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肖申克的救贖讀后感篇一
-------看《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汲汲于生或汲汲于死,這話一點都沒錯……我發現我很激動,幾乎坐不住,我的思緒紛亂,這是一個自由人才能感受到的,一個自由人開始了漫長的旅行,伴隨著未知的結局。我希望我能成功的越過邊界,我希望看見我的朋友和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我夢中那樣藍。我希望。”正是因為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肖申克的高墻才擋不住安迪這種鳥,他以自由為翼,那或許是鷹的翅膀,你可以咬斷,但它終究會更壯更強。安迪就屬于這種人,汲汲于生。他不僅自己擁有希望,難得的是,他能夠使身邊的人重燃希望烈火、生活激情。紀律和圣經,如果監獄的紀律是黑暗的,那么上帝的光芒能不能說是一縷希望。
監獄里沒有神話,安迪幾乎像是例行公事的被姐妹花毒打,而且越來越多的例行公事,但他從未向誰提起。監獄是黑暗的,但安迪能夠制造光明。那次戶外勞動,安迪利用自己的才智從獄警哈利那為朋友贏得啤酒,不僅是啤酒,那更是片刻的自由和光芒,“陽光灑肩頭,仿佛自由人”,就像是六年后他收到州政府回信,那些圖書館不用的書中找到的那本唱片,雖然他們聽不懂,但有些東西是可以感受的,這一刻仿佛肖申克的圍墻都消失了,片刻的自由讓人馳騁。安迪讓他身邊的人感受到自由,他讓身邊的人相信他們能創造一切。而安迪,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我不知道那具體意味著什么,但是,我會心的笑了,上帝眷顧樂意竭力掙扎的人。他們救贖自己的靈魂,承擔著、忍耐著、努力著、堅持著,然后,上帝看到了,付出終會有所得。安迪爬過了臟臭的亢道,干干凈凈地到另一邊去了。
有時候生與死,只是一念之差。而希望可能是救贖生活的最好料劑。
老布魯斯和瑞德出獄后都經歷了迷茫,他們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瑞德說,這座墻很奇怪,起初,你恨他,然后,你適應了它,漸漸地,你卻依靠它。這就是被制度化了。他們想判我們終身監禁。
因為有希望,才會有動力,有喜怒哀樂,有活著的意義。汲汲于生,攜著希望。為了希望忙活忙活,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肖申克的救贖讀后感篇二
說實話,我并不是一位影迷。可是當我偶爾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盡管影片的大部分場景只是在灰色基調的監獄里,可是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壓抑,看《肖申克的救贖》就像聽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訴說。或許是因為當前我的情緒多少有些低沉的緣故吧,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劑困境中的強心針。
由于典獄長利用安迪的知識和才能為他洗錢,那個殺死他妻子的真正兇手的出現也未曾給安迪帶來一絲光明,那個可憐的孩子在典獄長與他在獄墻外的一次談話后而永遠的消失(越獄假象),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輩子不能離開肖申克的。在我們看來安迪應該徹底絕望了,然而命運青睞有準備的人,一把藏在圣經里的巖石錘,一張掛在墻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報,再加上20年的時光(鑿洞用了19年),終于給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于自己的自由,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不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國司法。
以下僅談談看《肖申克的救贖》的幾點體會:
1、環境改變人!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體制化”。該片中被體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他被關押了50年,這幾乎耗盡了他一生的光陰。然而,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精神近乎崩潰,他竟要制造一起“殺人”事件,因為他已經離不開這座監獄,他要繼續留在肖申克。
監獄使他們完全有時間被環境所征服,老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一旦脫離了原有的環境,一切失去了意義。他從內心深處依戀著那間剝奪了他的自由的監獄,所以在出獄后,完全迷茫了,他終于選擇了自殺來尋求自己永遠的寧靜。
2、即便別人有錯誤,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背叛了他,難道都是妻子的錯嗎?安迪成功越獄后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從某種程度講,是他導演了這場悲劇,安迪不是直接的殺妻兇手,心理卻背負著深深的愧疚,他先前在事業、后來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卻是一個失敗的婚姻經營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入獄第一夜勞瑞為他輸掉了兩包煙。當監獄上空飄著《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所有犯人都驚呆了。最難忘是當獄友們在樓頂上喝著安迪用勇氣和智慧換來的啤酒時,安迪倚著矮墻那一次難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縷強光。這個世界終究是少數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臺詞: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幾十年里,人們只有承受,當絕大多數囚徒早已麻木,慢慢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的時候,可在安迪的內心世界一直堅守者自己最初的信念,那就是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長的時光里,只有一個安迪改變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棄,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東西,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隨。”
犯人走進肖申克,典獄長的第一句話就是:“把靈魂交給神,把身體交給我。”可是真正可怕的還不是肖申克的高墻,而是被犯人們被監獄的體制化所逐漸打磨掉的勇氣與希望。然而,當安迪冒著被看守長推下房頂的危險,用替警官逃稅為伙伴換來啤酒時,當安迪堅持6年給政府寫信終于迎來了肖申克的犯人圖書館和講習班的時候,當監獄上空飄起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原因只有一個: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光明,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人類追求自由與公正的腳步是無法阻止的。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污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里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于欄桿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臟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鉆出時,上帝賜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著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占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墻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于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圣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著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肖申克的救贖讀后感篇三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經典影片之一。它講述了一個名為安迪·杜弗倫的銀行家從誤判入獄到越獄、獲得自由的過程。影片最大的主題就是人獲得希望與自由、得到救贖。但故事的內容不僅僅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其中還包含了其他方面的意義,如社會政治的黑暗腐敗、人的貪婪與欲望、堅定的友情等。導演以自由與希望為主線,巧妙地運用大量蒙太奇手法,使影片的內容豐富起來,主題思想更加深刻。
影片中蒙太奇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復現蒙太奇上,例如,瑞德進入審訊室接受審問的情景,在影片中出現了三次。前兩次都是殘酷的典獄長審問,所以瑞德盡管回答得合乎情理,但假釋的機會依然被駁回。最后一次的審問是在監獄的真相浮出水面之后進行的,形式上的審訊變成了實際,最終瑞德批準假釋。這一過程似乎也映證了監獄里的囚犯獲得了公平的權利,有了重獲自由的機會。在監獄的大門口,同樣用了兩個鏡頭拍攝,一個是老布出獄是的情形,另一個是瑞德出獄時的情形。但兩者的不同之處在于瑞德出獄時,導演多加了一個鏡頭拍攝監獄外的景色,表示兩人當時的所懷的不同心情,老布在獄中生活了有50年,監獄在他心中經過了“恨-習慣-離不開”的過程,老布已經被體制化了,他自由的天性與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已經漸漸被磨蝕了。微弱、暗淡的燈光下,在一個小房子里,老布結束了他痛苦的一生。相反,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瑞德最后在朋友安迪的幫助下獲得了財富也收獲了珍貴的友誼。
監獄是個無底洞,生活在監獄的囚犯永遠地被制度束縛著,他們渴望自由并追求自由。瑞德離獄做超市包裝員,上廁所卻依然想著向領導報告;安迪是個大膽的智者,他給肖申克監獄帶來了希望,當安迪一個人呆在廣播室時,他打開唱片,開啟所有的廣播,將音量調到最大,對于這些囚徒來說,這些音樂像是上天對他們的恩賜,他們站在操場上,仰起頭,眼神中透出的渴望,盡情享受這場難得的音樂盛典。即使典獄長來了,安迪依然無動于衷。主人公安迪是一個勇敢、聰明、敢于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向往自由的人。他在肖申克監獄的生活故事是最精彩的,也是他拯救了那里的人們。三姐妹對他的騷擾成為是“例行公事”,他努力與他們對抗,拾回自己的尊嚴;他救贖的第一步可以說是為海利先生偷稅,為同事賺來酒;他為了重獲自由與希望,他暗自進行著一項秘密的越獄計劃-用小錘子鑿開一條通向光明的隧道;修建圖書館??他為肖申克做的一切,只是為了能重獲自由,回復天性。導演弗蘭克在影片的拍攝上還巧妙地利用了道具(海報、錘子、圣經等),例如,貼在安迪房間的海報,從麗塔海華到拉蔻兒微芝,人物在變,海報大小也漸漸變大百度影音,為之后安迪成功出逃,用海報擋住洞口埋下伏筆。圣經也成為承載“救贖”的重要道具,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影片以瑞德的自述展開,情節發展傳奇而真實,最經典、最震撼的鏡頭就是安迪在下水道中匍匐前進,以500碼的速度爬向自由,逃出來之后,在暴雨和泥濘中脫下衣服,仰天大叫。天性的解放,重溫自由,安迪終于重生了。
應了邪不勝正的道理,本片中的惡人典獄長和海利也被嚴懲了。影片最后一個鏡頭,瑞德和安迪在海邊的沙灘上相遇了,藍藍的海、金黃的沙,畫面美得讓人心碎。這也似乎預示著安迪和瑞德收獲了友誼和自由,人在逆境中一定要充滿希望地生活下去,不能被眼前的困難打敗;自由是人的天性,他不能被束縛,解放天性,充滿希望,追求自由才是得救之道。
肖申克的救贖讀后感篇四
監獄,一個人人畏懼,人人躲避的地方,可是,有些人他們不得不去到那里,不論他們是真的有罪,還是代罪羔羊,只要你進去,你永遠想不到你什么時候可以出去。
肖申克監獄里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像瑞德一樣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肖申克監獄里有這樣一種人他忍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或痛苦,最終被監獄長活活的打死,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肖申克監獄里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已經把監獄當成了自己的家,就像布魯克一樣,有一天真的讓他們離開這里,他們卻寧愿去死,這也許就是瑞德所說的“體制化”;肖申克監獄里有這樣一種人他永遠不會忘記希望的存在,永遠會為自己創造機會,讓自己活得更像一個正常人。永遠不會放棄讓自己離開這個地方機會,這就是安迪所謂的“希望”。
當你走進監獄,當你脫光了所有的衣服,當你不得不接受他們的沖洗和那種無情無理的對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真正來到的是一個新的根本不屬于這個世界的一個地方。在穿上那囚服進入那間只“屬于”你的小黑屋的時候,你真的感覺到你的重生,在一個毫無人性可言的世界里。“總有一些人熬不過監獄里面的第一個晚上。”他們不懂既然來到了這里就不會那么容易離開,而抱怨與憤怒只會讓他們離死亡更近,所以既然無法立刻改變環境,不如立刻適應,隨機應變。安迪他不一樣。
所有他叔叔留給他的財產,他也許要等很久或者再也碰不到這樣可以讓他得以發揮他才能的事情了。他的所做作為不僅為他的同伴們贏得了冰涼可口的啤酒,也就在那一瞬間他又一次感覺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又一次感覺到即使在監獄里他仍然可以像一個正常人一樣活著。那種在夕陽下那張滿足的笑臉,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那種笑容是他進入監獄里第一次,但一定不是最后一次,因為他的這一舉動使他后來過的比起其他人要輕松地多,充實的多。
來越多的人來找安迪,尋求經濟上的幫助。我想安迪在那一段工作的時間里他一定意識不到自己還在監獄。他找到了自己擅長的東西,并且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他的心里一定覺得很滿足,起碼相對于別的服刑人員來說他起碼還有可利用的價值,當他每天可以充實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候,可以不用以消磨時間的方式來度過監獄生活的時候,他也一定會更喜歡這樣。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一定可以讓他即使在監獄他也能安心的睡覺,吃飯。就連幫他整理資料的瑞德也似乎得到了心靈極大地安慰,即使是這樣一件枯燥乏味的小事,他也樂此不疲,也許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還會笑呢!
后來甚至就連監獄長的所有個人財務問題也都叫給安迪管理,他讓安迪幫助他以看似合法的手段的到很多虧心的錢,但是就因為安迪是一個囚犯,監獄長對于他是毫無防備,直到警察包圍了他辦公室的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竟然被一個終身監禁的犯人送進了地獄。
安迪他很會利用人和環境:他在監獄中一言不發的待了一個月之后,他選擇了和瑞德說話,不是因為他喜歡瑞德,當然并不能說是一點好感都沒有,不過更重要的是瑞德能夠給予他他想得到的一切。他這一個月的沉默并不是因為他不愛說話,只是他還不知道應該跟誰說話,他一直在觀察,在思考,在判斷。他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很謹慎的人,他不會漫無目的的和一個人去接觸,他也不會將自己陷入任何不利的環境,所以他選擇了這個在監獄中有著崇高地位的人瑞德,他在他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任何東西,這對于他后來的逃跑無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如影片里演的,他最終真心的把瑞德當做了好朋友,知己。
這不是說明他之前的趨利性強,只是他太害怕,他不敢有任何的紕漏,他一定要確定這個人他可以完全相信。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將他一直在挖隧道的事情告訴任何人,這也是他最后能得以成功逃脫的重要因素。
有人見過他,而在那一刻之后是他新的一次的重生,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第一點清晨的曙光,他不僅代表著他自己命運,他更代表著一群像他一樣的能給予這個時代的希望的人。正是他們給這個時代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正是他們給這個時代賦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他們給這個時代改寫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