就有‘鶴立雞群’之感。”這一段寫的是活無常,,他們渾身雪白惹人喜愛,他雖然是陰差,卻讓人喜愛,看起來,他還真有人氣。他還有一身活潑的氣息,真令人感到舒服,使人感覺它有人情味。
接下來,,便是這文的主題,這段話,真令我吃驚不少“活的‘正人君子’只能騙鳥,若問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看這段話是否讓你感受到什么?我感受到,當時的人中連一個公正的也沒有,那時對人民的壓迫,甚至讓百姓對陰間起了神往,可見當時的年代的政治是多么。陽間連一個公正的裁判都沒有,陰間的雖然是鬼,但也是公正的啊!
無常這篇文章體現了當時朝廷的腐朽,也諷刺了古代那些沒有正義心腸的人。
小學無常心得體會篇七
一、規范教學行為,優化教學管理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和“五嚴”要求。開齊、上足、上好每一門課,每位老師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其他學科。認真組織“大課間”和“陽光體育”活動,保證學生在校活動時間。下午五點前所有學生安全離校。
2.落實校園巡課制度。巡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檢查教師上課到位情況,要求按課程表上課,不擅自調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堂、不脫崗,嚴禁上甲課做乙事;二是檢查教師上課情況,要求不坐著上課(除身體不適外)、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三是檢查各班課堂紀律,要求學生不吵鬧,教師對學生不放任自流;四是檢查教師儀表和教態,要求老師儀表端正,教態親切,用普通話教學。我們對巡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做到如實記載,及時反饋,及時整改。
3.修整教學管理規范條例。期初結合績效方案的制定,教導處根據實際情況重新修整了教學工作條例。條例突出教學常規工作的實效性,并完善檢查、監督機制。期末“六認真”考評,做到常規檢查、隨機抽查、集中互評相結合,注重過程,力爭公正。
4.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教導處組織備課組進行專項和綜合、階段和全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多次質量調研,期末進行技能學科考核和一、二年級語文能力考核的改革探索。繼續落實教學質量三級監控,開展學科質量監控的探索和把好學生素養過關制,進行質量分析。教務處隨時監控成績,對個別不理想的學科進行跟蹤監控。從調研情況來看,學科教學質量穩中有進步,但還需進一步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本學期,區教育局督導室對我校進行綜合督導的教育質量抽測,學校的多門課程優秀率超過z合格率接近x這些就是學校質量監控的效果。認為梅小的教育管理已經達到了三重境界,一是規范;二是習慣;三是素養。
二、落實有效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1.有效實施“電子備課”制度。有效“電子備課”的主要策略為“資源共享和個性創新”。“資源共享”是以備課組為單位,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為主的集體備課。“個性創新”是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
集體備課每兩周進行一次,以備課組為單位,備課組長負責,教研組和教導處監督。基本要求為:(1)每學期初(或上學期末),各備課組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集體備課計劃。(2)集體備課需在個人準確把握相關的課程要求,深入鉆研教材,廣泛學習并了解學生實際,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進行。(3)每位教師需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集各家之長,寫出個性化的課時教案,不得抄襲或直接使用他人的現成教案。教案格式規范,符合學科要求。(4)教師可用紙質備課,也可嘗試電子備課等方式進行備課,突出創新性和個性化。
2.開展“睿智課堂”研討。本學期,我們繼續實行常規的“隨堂聽課”制度,學校行政兩人一組,推門聽課,隨機抽查備課和作業,效果明顯。除此之外,我們還和七都小學、廟港實小、橫扇小學四所學校組成“發展共同體學校”開展校際有效課堂教學聯合舉行“課例研究”活動。活動主題為:課例診斷,教學改進。我校的王惠來老師為發展共同體的老師們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研討課例,我校相關學科的教師參與積極,研討熱烈,收效明顯。xx區小學勞技教學探討活動在我校舉行,我校潘xx老師開發了繩結微項目,執教四年級的《毛球花》。區小學語文骨干教師講學團送教下鄉活動在我校舉行。我校青年教師申玲燕開設同題交流課。平望和震澤兩大聯片小學音樂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本次活動主題是:睿智課堂,有效教學。活動分別由我校的閔紅珍老師開設了六年級音樂課《藍色的雅德朗》和徐娟老師開設了四年級的《水鄉歌兒多》,帶動了平望片與震澤片兩大片際間師資和校文化的交流,促進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探索了音樂課堂的“睿智、有效教學”。我校徐和徐xx老師在本年度“一師一優課”評選工作中被評為省優,他們將參加國家級評選(部優)。聯片教研活動和“一師一優課”等活動的開展更為我校“睿智課堂”的深入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強“有效命題”研究。本學期,我們嚴格按照“五嚴”規定,作業布置做到“少而精”,作業批改做要“嚴而細”,課堂作業提倡當堂練。認真、精細地設計作業,科學、有效地安排訓練。杜絕機械訓練、盲目練習。要求嚴格控制考試、練習次數。課堂練習必須教師自己命題,并上傳教導處建立的資源庫中。十一月份,我們組織全體語數英教師參加了“命題制卷”基本功競賽,通過比賽幫助教師形成以命題反思教學,分析教學質量,改善教學行為的習慣。
三、加強校本研修,構建睿智課堂
本學期,進一步踐行“以學論教促進學生學習”的課堂評價制度的改革來促進“以生為本、學為中心、能力為重”的課堂教學改革。繼續落實研究學生,從學生角度、立場來實施教育教學,研究學生的主動學習、深度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內驅。繼續推進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促進課堂教學的變革;以區第七屆“課堂研究節”為契機,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1.解讀“睿智課堂”。期初由教導處、教科室人員面向全體教師開設了“睿智課堂”專題講座。主講人從“為什么要構建睿智課堂、什么是睿智課堂、如何構建睿智課堂”三個主要方面對建設“睿智課堂”進行了有效解讀,幫助教師理解“睿智課堂”,轉變教學觀念。
2.實踐“睿智課堂”。各教研組根據“睿智課堂”實施方案,制訂了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表,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實踐應用,不斷反思改進。學校結合“第七屆睿智課堂研究節”活動及區教師發展中心骨干教師講學團來校示范的契機,我校青年教師申玲燕開設同題交流課,開展了“睿智課堂”研討活動,一是借講學團來校示范之際,謀求專家指導;二是借助講學團的影響力,將我校“睿智課堂”的實踐研究展示給兄弟學校,以求同行幫助。
3.研究“睿智課堂”。開展我校第七屆“睿智課堂”主題研究節第一輪課堂教學活動,共分三個環節23堂課,分別是帶頭人示范課、骨干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匯報課。本屆“睿智課堂”研究節的主題為:研究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深度學習,培育核心素養。旨在引導廣大教師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激發教師群體智慧,優化課堂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十二月份,在教科室的組織下,我們開展了“我心目中的深度學習”沙龍,各教研骨干分別談了對“深度學習”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和困惑,并提出了一些改進和優化措施。同時,教科室要求各組成立相應學科研究課題,組內教師可承擔子課題的研究,并將研究細化,落到實處,付諸行動。
四、開展系列活動,促進師生發展
1.鼓勵教師參加各類業務評比。本學期,創設好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業務評比平臺,組織好教師參加基本功評比,組織好各級學科類優秀論文評選工作,加強新教師的跟蹤培養工作,積極組織開展教師試題(卷)編制、評點以及解題能力活動,組織骨干教師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大市學科把握能力競賽,同時繼續通過“1+2”伙伴計劃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力度,組織教師積極參加蘇州市優秀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評比。
2.組織學生開展各類比賽。本學期,我們先后組織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系列比賽、小學生跳繩、踢毽比賽、小學生科技航模比賽、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成果展評、小學生珠心算比賽等,都獲得優異成績。下學期,我們將進一步規范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力爭在各類學生競賽中獲取更優異的成績。
一學期已經過去,駐足回首,感覺還有很多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下學期,我們將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加注重細節,更加注重實效,抓好教學工作,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為梅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