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暑假讀一本好書讀后感篇一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
第一次接觸到《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在我剛上小學時,那時候我還不認識多少字,當媽媽在閱覽室給我借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央求著媽媽趕快給我讀。一段時間內,這幾乎成了我睡前必聽的故事。我被尼爾斯奇特的經歷所深深的吸引,每次都在主人公豐富的想象之中進入夢鄉。現在我都已經結束了一年級的學習生活,我完全能夠自主閱讀這些文學故事了。在暑假中,重新閱讀這本充滿奇趣的獨具冒險精神的樸素又親切的童話故事,它給了我新的與原來感覺不一樣的啟迪。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講述了一個不愛學習、喜歡惡作劇的頑皮孩子尼爾斯因捉弄小精靈,被小精靈用魔法變成了一個小人。他騎在他家的白鵝莫頓背上,跟著一群大雁與它們走南闖北,出發作長途旅行。通過這次奇異的旅行,尼爾斯增長了很多見識,結識了許多朋友,也碰到過好幾個兇惡陰險的敵人。他在種種困難和危險中得到了鍛煉,逐步形成了勇敢、機智、友愛和愛護集體的優秀品質。最后尼爾斯回到家中,恢復了原形,變成了一個好孩子。
從《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中我讀懂了做人要真誠、勇敢、友愛、誠實;要愛護環境、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和要樂于幫助別人。當我第一次聽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天真的對媽媽說:我多么想騎鵝去旅行啊!現在我仍然想和善良、活潑、勇敢的尼爾斯一起到茂密的'大森林里去騎鵝旅行,去那里看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參天大樹,聽聽小鳥那清脆悅耳的歌聲,一起去冒險,一起與狐貍作斗爭。
讀完這本書后,我與爸爸媽媽開了一個家庭讀書討論會,每人都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媽媽覺得我們要愛護小動物,在生活中要經常體會別人的感受,學會換位思考問題。爸爸說:這個故事生動有趣很吸引人,要多帶孩子去體會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要敢于冒險、敢于接受困難挑戰。我認為本來尼爾斯很調皮、愛惡作劇,拔鵝翅膀上的毛和揪雞冠,他經過騎鵝跟隨大雁去旅行的經歷,他學會了愛護動物、珍惜友誼,尼爾斯其實是一個好孩子,他只不過是有點喜歡搞惡作劇罷了,我也想騎鵝去旅行,我也不會害怕旅途上的困難、艱險,雖然我無法真的像尼爾斯那樣騎鵝去旅行。
受騎鵝旅行記啟發,利用暑假,我們一家去北京天壇尋找小平樹,知道了天壇公園中其實并沒有標明那一棵是小平樹,它就在一片青松翠柏中,這正是它蘊含的意義啊!隨后我們去爬了五岳之首的泰山,鍛煉了意志,去海邊感受了大海的廣闊無邊,去沂水看到了螢火蟲奇觀,地下溶洞的自然奇跡,體驗了驚心動魄的地下大峽谷漂流。尼爾斯騎鵝旅行這本書給了我極大的精神動力,鼓舞著我,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暑假讀一本好書讀后感篇二
再次捧起《水滸傳》,細細品味,仍有無限感慨……
《水滸傳》一書是章回體小說,一共一百二十回,它記敘了梁上好漢從起義到興盛再到失敗的過程,它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傳奇!
《林沖棒打洪教頭》,《景陽岡武松打虎》,《宋江東京城獻俘》等等,這些都是經典,都是傳奇,是不朽之作,它寫出眾多的梁山好漢的經歷與反抗之路,更加突出了“官逼民反”這個主題。
梁上好漢們匯聚一堂,他們不分貴賤,不分貧富,都以兄弟相稱,這也更加體現了當時人們在封建社會中追求自由,平等的社會與美好的生活。
《水滸傳》中的眾多英雄人物無不栩栩如生,令人感到虎虎生氣。
面的一百零八將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逵,魯智深兩人雖脾氣十分火爆,但卻是十分的俠肝義膽,李逵雖頭腦簡單,但他卻粗中有細,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回中就足以看出他這個人嫉惡如仇。
林沖也曾為八十萬禁軍的總教頭,也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屬于上層階級的人物,可最終也不是被逼無奈,逼上梁山的嗎?
《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出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他為除害,正氣凜然,雖是一個下層階級的義士,卻不失一點英雄的氣概“武松威震安平寨,罪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夜走蜈蚣嶺……”這些都成為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這部書的結尾慷慨悲壯,放射出耀眼奪目的光芒。它是一個傳奇,它是一部不朽之作……
暑假讀一本好書讀后感篇三
漫長的暑假如同一條小河一樣,于我而言,河里面的鵝卵石就是我所讀的.課外書。在暑假讀過的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了。這本昆蟲記雖然比語文書還要厚。但我想這一定是法布爾先生的心血之作。里面寫的昆蟲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 菜青蟲,美麗的蝴蝶,好幫手七星瓢蟲等等。
在這兒,我先給大家講講那可恨的的菜青蟲吧!菜青蟲大家可能會在蔬菜上見到過幾次,但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卻是十分熟悉,在他們眼里菜青蟲是厭惡至極的大壞蛋。農民伯伯通常嘴里嚷嚷著:“看那,這個卷心菜的葉子被菜青蟲啃得七零八落,好惡心啊!這個時候,菜青蟲往往就躺在那片菠菜葉上飽餐一頓呢!他愛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克星。菜青蟲媽媽一般都會把卵產在那些新鮮,完整的大青葉上面。
他們不會像辛勤的麻雀媽媽,離開巢穴去給自己的子女們找吃的。他們一產下卵 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鮮菜葉便是充足的營養。農民總是把菜青蟲一一除掉。 但擒賊先擒王。大王沒有抓住,就會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爾基先 生聽說農民們有一種祖先留下來的消滅菜青蟲的有效辦法。先在陽光最猛 烈的地方設一個木制的十字架,在頭頂上擺上羊頭骨或者牛頭骨。距他們 的祖先說:“菜青蟲最喜歡呆在有光亮的地方,羊頭骨或者牛頭骨可以通 過陽光放射光線。它們爬上了骨頭上面。那里曬,熱,干,最關鍵的是沒 食物。一,二個小時就能曬死一條菜青蟲。農民只是說偶爾在頭骨上見到 過幾條菜青蟲被曬死。祖傳下來的辦法只能消滅少部分的,大部分都呆在 自已那一片大菜葉上睡覺。現在爛菜葉少了,價值更加高了。
你看《昆蟲記》給我們講了多少昆蟲。比如我們上初中時要上生物課 可能會用到的。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比如我外公種菜 時也會遇到菜青蟲啃食蔬菜的時刻。但他們不知道怎么預防,用農藥呢, 賣出的收獲少了。自已吃怕對身體有害。自從我看了《昆蟲記》,知道了高 爾基先生那里的農民祖先有種消滅菜青蟲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 還真有效。看多書好啊!我外公常贊嘆道。
我愛看《昆蟲記》,更加愛看課外書。
暑假讀一本好書讀后感篇四
《祝福》選自魯迅的《彷徨》,文中描述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深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縛,兩次出嫁,兩次守寡,最終在人們的冷漠中,慘死在雪地里的歷程。她就是祥林嫂。
祥林嫂,自小便沒有姓氏,第一次出嫁時,被迫嫁給了一個比她小十歲的男人。丈夫死后,她想掙扎,她想逃脫,于是她勇敢地逃了出來。“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這是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的模樣。為了在這卑微的夾縫中生存,她辛勤勞動。“實在是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這是所有人對祥林嫂的評價。她的口角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命運卻是無情,她被夫家的兄弟強行賣到深山里。或許祥林嫂有過一段幸福時光,然而當她第二個丈夫與唯一的兒子阿毛先后被傷害與餓狼奪走生命時,她的生活失去希望。當她被趕出房子時,她在眾人輕蔑的眼光中回到魯鎮時,她的生活陷入了深淵。她將血汗錢去土地廟捐了一條門檻,卻仍舊不能洗去“罪孽”。這時的她骨瘦如柴,臉色蒼老慘白。最終在魯鎮“祝福”的鐘聲中慘死。
祥林嫂的悲慘遭遇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凄涼命運的縮影。她們的生命在那個冷漠的年代如枯葉般凋零。封建禮教中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如同四條壽命繩索,絞殺著她們的生命。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她們,社會地位低下,如同可憐的羊羔,任人宰割。
那是一個冷漠的世界,那是一個飄零的時代。吃人的封建制度與封建禮教不知殘害了多少勞動婦女。祥林嫂也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魯迅先生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對中國封建制度進行了深刻地揭露與抨擊。祥林嫂的遭遇令人扼腕,追本溯源在于中國的封建禮教,政權,神權,夫權,族權的壓迫。祥林嫂曾想掙扎過,最終卻失敗了。在人們的冷漠中,她慘死在雪地里。舊世紀的中國凋零的不僅僅是廣大勞動婦女的生命,更是人性的凋零。
暑假讀一本好書讀后感篇五
暑假期間我在網上無意中瀏覽到了一篇文章——《被哈佛開除的人》,使我感觸頗深。文章的主要內容大概是這樣的: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于一旦,讓人痛心疾首。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約翰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必須做出選擇。在這場大火之前,約翰違反圖書館規則,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悠哉游哉地閱讀完后再歸還。但他怎么也沒想到,突然之間這本書成為珍本。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惴惴不安的約翰終于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門,說明理由后鄭重地將書還給了學校。校長接下來的舉動令人吃驚:收下書表示感謝,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后勒令其退學。
這個故事很值得我們深思,一個人犯了錯誤很正常,可約翰犯的錯誤并沒有威脅到他人的生命,甚至學校還要感謝他,但是他的行為同樣違反了校規,霍里厄克校長要是不開除約翰也是合乎情理的,畢竟約翰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霍里厄克校長對學校的制度十分負責,最終還是開除了約翰。就這樣,霍里厄克校長做事的態度和風格,成為哈佛世代傳頌的佳話,他的話也成為哈佛的辦學理念: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也許有人會說:這位校長太過分了,既然別人已經道了歉,歸還了書,干嘛還要開除人家?這就是校規!要是縱容錯誤的話,很多負面東西將會一發不可收拾。沒有了規則,還會有今天的哈佛嗎?就如同江河一樣,如果沒有堤岸的約束,便不成其為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地奔騰。脫離了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讓規則看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的確,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故事也啟發了我,讓我更勇敢地去面對一切。這個暑假前,我有幸入選學校羽毛球隊,成績還算不錯。我有機會代表學校參加南海區運動會,挑選的時候,我發揮得很好,第一個就進入了下一輪的選拔,而且還要找一個雙打拍檔。那時候的我很幸福,盡管很忙碌,但是能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我在所不惜。第二天我接到了教練的電話,他叫我下午去進行第二輪選拔。但是,他的最后一句話讓我的夢想再一次破滅。他叫我拿上身份證,可是我的身份證正在辦理中,比賽時是不能拿到。于是,電話那頭的教練深深地嘆了口氣,惋惜地跟我說了聲對不起,然后我就被淘汰了。我久久地不肯放下電話,因為我不相信那是真的,我不能接受擊敗我的不是別人,而是一個小小的身份證。我開始自我安慰:哪怕選上了,比賽的時候也會給別人打得一敗糊涂。可是沒有嘗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父親知道這件事后,跟我說別放棄這個鍛煉的好機會,讓我去派出所要求辦特快,同時打電話給教練希望能網開一面。我去了之后,派出所的回答是無法辦理特快身份證的業務,而教練給我的回答是運動會主辦方的規定就是那樣的,他也無能為力。兩方面無果后,我徹底絕望了。后來,我上網發微博宣泄,不經意間,看到了《被哈佛開除的人》這篇文章,我豁然開朗,心中難以平靜的情緒也慢慢地變得緩和了。是啊,正如約翰一樣,他為學校做了很大的貢獻,一次的錯誤理應得到諒解,但是規則就是這樣,觸犯了規則,無論以前的事,一律按規定辦事。也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好秩序,要是因為一時的心軟,而去縱容它,規則就沒有了權威,就會被肆意踐踏,也失去了公平,反倒是得不償失。對我來說,奪得冠軍又如何,比賽志在參與,我努力過了,結果如何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后來,我也就慢慢地接受了現實,被動地放棄了這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再次閱讀這篇文章,霍里厄克校長當時的做法是明智的。眾所周知,哈佛是世界名校,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約翰被哈佛開除以后,為校長的話所折服,幡然醒悟,第二年又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法理學,并且成績斐然。畢業后,約翰當了律師,美國獨立戰爭開始后,他加入托馬斯·杰斐遜的團隊,成為他的私人助理,為杰斐遜起草《獨立宣傳》出謀劃策,儼然一部法理活字典。而被一所名校開除的人,后來成為了政界叱詫風云的人物,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一篇文章,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無規矩不成方圓;一篇文章,解開了我心中的包袱;一篇文章,讓我學會勇敢地面對一切。讀書使人明智,感謝閱讀教給我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