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是在學生作文中表現(xiàn)得較為突出、內容獨特、結構完整、語言得體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染力。它不僅能夠展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給讀者帶來觸動和思考。接下來,我將為大家推薦一些優(yōu)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一
新高考“3+1+2”選科,物理和歷史需要考生選擇一門,共有12種組合選擇,有人選擇“物化生”、有人選擇“物生地”、有人選擇“歷地生”,可能就會有一些考生和家長搞不懂新高考是如何統(tǒng)計考生成績。
其實新高考統(tǒng)計分數(shù)方式與傳統(tǒng)文理分科是一樣的,只不過新高考統(tǒng)計分數(shù)是通過賦分制后再統(tǒng)計分數(shù),它是按照物理、歷史兩大類來進行統(tǒng)計高考成績,選擇物理科目相當于是“理科”,選擇歷史科目相當于是“文科”,高考成績公布后,選物理類或歷史類也會有成績和排名,這一點與傳統(tǒng)文理分科是相似的,因此大家選擇大學時也要根據(jù)成績和排名來選擇。
新高考改革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文理分科,對高考時間、高考報考方式也做了改變,文理分科時采用高考報考方式是平行志愿“院校+多專業(yè)”報考方式,本科一批可填寫六所大學,本科二批可填寫九所大學,并且每所大學可填報五個專業(yè)。
新高考志愿填報依然采用平行志愿報考方式,志愿錄取原則也是“分數(shù)優(yōu)先,遵守志愿”,不過新高考填報方式和填報大學數(shù)量上有很大變化。
平行志愿應注意避開哪些誤區(qū)。
有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實行平行志愿后(學校或專業(yè)組)能一檔多投,即投了一個沒錄上再投另一個,實際上,平行志愿(學?;驅I(yè)組)只能是逐個檢索、一檔一投。還有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愿能選擇性地投檔,覺得“所報的院校或專業(yè)組哪個分高就投哪個”,“只要分數(shù)夠高,就能被錄取到高分的那所學校或某個專業(yè)組”,實際上并非如此,雖分數(shù)優(yōu)先,也要遵循志愿。此外,還有些考生和家長認為,平行志愿可以退檔后再補投,這也是誤區(qū)。
順序志愿和平行志愿在投檔規(guī)則上有什么區(qū)別。
順序志愿按照“志愿優(yōu)先,從高分到低分”的原則進行投檔,第一志愿錄取結束后,若高校招生計劃未完成,再對未完成計劃進行第二志愿投檔錄取。順序志愿投檔時,達到該志愿提檔線的同分考生同時投檔。
平行志愿按照“分數(shù)優(yōu)先,遵循志愿”的原則,對分數(shù)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錄取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根據(jù)考生所填報志愿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專業(yè)組。當報考同一志愿錄取總成績相同的考生人數(shù)大于該志愿計劃余額時,將依次比較語文、數(shù)學、外語成績、選考三科總成績(美術類依次比較美術統(tǒng)考、語文、數(shù)學、外語成績、選考三科總成績),對單項成績高者進行投檔,直至完成該志愿招生計劃,單項成績均相同的同時投檔。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二
根據(jù)實施方案,“3+1+2”模式中,“3”為全國統(tǒng)考科目,即語文、數(shù)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由全國統(tǒng)一命題;“1”為首選科目,即物理、歷史中的1科;“2”為再選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科中的2科。
大學各專業(yè)對考生的物理或歷史科目提出要求,“僅物理”表示首選科目只是物理的考生才可報考,且相關專業(yè)只在物理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僅歷史”表示首選科目為歷史的考生才可報考,且相關專業(yè)只在歷史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物理或歷史均可”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的考生都可以報考,且高校要統(tǒng)籌相關專業(yè)在物理、歷史類別下安排招生計劃。
大學各專業(yè)根據(jù)實際從再選科目中選擇1科、2科或“不提科目要求”。選擇2科的,再選科目要求分為“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以及“考生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選擇“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選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選科目要求即可報考。
返回目錄。
3+3模式:第一個3是語文、數(shù)學、英語3門統(tǒng)一必考科目,第二個3為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任意選擇3門進行考試,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山東等第一批第二批高考改革省份采用此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浙江是7選3,還一門技術可選。
3+1+2模式:第一個3也代表語文、數(shù)學、英語3門統(tǒng)一必考科目,1代表物理、歷史二選一,2代表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中4選2,目前已知的是廣東、湖南、湖北、遼寧、河北、重慶、福建、江蘇等8省市采用3+1+2模式,后續(xù)改革的省份估計也是采用3+1+2模式。
返回目錄。
高考后的幾點注意事項。
1.考后不亂想,相信自己備考下一科。
高考第一場考語文,語文會有很多客觀記憶和主觀發(fā)揮的閱讀題型,很多考生在考后經常會思前想后,產生某某個詩詞好像分析的不好、某某個閱讀好像答的不全、某某個詞語、病句好像都對、某某個文言填空應該想起來的等等想法,一直沉浸在語文的考試中,有自責、有懊悔,這些想法在考后都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根據(jù)經驗,多數(shù)考生反映自己擔憂語文答題不好到最后卻發(fā)現(xiàn)語文是成績發(fā)揮的,這些都可能是因為高考第一場是語文,考生過于在意,希望自己第一場發(fā)揮的盡善盡美,因此對自己要求過于嚴格,有一點不滿意就會放大,乃至影響心態(tài)、影響下一場的備考。語文考過后,應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考好,以更加自信的心態(tài)投入到數(shù)學的考試中去。
2.考后不議論,考一科忘一科。
考完語文,大家議論的焦點都會集中在高考作文上,很多考上在作文選題立意的時候就猶豫再三,考后就更加迫切的想找身邊同學驗證一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確,所以一下考場就開始找同學議論,找老師咨詢,結果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和自己想的不盡相同,自己就開始不斷的擔憂,影響下一場的備考。其實正確的做法還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已經發(fā)揮出水平,不用和身邊同學去議論了,考后要及時離開考場,不要參加、不要聽身邊同學關于考題的議論,考完就忘掉這一科,回到家吃完飯休息一會或者簡單的看看數(shù)學材料,以輕松的心態(tài)應對數(shù)學考試。
3.考后心理要平穩(wěn),不大悲大喜。
很多考生考完后會出現(xiàn)心理極大的波動,有的考生認為自己發(fā)揮十分出色,過度膨脹,不認真準備下一科目考試,其實考試發(fā)揮好是很能夠給自己樹立自信的,但要保持在正常的水平范圍內,調整心態(tài),積極準備下一場考試;有的考生認為自己發(fā)揮失常,情緒極度低落,殊不知這只是高考的一場考試,高考是要從全局來考慮的,對于發(fā)揮失常的考生,要樹立更強的自信,要抱著讓失常科目丟的分數(shù)在其他科目中找補回來的信念,比方說語文因為記憶不清丟了十分,那么就要有在數(shù)學考試中搶回這10分的信心,尤其是在細心程度上搶回丟失的分數(shù),一定要有這樣的心態(tài),積極認真?zhèn)淇肌?/p>
4.考后晚上正常復習,保持正常作息。
考完數(shù)學后,考生經過一天的高緊張的考試大多比較疲憊了,這時吃過晚飯后可以進行適度的休息,但不要馬上休息,要和平時晚自習一樣,正常復習一下第二天要考的科目,簡單的過一下知識點和以前的錯題記錄,查漏補缺,保持自己正常的作息習慣,按時休息,為第二天的高考做好準備。
返回目錄。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三
習_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建黨一百整年,建國七十余載,一代代中華兒女見證了我們的偉大祖國從積貧積弱到全面小康的巨大飛躍。但強弱并非絕對,落后仍要挨打,我們新時代青年仍要集中精神,揚長補短,鞏固先輩們的豐功偉績,補齊仍有欠缺的短板,向著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髧仄?,遼寧號母艦入海,胖五嫦娥升天,港珠澳大橋連通兩岸,洋山港自動化碼頭彰顯風采;看科技突破,青蒿素斬獲諾獎,天眼展望太空,超算計算機奪魁……這數(shù)不勝數(shù)的卓越成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但我們必須繼續(xù)前進,已經有突破的領域我們找更厚更硬的木板來鉆,實現(xiàn)從并肩跑到領跑的跨越。同時,曾經的教訓也不斷向我們敲著警鐘,不管是中國芯的尷尬局面還是圓珠筆尖的窘境,都向我們揭示著科技方面努力的空間。我們不必要因為現(xiàn)有的短板而不自信,因為如果勤于鉆研,沉心靜氣,發(fā)揚大國工匠的精神,必然會補全短板,超越自我。
老百姓的幸福就是_的事業(yè)。
”為人民謀幸福”從來都是我們的目標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從貧困到全面小康,精準扶貧做到了;從老無所依到老有所養(yǎng),醫(yī)養(yǎng)一體化做到了……即便如此,這也并非是完善的,返貧、養(yǎng)老院接受程度和入住率、外賣行業(yè)的安全問題等等還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和改革,只有不斷地解決問題、便捷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幸福程度才能進一步提高。另外,百姓辦事難、城市事件頻發(fā)等大問題不斷浮出水面,我們看到了短板,并期待著短板的補齊。
建立全世界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是積極開放還是固步自封,還是謀求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給出了中國的答案。一帶一路、進博會、亞太經合會議、金磚國家會議……我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們的選擇。但如何將這些國際貿易的偉大創(chuàng)舉進一步推廣,如何擴大影響力而讓受益者更多,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與此同時,貿易戰(zhàn)余音未了,國際形勢千變萬化,美國經濟激勵措施、英國脫歐的影響不可避免。我們該如何應對?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揚長補短,砥礪前行,我們的目標正在一個接一個地實現(xiàn)著,我們也從來沒有如此接近過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xiàn),在這個關鍵的節(jié)點上,我們尤其需要發(fā)揚優(yōu)越性,扎實補短板。新時代青年人的肩上,已經負好了這光榮的擔子。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四
“天行健,君子以漸強不息?!?/p>
真正強者,不是至強者,而是變強者,至強者也許會變弱,而變強者進無止境。永遠向上,永遠漸強不息。
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正如_所說的那樣“未可知也”。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前行,不斷提升。如果你是一個實力較弱的人,不要灰心,若你漸強不息,不言棄,必將有所建樹;若你已經成為強者,不能自鳴得意,清醒地看待問題,維持漸強不息的平常心,成為強者之本色。
“漸強不息,乃幸運之母”,人必定要經歷變強的過程。漸強不息,即使會有很多艱難險阻,也終究只是變強的磨刀石。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漸強不息,這樣一種偉大的品質,那么他就算會被打敗,也絕對不會被打倒。華為成立之初僅僅數(shù)人,為了宣傳,吸引投資,任正非遭了多少白眼,無數(shù)次失敗,無數(shù)次想放棄,可又無數(shù)次堅持,無數(shù)次刀刃向內,尋找身上的不足和弱點。他們,不自卑,不嘆息,不停滯,即使現(xiàn)在遭遇無理打壓,也絕不屈服,反而越挫越勇,越壓越強,這便是漸強不息的最好寫照。
一個人的漸強不息是品格,一群人的漸強不息是民族的崛起。
我們的國土曾被列強肆意瓜分,我們的人民曾被侵略者們瘋狂殺戮,我們的民族尊嚴曾被敵人狠狠地踩在腳下……但華夏兒女不曾放棄,在漸強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奮起反抗,終于,被鮮血染得越發(fā)紅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東方雄獅漸次醒來,中華民族也是漸強不息,漸次強大。
_、_等人創(chuàng)立《新青年》,不就是希望天下的青年能夠真正地覺醒,以漸強不息點染中國,為時代帶來曙光。在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不少人自問:中國還有救嗎?中國當然有救,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是漸強不息的一群人,中華民族本就是漸強不息的民族,中國人民終會站起來。方志敏說: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血液里流淌著堅韌的品格,漸強不息鑄成我們的精神大廈,我們會,漸強,拼搏,成功。
新時代的到來,作為我輩青年,必須貫徹漸強不息的寶貴精神,喚醒自己,喚醒他人,“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漸強不息,方可知也。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五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弱小者,需要英雄引領,才能不斷壯大;強大者,如果缺少正確引領,就會濫用強而轉弱,或者因為瘋狂而毀滅。
_在《新青年》發(fā)表文章《體育之研究》,研究體育鍛煉可以轉弱為強,濫用強而遭失敗,富有真知灼見。回想百年之前的中國,被堅船利炮打破大門,成為“_”,被動挨打,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霸凌。
戊戌變法的七君子之一譚嗣同,苦于國家圖強而民不自覺,自愿以死報國,用鮮血教育民眾,但是他的義舉卻遭受百姓圍觀、譏笑;所以,魯迅先生說,無論多么強壯的國民,倘若麻木不仁,就只能做看客和示眾材料,痛心疾首于國民弱小而麻木,一盤散沙。
然而,先賢們前仆后繼,奮起救國救民,有實業(yè)救國,有教育救國,有科技救國等,_更用心,他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奔走號呼,激起民眾的反抗意志和獨立求存的信心,終于推翻強大的封建王朝。
僵死之封建余孽,還在做垂死掙扎。先進的中國_捧著馬克思主義,把拯教中華,富國強民作為綱領,與_的“_”不謀而合,于是國共兩黨聯(lián)合共同消滅封建軍閥,可是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他逆時而動,復辟帝制,但是好夢不長,在人民的怒火之中夢斷人亡,成為時代的小丑。
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好,要振興中國,首先要改變人們的思想,我們要自信,要自強,要自立,要革新,在思想上需要時代的巨人,才能振臂一呼,應者云集,打敗一切反動派。
時代需要英雄,呼喚民主、科學,更歡呼借鑒外國的長處,讓自己變得強大,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樣,我們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弱國,在時代英雄_、_等人的領導下,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打敗了貌似強大的日本_,用小米加步槍打贏_的飛機加大炮,新中國終于建立起來。
不義者,失義者,無論多么強大,最后只能在人民面前瑟瑟發(fā)抖,弱者何以能夠取勝?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民的力量無比強大。當今世界,需要熱愛和平之英雄,帶領愛好和平的人民,打敗一切破壞和平,謀求霸權的寡頭,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之霸王,樹敵過多,自掘墳墓,一定會被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所唾棄,一定會濫用強而自取滅亡。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六
自起,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3+1+2”組合方式,即由全國統(tǒng)一高考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科目和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3門科目(1門首選科目+2門再選科目)組成,滿分為750分。
其中,“3”為全國統(tǒng)一高考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依據(jù)考生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實行“院校專業(yè)組”平行志愿分類投檔錄取;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類編制計劃、分類劃定分數(shù)線、分類投檔錄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實行同一批次錄取。
4、當高考成績公布之后,找到自己選科排名的計算方法,因為改革之前都是按照文理科進行分開排名的,改革之后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從高到底依次排名,這時要用方法大致計算出自己選科的大致排名。然后縮小學校選擇范圍。
高考填報志愿方法:
掌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數(shù)級差的報考技巧;其次在院校志愿分數(shù)級差不適用,以及許多院校沒有規(guī)定院校志愿分數(shù)級差的時候,牢記采用梯度報考非第一志愿的前提條件,即所報院校必須在前3年的第一志愿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至少是該院校在前一年的第一志愿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或者是考生能判定其當年的第一志愿投檔不足或嚴重不足;再做到使志愿之間保持一定的梯度。
高、中、低分考生如何填報志愿?高分考生近幾年一般指高考成績在630分以上的考生,這些考生原則上可以填報任何一所高校。根據(jù)往年的錄取情況,考生若要填報名校的熱門專業(yè),成績大概要在650分左右甚至更高。此類考生填報志愿時要充分利用同批志愿中可填學校的個數(shù),避免選擇面過窄;同批志愿學校之間及同一學校專業(yè)志愿之間梯度要合理;選擇專業(yè)時一定要冷熱搭配,如果只填熱門專業(yè),很可能會造成高分落榜。要將志愿有意識地分散,選一至二所保底的學校。
對于分數(shù)在重點線之上但超出重點線不多的考生來講,第一批志愿填報較為冷門的重點院?;蛘弑镜貐^(qū)的重點院校;對于分數(shù)在一般本科線和重點本科線之間的考生,最重要的是填好一般本科的志愿。這個分數(shù)段的考生,應當優(yōu)先考慮專業(yè)。因為一般本科院校的實力往往相差不大,專業(yè)選得好,既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又可以為將來的就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
對于低分考生來講,報考志愿的最高原則是避免落榜,因此應當避開熱門。一般來講,農、林、水、地、礦、油類的院校以及專業(yè),分數(shù)相對較低,可作為報考的重點。低分考生填報志愿時,也要認真填寫,不要輕易放棄。
綜合兼顧,統(tǒng)籌考慮。報志愿要綜合考慮和研究很多因素:一是升學:重點考慮這一因素的考生或家長,一般是高考成績不理想又希望盡快升學的考生,把保證被錄取作為第一目標,其他因素放在其次??忌鷪笾驹冈诒WC能被錄取的情況下,還應該考慮如下因素:一方面,在有限的選擇中,去選擇更適合潛能發(fā)展的專業(yè),這將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開端。另一方面,雖然不能進入符合自我潛能發(fā)展的最佳專業(yè),但如進入相近專業(yè),同樣為今后的最佳專業(yè)方向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再通過考研、讀博得到修正。二是就業(yè):這往往是一類很有把握上線被錄取的考生,把將來畢業(yè)后求職是否方便放在第一位。這幾年我國的職業(yè)需求情況變換很快,甚至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即失業(yè),孩子苦惱,家長痛心。有些家長過于把這個因素放在首位,而忽略個人的潛能發(fā)展,將會得不償失。因為職業(yè)特點變換很快,難以把握。三是省錢:家庭經濟困難的考生,一般要考慮選擇收費標準相對較低或獎學金、助學條件較好的院校和專業(yè),而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如果自己的潛能發(fā)展的確可以在這樣的院校找到相應的專業(yè),那是最好不過了。但如果和自己的潛能發(fā)展太背離,也許需要慎重考慮。
拉開梯度,橫縱兼顧。安排設計好第二三志愿,會達到拾遺補缺的目的。一般說來,一志愿報考名牌院校,二三志愿可選擇非名牌;一志愿選擇京內或大城市院校,二三志愿可填報外地或偏遠地區(qū)院校。如果缺少梯度,二三志愿就會形同虛設。經驗證明:志愿間以拉開20至50分的間隔為宜,志愿間梯度越大,保險系數(shù)越高。在填報第二、第三志愿時,還要認真閱讀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詳細了解院校是否接收第二志愿考生、接收條件有哪些,如名額、比例、分數(shù)級差、各專業(yè)錄取的辦法等,再進行填報。
志愿準備六步走第一步。
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
權威渠道大致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shù)乜荚囋杭案咝9倬W、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jié)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
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
第四步知己知彼。
“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guī)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第五步初選志愿。
“初選志愿”是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
第六步模擬填報。
“模擬填報”就是根據(jù)本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做一遍真實的模擬。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七
高考是每一個學子心中的巨大挑戰(zhàn),而數(shù)學作為其中一門考試科目,更是占據(jù)著學生心中的地位。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才選拔機制的改變,新高考模式也隨之誕生。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需要具備更全面的素質,數(shù)學也成為了一個更為重要和關鍵的考核項目。在我的學習生涯中,我也一直在探索和學習數(shù)學,累積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重視基礎知識。
新高考的數(shù)學考試部分分為了基礎數(shù)學和選修一、選修二。其實,無論是哪一門數(shù)學考試,基礎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的數(shù)學基礎不扎實,那么無論怎樣高級的數(shù)學難題都難以解決。因此,在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不斷前進。數(shù)學是一門層層遞進的學科,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精髓。打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續(xù)內容。
第三段:靈活運用方法。
數(shù)學學科中有很多方法和技巧,我們應該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判斷題中,我們可以運用逆否命題法來判斷真假;在絕對值問題中,可以分為正負兩種情況分別討論。在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不拘泥于常規(guī)思路,不斷創(chuàng)新,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唯有當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尋思到合適的解決方案,我們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數(shù)學學科。
第四段:善于思考。
數(shù)學學科的良好成績并不僅僅依賴于良好的基礎,更需要我們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數(shù)學題中,有些題目并非單純的計算,而是需要我們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推理證明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善于思考,并且勇于探究。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解決,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學科,也更能夠拿到高分。
第五段:結語。
總體來說,數(shù)學作為新高考模式下重要的選拔科目,我們需要在平日學習中注重基礎知識的打法、靈活運用數(shù)學方法和技巧、善于思考等方面來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能力。除此之外,我們同樣應該注重平日積極性的培養(yǎng),不斷訓練自己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式。相信在這樣的良性學習循環(huán)下,我們一定會在考前戰(zhàn)勝所有挑戰(zhàn),取得好成績。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八
而高考成績也將由語數(shù)外三個科目,加上考生自主選擇的3個科目成績組成,總分為750分,其中語數(shù)外各150分,自主選擇的3個科目滿分是100分,在計算成績的時候,按照等級計分。
而原來英語科目只能考一次,新高考實行后,可以考兩次,取最好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但是也有一些省份不是這樣規(guī)定的,有的省份規(guī)定,英語科目只有聽力部分可以考兩次。
高考3+3模式的好處就是,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科目學習,而且還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天賦和愛好,對于專業(yè)的匹配度也比較高,有利于素質教育。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高考3+3模式也是一樣。從目前上海和浙江的新高考實施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選科的時候,都不是憑借興趣愛好來選擇的,而是按照學科難易程度來選。由于物理和化學較難,所以,選擇的人數(shù)會偏少,長此以往,我國物理、化學方面的'人才可能會越來越少。
另外,因為高考改革,所以很多學校都開始實施走班制教學,而走班制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問題。一些普通高中在實施走班制的過程中,往往師資力量不堪重負,使得教與學的效果不甚理想。
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是從已經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要應對眾多學科的合格考、等級考,負擔反而更重了。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九
新高考改革優(yōu)勢多多,改革完善多年考試制度。普通高中學術能力測試和普通高考外語科目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兩次修讀同一科目的機會,學生選擇使用的最佳成績,為了減輕學生專心考試的壓力,改變“一考終生”的弊端。新高考“3+1+2”或“3+3”模式下,學科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未來大學的專業(yè),因為一些大學專業(yè)會限制高考的科目。
新高考改革使學生學習科目選擇性變大。在以往的高考中,學生的學習科目選擇性很小,不是文科就是理科,學習的科目都是被緊緊綁在了一塊,學生沒有選擇性,只能是選擇文科或者是理科,沒有機會選擇科目,新高考模式卻不一樣,學生除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三門課程不能選擇,都需要學習,剩下的科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從中選出三門參加高考就可以,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一門科目拉低自己的成績了,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科目,這樣高考就更容易上岸。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個)。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啟動,2017年首屆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個3為語文、數(shù)學、外語,第二個3為3門選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個)。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4省市,2017年啟動,2020年首屆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個3為語文、數(shù)學、外語,第二個3為3門選考科目。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個)。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2018年啟動,2021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個)。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等7省份,2021年啟動,2024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個)。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陜西、內蒙古、四川、云南、寧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啟動,2025年首屆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一
高校招生專業(yè)選考科目要求。自2021年起,在河北省招生的普通高等學校要根據(jù)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對學生學科專業(yè)基礎的需要,科學合理設置選考科目要求??忌x考科目符合高校相應招生專業(yè)(類)選考科目要求的,方可報考該專業(yè)(類);沒有確定選考科目要求的招生專業(yè)(類),考生在報考時無選考科目限制。高等學校招生專業(yè)(類)的選考科目要求應提前向社會公布。
招生計劃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別編制。
普通高校將嚴格按照之前公布的本校擬招生專業(yè)的選考科目要求,并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要求,按照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本、??苼矸謩e編制招生計劃,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將明確到每一個招生專業(yè)中。如果某一專業(yè)既可以按物理科目組合招生,也可以按歷史科目組合招生,那么也需分開編制招生計劃。
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錄取批次。
錄取批次和錄取辦法。逐步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錄取批次,自2020年起,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分為本科、高職(???兩個批次。增加本科批次考生填報志愿數(shù)量和征集志愿次數(shù),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志愿填報的需求。
志愿由“專業(yè)(類)+學?!苯M成。
自2021年起,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中,按物理科目組合和歷史科目組合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定最低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忌驹赣伞皩I(yè)(類)+學?!苯M成,實行平行志愿投檔,增加高等學校和學生雙向選擇的機會。
具體志愿填報和錄取辦法由省招生委員會另行制定,于2020年10月底前向社會公布。
推進高職分類考試招生改革。
加快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突出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高職院校與普通高??荚囌猩鄬Ψ珠_,實行“文化素質+職業(yè)技能”的評價方式。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二
4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fā)布《湖北省高等學??荚囌猩C合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全面推進部署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工作。作為全國第三批實施改革的8個省市之一,我省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將參加新高考。
目標: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到2021年建立基于全國統(tǒng)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選擇性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新機制,簡稱“兩依據(jù)、一參考”。
內容: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完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深化普通高等學??荚囌猩母?、推進高職高專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及保證措施。
自2021年起,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3+1+2”組合方式,即由全國統(tǒng)一高考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科目和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3門科目(1門首選科目+2門再選科目)組成,滿分為750分。
其中,“3”為全國統(tǒng)一高考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依據(jù)考生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實行“院校專業(yè)組”平行志愿分類投檔錄取;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類編制計劃、分類劃定分數(shù)線、分類投檔錄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實行同一批次錄取。
據(jù)了解,第三批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包括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將加強組織領導,為高考綜合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條件保障,搭建區(qū)域資源共享平臺,改善高中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各級各職能部門和各級各學校將密切配合,推動高考綜合改革在我省平穩(wěn)有序實施。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三
新高考選科模式:“3+3”——“3”指語文、數(shù)學和外語3門必選科目;“3”指的是從物理、歷史、地理、化學、思想政治和生物6科中選擇3科。(浙江為“7選3”模式,3”指的是從物理、歷史、地理、化學、思想政治、生物、技術7科中選擇3科)。
2、第二批(4個省市):北京、山東、天津、海南。
啟動時間:2017年執(zhí)行時間:2020年。
新高考選科模式:“3+3”——“3”指語文、數(shù)學和外語3門必選科目;“3”指的是從物理、歷史、地理、化學、思想政治和生物6科中選擇3科。
3、第三批原定計劃(18個省、市、自治區(qū)):湖南、廣東、江蘇、重慶、河北、湖北、福建、遼寧、安徽、江西、黑龍江、貴州、四川、吉林、山西、西藏、內蒙古、河南。
啟動時間:2018年執(zhí)行時間:2021年。
新高考選科模式:“3+1+2”——“3”指語文、數(shù)學和外語3門必選科目;“1”指首選科目,需要在物理和歷史中任選1科;“2”指再選科目,需要在地理、化學、思想政治和生物中任選2科。
前面兩個批次涉及的省市都順利的實施了新高考,但在第三批推進的時候,卻受到了很大阻力。原本計劃在第三批實施新高考選科的安徽、江西、黑龍江、貴州、四川、吉林、山西、西藏、內蒙古、河南10個省(市、自治區(qū))最終決定暫緩新高考改革。所以,并不是11個省的新高考被叫停,而是只有10個省。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四
新高考改革后:取消藝術和科學;采取“3+3”或“3+1+2”測試模式。
新高考影響:藝術與科學系,禁錮學習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文理科劃分后,對于理科學生,日夜只關心理化生物學,質疑海戰(zhàn)術,訓練邏輯思維,然而,在表面之下,日常情感和文學歷史知識被忽視了,以至于到了大學之后,文化底蘊不足。
對于文科學生,平時注重歷史、政治、文化知識的積累,缺乏思考能力,回到測試,全面培養(yǎng)“應試型人才”,明顯地,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陷。
文理科不分科,有利于學生掌握中學綜合文化素質,在大學可以繼續(xù)發(fā)揮綜合優(yōu)勢,它還為大學級別的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為未來的就業(yè)和生活提供更多方向。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五
>新高考不是傳統(tǒng)的文理分科
以前高中是直接分為文科理科的,考試時候也直接有文科理科的區(qū)別,在志愿填報上,也有明確的文理分科。理科基本不會選擇文科學校和專業(yè),文科也是一樣。
而隨著高考新模式的到來,這種涇渭分明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同學們在高中三年沒有強制的文理分科了,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出選擇。
在志愿填報時,也沒有明確的文科還是理科專業(yè),只要你所選的考試科目符合院校和專業(yè)要求,就可以填報。
不過盡管如此,大多數(shù)科目還是存在一定的文理偏好的,對某個專業(yè)某個院校有想法的同學,在選科的時候就要注意,看看具體的科目要求再做出選擇。
在以前傳統(tǒng)的高考模式下填報志愿,大約只能填報20多個志愿,但在新模式高考下的選擇就不同了,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填報方式,能選擇的志愿數(shù)量也不一樣。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六
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4個省市,分別是北京、天津、山東、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語數(shù)外3科外,學生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tǒng)計,該模式共有20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shù)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3門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二、3+1+2模式。
目前采用3+1+2高考模式的8有個省市,分別是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指除語數(shù)外3科外,學生要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自主選擇2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tǒng)計,該模式共有12種選科組合方式。該模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文、數(shù)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
三、7選3模式。
目7選3模式僅在浙江省實行,指除語、數(shù)、英三科外,考生須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7個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科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經統(tǒng)計,該模式共有35種選科組合方式。在高考成績計算時,語數(shù)英3科以卷面原始成績計入高考總分,7選3的3科以等級賦分后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三加三高考政策具體內容。
高考改革以后,三加三就是高考6月7日8日考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而在高三還要考自己選考的三科,這樣加起來還是六科,跟以前高考文理分科考的科目數(shù)量是一樣的,但是科目內容不同,可以自主進行選擇,挑選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科目,但是同時還要兼顧大學專業(yè),因為選考跟大學專業(yè)是掛鉤的。
高考三加三其中的后一個三科就是選考科目,也就是說從政史地物化生六科當中選出三科作為高考科目,計入高考總分,但是考試不會和高考一起考,它一般是在高三才考試。選考科目一般是在高一就完成的。高一秋季入學的學生開始選科,有所側重的學習,當然中途也可以改變選考科目。
到了高三時,除了選考科目以外,其他三科會作為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也需要參加考試,也需要考試合格,但是相比較而言,選考科目更為重要,因為高考錄取標準是兩依據(jù)一參考,既看高考和選考成績,還要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所以選考成績非常重要,是錄取的很關鍵一個因素。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七
一是京、滬等經濟水平高而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低的直轄市。
二是海南、安徽等經濟水平低且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也低的東部省份。
三是海拔高、經濟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錄取分數(shù)線更低的西部地區(qū),包括西北和西南省區(qū)。
重點城市的優(yōu)勢——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在招生名額上占有較大的優(yōu)勢,例如清華大學多年來在北京地區(qū)的招生人數(shù)超過了蘇、皖、鄂、川四省的總和。而這四省的人口總數(shù)超過了北京地區(qū)人口的20倍。由于直轄市在中等教育資源上已占有相對的優(yōu)勢,加之國家重點大學對于這兩地的招生政策有所傾斜,使得這些地區(qū)的學生更容易入讀著名的高等院校。
邊遠地區(qū)的優(yōu)勢——出于優(yōu)惠照顧特區(qū)及民族地區(qū)的考慮,中等教育資源匱乏的海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也擁有了相對較高的招生名額;另外一些邊遠地區(qū)雖然沒有較多的招生名額,但與當?shù)氐娜丝谙鄬Ρ?,這些地區(qū)的高考錄取率遠遠高于內地人口大省。并且由于這些地區(qū)中學教育水平不高,當?shù)乜忌毡榭挤制?,因此來自中等發(fā)達省份的學生便在高考中有了相對優(yōu)勢,更容易導致純粹的高考移民。
今年新高考模式大全(18篇)篇十八
盤點2016年各省份最新高考難度模式!
下面百分網小編就來盤點2016年各省份最新高考難度模式!
話說,高考就像是你在play闖關游戲,
你和其他人同樣在通關,其結果都一樣,
但難度模式不同,
你打的是困難模式,
別人打的可能就是簡單模式。
不是咱們不努力,確實是敵人太狡猾啊!
看完了一本錄取率,so,你所在的省份處于哪種模式呢?
老師把學生當鐵人,學生把自己當超人。
兩年讀完三年課,剩下一年繼續(xù)玩命。
三年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
考試卷的難度系數(shù)……怎么形容呢?
大概是360度前空翻托馬斯跳接側身旋轉三周半后以720度轉體后空翻……
嗯,就是這樣。
據(jù)說某省有兩絕:
一個是奧數(shù),一個是密卷。
對他們來說題目只有兩種:
會做的和出錯的.。
他們的成績分兩種:
滿分的、被老師故意找茬扣了一兩分的。
他們答題從不套格式,
但他隨手寫的解答會被別人用作標準格式。
他們只背基本公式,其它公式自己推導。
把刷題當做游戲闖關,
從小嘍啰一路修煉升級,直至打倒大boss。
凌晨三點睡,一把辛酸淚。
刷題千萬道,考試忘不掉。
闖關打怪多辛苦,且打且珍惜!
某生遇一難題,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教老師。
老師瞄了一眼:“超綱了,不用看。”
真的,
對比起政策傾斜和加分政策,上面這種簡直不能忍!
簡單模式
他們好像并不刷題,他們應該也不考全國卷,
但是他們有時候也很迷?!?/p>
到底我是上清華好,還是復旦好呢?
真的好心疼地在地獄模式的童鞋們~
快來自曝你是哪種模式!
你學會了嗎?