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名著論語讀后感實用篇一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的感觸至深。因為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論語,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生疏的論語。
比如說:子曰:君子之德,風;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風,必偃。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不能做一個墻頭草,然后隨風倒。沒有一個自己的理由,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跟著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這句話代表了我們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也說明了我們應該在老師面前,就診一些老師的錯誤,更對的應該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這樣,我們的教育,就萬無一失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也反映了老師對我們所說的:做事情不能著急,如果太著急,就沒有多少成果,反而還要重新來一遍,還不如穩扎穩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雖然這樣慢一些,但是,這畢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著急,成不了,瞎操作,沒有一點用處。
還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是我們要溫習所學的內容,復習了之后,才可以穩扎穩打,學上其他的、更加新鮮的知識。所以,溫習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溫習,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樣,走著丟著。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復習的話,就跌倒了50%,還不復習,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后的5%,第四天,還不復習,那么,這個東西就忘完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復習。
這就是我總結出論語的幾條名言,我們應該學習學習。
初中名著論語讀后感實用篇二
今天,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春秋時期的孔丘寫的。它和《中庸》《孟子》《大學》合稱“四書”。
這本書主要寫了孔子對一些仁孝、君子、政治等問題的看法,也寫了孔子的一些習慣。后面還有學生與孔子的對話。從而寫出了許許多多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它分了二十篇,每篇又有幾十章。
在這本書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學而》篇第一章。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孔子說:“學了知識后,能按時反復地溫習它,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個有修養的人嗎?讀完了這一段話,我明白了,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要好好學習,多學一些文化知識,講文明、懂道理。還要熱情好客,家里來了客人,要熱情接待,不能小氣,要大方一點。最后就是寬恕。我們在生活中自己和別人總會遇到誤會或做錯了什么事。這時你要原諒別人,寬恕別人。你寬恕他人,自然別人也會寬恕你的。古今中外多少人是君子啊。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這本書告訴我做人的道理,是一本多好的書呀。我也要像書中說的一樣孝敬父母做一個有修養的君子。
初中名著論語讀后感實用篇三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墩撜Z》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論語》被一代代的人們誦讀、詮釋、感悟、借鑒……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論語》。遠離了電腦電視游戲,感受著《論語》的無窮智慧和思想哲理……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確,《論語》的字里行間,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與做人的道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當然讀書至關重要,其中自然也有個重要問題就是人為什么要讀書,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什么理呢?首先要明白人倫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讀書修身,成為君子,這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彼拖褚幻婢娨粯訒r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對方的優點,以他(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強化修養,取長補短。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每人都面對不同的壓力,產生不盡的煩惱,因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自己在學校表現怎么樣?回家有沒有跟家人問好?老師教的內容,有沒有認真溫習?如果我們每天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我們每天都會不斷進步。
同學們,去讀讀《論語》吧,它是國學的經典,是智慧與思想的精華,它可以帶你去領略經典的美妙,它會讓你終身受益!
因為文字年代久遠的原因,我在初接觸這本書時,也覺得十分枯燥乏味,一個小學生怎會喜歡這種東西呢?但隨著逐漸的接觸,我發現那是一座多么豐富的寶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先賢的智慧,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催你上進,給你啟迪,讓你拓寬思想的視野,感悟生活的真諦!
讓我們與經典有約,與圣賢為友,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初中名著論語讀后感實用篇四
一個故事之所以人盡皆知,是因為它包含著永不泯滅的人性;一段歷史之所以千古流傳,是因為其蘊含著不朽的精神傳奇;一部文學作品之所以享譽中外,是因為它時時奏響著真與美的旋律。當它們匯集到一起,就搭建起世間最神圣的文學殿堂。暢游其間我們將跟全世界的人們的一起,欣賞美麗,感悟真諦,與他們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說:溫習舊知識,從中悟出新的體會和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別人的老師了。從中我體會到及時復習的重要性,我今后學習時,一定要認真復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學習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受到蒙蔽,只是空想而主動學習,就會疑惑不解。這真是說到我心里了。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不能專心學習,老師也因此常常批評我。聽了孔子的勸導,我明白了,學習時思考的重要性。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币馑际钦f,由,我教給你的知識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敬佩的學習態度。想到自己有時候為了顏面,不懂裝懂,真是不應該!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子,更是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這里面有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而其“仁”、“禮”的核心思想自始至終貫穿全書。其中不少言論在當今仍被公認為至理名言。在倡導青少年學習國學的今天,讀讀《論語》,不失是很好的選擇。我愛《論語》!我一輩子都要讀《論語》。
初中名著論語讀后感實用篇五
書是我的最愛,我每天都看,我有兩百多本書,可最值得推薦的書,還是這本古香古色的《論語》。
讀了“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蔽颐靼琢藢W習就像追趕什么,追上了還會擔心失去它。也就是學習完要定時復習,不然會丟失它。
讀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起走,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取長補短。
讀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讓我明白了: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學習首先要培養興趣、愛好。千萬不能被動學習,否則只能事半功倍。
《論語》里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枚舉了。我雖然還有很多沒讀,但我已經被它吸引了,我堅信,他對我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有很大的影響。同學們,這就是我強力推薦的一本書——《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