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一
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態活著,但是每個人活著的目的不一樣,但其實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擁有活著的意念,就能單純的做到活著,有生命。
福貴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什么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更是被扭曲的,可單單就是這樣一個被毀三觀的人,卻幸運的被扭曲到了一種人生的理想狀態。我猜,他也曾崩潰過,也曾麻木過,但是“活著”的意念,這種人的本性從根本上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生命中難以承受的大悲之后,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樂了。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為了抗爭。
逝者已矣,風煙俱凈。《活著》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人的一生看上去很漫長,可也許在不經意多年以后看來,也不過如此。會有很多陰差陽錯的巧合。比如在打仗時福貴一定沒有想過,多年以后,他和春生的相見竟是因為他凄涼落魄的晚景?他的一生有幾十年的漫漫歲月,可我們花一個下午便能讀個大概。
實際上并不長。我們看見了他的一生,除了年輕時風光的一段日子,就剩下苦難了。不過他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在自己經歷的歲月里,有苦難,更有幸福。他相信無論是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是女婿外孫,都是最好的。因為他曾切實經歷過那些人和事,所以他才能在時光的磨礪中樂觀堅強地面對世界。
幾十年的時間對于歷史無足輕重,可是對于他自己,卻意味深長久遠。在接踵而至的打擊中,惟有堅強的意志戰無不勝。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二
《活著》這本書,余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里并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游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著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著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于嫖賭中的少爺劈醒,才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為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后接連著喪父,為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為聾啞人。
后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里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于采血事故,為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于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為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游蕩在社會這個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著命運的擺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著,就像小船只有隨著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后為他感嘆。是他強忍著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著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于乏味,讀初三的時候,日日夜夜想著盼著畢業,以為過了中考這一關就可以松一口氣了,只要熬過初三,接下來就是輕松愉悅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著初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么苦是為了什么?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身為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初中堅韌是為了中考,那么高中堅韌便是為了高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才是正道。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三
余華說過:“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國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著,就有希望,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著更簡單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只有活著,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著,一切都會更好。
余華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卻生動地刻畫出了生活的真實,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我難以忘懷,那個小村莊,那家人,那頭牛。
小說主人翁是一個地主少爺,他叫福貴。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也輸了父親,他家變得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貴沒有退縮。他試著學做農活,要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并不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時,親人卻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但又沒有辦法。
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勇氣的。那么,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不為什么,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多彩,世態萬千,我們有幸經歷這一切,不得不對生命的磅礴肅然起敬。
我們像是命運手中的螻蟻,挫折總來得猝不及防。福貴的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見。我家附近住著一個老人,年齡已過百歲。爸媽和我講述過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是住在山上的。他和他的妻子,兒子,還有兒媳婦,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莊,也被洪水淹沒了。洪水帶走了一切,也帶走了他的妻子。洪水遠去,他無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門口,手足無措,一下泄了氣。他卻并沒有絕望,也許還牽掛著孩子,也許心中對生的希望還未泯滅。年近晚年,兒子和兒媳婦也相繼離世。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滋味很痛。現在,每天經過老人家,他卻總是坐在門口,面帶笑容,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顯然,他看淡了,他沒有放棄活著,既然活著,就好好活著。
現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風華正茂,卻總因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著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樂趣嗎?樂趣盡了,便不再延續嗎?你們可曾想過,在災難中,不計其數的人,為了活著忍受了多大痛苦。活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著,是一張通往死亡的單程票,它無法退票,生命于人,無論高貴或是低賤,富有的,貧窮的,都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是悠長的,也可能是短暫的。無論怎么樣,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人生,善待自己的生命。
這篇,是一篇難得的習作。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四
讀書,是自己的日常必需品。隨著年齡的增多,眼睛不好使,我又迷上了聽書。去年年底,我無意間在讀書369平臺看到了有聽書《活著》,幾乎一口氣聽完,還不過癮,又網上看書,搜余華的《活著》改編的電影來看。看一遍哭一遍,哭了還要看,看著看著眼淚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被美麗純樸的家珍所感動,被福貴一家的遭遇所打動,被福貴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所折服。一個既嫖又賭的紈绔子弟幾乎一夜間把家里一百多畝地及房產輸了個精光,老爸被他活活氣死了。在去幫媽媽買藥的途中又被抓去做壯丁,從死神手中撿回一條命,先后媽媽、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甥相繼死了,最后他跟一頭別人不要的老牛相依為命,卻不抱怨,樂觀地活著。
我想: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福貴頑強地活下去?是愛,是愛讓福貴頑強地活著。當他因賭一夜至貧時,是父母妻子的愛包容了他;在他妻子被丈人接走時,是母親對媳婦的信任引導他洗心革面。在他遭受兒子的意外死亡悲痛欲絕時,他心里想著的是怎么不讓妻子受傷。盡管妻子有病,福貴不離不棄。越是殘酷的打擊越顯示出福貴頑強的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最后即使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他因為心中有愛,和一頭老牛生活在一起。是的,親人的實體不在了,但,親人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他的腦海里,陪伴著他。
人到底為什么而活?家珍說: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福貴媽媽說:人只要活得高興,就不怕窮。人活著,是因為愛。因為心中有愛,一家人想方設法要在一起;因為心中有愛,人就活得開心;因為心中有愛,再苦再累也無所謂;因為心中有愛,所以累并快樂著。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是愛。愛是教育的靈魂。作為老師,先要學會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家人,才能更好地傳播愛。讀后感.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老師只有自己愛看書勤動筆,學生才會跟著愛看書,也愿意動筆。老師只有自己有陽光心態,每天給學生一個笑臉,學生才會愛上老師,然后才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
作為家長,最好的愛是陪伴,陪著孩子成長,在孩子遇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幫著孩子度過難關,而不是孩子哭時塞個手機讓他玩游戲,或給他錢讓他自己去買吃的。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余華的《活著》,明確活著的目的,明確幸福的含義,不要顧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五
給出一段書中的文字,大家欣賞下: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六
人越怕死亡,就獲得越怯懦,而堅強樂觀,又是一種對死亡的超越。人會因孤獨而痛苦,又會因痛苦而孤獨,兩者看似毫無關聯,但在冥冥之中,互為因果。讀了余華的《活著》之后,我才發覺,原來我未曾真正活過。
坐在窗前,抬頭才發覺已夕陽西下,沾染了一些書中的悲愴。在一個黃昏,福貴江蘇了他的故事,帶著些許無奈,帶著些許悲涼,帶著些許惆悵與悔悟,再帶著些許的淡然。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好似一天的太陽,從升起時的光芒萬丈,到落下時的微弱呼吸,無一不透著一個老人的釋然。
年少時的福貴,流連于花月場地中,只是因為他還是一個富少,他有著劉村人都沒有的條件,有著他人都咩有的尊寵,當他被青樓女子背著行走于大街小巷時,他一切都沒有顧及,包括他妻子的父親。他沉醉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他不顧嬌妻。他也許從未想到此刻的逍遙只是曇花一現,未曾感覺到煙花易涼時的凄涼,忘乎所以。放浪形骸,當一切浮華都成為過去時,繁華也悄聲無息,福貴不知道,他已經跳入了為自己挖的陷阱。
當富貴敗光了家當后,他的父親沒有動手打他,反而表現的很平靜。然而表面上的平靜如水并不能掩飾心中的驚濤駭浪,福貴的父親的死,恰巧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當一個人被上帝盯上后,他不一定是幸運的,還有遺棄。家里的那一抹悲傷還未散去,福貴又經歷了妻離之痛。岳父大張旗鼓地接走了妻子和自己還未出生的孩子。福貴的心中一定一分悲痛吧。會了種地,用著自己的雙手和租來的五畝地,養活了母親和自己。這時的福貴還叫“富貴,”這也是命運的一種諷刺吧。不過這里的福貴,是真真正正的,認認真真的用心活著。
命運總是變化多端的。福貴剛與妻子重逢,卻又被抓去充兵,心理一定十分悲痛吧。當他被幸免回家時,他是否看著那依舊的茅草屋,心里有親切之情?他看看自己的一對兒女,也許真正感受到了活著的價值吧?眼淚是歡欣的背面,是思念的載體,是情意的流淌。夫妻兩人劫后相逢是讓人感動的場景。福貴在死亡中的掙扎時有價值的,是對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獨與痛苦的勇敢。
可惜上天并不在意他的勇敢,無情地奪走了有慶年輕的生命。福貴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福貴的堅強被失子之痛沖磨的所剩無幾了,他也許自責自己給兒子起的“有慶”這樣帶著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貴還活著,因為他還有家人。隨后女兒、妻子、外孫……都離他而去,只留下了他孤獨一人,懷揣著思念,忍受著寂寞,經歷著孤獨。但這些并沒有將他打倒,因為他還有老牛。在凄清的歲月中,他把所有的思念全部寄托在老牛身上。人就是這樣,在沒有任何人可傾訴、可理解的情況下,他往往將感情轉移到他物,超脫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
福貴一生的悲慘,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著,為了什么,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著的感覺更加強烈。希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注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的午后向被人講訴自己的一生。正如余華自己所說:“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是它帶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堅持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活著》給了我生命的意義。
活著前五章讀后感篇七
《活著》是一本能給人力量的小說,每每我面對劫難,快堅持不住的時候;福貴的形象卻總能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給予我無限力量!
今天,忍不住又重讀一遍余華的《活著》了!
富貴這一生太苦太苦了,同時他又那么幸福——
從地主少爺,到輸光家產的窮苦貧民,到目送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后只得與一頭牛相依為命。
文中,老人福貴是以微笑向一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一生而開展來的,我想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純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